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都中国经济为什么不景气气的时候,是不是大国都互相挖

未完成内向的人当不好领导?错!六大优势等你自己挖掘
性格内向经常被视为一种领导力障碍,但实际上,许多大获成功的商界领袖都属于这一类型。大家所熟知的企业家,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都是内向型性格,他们只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正确地表现出了该有的姿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因为内向型创业者往往具备一些独特优势,比如他们更加慎重,更愿意聆听他人观点,为人谦虚,更善于应对不确定性,适应独立工作等等。
以下这则优势分析将告诉你,就算内向,也完全可以成为伟大领导者!
我们很少看到&性格内向者&和&领导者&同时出现在一句话当中。毕竟,人们通常的观点是,外向者能够成为优秀的公共演说家和社交能手&&这是CEO和组织领导者必备的两种技能,但内向者并不具备这些能力。
真是这样吗?
《今日美国报》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65%的高管认为内向是一种领导力障碍,但更为有趣的是,该调查同时强调,约40%的领导者实际上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只是更擅长让自己适应情境要求。而更多管理学、心理学研究则证实了,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一样具有巨大的领导价值。
在《安静&&喋喋不休世界中内向者的力量》一书中,作者苏珊&凯恩说:&我们的性格倾向如同性别一样,是自我认同的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对内向者微妙的偏见导致了对天赋、能量和快乐的浪费。&人们已经遗忘了少言静思的价值。
这就说明内向的人当不好领导,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以下这些大人物都是性格内向者。
比尔-盖茨:童年的盖茨并不愿意主动与人接触,他不善于言谈,喜欢独处但并不在意别人的意见。比起与人相处,他更爱钻研新技术。
沃伦-巴菲特:&股神&曾经是个内向、甚至是有点自闭症的小孩,他能数小时沉迷在画有火车模型的目录中,或是很安静地盯着一把母亲给他的牙刷,一盯就是两个小时。
奥巴马:他成功颠覆了&害羞的人无法在政治选举中取胜&的这一成见,喜欢独处的奥巴马初高中喜欢独处,整天泡在图书馆里读书。从政前从事学术工作,工作履历上都是偏内向的职业,此外他还喜欢写作。
史蒂夫&乔布斯:乔布斯的身世早就了他性格阴暗的一面。他身上所谓的&现实扭曲力场&,说白了就是一种性格内向者的能量释放。他所信奉的宗教、所倡导的简约的产品理念,也部分反映了这种清心寡欲的内敛性格。
好了,看过这些正面例子,性格内向者,你该知道了,&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如果你正在考虑创业,但认为自己并不擅长交际,你应该知道下面六个关于内向者的事实:
性格内向者更慎重
性格外向者往往对回报更加敏感,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冒险。与之相反,性格内向者则会选择更加慎重的方式。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外向者说:&我们行动吧!&而内向者却会问:&我们确定这样做是正确的吗?&
知道这一点为什么会成为创业的优势?因为对于任何创始人而言,承担风险就像一个&成人仪式&,但性格内向者却经常会感到左右为难。你可能要权衡不同的选择,在是与否、做与不做之间摇摆不定。现在,你知道了背后的原因。
了解自己在进行决策时具有怎样的倾向,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而创业者每天都要做出有影响力的决策。其次,尽管每家初创公司都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才能向前发展,但它同样需要慎重地处理资本和资源。
更容易倾听、学习他人的意见
在社交场合,性格内向者不会进行华而不实的闲聊。他们在开口之前,会专心致志地倾听和吸收他人的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们不会考虑自己要说什么,而是通过用心倾听来学习自己应该说些什么。
此外,内向者都热爱学习。性格内向者属于内在驱动型,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寻求内心的满足,并不考虑是否达到外部的标准。试想一下,这会对绩效标准产生怎样的影响?
更善于体察细微,发挥含蓄个性
是否还记得这样的情境:在学校里,总是有几个学生滔滔不绝地发言,突然一向沉默寡言、性格腼腆的同学打断了谈话?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所有人都转过头来,敬畏地看着这个同学说话。这便是典型的性格内向者利用其&在场&力量的例子:这一刻他们是全场的焦点,他们沉着冷静地发言,这将在其他人心目中树立一种积极的形象。
火药味更少、更谦逊有礼
我并不是说性格外向者便不懂谦逊,但性格内向者对自身的能力和成就有更准确的认识(不要将谦逊与低估自己混为一谈)。谦逊需要人们具备承认错误、缺点、知识差距和局限性的能力&&这些是推动生活和事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谦逊也意味着以开放的心态倾听新的观点,或接受对立的信息。
性格内向者更善于处理不确定性
相比性格外向者,性格内向者对外部激励的敏感性更低,因此,他们更擅长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工作,并能抵御自暴自弃的冲动。性格内向者更有可能坚持找到最初并不明显的解决方案。
不相信吗?或许你会相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话:&我成功并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我花了更多的时间来考虑问题。&
你或许认为我这样说是疯了,但在不确定性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找到确定性将为任何一位创业者增加成功的砝码。
外可团结作战,内可单兵突围
即便你通过合伙或合资的方式创建一家公司,你在职业生涯当中也一定会遇到独自工作的时候。内向者更愿意独自工作,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才能最专注于工作。
对此,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这样解释:&我见过的多数发明家和工程师就像我一样&&他们性格腼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他们独处的时候,工作最有成效,可以控制一项发明的设计。我要给你的一条建议是:独自工作,尽管这可能有些难以接受。独自工作的时候,你能够设计出革命性的产品和功能。&
所以,内向型领导者比外向型领导者表现更差,只是一种误解而已。不论你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都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个性优势,领导公司向前进。
作者:Jeff Boss
译者:刘进龙/汪皓
审校:任文科
京ICP备号 京ICP证130457号俄罗斯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文/张小羁 微信公众号:壹读(yiduiread)俄罗斯,寒风吹彻的俄罗斯。1700万平方公里,比国土面积世界第二的加拿大多一个澳大利亚。从东到西长1万多公里。由于跨越的时区太多,高考的时候,西部的同学有充分的时间在考前上网浏览东部考生发布的试题。这1700万平方公里肯定不是充话费的送的。今天,就来聊聊战斗民族的野望:为什么俄罗斯会成为世界上国土最广大的国家?俄罗斯的扩张动力,源于恐惧现代俄罗斯的雏形,诞生于公元9世纪的基辅罗斯。即以基辅(现乌克兰首都)为首都的古罗斯国家。这时候的地球,主角是东方的唐帝国、中亚的阿拉伯帝国、欧洲的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基辅罗斯只是一个内陆小国,四面受敌。这一带是广袤的平原,几乎没有自然屏障,列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于是,俄罗斯人经常受到来自北方的瑞典、西方的日耳曼骑士团以及立陶宛的侵扰。到12世纪,蒙古人占领了基辅罗斯地区,四分五裂的各个罗斯公国不得不向如日中天的蒙古人俯首称臣,交税纳贡,同时俄罗斯人也总结了历史教训:土地少就要挨打。既然无险可守,就用进攻性的扩张来御敌于国门之外。13世纪,蒙古人册封的莫斯科公国开始崛起,逐步兼并其他罗斯诸公国,最终推翻了蒙古政权,统一了俄罗斯。16世纪末,俄罗斯领土面积为280万平方公里,成为欧洲幅员最大的国家。统一大业完成后,莫斯科公国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把蒙古索要贡赋的国书撕毁,并当庭下令将汗国特使处斩,宣告和蒙古正式脱离关系。而这种基于传统安全危机的扩张也深受蒙古人作风的影响,伊凡四世视自己为金帐汗的自然继承人,启用“沙皇”称号,在之后的300多年间,历代沙皇无不以扩大版图为既定政策,向西向东不断蚕食周边领土,以求扩张到天然地理边疆为止。而俄罗斯在不断地对外扩张中又形成了一个悖论:扩张的目的是为了安全,但扩张的结果却增加了新的不安全因素,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扩张……变大的俄罗斯遭受西方白眼在东西方,俄罗斯奋进的路线是大不一样的。莫斯科攻下相邻的汗国后,消除了来自东边的潜在威胁,并得以进入西伯利亚。它在东边的大幅扩张可以说不怎么费力,是一个官民一致东进的过程:在精神上,俄罗斯民族在自己的宗教中发展出了救世主义,他们坚信只有他们对上帝虔诚,并负载起了拯救欧洲和世界的使命,东正教也就成为了服务于帝国无止境扩张的工具;而在现实问题上,恶劣的农业条件让俄罗斯农民不断往东迁移,寻找更肥沃的土地,同时也为了躲避官家的赋税。在这个过程中,传教士、农民、商队和探险家,一起指引着政府一直到了大陆东边的天然边疆。和基本没有对手的荒芜东部相比,俄罗斯在西边的扩张就没那么顺风顺水了,每推进一步都是艰难缠斗的结果。西边几个方位分别有波兰、瑞典和土耳其等完全有能力灭掉俄罗斯的大国,让俄罗斯感觉到十分不安全。俄罗斯与土耳其打打和和三百年,波兰则作为东欧霸主和俄罗斯斗了差不过五百年,几乎让俄罗斯亡国灭种。△曾经叱咤东欧平原的波兰骑兵除此之外,俄罗斯和西方的对抗很大一部分还源于它在欧洲的边缘尴尬地位。在蒙古人的铁蹄下,欧洲各国并不清楚有俄罗斯的存在,15世纪末欧洲人才惊讶地看到,在不知怎么的几十年中欧洲东部冒出了一个这么大的俄罗斯。蒙古这些年的统治隔断了俄罗斯和西欧的来往,也拉大了两者的文化差异,比如当时俄国沿承了“叩头礼”等外交礼节,引起西方政治家的猜疑,被视为“异类”。至于11世纪东正教与天主教互相开除教籍,更导致了俄罗斯与欧洲在意识形态上的分裂。△蒙古统治时期,当权者来到莫斯科公国视察时的情形而蒙古占领时期,正是西方经历深刻变革的时代,文艺复兴如火如荼,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接踵而至。相比之下,俄罗斯则在“野蛮化”,错过了两个多世纪的黄金时间。统一后的俄罗斯,在地理上远离世界经济两大中心——地中海和大西洋,进入世界主要贸易干线的通道一直动荡不安。欧洲各国试图阻断任何技术进入俄罗斯扩充其军事力量,认为“莫斯科人是天下一切自由的敌人”,遏阻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任他们保持“野蛮和无知状态”。严峻的形势让俄罗斯对外扩张的需求从要有陆地,变成了要有水,要获得去往外部海峡的温暖出海口。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花了21年打败了拥有强大海军的瑞典,抢占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修建了彼得堡,打开了通往西欧的窗户。