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U2的解放军那一支没有穿军装的部队部队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U2侦察机供参习.doc 1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89 &&
U2侦察机供参习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百科名片??
U-2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开发,首飞为1955年。美国空军和CIA用来侦察敌后方战略目标,如今仍可作为战术侦察机。
一、性能概要
二、改进型号
三、技术数据
四、性能特点
五、被苏联击落事件
六、侦察机记事
七、侦察机解析
鲍尔斯事件
一、性能概要
二、改进型号
三、技术数据
四、性能特点
五、被苏联击落事件
六、侦察机记事
七、侦察机解析
鲍尔斯事件
编辑本段U2侦察机
  U-2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机
  U-2 reconnolssonce airplane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单发动机涡喷式高空侦察机。主要用于执行战略或战术的照相和电子侦察任务。1956年开始装备美空军。机长15.11米,机高3.96米,起飞重量7384千克,最大飞行速度804千米/时 ,最大升限2.134万米,航程4180千米,机载设备有:8台照相侦察用的全自动照相机,能全天候工作且分辨率高,4部实施电子侦察的雷达信号接收机、无线电通信侦收机 、辐射源方位测向机和电磁辐射源磁带记录机等。
U2侦察机(20张)
  几十年来曾征战全球,侦察过苏联、古巴、朝鲜、中国、越南等国家,但是也有15架在敌国的领空被击落。
编辑本段一、性能概要
  U-2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开发,绰号是“黑小姐”,属于高空间谍侦察机。首飞时间为日,共计生产55架,被美国空军和CIA用来侦察敌后方战略目标,是在冷战时代美国重要信息来源方式之一。它几十年来曾征战全球,侦察过苏联、古巴、朝鲜、中国、越南等国家,但是也有十几架在敌国的领空被击落
  该机飞行高度为25000m,装载了侦察用特殊照相机,起初用于侦察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弹道导弹配置状况。飞机原型是F-104,为了使其拥有超出常规的高度而拥有巨大机翼。但后来由于战斗机和地对空导弹的技术进步,使高空侦察具有很大危险。1960年5月,在苏联斯维尔德洛夫市上空首次击落1架U2,致使美国空军于1970年停止了对苏联的使用。这个时候因为电子/光学传感器的进步,使侦察卫星可以从静止卫星轨道直接收集情报,实质上侦察机的作用已经弱化。
编辑本段二、改进型号
  U-2的改装型ER-2,作为NASA研究机用于大气的测量使用。
编辑本段三、技术数据
  尺寸数据:机长15.11米,机高3.86米,翼展24.38米,机翼面积57.30平方米。
  重量数据:空重593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3154千克,最大载油量435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930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775千米/小时,爬升率50米/秒,
  实用升限24384米,续航时间8小时左右,最大航程4700千米。
  U-2R基本数据
  全长 19.20m
停机坪上的U-2侦察机
全高 4.88m
  全宽 31.39m
  机身重量 7.03t
  最大速度 692km/h(高度21300m)
  巡航最高高度 27430m
  最大航程 4830km
  U2高空侦察机
  U-2“黑寡妇”高空侦察机
编辑本段四、性能特点
  U-2飞行在两万米高空,飞行员必须穿上宇航服
  U-2(侦察机)特征U-2飞机采用正常气动布局,机翼为大展弦比中单翼,其动力装置为一台J57(推力为48.9千牛)或J75-P-B发动机。飞行时高度是25,000m以上的平流层,是普通机的2倍以上。飞机外表为了避免反射阳光涂成黑色,并加大机翼使其具有滑翔机特征,飞机在起飞时机翼两端有补助圈滑器,着陆的时机翼端做为地面接触先着陆,后补助器滑行移动。在飞行时最大速度仅仅是时速18km,被认为是最难操纵的军用机。
