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几万块钱的百位老人积蓄被骗,可以加盟川行谷吗,看了好几家就川行谷生意最好

【图片】【旅行的意义】川行【青铜峡五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82贴子:
【旅行的意义】川行收藏
这里是常安之(旅行还是用这个id吧- -)大家一个个的都衮去旅行了,所以我也去了。旅行没有终点,目的地是四川,去的名胜大概是四川的三分之一。成都冷线为散团散客,导游把人一扔就不管了,而且宁夏又出人意料的多了3个一起去得人(没上火车还没见希望有妹纸),所以我可以和他们组团大闹天宫- -。哦不,是锦里(纪念品聚集地)、春熙(这条路已经红遍世界了不解释)、武侯祠(刘备诸葛暗)。春熙大概是四川妹子最多的地方。四川小吃爆到家。祝我旅行快乐,行程里还有峨眉山、乐山大佛、蜀南竹海和一个地方(我忘记了),自然美景无数,单反在手,如果旅行中有时间就直播。(下边没切干净请无视我没心思了。)
哈泊妮/Hapon整合水育早教、水上游乐场、母婴护理、益智儿童器材四大项目!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福利。会在帖子里放很多图(关于好东西),想要记得联系我我会带哟~去成都坐1717要29个小时,带了点额外的东西(蓝色的TM不是避孕套)今天在书店买了本小团圆和顾城的诗集,只打算带前者。
要衮去新火车站(环境不错)了,少年们再见。明天火车上绝对有亮点等我放图。
别忘了有什么好吃的发点福利来饱饱眼福
打个酱油,顺便十五字,我想应该够了
哈哈哈哈,无法形容现在的狂喜哇,在峨眉山团里包下的旅馆前台竟然有联网电脑!感谢XXXX,没话不多说,这几天的事情图片什么的开始放了啊!
是雨季。在火车上的时候有美女但不方便所以没有拍。这个是在第一天,也就是前天在车上拍的照~。谁能猜出来这个蓝牌子上的街道名字奖!
这个是传说中的酒都——宜宾,也是去蜀南竹海这个景区的必经之路~在车上拍的不太清楚,凑活着看~
东莞三容伺服送料机,着力冲压自动化,高效
还是在宜宾,宜宾靠着江,在下雨,很坑爹的地方,挺脏的,没青铜峡好。
蜀南竹海,第一张应你们之邀是当地特色腊肉、竹筒饭什么的。
照的好坏都有,其中照坏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定力不够,时间稍长的曝光时间使得手一抖,画面就这个样子了,本来是想把水从泼妇照成小媳妇的嘛~竹子美极了,前面还有专门照剪影的嘿嘿。
没有时间改图修图把图顺序搞正了,因为是借来的电脑嘛
在蜀南竹海是有一个索道,双程的,光过去要近半小时,老纸就一个人啊我擦!上去的时候这个缆车时走时停、摇摇晃晃,门看上去都要掉了我擦!而且大雾,一望无底。下来的时候就完全无感了- -
竹海上边有个谷叫忘忧,有片湖叫青龙湖(刚听到的时候被唬到),湖里有竹筏(真正的竹筏),真正的浆,我们差点没划回来。
中场休息区。
上边这两张图把势(川口,意思是极好的),估计是直升机在空中俯视照到的,太美了,超长广角我擦!我什么时候技术能达到这个水平哇!
竹子美极,还是在博物馆门口。
有两张是翡翠长廊,猜猜是哪两张
饰品没看清楚,不过好看到爆!后边有栈廊飞角。
鼠标没电了这边的嘿嘿,本来还有乐山的图片的,暂时告一段落。各位晚安哟~
接下来讲讲故事。在上边图里讲的故事中(上面顺序其实不是按照时间来得),在那之后我回了成都,又去了峨嵋又回了成都。在昨晚,也就是从峨嵋回到成都的晚上,我去到了锦里,我当即决定延期至少两天,因为如果我不在这里多待两天,我会抱憾终生。因为当时没有带照相机,所以美景不能观之。今天上午,我去了成都火车站改签,23、24号硬卧软卧无签可改。这就意味着要么我要飞要么我要坐着在要么要站着。(这句话看仔细)所以我思考了5秒,把这个331元的今天的火车票退了。既然留下了,那么旅行,才刚刚开始
我同桌就是成都人 他现在在内边呆着
- -。这几天有点懒,大部分照片先不放。放三张让你们养养眼哈哈。头一张是昨天全国下大雨,锦里那条街的牌匾。第二张是锦里的夜晚。第三张是早上去门口星巴克买了杯拿铁拿回来的照片。左边是办的个星享卡。
帮你人工置顶
帮你人工置顶下
有美女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主题:帮大佬发05年滇藏川行散记
泡网分: 0.176
注册: 2002年07月
05年滇藏川行散记
02年起,无论是自己背包闲游,还是和朋友一起开车远行,多次来到西藏的边缘,无论是怒江的秋那桶、滇西北的德钦、川西的稻城、甘南的夏河,多次来到藏区,但却从来没有真正踏上西藏一步。
早在03年的时候,就做了一份西藏自驾游的路书,本来准备是当年的5月成行,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让那次出行推迟到了当年8月底,此时因为刚刚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只好放弃,看着朋友们按着自己计划的路线远游,只有期待自己早日也能去到那块高原藏地。
今年春节,还在元阳看梯田的时候,雨杨就说起今年利用国庆假期前后的时间到西藏走一趟吧,当时也就只是想想而已,毕竟时间还有大半年,届时能否挤出一段时间,谁也说不准。7月份的时间,雨杨催我今早确定这事,他好请假,而我看看今年的日历,觉得自己如果厚起脸皮来磨领导的话,是真有可能硬“偷”出一段时间的,于是,终于开始真正策划这次的旅程。
一直都很羡慕那些能彻底放下工作,一次就出来云游半年数载的大侠们,他们可以定下个大概范围就出行,每天走到那算那,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可是我们都是要靠工作养家糊口的人,无论时间还是金钱,都不能任意挥洒,去西藏这种地方,就不能不先好好规划一下路线。
首先,时间上,我们大概能用的时间在20天左右,因此,慢走细游也就不可能了,也不可能深入西藏太远,于是,这次只到拉萨就回头,成了不得不接受的“原则”,珠峰、阿里只有留待下次再访了。
从陆路进西藏,有青藏、滇藏(入藏后到八宿和川藏南线合并)、川藏南线、川藏北线和新藏线五大线路。其中的新藏线,由于时间关系,第一时间就被排除了;青藏线的路最好走,但驴子们都说滇藏、川藏线的风光才是最美的,于是我们还是决定走滇藏进。走滇藏线进的还有一个好处是海拔相对升得较平缓,从丽江、中甸到德钦,海拔一路从2400多米升到3300多米,队员们相对容易适应,同时,到了中甸,第一次在海拔3200多米的地方过夜,万一有那位队员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也有机会撤下来。既然进藏选走滇藏线,那出藏就选走川藏线,因为到八宿后滇藏线和川藏南线合并,那么出藏时自然要走另一条路,走从那曲到成都的川藏北线。
我之前开车来到过德钦,也就是滇藏线在云南境内的大部份我都走过,还有很多朋友开车走过滇藏线,因此在做从广州到拉萨的前半程计划时,没有什么困难,问题出在后半程。当确定走川藏北线回时,我发现找川藏北线的资料要困难许多,特别是从那曲经索县、巴青、定青到昌都一段,基本找不到第一手资料,8月有朋友走过昌都到成都的一段北线,但那曲到昌都的一段,他没有走过,不过,据他说,昌都到江达再到德格这段,他们当时是分段倒车过去的,因为洪水将道路分隔成几段!我只好期待我们的运气好些,毕竟10月份雨季应该过去了。
最后,做出了下面这份22天的行程计划:
D1:广州――南宁――百色;
D2:百色――昆明;
D3:昆明――楚雄――大理――丽江;
D4:丽江――虎跳峡――小中甸――香格里拉(中甸);
D5:香格里拉――尼西――东竹林――德钦;
D6:德钦――盐井――芒康――竹卡;
D7:竹卡兵站――登巴――帮达――八宿――吉达――然乌;
D8:然乌――玉普――波密;
D9:波密――索通――通麦――东久――林芝――八一镇;
D10:D10:八一镇――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达孜――拉萨;
D11:在拉萨及其附近地区游览,修整;
D12:拉萨――当雄――纳木错;
D13:纳木错――当雄――那曲――巴青;
D14:巴青――丁青――昌都;
D15:昌都――青泥洞――江达――德格;
D16:德格――马尼干戈;
D17:马尼干戈――甘孜――炉霍――翁达――杨家湾;
D18:杨家湾――热脚――马尔康――米亚罗――理县――汶川――成都;
D19:成都――资中――内江――泸州――毕节――大方――贵阳;
D20:贵阳――河池――柳州;
D21:柳州――玉林――罗定――广州;
D22:机动时间。
从实际上,这份行程计划的前半程由于资料充分,除了途中由于车队出现了两次意外事故(细节后面再详叙),导致行程整体推后一天,也就是占用了机动时间外,基本上都按计划完成了,但从那曲到德格一段,我们实际比计划多用了2天的时间才完成,其中除我们因为被途中的景致所吸引而花了很多时间停车拍照的因素外,较差的路面情况是更重要的因素!