瑞典经此一战也彻底退出大国行列,变为一个和平的小国。△20世纪初俄罗斯画家的作品,描绘彼得一世望着波罗的海,沉思着构建彼得堡的蓝图几乎被中国人遗忘的“黄俄罗斯”计划后世沙皇无不秉承彼得一世的意志,急功近利地把扩张当成国家强大的手段,也是国家的目的。19世纪,为了获得远东地区的不冻港,并阻止日本吞并附近地盘对自己造成威胁,俄国筹划了一个野心巨大的“黄俄罗斯计划”:从新疆昆仑山的乔戈里峰到东北的海参崴画一条线,以北全部纳入俄罗斯的版图,成为所谓的“黄俄罗斯”。△黄俄罗斯计划包括了今天的大部分新疆地区、几乎整个东北三省,以及几乎一半的内蒙古这个计划差一点就部分实现了。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早就蠢蠢欲动的沙俄立即出兵,强行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拒不归还达五年之久。不过,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以及后来的十月革命,“黄俄罗斯”计划才宣告破产。也正因为如此,铁岭还是铁岭,长春还是长春,没有被改名为“XXX斯克”,或者“圣XX堡”。日本学者渡边千春在20世纪初做了统计:从16世纪开始的4个世纪中,俄国以每日平均占领13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这样的扩张领土,世界历史上除英帝国外,没有一国可相比。1852年,恩格斯在《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一文中写道:“俄罗斯这个帝国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出它那想把整个欧洲变成斯拉夫族、尤其是这个族的唯一强有力的部分即俄罗斯人的领土的野心。……过去一百五十年来,这个帝国在它所进行的每次战争中不仅从未失掉领土,而且总是获得领土。”就这样,从第一代沙皇伊万四世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300年间俄国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28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殖民帝国。到1914年,沙皇俄国的版图已相当辽阔,北起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西南至比萨拉比亚,南部达到阿尔达汉及卡尔斯地区。英法列强也有过很多殖民地,为什么没有留下很大的领土?对一个崛起的国家而言,扩张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是它的本能。但为什么欧洲列强也曾经建立庞大的殖民地,而只有俄罗斯成为一个国土面积骇人的大帝国呢?欧洲各殖民帝国尽管也曾经建立过“日不落帝国”,但是他们的扩张和俄罗斯的扩张有本质的区别。欧洲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动力,主要来自贸易,他们更倾向于在殖民地进行低成本的、有限的统治:只要能够进行有利可图的贸易,就犯不着把它变成殖民地;只要殖民地能够提供原材料、廉价劳动力和市场,就没有必要让它彻底成为白人的国土。而俄罗斯作为一个建立在农奴制基础上的大帝国,它的扩张目标则更加直接、血腥:将所有俄罗斯能抵达的地方,变成俄罗斯的土地;将所有土地上的资源,都直接变成俄罗斯的资源。所以,资本主义帝国扩张的时候,一般只会在殖民地建立管理的官僚机构,而不太热衷于强行改变土著居民的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英国首任驻印度-孟加拉总督沃伦-黑斯廷斯,以他为代表的英国殖民者主张,必须学习和尊重印度的各种宗教,社会和法律的习俗。他翻译了印度的梵文法典,并将这种本土的法典作为统治手段。而俄罗斯帝国在拓展的殖民地上,一般会强迫推行俄语、东正教,打压土著的语言和文化,努力向这些地区移民,同时驱赶和屠杀土著居民,使俄罗斯人成为当地的主要人口。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就是这种指导思想的产物。△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在西伯利亚各民族中强制推行俄语教育,用流放犯开拓黑龙江以北地区。后来他被沙皇册封为“阿穆尔斯基伯爵”(黑龙江伯爵)。于是,当二十世纪世界民族独立的潮流开始,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纷纷摆脱了“有限的统治”,获得独立;而俄罗斯的殖民地,已经没有人会发出要求独立的声音。几个世纪来,俄罗斯一直把俄罗斯民族的伟大和领土的广大等同起来,而它也比其他国家更看重领土对安全的意义,发展出俄罗斯独有的地缘安全观。这种强权逻辑指挥下的扩张也被苏联继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面临德国东进的威胁,苏联做出的反应是以武力威胁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兼并了波兰、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大片土地。直到今天,你依然发现俄罗斯为了地缘安全这件事,敢于孤注一掷,跟西方国家掀桌子。△俄罗斯因去年的“克里米亚事件”受到西方制裁。如果对克里米亚失去控制,俄罗斯将失去黑海四季通航的出海口。俄罗斯有一首军歌,叫《普列奥布拉斯基团进行曲》,歌词的第一句就是“让瑞典和土耳其记住我们”,直到现在红场阅兵中这首歌的乐曲还会以背景音出场,和苏联的坦克和原子弹一起,让西方闻风丧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alannil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 挖了看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原来拥有优厚的自然条件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完全可以发展成富国强国,却因为各自错误的政治决策或经济政策,最终却沦落为一个失败的国家,令人不胜唏嘘。  下面为居士心目中的十大作死国家,排名从后往前,越是靠前,越是失败。因字数问题,每次只能发一帖了。本人声明:此排名只代表个人看法,仅供娱乐之用,请勿上纲上线。  当今世界十大作死国家之TOP10:巴西  将刚刚成功举办了里约奥运会的巴西列为排名前十的失败国家,可能令广大网友非常意外。但事实上,即使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巴西经济衰退的局面也只是短期得到了提振,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在此之前,巴西总统罗塞夫因经济困难应对失措而遭弹劾,成为巴西第一个在任期内被解职的总统。巴西,作为南美第一大经济体,是如何从金砖五国之一直线坠落成一个经济失败的国家呢?客观来看,既有世界经济放缓的客观原因,更有巴西经济单一的主观原因。  众所周知,巴西拥有着辽阔的国土面积与非常匹配的人口规模。巴西国土总面积854.7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总人口2.02亿。虽然绝对面积只居世界第五位,但即使与一海之隔的美国本土相比,巴西的自然环境也是五个大国中最优越的,拥有广阔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平缓且适宜耕种的巴西高原,丰沛的雨水和大片的优质耕地,即使一年只收获一季也可养活所有的人口。丰富的各种矿产品资源,铁矿石占世界总储量9.8%, 锰、铝矾土、铅、锡等多种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以上,还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如此一个地大物博且物产富饶的国度,自立国百年以来从未遭受战乱,如果当权者能施以正确的经济措施,这个国家或许可以发展成不亚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但正如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笔下的《百家孤独》所描述的,南美国家身处一个得天独厚的和平大陆之中,缺乏竞争者的挑战,也同时失去了与世界竞争的动力,这便是通常所说的“拉美病”。百年来,巴西人只满足于售卖唾手可得的资源产品,从早期的红木,到其后的农产品,如大豆、咖啡、可可、玉米,再到畜产品,如牛肉和鸡肉,在2000年后,则靠大量的铁矿石出口过了十几年极为富足的日子。正是在这段日子里,巴西首次被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大胆称为“金砖四国”之一,这样,在被全球经济边缘化了30年后,巴西终于看到了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的曙光。  然而现实是冰冷的,一个只靠卖资源过上幸福生活的国家,永远无法成为一流国家。2012年之后,随着美国调整其经济战略,美联储开始加息,美元大幅回流美国,由宽松货币带来的资产泡沫随之破灭。大宗商品从矿产品到农产品价格均发生暴跌,铁矿石自2010年的最高价格250美元/吨跌到如今不到70美元/吨,巴西的口袋顿感囊中羞涩。而不巧的是,正因这前几年的铁矿石收入丰厚,巴西政府已养成了大把花钱的习惯,上一任总统卢拉在职期间,为博得民众的好感,大力增加公共福利支出,等到迪尔玛·罗塞夫上台之时,又举全国之力举力了巴西世界杯,耗光了仅剩的家底。骤增的公共支出突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无奈削减公共开支,而削减公共开支直接影响民众的福利,于是巴西民众不干了。政治攻讦的结果,迪尔玛·罗塞夫便不幸成为了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在职期间被解职的巴西总统。  作死度:★★☆  简评:一个国家与一个人一样,纵然是难得的天之骄子,但若不思进取,也终难以出人头地。  (未完待续)
楼主发言:138次 发图: | 更多
  哪里的国家?地球上的?说清楚嘛!
  好  
  TOP:美国  作死度:★★★★★★  天下苦美久矣!  
  排名第一的应该是南非。
  太监了?
  现在资源价格下行,很多靠资源的国家都不景气,像委内瑞拉,俄罗斯...  只有南非是纯粹自己作死。
  快更  
  巴西 蒙古 南非 土耳其 朝鲜 日本 韩国 菲律宾 美国 东南亚某县?  
  不用看下去了,失败国家都有个通病——没有工业化或曾经工业化但没完成,这些国家都是被西方以及西方资本代言人忽悠下去了工业化,在全球化的今天,除了卖能源什么也做不了
  顶楼上,工业化才是强国之根本,不然当年斯大林也不用疯狂地进行工业化了
  @青峰山居士
人种质量比中国差远了  
  加油  
  @青峰山居士 先顶!  
  哪个国家贪污腐败最严重?  
  @李卑亢
07:42:27  哪个国家贪污腐败最严重?  -----------------------------  大概令你很失望    亚洲的季军,冠亚军是东南亚国家  
  树敌过多绝对是作死啊
  @tkggitfk6-08-26 06:10:13  顶楼上,工业化才是强国之根本,不然当年斯大林也不用疯狂地进行工业化了  -----------------------------  毛主席也是不顾一切搞工业化,都是高人啊!
  @青峰山居士
你只说到了的表面,深层的原因是资本的本质  
  记号  
  赶紧写啊!  
  有天朝吗?  
  催更    
  @青峰山居士 ???
  科技才是工业化的根本,第一生产力  
  @冷茶热喝
11:45:10  赶紧写啊!  -----------------------------  不好意思兄弟,白天正在上班中,没时间写,晚上再说
  太监贴
  希望英国有一天也列进来  中国在世界最大的对手,莫过于盎格鲁系,英国做为盎系总家乡,必须给我倒
  公公了?  怪我咯!  来,JJ还你,快更!!!  
