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叙利亚军人休假新规定需要妻子或家人申请并交保险金吗

统一回复,答主在重庆,所以评奖速度比较快。国奖的话,国庆前他们刚去完答辩,暂时还不清楚。其他省份估计评审量大得多,所以大家就静候佳音吧。祝大家都能拿到国赛大奖,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br&------------------------------------------------------------&br&唔,出成绩了。成绩渣渣省二。写个回答纪念一发这次数模比赛经历,唠唠嗑,评价的话直接跳到最后把~&br&大二下才第一次参加数模比赛,当时是个妹纸找到我说组个队去试试数模比赛吧,然后就稀里糊涂入了数模坑哈哈。学校的话对数模竞赛还是比较重视的,参加国赛之前要先经过校内选拔赛,还有半个月的数模培训,半个月的模拟题训练。&br&&b&校赛:&/b&&br&校选题是2015深圳杯的一道数模题,网上几乎找不到参考论文,也是第一次参加数模比赛,也不懂要用什么知识,论文格式什么的也不懂。感觉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吧。想的话也想了几天,三个人的队伍,其中一个队友提出了他的想法之后,就没有来了。。其实自己当时也有过不想做了的想法,可是想想既然组队了还是要对队友负责,然后就和妹纸跟题目正面刚。记得当时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和一个多元线性回归,然而当时不怎么会Matlab,层次分析法的矩阵都是妹纸手动算的2333。(不得不佩服她的耐心)。到截止当天的早上,还赶着在上课之前修改论文交上去。应该是过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成绩出来了。校一等奖,还是比较吃惊的。因为当时想的是,既然都参加,无论怎么样都要交个作品出来。令我高兴的其实并不是这一个,而是我在校赛上面发现了同样也是一等奖的另一支队。这支队里其中有两个是我认得的,因为在他们答辩国家奖学金的时候,我就在下面听着。作为一个大一的无脑作死,排名300+的学渣,到大二期间默默追盖,再到能和前几名的学霸站在同一个高度上竞争,也有一点点小激动吧~&br&&b&假期培训:&/b&&br&为期半个月的数模培训,主要是老师在讲解一个数模常用模型什么。每天是8点半开始,然而要想抢到一个好的位置得6点多就去占座啊(泪。&br&这是某天培训结束之后的场面&br&&img src=&/107d671dc8b756cd3cd635d614c20f5a_b.jpg& data-rawwidth=&4192& data-rawheight=&31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92& data-original=&/107d671dc8b756cd3cd635d614c20f5a_r.jpg&&嗯,大家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br&接下来就是三次模拟题。&br&第一次模拟,虽然有写过一次数模论文的经验,但是没有接受过老师正规的评点和指导,所以写出来的论文像屎一样吧。。&br&第二次模拟,是一道旧题,模型主要是参加一些以前的论文和队友讨论修改出来。这次的模型效果稍微好一些,在台上给同学介绍和老师提问的过程中,也讲得比较清楚。论文的话经过第一次老师的指点,也更加改进了一些。&br&第三次模拟,总体流程什么的,哪些地方该建数模样的模型,哪些地方论文怎么写,也比较轻车熟路了,所以整体做起来还是比较轻松一些。然后就怀着迷之自信去参加国赛了(噗。&br&&b&国赛:&/b&&br&第一天:选题,A题一眼看是物理题,不想做。队友在网上找了下资料,说已经有类似的模型,不过后面的小题可能不好做。然后就选B题,开放性题目,不会做就瞎BB嘛(雾。因为自己之后也想往数据挖掘的方向发展,所以也就选了这一题。然而第一天我们并有没有相处要建什么样的模型(太菜,都是在网上找参考资料啊,找小区开放的评价啊,找一些交通数据什么的。晚上的话也没熬夜吧,差不多12点就回去睡了。&br&第二天:妹纸队友在建评价指标模型,然后我和另一个队友的学VISSIM。当时尝试过找数据,可是能找到的数据实在有限。也是参加比赛的朋友,真的实地到小区去数车流量的~然后我们的话,主要是参考了很多交通规划的论文,上面都提到了用VISSIM仿真,于是就一直在学软件的使用去了。(于是前面学的MATLAB什么的用不上啊摔。晚上的话大概做了2点多吧,配合妹纸队友先把第一题写完,于是我们第三天还有三道题加论文。。当时是睡在了实验室,趴着睡睡到手麻了,换个姿势靠着椅子睡,睡到脖子疼,又换回趴着的姿势睡。。差不多每个小时都要醒一次吧。期间去上厕所,还看到有睡到走廊上的长椅的上的2333,好机智。&br&第三天:7点左右醒来,发现妹纸已经在开始在写论文。稍微清醒了一下之后,吃了个早饭就继续艰苦的建模过程。我去这个小区路网到底要怎么画啊,这个红绿灯要怎么模拟实际情况啊。。。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一直在脑子环绕。。距离交MD5码还有12个小时的时候,我们还在互相安慰没事应该来得及,然而当天晚上大概2点的时候,我都还在画路网。当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令我心情很烦躁啊,也不想也别人说话了,就是各种急。幸好也有队友在身边安慰让我不要急,最后还是挤一个简陋的路网。。完成了所有的建模工作。因为论文和建模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最后论文也剩下一些收尾工作嘛。我记得当时整个实验室的人都有挺兴奋的,所有人都在认真赶着论文。坐在对面桌的妹纸,都困得不行了还在建模和改论文,也是萌萌的哈哈。&br&这是大概4点多的时候,实验室里的样子&br&&img src=&/ebe39ded90b3_b.jpg& data-rawwidth=&4192& data-rawheight=&31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92& data-original=&/ebe39ded90b3_r.jpg&&然后,慢慢写着,改着,看到了天亮~呼,6点多了,跑到了走廊上的长椅躺了10分钟,就弹起来回去继续改论文。接近8点,终于把所有东西都改好并且提交完毕。终于,完了。大家都说说笑笑地说要回去好好睡一觉,然而那时候我却莫名地兴奋,完了之后上课去了。。。(老师的催眠大法好2333&br&&b&结果:&/b&&br&当时做的时候就知道其实我们的模型并不是好,所以只能拿个省奖也是意料之中了。其余的话,比较的关注的还是之前提到的一个学霸组,他们的成绩目前估计国二吧。如果是真的话,他们保研的资格应该是稳了的吧(羡慕。另外的就是一支校内美赛F奖的队伍,目前直推国奖,估计是国一吧。不过他们实力真的很强,所以应该也是稳了吧。之前以为和学霸的距离靠近了一些,应该是自己的幻觉吧2333。突然想起看过的一个段子说,你能考100分是因为你的实力能达到100分。我能考100分是因为卷子只有100分。实力被碾压的感觉哈哈。&br&&b&一次参赛,终生受益:&/b&&br&身边也有人喜欢调侃一下数模比赛。(某种奇怪的鄙视链你懂得。其实个人觉得,数模这个东西有没有用,还是要实际认真准备,认真参加过的,才会有深切的体会吧。就我个人来说,这次的数模国赛,从前期准备,到选拔赛,到培训,到正式比赛,我学会的东西还是很多的:&br&&ol&&li&论文的写作规范。现在都大三了,其实以前都没有那么正式去写一篇论文。之前做的无非是为了作业去随便做的,但这次正式比赛,在看了n多论文和自己的实际编写之后,对正式论文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觉得这个对以后的毕业设计以及研究生的道路会有很大帮助&br&&/li&&li&找参考资料、数据的姿势。善用知网,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还有一些神奇的数据获取地或者方式,例如&a href=&///?target=http%3A//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soda./dat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DA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据搜索 - 让数据搜索更简单&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有哪些「神奇」的数据获取方式? - 大数据&/a&,等等。&/li&&li&一些价值观的培养。责任心、坚持、团队合作等等。这种体会只能意会,不能眼传。感觉的话,队友还是很重要的。像在这次建模过程中,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有过烦躁,也想过放弃,但是想到还有队友在一起奋斗,我就没有理由放弃不是吗?借用朋友在协会招新上面讲的一段话,&i&无论你是大腿,还是挂件,都要对你的队友负责。不是以为组到了一个大腿,自己就不用做事了。做挂件也是要有挂件的基本素养的。即使是一个挂件,也要有一颗向上的心。&/i&以此勉励还是小白的自己。&/li&&/ol&&b&自己的想法:&/b&&br&要升大三了,才第一次参加国赛。其实如果升大二的暑假就能有过这么以此经历的话,相信的应该会做的更好一些吧。我啊,总是这么后知后觉,一开始总是不敢尝试,都了之后才后悔是不是太迟了,然后时间不能倒退不是吗。下一次国赛,应该就要升大四了吧。那时候,我大概在复习考研吧?可能也再没有机会了吧。其实还是多想再参加一次美赛的,然而学校的规定好像是要在国赛获奖才能有资格参加吧。&br&这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如果你暂时不知道自己想做些什么的话,我觉得这个比赛还是很值得来暂时一下的。别人的评价始终是别人的想法,要真正体会还是要靠自己。就像一篇小学课文--小马过河。河到底深不深,只有小马自己去渡再才会知道不是吗?&i&Don't be trapped by dogma!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Follow your heart, persure your dream!&/i&
统一回复,答主在重庆,所以评奖速度比较快。国奖的话,国庆前他们刚去完答辩,暂时还不清楚。其他省份估计评审量大得多,所以大家就静候佳音吧。祝大家都能拿到国赛大奖,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
