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动态复杂环境的变化,这是我国发展的什么时期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课件.ppt 7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一、当前国际局势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在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二战结束后60多年的时间没有再打世界大战。当今世界在核背景下,处于核恐怖下的和平,利益之争是一种常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国要考虑发动大国战争的危险性,要考虑成本、代价。 在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当时的美国、苏联、日本三国科学家共同研究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核冬天理论”,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同时使用当时核武器的20%,那么世界就出现一个核冬天,几百亿吨的尘埃腾空而起,遮天蔽日,地球的气温下降几十度,绝大部分人被冻死,还剩下一部分人得各种疾病,最后人类全部死亡。因此,武器太先进了,杀伤力太大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更慎重了,反过来世界总体也更安全了。
2010年核安全峰会 4月12-13日,全球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47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及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参加,探讨如何防止恐怖分子获取核材料,避免核恐怖袭击,商讨核安全话题。 核安全峰会通过的《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内容明确:“欢迎并响应奥巴马总统的呼吁,争取在今后4年内确保所有易流失核材料的安全,共同努力增强核安全。”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 当今国际局势总的趋势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科技进步突飞猛进 世界多极化 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在国际舞台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金砖四国。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四个国家,简称来自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国名开头字母BRICs (Brazil、Russia、India、 China)的谐音(意指“砖头”)。在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金砖四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2006年至2008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 “灵猫六国” (2009年底已提出此概念,中国和印度已替换了哥伦比亚和埃及) 中国(China)、印度(India)、越南(Vietnam)、印尼(Indonesia)、土耳其(Turkey)和南非(South Africa) ,六国首字母串连起来正好是CIVETS(灵猫),因此统称“灵猫六国”,其共同特点是“有庞大的年轻人口,经济多元、有活力” ,被看作是未来新兴的市场及投资焦点所在。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人才、商品、资金、技术、市场等)跨国界流动,流动的幅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一架波音747飞机有450万个零部件,共由65个国家的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其中也包括中国企业。
科技进步突飞猛进 网络技术、克隆技术、基因技术、纳米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竞相涌现。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和决定性因素。
纳米技术 以纳米技术的思维来看,所有的物质都是一堆原子,无非是按照不同的结构组织起来的原子。 发展纳米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人们就不会受物质经济时代的困扰,经济学有一个稀缺原理,为什么石油要涨价?就是因为地球储存的石油在一天一天减少,物以稀为贵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如果纳米技术真的发展起来了,就可以把一堆这样的物质转化为另外一堆物质,经济发展也就不是消耗物质了而是转化物质。消耗物质,物质是有限的;转化物质,物质是无限的。 纳米技术的设想:先制造出成群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型机器人(装配工),让他们在地毯和书架上爬行,把灰尘分解成原子,再将这些原子组装成为餐巾、肥皂或者电视机。 根据相应的图纸,就可以将某种形式的一堆原子改变为另外一种形式的一堆原子,可以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 美国是目前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经济总量30%。2009年GDP总量141647亿美元,中国为49100亿美元。 美国高新技术占全世界高新技术的三分之二。 美国具有人才优势。1945年到2000年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美国获奖者占54%。据统计,71%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正在为美国服务。 美国控制着世界流动资金的60%。 美国控制或影响着世界经济的三根支柱。第一根支柱:世界银行历届行长是美国人,美国的最初投票权是27%!第二根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根支柱:世界贸易组织。 美国控制着世界流行信息的80%。 90%的手机通讯美国可以过滤,美国的监听能力非常强,连家庭秘密都可以监听。有个笑话也证明美国的这种能力。美国抓不着本·拉登非常着急,本·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7页255页117页176页60页236页293页50页369页121页“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来源:&&&&
原标题:“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确立发展重点任务举措,首先要辨明大势、把握大局,认清我们所处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是一个大判断。准确理解这个一分为二的判断,对于我们把握“十三五”发展的大逻辑,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主动全面深化改革,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国际环境的基本特征   未来五年,外部发展环境有望总体保持和平稳定,这是中国继续发展的外部有利条件。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   国际环境变化趋势和基本特征继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大势。一是经济全球化整体趋势没有改变,世界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深,利益也进一步融合,面对共同挑战、维护和平共谋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将有利于世界经济在调整中曲折复苏。二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到202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将大幅提高,这有利于推动国际治理平等化、民主化。三是文化多样化受到更多尊重,各国坚持探索自身发展道路,展现更多制度和文化自信,发展模式多元化态势增强。四是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信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范围流动,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人类“地球村”、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有利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二)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和挑战上升   国际金融危机自身演化的逻辑还没有走完,隐含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产生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一是经济低迷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世界经济原有的增长格局和增长机制,新的增长动力没有形成,经济复苏仍主要依赖政策刺激。发达经济体债务去杠杆等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政策刺激又产生和积累新风险。新兴经济体受自身结构性问题和发达国家政策外溢影响,风险增多,处境艰难。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低迷,各国竞争加剧,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不足的状况不会有明显起色。二是技术和产业大变革背景下国家竞争力不进则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未来五年到十年,信息、生物、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可能产生大范围技术进步和产业形态变化。高端人才、技术水平等决定着这些新兴产业及其价值链分工布局,劳动力数量等传统要素地位下降。我国既面临迎头赶上的机遇,也不排除因发达国家技术优势强化,我与其差距拉大、传统产业面临被技术性淘汰的风险。三是国际经济规则主导权之争强化。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贸新规则制定,提高知识产权、劳工、环境保护、政府采购等方面标准,并向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拓展,对全球贸易投资发展格局将产生深刻影响。国际货币和金融监管体系正在改革重构中,主导权争夺十分激烈。新兴经济体面临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的难得机遇,但由于自身能力总体偏弱,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仍处于不利地位,短期内提升实质性话语权面临突出挑战。四是各类安全威胁增加。一些国家贫富差距、失业等问题严重,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引发社会动荡和国家间冲突,有可能产生较大外溢作用,给所在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带来严重冲击。同时,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能源资源、粮食、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上升,都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潜在威胁。五是大国合作竞争关系更为复杂。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全方位较量加强,大国关系在动态博弈中角力制衡,新干涉主义持续上升,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热点问题持续发酵。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一些国家对我遏制和施压等不利因素可能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安全形势更趋复杂。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内环境的基本特征   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未来发展前景持续光明,这是由发展的长期支撑条件决定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中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挑战,国民经济将经历调整转型的考验。   (一)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是我国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物质技术基础比较完备,人力资本丰富,总储蓄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进一步推动发展的较好条件和雄厚基础。