话说 为什么大国国之重器 小说里面好多德国人的身影

当前位置:
“大国重器”背后的孙德忠
“我们的电机,当时就能出口到德国,甚至在极端环境的测试中,材料耐受度还要超过国外一流产品。”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德海介绍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国产化产品时,回忆起孙德忠鼓励他“做自己的电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吴渊&&&&基础重工业,对于东北,对于东北振兴的桥头堡大连市,一直以来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点,但凡对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稍有了解的人,便不会有疑问。&&&&孙德忠2004年进入大连市发改委,第二年10月便调入工业处工作。从此,他与工业的缘分就再没有断开过。十年间,大连市重工业几经波澜,有突破、有困局、有矛盾,更有发展,不知多少跌宕起伏的剧情在这里上演。&&&&孙德忠的故事,也在这里展开。&&&&说是“孙德忠的故事”,可能有些不准确,就算是与他羁绊最深的重工业项目,他也很少会成为“故事的主角”。聚光灯下,很少能找到他的身影,就算仅有的几张陪同领导调研、考察的照片,他也总在角落里,似乎若有似无地回避了镜头。&&&&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于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他对孙德忠最深刻的回忆,便是他解决完问题,夹着文件包,背身摆手,说着“不用”拒绝掉饭局邀请而离开时的背影。“熟悉的人都说,孙主任那时的背影,很潇洒。”&&&&几天的采访,记者所做的,就是努力捕捉、还原这些“不应该”、也不会被忘记的背影。“中国工业母机”与孙德忠&&&&“工业母机”,通俗地说,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也就是如车床、刨床、磨床、铣床等机床设备。所谓“工业水平看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水平看机床”――从“母”字就能看出,机床,对一个国家工业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而机床制造,更是重工业发展的基石。&&&&坦白地说,中国的高端机床设备制造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是较慢的。不难想象,与之相伴的,是国际竞争中的严峻形势。直到现在,在该行业最前沿、最核心的技术上,中国产品所面临的局面,依然不容过于乐观。&&&&“可以说中国真正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国产化,是2009年才在我们这里实现的。但那时的产品性能、可靠性都较差,直到2012年我们才生产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德海这样告诉记者。&&&&所谓“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一种科技含量和精密度高、专门用于加工复杂曲面的机床,它代表着机床设备制造业的前沿,对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军事、科研、精密器械等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起大连光洋科技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大连科德数控有限公司,可以说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在数控机床设备制造领域中的明星企业。成立于1993年的光洋科技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系统、传感器、各类关键执行部件、各类高档五轴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各类五轴数控机床已批量进入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特别是为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提供了各类型五轴数控机床,向核电能源行业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五轴叶片加工机床,打破国外垄断,成功实现替代进口。目前,科德数控已成为国内五轴数控机床最大的制造商,2013年更是实现了全自主研制的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加工中心首次出口德国,打破了发达国家的行业垄断与技术壁垒。