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印第安人的战斗力文明为何一直处于原始社会形态?

查看: 9591|回复: 137
南美,北美那些土著真的是殷商后裔么?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钉子皇 于
10:48 编辑
殷商虽是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但是作为五胡乱华,崖山之后的汉族人,估计我们之中具有殷商血统的人很少很少了,可是看了下面这些资料,让我有了很强的好奇心,难道他们还真是殷商的直系后裔么?如果他们是真正的直系后裔,我们算不算一个老祖宗?
致命武士中的印第安人与蒙古人
据考证,殷商末年,帝辛(纣王)致力开辟东夷、淮夷、虎夷(人方、林方、虎方)。约公元前1045年,殷历正月间,帝辛由山东人方回殷都朝歌过年。甲子日,周武王率军渡孟津,帝辛仓惶发奴隶兵七十万迎战于牧野。奴隶兵倒戈,纣王兵败,鹿台自焚。其时,帝辛的精锐部队因征林方而留在东夷,所以,朝歌空虚而被武王所破。
  商殷灭国之后,留驻东夷的十多万精兵由能征惯战的将军攸候喜统领,却从此杳然无踪,史无所载,成为千古之迷。
  也由于恰在殷商灭国之际,攸候喜率领的殷军失踪之时,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突然兴起了带有强烈商殷文化色彩的奥尔梅克文明,于是学者们自然联想到:殷人是否东迁到美洲?  欧阳可亮先生曾有机会听到郭沫若或和董作宾谈殷人东渡①。他说:“1956年小竹文夫教授和郭沫若在东京学士会馆一起谈殷帝辛的功过和殷人东渡,我在旁。郭沫若说殷纣王开拓东夷、淮夷、虎夷(人方、林方、虎方),功垂千古。今天中国有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浙闽、广州等领海之域,是帝辛开辟的。小竹文夫说,当帝辛做这伟大的工作时,周武王由西边进来了。沫若说:于是殷军没有退路,就只有东渡。征人方的攸候喜是唯一领导殷人东迁及东渡的可能者……”
  欧阳可亮先生还说:“董作宾是我的老师,他说,根据我作的殷帝辛日谱,攸候喜征抚东夷林方、人方、虎方、粤方,迁殷民十五万与林方、人方等同化……武王灭殷之际,东夷殷军民从此失踪。虽无从查起,但东方之东亦即东方,殷人东渡当在美洲。为此董作宾两度赴美调查……未到墨西哥、秘鲁、智利去看看,太可惜了……”
  虽然如董作宾所说,殷人东渡“无从查起”,因历史年代久远,史无所载,考证难度很大。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首先,殷人东渡的必要性极为可信。
  商殷灭国之际,留在东夷的殷军民不愿做亡国的奴隶,因此决定东渡。
  大家知道,殷商还处于奴隶制时代,战败的俘虏、亡国的臣民,都要被战胜国当做任人宰割的奴隶。所以中国人后世一直有“亡国奴”之称谓。事实上,后来殷商遗民境遇确乎不妙,大都失去领地、失去贵族身份,被逼为求生计而脱离土地,做些货物贩运的小本生意。以至被鄙称为“商人”。因此,一部分临海的殷商军民为避免灭国为奴的命运,始而东渡。
  其次,殷商之际,军队尚以氏族部落的建制形式为主,而氏族部落则惯于迁徙。《史记•殷本记》所载,殷族“自契至汤入迁”,便可说明问题。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查考追溯殷商氏族的形成、发展,可以知道,殷人东渡是合理的。殷人在灭国之际,必须东渡,只有东渡才有生路,而不是逃往其他方向。
  根据历史学家翦伯赞的考证,殷族部落起源于易水流域,与北方不远处的山顶洞人有着某种文化上和人种上的关系。殷人的远祖王亥曾活动于邻近“有易”的今日易水流域一带。考古发现证实,在今日易水流域之易州(河北易县),曾经发现了殷族遗存,证明了殷族之一部,直到铜器时代,还定居在那里。
  到殷的祖先“季”的时代,亦即传说中的“夏少康”的时代,殷族部落始向东南渤海湾一带移徒,其一部移迁至河南、山东一带,另一部向北进入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殷族之迁徙,即非整族出动,亦非全部南徒,其中就有一部分,始终停留于河北。另一部则沿海而北,即后来甲骨文中之“箕方”等。而这一支,后来就分化为肃慎、高句丽等。
  又据《诗经•商颂》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者,乃殷族又一祖先。就是说至相土时,殷族的大本营已到“海外”“有截”之地。翦伯赞认为,“商颂”明言,“有截”在“海外”,可以断定,在相土时,辽东半岛或朝鲜半岛一定有一个“有截”的氏族。“商颂”又云:“有截其所,汤孙之绪”,证明“有截”与殷族有亲近的血缘关系。
  还有,周武王灭商后封箕子于朝鲜。甲骨文中有“箕方”之载。据此,剪伯赞认为:史记《宋世家》所云:“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之也”,这句话的深层内容是:箕子并非贤人,武王亦非圣君,其‘不臣之也’并非不欲臣之,而实不能臣之,因为那里原本是殷族的根据地。在殷人被周击溃于黄河流域后,一部分殷人退回老家,是很自然的事。汉书《东夷传》云:“箕子违殷之衰运,避地朝鲜”,与周武王的封与不封没有什么关系。