二是我国“大国经济”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巨大,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消费结构升级孕育巨大需求,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可观发展空间,有利于培育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更加明显的制度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将不断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和发展潜力,宏观调控体系持续完善和能力进一步增强,能够有效应对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更加明显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传统动力弱化而新动力生成的调整期,面临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矛盾特征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是原有低成本要素优势逐步减弱。过去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是充分利用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有效发挥后发优势的结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持续下降,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将不断上升,依赖低成本要素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塑造新要素竞争优势的紧迫性大大增强。   二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带动力偏弱问题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城乡与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中西部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老少边穷地区仍存在大量贫困人口。这些结构性矛盾已经开始拖累经济发展,并将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后劲,埋下经济风险隐患。   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国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加剧,主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水资源等短缺问题不断显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水和土壤污染加剧,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   四是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增多。经济增速换挡,下行压力加大,使得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风险“水落石出”,逐步显现。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地方政府、产能过剩行业等债务大幅增加,银行不良资产上升,亏损企业退出带来失业压力加大,一些区域和行业面临困难增多,都加剧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五是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有待继续完善,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突出。在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变动、社会管理环境深刻变化的新背景下,社会矛盾和冲突易发多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共享发展的紧迫性大大增强。此外,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等,也是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合看,“十三五”时期,世情、国情深刻变化下的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它不再是依靠原有要素低成本优势、依赖规模扩张外延发展的机遇,而是通过提升教育和人力资本素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不再是单纯依靠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加快发展的机遇,而是扩大内需、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机遇;不再是依靠简单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发展的机遇,而是发挥大国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保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主动发展的机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这些变化,既增强信心,坚定不移地执行既定的长期发展战略,又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及时主动进行必要的策略调整,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将机遇和潜力化为现实,将风险和挑战化为动力,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三、用好战略机遇期必须加快推动改革创新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关期和重要窗口期。转方式、调结构是拖不起、绕不过的阵痛和难关,窗口期意味着机遇稍纵即逝。要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是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要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得中国经济进步的经验和成果得以制度化与法治化。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视净化市场环境、约束政府行为、激发企业家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要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新一轮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重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改革和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与世界结为更紧密利益共同体,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二是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打通创新全链条和各环节,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让创新人才先富起来。营造宽容开放的创新氛围,培育全社会创新意识和精神,建设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着力构建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加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增加居民收入,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减缓和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大公共产品提供力度,创新公共产品提供方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回应百姓关切,努力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扶贫攻坚、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等领域民生保障工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包容性发展机制,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迎难而上 稳中求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破浪前行_网易新闻
迎难而上 稳中求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破浪前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正式出版了。这部文献集反映了我们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稳中求进,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历史进程。这部文献集的出版,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意义。为帮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基本情况,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
记者:首先请您谈谈这本书的编辑过程和选收文稿的基本情况。
答:根据中共中央批准的编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系列的计划,继2009年8月、2011年4月编辑出版《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和《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之后,现在编辑出版了《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这本书收入自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这段时间的重要文献共95篇,约82万字。其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的决议、决定等32篇,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讲话和文稿等63篇。有17篇文献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稿都经本人审定。
这些重要文献,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在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着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创造的新鲜经验。
记者:您刚才提到,这本书中有17篇文献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读者对这些首次公开发表的文献比较关注,是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些文献的情况?