&img src=&/50/v2-ab00eb3e6b6adefe44c547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50/v2-ab00eb3e6b6adefe44c547_r.jpg&&&p&&/p&&p&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p&&p&&b&解读科学,洞察本质&/b&&/p&&p&&b&戳穿忽悠,粉碎谣言&/b&&/p&&p&导读&/p&&p&中国政府具体是如何创造“初始钱”的?可以把改革开放前当作创造“初始钱”的阶段,我认为人民银行算是中国特色的“国家货币构造”机构,这一核心功能可以简化成:根据物资生产能力印钱,钱印出来全给政府用,这个“初始钱”很宝贵,能用来建立现代银行体系。&/p&&p&————————————————————————————————————————&/p&&p&&br&&/p&&p&&b&本文写于2008年12月&/b&&/p&&p&&br&&/p&&p&&br&&/p&&img src=&/v2-64babb89ec0e93b8e14df32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64babb89ec0e93b8e14df32_r.jpg&&&p&&br&&/p&&p&&br&&/p&&p&&b&(一)引言&/b&&/p&&p&&br&&/p&&p&现在要理解经济问题,一个通常的大麻烦就是“模糊”。看新闻或者分析文章,字都认识,也觉得有道理,好像也有数据。我自己都能扯不少大道理,好玩的东西是不少。但总感觉有点象搞哲学或者社会学研究。看着言之成理,也很有用,但实际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哪怕都是高手,学的是一样的东西,作出来的判断却相差甚远。说实在的,对于经济判断,没有谁特别有信心,也不应该对谁特别有信心。一个笑话说,经济学家成功的预言了过去六次经济危机中的七次,每次都是不同的人作出的。而理工科就不会这样,逻辑直接得很,推理可靠,再加上实践检验,慢慢地建立了很多非常可靠的理论,开发出了管用的工具。对于这些成熟理论与工具,人们非常有信心。&/p&&p&&br&&/p&&p&应该说经济学还是和理工科更像,这有几个原因。从搞经济的人来说,似乎是理工科的人对经济更感兴趣,也更能理解。经济专业的人,也是理工科背景的人多,很多大牛其实是数学家。经济学从研究方法来说,也是理工科这一套,学者们试图建立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这样的一个成果就是“货币经济学”,以“钱”为核心去构建体系。我觉得这个体系还是很厉害的,数字非常多,挺精深的感觉。有一些其它的“道理经济学”,像“市场经济”能搞活,“出口导向”发展快,这些就像哲学了,搞懂不难,但比较模糊。&/p&&p&&br&&/p&&p&现在经济学成了社会显学,新闻媒体上火热得不行了,民间舆论也很热。主要还是“道理经济学”,人看了觉得能明白。但明显有屁股问题,语言与逻辑可以被操纵,同样的事解读就可以两样,吵来吵去各拉一伙人信。经济学家嘴里时而会出一些货币经济学术语,但实际没多少人真正理解,只是看惯了不觉得奇怪。像GDP,人看增长率9%觉得习惯了,实际是啥绝大多数人是糊涂的。社会公众、企业经营者、政府官员可能陷入了一种误区,就是模糊地理解经济。慢慢就成了“糊涂”的理解,有很多不正确的认识,以为明白了,其实离真相反而远了。索罗斯说,“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这是一个很厉害的观察,社会公众确实就是一伙糊涂蛋,弄出了很多荒唐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一种幻想,“群众是很容易糊涂的”才是真理,搞经济或者搞民主得先明白这个道理。&/p&&p&&br&&/p&&p&高水平的经济学家与投资大师还是很厉害的,不少人能提前“认清其假象”。我猜想,主要原因是对经济体系有一个整体的观察,从货币经济学的底层开始,有较为严谨可靠的推理基础。而社会公众或者各类大仙,容易被表面的“指标”所迷惑,作出种种逻辑根基不可靠的推理。社会公众和做错数学题的学生不同的是,他们的贪婪与恐惧会产生直接的经济影响,从而直接制造了“假象”。&/p&&p&&br&&/p&&p&如何培养“认清其假象”的能力?我觉得虽然经济学很哲学很社会,还是得按理工科的原则来。对于经济数据经济现象,要刨根问底弄到完全明白,逐步建立可靠的逻辑根基。完全弄明白的东西多了,就能作一些可靠推理了。然后,要知道哪些东西自己是不明白的,或者别人也不明白的,根本就是忽悠,这样就可以避免没有逻辑基础的推理。最后,要相信实践,对理论的基本态度是怀疑。&/p&&p&&br&&/p&&p&基于这样的理由,我认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是理工科的思路。而“宏观调控”,从近来的一些表现来看,不是科学的态度,而是对“专家”的迷信。和社会公众一样,是被各种表面的“指标”所迷惑,没有坚实的逻辑基础。应该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理论对经济的作用原理,不要迷信理论。&/p&&p&&br&&/p&&p&&br&&/p&&img src=&/v2-adfe0b975e7_b.jpg& data-rawwidth=&843& data-rawheight=&10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3& data-original=&/v2-adfe0b975e7_r.jpg&&&p&&br&&/p&&p&&br&&/p&&p&对于个人,如果打算建立可靠的逻辑根基,我觉得关键着手点应该是货币。把一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钱”是怎么回事给弄通了,才算有个起码的研究基础。另一个方面,货币制度体系在整个经济学里算是很精确的东西,有很多可供研究的数据,定义清楚明确,也是不错的学习方向。我以前想过不少经济问题,基本是哲学逻辑层次的。虽然有时想得挺深,但没有数理基础,总有在“蒙”的感觉。对于货币经济学,名词知道,但没有去融会贯通地理解。因此,想把货币经济学的一些基础学通。中国的情况熟一些,所以就从琢磨中国的钱开始。&/p&&p&&br&&/p&&p&&b&(二)什么是M0&/b&&/p&&p&&br&&/p&&p&&br&&/p&&img src=&/v2-de0de569e5_b.jpg& data-rawwidth=&949&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9& data-original=&/v2-de0de569e5_r.jpg&&&p&&br&&/p&&p&&br&&/p&&p&&br&&/p&&p&中国的货币不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在境外规模小,理论上不能流通,境内的外汇也不能流通。所以中国的钱比较简单。例如,按央行的说法,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有M0、M1、M2三个层次,而外国的层次更多,有新闻说美联储不公布M3了。央行每个季度有《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面的数字搞清楚了,应该就差不多了。&/p&&p&&br&&/p&&p&最新的是《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见:&/p&&p&&br&&/p&&p&&i&&u&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原文&/u&(&a href=&/?target=http%3A///macro/gdxw//t79159.s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acro/gdx&/span&&span class=&invisible&&w//t79159.s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i&&/p&&p&&br&&/p&&p&里面的政策不用管,我们专看货币相关的数字,研究其根本意义。&/p&&p&&br&&/p&&p&头一段是:&/p&&p&&br&&/p&&blockquote&“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6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2.6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3.7个百分点。前三个季度现金净投放1350亿元,同比少投放608亿元。”&/blockquote&&p&&br&&/p&&p&M0、M1、M2可能不少人就不太清楚了,我们来学习一下。注意一定要学到完全没有任何疑问。&/p&&p&&br&&/p&&p&今年9月末,“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2万亿元”,这是什么意思?央行怎么知道3.2万亿这个数字的?它说的可不可信?我们来看定义:&/p&&p&&br&&/p&&p&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p&&p&&br&&/p&&p&从定义看,M0是现金,是纸币与硬币,不是电子数字。而且不是银行里放着的纸币,是除了银行之外的其它人拿着的。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央行真的开印刷机印钱了,比如说历史上一共印过8万亿结结实实的钞票。然后可能其中3万亿回收烧掉了,是真的放火烧的,网上有照片。为什么烧,可能是觉得流通中的现金不用过多,或者老版的钱与破钱不想用了,换新的。对央行来说,不考虑印刷成本的话,钱并不宝贵,烧了再印就行了。还剩5万亿,其中1.8万亿在各种银行里放着。这个1.8万亿是可以统计出来的,各个银行可以向央行报告说,说我各分行加起来这三季度末共有1000亿现金,加总就行了,央行应该也放着不少现金。我们看银行每天下班关门了似乎都要点钱,可能存款机里的现金也得点算,这个数据应该是可信的。所以,5万亿减1.8万亿,得出不受银行控制的“流通中现金”为3.2万亿。数字是举例,8万亿、5万亿、1.2万亿是我假设的,只有3.2万亿是真的。&/p&&p&&br&&/p&&p&根据以上讨论,可以确认,央行报告的M0为3.2万亿非常可信,而且也清楚了它的统计方法。这个统计方法是我想象的,请知道情况的指正。&/p&&p&&br&&/p&&p&按照这个理解,这3.2万亿是个统计数据,加加减减出来的。那么它就和GDP一样,具体在哪里就没谁弄得清了。有一部分是流通到了境外,其数额各种估计都有。由于中国不会从银行用一个电子数字把人民币转到境外去,所以境外的人民币应该就是现金。由于总共也就3.2万亿现金,我们可以合理估计在境外的人民币现金应该是千亿元规模的。我猜想,美国在境外的现金要多得多。&/p&&p&&br&&/p&&p&M0具体是如何增加的,可不可以减少?如果我们从银行存款机或者柜台取现钱,那么就增加M0了,存现钱,M0就减少了。主要应该是这个途径。有谣言说银行资不抵债了,存钱不安全,要人去把钱取出来。还有人说,如果人民都去取钱,银行就会被“挤兑”,就完蛋了。如果“挤兑”这种事真发生了,那么M0会大幅增加,我们看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就能看出来。三季度M0同比增长9.3%,应该是个正常数据,3.2万亿只有银行存款总数不到十分之一。可以得出结论,老百姓与企业对把钱放在银行是放心的,拿麻袋存钱的土包子不常见。&/p&&p&&br&&/p&&p&我这里得出的结论应该算是理工科研究了,有明确的定义,有具体的实体,不是“道理经济学”。没看过经济学书,不知道怎么写的,但弄懂了就行了,并不用看书。&/p&&p&&br&&/p&&p&唯一有些疑惑的是,“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2万亿元”,它为什么要说“余额”?我的理解,这可能是一种动态描述,和“房贷余额”一样。现金收回又放出,房贷借出又还上,所以是“余额”。&/p&&p&&br&&/p&&p&&b&(三)什么是M1&/b&&/p&&p&&br&&/p&&p&&br&&/p&&img src=&/v2-5df72209c28_b.jpg& data-rawwidth=&949&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9& data-original=&/v2-5df72209c28_r.jpg&&&p&&br&&/p&&p&&br&&/p&&p&&br&&/p&&p&报告说,“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6万亿元”,这又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定义。&/p&&p&&br&&/p&&p&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p&&p&&br&&/p&&p&这个M1就有些糊涂了。活期存款好理解,就是随时可以取出来的。利息很低,刚从年利0.72%降到0.36%了,1万存一年才36元的利息。可是,定义里说,“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算M1,那个人的活期存款算不算?答案是,个人活期存款不算M1,算M2!为啥单位活期存款就能算M1?为什么要这样定义?&/p&&p&&br&&/p&&p&把货币分成M0、M1、M2,似乎是看它起作用的直接程度。