下面是我们实际的行程:
D1:广州――南宁――百色;
D2:百色――昆明(从贵州一进入云南,从江底到石林几乎全线修路,路烂!);
D3:昆明――楚雄――大理(昆楚高速已通车,处理事故1);
D4:大理――丽江(处理事故2);
D5:丽江――小中甸――香格里拉(中甸);
D6:香格里拉――尼西――东竹林――德钦(飞来寺);
D7:德钦(飞来寺)――盐井――芒康――竹卡(芒康到竹卡修路,晚上走小心!);
D8:竹卡――登巴――帮达――八宿――吉达――然乌(在来古冰川前小村口露营,一定不要夜入来古冰川!否则不熟悉路况,在涉水时很易陷车甚至在水中死火!);
D9:然乌――玉普――波密(整个上午在来古冰川);
D10:波密――索通――通麦――东久――林芝――八一镇(通麦不险了);
D11:八一镇――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达孜――拉萨;
D12:在拉萨游览,修理保养车辆;
D13:拉萨――羊八井――当雄――纳木错(当雄到纳木错的扎西半岛已通柏油路,路面很好。湖边露营);
D14:纳木错――当雄――那曲――索县(中午在当雄吃午饭,那曲到索县道路最多“陷阱“,晚上走危险!);
D15:索县――巴青――丁青;
D16:丁青――昌都;
D17:昌都――青泥洞――江达(最难走的一天,妥坝到江达全线修路,路极烂!);
D18:江达――德格;
D19:德格――马尼干戈――甘孜(上午泡在德格印经院,午饭后才出发);
D20:甘孜――炉霍――翁达――杨家湾――马尔康;
D21:马尔康――米亚罗――理县――汶川――成都;
D22:成都――资中――内江――重庆――綦江(在成都大半天修车,下午3:30才离开成都);
D23:綦江――遵义――贵阳――河池(楚米到遵义已通高速,不用再翻娄山关);
D24:河池――柳州――鹿寨――荔浦――平乐――钟山――贺州――怀集――广宁――四会――广州(入广东后在上高速前路都很破!);
应该说,我们这次的行程安排还是相对比较紧张的,除去途中处理意外占用的一天时间外,等于是23天走完全程,因此总体上也只能是走马观花,没办法真正深入到乡村里面,摄影时也多半不能从容行事,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收获颇丰,因为这条路线确实值得一走再走,特别是川藏北线的西藏部分,更是原汁原味。
本来这次我和雨杨计划我们各开自己的小切去,我们两人一起搭档自驾游数年了,彼此相互信任,配合也默契,而且大家车型相同,这样只要带一套备用配件就可以了。不过在车迷网上贴出贴子找副司机时,阳光提出他开他的大切和我们一起去,于是最终我们这次的车队由两台小切(我的是6420,雨杨的是7250)和一台大切(Jeep4000)组成。实际上,大切和小切一起跑,肯定不够爽,只有委屈阳光他们了。
出发之前,我和雨杨都将自己的车辆进行了一番彻底的修整保养,其中将轮胎都换成了百路驰的AT胎(235),并将底盘所有的螺丝螺母进行了加固,特别是前减震器更是加了双螺母,实际上,这次我和雨杨的车辆底盘都没有出现问题。我们还带了包括前、后减震器,皮带、汽油泵、球头等备件,不过,这次旅程中除了带去的机油和机油格、空滤器滤芯在拉萨保养时用上外,带的其它备件都原原本本带回广州了。但我的小切出了个事先想不到的问题:雨刮电机支架断裂!在拉萨还没有配件,这个在晴天不是问题的问题,事后在从那曲到江达一段给我带来了极大的烦恼,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阳光出发前给他的大切加了前后重型保险杠,事后在发生意外时,用他们的说法是加装的后保险杠救了命!
出发前阳光还为每台车准备了2个20升的备用油箱,不过现在我们这次走的路线汽油供应没有问题,除阳光用过一次外,我和雨杨的都没有派上用场。
其实跑一次长途,能否有合适的人一起走,往往关系到旅程能否顺利完成,更关系到大家能否玩得开心。
我们这次去西藏,由于我和雨杨的工作安排的缘故,只能把时间定在9月21日到10月12日(计划)间,我们原来经常一起玩的老搭档,多数因为时间不合适而无法参与,由于是跑长途,我们都希望每台车上能有副司机,这样一是轮流开车轻松些,另外万一在主司机身体不适时,也有人能继续开车,因此,我们决定在车迷网上公开招揽可以做副司机的车友。
毕竟是去西藏,时间长,因此期间人员也有反复变化,直到9月中出发前,才最后确定了下了人员:雨杨、阳光、多果、大老细、老猫、QPS、阿泉、QPS友、当然还有我自己,上述的9人从广州出发,然后到昆明后,雨杨的上司夫妇也将加入,到了拉萨,雨杨的上司夫妇将离队,而我的一位同事陈斌将加入。
坦率地说,这次的人员变化较大,大家彼此不够熟悉,兴趣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彼此的配合和沟通都不够理想。
在出发前,召开了两次队员全体会议,和大家讨论讲解了旅程安排,让大家初步相互认识,进行了人员分车,明确了旅途中个人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和需要携带的物质。其中因为计划有露营,同时也因为担心途中可能被逼露营,因此还要求携带露营装备,阳光主动提出携带4顶帐篷,解决了部分队员装备不齐的困难。
每次开会后,都形成了备忘录文件分发给队员,针对旅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除了要求大家自行购买意外保险外,还出台了一份《自愿参加2005国庆西藏行活动声明书》,下面是声明书的主要内容:
自愿参加2005国庆西藏行活动声明承诺书
1)本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自愿参加本次日开始的去西藏的自驾游活动。本人体认到本活动为非商业非盈利之车友自发活动,活动召集人仅负责联系参加活动人员,同时制订一份得到全体人员同意的旅行计划,因此如在本次旅行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或因各种因素造成的路线变化及行程调整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召集人不承担赔偿责任。本声明中关于免除召集人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本次活动中其余队员。
2)本人已详细阅读过本次活动的有关行程计划文件《2005国庆西藏自驾行路书》,事先已了解本次活动的计划行程,认识到由于本次活动途径的路线道路险峻,同时有很多路段行经高海拔地区,因此存在发生各种意外的风险。本人认可活动中各种可能的风险均由本人承担。
3)本次活动为自助AA制活动,本人在本次活动中发生的任何费用,包括活动中应分摊的集体费用、个人保险费和其它个人费用均由本人自行负责。
4)本人自愿全程参加本次自驾游活动,未经全体参加本次自驾游活动队员的协商同意,不得自行在途中退出(因身体出现严重疾病的除外),并不从事任何严重影响团队活动行程的行为(此行为的认定由全体队员开会表决决定,采用当时队员过半数通过的原则),否则自愿放弃事前缴纳的活动保证金人民币1000元所有权。
5)本人在出发前已经过身体检查,没有心、肺、脑、肝、肾有明显的病变,以及严重贫血或高血压、呼吸道疾病或其它重大疾病,如在本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疾病,概由本人负责,活动召集人和本次活动中其余队员对此不负任何责任,不承担任何赔偿义务。
6)本人在活动出发前已自行购买相关保险,如在活动中因各种原因造成人身损害后果,将由本人购买之保险负责赔偿损失,活动召集人和本次活动中其余队员对此不负任何责任,不承担任何赔偿义务。
7)本人在活动中将遵守团队的活动安排,在非自由活动时间里不擅自脱队活动,尊重全体队员的时间,每天按实现约定时间集中,如因迟到超过10分钟而影响团队行程,则每次罚款30元,罚款用作本次活动集体资金。
8)本人事先已了解由于存在如道路因洪水、塌方导致断路等各种非确定因素,导致旅行计划可能需要进行修改,在遇到此种情况时,将由当时全体队员开会决定新的路线,本人不得因发生路线、行程的改变而放弃上述各款声明承诺。
9)本人了解西藏生态环境的脆弱,在本次旅行中将始终坚持环保,爱护生态的原则,绝对不乱丢弃垃圾杂物,做到“除了像片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参加活动的队员出发前都签署了这份声明书,而其中交纳的保证金,事后都在队员离队时如数退还给。
阳光先出发
由于阳光一车的队员的时间都比较充裕,因此提出先出发去丽江,先在丽江玩,等我们到丽江后再会合,大家对此没有异议,因此阳光、老猫和阿泉三人先行于20日清早出发。很难说这一决定和后面发生的意外没有任何联系。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3686&&回帖:44 &&
泡网分: 96.401
精华: 3帖子: 11920
注册: 2003年01月
原文由 caiwei1968615 发表
广东话大佬就是哥哥的意思就是我孪生哥哥啦 多谢指教!那大佬是不是和你很像喽?