答:首次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文件4篇,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稿13篇。其中,胡锦涛同志的文稿有10篇,分别是: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部分内容,题为《认真总结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新特点》;日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题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日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一部分,题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日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题为《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题为《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题为《当前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四个重大问题》;日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题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题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日在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题为《把党的十八大开成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同志的文稿1篇,即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总结讲话的主要部分,题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李克强同志的文稿1篇,即2010年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几次座谈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题为《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精神实质,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李长春同志的文稿1篇,即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题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谱写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这些重要文献的发表,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我们党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判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探索和取得的新成果,更好地把握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奋斗历程的全貌。
记者:您特别提到这一阶段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是在十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取得的。请结合本书所收文献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本书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从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这段时间虽然不长,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也十分特殊的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已逐渐缓解,但其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我国发展面临着十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
研判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及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党中央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对此投入很大精力,努力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和特点,为制定正确的应对举措提供科学依据。在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将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概括为“四个期”。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使上一轮上升周期形成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难以持续,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逐步推进,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出现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的积极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有所增大,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正在快速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加速变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这四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世界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中,要求我们重新把握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以便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争取更多的主动。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从四个方面来积极应对。这就是,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以国内市场为支撑,努力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积极参与和推动形成国际经济新秩序,努力增强我国参与引导能力;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加强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合作和务实合作,努力发展壮大自己。这“四个努力”,紧扣世界经济“四个期”的发展大势,是根据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我国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
随着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形势又起波澜,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在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概括了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的五种趋势。认为国际市场将陷入低迷并可能成为常态,将严重制约世界经济复苏;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将长期并存,国际产业竞争态势更加复杂;能源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国围绕能源资源问题,在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地缘政治乃至军事安全方面的较量将更加突出;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困难上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保护主义倾向将更加突出;由于各方利益特别是主要大国利益牵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这五种趋势归结起来,就是全球总供求关系、资源条件、经济治理机制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资源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这些变化使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多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妥善应对,需要我们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在应对世界经济领域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记者:请您进一步谈谈面对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党中央是如何科学应对,迎难而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的。
答: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自2011年一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回落,但物价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持续明显上涨,出现了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较快上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况。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党中央明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果断将原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并强调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在有效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趋势后,党中央进一步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中央统筹当前和长远,既注意着眼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注意通过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为经济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中把握好四个重大问题。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这四个“牢牢把握”,是党中央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方针作出的重大调整。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内需潜力巨大,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我们应对外需减弱的最可靠保障。明确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坚实基础,这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深刻警示。实践证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都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对此,温家宝同志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李克强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都有很多论述。总之,党中央提出的这四个“牢牢把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为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工作着力点。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道路也有了新的认识。日,温家宝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记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这一时期我国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我们注意到,书中收入了多篇这方面的文献。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管理地位日益重要。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国,社会管理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比如,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信息网络建设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等等。而我们在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2011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