  机体为了减轻重量,机身全金属薄蒙皮结构,机身十分细长,也导致了U-2具有明显缺点。在1969苏联红军使用地对空导弹攻击时,导弹在机体附近爆炸,爆炸产生的气浪导致飞机坠落,在坠落前机体已被严重破坏。飞行员穿有特殊的增压服,根据报道增压服为宇宇航员用服装,具有生命维持装置。
编辑本段五、被苏联击落事件
  U-2从1956年6月开始对苏联进行侦察。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部战区英雄营换装新地空导弹 曾击落美军U2
  创新为翼铸造防空&火力网&
  &&中部战区空军某导弹师&英雄营&扫描
  秋日,中部战区空军某导弹师&英雄营&官兵千里机动到达西北大漠演兵场,首次使用国产某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运用&近快战法&组织射击,精准捕获、稳定跟踪,一举击落靶机。
  演习归来,&英雄营&组织官兵集中观看纪录片《角逐超高空》,透过历史细节,感悟老一辈空军地面防空兵战胜强敌的英雄气概和攻坚破难的创新精神。营长王春田告诉记者,以&英雄营&为代表的空军地空导弹兵,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学习相伴、以创新为翼,开创了一个个防空史上的辉煌,铸造了多空域防空的&火力网&。
  很多人清晰记得,&9&3&胜利日大阅兵,&英雄营&作为空军地空导弹第一方队的主体,驾驭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车,第4次驶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一辆辆导弹战车,一枚枚倚天长剑,展示着大国威严,更倾诉着这支英雄部队的风雨征程。
  &从引进地空导弹,到打下美蒋U2高空侦察机,这本身就是个创举!&王春田介绍说,当年该营接装不到一年就击落敌机,此后10年间,他们五进西北、六下江南,转战18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击落入侵的高空侦察机5架,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
  &拖着导弹打游击已成为历史,地面防空兵&火力网&早已遍布神州!&从战功赫赫的第一代防空兵器,到国产新型防空武器,&英雄营&的每一次威武亮相,都折射出人民空军的迅猛发展。
  创新力连着战斗力。历经多次换装,新型防空武器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紧盯体系制胜不断创新,对人员和单元进行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从&全营一杆枪&向&全局一张网&的转型。
  如今,部队上高原、登海岛,千里机动,进驻就打、打完就撤,一次任务全程机动,作战能力显著提升。营教导员马晓东介绍,他们抓住人才这个战斗力生成的源头,12名高学历干部骨干组建研发团队,开发各类作战辅助软件27个,编写教材资料100余万字,攻克&快速吊装雷达&&滑窗&战法等一批技战术创新成果,2人荣获全军首届军事建模大赛一等奖。
  创新能力是战斗力生长的加速器。他们针对人工上报目标情报存在误差、耗时较长等弱点,开发指挥自动化软件,实现了信息传递&零时差&;针对野战指挥所的架设难题,将运输车改装为指挥车,&台、站、板、席&高度融合,指控手段和效益大幅提升。
  那年冬天,燕山腹地。&英雄营&的特型车队在茫茫雪野中逶迤前行,到达山坳后迅速占领阵地。&敌机&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多批次向阵地袭来,自动化指挥舱计算机系统将目标的所有相关数据展现在显示屏上,指挥员按照最佳射击条件下达射击命令,5枚导弹全部击落目标。
  创新基因的血脉传承,激发了强军兴军的活力。今年7月,&英雄营&11名营连干部参加空军组织的军事理论考核,创历年参演部队最好成绩。一次机动作战任务,两天三夜的长途跋涉后,&英雄营&突然接到命令:立即组织卸载,准备&战斗&,时间20分钟。官兵顾不上休整,按时完成卸载,即刻投入演练。演练结束,14个评比项目&英雄营&拿走13个第一。
  创新点燃&英雄营&战斗力提升的&引擎&。换装新型导弹武器系统后,他们在体系对抗演习中先后击落&敌机&14架,在参演8个导弹营中名列第一。这些年,&英雄营&官兵用120多个第一,树起了地面防空兵部队的标杆。
您看完这条新闻的表情是?