  可以这么说,箕子被武王封于朝鲜的传说,不过是暗示着或是传达出一个重要的历史信息:在殷末周初,殷族人还在继续向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迁徙,由于殷商被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击溃,因而更促使殷族部落退回老家。
  此外,人们熟知的“伯夷叔齐的故事”也透露出这个历史信息。孟子说:“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是为“让位”叔齐,“遂逃去”。姑且不论其逃避的真实原因,仅从时间上看,伯夷逃亡时为殷商末年,出逃地点是“北海之滨”。从伯夷叩马而谏,谓武王不应以臣伐君,更“义不食周栗”的传说来看,伯夷无疑是殷族的义士,故而他才在殷商灭国之后,逃往北海之滨……
19 24 36楼还有相关补充资料~~
在线时间 小时
向伟大的棒子思密达学习→_→
在线时间 小时
看了下致命武士里面,蒙古人对阵印第安人那集,发现二人还真有点像,又联想到以前看到的一些纪录片,联合某些历史记载,说不定殷商还真和美洲土人有关系。
在线时间 小时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棒子
在线时间 小时
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
在线时间 小时
这个感觉也太虚幻了吧。。。:time:
在线时间 小时
思密达,楼主应该懂了。
在线时间 小时
宁愿相信是亚特兰蒂斯人
在线时间 小时
向伟大的棒子思密达学习→_→
热爱历史的史盲 发表于
在线时间 小时
东渡?全都沉太平洋里喂鱼了吧……
在线时间 小时
东渡?全都沉太平洋里喂鱼了吧……
Malgalad 发表于
日本海都不一定到的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既然是殷商后裔,为何发展了好多个世纪仍然是原始社会?仍然被西班牙蛮子肆意屠杀?我大中华绝不承认会有如此不争气的后裔!!!
在线时间 小时
人家玛雅文明可是非常牛x的。。
在线时间 小时
既然是殷商后裔,为何发展了好多个世纪仍然是原始社会?仍然被西班牙蛮子肆意屠杀?我大中华绝不承认会有如此不争气的后裔!!!
Colinhector 发表于
西班牙人倒是没杀多少……主要是西班牙人带来的疾病和美洲土著人之间的内乱搞的
在线时间 小时
最简单的问题,美洲那些遗迹里有无发现殷商时代引以为傲的青铜器→_→
在线时间 小时
既然是殷商后裔,为何发展了好多个世纪仍然是原始社会?仍然被西班牙蛮子肆意屠杀?我大中华绝不承认会有如此不争气的后裔!!!
Colinhector 发表于
在线时间 小时
如果说被屠过的就不是我大中华后裔,那么南京人就不是中国人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波利尼西亚人靠着简陋的独木舟就能从大洋洲横渡到南美洲的复活节岛,他们还处在原始社会,还不如殷商呢。所以也不能太小看古人了,一切皆有可能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钉子皇 于
12:10 编辑
最简单的问题,美洲那些遗迹里有无发现殷商时代引以为傲的青铜器→_→
热爱历史的史盲 发表于
  殷人东渡美洲论是一些中外学者提出的假说,将奥尔梅克文明之出现和商朝被周武王所灭时殷人军民渡海联系起来。
  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他指出周武王伐商纣王时可能发生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风,被吹到美洲。美国学者迈克尔•芤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拉文塔出土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风暴发生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迈克尔•芤在一篇1967年发表的论文《圣洛伦佐与奥尔梅克文明》中指出拉文塔的奥尔梅克文明有很强烈的殷商影响。
  在中国,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后来郭沫若也相信殷人东渡美洲。
  近年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
  ●殷商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墨西哥也出土青铜人头像,相貌和华夏人相似。
  ●奥尔梅克的玉圭刻着和甲骨文类似的图形,王大有、许辉还根据甲骨文将一些奥尔梅克图形解读。
  ●奥尔梅克人跟华夏人一样喜爱玉器
  ●奥尔梅克人的玉器上的虎头图案和商朝玉器上的虎头图案,惊人地相像。
  对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批驳
  殷人东渡美洲论是近年在考古学、人类学界争论得十分剧烈的课题之一。反对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有夏鼐、罗荣渠等学者。