&&&&“当初的光洋,只是做数控系统的,并不涉及机床制造业。”光洋科技发展至今,经历风风雨雨,而最令于德海难忘的,还是2005年开始的那段阵痛的转型期。&&&&“为了鼓励我们这种发展国产先进技术的民营企业,当时还是市发改委工业处处长的孙德忠,建议召集辽宁一些大型国有重型设备厂,希望他们能从支持国产系统的立场出发,支持我们的产品。”“但当时的国内市场,基本还是被日系、德系的机床和控制系统垄断,客户明显对国外同系控制系统惯性依赖。”于德海说,“孙德忠看清楚这一现状后就建议我说,光洋干脆自己搞机床生产!”&&&&回忆起那时“从无到有”的艰辛,于德海至今感慨良多。“最初我们也就是通过做一些机床初级产品以积累经验,发展十分困难。我当时也总找老孙帮我出主意,他给我的市场意见也确实帮我们销了上千台产品。但由于产品属于低端,无论是市场开拓还是利润水平,都不尽如人意。”&&&&“德忠就和我说,‘老于啊,这样不行,不管是从企业发展还是从行业、国家整体水平进步的角度看,光洋的出路都在高端技术产品啊。’”像这样直指光洋科技发展方向的谈话,于德海已经记不清和孙德忠之后交流了多少次。&&&&后来,在开发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国产化产品的时候,光洋科技又在力矩电机的研发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时,又是孙德忠鼓励于德海“做自己的电机”,提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转化升级”的建议,并在信息等方面积极予以协调帮助,最终让光洋科技在2009年至2012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机。&&&&“我们的电机,当时就能出口到德国,甚至在极端环境的测试中,材料耐受度还要超过国外一流产品。”说到这里,于德海难掩骄傲。&&&&采访进行到这里,记者有一个一直压在心中的疑问,终于忍不住向于德海提出:“为什么孙德忠会对光洋科技的发展倾注如此大的心力?坦率地讲,他又不是光洋科技的副董事长,光洋科技也并没他的股份。”&&&&回答这个问题,于德海直视记者双眼的神情,坦荡得令人难忘。“我和孙主任交情持续了十几年,从工作开始,也在工作中延续。他没有因为任何私事找过我,我也没有用任何其他手段来维持所谓的‘关系’。要说原因,如此持久地维持我们这段交情的,是纯粹的对工业发展的共同追求和对产品技术研发的共同爱好。这种纯粹,不容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破坏!”&&&&“孙主任清楚,我们光洋正在做的事情,也是当前国家需要的,这恐怕是他支持光洋的重要原因。”于德海说。&&&&说到这里,于德海又向记者讲述了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孙德忠,终于向光洋科技提出了一些“要求”。&&&&故事发生在2007年末、2008年初。那段时间,中国工业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联盟成立与数控系统总线通信国家标准的制定。&&&&“很少有人会知道,这个事情的前期运作,一直是孙主任在跑前跑后。”于德海向记者讲述的这段历史,恐怕就是在工业行业“圈内”也鲜有人知。“因为大学时期就学习计算机,孙主任对通讯协议知之甚深,对它的意义也有很深刻的了解。最初,就是孙主任向我们建议,数控系统应当发展总线协议,而当我们成熟的产品得到市场认证后,也是孙主任及时向国家发改委汇报得到了重视,在召开演示会论证后,国家标准的制定,终于被提上日程。”&&&&孙德忠对技术的热爱,在那段时间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据于德海回忆,光洋科技的总工程师,后来也是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联盟理事会组长的陈虎告诉他,孙德忠经常给他打电话,讨论数控系统的技术细节,有时甚至能谈到凌晨2点。&&&&“坦白地说,孙主任作为政府官员,能和我们那个清华精仪系博士毕业的陈总工谈得那么深入,还是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可见孙主任骨子里,还真是一个工科生。”说到这里,于德海第一次露出了微微的笑意。&&&&标准小组成立后,发起单位之一的光洋科技也作为组长单位加入其中。然而,这时,一个“不大不小”的矛盾出现了。为了国家标准的顺利制定,标准小组希望光洋科技能够无偿地贡献出其在总线协议方面拥有的若干专利。民营企业付出成本研究出的技术专利,现在却要无偿转让,这显然与企业的意愿有冲突。&&&&“这也是我印象中孙主任唯一请求我的事情了。”于德海回忆,“他那时怕我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一有空就来劝我,希望我以国家利益为重,视野更加开阔一些,能够看到国家、行业进步,对光洋自身来说,也是重大的提升机遇。”&&&&“后来,我想通了。在工作组会议上,我代表光洋第一个表态,我们愿意无偿向标准小组贡献协议相关专利。随后,其他的联盟成员也都纷纷表达了相同的态度。”于德海说。&&&&“你看,孙主任做这个事情,并不仅仅是为光洋,甚至不仅仅是为大连、辽宁争什么政策或项目。