责编:周扬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中国空军经典战例:导弹部队首次击落U2侦察机-侦察机 地空导弹部队 1950年 经典战例 空军政治部 空军基地 洛克希德飞机公司 飞行员 地对空导弹部队 实利-东方军事-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中国空军经典战例:导弹部队首次击落U2侦察机
来源:新华网 作者:林毅 选稿:实习生 朱蕾
  1962年9月至1967年9月,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共击落国民党空军U-2型高空侦察机5架,这是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的其中4架U-2型飞机残骸
图片来源:新华网
首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击落U-2飞机的胜利
图片来源:新华网
  时间:日 地点:江西地区
  这里回忆的是发生在37年前的一件神秘的重大军事事件。
  一条爆炸性新闻
  日。星期日。初秋的北京,暑气渐消,清风徐来,景色宜人。这天早饭后,我到报社值班室去值班。我8时整到了值班室。从夜间值班员手里接过值班任务后,我像往日值班一样,习惯地将几天来的各省市的报纸拿过来,一份一份地浏览。8时25分,电话叮铃铃地响了起来。我拿起耳机,还未来得及“喂”一声,便听到耳机里传来急促而坚定的声音:“我是作战部值班室。你是空军报社值班室吗?”我回答:“是的,有什么事请讲。”对方的声音:“江西方向刚才打下了一架U―2飞机。刘(亚楼)司令马上要到作战现场。你们马上派一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到西郊机场去上飞机。刘司令已经上了飞机,你们20分钟以内一定要赶到!”我本想向对方表示一定按时到达,但没等我张口,电话已经断了。闻听打下U―2飞机,如雷贯耳,我一下子从座椅蹦了起来,又兴奋又紧张。“20分钟以内一定要赶到西郊机场!”这分明是一道死命令,绝对不容稍有延误。马上就得行动!
  20分钟赶到西郊机场,难度很大。从空军指挥机关驻地乘车到西郊机场,平时这段路行程就需要20分钟左右。现在即使路上时间减少一半,也只剩下10分钟的找人时间。而今天又赶巧是星期天,人们都上街的上街,办事的办事,找人很不容易。根据这极短的时间,我心里盘算:最要紧的事是首先要向汽车队叫好一辆车,并要立即开到办公大楼门前待命;其次是要找到两名记者,尤其要找到摄影记者;文字记者万一找不到,我可以顶替。至于报告报社领导,放在后面再说,万一来不及也就只好“先斩后奏”了。
  按照这个考虑,我立刻抓起电话,向汽车队要好了汽车。接着我又打电话到摄影记者照耀同志住的宿舍楼,刚通就有人接。一位邻居接过电话说照耀同志出去了。我又赶紧接连打电话到营门值班室、军人服务社和理发室等处寻找照耀同志,可都说没有见到他。这可麻烦了!急得我头上立时冒出一阵大汗。这样重要的采访任务如果没有搞到摄影图片该是多么大的损失!尤其这是作战部门下达的紧急任务,如果不能准确完成,报社将难以向空军首长交待。找不到摄影记者,我又打电话找文字记者,同样找不到。这时,我一看手表,还差10分钟飞机就要起飞。不能再找人了,我得马上赶到机场去!
  于是,我抓起工作包,往里面塞了两叠稿纸,提着便往楼下跑。跑到楼下总值班室窗口外面,我对总值班员说:“江西打下了飞机,我马上要到西郊机场乘飞机了,请你告诉报社领导另派人接替我值班。”
  我冲出大门,迅速跨进停在门口的吉普车。“快!快快!”我一边催促司机快开,一边看着手表的指针,真是心急如焚。从空军指挥机关到西郊机场,那时的道路很不好,路窄弯多,加上星期天行人、车辆又比平时多,汽车跑起来很困难。开车的是一位老战士,技术很好,他一路上不停地按着喇叭,将车开得飞快,时有飘飞的感觉。可是我仍嫌跑得不够快,因为眼看“20分钟”快用完了。又是紧张,又是担心,满身大汗,心也嘣嘣地跳着。
  吉普车飞一般地冲进了机场大门,又直朝停机坪开去。我一眼便看到,停机坪上正有一架子爵号专机停在那里,已处于起动状态,发着嗡嗡的响声。机舱的大门敞开着,但除了飞机旁边站着的几位机场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外,一个乘飞机的人也不见。汽车停下,我下了车,还没等我张口,机场一位负责同志即迎过来说:“你快上!全部到齐了,只等你。飞机马上就要起飞。”我向他们挥手打了个招呼,便径直登上了飞机。还没等我坐下,飞机便开始滑出。这时我看了看手表,8点45分,一分没耽误,准点到达!