  殷人东渡一事,多年来间或被人论及,散见于报刊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兴趣。
  然而,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正史野史均无记载。这使我又感兴趣,又感茫然。
  查阅资料,发现殷人东渡美洲之说,缘起于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之说。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之说,却不是由中国人首先提出的,而是两百多年前(1761年),一位法国汉学家德•歧尼在他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人沿美洲海岸航行及居住亚洲极东部的几个民族的研究》中最早提出的。
  在中国,涉及这一题目的文章,以我所见者,最早的是1880年章太炎先生撰文提出法显发现美洲之说。他认为《佛国记》所载东晋高僧法显去西域取经,由海路归国时遭遇飓风,漂航所至的耶婆提国,即是南美洲所在。
  较早的文章还有1913年《地学杂志》第七期刊载的兴公所写《寻获美洲者非哥仑布说》。兴公在这篇文章中写道:“近来,西方学者忽创一说,谓最初寻获美洲大陆者实为中国人,其说以美洲红印度人(即印第安人)之语言形体皆与中国人相似为证,盖犹在疑信参半之间。最近则有著名考古学家奈云,偕人种学家数人,在墨西哥越万滔地方寻获泥制古像甚多,面貌确与华人无异,其衣饰亦稔为中国十数世纪之物。此外,又有泥造佛像数百,长约数尺。其塑法与中国近代之木雕神像相似,盖亦千余年前中国之技术也。在此佛象之侧,又有古铜钱数十枚,以一中国绳索贯串之。有此种种确据,乃可证明美洲大陆实由中国以最先发现者。其发现之时期,距今约一千五百年之久。故知美洲大陆之文明,要当以中国为鼻祖也。余按:南美洲厄瓜多尔国于前清咸丰年间开 河道,曾获中国钱币数百枚。为新莽时代之物,今尚陈列其国之博物院中。又秘鲁国公园有华文太岁碑幢,乃为土人锄地时,于数丈以下掘得者,即此两事,亦可为中国人寻获美洲之证……”  继兴公文章之后,中国又相继有魏声、陈汉章、朱谦之等人的文章,介入这一问题。
  两百多年前,由西方学者提出并一直争执不已,而中国学者亦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加入讨论的“中国人首先到达美洲”这一现象,引起了知识界的广泛注意和极大兴趣。“殷人东渡美洲”之说,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中被提出的。
  最早判断殷人有可能东迁的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和他的老师罗振玉。王、罗二位都是研究殷商甲骨文的开先河者。
  王大有、宋宝忠等人在其著作中提到:1910年,清政府派外交官欧阳庚为驻墨西哥专案特使,办理1908年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华侨311人索赔专案。在欧阳庚赴墨西哥之前,王国维、罗振玉委托他到中美洲后,设法调查“华侨中有无殷人东迁的痕迹”。这件事使我们知道最早关注此事的是王国维和罗振玉。
  此后还有郭沫若和董作宾也相信殷人东渡。偏巧这两位也都在研究殷商甲骨文上很有建树。
  可以这么说,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董作宾等认为殷人东迁美洲,是基于他们研究甲骨文时,对殷商史料了解较多之故。
在线时间 小时
波利尼西亚人靠着简陋的独木舟就能从大洋洲横渡到南美洲的复活节岛,他们还处在原始社会,还不如殷商呢。所以也不能太小看古人了,一切皆有可能
xykmon 发表于
他们是群岛人,对航海这类东西比较有经验,而古人就不同了…
在线时间 小时
他们是群岛人,对航海这类东西比较有经验,而古人就不同了…
qaz 发表于
商人被称为海洋民族
在线时间 小时
商人被称为海洋民族
钉子皇 发表于
求海洋民族出处
在线时间 小时
求海洋民族出处
qaz 发表于
具体地方找不到了,应该是以前从探索与发现里面看到的。 你可以看看商人的国土,有着很长的海岸线。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钉子皇 于
11:15 编辑