  赶紧更新
  没了?
  二、当今世界十大作死国家之TOP9:伊朗
  伊朗,国土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人口7700多万,其国土和人口规模都可以够得上一个地区大国的标准。但与巴西相比,伊朗的自然环境要严酷得,它的国土绝大部分位于群山矗立的伊朗高原上,气候干旱,中部广大地区是沙漠戈壁,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击平原,农业条件比较一般。  但真主对伊朗又是极度慷慨的,它把巨额的宝藏埋藏在了伊朗的地底之下。在伊朗的波斯湾沿岸的海底中,已探明有石油储量1545.8亿桶,天然气储量33.69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3、2位。除此之外,已探明矿山3800处,矿藏储量270亿吨。其中,铁矿储量47亿吨;铜矿储量30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锌矿储量2.3亿吨,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储量2000万吨。  拥有如此巨额的自然财富,伊朗人完全可以不用花费多大力气,便能就上优裕的生活,挤身中东富豪行列,一如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王族。然而时至今日,伊朗仍在困顿中挣扎,国家四面树敌、举步维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这一切,也许要从90年前的巴列维王朝说起。  在1925年前,伊朗还处于恺加王朝时期,一如中国的大清王朝,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欧洲列强的侵入,恺加王朝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衰落,封建统治专横残暴,。日,礼萨o汗上校发动军事政变,占据德黑兰,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于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礼萨o汗掌权至1941年逊位,由其子穆罕默德o礼萨o巴列维继位。在此期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英法等老牌殖民国自顾不瑕,伊朗得到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良好机会。  巴列维执政时期,美国为了获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东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维王朝,伊朗强大的军力俨然成为波斯湾地区的警察。在此期间,在美西方各国的影响下,伊朗进行了君主立宪政治改革,首相拥有了实权,国王的影响力降低。然而,1951年发生的一次事件,暴露了西方国家民主的两面性。  在日,伊朗伊斯兰议会以79票赞成、12票反对提名摩萨台为首相,穆罕默德o摩萨台1951年至1953年间出任民选的伊朗首相,摩萨台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员、律师、议员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贵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间实施渐进式的社会改革,包括推行失业补偿金制度、立例规定雇主向患病或受伤的员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农,令他们不再受地主强制劳役。此外,他又规定地主贡献租金收益的20%到一个基金,用以资助一些比如兴建公共浴堂、农村住房和害虫防治等的市政发展项目。 其为在首相任内最瞩目的举动:把被美国与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实现了国有化,归伊朗人们所有。例:在国有化以前,伊朗石油业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后称英国石油,简称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后则由英国政府操控。  从现在的角度看,穆罕默德o摩萨台的改革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然而,正国为改革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虚伪的英国人开始坐不住了,终于,在英国军情六处要求下,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了一场名为“阿贾克斯行动”的政变,成功在日推翻时任首相摩萨台,让巴列维国王重新上台。这次事件让部分伊朗人认清了西方民主国家的真面目,伊朗与美国的梁子,自那个时候开始结下了。  巴列维国王重新掌权后,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新贵阶级同封建地主的权力发生冲突。由于没有银行,缺少流动资金的商人只得借债,但借债利息高得令人吃惊。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1963年,巴列维国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国的蓝图来进行伊朗的农业与工业改革,  "白色革命"主要有12条:1.废除佃农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均应重新分配给农民所有。2.全部森林属于国家所有。3.将所有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4.这些出售的企业所获利润,应由劳资双方分享。5;修改选举法,准备实行普选,特别是妇女都要参加普选,6.要建立一支知识分子大军,凡是应服兵役的高级中学毕业生,均可担任教师。7.要建立一支由各科医生所组成的卫生工作者大军,到农村去进行免费医疗工作。8.要建立一支促进农业发展的大军。9.在所有的农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10.全部水利资源属国家所有。11.制定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12.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主观来看,巴列维之所以提出改革,多少是为了树立自己威信,稳固自己的政权。但客观地说,巴列维的这些改革比摩萨台改革更加宏伟和详尽,如果能完全得到施行,伊朗将一跃而入现代化强国行列。然而,"白色革命"在农村的执行过程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收效,土地改革计划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它对封建地主和贵族产生了政治影响,多少世纪以来破天荒第一次使他们处于崩溃边缘。当时,拥有2000个村庄的封建大地主家族就有27个。巴列维在几年内把占伊朗可耕地四分之一的125万英亩土地,分配给了3万多户农民。但是,农民们发现,由于国王下令实行"农商"组织形式,他们必须把刚领到的地契换成有名无实的股票,然后在这种新的集约农业企业中成为领薪水的职工。他们的幻想破灭了。对他们来说,土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股票仅仅是一张纸片。一下子被拉进政府办的合作社的农民,同样灰心丧气。他们纷纷离开村庄,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其结果,农业产量并没有如国王预期的那样取得长足进展。
  (续上)  但在促进现代化方面,白色革命还是很有成绩的。油轮码头、大型贮油库和石油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1976年伊朗原油产量达1.9亿吨,占中东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76年石油产量为2.948亿吨,出口2.722亿吨,当年出口石油收入达234亿美元。铅矿、铜矿、铁矿和煤矿,都进行了大力开采。钢铁厂以及其它金属冶炼厂,产量也都在不断增长。从1971年到1973年,伊朗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14.3%;1974年猛增至14%。伊朗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到1977年人均收入已达2200美元。此外,在交通、电信、电力、社会福利、卫生、教育等领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60年伊朗小学入学人数为27万,到1977年超过1000万人。文盲也从百分之八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五。1977年,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有了自己的住房。  经济的繁荣使腐化之风迅速蔓延。王室成员靠充当中间人捞取巨额合同佣金,他们常常是通过他们掌握多数股票的公司进行的。一些政府官员和军官也利用职权,收受大笔贿赂。赌博机构和娱乐场所到处出现,吸毒者日益增多。由于进口先进技术,外国技术人员随之大批流入,加速了伊朗都市生活的"西方化"。西方影响几乎渗透到每一个领域。  尽管伊朗的经济发展了,但贫富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加扩大了。对于一小撮富有冒险精神的买卖人来说,"白色革命"就好比是一个聚宝盆,简直堆满黄金似的。他们发了大财,拥有豪华的西式别墅,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居民,依然处于最低生活水平之下,他们赤贫如洗,百病成灾。  巴列维笃信他的"白色革命"能使伊朗一天天地富裕起来,从而使他的经济坚如磐石。但是他根本没有想到他的现代化计划速度大快,从而破坏了国家整个经济的平衡。他美妙的梦想超越了国家的现实,因此他也就忽视了群众的愿望,看不起教士,既敌视世界,又敌视自己的人民。特别在他当权的最后两年多中,即1976年到1979年之间,他的军备政策,他的家属及随从的腐化,他的独裁统治,就象癌细胞一样吞噬着整个国家和社会制度。所以,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并推动了伊朗社会的发展,但这一切都未能使他最终免于垮台,未能使他终生并永久地保住孔雀宝座。  另外,巴列维为了讨好美国,还签下了在伊朗的美国军事人员可以享受治外法权,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审判,而是交给美国处理。这遭到伊斯兰教宗教领袖赛义德o鲁霍拉o霍梅尼大力反对,巴列维国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后于日将霍梅尼强行驱逐出境。  总而言之,巴列维倡导下的“白色革命”,最终造成了伊朗的二大社会矛盾,第一大矛盾是统治阶层为代表的亲西方的世俗社会和绝大多数居民信奉的伊斯兰社会的对立,第二大矛盾是贪污腐化的上层社会和赤贫如洗的贫民社会的对立。这两大矛盾因国王出卖国家主权并且驱逐宗教领袖而触发,于是,当1979年霍梅尼再次回到伊朗,只需振臂一呼,一如当年从厄尔巴岛归来的拿破仑,国王的军队纷纷倒戈,巴列维国王只能仓惶出逃国外,巴列维王朝至此覆亡。  现在看来,巴列维“白色革命”的失败实属咎由自取,但客观上,伊朗失去了一个一跃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机会。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有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平民权益的正义性,然而,伊朗自此成为了一个伊斯兰教掌权的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固有的、拒绝改良的极端保守性,使伊朗丧失了成为一流强国的希望。  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大力去西方化,使得西方世界对新兴的伊朗政权没有好感。期间,美国大使馆人质危机再次将美伊关系推向恶化。同时,许多原先效忠王室的优秀军官被清洗,军队整体素质大幅下降。军队内部整肃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这一状况引起了一个强大的邻国伊拉克的觊觎。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一方面,如果能够占领阿拉伯河下游地区,进而打击尚不稳定的伊朗政权便可能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另一方面,伊朗的什叶派政权本来就与伊拉克、沙特等国的逊尼派政权势不两立。因此,在苏联和美国的军事支持下,在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经济援助下,萨达姆悍然对伊朗发动进攻,历时八年的“两伊战争”正式爆发。  在残酷的两伊战争中,伊朗在旧军队无法依靠的情况下,转而号召大批教徒发动圣战,于是现代版的“义和团”上演了!成千上万手持简陋武器的什叶派穆斯林青年,高呼着圣战的口号,以血肉之躯迎战伊拉克的坦克,几十万人命丧疆场。战争最终以双方精疲力尽、两败俱伤而收场,霍梅尼挡住了外敌,树立了自己的无上权威,然而,无数人员的伤亡,基础设施惨遭破坏,石油工业惨遭轰炸,伊朗曾经繁荣的国家经济一去而不复返了!  两伊战争之后,伊朗获得了几年的恢复期。其后,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迅速溃败再次震惊了伊朗。出于与美国的高度敌对,在萨达姆政权被颠覆之后,伊朗便时刻担忧美国会用同样的手段对付自己。在四面树敌,且军力远不如美国的情况下,伊朗把目光投向了一样超级武器——核弹。伊核问题至此走上前台。对此,美国和西方诸国的反应也同样迅速,在他们的推动下,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伊朗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割裂。  5年的经济制裁再次严重打击了伊朗的经济,甚至有因零部件缺乏,而造成多起运输机坠毁,大批军官死伤的事件。伊朗离国际主流社会越来越远,除了与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维持经济来往,几乎与其他大国断绝了联系。内忧外患之下,伊朗终于还是认清了现实,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 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支持伊朗核问题的协议。这意味着长达10年的伊朗制裁将被取消。若伊朗在未来十年内违反协议,联合国将重新对其进行制裁。  作死度:★★☆  简评:穆斯林国家与西方的恩怨,从来不是一句话就能说得清。伊朗由世俗国家变成宗教国家,由亲美到反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战乱不止,民生凋闭,其情可悯,其景可叹!试若巴列维国王能以民为本,改革政治、肃贪倡廉,伊朗本可成为如韩国一般的亚洲经济强国。又试若霍梅尼能忍辱负重,与西方修好,致力于发展经济,伊朗如今的经济水平也应不在沙特等国之下。然而,混乱的国内矛盾和教派政治之争,穆斯林民众的盲从,使得这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看了楼主的文章,又是软文,还是那句话:拿钱发帖死全家拿钱发帖死全家拿钱发帖死全家。  
