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回乡下养养小龙虾赚钱吗吗

同样是养小龙虾,为什么有的人年赚几十万,有的人却总在亏损呢?
我的图书馆
同样是养小龙虾,为什么有的人年赚几十万,有的人却总在亏损呢?
文/图 水产前沿杂志 罗少蒙近些年来,每到4月份全国各地就会刮起一股超级红色旋风,全民吃小龙虾根本停不下来。据报道,全国最大的小龙虾消费市场江苏省一年就吃掉了20万吨的小龙虾。小龙虾可谓是近两年来水产行业的“超级网红”。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大众对这个产业充满了好奇和疑惑。“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打造小龙虾产业一体化,图为著名的生态龙虾城“听说小龙虾很好养!”这是大多数人对小龙虾养殖的粗略印象。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子吗?根据笔者在占全国小龙虾养殖量60%的湖北省的养殖市场调查,近两年湖北省的养殖面积大幅度增加,但产量增加幅度与养殖面积增加幅度不成线性正比。养小龙虾养得好的大有人在,养得不好的亏损也是很厉害。由于部分养殖新手对小龙虾生活习性不了解,甚至还有一些养殖户把1000斤虾苗扔进塘里面,最后出虾总产量不到500斤。一只挥舞着双臂的生猛小龙虾,跟上图是不是有点相似?为什么同样都是养殖小龙虾,有的人可以年赚几十万,有的人却总在亏损呢?在潜江市熊口镇管理区狄湖办事处从事小龙虾养殖三年多的杜小钟,拥有四口塘共70亩的养殖水面,无论是虾稻连作模式还是小龙虾精养模式,每年小龙虾亩产在300-600斤,亩利润均可达到4000元以上(虾稻连作模式是加上水稻的收益)。同时他也是狄湖办事处农场的主要成员之一,该农场的成员小龙虾养殖面积大约有1000多亩,成功率高达90%,最高的那位养殖户今年第一季虾45亩的塘起虾卖了35万元(毛利润)。从左到右: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龙强、杜小钟老板、今年第一季虾35万毛利润的张老板“水环境很重要。”杜小钟一直强调养殖小龙虾的诀窍在于管理水环境,“三年前我们接触小龙虾养殖的时候,别人告诉我们‘虾子养得好不好,全靠一把草’,两年前别人又告诉我们‘如果要养质量好的小龙虾,就一定要先养好水’。三年多的养殖下来,我认为无论是选择水源条件好的养殖区域,还是管理水草,抑或是使用调水产品,最终还是回归到水质管理这一块。”低密度 不超过5000尾/亩杜小钟从2013年开始养殖小龙虾,连续两年都是采取虾稻轮作的养殖模式,那时候小龙虾的养殖效益没有这两年那么凸显。“2013年我采取虾稻连作的模式,一亩田大概可以出300斤的商品虾,100多斤的虾苗(其实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作为虾苗,大概是80-120尾/斤的幼虾,但业内一般称之为虾苗)。那时候小龙虾还没有那么热,我们是比较早开始养殖小龙虾的那批人。刚开始是养殖技术这块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对于放多少苗、怎么管理、怎么销售这些问题我们都不熟悉,一边学一边养,慢慢地摸索出来门道。两年下来,我感觉不仅水稻的效益很低,龙虾产量也不高。再加上每年一到6月份就开始要种植水稻,小龙虾可养殖周期很短,于是我在2015年转成了精养模式,规模比较大之后养殖和销路都打开了,合作社里面的养殖户也慢慢加入了这个小龙虾精养队伍。”杜小钟介绍,从虾稻模式转成精养模式后,养殖季数有不同的方案可以选择:如果去年养殖小龙虾后还剩下部分在塘底的话,第二年可以自繁自养,养殖造数普遍可以达到3造,一年总亩产可以达到600斤;如果是从外部购苗的话,一般都可以养殖两造,亩产一般在400斤左右。潜江是虾稻连作模式的发源地,一般是这种“回字型”,每年6月份开始播种插秧,留下部分种虾在环沟内自繁自养,供第二年的龙虾养殖由于有了之前虾稻养殖的经验,转成小龙虾精养对于杜小钟来说是比较得心应手的。据杜小钟介绍,他现在一年放苗的时间主要看水草的覆盖面积,一般是先种草再进水再放苗的节奏。前期(3、4月份)由于气温比较低,以种植伊乐藻为主,放苗规格比较小,一般是100尾/斤的虾苗,每亩放50斤(即密度大约为5000尾/亩),养殖30-45天即可上市,上市规格可以达到5钱以上;5月份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轮叶黑藻适合在水温高的时候繁殖,放苗规格可以稍微比较大,一般可以选择80尾/斤的虾苗,养殖时间大约也在30-45天,上市规格5钱以上。