: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很早就被殷人先民开拓了。所谓“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由当时商殷政治中心河南、山东一带看,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地处黄海、渤海之东北,故而谓之“海外”。那么,殷商灭国之际,箕子“辟地朝鲜”,殷族一部退回辽东半岛或朝鲜半岛的老家,伯夷也从“不食周栗”,而逃往“北海之滨”,为什么攸候喜将军率领的十多万殷军民不能东迁呢?从攸候喜所率军民留驻东夷“人方”的地点看,正处在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由于河南已被周军所占,由陆路向北再向东已不可能,所以,殷军民夺海东渡是很自然的事。可以说,“殷人东渡”的目的地一定是“海外有截”,也即辽东、朝鲜的殷族老家。并且,我相信,殷人东渡大部分应成功到达辽东和朝鲜。但是,十多万军民放舟入海,被风暴卷入海流抑或迷失方向随波逐流的舟船肯定不在少数。就如同十三世纪忽必烈征伐日本的元朝水师被台风所袭,一些船舰随黑潮海流漂至北美洲夏洛特皇后群岛一样(参见作者所著《遥望横渡太平洋的帆影》,《大地》2001年第7期——编者),那些殷人驾驶的舟船,一直向东、向东,最终到达了美洲。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窥见了三千年前,位于山东半岛的殷军民失踪一事与中美洲同时期的具有浓烈的商殷文化特征的奥尔梅克文明的突然兴起,二者之间的某种联系。笔者就曾在翻阅墨西哥博物馆的画册时,看到奥尔梅克人的陶质头像,与我国华北人简直毫无二致。
  我们可以举几个实例,将美洲古文明与商殷文化作一比较。
  墨西哥的“金字塔”是很有名的。不过,它与埃及的金字塔不同,仅仅锥型近似,却不具备棱状特点。只不过是欧洲人最早发现它时,借用埃及金字塔的名称。但是墨西哥的金字塔,却与中国覆斗状的陵墓外型完全一致。我曾经得到过吉林朋友寄来的俗称“将军坟”的陵墓照片,外型确与墨西哥的金字塔一模一样。
  位于吉林集安县的“将军坟”,是“洞沟古墓群”的主要遗址。它被称为“东方金字塔”,是一座高句丽王陵。该墓呈方形,有1100多块精琢的花岗岩石条砌筑成土级阶坛。底边长31.58米,高12.40米。墓室设在阶坛第五级中央,墓顶周边等距离排列着圆形柱洞,还遗有灰色瓦当和板瓦,可知墓顶原有享堂之类建筑。这些特点均与墨西哥金字塔相同。
  再如奥尔梅克遗址拉文塔的祭祀中心的地下出土了十六尊翡翠雕像,这些雕像人的面孔形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这种高长头正是商殷所崇尚的习俗。《晏子春秋》就有“汤,长头而寡发”的记载。汤是商朝开国之王。这十六尊雕像,其中十五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六块玉圭板,圭板上刻有类似商殷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王大有等人考证,认为这些玉圭板上的字迹刻的是殷人先祖的名号。那么,在祭祀中心出土的这些雕像和玉圭,当是表示祭祖的形式。
  此外,商殷文化中特有的虎神崇拜、祭天仪式,用于装饰的饕餮纹等等,在美洲印第安文明中都可找到对应的特点。就连商纣王用过的炮烙酷刑,在美洲印第安古印加人中亦可寻觅。大仲马在《基督山恩仇记》第二册第三十五章中就有关于印第安人施炮烙火刑的记述。
  一些外国学者注意到了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与商殷文化的共同特征。委内瑞拉学者安东尼奥•莫雷诺•维亚弗兰卡认为,美洲前奥尔梅克和奥尔梅克文化,是公元前1400年左右(中国商朝),一批中国移民从黄河流域向东迁徙,越过太平洋在美洲登陆,从而将他们高度发展的文化在美洲传播的结果。莫雷诺认为,进入美洲的这批移民,来自拥有灌溉农业、神权概念和丰富天文知识的国度。而美洲印第安文化的一些特点与以制造青铜器为特点的中国黄河流域的文化的影响是有关的。(注②)
  另一位名叫梅德赫斯特的学者在1846年翻译《书经》时,曾引书中公元前一千多前武王伐纣之事提到,可能有商殷人大批逃亡,泛桴出海。逃亡者在途中遇到风暴,漂泊美洲。
  还有的外国学者说得更具体。1968年,学者迈克尔•科在《圣洛伦索与奥尔梅克文明》中指出,殷商的逃亡者到墨西哥圣洛伦索生活几年后,他们一定是在拉文塔建立了自己形式的都城,因为在这里商代文化的影响很强。(注③)
  设若我们确信,殷人东渡到达美洲。那么,除了现在可以见到的印第安文化与商殷文化的相同特征之外,在美洲当地土人中,也应该寻觅到有关的民间传说,类似夏洛特皇后群岛的土著人自称是十三世纪元朝水师的后代之类的掌故,也应该在美洲印第安人中听到。
在线时间 小时
美洲的落后纯粹是因为地方大、人口太少又缺乏交流,中国人多自己瞎玩。欧洲各国可以互相玩,和亚非玩,最后几乎把整个世界都玩下来了。如果没有各民族之间的技术上的交流,要是把古埃及人搁在南非或者澳大利亚,他们再晚两千年也未必懂得造青铜器
在线时间 小时
具体地方找不到了,应该是以前从探索与发现里面看到的。 你可以看看商人的国土,有着很长的海岸线。
钉子皇 发表于
我不这么觉得,商人主要是以土地为生,虽然海岸线长,可也称不上海洋民族。而群岛人就大不相同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wuhaonan 于
11:20 编辑
: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很早就被殷人先民开拓了。所谓“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由当时商殷政治中心河南、山东一带看,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地处黄海、渤海之东北,故而谓之“海外”。那么,殷商灭国之际,箕子“辟地朝鲜 ...