  没有雄心壮志,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跑龙套的
    原伊朗国王穆罕默德o礼萨o巴列维    伊朗伊斯兰宗教领袖赛义德o鲁霍拉o霍梅尼
  坐等更新
  巴西的没落,代表了巴西精英阶层的腐化,没有上进心。据说举办奥运会从广告流行以后就是一桩赚钱的买卖。简单一句奥运会掏空国库不大合理,难道没有预算?这个国家干什么都是先干了再考虑后果?比如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复兴,那是有强人普京呀,再比如印度印度几任总理都很上进呀,还有中国这几代领导也都很强势才有发展的成果。这说明巴西近些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层,都是软绵绵的,放羊式的发展。
  MARK  
  引申阅读:  伊朗巴列维国王的现代化梦想为何破灭   14:24:28 来源:澎湃   1963年,西亚文明古国伊朗在巴列维国王的主持下,开展了一场“白色革命”。一时间,伊朗国力蒸蒸日上,号称“世界第九富国”。谁料想,韶华易逝,转眼已成明日黄花。十五年后,王冠落地的巴列维只能带着一撮祖国的土地与破碎的现代化梦想黯然踏上了流亡之路……  石油美元推动“白色革命”  早在1908年,伊朗就发现了国土上的第一个大油田——麦斯杰德伊苏莱油田,该地遂成为中东地区石油工业的发源地。在二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大潮中,经过艰难的谈判,1953年伊朗政府如愿与跨国资本达成协议,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财团平分石油利润。从此,伊朗石油产量大增,滚滚的石油美元随之涌入国库。1954年,伊朗的石油收入仅3400万美元,到了1962年,增长了12倍,变成4.37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随着伊朗国库一起膨胀的是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大国雄心。1963年1月,巴列维国王正式宣布关于社会发展的六点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土地改革。国王自豪地将他的蓝图称为“白色革命”——刻意避开了象征社会主义的“红色”与象征“反动派”的“黑色”。    巴列维国王  这个具有伊朗特色的土改方案规定:地主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是一个自然村落,超过部分必须出售给政府,但果园、花园和机耕土地不在其列;政府根据地主往上报的土地收入和缴纳的地产税确定购价,分10年付清地款;政府将所购置的土地出售给享有租佃权的无地农民,购地者可在15年内付清地款。到1971年,92%的伊朗农户有了自己的耕地。然而,在当时的伊朗,一个5口之家的农民平均需要7公顷的土地方能维持一家温饱。75%的自耕农获得的土地难于维持生计,只能和没有土地的126万户农村手工业者和雇佣佃农一起,涌入城市寻找饭碗。  好在城里并不缺乏谋生手段。依靠石油美元的巨额投资,伊朗正在从一个农业国向着现代工业国迈进,对劳动力有着旺盛的需求。不仅纺织、食糖等传统工业部门突飞猛进,而且新建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工业体系开始逐步完备。1971年12月伊朗炼出了第一炉生铁,轧钢厂、钢管厂、铬厂、化肥厂和石化厂相继投产,柴油发动机和拖拉机制造业也相继诞生。1960年全国发电6.89亿度,1972年为95.53亿度,十年内修建了21000 英里的公路,国内17个城市建设了飞机场。油轮码头、大型贮油库和石油化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伊朗国民生产总值在十年间增加了四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增加了两倍。  目标“世界第五强国”  1973年1月,在“白色革命”10周年之际,巴列维宣布将伊朗石油资源收归国有,其管理权也由国际财团转归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这一年的10月,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每桶1.85美元骤升至翌年的10.21美元。这对伊朗政府来说不啻喜从天降,石油收入从1972年的28亿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178亿美元,使得伊朗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1970年代中期,伊朗的人均收入已达2500美元(以金价计,相当于现在的2.6万美元),65%以上的人有了自己的住房。    在国际上,伊朗在1970年代中期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西德、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和英国的第九富国。资金雄厚的巴列维国王随心所欲地到处“撒钱”,仅在1974年,就贷款给意大利各厂商30亿美元,英国15亿美元,甚至向法国预付10亿美元订购五座核电站——有人揶揄“在伊朗这样一个石油富国建造核电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古怪的想法”。  大规模的军备现代化同样在石油美元的支撑下展开,1976年伊朗的国防开支接近9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短短两年内,伊朗购置了价值60亿美元的军备,巨额订单将美国军工业从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中拯救出来,以至引发了美国总审计局的抱怨——这将会引起美国作战物资的严重外流。  美伊间最重要的一笔交易是著名的F-14“雄猫”战斗机。这种美国海军的王牌战机以其在汤姆·克鲁兹主演的电影《壮志凌云》中出场以及成为动画片《太空堡垒》中骷髅战斗机的原型而名声大噪。巴列维在1974年订购了80架F-14(单价高达3000万美元),这使得伊朗成为美国之外唯一有幸装备“雄猫”的国家。在2006年从美国海军退役后,全世界的“猫迷”就只能在伊朗空军中目睹“雄猫”飞翔的身影了。
  (续上)  大量美制武器的入役,使伊朗成为波斯湾地区无可争议的第一军事大国,伊朗的空军和海军可以与海湾所有阿拉伯邻国的空海军联合力量相匹敌,其地面部队人数相当于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两国地面部队人数之和的两倍。1974年,伊朗出兵4500人,帮助阿曼苏丹镇压“阿曼人民解放阵线”游击队。伊朗俨然已是“海湾宪兵”,相比二战期间任人摆弄的窘境,可谓天壤之别。在这一年,巴列维已经提出,要在“不久之后超过一个或几个欧洲大国,成为(位居美苏日中之后)世界第五大强国”!  “君主制时代已经结束”  可惜,此时的伊朗其实已是强弩之末。在短期的空前繁荣之后,伊朗经济在1975年盛极而衰。由于世界石油需求萎缩,油价骤降,政府财政从上一年的盈余20亿美元一变为73亿美元的赤字。大手大脚已成习惯的伊朗当局被迫实行紧缩政策,两年内将开支削减了190亿美元,超高速的经济增长戛然而止。  伴随着经济的下行,长期被炫目的经济增长数据掩盖的问题浮出了水面。面对商业衰退和国家过多地管制市场,商人们怨声载道。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农业生产也出现了巨大损失,这与“白色革命”的初衷截然相反。十年前,伊朗还能够向外国出口谷物、稻米和食糖,而1970年代中期以后,每年却需要进口小麦250万吨,大米30万吨,肉羊250万头。相当于每个伊朗人一年中有一个月的口粮依赖外国供应。  城市的局面同样糟糕。几百万收入低微的伊朗人在超过20%的通货膨胀中挣扎。除了少数企业里的技工,绝大多数工人收入微薄:四口之家平均日收入55-204里亚尔,而一公斤米和肉分别卖到90里亚尔和220-250里亚尔,一间房租金每日100里亚尔,众多工人只好全家住贫民窟。贫富差距大至骇人的地步:在德黑兰的大资本家一天进账5万美元,从来不必在乎周末是到欧洲还是北美购物;与此同时,小农每年只能赚到150-200美元。  对国王鼓吹的“伟大文明”的高期望值和令人沮丧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伊朗民众普遍感到不满。在伊朗这样一个既没有工人运动传统,也没有民主选举历史的伊斯兰国家,人们很自然地转向宗教寻求慰藉,因为“现代化和那种被大肆吹嘘的社会发展并不能带来心灵上的安宁”。  这对巴列维国王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早在“白色革命”开始后,国王便与伊朗历代王朝的传统支持者毛拉(伊斯兰教士)势不两立了。土改摧毁了毛拉们对农村土地的占有,给予妇女选举权更是被视为对《古兰经》的背叛。早在1963年,伊斯兰教什叶派领袖(伊玛目)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就公开发起了对国王的抗争,面对“准备让刺刀穿透我的心脏,也绝不向暴君屈服”而又深孚众望的霍梅尼,巴列维最后无可奈何,只能将他驱逐出境。  1978年元旦,正在德黑兰访问的美国总统卡特还称赞巴列维国王在动荡的中东地区创建了一个“稳定之岛”。可卡特刚离开伊朗,这个“稳定之岛”立即陷入伊斯兰革命的狂潮之中。1月7日,国王的御用报纸攻击流亡国外的霍梅尼是红色殖民主义者(指苏联)和黑色殖民主义者(指英国人)的工具,引发库姆神学院的4000名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抗议。警察向示威者开枪,造成约70人死亡,400人受伤的“库姆惨案”。抗议浪潮从此蔓延全国,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而曾经狂言“那些反对宪法、君主制度、国王的人只能在监禁和流亡之中做出选择”的巴列维,在危机期间实行的是一种在政治上自杀的自相矛盾政策:既实行自由化政策,又试图抱着专制王权不放;面对自由化政策释放出来的政治参与诉求,在妥协和镇压之间犹豫不决,频繁地寻找和惩罚替罪羊。结果,反对派越来越激进,国王越来越众叛亲离。日,100多万民众走上了德黑兰街头,要求推翻君主制,建立伊斯兰政府,拥护霍梅尼为国家领袖。此时,就连巴列维统治的支柱——强大的伊朗军队也出现了动摇,霍梅尼警告士兵,如果向民众开枪,“就如同向古兰经开枪一样”,这导致了军队中下层士兵士气的彻底瓦解。    伊斯兰革命  就在国王大厦将倾之际,日,美国驻伊朗大使沙利文“建议”巴列维出走:“现在你离开伊朗的时间已不是以天计算,而是以小时计算!”巴列维在回忆录中哀叹:“我像一只死耗子一样被美国扔出了伊朗。”十天以后,国王带着家人乘上了他的价值1.15亿美元的波音707专机,神情黯然地踏上了流亡之路。半个月后,霍梅尼从巴黎飞抵德黑兰。为了保持穆斯林清贫艰苦的生活方式,他把专机的头等舱座位让给了随行的记者,自己则坐在飞机的地板上。300万伊朗人排成32公里长的队列欢迎他们的领袖归来,他们等到的霍梅尼回国后的第一句话是:“君主制时代已经结束。”  事实上,“白色革命”和巴列维国王的现代化梦想也都在这一天宣告终结——日,号称得到 70 万军队、全体工人和大多数人民支持的国王还是败在了没有一枪一炮的宗教领袖手中。    霍梅尼返回伊朗  参考文献:  冀开运、蔺焕萍:《二十世纪伊朗史:现代伊朗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张振国:《未成功的现代化——关于巴列维的“白色革命”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法)热拉德·德·维利埃:《巴列维传 附:白色革命》,商务印书馆,1986年
  。。。。  
  坐等更新
  @天崖炮手
16:37:55  希望英国有一天也列进来  中国在世界最大的对手,莫过于盎格鲁系,英国做为盎系总家乡,必须给我倒  -----------------------------  差不多得了,日不落帝国早就日落西山了。      
  @天崖炮手
16:37:55  希望英国有一天也列进来  中国在世界最大的对手,莫过于盎格鲁系,英国做为盎系总家乡,必须给我倒  -----------------------------  @千里之外雪候鸟
09:41:23  差不多得了,日不落帝国早就日落西山了。      -----------------------------  呵呵,这图很有趣,很直观!不过日不落帝国虽然不复辉煌,但也总算软着陆了,至今还是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强国,不算太失败。
  ???  