比如说M0,是现金,掏出来大家都认的。有很多小商贩、商店,它们是只认现金的,人数非常多。所以M0太少的话,可能说明人都跑大商店刷卡去了,小商贩没法活了。大多数商贩与小商店就是挣3.2万亿的M0,这个经济规模大致就是这么多,发展空间就这么大,挣不到太多钱。虽然很常见,但不是主流。我有一个推论,奔着挣M0做生意的,发不了大财。&/p&&p&&br&&/p&&p&那么M1是如何起作用的?M0是包括在M1里的,能直接用出去,单位活期存款是怎么回事?如果单位做生意或者运营,这也是立刻能管用的钱。开个支票给对方,或者直接把钱转到对方户头,交易对方也接受的。对方拿到支票,可能立刻到银行取,所以得是活期存款,定期的转不过去。单位开支票或者转账,是一种常规行为,拿现钱的反而少。个人的活期存款,这么用的情况就相对不多了。个人转账买东西很少见,开支票的人现在也不多。&/p&&p&&br&&/p&&p&所以,我们可以说,M0就是小商小贩能挣的钱,M1就是做大生意能直接挣到手的钱。小商小贩收现钱,大生意还收支票与转账。M0只有3.2万亿,M1有15.6万亿,当然大生意挣钱空间更广阔。&/p&&p&&br&&/p&&p&不过这个定义我觉得肯定得发展。比如现在用支付宝上网买东西的人很多,支付宝里的钱算是啥?众人支付宝里的钱其实是在阿里巴巴集团的银行账户里,我怀疑阿里巴巴只用维持部分的活期账户应付淘客提现,有不少可以存成定期甚至搞别的挣钱归自己了(完全是假设性的猜测)。还有许多人刷卡消费,这卡里的钱算不算M1?因为金额还不算多,所以不用加进定义里。&/p&&p&&br&&/p&&p&外国的消费模式和中国很不同,所以M0、M1、M2的定义和中国是有不同的。我们也不必死记定义,记住原则就行了。M1就是做大生意能直接挣的钱,现金支票转账都行,但得立刻挣到手。&/p&&p&&br&&/p&&p&M1是15.6万亿,其中有3.2万亿的M0,所以单位的活期存款是12.4万亿。各银行把单位户头数字加一下报到央行,就可以算出来了,所以这个数字也是可以统计可信的。我们知道M0是央行印刷和烧掉保持数字的,这M1是怎么增加减少的?&/p&&p&&br&&/p&&p&个人如果把活期存款取出来消费,M1就增加了,这是经济活跃或者通胀的一个迹象。个人把活期存款取出来去炒股,M1并不增加,所以实体经济能挣的钱并不增多。单位把活期账户的钱当工资奖金发给个人,个人不消费存起来,M1就减少了。所以总体来说,挣工资的个人、做小本生意的小商贩,他们的活动是不可能增加M1的,就算取活期存款增加M1,是因为前面有一个存钱动作减少M1。总体来说,个人与小商贩的活动是减少M1(增加到M2里面)。所以,想做大生意挣M1的钱,光靠忽悠个人从原理上就不通。个人再被忽悠的厉害,也就那么大消费能量,不借钱的话增加不了M1,能捞到的饼就那么大,来捞的人多的话,怕是经营要困难。&/p&&p&&br&&/p&&p&那么增加M1的途径,一个明显的大项是搞出口。一个企业干出口,挣来了1亿美元,央行收走外汇,给换成7亿人民币,一个电子数字就到这单位的活期账户上了。这是企业换汇,直接凭空增加M1。个人换汇,如果是偷偷进来的,很可能就是以企业换汇的名义进行了,真正个人带进外汇换的远比企业少。现在中国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约相当于14万亿人民币,和M1的规模相似,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巧合。这说明,M1的增加主要是靠出口顺差结汇。出口顺差越多,M1就越多,个人存起来减少了M1,还是有多。所以中国的货币增发主要是以换汇的形式进行,增发到了出口企业的活期账户上,出口企业再把这些钱花出去,变成社会的M0、M1、M2。这些年来,很大一群中国富人就是搞出口的,因为社会的钱等于是他们先“无中生有”挣出来的,社会繁荣与经济增长是他们的活动拉动的。别人挣的钱可能得先在那,干出口的却不用管,这也是“出口导向”拉动经济的原理,无中生有变出M1。这是M1的外部来源。&/p&&p&&br&&/p&&p&还有一种增加M1的办法,就是先让一个“雷锋”向银行借钱,再把这钱花出去,别人挣了这钱就可以增加M1了。比如白领张老三要找老婆,贷款50万买了个房,张老三就成了“雷锋”。房地产商收到许多张老三的钱共2亿,还掉银行的贷款1亿,多出的1亿就真的凭空产生了,增加M1了。这多出来的1亿M1是社会通过“创造关系”产生出来的。理论上来说,张老三们努力工作挣来别人或者企业的M1,还给银行2亿还多,这M1就消失了。所以,M1是可以通过“借贷还贷”不断产生、消灭的。这样的雷锋有很多,越是发达的经济体越多。公司可以借,个人可以借。如果越借越多,M1就不断增加。理论上,这个办法可以生出无限的M1。实际上,银行放贷多了会有一个限制。如存款准备金率,贷到后来银行就失去放贷资格了。&/p&&p&&br&&/p&&p&总之我们知道,M1除了外部来源,还有一个内部来源,就是银行借贷。一个经济体靠M0、M1这两招,就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运行框架了。由于外汇一直在增加,所以中国的M1不停地增加。如果有很多外资公司要求拿人民币换外汇,离开中国,这会让M1减少。这在别的国家发生过,外资换汇走掉,M1减少,经济遭到重大打击。不过在中国,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很清楚的前景,外资如何退出没有和政府谈好,先在中国挣人民币再说,没有合法的退出途径,暂时不用考虑。Motorola美国总公司经营遇到困难,想从中国子公司抽5亿美元利润救急,这都得中国政府特批。这是中国的主权,还不用怕。&/p&&p&&br&&/p&&p&另一个内部来源,银行借贷还贷创造或者消灭M1,这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问题。如果创造多于消灭,M1就增多,挣钱似乎容易,但这是“创造”出来的钱,理论上要还的,可以认为并不是靠得住的钱。现在挣着容易,可能以后要面对困难的日子。&/p&&p&&br&&/p&&p&当然,还有其它的创造办法。央行与政府创造M1的事,可以留在下节M2来学习。&/p&&p&&br&&/p&&p&&b&(四)什么是M2,银行体系的框架与来源&/b&&/p&&p&&br&&/p&&p&&br&&/p&&img src=&/v2-19b36c7d74f8ebd16b39c_b.jpg& data-rawwidth=&956&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6& data-original=&/v2-19b36c7d74f8ebd16b39c_r.jpg&&&p&&br&&/p&&p&&br&&/p&&p&报告中又说“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5.3万亿元”,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再来看定义。&/p&&p&&br&&/p&&p&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p&&p&&br&&/p&&p&这就是说,所有银行体系认可的“钱”都包括在M2里面了。在银行外面直接可用的钱是M0,M0再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放在银行里也直接可用的是M1。还有一些钱,不直接可用,但在银行里面放着,想用要经过一两道手续。这些钱需要手续才能变成M1,称为“准货币”,M1加上准货币就是M2。变成M1的障碍只是手续,其它什么问题都没有,数量上不会受影响。我们抓住要点,区分M1与M2,就是看想用时要不要手续。个人的定活期存款,要破定或者从存款机里取现,所以不是M1,是M2。单位的定期存款,也要破定才能用,是M2,活期就直接开支票换东西了,是M1。&/p&&p&&br&&/p&&p&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股票户头里的钱。从这个定义里看,这钱是存在银行的,不是证券公司自开电子管理系统存钱,中国的证券公司不是银行。不过境外的一些银行账户可以直接炒股,银行也经营证券业务(招商银行的一卡通账户曾经可以炒股,去年也取消了)。和中国内地不一样,存钱到储蓄账户里直接就能买股了,不需要“转钱进股票户头”这个动作。卖股的钱,什么也不用做,过两三天就可以直接用了。中国的股票户头里的钱,就要有转进转出的动作才能用。所以,中国证券客户保证金是M2,不是M1。但境外银行里直接炒股的资金可能就得算是M1了,可能都没有“客户保证金”这个统计项。大富豪几十亿的现金户头开通了炒股功能,但从来没用过,算不算保证金?所以没法算。中国A股有多少“存量资金”却是可以统计的,把各证券公司的保证金总数加总就行了。2007年5月A股存量资金突破1万亿,11月就冲到了1.78万亿,所以明显是资金冲进来弄出大涨的。2008年流通股就增加得非常多,是大跌的主要原因。存量资金变动不大,还是1.8万亿的规模,所以股市大跌不是因为钱跑出去。这些存量资金都是M2,不是M1。&/p&&p&&br&&/p&&p&可以看出,M2就把银行体系能查清楚的钱全包括进来了。这些钱都是可以统计的,M0是加加减减出来的间接数据,M1-M0就是银行直接算出来的单位活期存款,M2-M1也是放在银行里保管直接算得出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原理上相信,央行报告的M0、M1、M2是可信的。&/p&&p&&br&&/p&&p&那么,M2之外,还有没有钱?在银行体系看来,其它的就是“可以换钱的东西”,不是钱了。M2中钱的所有者换来换去,同时某个“东西”的主人换来换去,这就是货币经济学中的一个经济活动。另一种是M2体系内部各分项互相转换,M0变M1,M1变M2。人存钱取钱,活期变定期,转钱去炒股,这会影响各单项的数值,但M2的总数不会变。还有一种活动是“货币创造”与“货币消灭”,这会直接增加或者减少M1。向银行体系借钱,就会增加M1,还钱,就会减少M1。(两类基本的经济活动:M2内部钱换来换去;M2内部各分项之间相互转换)&/p&&p&&br&&/p&&p&这样,我们对银行体系运行的框架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钱从哪出来,会到哪里去不会完全糊涂了。钱是通过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跑出来的,然后在各分项转来转去,所有者也换来换去,也会没有掉。我们还需要看看银行体系本身是啥。银行体系应该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我们以上所谈的,完全不需要政府出现。象“政府印钞票”这样的话,其实容易让人糊涂。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来看下银行体系要完成什么基本功能。&/p&&p&&br&&/p&&p&一个是要印钞,就是把电子钱变成纸钱或者硬币让人家拿走。这个一般是央行来干,但我们也找不到非得在央行干的理由。哪个商业银行出手把这个活接下来也不是问题,香港就是这样。人向“发钞行”借钱取钱,它印100亿纸币给人,完全可以,再流通到社会上。一个是要M0、M1、M2转来转去,这就是银行的存取、转账、活期定期储蓄功能。其实我觉得定期不是银行体系必须的,这应该算一项理财业务,存活期就不算理财,算过日子。印钞、存取、转账、定活,这些功能应该说比较机械,应该算是银行体系提供的服务,不是银行的本质。古代把金银或者铜钱当货币,钱庄可以保管换成票据方便人携带,但这种原始业务不能叫银行。银行最核心的业务,是进行“货币创造”与“消灭”的信贷功能,这才是银行的本质,要仔细分析。&/p&&p&&br&&/p&&p&民间放高利贷的也是信贷,古代钱庄可能也这么干,为什么不是银行?这是因为,这只是存量货币的转移,并没有进行“创造”,信用总量没有扩大。造假币的倒可以算是地下银行。如果古代钱庄把铜钱借出去,又被人存回来,钱庄又借出去,那这是货币创造有银行的样了,但不是央行,因为铜钱的总数钱庄没法增加。如果钱庄把自己的“庄票”借出去,被人当钱花换东西了,又被人存回来,那才算是终极货币创造了,因为“庄票”已经算是新的货币了,这种钱庄也可以算有央行的功能了。&/p&&p&&br&&/p&&p&当然银行体系只需要部分银行有货币创造的功能,但这是体系的主体。香港没有央行,但进行货币创造的商业银行一定要有。