钉子皇 发表于
实在觉得大有这个人看起来不太可靠
在线时间 小时
我记得一种群岛人要找路还得看鸟飞的方向,等鸟不飞了他们还得做个标记到明年接着来,他们可是花了几百年才发现一些岛屿。要说商人能在短时间内到美洲去,打死我都不信。
在线时间 小时
我记得一种群岛人要找路还得看鸟飞的方向,等鸟不飞了他们还得做个标记到明年接着来,他们可是花了几百年才发现一些岛屿。要说商人能在短时间内到美洲去,打死我都不信。
qaz 发表于
人家是族群迁移,部分人被风暴吹偏了,也很正常 ,我在那个红字标注的地方,也有说明。元朝水师都被吹到了北美,商人难道不可能被吹倒其他地方么?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qaz 于
11:42 编辑
元时的造船技术和商时的技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且商人根本没有那么长距离的航海的经历,就算船漂过去了,人也死了
Powered by实事求是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_以_五种社会形态理论_为中心的探讨_王和 三亿文库
实事求是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_以_五种社会形态理论_为中心的探讨_王和
史 学 月 刊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2008年
第11期实事求是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0为中心的探讨王 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关键词]实事求是;唯物史观;社会形态[摘 要]是否遵循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是判定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志,也是二者判然有别的分水岭。唯物史观不以任何先验的东西为前提,唯心史观则相反。凡是不遵循实事求是方法论原则乃至有意违反这一原则的历史观,毫无疑问一定是唯心史观,而绝非唯物史观。根据实事求是原则去考察历史,符合过去人们所理解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本来所规定的意义和内涵,因生产力不断发展而导致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更替的例子,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存在。[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8)11-0103-08SeekingTruthfromFactsIstheBasicPrincipleofHistoricalMaterialismAnExplorationCenteredontheTheoryofFiveSocialFormsWANGHe(CollegeofHistory,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Keywords:shsocialformAbstract:Thefundamentalcriterionfordistinguishinghistoricalmaterialismfromhistoricalidealismiswhetheritabidesbythemethodologicalprincipleofseekingtruthfromfacts.Historicalmaterialismtakesnotranscendentalthingsaspremise,whilehistoricalidealismgoestheopposite.Anyhistoricalviewthatdoesnotabidebytheprincipleofseekingtruthfromfacts,orintentionallyviolatesthisprinciple,belongstotheschoolofhistoricalidealism,nothistoricalmater-ialism.Tostudyhistoryaccordingtotheprincipleofseekingtruthfromfactsisinharmonywiththemeaningandconno-tationinthetheoryoffivesocialforms,andthereisnoproofinhumanhistorythatthegradualdevelopmentofproduc-tivepowerleadstothetransformationandreplacementofthefivesocialformsonebyone.
自拙文5再论历史规律6发表以后[1],先后收到许多朋友和业内专家的来电来信,除对笔者的观点表示赞同外,还就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商榷和探讨,这使笔者深为感动而又兴奋。这既表明了这些朋友和同仁对我的鼓励,也说明关于唯物史观的发展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关注。而正是这种关注,才是唯物史观有可能重新焕发活力的前提。一段时间以来,虽然一些/坚持唯物史观0的议论看似颇为热闹,其实却多为一些空洞的指责,这些指责所导致的后果不但对提升唯物史观的实际地位并无实效,反而在事实上进一步损害了唯物史观的声誉。而对于学术问题开展健康的正常的商榷和探讨,才是学术发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来说,健康的正常的学术争鸣乃至学术批评越深入甚至越激烈,便对学术的发展越有利。所以,笔者真诚地希望能够看到对我所持有的观点进行有力反驳的文章,唯其如此,对于相关问题的探讨才能逐步深入。一笔者在5再论历史规律6的最后一节/发展唯物史观是中国国家与民族利益的现实需要0中,曾着重指出:
唯物史观的具体内容虽然有很多,但涉及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只有两条:一是实事求是,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宁曾经有过极精辟的论述,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0至于实事求是更毋庸赘言,它不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也是历史学科乃至一切科学的基本要求。#104#之所以把/实事求是0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0推崇到如此高度,不过是想着重强调:倘若没有这两条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特别是缺少了/实事求是0的原则,唯物史观就无从谈起。所谓/科学0,按照罗素的定义,是指/确切的知识0。而历史学究竟是否是科学,虽然长期争论不休至今未有定论,但对于历史学的学科要求是实事求是地探求历史真相这一点,则无论持何种看法者均毫无异议)))即便是后现代的代表人物海登#怀1特也并不否认这一点。所以笔者才敢于断言:础的理论前提,即人类社会之所以表现为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演进变化,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才能使生产力不断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由与生产力相适应,逐渐演变到越来越不相适应,最终导致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这时便会有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并取而代之,从而使生产力得以继续向前发展。这一理论前提的实际内涵和必然导致的结论就是: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地域或国家的人类社会来说,当它处于五种社会形态序列之中的任一社会形态时,仅就其自身的纵向比较而言o,其生产力水平都应高于其前一阶段的社会形态,而低于其后一阶段的社会形态。