注册: 2005年06月
新年好!又有新游记看了,等得好苦啊,caiwei你大佬总算磕完长头了,加油!!!!
泡网分: 34.573
精华: 1帖子: 2809
注册: 2005年06月
原文由 花匠 发表
搞不懂广东话,谁是你大佬?呵呵,不要笑话俺啊! 广东话大佬就是哥哥的意思就是我孪生哥哥啦
泡网分: 96.401
精华: 3帖子: 11920
注册: 2003年01月
搞不懂广东话,谁是你大佬?呵呵,不要笑话俺啊!
泡网分: 34.573
精华: 1帖子: 2809
注册: 2005年06月
原文由 liu8666 发表
请转告老军医,发点图上来. 刘兄:我大佬很懒不肯贴图,您去车迷网看吧。
泡网分: 46.667
精华: 3帖子: 4017
注册: 2004年04月
请转告老军医,发点图上来.
泡网分: 34.573
精华: 1帖子: 2809
注册: 2005年06月
甘孜到马尔康
  上午9点30,我们出发离开甘孜前往马尔康。随着离成都越来越近,俺们的这次旅程也开始接近尾声,然而路上的风景,同样迷人。
  离开甘孜县城7km处的拖坝,有一个叉路口,两边的路都一样的漂亮,不过317国道是左边的那条路,右边的是去新龙的省道,这条省道南北向连接317和318国道,若沿这条省道一路南行,则可到达318国道的理塘。
  过了拖坝,可以遥望到喀洼老热雪山,可惜俺们这天睡了懒觉没有早起,早起的话很可能可以看到日照金山的美景。从马尼干戈起,俺们就发现这带的藏胞很喜欢在山坡上堆刻出大型的“六字真言”,出甘孜县城不久,俺们就见到了这样的情景。
  从庭卡开始,317国道又在一片大山坡上延伸。这一路的特点是视野特别的开阔,雪山草地,都是大气磅礴,让人不由得豪气顿生。这片大山基本都是被草覆盖,是天然的高山牧场,而山上的牧人庭院,也是非常的大,也许只有这样大的庭院,才能容纳下他们的畜群。
  快10点半的时候,俺们发现在山顶附近竟然有一口大水塘,水塘的中央,还有众多的水草,为这口水塘增添了几分灵气。而水塘的周围,也出现了许多高原灌木,和更远一些地方只有牧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要露营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营地。
  不过,15分钟后,当俺们翻越过一个山梁,山下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美丽海子,和这海子比起来,俺们刚刚经过的山上水塘,就太普通了。虽然在旅行出发前,俺已经做过功课,但显然这个俺的功课做得不到位,面对眼前的海子,却不知道它的名字和掌故。
  回来后,耳朵首先考证出,这个位于朱倭村附近的美丽海子,就是号称即将消逝的中国十大美景之卡萨湖。回来后查资料,才发现,除了俺们看得到的美丽,卡萨湖还有很多的典故和人文景观,可惜俺们当时却都不得而知,可惜可惜!下面摘录一些有关卡萨湖的资料,下次再有同学路过,就不要再错过了。
  卡萨湖海拔3510米,是典型的高原淡水湖泊,总面积1.92平方千米。99年被命名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当地有名的圣湖。每当藏历羊年,数以千计的信徒不畏长途跋涉来到这里。
  这里还是川藏北路最大的水鸟栖息地,产卵季节湖缘变成了天然蛋场,深难见底的湖中游鱼成群,鱼行水中、畅通无碍。
  传说很早以前,卡萨草原干旱如火,人们生活苦不堪言,族中有个牧人,为解救众生,自告奋勇地去寻找水源,历尽千辛万苦、艰难万险,终于找来水源,但自己却因身心疲惫而死去,牧人的妻子因过度悲伤也去世了,天上的白度母见此景流泪了,一滴泪珠落到卡萨草原的一个深谷里与牧人找来的水源汇成了一片湖水,就成了今天的卡萨湖,所以人们也把卡萨湖尊为圣湖。
  也有传说卡萨湖是一个巨大的石青蛙吐水而成,湖中有神龙、神牛和神马等,夜深人静时会从湖中走出来。
  卡萨湖充满了灵气和人气,四周有神山环饶,山上有肃穆的寺庙守望,南面山坡上就有一座古老的藏传佛教黄教寺庙——觉日寺,曾是炉霍最大的一个寺庙,后来被毁掉了,从那大量残缺的石墙和依稀可见的雕梁壁画中,不难想象它曾经的辉煌与庄严,
  卡萨草原上的人们视卡萨湖为母亲湖,每逢大小节气总要来朝拜。湖西南边还有许多石棺墓葬,据说那里葬着章戈娃(炉霍人)的祖先。
  在俺们停车拍摄卡萨湖时,耳朵居然擅自一个人跑开,企图穿小路下山,据耳朵自己说,这是为了拍摄到没有电线杆的照片,可是如此也不能无组织无纪律地乱跑呀,这种行为,必须坚决批判!