  伊朗不选择作死,早就死了和伊拉克一样。  
  更新太慢了
  心里默念冈比亚一万遍  
19:10:35  更新太慢了  -----------------------------  白天加班啊,为了一个G20弄得鸡犬不宁,全体机关干部要连上15天班。真叫做“量中华之人力,结与国之欢心”!
  三、当今世界十大作死国家之TOP8:南苏丹  日,一则从遥远的非洲传来的新闻牵动了国人的心:南苏丹首都朱巴附近,忠于南苏丹总统基尔的军队和忠于副总统马沙尔的军队爆发严重军事冲突,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1辆装甲车在南苏丹联合国营地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被一发炮弹击中,中国维和人员2人牺牲、2人重伤、3人轻伤。在为牺牲的将士感到痛心的时候,很多人才第一次听说有南苏丹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在哪里?中国的蓝盔部队又为何万里迢迢参与南苏丹维和?  南苏丹位于非洲东部内陆,国土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绝大多数为文盲。南苏丹地形呈槽型,东部、南部、西部边境地区多丘陵山地,中部为粘土质平原。气候特征上,南苏丹属热带草原气候,湿度高并有大量的降雨,森林覆盖率高,农业生产条件总体良好。 自然资源上,南苏丹拥有铁、铜、铬、铅锌、钨、云母和金银等矿藏,但大多数矿藏资源尚待开发。石油储量丰富,政府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原油出口收益,2009年南苏丹石油收入达70亿美元。  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由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苏丹分裂而来,直到日0时才宣告独立。在此之前,南苏丹为了争取独立,自1955年起先后二次爆发苏丹南北内战,历时70余年,直至2005年签署《全面和平协定》,成立苏丹南方自治政府后,南北战火才终于熄灭。新国成立,百废待新,执政者理当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一有利的条件发展国家经济,提高国民收入。然而,现实却让人感到绝望,这个与北方打了几十年内战后终于得到独立的国家,内部却又重新爆发了新的内战,并且看不到终止的希望。为何南苏丹会内战不止?还是要从宗教信仰说起。  南苏丹共有100多个部族,有尼罗特、尼罗哈姆、班图和努巴四大族群,丁卡、努维尔、希鲁克、巴里等主要部族。大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约1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约17%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当初苏丹之所以发生南北内战,正是因为宗教问题。苏丹北部民族大部为阿拉伯人,1955年苏丹独立后,北部的阿拉伯人接管了政权,骨子里浸透了种族歧视的掌权者,将阿拉伯语作为苏丹唯一的国语,并在1983年宣布全国实行伊斯兰法,引起南方人的强烈抗议,并最终招致内战。  然而,南方的各个族群在独立前还能团结一心,独立之后,各族群间的宗教信仰不一,国家财富和权力分配等问题都浮上了水面。各个经过南北内战洗礼的部族,均拥有独立的武装,枪支泛滥,暴力横行,习惯以武力解决部族间矛盾。第二大部族努埃尔族的分布地区主要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南苏丹北部地区,所以希望在国家财富和权力分配方面获得优待,由此与丁卡族产生尖锐矛盾。而在执政党内部,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和苏丹人民解放军分别是南苏丹执政党和国家军队,但其成员按照各自部族身份划分成不同派系,结果也未能在实现国家稳定与和平、开展经济建设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南苏丹总统基尔来自最大部族丁卡族,反对派领导人马沙尔则来自第二大部族努埃尔族。2013年7月,基尔解除马沙尔职务。同年12月,朱巴发生激烈武装冲突,总统府指责马沙尔图谋政变,引发基尔和马沙尔两派的长期争斗,马沙尔逃离朱巴。今年4月,马沙尔回到朱巴,与基尔共同参与组建了民族团结过渡政府。然而7月8日双方武装人员再次在首都发生冲突,又造成至少271名南苏丹人死亡。    日,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南苏丹副总统马沙尔(前左)与南苏丹总统基尔(前右)在南苏丹民族团结过渡政府新内阁成立仪式上对视。  除了宗教族群矛盾的内因,导致南苏丹陷入动乱的外因也很重要,那就是美国对南苏丹的“始乱终弃”。美国一手操纵苏丹内战和南苏丹分裂,却在南苏丹独立后最需要外部帮助时一弃了之。  苏丹内战期间,美国为了达到在非洲东部获得战略支点和攫取南苏丹石油资源等目的,给予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大量军事援助,是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的最大外部支持者。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与支持,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不可能支撑到南苏丹独立。  为了达到分裂苏丹的目的,美国还对苏丹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并且许诺苏丹政府在南苏丹独立之后就将解除对苏丹的全部经济制裁。但在南苏丹独立后,美国又出尔反尔,以苏丹政府侵犯人权和支持恐怖主义为由,拒绝解除制裁。  南苏丹独立后,百废待兴,而美国作为对南苏丹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却对南苏丹弃之不理,这是因为南苏丹独立后,美国分裂苏丹的目的已经达到。与此同时,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南苏丹战略地位和石油资源重要性下降,美国不再把南苏丹看做其全球霸权战略的一个棋子,因此任其自生自灭。    朱巴联合国营地,一个纪念逝去维和人员的纪念碑。  但就在美国萌生去意之时,中国出于石油战略价值考虑,开始积极介入南苏丹事务。中国在南苏丹拥有目前海外最大规模的石油投资,这些投资不仅对中国开发苏丹的石油资源必不可少,而且是将来开发整个非洲石油的立足点。其中,中石油经营苏丹最久,但各块油田均靠近动乱地区,数年来,中石油在当地无偿援助建设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累积达两千万美元,但对预防或者缓解西达富尔人道主义危机却无能为力,只能坐视事态恶化。中国维和部队出现在南苏丹,首先,避免当地社会危机的恶化,也可以体现出中国真正的大国责任。其次,稳定苏丹政治局势、保持中石油的特权地位、避免其他大国染指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否则一旦南苏丹问题国际化,不仅将损害中国的海外石油战略和经济安全,更深远地,它将成为损害中国对非洲影响力的一个糟糕先例。  作死度:★★★  简评:这个星球上只有非洲大陆总体上仍处于封建时期,几乎让人看不到振兴的希望。饥饿和疾病肆虐,迷信与宗教盛行。崩溃的国民经济与荒漠般的教育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总体人口素质的极其低下。很多象南苏丹这样的国家,与其称之为国家,不如称之为是一群部落的组合。如没有大国帮助,仅仅依靠其自身发展成为现代国家,或许要再经过百年以上。
  @Ljz楼
22:55:00  好  —————————————————  占个看得见的位子。  
  中国第几?
  看看  
  南苏丹也算的话,那索马里 伊拉克 叙利亚 利比亚 都要算上,楼主不能偏心哦!  