  飞机很快滑入跑道,接着便腾空而起。我在靠后面的一个座位上坐下,紧张的情绪渐渐平静了些。环顾一下机舱,我这才发现空军的刘司令员和主管作战的曹里怀副司令员、主管地面部队的成钧副司令员,总参谋部作战部王向荣部长等领导同志都在飞机上,加上机关工作人员,机舱坐得满满的。人们的表情兴奋、凝重。这个庞大的军事阵容显示出这次击落美蒋U―2高空间谍飞机之战的不同寻常。
  “坚决打下U―2!”
  “坚决打下U―2!”这是空军首长和参战部队指战员共同的决心。但要打下U―2飞机又谈何容易!
  U―2飞机是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美国最先进的高空侦察机,其特点是:飞得特别高,高度达2.3万千米以上,比最先进的战斗机高出4000米左右;飞行时间特别长,其续航时间8小时以上,一次起飞可以沿我国海岸线连续飞三四个来回;电子设备特别先进,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它都可以照常拍摄下地面军事目标。世界上没有任何战斗机和高射炮能够打得下它,堪称空中霸王!
  这种高空侦察机是由设计者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总设计师凯莱?约翰孙取名的。约翰孙把这种飞机叫做“实利2号”(Utility―2)。美帝国主义把它的空中飞贼命名为“实利”,表明他是要用这种间谍飞机大量窃取他国军事情报,以便在他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大捞一把“实利”。这就是U―2飞机名称的来历。
  自第一个U―2间谍飞机中队设立于1956年1月,停驻在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个空军基地后,即由美国全国航空顾问委员会直接指挥,为了掩人耳目,名之曰“第一临时气象实验中队”。同年5月,美国全国顾问委员会宣布把他的“气象实验”活动扩大到欧洲,派遣U―2飞机入驻在美国和德国领土上的美国空军基地。与此同时,还在土耳其亚达那附近和日本东京附近设置了U―2间谍飞机活动基地。这就是说,从这时起,美国开始利用U―2飞机进行全球性的侦察间谍活动。当时,以日本为基地的U―2飞机共有6架,借口在日本进行“气象实验”,把其飞行的范围扩大,向北深入到鄂霍次克海,向南及于黄海,包括中国大陆沿海。那时,一般人都相信U―2飞机真的是搞“气象实验”,但各国军事首脑和情报机构都无不对其诡秘的行踪备加注视,高度警惕。
  美帝国主义自从1950年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后,一直在派遣其侦察飞机侵入我国大陆沿海一带。为了遏制美蒋的军事挑衅活动,我人民解放军空军防空部队不断加强防空力量,曾于日击落蒋匪帮RB―57D型高空侦察机一架,于日击落蒋匪帮RF―101高空侦察机一架,于同年11月6日击落P―2V夜间侦察机一架。接二连三的空战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但是敌人并不因此罢休,在台湾方面60年代初期蒋介石叫喊要“反攻大陆”,台湾海峡战云密布的严峻军事斗争形势下,原有几种侦察机均遭失败厄运之后,又投入了最优良的U―2高空侦察飞机。由于U―2飞机飞行高度一般都在2万米以上,故一般的战斗机、高射炮对它都无能为力。前苏联1961年在远东地区所击落的一架U―2侦察机,便是用地空导弹打下来的。为了使防空部队有效地对付U―2飞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当时国家财政十分紧张,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引进并装备了第一支地对空导弹部队――代号543部队。这支特种部队从组建之日起,便“隐姓埋名”,全体干部战士严格限制与外界直接联系。一律穿便装,长年隐蔽在人烟稀少的荒山峡谷,对外的名称是“地质勘探大队”。这支神出鬼没的部队不负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全国人民的期望,终于在日这天上午,第一次在江西向塘地区上空,以3发导弹一举击落美制U―2间谍飞机一架。胜利来之不易,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自不待言。
  我呢?此时正心事重重,更是顾不上兴奋,因为没有找到摄影记者,心里一直在犯愁弄不到照片资料可怎么办。这时,空司科研部的王处长隔座向我打招呼。我把没有找到摄影记者的苦恼告诉了他,请他帮助想想办法。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说:“我带了相机,我可以帮你照。”我一听,高兴地连声说道:“这太好了,太好了。你可真是救了我的驾呀!”