银行借钱给人,人又把钱存回来,又借出去,来回多次以后,银行有1亿“初始钱”,可以通过不断创造借贷关系,出现几亿的存款与贷款。这就是现代银行体系非常厉害的“乘数效应”,是古代社会比不了的。古代靠借钱发展运营的“单位”少,这种业务慢慢多起来了,银行也就出来了,与信贷互相促进发展。&/p&&p&&br&&/p&&p&讨论到现在,别的似乎都比较清楚,就是“初始钱”还是模糊。银行可以帮人存取服务,可以通过信贷进行货币创造,“初始钱”可以是储户的存款。具体分析这个借贷动作,一个公司来借一亿,一般不要现金,就在这公司的活期账户上放上数字。那这理论上可以没有限制,储户来银行存了100亿,银行借出去200亿是可以的,反正是电子数字。但这么干总不太好,没钱还敢借给人一样,所以央行对银行的“贷存比”有一个要求,还不一定是1,可能小于1,有足够余钱才能借。例如外资银行来中国开展业务,就得受央行的监管,要求它们“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宽限期到日。但外资行不能拿自己的本金放贷,得先去吸储一时吸不到太多钱,又着急开展业务,有些就超过100%了。这也说明贷款超过存款理论上是可能的,中国是由于央行的监管才不可能,可能某些外国是超过的,韩国似乎就是如此。&/p&&p&&br&&/p&&p&银行的“初始钱”可以说是从储户来的,那储户的钱又从哪来的?我们可以想象,古代人有黄金白银等“原始货币”,银行出来了,就存到银行里了。银行进行货币创造,迈出了关键一步,说我印一个票据,代表在我这个银行取“原始货币”的权利。这个票据进入流通,越印越多,人都忘了兑现了,也没注意票据已经多得超过银行里的“原始货币”了。反正能买到东西,要兑现干什么?再后来,人连票据怎么出来的都糊涂了,只知道能买到东西,反而不愿意用“原始货币”了。这个时候,“原始货币”就退出货币角色,变成“东西”,银行票据反而变成了“钱”。欧洲银行与货币就是这样演变的。国民党到台湾,也是把黄金与美元当“原始货币”,开银行把票据“新台币”做成了可信的货币。所以,到底什么是“钱”,根本还在于人的“信心”。如果人们对国家货币没有信心了,那国家货币就不是钱,黄金如果到时人有信心,就是钱。有些人鼓吹,只有黄金才是“真钱”,理论来源就是这个。但是,“只有黄金才是真钱”是一个循环论证,这相当于说:人们会失去对其它货币的信心只相信黄金,所以,请不要信其它的只信黄金。当人们发现国家货币通货膨胀的时候,这个论调就动听一些,但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循环论证,逻辑根基不坚实。&/p&&p&&br&&/p&&p&那中国银行体系里的“初始钱”是不是这样出来的?建国后真的是一穷二白,黄金外汇非常少,要靠这点“原始货币”发展出现在这几十万亿的M2,很麻烦。可以看出,“原始货币”的本事就是“人们相信能换来东西”,那抓住这个本质就可以了。如果手头有东西,自己印票据保证人们确实能用它换来东西,不就行了?所以,有东西是关键。中国政府那时有军队,能组织生产,自己发行人民币凭空建立银行体系就行了。所以,银行体系有两种,一种是欧洲银行体系这种从黄金等“原始货币”发展来的,美国银行体系应该也算。所以特别重视黄金的功能,当初美元要捆绑黄金才获得世界货币的权利变成“美金”。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不依靠政府,政府倒台也没有关系,这些银行有不相信政府信黄金的倾向,各国主要的黄金储备在它们那。一种是中国这种依靠政府,凭空建立起来的银行体系,许多发展中穷国都是这样的。这种银行体系天生就只能靠自己,政府银行是一体的,“初始钱”只能靠政府创造。对于中国这种银行体系,就不得不谈政府了。&/p&&p&&br&&/p&&p&中国政府具体是如何创造“初始钱”的?可以把改革开放前全当作创造“初始钱”的阶段,因为在80年代才算建立起了现代银行制度。这以前中国只有人民银行一个银行,所有功能全干了。现代银行体系很厉害的“存了再贷”的乘数效应,人民银行也不算用了,因为本来就没有多少存款,贷款也不多。人民银行的核心功能不是信贷,不能算是一个现代银行。我认为人民银行可以算是中国特色的“国家货币构造”机构,这是它的核心功能。它的功能可以简化成,根据物资生产能力印钱,钱印出来全给政府用。具体怎么记账的不清楚,按现在的理解应该算是“央行购买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刚改革开放时,这笔“初始钱”不多,80年代初GDP也不过是5000亿元左右。如果我们大致估一下的话,现在30万亿的GDP对应45万亿的M2,当时的M2应该只有不到1万亿元的规模。这点钱到现在怎么记账都不是大问题。但这个“初始钱”很宝贵,它还是能换来东西的,人民对它有信心,能用来建立现代银行体系。很多穷国这一步都走不过去,银行体系建起来也不过是纸糊的。&/p&&p&&br&&/p&&p&我对银行体系框架的结论是,它的基础是信心,有了信心,可以和实体经济一起越滚越大。没有信心,体系就会缩小,甚至崩溃。最初信心的来源,可以是原始货币或者其它可信货币,也可以完全凭空创造。黄金不过是信心的一种。中国的黄金比印度少得多,但信心要好得多。将来如果世界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的信心失去,那么重建过程就会从人们对其最有信心的国家开始,而不是从黄金最多的国家开始。&/p&&p&&br&&/p&&p&中国从不到1万亿,用30年滚动发展到现在的45万亿M2,具体是一个如何的过程?怎么就增长了这么多倍?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人们可能熟一些,但从银行体系的角度看许多人就不太知道了。这牵涉到“基础货币”等名词,我们继续读报告学习。&/p&&p&&br&&/p&&p&&b&(五)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b&&/p&&p&&br&&/p&&p&再把(二)中引的央行报告的话贴一次:&/p&&p&&br&&/p&&blockquote&“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6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2.6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3.7个百分点。前三个季度现金净投放1350亿元,同比少投放608亿元。”&/blockquote&&p&&br&&/p&&p&基本都解释清楚了,剩下最后一句“现金净投放”。一个相关新闻是,2007年深圳现金净投放量占全国的近一半,也就是说有1000亿以上的现金在深圳的各银行跑到社会上去了。现金“投放”对应的是“回笼”,也经常看到这个词。它的意思是,银行系统对外营业,会支出现金,也会回收现金,投放减回笼就是“净投放”。净投放额,就是M0的增幅。这个数据看上去有些不对,M0同比增9.3%,增额约是2720亿元,但前三季度只投放了1350亿,难道2007年四季度投放了1370亿?我们查2007年的报告还真是如此,四季度投放了1345亿,差额是小数位造成的。这说明2008年现金净投放减少了很多。原因有可能就在深圳这儿。深圳关口很多店铺半公开经营换汇业务主要是方便港人,也有不少通过个人介绍做换汇生意的,单笔数额要大多了。这些业务需要很多人民币现金,上千亿就这么跑出来了。后来严打摸掉了几个地下钱庄,大额换汇的可能少了。这也说明,直接换人民币现金跑进来的热钱一年就是1000亿元的规模。&/p&&p&&br&&/p&&p&&br&&/p&&img src=&/v2-f5a12d162aa03ed9d84173_b.jpg& data-rawwidth=&27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3&&&p&&br&&/p&&p&&br&&/p&&p&&br&&/p&&p&在上面这段话中,45.3万亿元的M2分为准货币、M1、M0几个部分,这是一种解读。央行的另一种描述在这段话中:&/p&&p&&br&&/p&&blockquote&“9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1.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货币乘数比6月末有所提高,货币扩张能力基本保持稳定。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回升,9月末为2.07%,比6月末高0.12个百分点。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1.68%,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04%,农村信用社为3.83%,金融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blockquote&&p&&br&&/p&&p&这段话的意思是,45.3万亿的M2是11.7万亿的“基础货币”,通过乘以一个“货币乘数”变出来的。我们可以模糊感觉,商业银行与众多企业,拿一笔“基础货币”不停地贷出去存进来,最后M2变成这笔钱的几倍。但这不是理工科的理解,我们需要搞清楚,到底基础货币是什么东西。来看定义。&/p&&p&&br&&/p&&p&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通货和金融机构存款构成。我国基础货币有三部分构成: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p&&p&&br&&/p&&p&基础货币中的一部分,流通中的现金,就是M0,为什么有“货币乘数”效应?可以设想,某人有1万现金,存入银行,企业A借走这现金,给某人现金发工资1万。这样状态还原,M0没有变, M2增加了一万。再来几次,货币乘数就出来了。基础货币中的另一部分,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它的“货币乘数”效应怎么出来的?比如某银行的柜台有1万现金,企业B借走这现金,给某人现金发工资1万,某人又存入银行。状态还原,M0没有变,“金融机构库存现金”没有变,M2增加了一万。所以,M0与银行库存现金是能发挥出乘数效应的。&/p&&p&&br&&/p&&p&那么,以电子形式计数的活期定期存款有没有乘数效应?表面上看,银行有一笔存款,再贷出去,人家再转存进来,过程中不需要纸,也能乘数。但这个过程可能只是现金发挥乘数效应的一部分,因为最初的存款可能是现金存进来变出来的。存款本身就是乘数效应的效果,不是“基础”。&/p&&p&&br&&/p&&p&但是,是不是只有现金能作为“基础”发挥乘数效应?现金在央行印出来后,又具体是怎么跑到社会上去的?我们发现,“基础货币”最终还是得从央行出来,政府也得扯进来了。一个路径是,央行印一笔钱,给财政部,财政部花出去。这些钱央行不要财政部还,但记个账。这个数字可以非常高,那些发生超级通货膨胀的国家,都是这么干的。从津巴布韦每年10000%的通胀率看,这种机制等于可以让财政部有无限的钱花,要多少是多少。通常我们理解的“政府印钱”应该就是指这个动作。近年来中国财政部估计每年有一万多亿这种钱。&/p&&p&&br&&/p&&p&可以看出,“央行印钱给财政部花”不需要是现金。可以直接给财政部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上放进一个数字,凭空产生一个源头。但商业银行是要挣钱的,不能白做了,所以,这笔钱就算是商业银行借给央行的,也算是央行借给财政部的。财政部是不会还钱的,所以,这种变出来的钱可以算是央行的负债。但央行的功能就是如此,负债永远不怕,别的银行都没它厉害。商业银行对央行说,你欠我钱了,请还钱,央行就印刷出一笔现金给它,不会为难。央行加财政部,是货币创造的武器源头。如果是缺“钱”的问题,这两家商量好了,肯定是能解决的。有了这个武器,幻想通过“挤兑”整死中国的银行系统显然是胡扯。当然,缺“东西”就不是央行财政部组合能解决的了,通货膨胀才是银行系统真正的大问题。古代中国有时“东西”够多,但因为没有现代银行体制,居然会通货紧缩,这可能是古代社会发展慢的一个原因。对于一国的银行系统而言,外汇是“东西”,也不好解决。所以,我认为外汇不应该算进M0、M1、M2里面。&/p&&p&&br&&/p&&p&“央行印钱给财政部”是货币增发增加基础货币的一条路,另一条是前面分析M1的时候谈的,“央行印钱换汇”,主要是这两条路。