就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是否有自己的标准,关乎中国在这个行业的国际话语权,对于集中行业力量,发挥各方积极性,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联盟筹备历时半年,终于在2008年2月底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然而,在所有参与人员集体合影留念时,之前一起伴随着联盟逐渐成形的那个奔波的身影却怎么也找不到。&&&&想要再一次找到孙德忠,那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了。大连重工与孙德忠&&&&第一次见到于峰,是在他的办公室里。甫见,他笑容满面,又是倒水,又是让坐,开朗、热情的个性令人难忘。谁能想到,开始交谈没多久,这个身高一米八几的东北大汉,竟然泪洒当场,采访因此陷入停顿。&&&&那是当记者拿出印有孙德忠图片与报道的《中国经济导报》,摆在他面前的一刻。&&&&“我和孙主任是2008年认识的,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小兵,我和孙主任一起,不知道出了多少次差,我吃什么他吃什么;我住哪他住哪;我跑,他带着我跑,一句多余话都没有。他就是一个专业的工业口的领导,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采访再次开始时,于峰的情绪显然还没完全平复,很多思绪,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说出口。&&&&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重工”)在业内可谓声名远播,是国内唯一一家、世界第四家掌握特大对接型曲轴生产技术和具备回转直径4.5米以上超长冲程曲轴制造能力的企业。以曲轴项目为代表,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重大项目,更是得到了从地方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就在近期大连达沃斯论坛召开之际,李克强同志更是第6次专程前往该公司考察,期间主动拿起粗糙度测量仪,亲自测量该公司那只全球单支曲轴最重、冲程最长的船用曲轴。&&&&“这么说吧,大连重工这些年所有的重大工业项目,都有孙主任的参与。”于峰告诉记者,“别的不说,就是立项之初的那一份份可研报告,每一份孙主任都会给出专业意见,而且每一份孙主任都亲自帮我们改好几遍。”&&&&于峰和孙德忠的相识,始于2008年大连重工上马风电国产化第三期项目。&&&&“孙主任的想法其实很朴实,当时他和我们说,考虑大连重工下一步做什么项目,只需回答两个问题,‘你们企业干什么好’和‘咱们国家需要什么’。”&&&&当风电国产化成为大连重工下一步发展目标后,孙德忠又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坐在了一起,开了个会。“孙主任和我们讨论,在风电国产化的产业大链条中,大连重工应该做什么?”于峰回忆,正是在和孙德忠的探讨中,大连重工最终定下了主攻风电增速机、球铁龙骨等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做到了着眼东北、胸怀全国、有的放矢。“现在证明,我们选的方向没错。”于峰向记者介绍,后来,大连重工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实现兆瓦级风电项目国产化的企业,就是得益于其整机外包、专攻核心零部件的发展方向。“我们的风电产量,从800套,到1000套,到1500套,再到后来的2000套,所有这些项目的策划过程,孙主任都是全程参与。”于峰说。&&&&至于大连重工“更加著名”的船用曲轴项目,其一期工程始于2006年,算算日子,那时的孙德忠才进入工业处工作不久,而于峰更是没有怎么接触过这个项目。“关于这个项目,都是当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大连重工现任党委副书记田长军书记和我讲述的,项目也都是他们俩一起促成的,现在都快成传说了。”于峰说。&&&&2007年才生产出第一根曲轴的大连重工曲轴公司,目前已成为包括日韩3家企业在内的全球4大大型曲轴制造方之一,实现了超大、特大型曲轴国产化研制的重大突破,为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全国船用曲轴产量350根,大连重工就生产了其中的130根。&&&&“如果说发动机是‘心脏’,那船用曲轴就是整条柴油机船的‘心脏起搏器’。有多大的轴,才能做多大的船。拿行里的话说,叫‘船等机,机等轴’。”于峰告诉记者,大连重工曲轴实现国产化之后,国内的造船业,在曲轴采购中,“吨重单价下降了一半”。&&&&“我们支持大连重工,那是因为大连重工也给国家长脸。”在于峰记忆里,这是在大连重工生产出全球最大船用曲轴,技术超越国际一流水平后,孙德忠罕有的动情时说出的一番话。