这次研讨班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胡锦涛、习近平、周永康同志在研讨班上分别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基本任务、重点工作。稍后,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讨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并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这一时期党中央集中力量抓的一件大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向、思路也更加明确。
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进行。在这当中,既要学习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法,但更要立足基本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模式;既要适应社会管理环境变化,积极创新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但又要注意把过去一些好的传统、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而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注意把握好与群众工作的关系。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活动,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做好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的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直接做群众工作的重要作用。
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讨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作出相关决定。请您谈谈党中央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问题的主要考虑。
答: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和重点任务。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这一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度的文化自觉,是这次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历程中,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是一条宝贵经验和一大政治优势。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
本书所收入的胡锦涛同志在全会的讲话、李长春同志所作的关于《决定》的说明,以及全会通过的《决定》等重要文献,对文化自觉问题都作了集中阐述。从中可以看到,这种文化自觉,主要是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准确把握,对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的准确把握,对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准确把握,对我国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突出问题的准确把握。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文化改革发展就有了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文化自强就有了根本保证。《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这些基本要求,是对文化自觉的深刻诠释。它既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也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会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也是我们党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实践探索、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特点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它鲜明回答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丰富和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具体体现在《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之中。胡锦涛同志在全会讲话中强调的“四个必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和把握这条道路的内涵。这“四个必须”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四个必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涵盖了这条道路的方向、目标和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遵循。
记者:对于我国政治建设,国内外高度关注,各种议论很多。我们注意到,本书收入了多篇这方面的文献,请您也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要求和作出的战略部署,这一阶段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扎实推进。
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党的十七大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日,胡锦涛同志在主持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对此又作了进一步全面系统的阐述。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依法行政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行政执法,更加注重行政监督和问责,更加注重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心和信心,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指明了方向。
这一阶段,围绕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日,吴邦国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这一阶段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继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党中央不断完善改革总体布局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强调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与此同时,政务公开在这一阶段也继续推进,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头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各个环节,创造条件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2011年中央决算的决议,在决算中首次披露中央本级年度“三公”经费支出,90多个中央部门和部分省市区也先后公开了年度预决算“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在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本书还收入了贾庆林、贺国强同志有关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文章。贾庆林同志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坚持好、完善好,把这一道路的优势和作用运用好、发挥好。贺国强同志强调要总结历史经验,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记者: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的建设有哪些新的进展?
答: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抓住这一契机,党中央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结合实际,深刻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取得了不少成果,带动了党的建设的全面展开。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我们党90年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告诫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中央把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进一步提到了全党面前。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对此作了深刻阐述。要求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把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突出强调党的纯洁性问题,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和发展,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把握和深化。
在这一阶段,为期两年多时间的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如期完成。这次活动,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次有益探索,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和重要启示。日,中央召开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问题。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在91年的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种独特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一定要十分珍惜这些优势,一定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记者:这一阶段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全面做好党的十八大筹备工作。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召开,强调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围绕大会报告和党章修正案稿的起草,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和“两委”人选考察等,党中央深入研究、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党的十八大各项筹备工作。
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对进一步统一党的高级干部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同年11月1日至4日举行的十七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将这两份文件提请党的十八大审议。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开好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共同的政治责任,要依靠广大代表,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把党的十八大开成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学习十七大以来的这些重要文献,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这当中,凝聚着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本书记录的这一时期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中所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之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这些重要文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空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