个人在商业银行存取外汇或者换汇购汇,不算货币增发,这应该算是理财,央行不管,不进入外汇储备系统。企业干进出口,和央行下属机构“外汇管理局”结汇,这就算货币增发。企业挣到外汇,央行收上外汇变成外汇储备,给企业在商业银行的人民币活期户头加一个数字,商业银行有权要求央行还钱。所以,外汇储备是央行向商业银行的负债,需要印钱还给商业银行,有些已经印了,有些记着账。企业要用外汇买东西,央行给出外汇,企业在商业银行的人民币活期户头减一个数字,央行欠商业银行的钱减少。外汇管理局长胡晓炼说,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负债,就是这么回事。不从头学习银行系统,还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p&&p&&br&&/p&&p&&br&&/p&&p&在央行报告的表述中,基础货币除现金外,还有“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由于这两年连着上调准备金率,公众也慢慢知道“存款准备金率”怎么回事了。商行有多少存款,其中的一部分就得放到央行,算央行借商业银行的。比如某人存1万现金到银行,20%的准备金率(据葡萄说,央行本来是准备加到这么高的),银行得存2000到央行,最多贷出去8000,再存回来又得交1600元。最后,存款总数只能是1万的5倍(准备金率的倒数)。这个东西不是用来收缩流动性的么,怎么反而成了“基础货币”?&/p&&p&&br&&/p&&p&我琢磨,这个逻辑是这样的。“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央行保管的属于商业银行的潜在现金”。央行因为给财政部当托,或者给出口商当托,欠了商业银行很多钱。商业银行问央行要账,央行给电子数字似乎没意思,商行从央行要来电子数字有啥用,如何记账?要给就给现金。但也不一定立刻就要,所以有些欠账央行也并没有真印出来,所以是“潜在现金”。这些欠账加一起就是“存款准备金”,但是商行只有权取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其中的“法定准备金”是按照准备金率算出来必须留在央行的,免得乘得太多出事。有权取的那部分叫“超额准备金”,所以报告也把各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报一下。所以我们看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商行也未必就真的要上交现金,就是把“有权从央行取现”的数字减少,一般财政部总会适时花钱让商行不断“有权”。当然央行疯狂上调,有权变没权了,商行也得搜罗现金交到央行去。可以想见,如果发生了这种事,那银行系统就很有些“倒行逆施”的味道了。本指望央行吐出钱来让经济增长的,结果反倒要先把钱给它,这是令人发指的强力紧缩,啥经济过热资产价格都可以给它整下来。通胀就未必了,央行这次猛紧缩以为能行,但输入型通胀搞不定,直到境外原材料价格崩溃,通胀才真下来。&/p&&p&&br&&/p&&p&所以,我们清楚了,基础货币就是“现金与潜在现金的总和”。现金有M0,有放在商业银行里的,潜在现金就是央行可能印出来还给商行的欠账。如果准备金率为0,商行又找央行要回所有欠账,那么理论上所有的这些“现金”都可以用于货币创造循环。所以,这些“钱”就是乘数效应的基础。实际上要受准备金率的限制,商业银行也会有“超额准备金”放在央行,也不会猛放贷全力扩大乘数,做个3-4倍就差不多了。基础货币的数值是11.7万亿,其中3.2万亿是M0,所以商业银行手头的和放在央行的加起来是8.5万亿。其中“法定准备金”6.7万亿得央行放行,算是冻起来了。商业银行手头真正能控制的是1.8万亿现金。&/p&&p&&br&&/p&&p&我们也可以说,银行系统真正的“干钱”就是11.7万亿基础货币。整个社会,如果“东西”不折成钱,净资产就是11.7万亿。可以假设财政部一家伙获得11.7万亿巨款,存到商行里,花到社会上。慢慢花出去了,商业银行、公司、个人慢慢有钱了。有些人的钱是正的,有些人有东西但欠钱。财政部、商行、公司、个人,把欠钱关系对消掉,总数就是这个11.7万亿。&/p&&p&&br&&/p&&p&我们知道,光外汇储备就是2万亿美元。央行在外面投资账面上应该是净挣的,美国国债挣了不少。但再怎么挣也不会太多,总要增发约14万亿的人民币去换过来。还有通过财政部增发的,总有好几万亿。最后,怎么只有11.7万亿基础货币了?当然,11.7万亿这个数字是可统计可信的。M0可统计,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算得出,商行放在央行的潜在现金当然也算得清,是商行资产表的重要一项。怎么央行增发了约20万亿的基础货币,最后数得着的却是不到12万亿?所以,这里一定有一个很大的“基础货币毁灭”机制。&/p&&p&&br&&/p&&p&顺便说一下,我是不看书的,就在网上查个定义。看书就没意思了,全是正确的东西没有意思。我查了一些东西,就试图推出事情的真相,这是个很容易糊涂的事情,也挺好玩。但说不定就推错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有人指出来是很好的事。所以我写的是一个思考过程,不是复述知识。这一节特别不容易推,似乎很容易糊涂。&/p&&p&&br&&/p&&p&(未完待续)&/p&&p&&br&&/p&&blockquote&&b&背景简介:&/b&本文作者笔名陈经,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微博@风云学会陈经。&br&&b&责任编辑:&/b&孙远 &/blockquote&&p&&br&&/p&&img src=&/v2-3b7ddceb60cf23dcde78_b.png& data-rawwidth=&60& data-rawheight=&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60&&&p&欢迎关注风云之声&/p&&p&&br&&/p&&p&知乎专栏:&/p&&p&&a href=&/fengyu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eng&/span&&span class=&invisible&&yu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一点资讯:&/p&&p&&a href=&/?target=http%3A///home%3Fpage%3Dchannel%26id%3Dm107089&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home?&/span&&span class=&invisible&&page=channel&id=m10708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今日头条:&/p&&p&&a href=&/?target=http%3A///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中国政府具体是如何创造“初始钱”的?可以把改革开放前当作创造“初始钱”的阶段,我认为人民银行算是中国特色的“国家货币构造”机构,这一核心功能可以简化成:根据物资生产能力印钱,…
&img src=&/50/v2-d1bbb3b0d5f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0/v2-d1bbb3b0d5f_r.jpg&&&p&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吃饭,他跟我抱怨团队最近新招了一名新人,让这位新人去下载一份行业的调查报告,他竟然硬生生地耗费了三天的时间,结果还什么资料都没有找到,把朋友给气到爆炸。&/p&&p&照理说这份行业报告也不难找,只是这位新人一点&b&“搜商”&/b&都没有,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提高搜索效率,也没有主动学习,更没有主动和领导反映情况,只是等到最后的时候,才说:啊,这个我没有找到!&/p&&p&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虽然说信息越来越透明,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有些人主动地学习如何高效地获取需要的信息,而有些人却被动消极地等待,以为有人拯救他,正如罗素先生所言:&/p&&p&&b&人人理应平等,实际上却远不是这样——特别是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b&&/p&&p&如果你如我所说的这样使用搜索引擎,我相信你能比别人走得更快一点。&/p&&p&&br&&/p&&p&&b&1,善用搜索指令,做到事半功倍&/b&&/p&&p&很多人一有什么样的问题,立刻就原原本本地拿去百度,结果搜索出来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你可以理解为人做事情的时候,天生就喜欢速战速决,容不得有半点纠缠在里面。&/p&&p&但如果在搜索信息的时候,知道如何去使用相关的搜索指令,只需要你花费很少的时间去记忆,但却可以提高你搜索的精度和速度,何乐而不为呢?&/p&&p&以我最近在读的《富爸爸,穷爸爸》为例,看什么样才是搜索引擎的正确打开姿势。&/p&&p&&b&1)intitle:关键词&/b& &/p&&p&这个搜索指令是想告诉搜索引擎,搜索出来的结果,标题一定要包含你输入的关键词。&/p&&p&不然有时候你搜索网页里面也会包括所输的关键词。&/p&&img src=&/v2-18ac999e5f3953afa997e2cb9bacec16_b.jpg& data-rawwidth=&1717& data-rawheight=&1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17& data-original=&/v2-18ac999e5f3953afa997e2cb9bacec16_r.jpg&&&p&&br&&/p&&p&&b&2)“关键词”&/b&&/p&&p&把关键词放在双引号里面,是想告诉搜索引擎,搜索出来的结果,必须包含双号里面的所有词语,且顺序一个也不能打乱。&/p&&p&这样做可以排除一些打乱后的搜索结果呈现给你,节省时间。&/p&&img src=&/v2-0d319d584b1e37f0f39dc22368e11cff_b.jpg& data-rawwidth=&1712& data-rawheight=&1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12& data-original=&/v2-0d319d584b1e37f0f39dc22368e11cff_r.jpg&&&p&&br&&/p&&p&&b&3)关键词A -关键词B&/b&&/p&&p&这个搜索指令是想告诉搜索引擎,搜索出来的结果不能带有关键词B,使用这个指令时,关键词A后面必须得加一个空格。&/p&&p&例如很多人在搜索“公务员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弹出大量的垃圾广告,这些广告都是各种培训机构在百度上花钱购买的竞价排名,如果你正常输入“公务员考试”之后,会是以下的结果:&/p&&img src=&/v2-5fe65d96da8ba_b.jpg& data-rawwidth=&1725& data-rawheight=&16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5& data-original=&/v2-5fe65d96da8ba_r.jpg&&&p&搜索结果的前三位都是百度推荐的广告。&/p&&p&但如果你用“&b&关键词A -关键词B&/b&”这个搜索指令,输入“公务员考试 -推广 -推广链接”,结果会干净许多。&/p&&img src=&/v2-a15c5e89ada025cc27dfc6a4ec91e26e_b.jpg& data-rawwidth=&1718& data-rawheight=&16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18& data-original=&/v2-a15c5e89ada025cc27dfc6a4ec91e26e_r.jpg&&&p&广告全都不见啦。