  由于俺们这天必须赶到马尔康,这样才能确保次日赶到成都,因此最终俺们还是没有来到卡萨湖边亲其芳泽,更没有等待欣赏落日的美景,沿湖去找寻逝去的故事,希望下次俺们还有机会,来圆这个梦想。
  下山后俺们途径卡萨湖边的朱倭村,这里的藏屋用色很大胆,一座座藏屋非常漂亮抢眼,比较有意思的是,房子一层的土墙面上,贴满了一个个的牛屎饼,看起来却显得很协调,就像天然的装饰品一样。俺们碰巧见到了一群藏族妇女背青稞上房顶凉晒的情景,其中有一段路,上去走的是正常的木梯、下来走的却是独木梯,这样的独木梯俺在怒江流域的藏村也常见到,背筐走在上面,不但要技巧,也要胆量。
  中午,俺们在离炉霍还有几公里的路边店吃午饭,入川后,在县城附近的路边店吃饭,成为俺们的第一选择,都是川菜,便宜方便,顺便在小休一下,一举两得。13点25分,俺们来到了炉霍县城新都镇。进入镇里,发现镇里的建筑好像都是水泥建筑,只是照样涂上藏族人喜欢的红、白、黑等鲜艳明快的颜色,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回来后查资料,才发现原来1973年这里发生过一场里氏7.9级的大地震,整个县城当时都被摧毁了,现在的县城是新建的。
  炉霍,昔称“霍尔章谷”,藏语“霍尔”意指蒙古人,“章谷”意为山岩石上。因霍尔章谷土司的官寨处于山岩上,系蒙古族后裔,故称“霍尔章谷″。清光绪二十三年终(1897)置屯时取名“炉霍″,因炉(打箭炉)至霍尔为入藏要道,故名。
  炉霍县城新都镇,距成都654公里,海拔3250米,人口仅有不到4万人,但现在看起来还是比较发达,客车站、宾馆等一应据全。俺们从甘孜方向进县城,317国道也是县城的主街道,走到县城尽头是个丁字路口,向右转则是南下道孚方向,俺们向左转出城,继续沿317国道北上瓮达、色达方向。
  一出县城,俺们就发现路左边的半山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于是照例停车拍照留念,可惜当时觉得时间不早了,没有上去拜访。后来才知道,那是炉霍县最大的寺庙——寿宁寺。原寿宁寺寺址并不在此,而在炉霍原县城老街附近;1973年大地震时寿宁寺也未能幸免,现在俺们看到的寿宁寺是1983年迁址重建的。
  从朱倭村起,一路上的藏居让俺们总觉得美不胜收,时常停车拍照。说起来炉霍的民居也丝毫不逊于名扬中外的道孚民居。炉霍的民居外观为深色,也属“崩康”建筑。这种内部结构以原木为主材料的建筑,还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据说73年大地震时,多数纯正藏居经受注了考验。
  说来好玩,从炉霍出发不久,俺们就经过一个叫泥巴的地方,可是过了一阵,又经过了一个叫泥巴的地方,强烈建议将两个泥巴根据地理位置改名,一个叫南泥巴,一个叫北泥巴,俺还真搞不清楚,当地人是如何区分两个地方的。
  到瓮达前,要翻越此行中最后一个4千米以上的垭口,4485米的翁达垭口。虽然入川后317国道多数路段都是柏油路面了,但若过4千米以上的垭口时,都会变成沙时土路,为的是冬天时的行车安全。和前面经过的众多垭口相比,瓮达垭口已经让俺们提不起什么兴趣了,于是连停都没停,继续前进。
  在瓮达附近,俺们发现这里的民居非常有特色,从外观上看,这种建筑上大下小,中间挂着一排干草,一般以山寨的形式建在山坡上,远远看去显得十分威武。奇怪的是,这些藏屋都座落在瓮达附近。当时俺们还不知道这些藏屋原来还有特别的典故。回来后查资料才知道,这种仅在翁达镇附近出现的藏式民居,是为了纪念曾在格萨尔王手下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色尔瓦·尼蒙达。
  据说这种房子是模仿格萨尔王大将色尔瓦·尼蒙达的形状来修建的,上头大,就是模仿他头戴盔甲。据传色尔坝的人们是色尔瓦·尼蒙达的后代,当地藏民崇拜他,为纪念他,就把自己居住的房子修成代表着色尔瓦·尼蒙达的形状。
  到瓮达,有一条左转的道路,通向色达。说来俺们这次旅程也可以说是遗憾的旅程,到了离色达不到100km的地方,却因要赶路而不能前往,因此也和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也称色达佛学院,这座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擦肩”而过。
  过瓮达后不久,俺们来到一个叫俺的地图上叫甲学,但有些资料上叫色尔坝的小镇,镇里有一座特别的塔状建筑,于是俺们停车看个究竟,原来这竟是一座寺庙,名叫拉则寺,寺高9层。就在俺们拍拉则寺的照片时,一位藏族帅哥来问能否搭下顺风车,只要坐5km就好。车上还有空位,看这位戴着眼镜的帅哥也不像坏人,俺们也就让他上车了。
  藏族帅哥上车后,耳朵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问长问短,除了问途径的地方风俗外,还问人家的家庭状况,藏族帅哥则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回答耳朵提出的众多问题,还别说,这位帅哥还真解答了俺们的一个疑问:路边山坡上的布幔经幡是干啥用的?原来那些都是给逝去的人超度用的。这里的习俗是有人死去,就请来当地比较有名的和尚来给做法事诵经,超度亡灵,同时挂起经幡、布幔,自然是越有钱,或越有名,规模也就越大了。
  车走了5km后,俺看路边好像没什么村寨,就问帅哥,5km到了,要下车吗?他说,还没有,再前面一点,到了10km处,路边正好有个村寨,又问,是这吗?得到的回答还是一样,当帅哥说到了的时候,俺一看里程表,原来已经走了25km,俺这才明白,原来帅哥心中的5km,等于俺们的25km。这个故事告诉俺们,对藏民们说的里程,要抱怀疑的态度,呵呵。
  在进入马尔康县界的地方,前面有两辆小车被拦在路边,难道是警察在检查?驶近一看,原来是个那两台车献哈达,不知为啥,却没有给俺们这两台车献哈达,也许是因为俺们这两台车太脏的缘故吧。
  马尔康属于阿坝州,317国道进入阿坝州后,路面变得非常漂亮,明显要比之前在甘孜州的路面要好,看来阿坝的经济实力要更强一些,而按雨杨的说法则是阿坝更重视旅游业,因此路也修得更漂亮。
  进入阿坝境内后,为了争取不走夜路,俺们基本上没有停车拍照。傍晚时分,俺们来到了离马尔康县城只有15km的松岗镇,看到镇边有很多漂亮的碉楼,可惜此时已经完全没有光线,无法拍照了。
  原来松岗这里有著名的松岗土司官寨碉――直波碉群。它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背靠青山,前临梭磨河,左右两侧是藏寨、农田和公路。直波碉群依据山形地势而修筑,分北碉和南碉两座,建筑格式均为八角外形,片石砌墙,内有独木梯作各层通道之用,平面外呈八角形,内呈圆形,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成台体,两碉相距50米。八角碉是各种石碉中造形最美、建筑艺术水平最高的一种。本来,虽然这天已经没时间在这里游玩,但完全可以住在这里,明天玩半天后再出发去成都,只是俺们当时只想要赶到马尔康过夜,又错失了一个好地方。
  19:30分,俺们到达了马尔康县城,住在顺达宾馆住下鸟,标间80一间,想不到的是这家宾馆竟然国内长途电话免费任打,不过除了给家里报报平安,俺也没有什么电话粥好煲。
是日行程357km。
泡网分: 0.176
注册: 2002年07月
德格到甘孜:磕长头、雀儿山、落日
  因为前一天没有加油,在离开德格县城前,俺们照例要把油加满,德格的90号油价已经降到4.62元/升,明显比西藏境内要便宜。中午12点10分正式出发,此时天色已经转晴,天空中又显出俺们已经熟悉的蔚蓝色,俺们的心情也如天空般晴朗。
  德格的藏屋和江达一带的非常相像,原木墙涂成褚红色,看起来非常抢眼。出德格县城不久,317国道由柏油路变回沙石路,但路面依然比较平坦,色曲一直伴随317国道一起延伸,路边已经出现不少金黄的秋叶,不过总地来说,秋色还没有西藏境内浓郁,比较这里的海拔已经低了许多,秋也放慢了到来的步伐。蓝天、藏屋、清曲、秋叶,总是让俺们这些老广动心,纵然已经不再陌生,却怎么也不会出现审美疲劳。
  下午13点10分左右,在穿越了一个小峡谷之后,巍峨的雀儿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俺们此时来到柯洛洞附近,有一个座落在小山坡上的小村,村子直面雀儿山,景色绝美,只是也许这里的村民对此已经熟视无睹,看起来对俺们的兴趣反而大些,这里的青稞架上晾晒的植物俺们都不认识,这时就想起多果的好处来了。
  继续前行没多远,远远见到一位年轻人磕长头而来,高大的雀儿山雪峰成为他的背景,让他看起来显得格外神圣虔诚。俺们停车拍照,等他经过身边时,准备按藏区的习惯向他布施一点小钱时,却被他微笑地宛拒了。这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看起来也就30岁左右,虽然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但却不减他的俊郎。雨杨和他聊了几句,原来他准备一路沿川藏北线“磕”到拉萨,预计要到06年的5月才能到拉萨,他属于最虔诚的信徒,将自己准备的辎重物资都装在一辆小推车上,每一段路,都先将小推出推到前方,再徒步回起点,然后再由起点磕长头到小推车处,如此循环,也就是,一段路他实际上要“走”三遍才能完成。
  看着前面高高的雀儿山,真难想象这位兄弟是如何磕过来的,而想起他还要走俺们已经走过那段慢慢长路,还要不知翻越雪山深谷,眼下还未入冬,一旦冬天来临时,在冰天雪地中全身伏在冰冷的路面上,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和这位兄弟相比,俺们的自驾之旅,显得是那样的奢华FB,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他不愿意接受俺们微薄的布施,俺们只好衷心地祝愿他一路“走”好,早点抵达西藏,抵达他心中的圣地。