“精养池的密度一般不超过5000尾/亩,因为密度过大的话,小龙虾的养殖周期会拉长,经济效益也会很差。”杜小钟说道。重水质 产量和质量两手抓每年的5月份是小龙虾病害的高发季节,今年湖北省更是从4月中下旬开始就开始出现病害致死的情况。而杜小钟所在的合作社普遍发病率很低,第一季的出虾产量也十分可观。杜小钟分享了他们的病害防控理念:“首先要把预防措施做好,对水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养殖小龙虾需要用一些非药品定期去调理水质,佐以一些内服药品拌料投喂;其次保证水源好,水源条件一般的话更需要多做一些改底和解毒的工作,保持水质的稳定性。虾稻养殖模式的千万不能使用农药杀虫,会造成龙虾大量死亡。”在杜小钟的家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一个养殖记录本,详细记录了每一天的药物使用记录,比如大约每10天进行一次改底、解毒和补钙。“为什么有一些养殖户第一季养殖成功了,但是第二季养殖成功率却很低?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水环境的管理。很多新进来的养殖户,不舍得在水质调控上多投入,到最后都比较容易出问题。我感觉水产养殖的管理是一环扣一环,其中一环出现问题了,最后在产量或者质量上都会出现问题,这对整个养殖过程都是不利的。”杜小钟说。杜老板有一个养殖记录本,详细记录药物使用记录和饲料用量情况“虾子养得好不好,全靠一把草”精养池中水草的种植和管理尤为重要,图为小龙虾精养池小龙虾大塘养殖和螃蟹养殖的环境很类似,全程养殖离不开水草,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因为小龙虾是喜冷不喜热的品种,水温一旦超过28℃,小龙虾的肠道就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水草(以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为主)可以净化水质、在龙虾蜕壳的时候有遮蔽作用防止相互残杀、可提供部分天然饵料供小龙虾摄食。在夏天高温季节,水草的种植就像给鱼塘安装了一台空调,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加深水位,一般是加到水深1-1.2米。”出虾一般使用地笼起捕高投入 精细化管理“按照现在的小龙虾养殖面积来计算,除去第一年的池塘基础建设,塘租(700元/亩)、水电费、人工、饲料、动保产品、种植水草、起捕虾的地笼等全部成本算进去,大概是2300元/亩,当前小龙虾卖价是14元/斤,一年亩产大约是500斤,一亩利润可以达到4700元。”对于这个数字,杜小钟觉得自己的投入还是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的,主要是体现在动保产品和饲料的支出上。杜老板今年第一季虾的规格都在7钱以上放上面一称,居然有1.52两!(由北京水世纪供图)“我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别人说的我不会全信,但别人提醒的我会有所留意,自己也会做一些实践去验证。”杜小钟说道,他自己有四口塘,自己一个人管理,用同样的药物同样的水草同样的管理,投喂的饲料不一样,结果发现品牌饲料养殖出来的产量高、质量也相对较好。“尽管现在品牌龙虾料价格在涨价,本土杂牌饲料还在做一吨送几包的促销活动,两者价格最高相差1000元/吨,我还是坚持使用品牌饲料。”另外在动保产品选择上,他十分注重品牌产品的投入,别人大约使用300元/亩的动保产品,他一般都会投入400-500元/亩。他预防观念意识十分强,并且坚持每天的巡塘和长期的记录。“其实养殖小龙虾的门槛不算特别高,只要选好水源可以保证的地方,肯投入和付出,多进行水质管理,一般都可以养殖成功。”杜小钟说。(感谢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本次走访的支持与帮助!)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c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大学生养龙虾 每月收入上百万
我的图书馆