&/p&&p&&br&&/p&&p&&b&4)filetype:文件格式 关键词&/b&&/p&&p&这个搜索指令是想告诉搜索引擎,结果只显示关键词为某类文件格式的链接。&/p&&p&例如我想下载《富爸爸,穷爸爸》的pdf格式,只要搜索栏中输入“filetype:pdf 富爸爸,穷爸爸”即可。&/p&&img src=&/v2-2beaf0c09f8d3a0eae6ce9a7_b.jpg& data-rawwidth=&1718& data-rawheight=&16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18& data-original=&/v2-2beaf0c09f8d3a0eae6ce9a7_r.jpg&&&p&&br&&/p&&p&&b&5)site:网址&/b&&/p&&p&这个搜索指令是想告诉搜索引擎,只在这个网站上对该关键词进行搜索。&/p&&p&例如我想在知乎上查找有关于《富爸爸,穷爸爸》的问题,只需要在搜索栏中输入“site:&a href=&&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富爸爸,穷爸爸”即可,搜索出来的结果,全部都局限在知乎这个网站而已。&/p&&img src=&/v2-cbd14bd50c5cd1a3ae91b9e_b.jpg& data-rawwidth=&1712& data-rawheight=&1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12& data-original=&/v2-cbd14bd50c5cd1a3ae91b9e_r.jpg&&&p&&br&&/p&&p&&b&2,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的搜索引擎&/b&&/p&&p&鲁迅老先生曾经说过:这世界上除了百度和谷歌,还有巴拉巴拉以下的几个搜索引擎可以解决你稍微专业的问题。&/p&&p&我试了试,他老人家说得都对。&/p&&p&&br&&/p&&p&&b&1)&a href=&/?target=http%3A//www.sci-hub.cc/&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ci-hub.cc/&/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p&&p&大四或者研二需要写论文的童鞋,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窘境:自己学校竟然没有花钱购买论文数据库!即使学校购买了,但自己没有在使用校内网,也查看不到想要的论文!在各大网站求助于网友或者强大的朋友圈,往往也无济于事!&/p&&p&如果你有这些困扰,相信Sci-hub这个搜索引擎能让你爽翻过来。&/p&&blockquote&全球最大的论文免费下载网站 Sci-Hub 是由哈萨克斯籍女研究员亚历珊德拉·艾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n)于 2011 年 9 月 5 日创办的。她因为研究论文成本过高,每篇论文在付费墙机制下通常需要花费 30 美元,因而决定成立 Sci-Hub 。&/blockquote&&p&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p&&p&复制上面的网址链接,将需要下载论文的URL地址,或DOI,或Pubmed ID直接复制到搜索栏中,按下“open”即可下载。&/p&&img src=&/v2-d45d6e5fb3a05c53304a89ddf0153d40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d45d6e5fb3a05c53304a89ddf0153d40_r.jpg&&&p&&br&&/p&&p&&b&2)&a href=&/?target=https%3A///publicdata/director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ublicdata/d&/span&&span class=&invisible&&irector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p&&p&谷歌的公开数据中心。&/p&&p&里面汇集了中国历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以及欧盟的失业率、最低薪资、政府盈余\赤字等专业数据。&/p&&p&可惜的是,这个搜索引擎需要梯子才能登上去。&/p&&img src=&/v2-26c5c5b0e503bdb023da1e2_b.jpg& data-rawwidth=&2736& data-rawheight=&1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36& data-original=&/v2-26c5c5b0e503bdb023da1e2_r.jpg&&&img src=&/v2-71b6af426c5a404d415a7_b.jpg& data-rawwidth=&2736& data-rawheight=&16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36& data-original=&/v2-71b6af426c5a404d415a7_r.jpg&&&p&&br&&/p&&p&&b&3)&a href=&/?target=https%3A//www.gapminder.org/downloads/income-distribution-200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gapminder.org/downloads&/span&&span class=&invisible&&/income-distribution-200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p&&p&这个搜索演示工具是由一位TEDer创建的,主要是为了将世界各大国的历年GDP增速进行对比,动态的过程,还是值得观看的。&/p&&img src=&/v2-3e6dedeaad09_b.jpg& data-rawwidth=&2736& data-rawheight=&16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36& data-original=&/v2-3e6dedeaad09_r.jpg&&&p&&br&&/p&&p&&b&4)&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p&&p&这个搜索引擎,对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人来说非常有用,需要的话,请自行探索。&/p&&img src=&/v2-c59b94d57e92e92b547e5_b.jpg& data-rawwidth=&2736& data-rawheight=&16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36& data-original=&/v2-c59b94d57e92e92b547e5_r.jpg&&&p&&br&&/p&&p&&b&5)&a href=&/?target=https%3A//xue.glgoo.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xue.glgoo.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p&&p&每个大学生最为烦躁的,应该就是写毕业论文了。除了上面提到的Sci-Hub这个搜索引擎可以帮到你之外,接着应该就是谷歌的学术搜索,但由于某些不可抗的因素,谷歌学术是需要梯子的,但利用glgoo这个镜像网站,就可以轻松登上啦。&/p&&img src=&/v2-91d8fe5d931f1c5b4f428_b.jpg& data-rawwidth=&2736& data-rawheight=&16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36& data-original=&/v2-91d8fe5d931f1c5b4f428_r.jpg&&&p&&br&&/p&&p&&b&6)&a href=&/?target=http%3A//en.booksee.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booksee.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p&&p&这个搜索引擎汇集了250万本电子书籍免费合法下载,实在是学习的一把利器。&/p&&p&例如我想下载《富爸爸,穷爸爸》的英文版本,只要在搜索栏输入“Rich Dad Poor Dad ”即可。&/p&&img src=&/v2-deb09f46b688_b.jpg& data-rawwidth=&2736& data-rawheight=&1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36& data-original=&/v2-deb09f46b688_r.jpg&&&p&&br&&/p&&p&&b&7)&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p&&p&对于英语非母语的人来说,看到一个单词经常不知道它后面跟着是什么词语,或者不知道这个这词用得对不对,抑或是意思相近的两个单词,哪个的用词频率会高点?&/p&&p&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能在这个搜索引擎上得到回答。&/p&&p&例如我想查询“discuss the issue”中的discuss后面需不需要再加介词,只需要按照它给的提示,在输入栏中搜索discuss ?about the issue”即可,结果会显示discuss后面不需要再加任何介词。&/p&&img src=&/v2-54e5cfd40c6ee2_b.jpg& data-rawwidth=&2734& data-rawheight=&1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34& data-original=&/v2-54e5cfd40c6ee2_r.jpg&&&p&&br&&/p&&img src=&/v2-da55eff891956cfc9558a2bef37a94e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曾少贤”,现在关注,后台回复&b&“成长”&/b&,不带引号,就可以获得曾少为你精心准备的电子书——&b&《大学生成长通关指南》&/b&,我在那里等你!&/p&&img src=&/v2-edcebeb2a19d8baaab76b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p&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吃饭,他跟我抱怨团队最近新招了一名新人,让这位新人去下载一份行业的调查报告,他竟然硬生生地耗费了三天的时间,结果还什么资料都没有找到,把朋友给气到爆炸。照理说这份行业报告也不难找,只是这位新人一点“搜商”都没有,不知道怎么…
