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我国何时成功爆炸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题目编号:21295
是否推荐:否
难度平均:3
质量平均:3
收藏次数:1
浏览次数:17559
使用次数:3
创建时间:
上传用户:gzywtk
上传时间:
考点详细:病句-病句
试题内容: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试题答案:1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A项,主宾不搭配。B项,成分残缺,“取消”后面缺少相应的宾语。D项,一面对两面。前面说的是“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后面说的是“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结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A项,“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国家”,主宾不搭配。B项,“取消”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由高中语文题库()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所属试卷:(高考真题)
上一题目:
下一题目:
最新病句专题指导
gzywtk ( 20:29 难度评分:3 质量评分:3)
  难度得分:
   质量得分:
   评论内容:(最多200字,如需输入小于号 & 请用全角)
& &请输入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点击换图)  
  正在执行操作,请等待……
请输入错误描述,或补充完善答案(要输入小于号 & 请用全角,否则会出错)
版权所有: 做最好的高中语文试题、在线组卷功能提供者! 建议采用IE 8.0及以上版本 及以上分辨率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 E-mail: QQ在线咨询: 群号: 网站备案:鲁ICP备号-1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当前位置: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A.1964年B.1966年C.1967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A.1964年B.1966年C.1967年D.1970年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A.1964年B.1966年C.1967年..”主要考查你对&&航天技术&&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于日发射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按时间先后顺序,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1)1964年6月,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2)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4)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员是杨利伟。继苏联和美国后,我国成为了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5)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天宫一号舱内: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卫星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一举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卫星采用自旋稳定方式。电子乐音发生器是全星的核心部分,它通过20MHz短波发射系统反复向地面播送“东方红”乐曲的前八小节。“东方红一号”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卫星上的仪器舱装有电源、测轨用的雷达应答机、雷达信标机、遥测装置、电子乐音发生器和发射机、科学试验仪器等。卫星采用银锌蓄电池作电源,电池寿命有限,卫星运行20天后,电池耗尽,“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卫星结束了它的工作寿命。但是,卫星的轨道寿命没有结束,根据轨道计算,大约能在太空运行数百年。 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千克。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召集了当年曾参加设计、研制、生产和管理的航天科技人员,在“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为纪念碑揭幕,制造厂为配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周年纪念,亦制作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1:1模型,在北京天文馆展出。
发现相似题
与“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A.1964年B.1966年C.1967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207267477970767492142195147951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国发射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什么?_外星探索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国发射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什么?
文章作者:Echoliu |
字体大小:
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人类开启探索的钥匙,是人类历史性的一颗,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国发射的,它带来了什么影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又是何时升空的?下面是外星探索网小编为整理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相关资料。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并被送入轨道,人类从此进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的新时代。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1号主要苏联著名的火箭和宇航设计师科罗廖夫领导的试验设计局完成。卫星由镀铬合金制成,重83.6公斤,外表呈圆球形,直径58厘米,轨道远地点为986.96公里,近地点为230.09公里,每96分钟绕地球一周。卫星载有两部无线电发报机,通过安置在卫星表面的4个天线,其中一对长240厘米,另一对长290厘米。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频率分别为20.005及40.002兆周,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采用一般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此外还安装有一台磁强计,一台辐射计数器,一些测量卫星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感应元件及作为电源的化学电池,发报机不断地把最简单的信号发射到地面。世界各地许多无线电爱好者当时都接收到了这一来自外空的信号。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轨道上运行了92个昼夜,绕地球飞行1400圈,总航程6000万公里。虽然这颗卫星只会在太空噼啪作响,但它标志着人类的活动疆域已经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大到了宇宙空间,人类从此打开天门,放眼宇宙。
正是考虑到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辟了人类探索外空的道路,以及1964年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1999年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的与会国一致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作为&世界空间周&。http://www./article/.html?这一意见得到了联合国第54届大会的核准。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视频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从而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用中国自己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的。这颗卫星是一个直径约1米的球形多面,体重173公斤,比苏联及美、法、日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总重量之和还重。其轨道的近地点为439公里,远地点为2388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8.5&,绕地球一周时间为114分钟。把这颗卫星送上太空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固体混合型火箭,分别采用液体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全长约30米,起飞重量81.6吨。卫星采用自旋稳定方式。电子乐音发生器是全星的核心部分,它通过20MHz短波发射系统反复向地面播送&东方红&乐曲的前八小节。http://www./article/.html?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根基,带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兴起,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航天技术前沿保持同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视频
人造卫星的作用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的一种航天器,占全部航天器的90%左右,在科学、军事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以科学探测和研究为目的有天文卫星、观测卫星、地球物理卫星、大气密度探测卫星和电离层卫星等;用于军事目的的有照相侦察、电子侦察、海洋监视、核爆炸探测、导弹预警、拦截等卫星;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有通信、导航、气象、测地和地球资源等卫星。
人造卫星的组成基本上可分为「卫星本体」及「酬载」两部分。酬载即是卫星用来做实验或服务的仪器,卫星本体为维持酬载运作的载具。卫星的用途依其所携带的酬载而定。人造卫星的优点在于能同时处理大量的资料及能传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颗卫星即能涵盖全球各地,依使用目的,人造卫星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
通信卫星:做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军事卫星:做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探勘之用的卫星。
星际卫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般称之为「行星探测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等。
外星探索网独家观点:
宇宙就是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的,按客观规律运动的物质世界。如果人造卫星是人类左眼,那么哈勃望远镜便是人类的右眼,关于哈勃望远镜你知道多少,哈勃望远镜能看到多远,宇宙的边界又在哪儿?更多资讯继续关注外星探索网。
Copyright &
外星探索www.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