大学生养龙虾 每月收入上百万
大学生养龙虾 每月收入上百万
&&&&&李立:“它肚子下面都是雪白的,摸上去肉质也很饱满,这种虾壳色从正面看是红中带青,壳色鲜亮,像这种虾的话饭店里最受欢迎。”--&&&&说话的小伙子叫李立,江苏省常州市人,今年27岁,按照他讲的收购标准,那些从稻田或水沟里捕捞的野生小龙虾根本达不到他的要求。--&&&&李立:“跟我们养殖的一比,个头上差距就很大,它壳比较脏,黑乎乎的,包括身体下面它就是发黑,捏上去的话肉质也明显没有养殖的虾肉质来得饱满。”--&&&&相对于这种人工养殖的,单个重量达到8钱以上的小龙虾,每公斤卖到了24元钱,从每年的4月到10月份,李立每天收购大量的小龙虾,通过自己建立的销售网点,配送给南京、上海、杭州等一些宾馆酒店。--&&&&司机 王东斋:“像我这车的话,一天只能歇两个多小时,其他时间全部都在跑。”--&&&&李立:“像上个月我们一个月就发了有十五万斤,像这种规格都是应该每斤12元钱以上,上个月我们在手里周转的资金达到180多万。”--&&&&李立在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四省都建立了自己的小龙虾养殖基地,销售旺季李立每天配送一万多斤小龙虾。然而谁也没想不到,就是这个被虾农称作李老板、每月产值都在100多万元的年轻人,三年前还是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请同学吃饭都买不起单的穷学生。--&&&&&&在李立的记忆中,12岁那一年让他不堪回首,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一瓶燃烧的酒精意外地洒在了他的身上,脸和身体多处被烧伤,从此他变得少言寡语,但是内心却多了一份坚强。--&&&&2002年,李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4年的大学生活多少让李立一家人得到些安慰,2005年李立毕业了,在江苏省溧水县一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天,邢传升带着几个同学专程从南京来看望他,谁也没想到这次同学聚会却惹出了一场事端。--&&&&李立大学同学 邢传升:“他说他请客,这边刚好小龙虾上市,大学同学在一块,过来了说好,说宰你一顿,当时开玩笑就是这种心态。”--&&&&大家不但点了一盆小龙虾,还要了一桌子的菜,同学们开怀畅饮,李立的心却是提到了嗓子眼,结账的时候果然不出李立所料,饭钱花了300多元钱,光是一盆龙虾就188元,每月只有1000多元钱工资的李立顿时额头冒了汗,兜里付饭费的钱都不够。--&&&&李立大学同学 邢传升:“真拿不出钱来,真的是很尴尬,所有我抓住一个小机会,上洗手间出去就把这个钱付了。”--&&&&买不起单的李立红头涨脸很是尴尬,临走时侯同学邢传升扔下一句话,让李立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李立:“他说李立,兄弟给你一个建议,我觉得你还不如倒腾这玩意,试试看养殖这个龙虾怎么样,我觉得说不定比你现在在外面打工能够更有出息一点。”--&&&&2005年7月,上了仅仅5个月班的李立正式辞掉了工作。--&&&&从2001年开始,路边水沟里的野生小龙虾成为餐桌上的新宠,光是南京一个城市,每天最少要吃掉30 吨小龙虾,野生小龙虾已经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李立预感到发展小龙虾的人工养殖正是个发财机会。--&&&&养龙虾的水塘一亩承包费要300元钱,加上其他费用,启动资金最少要10万元钱,李立从家里勉强凑了5万元,资金的不足使李立陷入了困境,剩下的钱到哪去找呢?--&&&&李立:“只能一个办法,找人来合伙,找人来一起投资,最关键的他必须得有钱。”--&&&&张斌是李立高中同学,在苏州一家工厂上班,手里有些积蓄,一天他突然接到李立打来的电话。--&&&&李立同学张斌:“他就说张斌我这边找到一个好项目,我说能发财的吧?他说,肯定是发财事,你来了就知道了,现在电话不能告诉你。”--&&&&&&在李立的劝说下,两个人达成协议,张斌出资5万元钱,加上李立手里的钱,凑齐了10万元钱,李立和张斌在溧水县承包了40多亩水塘养起了龙虾。--&&&&繁重的体力活让这两个来自城市里的年轻人吃尽了苦头,为了省钱,不论是挖水沟、还是砌水塘、所有的农活都得自己动手,一次,在往水塘运输饲料的过程中,从没有骑过三轮车的李立,连车带人翻进了两米多深的水沟里。