&p&看到各种答案主要还是编程平台居多一些, 我个人觉得编程的门槛并不低,对于一个没有太多这方面技术积累的人,直接上手有难度,所以我觉得不如刚开始的时候试一试非编程平台。&/p&&p&可以试一下&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千投量化平台&i class=&icon-external&&&/i&&/a&。 &br&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通过使用这个平台来建立模型并回测下,顺便截几个图~~&/p&&p&现在建立一个股票模型A:当过去3个交易日的交易量逐渐放大 并且 股价连续上升时,买入该股票,最多买入5支,超过5支时谁涨幅大买谁,买入后,就持有5个交易日吧。 &br&模型A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量化交易模型了,注册登录网站后,在创建模型的页面里,几通抠脚操作后,制作出模型A如下:&/p&&img src=&/v2-e631f0e58c4712af23adf135ccfe71a7_b.png& data-rawwidth=&1885& data-rawheight=&8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85& data-original=&/v2-e631f0e58c4712af23adf135ccfe71a7_r.png&&&p&&br&&/p&&p&单击单次回测按钮,给的报告如下(我就直接用工具截整个网页了,能看到的内容挺丰富的):&/p&&p&&br&&/p&&img src=&/v2-de434d5c00a5d0dee0e8d1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21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de434d5c00a5d0dee0e8d1_r.png&&&p&&br&&/p&&p&可以看到,该模型下一个交易日将要购买的股票列表也已经给出(可以实盘跟随这个模型)。 &br&这种非编程的平台,不仅涵盖了获取数据、编辑指标、组合模型、统计分析、实盘交易指引,且进一步降低了量化交易的使用门槛,我一通抠脚操作,就搞定了一个模型。整个过程都无需太多的编程技术背景,只要会炒股就行。&/p&&p&这种非编程平台也不是仅此一家,但我最喜欢这个平台独有的一个叫与或非的功能,能帮我很轻松地组合出非常复杂的逻辑,我举个例子: &br&刚刚的模型A效果一般,我想优化它,我猜测是不是因为它选的股里面,有那些涨幅太高的,比如说是过去3日的涨幅超过了20%或者过去5日上涨幅度超过了30%,这种股票,一般回调的可能性大一些。所以我希望在我的模型里面剔除掉这种情况,这里我先在模型A的报告里面单击保存。然后重新创建模型B(我这次选择的是或者,底下那个蓝色的不属于或者的范畴)&/p&&p&&br&&/p&&img src=&/v2-40c3040710fec_b.png& data-rawwidth=&1094&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4& data-original=&/v2-40c3040710fec_r.png&&&p&这是模型B的报告:(word天,超过70%的亏损。。。果然是散户多死于追高。。)&/p&&p&&br&&/p&&img src=&/v2-790a6c357d6ccc5ddc9474_b.png& data-rawwidth=&1844& data-rawheight=&5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44& data-original=&/v2-790a6c357d6ccc5ddc9474_r.png&&&p&&br&&/p&&p&保存模型B后,再切到创建模型的页面上,做如下抠脚操作:&/p&&p&&br&&/p&&img src=&/v2-e2a5edba1d8ea1eec604df_b.png& data-rawwidth=&1576& data-rawheight=&4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76& data-original=&/v2-e2a5edba1d8ea1eec604df_r.png&&&p&&br&&/p&&p&这样就完成了在A里面剔除B的情况,最终形成的模型报告,我光截一下综合信息:&/p&&p&&br&&/p&&img src=&/v2-e3b4a81e874_b.png& data-rawwidth=&1874& data-rawheight=&2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74& data-original=&/v2-e3b4a81e874_r.png&&&p&&br&&/p&&p&可以看到,盈利率是提高了少许,不过比较惨,还是负的,懒得再优化了。。。&/p&&p&这个平台当前支持最早从号起始的回测,这个回测区间我还是非常满意的,再早的数据,我感觉也没有啥必要了。&/p&&p&就酱~喜欢就点个赞啊~~&/p&&p&&br&&/p&&img src=&/v2-36b9f8d9ae8fe2c85968bc72dafa1be3_b.pn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v2-36b9f8d9ae8fe2c85968bc72dafa1be3_r.png&&
看到各种答案主要还是编程平台居多一些, 我个人觉得编程的门槛并不低,对于一个没有太多这方面技术积累的人,直接上手有难度,所以我觉得不如刚开始的时候试一试非编程平台。可以试一下。 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通过使用这个平台来建立模型并回测…
&p&在职不久,谈谈自己的浅见:&/p&&p&诚实的说,来到四大,是我最后的选择。当初毕业之际,我不是手里一堆offer等着我纠结的那种,我手里最好的offer就是四大的,所以,我来了。&/p&&br&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家都说:四大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里面高强度和规范化的工作可以让人快速成长。可当几年过去面临着跳槽的时候,听到更多的声音是:四大(主要指审计部门的同事)能跳到哪里去呢,跳到企业财务还是内审?这些部门的前景有限,职业生涯会受到限制。&br&那,到底要不要来四大,来四大以后要不要走,走了要去哪儿?我想这几个问题,才是四大人,或者准四大人纠结的吧。&br&事实上,我也没有把上述问题想得明白透彻,所以就大家都在谈论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吧。&br&&br&&br&&br&&p&·
&strong&工作强度&/strong&&/p&&br&这个问题是没有争议的。工作当然强度大,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消。吃不消的人会选择跳槽,也有的会身体不好,甚至是留下病根。同时,我也有看到周围有同事抓紧时间去跑步,去健身房运动。在运动会马拉松比赛上会发现不少牛人,甚至还有SM在做健身房的课程教练;办公室里有人会不修边幅(头发不洁净,衣着不太整洁),也有人会把自己打扮的一丝不苟;有人会家庭和乐身体健康,一切balance的很好,也有人会唉声叹气,家庭支离破碎,身心俱疲。上述所有,我想用一个很残酷的词来形容:优胜劣汰。问问自己,我能Hold住吗?&br&后知后觉的我最近才明白的一个道理,分享给你们:每件事情都需要用心,用时间去经营。强度大的工作的确会让人压抑喘不过气来,可是如果你尽力去挤时间经营自己,忙里偷闲的给自己找正能量同时提升自己。我想日积月累,你会和周围的人不一样。&br&&br&&p&·
&strong&前景&/strong&&/p&&br&一度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脑力农民工(如果加上扛着行李底稿四处奔波的话,也算半个体力农民工了吧,哈哈),并且我还认为如果business
intelligence往后发展的话,至少我们所做的一部分工作会被计算机取代。但是,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去考虑行业前景这个问题?&br&以进入审计部门的同事为例,你们从事的是审计会计行业,你们辛苦想拿到的也是各种*CPA或者ACCA或者CIMA或者CTA。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辅助性的部门,也就是说除了在四大(以及其他会计事务所),这个行业不为所在单位创造价值,自然的就没什么话语权。想要高薪话语权,就去企业的强势部门,去奢侈品公司的marketing
or sales,去软件公司的开发技术部门。千奇百怪的行业领域中有朝阳行业也有走下坡路即将消失的行业,衡量自己的能力性格是否匹配你将要或者正在从事的行业,最后做出选择。如果选择好了以后,再来抱怨这个行业多糟糕,这不是在嘲笑自己当初的选择滑稽可笑么?&br&&p&的确,这份工作常常是枯燥无趣而且压力大的,忙季忙得自己满头是包,和小伙伴都有随时准备撤退的念头。可这个社会分工中,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简单重复的吧,出租车司机开车在城市穿梭,医生给病人问诊开药,客服接听客户的各种提问要求,审计师到现场找客户要资料写底稿…真正可能创造性的工作,有新鲜趣味的工作,一方面对能力的要求绝对不低(如科学家),另一方面对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不会低(如经商)。而四大貌似提供的岗位都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那是不是就不要考虑这种行业了呢?不见得,每个行业都不缺top level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做的风生水起。况且优秀如你,完全可以选择做复合型的人才,我就有看到过了司考的朋友学审计,程序猿在做歌手,审计师在当健身教练,未来谁知道需要怎样的人,只有你可以打造自己。&/p&&p&在不满意每个月打到卡里的工资的时候也会问问自己的能力匹配怎样的工资,如果我跳槽出去,我有什么价值值得别人给我怎样的薪水。作为“垮掉的一代”--90后的自己庆幸没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如果自信自己有核心价值,那么拿出魄力勇气走出去,这还是个缺乏人才的时代,找到一方天地发光发亮不会太难。如果不够优秀,那就潜心修炼,不忘寻觅机会,至少等到让自己满意的那天。&/p&&br&&br&&br&总而言之,是去是留,要不要从事这个行业,更多的不是照搬别人怎么看,而是在选择之前通过别人的眼睛,衡量自己是否适合,能否做到做好。&br&&br&------------------------------------------------------------------------------------------------------------------------------------------------------------------------------------------------------------------------------------------------------------------&br&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先去加个班,写完底稿洗好衣服回来继续侃。&br&---------------------------------------------------------------------------------------------------------------------------------&br&哎,本来想今天早点睡的,还是折腾到了现在,继续更。&br&---------------------------------------------------------------------------------------------------------------------------------&br&&br&&p&·