&&&&“我特别想对他说的是,孙主任,你的心脏没能再跳起来,可你把船舶工业的‘心脏起搏器’永远安装在了大连……你放心吧!”这位七尺东北汉子说到这里,眼泪再次夺眶而出。平凡、普通的人,干成了几件大事&&&&“孙主任,就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这些年,却干成了几件大事。”&&&&这是于峰对孙德忠的评价。平凡、普通是因为,在孙德忠看来,他只是完成了单位、大连市政府赋予他的工作使命。几件大事,则是因为,他的尽责、他的付出,以及他工作的成果,已经超出了一城一地的范围,甚至对中国重工业体系整体推进产生了重要影响。&&&&“扳指头算算在孙主任指导下做成的这些工业项目,我们的曲轴、风电,还有数控机床、汽车整车……这些倾注了孙主任大量心血的项目,不要说全省,就是放到全国都是响当当的。”于峰说,“别的就不说了,当时曲轴项目国家其实支持了两家企业,之所以我们能做成,孙主任的贡献不能被磨灭。”&&&&“敬业、乐业和专业”,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大部分人对孙德忠能“干成几件大事”最多的总结。&&&&对此,于峰表示,在他看来,孙德忠身上,折射出的,是一名发改干部的优秀特质。&&&&“有的时候能感觉到,市发改委的干部,好像比我们企业还着急。”于峰谈起了他的感受,“和我接触的发改干部,不止一次和我说,希望企业的发展,能成为大连的名片,树立起大连的品牌。”&&&&在于峰眼里,发改系统的干部,几乎都具有两个共同特质,那就是“务实”和“专业”。他们不仅经常站在服务企业发展的角度帮忙协调政府各个部门,而且在具体指导中,“不说外行话,不做假行家”。同时,发改系统的干部,还对政府所扮演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角色有着深刻认识,更多是从培育企业积极性出发,“绝不会逼我们做什么”。&&&&“我的感触就是,好像有一种传承在里面。孙主任是这样,后来我接触的其他市发改委的同志也是这样。”于峰说。&&&&“在上一轮东北振兴、大连重工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共投入了34亿元用于建设创新,其中曲轴8亿,风电8亿,剩下还有锻铸、球铁等项目,这些项目我们都做起来了。现在全球重工业生产都不景气,大连重工能有现在的发展,很大程度还是得益于那一轮转型升级。”于峰表示,“那些项目,都是通过大连市发改委,从而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从孙德忠的角度看来,中国的改革能够真正落地,国企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东北地区来说,作为支柱的重工业,不但不能丢,还要进一步筑牢基础并提速升级。&&&&“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东北面临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孙主任生前,这可以说是一直压在他心中的重担。他总说,东北要想二次振兴,还是要依托基础,把我们原有的优势产业做得更强才行。”于峰说。&&&&“于峰啊,现在像海洋工程、装备国产化这类热点这么多,你们大连重工下一步准备做什么?有想法了没有?现在,不转型,不做新东西可不行!”这是孙德忠去世前,在市发改委的走廊与于峰相遇时对他说的最后一番话。于峰说,虽然孙主任仍保持着那份熟悉的微笑,但他知道,孙主任的心里,很着急。&&&&于德海回忆,最后一次见到孙德忠,是在他去世前半个月,在市发改委。两人的谈话,也是围绕相关经济话题展开的。&&&&“老于啊,现在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大,我看下一步要想提振经济,重新赢得市场,还是要靠智能化制造。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一次工业革命,和前几次不一样,是完全用智能化制造的方式解决产品生产,最终就是要用低成本的方法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这一波转型升级中,大连也好,国家也好,如果跟不上,那么原有的市场也会丢失。”这最后一次的交谈,孙德忠说的每一个字,于德海都记得清清楚楚,永远不会忘记。
【期号:2784】【版面:A02】【作者:吴渊】【】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网站电话:010-& & 传真:010-
Copyright 中国经济导报网&&&&京公网安备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10-;举报投诉email:
技术支持:&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您要找的是不是:
The Pillars of a Great Power
热门纪录片 - 盗火纪录片 (全球纪录片数据库) ...
唐顿庄园中的礼仪 Masterpiece
大国重器 The Pillars of a Great Power
德国人 Die Deutschen ...