  在藏区,遇到磕长头是件很正常的事。下面一段是网上看到的有关资料:“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 藏传佛教认为,对佛陀、佛法的崇敬,身(行动)语(咒语)意(意念)三种方式缺一不可。
  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磕长头分为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
  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
  短途磕长头,一般是围绕寺院、神山、圣湖、圣迹磕头一周,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十天半月。
  坚持就地磕头也是一种方式,或于自家佛龛前,或于附近寺庙大殿门前,以一定的数量为限,就地磕头。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地板、磐石被磨得光可照人。虔诚之致,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
  于行进中磕长头,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啊嘛呢叭咪哞”,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言”(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在此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 
  原地磕长头,于殿堂之内或外围,教徒们与信徒们身前铺一毯,原地不断磕长头,只是不行步,余者与行进中的磕长头一样,或还愿,或祈求保佑,赐福免灾因不同心理意愿,而犹入无人之境;教徒们认为在修行中,一个人至少要磕一万次。叩头时赤脚,这样才表示虔诚。        
  还有是围绕着寺庙,依顺时针方向自寺院正门开始,面向寺庙侧向行进磕头,一步一磕,绕寺而行;或侧向寺庙,向前叩进,为三步一磕,口诵六字真言。”
  坦白地说,俺并不了解磕长头的信徒的信仰,但俺却绝对尊重这种真诚信仰的行为,毕竟一个人还是该有些精神的,藏胞们对他们信仰的真诚,真的让人感动。
  随着俺们的继续前进,13点44分的时候,俺们已经来到雀儿山的山脚,可以清晰地看到半山的盘山公路,俺们马上就要翻越这坐川藏北线上著名的险峰。
  雀儿山位于川西高原,横断山脉的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它北衔莫拉山,南接沙鲁里山,北侧是自西而东的雅砻江支流玉隆河,南侧是由北环流的金沙江支流夕河和麦宿河。 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9.1度,北纬31.8度,坐落在雀儿山南段,德格县境内。山区海拔5000米以上雪峰有数十座之多,是康藏交通的要塞。
??? 雀儿山主峰有西北、东北两条山脊。在西北山脊上,距主峰3公里处是雀儿山峰,海拔6l19米,与主峰并排耸峙于云海之上,冰雪皑皑,巍峨雄伟。雀儿山主峰山体高大,地形复杂,从谷底至山顶,相对高差在200米至400米之间,山峰北坡和东南坡谷中躺卧着两条大型冰川,冰川舌部直伸到海拔4500米的森林边缘。
雀儿山藏语叫“绒麦俄扎”,意即“山鹰飞不过的山峰”。俺们要走的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年十八集团军和地方施工队伍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修通雀儿山上的公路,公路技术等级低,路基狭窄,陡坡急弯一个接着一个。?由于山势险峻,多风雪,因此雀儿山常遇到雪崩塌方而封路,就在不久前,还要实行交通管制,分时单向放行,但俺们这天却是运气特别好,过雀儿山时晴空万里,雀儿褚峰在俺们面前一一展现其真容,俺们一路走,时常停车拍照,尽览雀儿山美景,可以说,雀儿山是俺们这次旅程中翻过的最美雪山。
  快到雀儿山垭口时,俺们看到了一座漂亮的道班房,旁边还有一座俺们走川藏北线来在317国道上看见的最漂亮厕所。这里就是著名的雀儿山五道班驻地。为了保障川藏公路的畅通,1954年在雀儿山设立了甘孜公路养护总段雀儿山五道班,养护山顶的10公里公路,并负责山两头16公里排除塌方、冰雪的任务。五道班驻地海拔4889米,是三千里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道班。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低海拔地区的50%,山上不下雪的天气只有1个半月。当地有顺口溜说:“雀儿山,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维护保障道路的通行,是多米艰辛危险的工作。俺们的车通过道班门前时,轻轻鸣笛,向五道班的护工们致敬!
  下午14点35分,俺们来到了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垭口。在俺们一路走过的众多垭口中,雀儿山垭口不是最高的垭口,但却是风景最好的垭口。虽然晴空朗朗,这里依然风吹经幡猎猎,垭口边的小山坡上,是难以计数的用小石块堆成的一座座小小玛尼堆,四周的山头上,白雪皑皑,奇美险峻,让人陶醉。
  在垭口上,照例有一块碑牌,和别的垭口不同的是,上书除了雀儿山垭口的海拔高度外,还有雀儿山主峰的高度,更左书“川藏第一高”,右写“川藏第一险”!耳朵见此,定要再俗一次,拍张到处一游大头照。垭口的经幡更是拉成门楼状,更显气度不凡!
  在垭口逗留期间,遇到两辆成都来的SUV,都是俺们的广东老广在成都包租的车,聊起来俺们惊奇地发现,他们和俺们前两天在丁青到昌都之间碰到的那台SUV上的老广是一伙的,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雀儿山垭口,是俺们这次旅程中最后一个海拔5000米以上的垭口,过此之后,俺们总体上就是一路下行,逐渐回归平原了。
  由于长时间被冰雪覆盖,雀儿山路段都是沙石路段,以免路面结冰影响行车安全,俺们也一路拉上高4,小心通过。快下到山脚时,迎面来了3位骑着自行车的小伙子,大家停车聊天,他们是从天津来的,花了15天骑到了雀儿山脚下,目标不用说,自然是拉萨了,又是一群牛人!在西藏,最容易理解什么叫天外有天,当你认为自己很牛时,很可能马上就会有真正的牛人出现在面前!
  15点30分,俺们下到雀儿山脚,317国道变成了漂亮的柏油路,从这里到马尼干戈一段,路边的风景一流。蓝天下,雪山、森林、草地、清溪,依次展开,草地上的牦牛、绵羊,清溪边的白马,更为这幅美景中增添了勃勃生机。
  稍为让人有些扫兴的是,俺们停车拍照时,一群小孩子围上来要东西,这倒也没什么,可是还有一位青年也过来要,俺们不给他,他就和孩子们争抢俺们给孩子们的笔和小本,真是不可思议!
  15点56分,俺们在317国道上,看到了新路海。新路海位于雀儿山西北麓,川藏公路侧,海拔4040米,平均深度10米,最深处15米,是甘孜州著名的冰蚀湖。水源由雀儿山冰川和积雪消融供给,湖尾流出的溪流为措曲河源头之一。 新路海藏语名为玉龙拉措,“玉”是心,“龙”是倾,“拉措”是神湖。相传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中英雄格萨尔之爱妃珠牡来到湖边,被秀丽的湖光山色和幽静的环境所吸引,徘徊湖边流连忘返,她那颗眷念美丽河山的心犹沉海底。后人为了纪念珠牡,取名为玉龙拉措。而新路海这个名字,则为上世纪50年代修建317国道的人们所取。
  远远望去,新路海在雪山森林的环绕下,宛如仙境般秀丽。如果是旅程的开始,俺们一定不顾一切地“杀”过去,可是这天俺们一整天都被周围的人文和自然美景所刺激,此时面对新路海,兴奋度已有所降低。俺们原本计划到新路海前的马尼干戈住宿,可是现在时间尚早,就起了今天多赶点路,赶到甘孜再休息的念头。于是终于还是放弃了走近新路海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成为俺们的又一次遗憾。
  马尼干戈,原本只是川藏北线上的一个小镇,但因为靠近雀儿山、毗邻新路海,加上路两边的秀美风光,还有自身的质朴,而成为驴友们的新宠,颇有和郎木寺相提并论的趋势,所以俺们原本计划在这里住上一天,不过这天俺们经过镇里时,却发现这里正在扩建道路,路边尽是崭新的建筑,顿时没了感觉,于是最终决定不住这里,再多走100km,去甘孜。
  过马尼干戈镇,伴随317国道的,是玉曲,玉曲此时已经不是小溪,而是一条真正的小河了,清清的河水,让俺们这些老广心馋不已,要是俺们的珠江能有玉曲的一半清就好了,当然这是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的奢望。川西的环境这样好是很自然的,俺们这一天,就没见到一座现代意义的工厂。
  16点37分,隔着玉曲,左边的山脚下出现了一座寺院,远远看去,寺前长长一排的白塔分外壮观,而8座迎宾白塔更比一般的塔要大上一圈。寺后的山坡上有多排经幡,规模宏大,后来俺们还不次见到这样的情景,不过这些经幡的作用,俺们是第二天才弄清楚的。因为时间不早,俺们没有过去看个究竟,据耳朵回来后考证说,这座寺庙可能是宁玛派扎西寺,到底是不是,俺就说不准了。
  这天下午的阳光一直非常灿烂,纵使时间已经到了五、六点钟,色温依然很棒,一路上,俺们不时停车拍片,雨杨这家伙更是时常在在后面“偷停”下来拍片,吸引俺们的,往往都是一些“小景”:过河的牦牛群、蓝天下半明半暗的山坡、路边的不时出现的雪山、垭口的经幡、草坡上的牛羊群。。。。。。有了光,一切都看起来,都那么的美妙。
  18点10分,俺们发现路边的雪山开始“变色”,日落的美景就要逐渐展开,俺们开始加快了行车的速度,俺们希望找到一个有水能倒映出雪山的地方来拍落日,俺们真能有这样的运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个地方吗?
