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要把经济建设与什么有机结合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山青水秀河北 _城市频道_新浪河北_新浪网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山青水秀河北
  省委书记周本顺在日前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要以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抓好事关河北发展全局的大事。要求全省上下统一思想,不要把心思都放在GDP总量的高低上,要通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度地治理环境污染,搞出一个全面小康的河北、山青水秀的河北、人民富裕殷实的河北。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实现绿色发展对我省意义尤为重要
  绿色发展是推动我省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是我省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绿色发展,通过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绿色发展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必然要求。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由环境恶化引起的种种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增长方式没有改变。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把经济发展由粗放型的投资推动,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不再走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老路,不再发生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边恢复边破坏的现象,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
  绿色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围绕绿色发展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储备,把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建立绿色机制、绿色标准,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贸易问题挂钩,力图保持竞争优势。我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绿色发展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改善民生。要看到,目前我省的环境压力非常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的愿望非常强烈。只有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山青水秀的河北,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新浪河北城市频道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关注河北城市建设...
新闻排行榜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昨晚逝世,享年94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中新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
日 11:04 来源:人民日报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是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用新的发展理念揭示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发展理念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合乎发展规律和发展目的。这“五大发展理念”,符合并揭示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思想结晶。理念是思想理论的核心。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的核心。科学的发展理念是总结反思发展经验教训、准确判断发展趋势的结晶。放眼今日世界,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是因为树立了正确发展理念、走上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所以不那么成功和成熟,是因为没能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没有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子。这就是当今世界发展的现实,既有成功和成熟的经验,也有僵滞、失衡、污染、封闭、贫富沟壑加大加深等失败的教训。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华民族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民族,必然也必须总结反思世界范围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走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科学发展之路。聚焦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相当突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领实现更加科学的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把世界上成功和成熟的经验点透了、说明了,把我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理顺了、厘清了,把要解决的重要发展问题展示出来了,深刻揭示了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发展规律,是关于今日世界在怎样发展、今日中国如何发展的思想结晶。
  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概括。理念犹如旗帜,植根于大地,飘扬于蓝天,昭示着方向。“五大发展理念”植根于中华大地,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五大发展理念”首先坚持的是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围绕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为谁创新?协调,为谁协调?绿色,为谁与自然和谐相处?开放,为谁开放?都是为了人民。共享,谁来共享?人民共享,每个中国人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汇成一句话:人民至上。也就是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把贫困帽子扔到太平洋去;牢牢锁定共同富裕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理念是“固然”与“应然”的结合。“五大发展理念”揭示的“固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怎么走,呈现的“应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什么发展方向走。5个词、10个字,把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在和将来讲清了、说透了,确乎科学概括。
  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崭新篇章。科学理念饱含时代性,更具划时代精神特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五大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的新理念,特别是关于发展的新理念。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同志关于发展的新理念是关于“硬道理”“第一要务”的新理解,是“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新成果,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高度概括,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具有划时代意义,“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高境界更深层次发展。
  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时代发展,拓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格局新面貌
  发展理念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契合实际、推动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契合中国发展实际,必将引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纲领的灵魂。理念在理论、纲领、规划等中居于灵魂地位,具有统摄作用。“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尤其是关于发展的新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理念,也是贯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新理念,成为这份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的灵魂,使这份十分重要、内容丰富的文件有魂有体、魂体相符、魂强体健,使文件各部分成为有机统一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把握住这个灵魂,就能更好理解领会这份文件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外延,就能更好贯彻落实这份文件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可以预期,切实贯彻落实这“五大发展理念”,我国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体制机制、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发展要求等就能得到全面提升,我国发展将迎来一场关系全局的深刻变革,不仅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开启我国发展更为广阔的前景。
  “五大发展理念”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理念不能空对空,发展理念更是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就能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就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形成平衡发展新结构。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就能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就能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实现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更好互动。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同时使国家发展获得深厚伟力。“五大发展理念”聚焦突出问题,在补齐实现全面小康的短板上投入更多力量,做足文章,让“全面”不留缺憾、更不因短板而功败垂成,让“全面”完满以至完美。
  “五大发展理念”拓展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格局新面貌。理念是发展的、变化的,不会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发展理念更是发展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要求等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必然也必须随之变化。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到今年将完成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远的不说,从2000年到今天,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现在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的阶段,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的阶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布阵筑基的阶段,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提出新的发展理念以适应这种变化。“五大发展理念”应运而生,依据的是中国现今的实际和实践,解决的是中国到2020年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问题,既不是中国20世纪的发展理念,更不是西方的发展理念;展示的是一个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新格局,一个13亿多人可感知、可享受、可念可及的全面小康社会新面貌。
  用合规律合目的的发展理念指引未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根基开辟道路