基于2个网页-
中文名 《大国重器》 出品公司 中央电视台 制片地区 中国 拍摄地点 中国 首播时间 日 导 演 刘宝恒 / 戈飞 / 刘东生 / 白华 / 朱兰亭 / 岳政 主 演 李立宏(解说) 集 数 6集 每集长度 50分钟 类 型 纪录片 上映时间 (中国大陆)
以上来源于: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大国重器观后感900字1篇历史的车轮碾压出岁月的痕迹,见证着中国制造业艰辛的发展历程。30年前国务院颁布《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那时的中国,贫穷而落后,不过他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必须自己制造,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那时的中国有一句口号&自力更生&,他们宁可饿着肚子也要打下中国的基础。在《国之砝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个普通的焊接工人杨建华,他用智慧的双手,丰富的经验,坚持不懈的摸索,制造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外壳,他用一名普通工人的创新与汗水打破了外国产品多年的垄断,制造的大型压缩机超过800台,为国家节省6亿多美元的进口投入,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创新啊。当看到中国徐州徐工集团时,我的内心充满着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徐工人。还记得徐工集团第一次参加宝马展时,当时的国外制造业已非常发达,而中国还是以进口国外产品为主,当中国工程师看到德国先进产品时,问他们:&我们可不可以拍张照片?&而他们的回答是你们可以全程录下来,但又悄悄的说反正你们永远也做不到。这是多么的嘲笑与讽刺,而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中国工程师10年。往前走海阔天空,他们用辛勤与汗水铸就了10年后工程机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12年宝马展中夺下最大订单,展现了徐工产品卓越的品质,令德国专家对中国产品的态度有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在中国的领土使用着我们自己生产的产品,建筑我们的家园。王民总书记说:&中国工程机械已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全速成长的中国企业已经不介意别人的态度与眼光。她叫孙丽,是徐工集团的一名设计师,在她身上肩负着世界上最大起重机4000吨起重机的设计,柔弱的肩膀,历经两年多的努力,迎来了那个最紧张的时刻,她的研发成果终于成功了,所有人欣喜若狂,这是工程机械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在丙烯塔安装过程中仅仅花费了5个小时,而在过去需要三个月时间来完成,这台机器之所以能够吊起巨大重物,离不开它身后更重的砝码,机器如此,国家更是如此。大国重器观后感900字3篇大国重器观后感900字3篇我们有一个梦想,中国亿万人民的梦想,人民生活更加小康,国家更加富强,我们在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着我们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在逐渐强大,如今的中国已经令世人刮目相看。我们有一个梦那是中国梦,中国富强梦,它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携手并进,未来的中国,将有更多的欢声笑语,&太阳的曙光&将温暖每一处地方,照亮每一处心房。中国梦,我的梦,它犹如一盏指明灯,照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大国重器观后感900字2篇大国重器观后感900字3篇文章大国重器观后感900字3篇出自( 装备制造业应视为大科技的一部分 ) &的国民心态。至少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片中何、周、管几位老总对国家乃至人类的贡献比任何一位星姐星哥绝不会小。莫说文体,就连人们普遍认同、张口闭口的&高精尖新&,也都要靠机械装备来实现,忽视机械装备,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还想多说几句。我以为,大力宣传装备制造业,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开展这方面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比过分关注军事装备更好,更有利于国家形象。因为第一,任何尖端武器都是机械装备的产物。人们对清末列强轮番入侵,往往只强调洋人的&船坚炮利&,却看不到其深层原因是他们拥有远比当时的中囯先进得多的装备工业;第二,军力毕竟隐蔽些为好,而工业装备则尽可以大张旗鼓地宣扬;第三,武器终归是为害人类的破坏力,最终难免叙利亚&化武&的下场,而科技竞争,则是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合作共赢的。
第四篇:《纪录片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总结33篇》
纪录片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总结31篇独龙江的变化日新月异,相比之下,带领独龙族跨越发展的&老县长&高德荣却显得一成不变。不变的,是那件有8个特大口袋,装满各种工具和药品的&订制款&外套、泛黄的白衬衣、永远沾着泥土的皮鞋;是认定的事情就要一干到底的倔脾气;是30多年来让独龙江不再封闭,让独龙族不再贫穷落后的初心。人们说,独龙江巨变的背后,是高德荣守住初心的一生不变。身份变了民族的赤子心不变清晨,燃了一夜的火塘早已熄灭,房间冷了起来,高德荣一骨碌从沙发上爬起来,在房前的自来水管捧了几捧水抹了一把脸,刺骨的冷水使他为之一振,此刻汽车已停在了路边。一如往昔。&出发。&高德荣扯着嗓子一声令下,大家纷纷跳上车,车子向着独龙江乡最北端的熊当村民小组驶去。&今天就和去年一样,我们从北到南走一趟,给你们好好看看这一年独龙江的大变化。&高德荣笑眯眯地说。眼前的高德荣已在今年6月份退休,但工作方式没有变,为家乡发展的心没有变,关心的问题却多了起来。