  18点22分,俺们发现路的左边有个不大的水泊,前面一路开阔,雪山正好倒映在水中,仿佛是老天特意为俺们准备拍落日美景的地方,从地图上看,这里应该是在来马乡到仁果之间。小水塘呈长条形,水塘周围是平坦的草地,在一段还有几块散落的石头,可坐可卧,真是一个天然的一流营地。雪山、云朵倒映在水中,真实和虚幻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半个小时之后,当最后的晚霞逝去,俺们也收拾起相机、脚架,赶往甘孜。路况很好,晚上8点,俺们进入甘孜城。这里有个小插曲,进入四川后,俺们就进入了甘孜州,下意识中,俺们把甘孜县城当成了甘孜州府所在地,大家都忘了甘孜的州府所在地是康定城!于是,当俺们进入甘孜县城后,大家都嘀咕起来,怎么一个堂堂的州府这样小,路边也都只有两、三层的小楼?后来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甘孜,藏语为“洁白美丽”。据传清康熙元年(1662),五世达赖派弟子霍.曲吉.昂翁彭错到霍尔地区建十三座黄教寺庙,其第一座寺庙――甘孜寺就建在有白色石头的地基上,甘孜镇由此得名。由于甘孜镇一带属高原河谷气候,寒冷干燥,澄彻晴朗,地势开阔,日照长,辐射强,年日照时数2642小时,故又有“小太阳城”之称。
  俺们到甘孜镇的时候,镇里的主道正在开膛翻修,搞得有些尘土飞扬,其实甘孜镇是坐让人感到很舒服的小城,城里相对来说可算繁华,有路边小食店,也有堂皇的大饭店饭店,俺们这天晚上去了一家川味大饭店吃饭,不过不贵。
甘孜镇现在有不少的家庭旅店,俺们这次找到一家座落在东大街上刚开张三天的藏式家庭宾馆“喜玛拉雅”,什么都新,标准间70一间,最好的是热水是烧锅炉的,所以能保证24小时都有热水,水量很大。选房间一定要挑靠马路这边的,有一个大阳台,而且越高越好。俺们这次来晚了,只住到两楼,如果能住3楼就好啦,可以在露台上里看喀哇老热的日出。虽然是县城的大街边,但晚上基本没有车通行,非常安静,如果是夏天来,晚上坐在露台上喝茶聊天应该很爽,只是俺们这次来的时候晚上已经很冷,俺们就没在露台上潇洒了。这家旅馆还配套有藏药桑拿、西餐咖啡厅,不过俺们去的时候还没修好开业,要有兄弟再去的时候,该都开张了。
  是日行程200km,随便说一下,德格到甘孜县城的距离只有198km,俺用的那本中国地图出版摄出版的《中国汽车司机地图册》虽然是本不错的地图册,但上面标注的德格到甘孜的距离是212km,有误。
泡网分: 34.573
精华: 1帖子: 2809
注册: 2005年06月
德格印经院:舞动出传世的经文
昨天晚上睡了一个好觉,这天早上7点15就起床了,俺和雨杨准备早点到德格印经院去,看看能否见到僧侣们做早课的情景。
来到印经院前,转经的人们早在围绕高高的院墙顺时针转起圈来,院前的一片空地上,有几位藏胞正拉挂一条新的经幡,还有一位藏胞正在空地上用青青松柏枝“煨桑”,空气中弥漫了一种松脂特有的清香,快8点的时分,响起了一阵低沉的法号声,原来一高一矮两位喇嘛开始在印经院的房顶上吹长长的法号。
虽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德格印经院前面还是有电线横过,加上可能最近正在进行翻修基建工程,印经院的前面堆放了许多石块建材,显得很凌乱。好在前面有一栋楼,俺们上到二楼的走廊,架起脚架,正好可以拍到两位喇嘛将长号加在围墙上,面对院外吹号的照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两位拿短号的喇嘛,替换了原来吹长号的两位喇嘛,相互站立,吹起号来。直到早上8点15分左右,才吹号完毕。
此时印经院门大开,不时有藏胞走进去,俺们也先跟随藏胞们一起踏进了德格印经院的大门。
创建于1729年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印经院自创建以来至20世纪五十年代末,除印刷颜料朱砂外,印版、墨、纸均在当地采用传统技术制作。广博的藏族文化典籍收藏、严格的勘校、精湛的刻工技艺和高质量的印刷,使德格印经院在藏区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不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中居首,德格版的经书在藏区被奉为正宗。一九九六年国务院把德格印经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印经院内并没有一般庙宇所拥有的宽大坝子,走进大门,就发现原来里面狭窄的院子只是庙宇建筑中间的口字型空地,此时一楼的经殿大堂内正进行一场早课,从门口向内看去,一位年长的喇嘛正坐在高高的经床上,其它喇嘛则席坐在蒲团上念经,经殿内不时传来阵阵的鼓号声,气氛更加神秘庄严。由于经殿大堂内禁止拍照,俺们只是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此时耳朵也进来了,随她进来的还有卖票人,俺和雨杨乖乖地补票,本来俺们进来也没刻意想要逃票,只是当时卖票的人还没来而已。
爬上狭窄的楼梯,抬头看去,一排排褐红色的经架出现在面前,上面是一块快的木刻印版,没有灯火,全靠天井和窗口射入的光线照明,这里就是德格印经院里储藏木刻印版的地方。印经院经架上重重叠叠摆放的木刻印版都是珍贵文物,这里面有藏传佛教各派的经典和藏族文化、科技方面的各类典籍830余部、5亿多字。印经院共有270万多块印版,这个数字真叫人难以想象。其中保存最久的老版&长寿经&有近1000年的历史,有些较古老的印版,如《般若八千颂》,据记载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刻制,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丹珠尔》、《甘珠尔》等大部分经版则是在18世纪中叶前后刻制完毕的。在强大的宗教力量下,印经院印经版的保存完好率达到90%。自然,在收藏印版的地方也是禁止摄影的,俺们只有在进门口之前上家子拍上几张。
有一位喇嘛带领俺们参观,跟随他经过狭窄黑暗的回廊,突然眼前一亮,俺们已经来到了印经院内的核心部分,手工印制经文的地方。印经院的整体建筑是回字型结构,回字中央是一个狭长的天井,也是建筑内主要的自然光源。印经的地方,就在经堂大殿的上方的二楼上,天井的光线自然射入,却又不受风雨威胁,真是个绝妙的选择。