  他说:“不过照相机不太好,可能照片质量不太行。”
  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我说:“那不要紧,只要能照出来就行。”
  揭开飞行员不跳伞之谜
  两个多小时的飞行之后,飞机到达了目的地――江西向塘机场。飞机降落后,从低温的机舱里乍下飞机只感到一阵热浪扑面而来。这时的江西还是夏天般的炎热。我想掏出手绢擦一擦脸上的汗水。这才发现,原来我匆忙中除了文件包以外,换洗衣服、毛巾牙刷,甚至连一块手绢都没有带来。一时买不到,只好忍受,别无他法。
  已是中午时分。但首长们下了飞机顾不上吃饭,便直接乘车奔向敌机坠毁地点察看现场。敌机坠毁在一片稻田里,大大小小的残骸散落了好几平方公里的范围。根据残骸的状态,专家们判定,敌机是左机翼和机尾被导弹击中,飞机失去控制而撞地爆炸。在一块有水的稻田里,看到了敌机飞行员坠地时砸出的一个深坑。飞行员已死亡。在南昌一家医院里看到了飞行员的尸体。在离飞行员坠地地点约50米处发现了飞机的座椅,其一半深陷在稻田的泥里。根据这一情况,专家们分析:敌机是在2.2万多米的高空被击中的,假若不是飞机前部被击中或飞行员被直接击中,飞行员是完全有机会跳伞的;但是,这名飞行员并没有能够跳伞。专家们仔细检查座椅后发现,飞机座椅底部根本没有装备用于弹射座椅和飞行员的“炮弹”,因而飞行员无法跳出座舱。座椅下面不装“炮弹”这是十分罕见的。为什么不装备弹射“炮弹”呢?专家们当场向大家作出解释:美国和台湾的军方为了保守U―2侦察机的一切机密,不准飞行员在飞机被击落后还继续存活,以免被俘之后泄露机密。
  U―2飞机飞行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特殊训练的。台湾蒋介石集团为了替美国搜集我国大陆沿海的军事情报,于1960年下半年专门挑选了一批校级军衔的飞行员派往美国接受U―2飞机驾驶训练,并购进两架U―2飞机,在台湾桃园基地成立第35飞行中队。这个中队名义上直属蒋军空军情报署,实际上作战、训练全由美国人员负责。飞行员的待遇高于一般飞行员一二倍。但人人都必须宣誓效忠“党国”。可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党国”对他们竟是如此的残酷、狠毒!
  当天晚上,新华社播发了击落U―2间谍飞机的重要消息。
  就是这样一条短短的深藏奥秘的消息,却像一次原子弹爆炸一样,震动了全国和全世界。我国政府“就美国主使U―2间谍飞机侵犯我国事件向美国政府提出最强烈抗议”。首都各界举行盛大集会庆祝我军击落U―2飞机的重大胜利!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陈毅副总理,罗瑞卿、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出席了大会。全国各省市都召开了群众大会。与此同时,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和社会舆论都以各种方式揭露和谴责美国肯尼迪政府的战争政策。
  但在当时和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知道我军已有了地对空导弹部队,更不知道这架U―2飞机是被我军的导弹部队击落的。(素材由空军政治部宣传部提供,新华军事整理)
军事频道推荐阅读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扫我下载闲看视频APP
更快更超清,下客户端吧
开始探索美美星球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军模仿解放军的部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