因此,倘若某一民族、地域或国家的人类社会真的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样一个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过程,那么当其处于奴隶社会初期的时候,其生产力一定要高于其自身的原始社会末期;当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的时候,其生产力一定要高于其自身的奴隶社会末期;当其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时候,其生产力一定要高于其自身的封建社会末期。)))这一点应当是毫无疑义的,否则新的生产关系出现所具有的解放生产力的作用便无从谈起了。但人类历史所揭示的事实却清晰地告诉我们: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欧洲的情况就是这样:当其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的时候,无论生产力、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都远远高于其后取代了它的封建制社会的初期乃至中期。西方封1实事求是不但是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也是历史学科乃至一切科学的基本要求。至于为什么要着重强调这一点,笔者在文中其实已经讲得十分清楚,即笔者认为在目前关于唯物史观的讨论中,人们经常忽视甚至完全无视这一点;尤其是一些将/坚持唯物史观0的高调喊得最响的人,实际上往往距离/实事求是0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0这两条最基本的唯物史观方法论原则最远。而一旦背离了这两条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唯物史观也就不成其为唯物史观了。谓予不信,便让我们用事实说话。最具典型性的例子莫过于如何对待五种社会形态问题。五种社会形态问题看起来是个理论问题,实际上说到底是个事实问题,或至少首先是个事实问题,即我们首先必须判定人类发展史上究竟是否普遍存在过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依次演进发展的事实,才能够进而判定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否正确。倘若人类发展史上的确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事实而我们硬说没有,这当然是违反唯物史观的。但是,如果并不存在这一事实却闭着眼睛硬说存在,恐怕也并不是什么唯物史观!我在5再论历史规律6中曾经论证:过去那种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归纳为原始公社所有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样/五种基本生产关系0,进而把社会历史发展归纳为/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更迭0模式的/历史规律0,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在此我想重申这一结论,并在前文已经论述过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如下几点:第一,我们既往在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0论述社会形态变化演进过程时,有一个作为论证基波兰学者埃娃#多曼斯卡在采访海登#怀特的时候,对被采访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倘若我们可以说历史学有两张面孔的话,那我们也可以说,在一个历史学家从事他的研究的时候,那是科学的面孔。我的意思是:他得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史料并审查档案。然而,当他写作历史并以此种方式来表达研究结果时,要做这件事情只有一个办法)))叙事,而这是一张艺术的面孔。我们无法将这两面区分开来,它们总是彼此相连。0而海登#怀特的回答则是:/是的,我同意你的看法。0见埃娃#多曼斯卡编:5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o不同民族、地域和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问题,牵涉的因素比较复杂,姑且不论。#105#建社会早中期的社会发展程度无论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均远逊于之前的古希腊罗马时期,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这也就是我在5再论历史规律6中所说的,人类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奴隶社会的生产力不但未必低于封建社会,而且很多情况下可能恰恰相反!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和美国近代的奴隶制,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典型的奴隶制,而它们的生产力水平都并不低于封建社会。马克思在他系统阐释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53政治经济学批判4序言6中曾明确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0揆诸事实,奴隶制与封建制这两种社会形态的承续关系符合马克思的这一判断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那种认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只有当容纳奴隶制度存在的生产力发展到尽头之后才会导致封建制度出现的观点,与历史事实完全不符,是不能成立的。第二,支持我们过去所说那种依次演进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另一理论逻辑前提是:生产力的不同导致生产关系的不同,而生产关系的不同则标志着社会形态的不同)))所谓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先后承续关系就是以此理论逻辑前提为基础的。但是,在既往所有论述奴隶制与封建制关系的文章里,都没有人能够令人信服地论证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在生产力上的区别标准,即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究竟有何不同?以及根据什么断定奴隶社会的生产力要比封建社会的生产力落后?而另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0又恰恰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观点。既然生产力并无截然不同,那么生产关系怎么会截然不同?同样,既然生产力并无高低上下的截然不同,所谓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承先启后关系何以能够成立?所以,这就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由此来看,哈贝马斯的如下论述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最好是在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之间加以区别。任何历史上的社会,都以一定的生产方式为其特征。然而,这种生产方式又必须用进化的观点,从对一种社会形态来说起决定作用的组织原则的抽象调节的意义上加以分析。