--&&&&李立的妈妈周成宝:“住在医院里,他爸爸连夜赶到那里去,这小孩苦吃得多呢。”--&&&&李立:“那时候之所以我还能坚持下来,其实心里已经不考虑龙虾这个项目能够让我赚多少钱,更多的是一种信念,自己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李立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养殖技术的缺失让他们付出了沉重代价,放进水塘里的种虾没几天几乎全军覆没,一万多元的种虾钱转眼间打了水漂。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为什么放到水里就死了?小龙虾还能养下去吗?无数个问号困扰着李立,焦急万分的他回到母校南京农业大学向自己的老师求助。--&&&&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博士 王子玉:“尽我们所能把配方无偿提供,因为小龙虾从外地刚引进过来,存在换料换水,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它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运输中的严重脱水,小龙虾抵抗力下降,也是造成种虾死亡的原因,在母校南京农业大学的帮助下,李立不但解决了小龙虾繁育问题,而且也逐渐掌握了小龙虾的养殖技术。--&&&&2006年4月,李立养殖的1万6千斤小龙虾开始上市了。--&&&&常州的餐饮企业星罗棋布,李立决定把小龙虾直接推销给饭能多赚一些,转了一圈,他碰了一鼻子灰,每家饭店都有固定的进货渠道,自己的小龙虾很难打进去,但是在与饭店打交道的过程中,李立从那些厨师的嘴里获得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饭店厨师 朱成顺:“因为龙虾采购进来,在夏天这个情况,小龙虾死亡率比较高,对我们酒店来说是个损失,因为死的东西,这种水产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所以说我们把它提前预杀好。”--&&&&小龙虾不同于其它水产品,从水里打捞上来经过运输,再放进水里很容易死亡,所以酒店采购的小龙虾只能放在保鲜箱里,尽管这样也只能存活两三天,酒店不得不在龙虾死亡之前全部煮熟后保存起来,客人点到小龙虾时候,再把煮熟的龙虾放到汤料里加热,这无疑影响了龙虾的口味。--&&&&饭店采购主管 王东:“所以说我们饭店对龙虾保活这一块,我们也相当重视,一定要鲜活这东西,标准就是谁家提供的龙虾保活期越长,我们就用谁家的,这是我们第一宗旨。”--&&&&&&获得这一消息,李立感觉机会来啦,上大学的时候,接触过生物保鲜的相关技术,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研制了一个保鲜方法,通过对小龙虾的催眠,加上降温等措施,延缓它的保鲜期,李立还发现,小龙虾的肚皮是它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因此小龙虾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李立:“像这样没有摆好的龙虾,我们就必须把它翻过来,让它背朝天,肚子朝下,这样子一个个摆好,这样的话龙虾相对来说不容易受伤,它存活的时间就长了。”--&&&&经过李立处理过的小龙虾能多活三四天,红月亮是常州市一家名气较大的饭店,之前几次推销小龙虾,根本没人搭理,可自从李立掌握了延长小龙虾保鲜期方法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饭店采购主管 王东:“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比较,他们提供的龙虾比其他人家提供龙虾保活期要更长,经过我们的比较,我们采用这家的龙虾,也能够提高我们饭店的声誉,因为这个小龙虾是我们店的招牌菜。”--&&&&李立切中了酒店的要害,终于在常州小龙虾市场打开一个缺口,2006年不但收回了本钱还略有盈余,关键的是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他完全掌握了小龙虾的养殖技术。--&&&&&&2007年4月,正想扩大养殖面积的李立再次遭遇挫折,租赁的水塘因为农田改造,合同被迫提前终止。