来到熊当村民小组,不等小组长李文伟开口,他就先说了起来,然而这次没说路,没说产业,却说起了环保。&现在大家都住进了新房子,我们的生活习惯、文明程度也要和大环境相匹配,村子要整得干干净净。有游客来了,一定要提醒他们注意保护环境,垃圾不能乱扔。&离开熊当的路上,高德荣突然下令停车,他跳下车在路边捡了个食品包装袋紧紧攥在手里,拉长了脸。自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实施以来,独龙江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变化天翻地覆,而今&老县长&又开始担心起环境保护。&独龙江公路隧道通车就在眼前,以后来旅游的人肯定多。旅游业能发展起来,老百姓收入能提高,我真心高兴。但游客的文明程度、环境保护意识和村民素质还有待提高,绝不能因为发展经济,就把独龙江的&绿色银行&给毁了!&纪录片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总结350字3篇纪录片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总结350字3篇&老爷子别气了,明年乡里的垃圾场和污水处理厂就建成了,州里的领导也说了,以后旅游发展起来,也会把控好环境承载量,把净土保持下去。&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国雄一番话,才让高德荣的脸色好转起来。这一天,从熊当到钦朗当,最北到最南,6个村委会,看尽独龙江一年巨变。嘈杂的施工现场变成了一幢幢新房、草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收成越来越好,重楼逐渐扮演重要产业角色,部分土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回到老县长的家已近深夜,但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让大家谈兴正浓。&大家休息吧。&高德荣下了&逐客令&。这可不是他的风格,以前老县长聊起发展来,可是到凌晨一两点都打不住。大家知趣地离开,出了门,司机肖师傅偷偷告诉我们:&这几年,老爷子天天不是在工地就是在草果基地,一天工作近20个小时,这种高强度的工作,铁打的也受不了。今年6月,他去巴坡村的麻必当电站,才一上去整个人就走不了路,是工作人员背下来的。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空腹血糖比正常值高了一倍多。透过窗户再看&老县长&,他抓起一把药就往嘴里送,疲态尽显。&出发!今天我们去看重楼。&第二天一早,又是一声响亮的吆喝,高德荣浑身充满力量。看着高德荣的背影,老伴马秀英说:&他身体越来越差,但还是忙得没有个头。他是独龙族的儿子,独龙族的事对他才是最重要的。&一年前,当问及对退休生活的打算时,高德荣说:&我要留在独龙江,即使退休了,我的工作不会停、学习不会停。我还要与独龙族同胞一起建设家乡,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把独龙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和谐。&纪录片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总结350字3篇文章纪录片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总结350字3篇出自纪录片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总结350字3篇来自38年一如既往为民务实,不负党恩、不改本色。高德荣正在用他的实际行动努力改变着独龙江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口中喊出的口号,没有一句是空号,他勤勤恳恳用尽毕生精力的实践向大家诠释了一个独龙江儿女的高尚情怀。蒸蒸日上的独龙江,有了专家、学者、作家、民营企业家;通了电话、电视、手机、互联网,独龙族群众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从这些点点滴滴来看,&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临近寒冬,美丽的独龙江乡又被雪花妆扮得银装素裹,那里将成为世外桃源,独龙江人民将与世隔绝长达半年之久。岁月如梭,从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下来的&老县长&,为了打开一条独龙乡同胞的生命通道、发展通道,一头又扎进了独龙江乡,完成童年时期种下的梦想,开修一条长达6.68公里的独龙江隧道。&老县长&的公仆形象,是高德荣同志一步一步在美丽的独龙江畔走出来的,如今早已牢牢定格在独龙族同胞心中。老百姓的一句&老县长&,凝聚的是群众对他的信任,也是他一生的自豪。他说:&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是他最大的快乐。& 学习高德荣,要学习他的价值追求,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独龙江畔,把独龙族同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作为毕生追求。高德荣同志为我们树起了又一个模范标杆,也为我们立起了又一面闪亮的&活镜子。&
第五篇:《2016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3篇》
2016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1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部电视专题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从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的视角,反映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看完之后感触颇深。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毛主席就率先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注意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随着执政党的时间延长,一些不良风气,侵袭了党的部分领导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愈演愈烈。