德格印经院每年的印刷时间都是从藏历的3月15日开始,到9月20日止(冬天由于气温低,一般都停止印制工作,主要是怕经版在低温中冻坏)。在开工和歇工期间,都要请来高僧举行盛大而隆重的法会,为印经院、经版和经书开光祈福,这种程序从古至今,雷打不动。俺们这次来还是时候,如果再迟点来,到了今年的10月底或11月初,过了藏历的9月20日,就看不到印经的过程了。
之前曾经看过有关印经院内印刷工匠们如何印经的描述,但当俺们真正身临其境时,却依然被眼前的情景所打动,这里仿佛上演着一曲现代默剧,在黯淡的光线中,舞动出传世的经文。
虽然德格印经院归更庆寺管辖,但真正印刷经文的却不是寺里的喇嘛,而是一批藏族工匠,其中一些在俺们看来应该还算是少年。真正进行印刷的场地不大,只容纳了两排10组的组合。每两人一组,座位一高一低,印经时两人面对而坐;中间是一快倾斜着的略呈凸形的木板,用来摆放正在印刷经文的印版;高位的右边有一张小矮四方桌,上面摆放着墨盘,墨盘里或是黑色的油墨,或是红色的朱砂,具体是什么要看当时印刷的是什么经文而定了;低位的左边也有一张小矮四方桌,上面则排放这一叠待印的长白纸条。印经时,高位坐着的人先用绸缎做成的刷子在印版上刷墨,然后坐在下首的人将白纸条放在印版上,高位的人再用手固定纸张,之后低位的人再用粗毛做的滚筒压印,印好之后,两人再一起把印好的经文从印版上揭起,放到一边一块斜木板上。
虽然俺这里罗里罗嗦地说了半天,但实际上两人印经时却是动作飞快,动作富有韵律,虽然其实是辛苦一种体力劳动,却非常具有观赏性,。 据说每组印经工匠每天都要印几千张经文,印刷动作的频率也极高,俺看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一张就印完了,自然也看不到有人在偷懒或磨洋工。
据介绍,整个印经的过程大的工序有4道:裁纸、颜料加工、印刷和装订。俺们这次没看到裁纸和颜料加工两大工序,看过的网友说,裁纸时,必须将整开的纸裁成传统经书大小,然后再泡纸,也就是将裁好的纸放在盆里浸湿,目的是让纸变得柔润,更便于印刷和吸墨均匀。颜料加工又分兑墨和研磨朱砂两种。兑墨就是把干燥的烟墨粉中兑入一定量的水;而朱砂则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细致研磨,一个人一次只能研磨六公斤朱砂,每次经过四天的研磨才能使用。
印经的过程久久地吸引了俺们,据说这里本来是不可以拍摄照片的,不过那天带俺们参观的喇嘛却让俺们尽情拍摄,如此机会俺们自然不能错过,由于已经是10月9日,官方的长假已过,这里的游客已经很少,俺们拍片时根本就没有外人,感觉真是好极了。
转到傍边的偏厅,来到了装订经书的地方,一位少年,正在将零散的经文页整理成一叠,他的动作就如同耍杂技,将一叠经书页舞动如同在回旋一跟棍子,让俺们佩服不已。其实装订的过程也很复杂,包括裁纸、数页分拣校对、穿页装订、打磨(将经书边缘切磨整齐)、刷色边、按藏族传统方式包装等工序。
最后,俺们来到了印经院的楼顶上,这时俺才发现,原来在下面看到金壁辉煌的金顶,还是一间小观音堂,俺们运气不错,此时有一位高大的僧人在里面做着每天的清洁,于是平时游人无缘一见的地方也对俺们开放了。观音堂很小,但里面非常干净,看来确实每天都有搞清洁。原来观音堂里供奉着21座珠牡相,珠牡是格萨尔王的老婆,在康巴藏区格萨尔王的影响太大了,于是他老婆也被人们尊为观世音的化身而虔诚供奉。
下楼的时候,俺们走的是另一条路,正好路过一段正在翻修的走廊,两位画匠正在重绘大梁,用的依然是传统的颜料,因为天气寒冷,还升起了一个炭炉来方便搅拌颜料。俺们也给他们拍了几张,回来后给他们寄去。
离开印经院后,本来俺们想去看看如何制造印版的。就在清晨俺们上楼拍喇嘛吹号的那动楼底层,就有两位匠人在刻印版,他们主动招呼俺们进房去,原来是想向俺们推销他们刻的东西,开价颇高,俺们没有兴趣,于是离开,也没有去找正在雕刻印版的地方了。
据说,雕刻印版的过程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下面一段是在网上找到的有关资料:“德格印经院的藏文印刷在近300年的时间里一直沿用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印版的制作就需要3道工序:原材料加工、书写和刻版。从书写到刻版完成,仅校对就要经过12道工序,印刷完成后还要经过最后的几次检校。所以,德格印经院印制的佛教经典和绘画底图在藏区享有极好的声誉,有&最标准的经典版本&之称。印版的制作分材料加工、刻版两部分。印版材料多选择红叶桦梨木。印版的雕刻工作十分艰辛,需要一批经过特别选聘的精通藏文知识的名士,将要刻的书籍、画像进行严格的核对校正,确定其准确无误;再由另一批藏文书法技艺精深的学者严格按《藏文书法标准四十条》的要求进行模版书写工作;之后,技术精湛的书法家负责将文字直接用笔反写在胚板上以交付刻板工人雕刻,或是将透明度较好的纸裁成与胚板大小一致的纸模,由书法人员将文字整洁地誊写在纸模上;最后经过校对的纸模被反贴在胚板上,雕刻工人才可依据纸模笔迹进行刻制工作。
基本上,一名技艺娴熟的工人2天便可完成一块印版双面雕刻工作。而一幅画版的刻制则需7~10个工作日。
平时印版和画版出入库都要签名登记。每当印刷结束,须将印版进行清洗,以清洁滞留在印版文字、图案间的墨泥或朱砂,然后涂上酥油才能入库。经版库管理人员可以毫不费劲地在几十万块经版中迅速找到需要的那一块,仿若神来之手。这些经典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印数也有一定控制。如《甘珠尔》一年只能印25套,《丹珠尔》只能印20套。过去,印刷原料多在本地采制,纸张由辖区内百多户固定造纸户提供,印版胚版、墨及其他原材料以支差敛赋(即人力充税)的方式征集,像烟墨(用杜鹃树皮熏烧而成)一年的征集量就达公斤。朱砂则由西藏和印度购进。”
最后,俺们又去了更庆寺的汤甲经堂撞运气,可惜,哪里的经堂依然紧闭,遇到一位漂亮的小喇嘛,他很乐意俺们给他拍片,可是他也没带俺们找到进入经堂的办法,看来俺们这次真是和更庆寺的缘分不够,只有等待来年了。
中午,俺们还是在美吉沙锅吃的午饭,之后,离开德格,向雀儿山驶去。
马后炮:在更庆镇,起码可以住两天,除了德格印经院,还有更庆寺,佛学院,以及俺们这次没看到的印版雕刻处等等地方一定要看,对藏医有兴趣的,这里还有著名的德格藏医院,体力好的,爬到镇边的山坡上俯瞰更庆镇,一定会大有收获。
泡网分: 34.573
精华: 1帖子: 2809
注册: 2005年06月
江达到德格之二:西藏,再见!
由于俺们当时不知道后面的路况,所以没有爬山德钦山上的塔林参观,如果上去的话,俯瞰整个瓦拉寺和瓦拉河谷,景色肯定不俗,其实俺们本来是有足够的时间爬上去的。以后去的同学们,如果从江达到德格可以安排一天走的话,记得替俺们爬上去看看,拍多几张照片回来看看!