4月份正是农忙季节,临时再找池塘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呢,李立想出了一个借鸡下蛋的主意,他在网络上建了一个小龙虾养殖技术论坛,聚拢了很多人气,李立很快在上面锁定了一个叫王如峰的人。--&&&&王如峰也是一个小龙虾养殖户,承包了350亩水塘,他所在的安徽省全椒县离南京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因为缺少养殖技术,池塘里的小龙虾还没有见到效益。李立通过全椒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结识了王如峰,表达了合作意向。--&&&&李立:“他有地,一下就把我现在最需要的资源提供给了我,把我没有地又想扩大自己的规模这个矛盾就给一下子解决掉了。”--&&&&缺少养殖技术的王如峰正急于找一个懂技术的人帮忙,可是这个自称是大学生的毛头小伙子他又半信半疑。--&&&&安徽省全椒县赤镇小龙虾养殖户 王如峰:“他说他是大学生,我也不可能叫他出示证件给我看,这个地方一直都是个问号,他讲他是大学生,是某某地方的,我吃不准。”--&&&&王如峰的心思,李立早已经看在眼里,他决定必须在他面前露一手,王如峰的养殖面积很大,但是无论怎么样,他养出来的小龙虾干瘪,始终卖不上好价钱,李立察看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李立:“我一针见血,说你这个虾生病了,所以你这个虾长的个头小,而且产量低,体质不行的话,它的夹子就没有力气,得了一种寄生虫病,叫千毛虫病。”--&&&&安徽省全椒县赤镇小龙虾养殖户 王如峰:“他来从每个环节都讲到做到,后来我才认同他。--&&&&记者:“确实是个大学毕业生。”--&&&&安徽省全椒县赤镇小龙虾养殖户 王如峰:“对,确实是个大学毕业生。--&&&&2007年6月,李立和王如峰签订了合作协议,随后,李立以同样的方法,先后在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分别与人合伙经营几家小龙虾养殖基地,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销售的触角已经向上海、南京、浙江等地延伸,然而在开辟浙江市场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个意外现象,这引起了李立的警觉。”--&&&&李立的合作伙伴 张欢欢:“谁知道到了那边之后,顾客都把这些虾退回来了,他说你不退也可以,就是把价钱压得非常低。”--&&&&按照以往在南京的销售经验,个头越大的小龙虾越受欢迎,一两重以上的推销给饭店最少要20元钱一斤,而浙江人却偏偏瞧不上眼,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市场调查,李立逐渐发现了其中的蹊跷。--&&&&&&酒店配送中心负责人 朱彤:“一般的客人,这种嵌吃不到什么肉的,主要的分量占到钳上面了,八钱的龙虾的话钳占了两钱,肉肯定少了,所以在细节方面,一定要认真做足。”--&&&&李立发现浙江人吃小龙虾的口味和南京人完全不同,他们专门喜欢那种个头小,肉质鲜嫩的青壳虾,从2007年8月开始,李立不再是大小龙虾混着一起卖,而是按照各地不同需求把小龙虾进行分拣。--&&&&李立:“这种中等小龙虾我们现在就发往上海,像这种中等小龙虾发南京、常州的话,那边价格卖不起来,因为他们觉得你这个虾个头小了,你发浙江的话,浙江人不爱吃这种红的虾,发上海的话,上海人就喜欢吃这种红的、个头不是特别大的虾,现在分好以后卖呢,这样我算过效益起码比以前提高30%。”--&&&&李立的养殖技术和带动效应,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认可,可是现在的李立并不再想通过与人合作扩大养殖面积了,而是把重心放到了收购和销售上,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李立告诉我们说,他2008年的梦想,不但要完成小龙虾经纪人的成功转型,还没有女朋友的他,也想品尝一下爱情的甜蜜。--&&&&编导:邓立新 摄像:程诗雄--&&&&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馆藏&2616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殖小龙虾赚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