  发展理念能否管长远,要看它能否经受住历史检验、持续推动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合规律合目的,必将引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指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如同古人所讲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游离,都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理念内容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理念逻辑看,第一动力、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必由之路、本质要求五者紧密联系、层层递进、顺理成章、交相辉映。从发展理论看,“五大发展理念”正在“精神变物质”,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既对传统发展进行革新升级,又对现代发展内涵进行全面提升、对现代发展外延予以全方位拓展。从执行操作看,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统一贯彻、统一落实,一体推进、一起发力,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代替,从而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
  “五大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科学理念是科学理论的凝练和升华,不因一定时空变化而改变。“五大发展理念”是经过科学判断走向趋向、深入研究思考提出来的,是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科学理念,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效能。从最近报刊网络反映的情况看,国内外对“五大发展理念”评价极高,认为它抓住了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主脉,揭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规律,不仅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针,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代表世界发展趋势和科学发展方向,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发展方向的科学揭示、发展道路的开拓创新。我们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的不同阶段、作为一个价值链,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石和关键一程,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阶段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阶段必将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深厚根基、开辟宽阔道路。理念是软实力,科学理念能够焕发勃勃生机、化为巨大能量、形成强大硬实力。“五大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尽管前进道路上会遇到风雨坎坷,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一定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这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更加深厚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更加光明、更加灿烂的前景。(任理轩)
【编辑:魏巍】
>理论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doc 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80 &&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向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战略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要求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七届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一系列战略决策充分表明,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对发展与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对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90年代中期,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战略之一。进入新世纪,又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要求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全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生态环保投入大幅增加,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积极进展,“绿色江苏”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总体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污染稳定下降、生态逐步改善的良好局面。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两个率先”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感受和期待相比,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世界发展大势之所趋。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的一个重要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围绕绿色发展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储备,把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试图抢占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绿色机制、绿色标准,把生态环保与贸易、发展问题挂钩,力图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和主导权。我省是开放型经济大省,在这一新的竞争发展态势中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深刻。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建设生态文明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之所需。江苏人口密度大,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高,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期,资源环境的约束持续加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有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之所要。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见到实效,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生态环保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否降低。必须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决不能再走高投入、高物耗、高排放的路子,决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决不能再发生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边治理边污染、边恢复边破坏的现象
建设生态文明是广大人民群众之所盼。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要正确处理“六大关系”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要正确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保持战略定力,确保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两个跨越”。
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关系。中央把四川列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是我省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赢得的关键机遇。要紧紧抓住这一事关四川长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驱动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推动全面创新改革,必须紧扣转型发展,切实解决部分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问题;必须优化环境,加快推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必须重点突破,依托成德绵开展先行先试,推动成都平原重点区域创新发展,推进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着力建设区域重大创新平台。必须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和军民深度融合,着力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必须把人才作为创新的根本,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创业者动力与活力。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关键要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引导城市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尊重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改革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镇宜居性,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居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深化“百镇建设行动”,推动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格局。
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关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强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美丽四川,实现绿色富省、绿色富民。
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的关系。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完善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内外融合的全方位开放体系,形成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对外经济走廊,提升四川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推进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形成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经济有巨大潜能、回旋余地、内在韧性,发挥好扩大内需对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支撑作用。拓宽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有效渠道。着力扩大投资需求,着眼补短板、增后劲,把促投资与扩消费更加有机结合,放松管制,让市场发现和把握投资机会。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释放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充分激活服务、信息、时尚、农村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使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充分迸发。
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一起抓,通过持续健康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拓展更大发展空间。要切实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发展养老、健康、教育、文体等民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问题,保障民生链健康运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推进协调并进、共同发展。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路径举措,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跃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发挥工业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以扩大增量、优化存量补“短板”调结构。发挥第三产业对稳增长的带动作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优化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发挥农业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统筹处理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发挥改革对稳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为结构调整提供不竭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省委政策研究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