  @迷一样的路
06:45:57  南苏丹也算的话,那索马里 伊拉克 叙利亚 利比亚 都要算上,楼主不能偏心哦!  -----------------------------  我这里说的作死,主要指先天条件优越,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发展成富国强国,最终却还是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后面的4个,其中2个是算不上的,但另外2个,是后面重点要论述的对象。
  楼主继续啊  
  哎,作死呐。可惜。  
  加油,好文  
  四、当今世界十大作死国家之TOP7:蒙古  刚刚在一周前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当夺得柔道银牌的蒙古运动员道苏米雅、获得60公斤级柔道铜牌的蒙古运动员道敖特根达来载誉归国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政府居然只字不提奖金的事情。而在4年前,当5名蒙古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摘得奖牌,都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巨额奖金。    蒙古国总理扎尔格勒图勒嘎·额尔登巴特  8月10日,在一次全国性的电视讲话中,蒙古国总理扎尔格勒图勒嘎·额尔登巴特终于揭开了秘底,他承认:政府拖欠了2069名拳击运动员、自由摔跤运动员、弓箭手及其他运动员多达17亿图格里克薪水和奖金。而蒙古新任财政部长乔伊吉勒苏伦·巴图高科更自言不晦地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深度的经济危机状态。蒙古已经进入到一个无法支付财政工资和政府各部门运营成本的状态当中。我们已无法保障保护我们的边境和国家安全的蒙古军队的开支,负责公共卫生安全的社会组织和医务人员的薪酬,以及文化体育部门人员的开支等。”  蒙古国总理和财长“抖家底”的讲话内容引起了民众震惊。普通民众怎么也想象不到,仅仅在5年前,蒙古国的GDP增速还达到17.3%,而5年后今天,蒙古国会成为继委内瑞拉之后,又一个崩盘的资源大国。如果没有听到上述讲话,普通百姓觉得日子过得还不错,每天有酒有肉。尽管大家知道国家面临经济危机,每个人从一出生就背负了巨债,但这不是百姓操心的事情。据报道,今年头7个月,蒙古国共进口2.2万辆汽车,总价值1.4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拥堵的道路和拥挤的商场,悠闲的生活和悠扬的歌声,让人实在感受不到经济危机的氛围。  然而危机早在几年前就有所显现,蒙古国近年的经济运行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增长指数,还是对外贸易与投资,都呈下滑趋势。2011年蒙古国的经济增长率曾高达17.3%,高居世界第三。2012年至2015年,蒙古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分别为12.3%、11.6%、7.9%和2.3%。今年8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1.4%,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3%。    蒙古近10年GDP增长表  对外贸易方面,今年前7个月,蒙古国外贸总额为43.75亿美元,同比下降12.9%。外国投资也逐年下滑,2011年蒙古国吸收了49.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015年吸收额仅为2.2亿美元,2016年第一季度为3500万美元。  与此同时,蒙古国的财政支出和外债总额却在逆势增长。截至今年7月31日,蒙古国财政收入为3.04万亿图格里克(1元=323图格里克),与上年基本持平;财政支出为5.01万亿图格里克,同比激增32.6%。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蒙古国外债总额为235亿美元。同期,蒙古国政府债务达到了21.3万亿图格里克,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8%。  债务收支危机直接表现在了蒙古国的货币上,自8月以来,蒙古国货币图格里克兑美元累计崩跌9%,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为了使手中货币不再贬值,普通民众纷纷抢购美元,而抢购美元的行为反过来又加剧了图格里克的贬值。  与此同时,在8月10日讲话后,蒙古政府债券也出现了创纪录的跌幅,蒙古政府债券当即被评为投资五个等级之下的垃圾级,巴克莱随即也删除对蒙古国债的推荐。  无奈之下,8月20日,蒙古国央行宣布加息450个基点至15%的纪录高位。消息公布后,图格里克终于当地时间13:16由历史新低的2272.5回升至2256兑1美元。然而15%是个什么概念?比较一下目前其他国家的利率:中国的基准利率1.5%,美国基准利率0.25-0.5%,日本则还是负利率。而蒙古一次加息就加了450个基点,从10.5%直接提升到了15%。在这样高的利率下,任何企业向银行的借贷都将背上沉重的利息负担,随之而来将是金融紧缩,大批企业破产关闭,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陷于停滞。不是无路可走,哪个央行都不愿意打出这样的七伤拳。    图格里克兑美元汇率变化图  那么,现在回过头看,矿产资源丰富的蒙古国又是何以从增长奇迹沦落到深陷困局呢?  这里穿插介绍一下蒙古国的基本情况:  蒙古,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地处亚洲的内陆。地广人稀,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多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仅294万。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末,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21年,取得事实独立。1924年,成立受前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 。  蒙古国已发现和确定拥有80多种矿产,建有800多个矿区和8000多个采矿点,主要蕴含铁、铜、钼、煤、锌、金、铅、钨、石油、油页岩等资源。其中,铜矿储量20多亿吨,黄金储量达3400吨,煤矿储量达3000亿吨,石油储量达80亿桶,铁矿储量为20亿吨,萤石矿床储量2800万吨,磷矿储量2亿吨,钼矿储量24万吨,锌矿储量6万吨,银矿储量7000吨等。  蒙古长期沦为苏联的卫星国,畜牧业是长期以来的经济支柱。近年来,随着矿业的不断发现和开采,采矿业在蒙古的经济中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近十年的大宗商品牛市,也让蒙古人尝到了甜头,蒙古人出口矿产品赚得盆满钵满,近十年来平均GDP增长率达8%以上。  钱多了,人也变得牛气了,于是蒙古议会中的民族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了,认为当初招商引资时对外国资本过于迁就,严重损害了本国利益。正在此时,发生了中国铝业竞价购买蒙古的煤矿公司南戈壁公司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南戈壁公司是一家注册于加拿大的综合煤炭开采、开发和勘探公司,目前在多伦多和香港联交所两地上市。南戈壁在蒙古国境内最接近中国边境的位置拥有战略性煤炭资源,包括一座产煤量巨大的敖包特陶勒盖煤矿和三座开发项目,苏木贝尔煤田、Zag Suuj煤田和敖包特陶勒盖地下煤田,主要业务是这些煤田进行勘探和开发,并出口到中国。日,中国铝业宣布,公司拟要约收购南戈壁资源有限公司不超过60%但不低于56%已发行及流通在外普通股,出资额相当于约58亿元人民币。  然而事情陡然生变。4月17日,蒙古矿产资源局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宣布暂停由南戈壁的附属公司拥有的若干许可证的勘探及开采活动。中国铝业的收购计划因此受阻。南戈壁首席执行官Alex Molyneux也表示,蒙古政府多番阻挠该宗交易,其令该交易不可能进行的意图非常明显。  以此事件为导火索,2012年5月蒙古国议会通过《战略领域外国投资协调法》,将矿业、金融、媒体通信列为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领域,对外国投资者设置极为严格的限制。蒙古议会中的很多议员天真地认为,蒙古的经济实力已足够雄厚,是到将可恶的吸血的外资赶出蒙古的时候了。  然而,令蒙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第二年,外国对蒙古的投资便暴跌了超过50%。自2011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蒙古的外国直接投资暴跌了85%。2011年蒙古国吸收了49.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015年吸收额仅为2.2亿美元,2016年第一季度为3500万美元。  无奈之下,蒙古国政府于2013年10月废除该法案,然而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政府既然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就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挽回的。抽逃的外资直接带走了蒙古央行的外汇储备,2014年,蒙古央行净外汇储备仅有4.29亿美元。  屋漏偏遭连日雨,众所周知的是,2012年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暴跌,再加上作为蒙古最大矿产品出口国的中国需求减弱,蒙古经济自此陷入泥潭。与巴西、委内瑞拉一样,单一矿产品出口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不过,蒙古虽然目前的矿业经济陷入困境,但蒙古国素有“畜牧业王国”之称,畜牧业是传统产业,是其国民经济基础,也是其加工业和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原料来源。蒙古国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占出口收入的10%。据统计,今年蒙古畜牧业再创新高,全国牲畜存栏数达到7300万头。只要畜牧业不垮掉,人们不会因饥饿吃不上饭而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就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蒙古国经济陷入低谷,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都挺了过来,现在这样的困难其实实在不算什么。  近日,蒙古总理额尔登巴特在就蒙古经济形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蒙古新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困难局面,并计划于近期向议会提交经济救助计划。  额尔登巴特提出,政府将分两个阶段来使该国摆脱当前经济困境:在头一年至一年半内,政府将采取措施稳定宏观经济,使政府支出回到合理水平;而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政府将落实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此外他还表示,新政府接下来的任务将致力于吸引外国投资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将采取降低公务员工资等措施削减财政支出,缓解该国债台高筑的现状。  作死度:★★★  简评:蒙古的现状验证了两条浅显的经济学道理,第一,鸡蛋不能只放在一个蓝子里。只依靠一个行业的繁荣,国家是不能得到稳定发展的。第二,诚信是商业之本。国家的信誉必须以政策的稳定性为依靠,否则到头来只能自食其果。