例如,亚细亚生产方式、古典的和封建的生产方式,均属于同一高度文[2](p135)化的社会形态。而一旦我们实事求是地认真思考这一问题,便会自然而然地得出如下结论:1.生产关系不同并不一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可以表现为各以不同的生产关系为主的不同社会形态;2.反过来,同一生产关系的框架内,生产力水平也可以表现出极大的高下差异,例如古罗马奴隶制和凉山彝族奴隶制即是如此,其差异之大已经远远超越了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生产力水平差异。3.事实证明:在古代甚至近代,某一地域、民族或国家的人类社会是采用奴隶制还是采用封建制,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无关,而往往取决于种族、民族或部族关系,以及商品经济是否发达等其他因素。所以,仅仅依据生产力水平去判定社会形态的性质的办法,是不能成立的。第三,整个人类发展史所展示的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在工业革命之前,并非所有地域、民族和国家的人类社会都必然能够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不同民族、地域或国家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是多种多样、大不相同的。例如,在许多自然条件并不恶劣甚至相当优越的地方,人类的发展进步却表现得十分艰难)))至少在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这些极其广阔的地域内,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普遍地存在着一种作为极其稳定的社会组织结构而长期延续的前国家形态,说明这些地域的人类社会在数千年乃至更为漫长的时间内始终停留在原始的状态。而有些人类文明在发展到相当高度之后又表现为大幅度的倒退)))例如玛雅文化就是如此。这种倒退的事实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不断出现、屡屡发生,绝非个别的例外的现象。从这一点来说,欧洲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实际上也是一种倒退。其原因即如年鉴学派的奠基人布洛赫在其巨著5封建社会6中所指出的:如果没有蛮族的入侵,欧洲的封建制将不可能出现,/日耳曼人的入侵将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强行结合在一起,打断了它们的原有进程,使许多极为原始的思想模式和社会习惯显现出来。封建制在最后的蛮族入侵的氛围中最终发展起来0。所以事实证明:那种把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3](p700)#106#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序列视作依次演进、普遍适用且概莫能外、所有人类社会都要经历的一般历史规律的认识,是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实际的。这也清晰地告诉我们:过去我们总是把欧洲一部分地区(主要是西欧)的历史进程当作是五种社会形态能够适用的典型,并由此将它推广为一种普遍规律,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谬误。因为欧洲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并不是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恰恰是由于生产力的大幅度倒退!在欧洲的封建社会之初,连城市都消失了!所以,正如我们不能把已经倒退回母系氏族的17世纪北美印第安人视为玛雅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一样,我们同样不能把欧洲的封建社会视作是对其前古罗马社会的进步。而/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0理论恰恰是以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为前提的。既然如此,既然连被我们视作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最典型范例的欧洲,其社会形态的演变都并不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我们又怎么能够将之推广为普遍适用的历史规律呢?!将一个因倒退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出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变化,纳入到一个以进化论为基础的发展史观的序列之中,并将之作为地球人类普遍适用的历史规律,岂不是十分荒唐?!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只要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就行。例如,当我们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去观察人类的历史,便很容易证明本文前面所说的情况:对于任一民族、地域或国家的人类社会来说,当其处于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初期的时候,其生产力必定高于其自身的原始社会时期;当其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时候,其生产力必定高于其自身的封建社会时期。但唯独当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的时候,其生产力却未必高于其自身的奴隶社会时期。这说明了什么呢?只能说明奴隶社会不能作为递进式的社会形态理论中的一环。同样,只要我们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去认识人类的历史,那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是多种多样、大不相同的,并不存在着一种普遍适用的、每一具体人类社会都能够自然而然地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历史规律。由此意义来说,不但奴隶社会不能作为递进式的社会形态理论中的一环,而且这种普遍适用的社会形态更替规律根本在人类历史上就不曾存在!因为在这种普遍适用的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之中,没有那些主要表现为倒退和停滞的历史进程的容身之地,而这样的历史进程,却是半数以上地域的人类社会在实际上所经历的历史道路。实际上,只要不是闭眼不看事实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在今天所展示的发展状态与结果,是多个形态不同的人类文明,在漫长的特定历史环境与条件的作用下,互相传播影响、因缘际会、共同创造的结果,而不是由每一个地域、民族和国家的人类社会自然而然地各自独立发展的结果。说穿了,是由于包括中国和欧洲在内的几个核心文明的发展和相互作用,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广大地域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甚至连许多地域和民族的人类社会由前国家状态进入国家阶段,都不是由于自身的自然发展,而是被影响和传播的结果。中国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华夏民族以及其后的汉民族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就是如此,近代以来整个人类被西欧带动进入工业社会的巨大进步更是如此。