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人科学家诺贝尔奖为什么难获诺贝尔奖

  近日高锟先生获得诺贝尔奖的事情使国人产生了一番大热议。一边是大喜,认为又有一位华人科学家获得殊荣,是国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一边认为高锟先生毕竟是香港地区的,与大陆关系不大,要培养出顶尖的科学家,大陆的教育体系改革还任重而道远。  就我个人感觉而言,高锟先生获得殊荣应该是值得高兴的。撇开地域的限制,高老至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国人有成为世界顶级科学家的质地。玉不琢,不成器!有好材料作基础,要想把它琢成上乘的玉器,那就要看工匠们的手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后天培养。  有人就把大陆的科学家未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归结为教育体系的缺陷。对于这个说法,我们作为学生是深有体会的,中国(指大陆地区)的教育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一直是认知性的教育,以接受大量的知识为基础,而考核的标准就是这浩瀚的知识面,缺乏启发性的教育。我在这里不想说外国的教育都怎么怎么样先进。实行怎样的教育模式,应当是要与该国的国情相匹配的。要想在我国一步登天,一下就实行启发性的教育,恐怕是不切合实际的,欲速反而不达。就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还是值得肯定的,相对比二三十年以前,起码接受教育的人数大大增加,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接下来就是如何把量变变成质变的过程了。  如果把问题都归结到教育体系的缺陷,我想那就会给我们辛勤的教育工作者蒙上了不白之怨。在这里我发表一下自己的鄙见:这里面有教育体系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体系的问题。教育体系只是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如果把人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读书阶段,另一部分是工作阶段。读书阶段占三分之一,工作阶段占三分之二,读书阶段我们接受的是认知性、填鸭式的教育,那工作阶段我们在现实社会又是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呢?  在我不长的工作经历中,我觉得现阶段仍是一个不那么诚信的社会,仍是一个充满潜规则的社会。我们在读书阶段接受的观念跟社会现实反差太大了。在我们的幼儿时期,一遍又一遍地被灌输要诚实、守信用的品质,但现实社会是那样的吗?并不是!尤其是作为有管理社会职能的政府部门,作为地方“父母官”的官员们,他们首先充当了不诚实的角色。  父母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那“父母官”何尝不是老百姓们最好的榜样呢?很多时候国家的政策朝令夕改,“父母官”们在公众场合中说的话也不能十分当真,说是一套,做又是一套,有很多不能说的秘密。现阶段中国仍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时候事情的成败在于是否有关系,而不在于个人的能力。法律面前并不那么人人平等,政府并还没有建立一个平等的发展平台,让个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权”、“钱”的人在社会的地位确实比一般人高太多。一个光有能力而没有“权”、“钱”资源的普通孩子,要想获得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太难了!这就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个人的奋斗积极性,阻碍了聪明才智的发挥。  另外,要取得顶级的科学成就,我想独立的思维创作空间是必要的条件。现阶段,我国政府还不是那么的宽容,虽然媒体报道、言论方式等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大众的意识形态还是有很大的管制,执政政府顾全大局的考虑,因为中国政权还不稳定,国家的安全还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威胁,这就决定了中国还不会有一个完全自由、独立的创作科研空间。  杨振宁先生说二十年之后中国大陆会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个人鄙见:现阶段的科研环境确实不利于培养出顶尖的科学家。中国人有句古话——水到渠成,当我国经济发展稳定了,生活水平达到一定富裕水平了,潜规则变显规则了,平等的发展平台体系建立起来了,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自然就会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那或许会是二十年,又或许会更短或更长……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中国大陆的科学家未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分析
  不错的贴
中国大陆的科学家未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分析
  总之,十分肤浅,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中国大陆没有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是——全社会自古以来就缺乏创新精神,历史上形成一种唯上、唯书、为领袖、为前人、为古人、为圣贤的思维方式和 思维习惯。新思想只能由皇帝、领袖人物提出,下面人只能进行注释、宣讲,不能发挥、发展,更不能更改,否则就会招致灾难。
  体制有没有问题由个人自己判断,但是有一种现象“官越大就越权威”,甚至就科学方面的争论搬出大官的话来压对方,谁得到更大的官的肯定谁就可以胜利者自居。还有科研人员最喜欢的归宿就是为官。
  其实,现在中国的研究,有点急功近利。就好象80年代的时候,有点杀鸡取卵的味道。  诺贝尔奖偏重于基础研究。在中国,很少有人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进行基础研究,大部分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立足于应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吧。
  作者:dashizihou
回复日期: 15:50:00    总之,十分肤浅,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中国大陆没有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是——全社会自古以来就缺乏创新精神,历史上形成一种唯上、唯书、为领袖、为前人、为古人、为圣贤的思维方式和 思维习惯。新思想只能由皇帝、领袖人物提出,下面人只能进行注释、宣讲,不能发挥、发展,更不能更改,否则就会招致灾难。  =======================================================================  很实质!醍醐灌顶!