  延伸阅读:(转载至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态度。)  如何对待经济崩溃的邻居:揭开蒙古与中蒙关系的真相  又一个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濒临崩溃。蒙古货币图格里克今年初以来已跳水逾11%,此前一度连跌22天,刷新了近年来各国货币连续下跌天数,同时也创下了蒙古23年来蒙古货币最低汇率。  为稳定本国货币图格里克(Tugrik),蒙古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0.5%提升至历史新高的15%。  蒙古政府透露,赤字在GDP中的占比已达到18%,远高于警戒线5%。债务的GDP占比飙升至接近80%,而未来两年还有17-18亿美元的债务要偿还。  为此,政府推出包括削减工资、延迟退休和取消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公务员降薪幅度最高达60%,而针对家庭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补贴都被取消,蒙古家庭收入已经下跌10%。  蒙古与中国有漫长的边境线,它幅员广大却又存在感极弱。蒙古的实际情况、中蒙关系的实际情况对多数中国人来说一直是雾里看花,此次发生的经济危机让蒙古进入到大众的视线中——  中国与蒙古,谎言和诅咒笼罩下的真实关系  1965年9月,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父去了蒙古国。作为经援蒙古国的外交官,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将近8年。2007年,我写了《经援蒙古国历史侧记》(《国际商报》以《经援蒙古国的跌宕历程》发表),为的是纪念他。这就是我关注蒙古国的原因,或许也是一种情结。  一直以来,我对蒙古国的认识非常肤浅,因为没有渠道获得真实的信息,实际上关于蒙古国的政治信息被长期封锁,或是掩盖。我们或我所知道的,无非是“文革”期间那一点点“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一直以为,“文革”前中蒙是友好的;“文革”后“破碎的一页”被翻了过去,又友好了,甚至相信蒙古国议会有回归中国的动议。其实,是我无知,我错了。  进入蒙古国,转了几天,听到、看到、体会到的,中国与蒙古国的关系不是一般的紧张,而是非常紧张。除了官样文章和冠冕堂皇的讲话,没有人认为中国与蒙古国的关系是友好的,包括某些官员。表面拥抱,肚里骂娘,这就是中国与蒙古国政治关系的现实。  2014年8月,有幸踏上蒙古国,驱车从扎门乌德到乌兰巴托700公里,一路的蓝天白云,从扎门乌德往北最少500公里是荒凉的戈壁。曾经的不毛之地,储藏着无尽的矿藏。  一、普京的眼泪  蒙古国曾经号称是前苏联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这就是普京落泪的原因。  沙俄帝国、苏联帝国的陨落,让俄罗斯沦为超级的二流国家。前苏联对蒙古国的奴化教育,以及前苏联对蒙古国70年的殖民统治,让普京对蒙古国些许还有“依恋不舍”的情绪。  俄国对蒙古国的殖民统治很具体:国家管理副职均为俄罗斯人;国家领导人娶俄罗斯人为妻,比如前蒙古国领导人泽登巴尔;俄语成为官方语;对老蒙文进行俄文化改革,看上去都是俄文字母,这就是所谓的新蒙文。  现在依然留存的殖民痕迹有:宽轨铁路、电器插头(电器标准)、蒙古俄式西餐、苏联红军纪念碑、扎门乌德苏军兵营的遗迹、赛音山达遗留的坦克……  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国试图恢复老蒙文(我们在中国境内看到的蒙古文)。由于70年的历史已经改变了两代人,仅仅3年,恢复民族传统文字的企图失败,被俄文异化的新蒙文依然是流行的官方文字。  蒙古国的殖民模式如同日本统治下的满洲国。溥仪娶了日本媳妇;政府机关的副职和顾问挤满了日本人;国民集体学习日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都日本化。  蒙古国承认不承认,他们从满清帝国和中华民国中的所谓“解放”,依然是苏联殖民统治下的亡国奴。  “满朝”(与我们“清朝”的说法不同)统治蒙古国200多年,1911年的独立和1921年的解放,都没有摆脱受外来势力统治的命运。  所谓的民族英雄苏赫巴托尔,实际上是苏共的代理人,没给蒙古国带来独立,而是帮助苏联统治蒙古国。  一位华侨告诉我(在蒙古国期间采访了十多位华侨,因为安全问题,我不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前苏联统治期间,屠杀蒙古国贵族和精英7万人,教科书上只说3万人。  当时的蒙古国只有70万人口。暴力、恐怖、屠杀,是殖民统治绝对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为了达到有效控制,屠杀十分之一的国民,残酷到了极点!  电视上看到,蒙古国总统在迎接普京的仪式上,普京听着俄罗斯的国歌,落泪了,几次擦拭自己的眼泪,也许是蒙古国的风沙吹眯了双眼?  苏联帝国的陨落的确是一种悲哀,无奈颓丧的情绪无法掩饰。  想当年,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蒙古国的牛羊马骆驼全都出口苏联,各种矿藏源源不断流向苏联及华沙条约国……  历史车轮不可倒转,逝去的无力挽回,这或许就是普京落泪的原因。  蒙古国人喜欢俄国人?未必。  蒙古国有排华情绪;同时也有排俄情绪,只是排华情绪更为强烈。  借着苏联解体而真正走向政治独立的蒙古国民,反俄反中都是他们的选择。  美国、日本,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中国俄罗斯不是。  他们太想摆脱在中俄夹缝中生存的处境——可惜,蒙古国搬不走!  二、中国领导人送来一个“蒙古梦”?  日,中国领导人在蒙古国国会发表演说,提到蒙古国的“蒙古梦”。  什么是“蒙古梦”?不是我们中国人说了算的。  蒙古人的“蒙古梦”是什么?  我揣度:成吉思汗横扫整个欧洲称霸世界;内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蒙古故地的大一统,远远超过一个俄罗斯;忽必烈大元朝的广阔疆域;远征日本的大元海军……  真敢让他们做梦?!  有报道说蒙古人要回归中国,这只是中国梦,不是蒙古梦,千万别信。  乌兰巴托市中心是苏赫巴托尔广场,端坐在大会堂中央的巨大雕像是成吉思汗。  蒙古国到处是成吉思汗的名字和雕像。  最近,肯特省首府温都尔汗(林彪坠机处)更名“成吉思汗”,不难看出蒙古国梦想成为超级大国的野心!  这个梦,让蒙古国人不能不陷入悲哀。  特别是在蒙古国知识分子当中,想起成吉思汗,会使他们彻夜不眠、顿足捶胸、嚎啕大哭……  这种向往,或是痴迷,让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狂躁和仇恨——这样一群人,怎么会在议会上通过并入中国的决议?荒唐!  新任民主党的民选政府,就是因为强烈反中排华才赢得选票,掌握了政权。  (待续)
  (续一)  三、仇恨中国人  首先,认为中国人侵占了他们的领土。  外蒙古独立了,内蒙古依然在中国的版图之内,他们认为国家和民族是处在分裂状态,这就是蒙古国人仇恨中国人的根本,远远超过中国人对占领钓鱼岛日本人的仇恨。  尽管蒙古国官方没有明确表达这个观点,但是,仇恨的情绪随处可见。  这也就是我们怎么讲友谊也没有用的根本原因。  就在国家领导人高访蒙古国的前一天,在中国驻蒙大使馆门前,中国外交官遭到殴打。为什么?  挑衅、发泄、表达愤怒的情绪。  背后的阴谋不得而知,给中国人的感觉就是下马威!  要不是蒙古国经济崩溃、公务员发不出工资,他们才不会向中国示好。  2012年我到达中国一侧的东乌珠穆沁口岸,当时边防人员说,蒙古又在反华,我还不解。  我对中国政府没有将这些信息公布于中国,表示遗憾!  当时蒙古国大选,新当选的现任总统,靠的是排华获得民意。  他们仇恨汉人,同样仇恨内蒙古人,在外蒙古人的眼里……(不能再说了)。  有的内蒙人到了蒙古国,似有回到祖国怀抱的感觉,但是大失所望,看到的却是完全俄罗斯化的,具有殖民色彩的蒙古国,路标指示牌都看不到。  在乌兰巴托期间参观了60年前中国援建蒙古国的培才学校,现今蒙古国立大学的经济学院。  体育馆内的一个斯斯文文的蒙古大学生直接对着翻译大骂——滚!  因为我们与学中文的女学生寒暄了两句。这个表面看上去挺斯文的学生很愤怒!  我们赶紧走了,会中文的蒙古女学生也赶紧走了。  走在路上,碰到蒙古警察,翻译让我们别说话。他们已经被吓破了胆。这就是现实的蒙古国,这还是中国领导人高访期间。  认为中国人是骗子  这是延续了很久的一种情绪,认为中国人都是骗子。  早些年的“中国制造”,的确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中国人讲究一分钱一分货。  满洲里、阿尔山、二连是他们进货的渠道,花低价买高档产品,或许也是一种梦?  由于这种情绪的蔓延,尽管现在中国低端产品已经好了很多,他们还是从内心抵制。  以致二连等地的“温州”市场不断萎缩,中国商人很少出境,都是蒙古人自己到中国境内提货。  这也成为他们瞧不起中国、恨中国的理由。  他们的包装食品大多是从日本韩国欧洲进货,中国货极少。不过超市里的水果蔬菜一看就是“中国制造”。边远地区的商店只有土豆和葱头,个头极小。  认为中国人是强盗  中国与蒙古国搞经济技术合作,投资开采煤矿油田,他们认为这是掠夺他们的资源,是抢夺他们的财产。  好像中国人不是花钱买的。  除了签订协议,各级官员、地主牧主、警察、地痞无赖都能得到好处。尽管如此,你还是强盗。  中国给他们援建了那么多的项目,居然买不来他们的感谢!  在乌兰巴托,随便看看,就是中国援建或是建设的建筑。  从五十年代到今天,不管你多努力表现自己,让利让利再让利——他们都认为你是不怀好意、掠夺资源的强盗。  认为中国人是劣等民族  在蒙古国,大批的建筑工人都是中国人,大约2万到3万人。  中国人聪明老实本分吃苦耐劳,蒙古工人无法与中国建筑工人相比。  但是蒙古国的法律规定,建筑公司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蒙古劳动力。  据业内人士说,他们的工作能力,跟非洲工人差不多。  这些(中国)建筑工人,文化水平不高;不太懂得俄罗斯化的蒙古礼节;说话声音大、随地吐痰等等  ——他们成为蒙古人嘲讽的对象。觉得自己高贵了许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总是打着环保的旗号,抗议中国人破坏环境,就他们高尚。  狭隘的民族主义  他们以与中国人作对为荣,以羞辱中国人为乐事。  一位华侨告诉我,一个蒙古警察在工地上随便抓中国人,然后让他们蹲着,学狗叫,不学就冲天鸣枪,吓唬中国人……  在火车入境检查,中国人必须站得笔管条直接受检查,蒙古人则可以躺在卧铺上……  当地地痞到工地捣乱,蒙古警察一定先训斥中国人。  中国人与蒙古人发生争执,警察一定会首先教训中国人。凡是这样对待中国人的,在蒙古国都是牛逼的英雄。  到了晚上,说中国话的中国人一定不要出门,包括大使馆的官员。  在蒙古国长期居住的华侨,轻易不敢说自己是中国人,轻易不敢说中国话。  这次到蒙古,知道一个词叫“胡加(huja)”,是蒙古人对中国人的蔑称。  不仅老百姓这么说,就是官方电视台也用这个词调侃中国人。还有辱骂中国人的歌曲。  四、驱赶华侨及排华  有这样的说法,中华民族迁徙的过程是由西部的欧洲向东迁徙,然后向南迁徙,进入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  这个过程缓慢而又持久,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也被西方人类学者统称为“蒙古人种”的原因。  东亚各民族,或多或少都有蒙古血统。  当然现今的蒙古人也同样具有古蒙古人的血统——鞑靼、匈奴。  从血缘关系上,蒙古国与其他东亚各国都是近亲关系。  寒冷是人类生存的障碍。向往水草丰盛的南方,历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梦想。  从古到今,中原历来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对象。  出了张家口往北700多公里都是荒无人烟的戈壁,过了二连浩特,现在蒙古国的境内还有500公里的戈壁。  中原没有理由(“欲望”?)进犯大戈壁。  满清王朝的建立,首先征服的是蒙古国,随后是中原的大明王朝。  蒙古人称“满朝”。满朝统治蒙古200多年。  直到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蒙古王朝同时宣布独立。  从国家继承的角度说,蒙古应当归国民政府统治(这期间有几个回合的分裂与反分裂的博弈,可以参考相关文章)。  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满朝”统治期间,大量的汉人,因为做生意的缘故,大量涌入内外蒙古境内。  “茶马古道”的起点在云南的易武镇,终点就在恰克图(蒙俄边境的俄国一侧)。  此时外蒙古境内,有中国商人及流民二十几万人(目前尚无官方数字。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正在编制《蒙古华侨史》)。  现在的首都乌兰巴托,原称库伦,就是内地商人聚集地。  也就一瞬间,外蒙古的汉人全部沦为华侨。这也是他们悲惨命运的开始。  近代蒙古国一直在排华:  1921年起蒙古骑兵驱赶汉人,杀汉人,杀华侨(传说中的数字令人震惊,官方没有公布。这个数字足以伤及现在依然脆弱的两国关系);  50年代到70年代援蒙的失败;  1983年6月排华,2012年排华……  现在蒙古国的传统华侨大约只剩下600——2000人(使馆说有2000人,私下里华侨说,也就600人)。  每次排华,都是对中国人的伤害。  1983-84年排华,中国政府只是口头抗议,束手无策。最终引起联合国的干涉。我们的华侨可怜,我们的政府也可怜!  家父1985年底去蒙古国结束“经援谈判”,实际上这是蒙古国彻底与中国断绝经济往来的一个措施——我们还以为是开启未来的起点。幼稚!  没想到1991年苏联解体,蒙古国不得不转而向中国示好。  但凡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不会向中国招手。  他们知道:这个傻B大哥,只要抛个媚眼,傻B大哥就会载歌载舞。  2014年,他们又陷入困境,随便一招手,这傻B不就又来了吗?