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及时的提出了&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的举措。中国共产党有八千六百多万党员,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这个数量都是一个大国的人口数量。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上行下效,中国共产党能否带领广大人民在2020年完全建设成小康社会,关键就是看中国共产党自身能否加强修养、强身健体、增强凝聚力、取信于民。人民期盼着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带领大家建设中国,让中国强起来,让人民富起来。作为一个基层的党务工作者,我一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坚决和不正之风做坚决的斗争。作为一名党员,一定对工作有敬畏之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是离我们很远,我觉得有时候离我们很近,我们有时候有可能是形式主义的受害者,有时候也许是形式主义的参与者,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防微杜渐,洁身自好,还得发挥组织的作用带领周边的党员和群众改变作风,不但自己好,还要为党监督社会各种不良风气,既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又要率先垂范的以我做起,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党风正,民风淳。我们党员做好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来了,民风就会变得淳朴。社会风气就会变好,人民的素质就会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进展的快进程就会短,中国梦就会指日可待。2016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700字2篇近几天,按上级要求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本部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这部专题片共分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您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2016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700字3篇2016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700字3篇为什么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呢?下面笔者来和大家共享下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 2016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700字3篇来自第六篇:《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3篇》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1篇今日有幸观看了影片《百团大战》的公映前媒体看片会,影片之后是主创见面会。影片耗资巨大,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真实震撼。全片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观众热血沸腾。今天来参加见面会的主创人员有两位,是两位穿着军装的帅哥,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脸有点生,一位是该片的制片,一位是此片中的一位演员,但我一直没弄清楚他演的是哪个角色。我始终认为,军人是最帅的,军容振奋,刚强血性,飒爽英姿,远远秒杀娱乐圈一切娘炮小鲜肉、小白脸男神。据两位主创,此片拍摄耗资巨大,动员的人力堪称八一厂出品影片之最。他们说,此片的幕后工作人员多达860人,群众演员参演人次更是多达9万8千人次。此片全部实景拍摄,场面极为浩大,战争场面大视角空前展现,演员们也都凭着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在漫天炮火中拍摄出精彩的影像,无怨无悔。爱国主义精神与敬业之心支撑着全体工作人员艰苦拍摄、再现了先烈之路,把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如此恢弘壮烈的全景展现。说起来,百团大战是日打响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响的。此次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片的献礼意味很强,也正当其时。今天来影院参加观影的还有老兵代表 ,那慷慨激昂的讲话,赢来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年轻人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日英雄不朽,爱国精神长在!此片最值得称道的绝对是全篇不断的大场面,这部电影的战争体量应当说是国内战争片之最,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各种大场面,全景战场激战画面,日寇三光运动的惨烈特写,日机轰炸阵地的狠毒与毁灭性,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锋,高地攻坚战的残酷惨烈,都淋漓尽致地全景展现。许多视角也是比较独特的,比如战场的广角度俯拍,比如从日机飞行员的大国重器观后感总结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
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国重器第二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