所以,除非我们可以证明大多数(且不说全部)地域和民族的人类社会都能够独立地进行工业革命,并由此而导致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人所共知倘无工业革命则资本主义最多只能处于萌芽状态),我们才能够将五种社会形态视作普遍规律)))而这是根本不可能被证明的。例如,在北美洲地域的人类活动虽然曾经达到过一定的文明高度,但后来又大幅度倒退回原始状态。倘若不是由于与来自其他地域的人类活动发生了接触,那么北美洲地域直至今天无疑仍将处于母系氏族时代)))除非我们闭眼不看铁一般的历史事实。人类的历史发展概况可以作如下描述:大约二分之一以上地域的人类社会(包括南北美洲、非洲和澳洲的绝大部分地域,以及亚洲的部分地域),直至近代以前始终处于以部族结构为基本特征的原始社会,到工业革命以后才因受其他文明的影响而逐步地直接跨入近代,先后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或发展为资本主义;其间有的地域在资本主义开始具有初步发展之后,还经历了典型的奴隶制时代。亚洲大部分地域与欧洲部分地域(主要是东北欧)的人类社会,一般都不曾存在过奴隶制阶#107#段,而是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1,然后分别以不同方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历程;其中少数国家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其生产力水平并不高于资本主义。西欧部分地域的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程,但其由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中期的漫长一段,是因蛮族入侵而导致生产力从大幅倒退到逐渐恢复的过程,而绝非在原有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向更高阶段继续发展的过程。大体上看,整个人类的基本历程即是如此。所以实际上,符合过去人们所理解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本来所规定的意义和内涵、即因生产力不断发展而导致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更替的例子,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几乎一个也不存在!既然如此,一味强调由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类社会普遍发展规律,这究竟有何事实依据?!它到底是客观事实呢,还是人的主观想象?!以上是笔者在认真思考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之后得出的结论。得出这些结论本不复杂,只要运用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历史稍做考察便一目了然。但这样一个本不复杂的问题居然在史学界纠缠不休达如此之久,原因何在?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事实说明:倘若一切声称信奉和坚持唯物史观的人都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那么关于/五种社会形态是否普遍适用的历史规律0的分歧和争论,就绝不会延续到现在。二笔者之所以撰写此文,主要原因自然是个人感觉涉及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讲清楚,需要再讲一讲,甚至还需要再经过深入的讨论。但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由于近年来屡屡受到一些声称/坚持与捍卫唯物史观0、实则根本违反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的文章的刺激,有感而发。例如笔者曾经看过一篇被多家报刊转载、据说影响很大的文章,题目是5从历史研究现状看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6,文章的核心观点是:
必须指出:对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说持何种o1态度,绝不是纯学术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历史研究的理论方向的根本问题。否定唯物史观的人总是从证伪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说入手,进而否定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最终达到彻底否定唯物史观的目的。我们务必深察明辨,切不可掉以轻心。整个文章,通篇都是此类语言。还看过一篇题为5历史研究中的非社会形态化思潮评析6的文章,其基本观点如下:
坚持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研究历史,是历史研究中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的首要前提。原始公社制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必经的五个发展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历史研究中的非社会形态化思潮,是一种不把社会形态作为历史研究对象、旨在挑战唯物史观、对抗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的史学思潮。第二次大讨论以来(指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所出现的非社会形态化,使中国历史研究面临着/远离0马克思、/告别0马克思的严峻局面。这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耸人听闻,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当今的处境,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再如近期看到的一篇题为5唯物史观提供的仅仅是方法吗6的文章,指责:
最近看到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唯物史观提供的仅仅是方法,至于它的基本理论由于是马克思面对19世纪的现实提出的,所以已经不能解释新时代的形势了。这种观点是极其危险的,是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方法0的旗号,实际上有可能导致o抛弃背离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从文风来讲,都是/文革0式的大批判文章。诸如/挑战0、/对抗0、/极其危险0、/打着某种旗号0、/达到某种目的0、/决不可掉以轻心0一类语言,都使人不由得联想起戚本禹之流的文风。如同西方某些人至今抱着/冷战思维0不放对于/封建社会0的定义是否恰当,数十年来一直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并尝试以种种新的命名来取代。对此,笔者认为意义不大。因为不管怎样命名,我们对于人类所经历的那一阶段历史的内涵是十分清楚和明确的,故名称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所指向的是同一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妨从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使用它。此文发表于5北京日报6日,估计是针对笔者4月28日发表于同家报纸的5关于发展唯物史观的几点思考6而发,我在文中所论述的恰恰是作为唯物史观方法论基础的实事求是原则。
联系客服:cand5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美印第安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