  5#作者:whljjttfkza
回复日期: 19:28:00    体制有没有问题由个人自己判断,但是有一种现象“官越大就越权威”,甚至就科学方面的争论搬出大官的话来压对方,谁得到更大的官的肯定谁就可以胜利者自居。还有科研人员最喜欢的归宿就是为官。  =====================================================================  抓住了要害!顶!
  现在的科学有回归奴隶制的趋势,科技人员是奴隶,学阀、学官是奴隶主!
  说不好听的:知识就是为了膨胀人类的欲望而存在de工具而已,知识没有穷尽,人类的欲望也没有穷尽,为什么中国古人要提倡知足常乐?就是因为中国古人早就知道无节制的欲望就是给人类自己在挖墓而已。也许这也是中国为什么在世界领先了千年后停止不前被人赶上的原因。然而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又教育我们要追上去,不就是掏空地球的资源吗?最多大自然的惩罚是惩罚全人类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只要我们不要叫野蛮的同类因为掌握某种所谓的知识欺负就行了。这的确像是一条不归路。我们人类就像坐上了一辆不断加速的赛车上,想减速已经没有可能了,充分享受飙车的良好感觉吧,其他的让下一代人类玩去吧
  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现在的人情社会,又如何认真的起来,
  没有终身教授制度,不可能得诺奖。  现科教体制下,建终身教授制度,也不可能获诺奖。
  如果  诺贝尔奖金里面设一个“政治学奖”、“权谋学奖”、“谎言奖”中国人马上就能得几个
  许多科学的学术争论,哪一方得到更高领导的肯定就会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这种事例不少。
  没有能拿诺奖的科学成果  60年代昙花一项有个“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近一点米气,但论文不过关,说不出个所以然,没有得到其他科学家重复验证的支持,错过了机会。  此后,开创性的科研就销声匿迹。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揭秘让中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
  新华网北京10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苑苏文)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同时,屠呦呦的获奖成果——青蒿素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据了解,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在上世纪70年代创制的新型抗疟药,挽救了无数被疟疾折磨的病患。
  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常用的奎宁类抗疟药产生了耐药性,影响很严重。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在这一项目中,中国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
  在这场新型抗疟药物创制的“战役”中,中医科学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医典籍记载青蒿可治疗疟疾,但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得到的青蒿提取物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得到灵感,首次采用乙醚为溶剂进行低温提取,制备出了具有明显抗疟效果的青蒿提取物。
  《中药药理学》中记载,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中国中医科学院官网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屠呦呦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至关重要,保证了整个研究的不断进展”。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1973年初,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结晶。随后,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实。“523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几年后,有机化学家完成了结构测定;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责任编辑:中国科学家首获诺贝尔科学奖
发布会现场。李玫忆摄
来源:&&日22:20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记者 李玫忆 实习记者 王娜)当地时间10月5日11点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常务秘书乌尔班?林达尔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宣布,2015该奖项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波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获得。其中,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并独享一半奖金,另外两名获奖科学家的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他们分享另外一半。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说:“这是诺贝尔医学奖历史上首次奖励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此类疾病影响世界34亿人。因为三位科学家的贡献,千百万人得到了对症治疗的药物,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三位科学家改造了治疗寄生虫类疾病的疗法。其全球影响以及对全人类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发布会现场,评委们详细介绍了他们的获奖理由。大村智是一位日本微生物学家,他用高超的技巧开发了大规模培养和塑造细菌的独特方法,他从土壤样本中分离出了新链霉菌菌株,并成功地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培养,深入分析它们在抗有害微生物方面的活性。威廉?坎波贝尔是一名研究寄生虫的专家,目前在美国工作。他在大村智培养出来的菌株中提取到一种对动物体内寄生虫有显著的疗效的生物活性物质,经提纯后研发出能杀死寄生虫幼虫的新药――阿维菌素。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患者在全球范围内多达数百万人,主要分布在贫困国家或地区,而伊维菌素在改善这些患者的健康方面起着不可限量的重要性。