  (续二)  五、驻蒙使馆如同摆设  “蒙古华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大使馆根本指望不上,就是一群混饭吃的家伙。”  这是采访中一位华侨说的。  当然,蒙古国也不把中国大使馆当回事:  一位中国外交官的护照,居然被蒙古警察给撕了……  一位外交官到达蒙古国的第一天写道:  ……还有各种喝得烂醉,甚至没喝酒的人,见到中国人就打。警察不会管这类事情的。全市的警察在我昨天抵达的时候正忙着为来访的希拉里执勤呢,十米一对警察,夹道欢迎,从机场一直排到市中心,绵延十几公里(日中国领导人高访期间,笔者亲眼看到,我们领导人的车队,在大街上穿行,没有任何特殊的警卫)。  这个只有二百多万人口、贫富差距极其严重的后社会主义国家,夹在中日俄美四方利益中的一个渔利者不知何去何从,却把历史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所有的不满,宣泄到了中国这个温良恭俭让的邻居身上。  工作第一天,接待了好几拨被从中国内地骗来的农民工,讲着自己被骗的经历,讲着自己怎么在建筑工地被蒙古老板毒打、被防狼喷雾喷,讲他们如何身无分文从工地逃出来,两天没饭吃,被街上的蒙古人打,被警察抓。当最终他们看到使馆的五星红旗时……  一位华侨说:见到被骗的中国人,大使馆首先是训斥这些农民工:老实在家呆着,跑这来干什么!就是这种状况。  现在的驻蒙古国大使王小龙居然热衷于在乌兰巴托修建北京街,建造援蒙工人纪念碑(塑像)。  大概是为了工作成绩,往脸上贴金(据说这个雕像已经在重新审议当中)?  如果这个雕像建成,最终一定会沦落为攻击中国的靶子。  驻蒙外交官如是说:……各种类似黑社会性质的反华组织也层出不穷,打着环保的旗号;威胁跟中国人交往的蒙古女子;到中国企业、工地去闹事,在中国大使馆门前示威……凡此种种,一是为了收取保护费,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国外的经济支持并赚取政治资本,更多是一种表演性质的。  而对中国人的仇视,更主要的还是低学历、低收入、低年龄的小愤青们在网络上的发泄,对大街上讲中文的人的肢体攻击,哪怕是在蒙娶妻生子生活多年的蒙古族华人华侨,也是他们攻击的对象。  “在这些蒙古人眼里,中国的蒙古族不是蒙古人,是汉人……”  看看这些,就知道中国驻蒙使馆(也包括中国政府)是如何保护中国人的。  六、没有友谊只有利益  中国与蒙古国存在友谊吗?  翻开历史一查,都是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历史。  坦克般的战马,所向披靡;来无影去无踪,杀了就抢,抢了就跑的游击战术——这个把抢掠发挥到极致的民族让中原农耕民族无可奈何。  秦朝修长城;汉代王昭君和亲;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大元朝统治中原100年;明朝重修万里长城……  近代的蒙古独立;排华反华;意识形态分歧;苏联马前卒;今天继续的排华反华……  这些都证明了:  中蒙之间没有友谊。  同时也证明了:这个北方民族一直在欺负中国人。  他们强大的时候是这样;今天的蒙古国,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的军事主动和经济上掠夺的能力,他们弱小了,但是他们依然欺负中国人。  千万别吹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戳得住吗?  一个290万人口的小国,就可以随便欺负你。  近代历史还证明:  我们这位近邻,拍俄国马屁,排华反华;拍美国日本马屁,排华反华。  “排华反华”是一件最不需要成本的乐事。  他们很聪明,总是玩着春秋战国、三国演义,搞个“远交近攻”,渔翁得利的伎俩。  想用大国间的矛盾关系谋求自己的利益,真是机关算尽。  他们认为有天下第一的丰富资源,全世界都会垂涎三尺,愿意奉献给美国人日本人。  没想到,美国不要、日本不要,就连俄罗斯韩国也不要。  就是在中蒙双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2014年上半年91%的出口都是销往中国(煤炭、铜精粉、铁矿石、石油、半加工黄金……)。  如果中国不买他们的资源(完全可以不买)——他们几乎没有可用来对外交换的本钱。  限制向中国出口资源,无异于自杀。  这就是现今蒙古民主党向中国示好的原因——一个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政府,还有什么尊严?  同一时间,盟古国家外汇储备余存13亿美元,同比减少57%……  我们现在背着一个弱智“中蒙友好”的包袱,让我们不知所措。  中国对蒙古国的经济援助就说明了这一点。  五十年代起中国对蒙古国的经济援助就是费力不讨好,国内国外一片骂声。  历史的教训,万万不可忘记。  “中蒙友好”?蒙古人不信,我们自己也不信。  为什么非要掩耳盗铃、假装欢颜呢?  这种尴尬局面没有必要维持。  仇恨可以不讲,但也没有必要编造一个“睦邻友好”的历史。  当下就讲“利益”,这就是实事求是。  我们中国只要把在蒙古国的循环利益把握好就足够了。  在蒙古国开矿采油,成本甚至低于中国境内。  中蒙边境的策克口岸,一车车的原煤运到中国,在边境装上中国火车,源源不断运往内地。  这是中国通过经济合作方式获得蒙古国的矿产资源,蒙古国说是对他们资源的掠夺。  在不讲友谊的情况下,掠夺不掠夺已经不重要了。  蒙古国拿到卖资源的钱,除了维持政府的运转,就是铁路、公路、市政建设、城市交通、住宅建设。  这些建筑基本上是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大量的扩建、改建、新建项目在等待中国人。  这些项目也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  蒙古人游牧习性,干不了建筑工程。  从五十年代起,蒙古国的建筑工程大多由中国工人完成,目前就有2万到3万人在蒙古国从事建筑工作。  60年代中期,中蒙关系紧张的时候,前苏联曾经派来一支部队,称为“建筑旅”,因为人数太少,干不了多少事。  成本最低的建筑企业和建筑工人,只有中国人。  凡是建筑工程,不管蒙古国愿意不愿意,还得请中国建筑公司,雇用中国劳动力,经济实惠方便。  这样,建筑工程款就回到中国。还有建筑材料,只有中国的物美价廉,还得买中国的。  在蒙古国住旅馆,看到瓷砖、塑钢窗、卫生洁具、电器电料、装饰布料、家具厨具等等都是中国制造。把几十年前苏联的电器标准完全改变。比如插座,酒店房间里可以看到中国俄国两种制式的插座,俄式插座处于被淘汰的状态。  不难看出,蒙古国的资金又都流回中国。这是他们的无奈,对于中国经济的依赖,让他们别无选择。  中国政府应该坦率一点,就是这么回事,没必要编个“传统友谊”自己骗自己。  蒙古国政府当然明白,但是目前没有办法。  外交讲含蓄,但是更要坦率。  不提友谊,只说互利互惠。  经济手段足以控制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不用,他们还会笑话你是个傻瓜。  在蒙古国的几天里,总结了一下感受:  蒙古国是小国小民小心眼;中国是大国大哥大傻B!  1949.以来的中国外交,实际上相当幼稚,这是毛周时代的病根。  现在需要变革,把喊口号式的外交变成实力外交。  当讲道理不管用的情况下,就要采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制裁。让我们中国人不再觉得窝囊,不再是“窝里横”。
  @Veronica蘇
00:07:34  南非必须榜上有名,从发达国家变成一个穷破烂的国家,中国也算一个,民族政策的失败一定会给中国惨痛的教训。  -----------------------------  南非的工业拥有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业和矿业是四大部门,工业整力实力还是比较强的,不象巴西那么一堪一击。
  坐等继续
  呵呵,不错。顶楼主
  留爪等更  
  催更  
  火钳留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吃饱饭的时候不要忘了饿肚子。老鼠也知道要给冬天储粮,领导人也要为国家的冬天做好准备。
  继续啊
  延伸阅读2:外蒙古是如何从中国分裂出去的?  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铁骑横扫亚非大陆。当是时,可汗马鞭一挥,在蒙古高原画了偌大一个圈,把包括现在的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在内的外蒙古,都圈进中国版图范围……从那时候开始,外蒙古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神圣不可侵犯。  直到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在一份叫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文件上签字……  沙俄策划外蒙古独立,中国明确说“不”  从地理位置上看,外蒙古毗邻西伯利亚地区。16世纪初,沙俄开发西伯利亚之后,对近在咫尺的外蒙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被沙俄人虎视眈眈的外蒙古,岌岌乎可危也。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满清王朝行将土崩瓦解。沙俄人本着趁火打劫的睦邻友好原则,当即策动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搞独立,脱离中国统治。于是乎,就在这一年的11月30日,俄蒙军队包围了满清政府驻库伦的办事大臣衙门,解除了清军的武装,并将办事大臣三多及其随从人员“礼送出境”。  12月28日,在沙俄的支持下,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库伦登基,自称“日光皇帝”,年号“共戴”。但不管是当时的清朝政府还是后继的中华民国政府,都不承认这位“日光皇帝”。只有沙俄与他签订协议,承认他的地位。当然,中国方面虽然不承认外蒙古独立,可也没办法阻止,事情就搁在那里……  过了几年,事情出现了转机。日,外蒙古当局突然给北京北洋政府发电报,请求取消“独立”,回到中国的怀抱。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啊,外蒙古本来全靠沙俄支持,才勉强维系其“独立”身份的。1919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把沙俄政府赶下台。这样一来,外蒙古就断绝了“外援”,出现了财政危机,社会一片混乱,民众纷纷起来反对“独立”。审时度势之下,外蒙古当局只好把目光再一次投向北京……  当时的北洋政府总统是徐世昌。对于送上门来的好事,当然只能“笑纳”。这一年的11月22日,徐世昌下令,取消外蒙古的“独立”,恢复旧制。北洋政府还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由徐树铮部在外蒙古驻防,并派兵收复唐努乌梁海。  不过,日,在苏联的支持下,蒙古人民党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不景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