&strong&晋升&/strong&&/p&&p&在这道题的回答下,我看到了两个观点:一个是工作兢兢业业的经理因为行情不好黯然离开;另一个是领导情商不高,为人处世不到位。&/p&&p&上述两种现象的确存在,并且不是个别案列。还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个词,优胜略汰。选择在职场中打拼,就得思想成熟点。这已经不是一个“没有功劳有苦劳”的世界了,兢兢业业不是公司给你发工资的理由。做staff的时候把底稿写好;做senior的时候把team带好,考出CPA;做经理的时候拉到项目,讨老板喜欢;每个阶段都有很明确的“KPI”,达标了,就不会被淘汰。大自然里的弱肉强食,都没有机会抱怨不公平就被一口吞掉了,玩游戏最基本就要遵守游戏规则。我爸给我打过一个比方,跑步的过程中摔倒了,如果你一直抚着伤口喊疼,那么你永远也看不到希望,跑不到终点。&/p&&p&我大三在某家四大实习的时候就被一个经理骂哭过,当时我觉得这人是个变态,我没做错什么就发火摔文件夹。但随后我开始反省自己,就算我没有做错,但她发火至少说明我做得不够好。我花了很久去思考我的方方面面,这些思考让我后面无论是面试实习还是现在的正式工作都更加成熟周到。尽管今年无意在四大新鲜事的微博上看到她被爆各种奇葩事迹,我仍感激自己有那么一段经历。我说这个例子,不是鼓励大家没事找虐。我想表达的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项目的长度毕竟有限,再怎么样熬一下也能过去,通过一些事情一些经历让自己的弹性更大,通过观察别人的不恰当的行为让自己考虑事情更全面,也未必是件坏事。&/p&&br&这个你看不顺眼的领导,他之所以现在是你的领导,就必然有超过你的地方,可能是工作能力,可能是为人处世,可能是VIP甚至仅仅可能是他熬得比你更久。作为一个初出社会的freshman,我的态度是谦逊但不卑微,吸收可取之处,好好学习。&br&&br&&br&&br&&p&·
&strong&薪资&/strong&&/p&&p&比上不足比下有余&/p&&p&我知道高盛挣得多,我知道麦肯锡挣得多,同时我也知道,现在的我进不了这些“高大上”的公司。我想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如果有心从事这行业的并且拿到了这些公司的offer的,应该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四大伸出的橄榄枝吧。&/p&&p&四大的性价比真的略不高,呵呵。以前听说过一个段子,说是一个从四大跳出去的人,明明在四大工作了两年,却把工作经历写的是三年。HR质疑,他答道,我在四大两年,换算成工作时间可能都不止三年。诚然,可能大多数四大人巴拉指头算算工作时间都不会满意这份工作。但站在多数刚刚走上社会的穷学生来说,前两年的那可怜巴巴的工资数额可能比性价比更重要呢。不delay的情况下每年几乎可以保持30%的增长幅度,今年入职的本科应届生6800/月,相比在一些企业的工资,尤其是对外地学生在这个城市存活下来,帮助是可想而知的。&/p&&br&&br&&br&---------------------------------------------------------------------------------------------------------------------------------&br&困了,滚去碎觉了。如果超过50赞,我会再继续更“工作环境”和“我在四大学到的”哦!&br&&br&---------------------------------------------------------------------------------------------------------------------------------&br&谢谢大家的赞^^!&br&&br&我的观点都还浅显,想法也比较稚嫩,因为感恩在知乎学习到了很多,所以也不藏拙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各位不吝赐教。&br&---------------------------------------------------------------------------------------------------------------------------------&br&&br&&p&·
&strong&工作环境&/strong&&/p&&br&&p&工作环境我想分working environment和working
atmosphere来讲。&/p&&br&&br&四大的office我都有去过,无论大楼外观如何,内置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干净整齐的,每层楼都会配有茶水间,有的office可以领一个小柜子存放私人用品。还是以审计组为例,Par们会有小房间作为office, Senior
Manager和Manager会有独立的小隔间。而剩下的Staff没有自己的桌子,回到office的Staff就找大排档里的空位坐下。作为小菜鸟一度觉得这不科学,连桌子都没有,太没有归属感了好么?转念一想才发现其实蛮“科学”的,忙季到来的时候,大量staff下field工作,寸土寸金的office如果大量空置才是资源浪费吧。出差到客户那边,住宿条件也是参差不齐,差一点可以是客户自己的小招待所,磕碜一点也会有各种快捷酒店,好一些四星五星酒店都有。我比较随性,好一点差一点都行,好一点的酒店我就认真吃吃自助早餐,有空的话到健身房锻炼一下;差一点的酒店只要有热水不漏雨断电我就能忍。&br&平时的工作以项目为单位,短的项目可以1-2周,长的项目战线长达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也说不准。审计团队更多是以一个team为单位下现场,各司其责也互相帮助完成一个项目。有时候一个项目还没做完就会被拉到另一个项目,手头上没有完成的事就需要和其他同事交接,由其他同事follow完成。也许,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合作伙伴也是造成归属感不强的原因之一。同样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面对以项目为单位的工作方式,完全可以同合拍的同事保持联系,不感冒的上级或下属项目结束后老死不相往来。&br&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四大工作的你我他,更多是把这里当作一个跳板,把自己当成一个过客,又何苦要求四大给我们多少归属感呢?如果真的放不下这份归属感,就在老板愿意砸钱的年会和各种鸡血宣讲会以及公司随处可见的logo中找吧,我们自诩为“四大人”也可以算成归属感的一种嘛。&br&&br&很多staff可能都抱怨过一件事-stand by,stand by
可以理解成大家来去的时间保持一致,作为intern或staff可能手头上的任务已经完成却需要等到和整个team一起下班。其造成的弊端包括,员工工作满意度不高,故意降低工作效率等。细想stand
by也是有原因的,整个审计工作虽然有分工划分,有些工作也需要Senior过一遍后,再让小朋友做detail的工作。如果小朋友先撤了,总不能让所有的事情都让Senior自己扛嘛。前期的分工和规划可能减少这些发生,但终归是无可避免。换位思考一下,我是个Senior我还在这埋头苦干,你一个小朋友就早早收拾回家了,也不像话嘛。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提前走,如果Senior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并且项目进度也不是很糟糕的情况下,还是会放你走的。淡季的时候可以请Sick
leave,审计的同事如果愿意也可以好好利用起来。也许是因为下班时间过于“flexible”,所以相对的上班时间不会那么严苛,偶尔不是太夸张的晚到一会儿错过早高峰,哈哈,那都不是个事儿。&br&&br&事情都无绝对好坏,我尽量客观陈述,各位也可权衡考量。&br&欢迎批评指正。&br&--------------------------------------------------------------------------------------------------------------------------------&br&还没有写完就上了知乎日报,并且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通知,啼笑皆非。和朋友的玩笑说如果上了知日就取消匿名,所以不食言。&br&&br&---------------------------------------------------------------------------------------------------------------------------------&br&&p&&strong&·
我在四大学到的&/strong&&/p&&br&这其实是我最想和大家分享 的部分,所以放在最后,但知乎日报貌似没有注意到,昨天就登上去了,我觉得有点可惜。&br&&br&记得有门专业课里的一个测试,大致是测每个人的性格是适合什么行业的。我是个粗线条并且有点说风就是雨的人,典型的A型性格,最不适合去的地方之一就是四大了。可就像文章开头所说,我没有选择,我还是来了,并且我把它视作一个有趣的挑战。结果不负我望,它果然成为了一个挑战。我的专业和所在部门并不对口;我不在审计部门,但是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做出来的内容必须琐碎细致;被分配到了这个项目,就必须从开始的客户访谈到行文,到最后一轮一轮扫掉上级出给我们的“Q”--只要不是离职,无论是请了“sick”还是去了别的项目,分配到你的东西你都要follow到结束,对,就是负责到底;在最忙的时候可能很多项目的事儿同时堆积到一起,并且被告知deadline马上就要到了......我并非一个优秀的员工,很多事情应当怎么处理我也后知后觉,甚至到现在也没理清思路应该怎么处理。但我还是要承认在此期间,我学会了许多学校里没有教过我,并且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益无害的东西。&br&面对几乎一无所知的访谈内容,我还是得硬着头皮上,开始的工作会犯很多错误,这些错误让现在的自己回顾来看都觉得受不了,所以,哈哈,感激各位Senior们对我堆积如山的低级错误的指出和包容。开始犯错很正常,有的时候扑面而来的信息量让不聪明的脑袋瞬间木掉,导致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都正常。只是提醒自己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之后,注意不要再三再四的犯错就好了。就像会有一部分人不习惯我行文中英文掺杂一样,初到四大的我面对那些所谓专有名词同样一头雾水,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也是“有必要么??”。可周围的环境就是老师,一旦形成这习惯可能就真的懒得改回去了,所以,请原谅我不会再一一向大家解释也不会刻意把英文改回去(毕竟我也不是人民币嘛,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喜欢我的(*^__^*)
……)。如果你有心进入这一行,也许某天你也会和我一样。&br&蒽,把思绪拉回来接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给你一个顺序:自己理理思路先想一会儿(别一个人钻牛角尖想太久);想不出来的,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先谷歌度娘吧,虽然不耻下问是个好习惯,但大家都挺忙的,对不对?再搜索不到的,就问问身边的你熟悉的同事或者你认为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人。知道怎么做了以后,我建议第一步不是马上去操作,而是找个你习惯记录的地方,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再之后,你愿意深入思考原因还是马上去操作都没问题。&br&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人休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