屠呦呦则是发现了青蒿素――一种可以显著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药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通氯喹或奎宁,已经失效且疟疾患者却在持续增加。那时,身处中国的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了传统中草药学,希望能从中找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屠呦呦开始尝试用传统的中草药疗法来治疗疟疾,并发现了植物青蒿中的提取物有疗效,但重复的结果却是不同的。屠呦呦翻阅古典,找到提取的办法,并该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抗疟载体,能够在疟疾寄生虫发展的早期就能迅速的杀死他们,因此青蒿素能够在治疗严重疟疾方面产生前所未有的疗效。疟疾每年在全球会感染2亿人,而青蒿素使疟疾的致死率整体下降超过20%,在孩童患者身上能够超过30%。仅在非洲地区,每年青蒿素就会挽救10万条生命。
屠呦呦是诺贝尔医学奖首位中国得主,也是该奖项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安德森对本网记者说:“她的研究是独特的,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其他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完美地把这些结合在一起。因此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成果,它是一加一等于三,而不仅仅是二。作为该领域的首创者,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
(责编:王吉全)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图片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在那么多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为什么中国人会那么的少 ,是不是和教育有关,怎么去论述它
全部答案(共4个回答)
何时告别“诺贝尔奖侏儒”时代  16:48:52 来源: 红网(长沙)  这几天,是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项颁布的日子,也是全世界的科学相关信息要二胎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吗家婆偏心,我应不应提出分家?要二胎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吗要二胎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吗家婆偏心,我应不应提出分家?家婆偏心,我应不应提出分家?儿子不专心读书怎么办?要二胎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吗疫苗推后打有没关系呢?板蓝根可以天天喝吗七七数之剩二长沙南雅中学信和信的格式2007英语爱祖国爱劳动家和作家收获的季节。眼睁睁看着物理奖、化学奖被他国科学家捧走,虽然文学奖推迟揭晓,与中国作家仍然无缘,却是笃定的。别人丰收,我们连年“欠产”,再阿Q的国度,心里也会酸溜溜的,何况是极要面子的中国?所以,诺贝尔开奖之日,也就是我们反思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然而,诺贝尔奖不是批评出来的,哪怕批评的文字汗牛充栋,依然如此。笔者无意再给自己科学家和作家的伤疤上撒盐,却想提出一个殷切的希望:咱们何时能告别“诺贝侏儒”时代,啥时候也扬眉吐气一回?“诺贝侏儒”的提法,兴许有点不雅。其实,回顾新中国的成长史,哪一个不是从告别“侏儒时代”起步的?工业侏儒、商业侏儒、奥运侏儒、科技侏儒,都曾经是我们的难言之隐。也许没有人这么叫我们,我们自己也没有勇气这么形容自己。但事实毕竟是事实,承认短处,总比恬不知耻地说假话宽慰自己要明智。惟有懂得自己的软肋,不故意掩饰自己的软肋,“侏儒”才有望长高。但是,“诺贝侏儒”和“奥运侏儒”有着质的区别。后者,可以通过国家集中财力、物力,招募一批运动员,把他们强化训练成奥运冠军。体育竞技,拼的是体力、技巧和韧性。只要下工夫,几年的光景,“侏儒”可能很快长高,甚至变成小巨人。中国在奥运方面,应该是由“侏儒”变成“小巨人”的一个世界典型,谁也否认不了。告别“诺贝侏儒”,显然没有这么简单。诺贝尔奖拼的是智力的创造性贡献。我不否认中国人的智商水平世界一流,却不能不怀疑咱们的许多人,包括高级知识分子,没有把智力百分之百地用于创造性研究方面。无谓的内耗,无谓的名利之争,使得“利令智昏”这个成语,有如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一样,不断有最新版本推出。每一个新版“利令智昏”的出现,浪费的是纳税人的钱,辜负的是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牟利的无非是几个“智力游戏”的老顽童们。举个新近的例子吧。南方某高校的一个学院为申报博士点,几个准博导们向学校申请了百万元的活动经费。这几个发疯想当博导的学人,为给校方一个交代,在教育部评审之前,自己先来个模拟评审。这种游戏,时下很是流行。既然是模拟评审,邀请来的专家当然都是好话说尽,高分通过,顺理成章。于是,这帮人弹冠相庆,慷慨地自奖一番。经费快挥霍完了,教育部评审的结果也传来了,仅有19.5分,和他们自评的70分相去甚远,真是中国知识界的一大丑闻。试想,就凭这些人的游戏,如果诺贝尔奖也时兴各国预评的话,不知道咱这里每年有多少“诺贝小巨人”呢。问题是,“小巨人”得有实力才成,靠自封,只能是“掩耳盗誉”的自欺欺人之举,泡沫名誉,很快会像南方那家高校的准博导们,留下笑柄给后人。什么时候少玩点虚的东西,多干点脚踏实地的事情,距离改写“诺贝侏儒”时代,也就为时不远了。(刘海明)
(据说有敏感词汇?!)以上是网上的结果还有:作
者: 许光明出 版 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3年4月
1中国高等教育网:
中国有没有人拿过诺贝尔奖?A:有,但他们都是外国国籍。(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赛珍珠。)Q:有没有中国公民获得诺贝尔奖?A:有,但他们都是中华民国公民。...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八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和高锟。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
高行健(1940—) ,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江西赣州。目前为法籍华人。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
答: 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蛋白锌成分的欣易康达欣宝锌硒宝和千净颗粒,怎么服用效果最好,我给孩子买了6套。
答: 我可以给你提供个想法,仅供参考咯~!可以从培训人才和被培训人才的数据比例来说明拉,很有说服力哦~!祝你好运!
答: 小学科学教案|小学科学教案下载 21世纪教育网
答: 请说的明白点啊,你是要什么性质考试的啊,自考?成考?普通?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