  离开瓦拉不久,就是同普镇,过了同普镇,马上就要开始翻越俺们这次旅程中在西藏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垭口,矮拉山垭口。和前面翻越的诸多垭口相比,矮拉山垭口海拔只有4245米,并不算高,但由于相对高度较高,看起来就像直接要翻越雪山一样,虽然没有什么难度,但其中的景色却非常迷人。
从瓦拉方向开始翻山,在山脚下的盘山公路边,有一株大树,此时书上叶子黄绿各半,非常好看,树边就是一个小藏村,此时村边的山坡上还有绿草茵茵,但更高一些的地方确是白雪皑皑,对比特别强烈。
317国道在矮拉山上曲折爬行,走出多个大折弯,山路自然比较狭窄,由于山上有积雪,所以部分被阳路段上是“雪泥路”――残雪混合泥浆的路,比较容易打滑,为安全计,除了控制车速外,俺们还拉上高四,这样比较保险。317国道上交通很冷清,基本上俺们除了几辆大货车,翻山的过程中就基本没有看到什么其他车辆,因此即使是比较狭窄的路段,也不用担心会车问题。
爬上半山,停车回望,景色壮丽非常。看到俺们刚刚走过的路是如何曲折,看看刚刚经过的小村已变成了盆景一般,远处的雪山巍峨壮丽,美中不足的是,这天没有阳光。
爬上4000米的雪线后,俺们再次停车拍照,此时景色和刚才在半山看的又截然不同,此时矮拉山体就像是黑褐色的,却披上白色的雪衣,317国道如一条土黄色的长绳,缠绕在矮拉山上。来到垭口,俺们再次停车,垭口的路上没有积雪,但山坡上却有不少残雪,耳朵和大脑细、雨杨还在这里打雪仗,可惜俺不知道他们的胜负如何。
和西藏境内的其它雪山垭口一样,矮拉山垭口上照例是经幡飘扬,甚至连山口上的界碑也被经幡缠绕,连矮拉山三字中的“矮”字都被完全遮盖,即使俺拉扯了半天,还是不露真容,只好作罢。
翻过垭口之后,开始下山,山这边的风景一样很好。矮拉山的东北坡坡度要比西南坡缓一点,因此即使是半山的草坪上也星星点点地满是积雪,白绿相间,煞是好看,其中又有众多黑点,用长焦一看,原来是些黑色的牦牛。这边坡上很高的地方就有藏屋,而山下路边一块块耕地,看起来如百纳布一般。
俺们翻越矮拉山,由于走走拍拍,正好用了一个小时。
翻过矮拉山后,就属于岗托乡的地界了,山脚下有一小村叫做矮堆村,俺们在路边拍照时,一位藏族妇女带走一位孩子向俺们跑来,虽然语言不通,但俺明白她想让俺帮她孩子拍张照片,这是位很可爱的孩子,俺当然很乐意给他们拍片,可是拍完后她还说个不停,俺猜出她的意思是要照片,可是俺这只是数码相机,不是一次成像相机,哪里拿得出照片,可又没法给她解释清楚。好在这时对面来了一辆当地牌的三菱吉,赶紧把车拦下,开车的是位年轻的藏族司机,懂汉语,太好了,请他给俺们当翻译,原来那位大嫂的孩子要去当喇嘛了,她想留张照片在身边,于是赶紧让藏族大哥帮俺们问清这里的地址,孩子的名字,原来这位可爱的小男孩叫生龙扎西,好名字呀。回到广州后第一时间把照片印出来寄了过去,想来他们现在已经收到了吧。
13:50分,俺们再次见到了久违的金沙江,在一座残旧的碉堡边,一座钢筋水泥大桥横跨在金沙江两岸,这就是著名的岗托金沙江大桥。岗拖金沙江大桥系于1956年在前苏联道桥专家协助下建成。桥面宽4.8米,净跨100米,高28米,荷载15吨,两旁设人行道,是川藏公路的咽喉要道。现在,这座已有近50年历史的大桥每次只允许一辆车辆通行。
滚滚奔流的金沙江,将四川和西藏分隔,过了大桥,俺们就告别了西藏,来到了四川境内。从9月27日中午12点58分在盐井进藏,到今天10月8日13点50分在岗托离开西藏,俺们这次在西藏整整流连了16天,行程3200余公里,但依然看不够,走不够,什么时候俺们会再来到这块高原圣土?
过了岗托金沙江大桥,左转,去德格,右转,则去白玉,白玉也是俺们很想去的地方,可是俺们已经耽搁了两天行程,这次实在没时间了,只好留待日后再找机会。
来到四川境内,317国道立马变脸,变成了漂亮的柏油路,四川和西藏,差别就是这样的明显。在四川境内,回望西藏,看见江对岸的一块巨石上,雕刻了两个红色大字“西藏”,这也是317国道上西藏唯一宣传自己的地方,巨石边,就是一个典型的藏村,绿色的秋苗将田地变成绿毯,真是一块美丽传奇的土地。西藏,再见!
入川后,发现感觉和在西藏完全不一样,这里属于德格境内,虽然依然属于藏区,但自然环境感觉完全不同。陪伴317国道的河流,已经变成了色曲。俺们发现,色曲边有几处拉挂经幡的地方,但将经幡盘成内饰帐篷的做法,俺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后来打听后,才知道这些都是纪念格萨尔王事迹的地方。
14点45分左右,俺们来到离德格县城只有5km的地方,肚子饿了,正好路边有一家“八一饭店”,就在这里吃午饭。“八一饭店”饭菜不错,还有住宿,只是这里没有手机信号,否则俺们说不定就住这里了。
15:45分,俺们来到了德格县城更庆镇。
德格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县境总面积11955.55平方公里,人口5.7万
元初,萨迦派第一代祖师、第一代萨迦法王八思巴,途经德格,将德格第二十九代四郎仁钦,选定为“色班”(法王膳食堪布),称其具有“四部十善”的品质和福份,赐名“四德十格之大夫”,从此,四郎仁钦即以“德格”作为家族名,地名随家族名称为德格,亦为县名。
德格藏语意为“四德十善”之地,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德格人民以其勤劳和智慧谱写出了一曲曲辉煌的人文史话篇章。被誉为康巴标准藏语的德格方言,五大教派并存的藏传佛教,珍藏典籍丰富而闻名遐迩的德格印经院,史诗《格萨尔王传》及诗史英雄诞生地阿须草原,代表南派藏医药发祥地瑰宝的德格藏医院,以及与藏民族文化相融共生、风格独特的建筑、绘画、文学艺术、民俗风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德格与西藏拉萨、甘肃夏河齐名,跻身于藏区 三大古文化中心。
更庆镇位于317国道上,色曲穿城而过,由两座都可通行汽车的桥梁将河两岸连接起来。色曲的东岸是新区,著名的德格印经院、德格藏医院就在色曲西岸的老镇上。由于地势关系,更庆镇一半建在山坡上。虽然是古镇,但更庆镇也有了现代的宾馆、商业街,酒吧,网吧。当然,山坡上的藏居,依然原汁原味。
德格现在较好的宾馆有两家,也就是德格宾馆和雀儿山宾馆,其实两家宾馆的老板是相同的,两家宾馆面对面,共用同一个停车场,德格宾馆旧一些,没有标间,条件相对差些,相当招待所的水平,但价格便宜许多;而雀儿山宾馆比较新,设施比较好,有标间,但要贵一些。俺们前几天都是半夜才住下,今天能早早到德格,还是对自己好一点,住雀儿山宾馆算了,这段时间还算国庆假期期间,打折之后还要180大元一间,呵呵,俺们要放血了。
住下之后,俺们本准备到德格印经院一游,可是当俺们16点来到印经院门口准备买票进去时,里面出来了两位俺们的广东老乡MM,她们告诉俺们现在里面印经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既然如此,俺们立马决定明早再来印经院,现在先去位于印经院上方的更庆寺汤甲经堂看看。
萨迦派更庆寺位于德格县城文化街东端,也就是德格印经院的上方。明正统十三年(1448)由德格家族第三十六代博塔扎西生根和西藏香巴噶举名僧唐东杰波主持首 建了位于司根龙的经堂,以唐东杰波名字取名为&汤甲经堂&。明末清初,第六代德格土司嘎马松执政期间,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始兴建规模庞大的更庆寺主寺。历经第七代土司向巴彭错至第八代土司根嘎彭错执政期间,更庆寺工程才算基本完工。清雍正年间,第十二代德格土司登巴泽仁又大兴土木,费时数十年,在更庆寺主殿的西侧建起名闻藏区的德格印经院并将其交与更庆寺僧侣经营管理。至此,形成了更庆寺沿欧曲逶迤而下,东有主寺与僧房鳞次相间,西有印经院和汤甲经堂,占地数百亩的大型建筑群。
经十世班禅亲自选定地址,在欧普隆原县车队旧址兴建更庆寺主殿。1988年3月,占地约30亩的规模宏大、古朴壮观的更庆寺大殿落成。
更庆寺分为东院、西院两部分,直辖县境内的龚垭寺、嘎伦寺、银南寺、温根寺、门查寺、柯洛寺和西藏江达县的燃灯寺共7座分寺,另在白玉县、石渠县、江达县等地还分布有数十座半辖分寺。
清初至民国时期,更庆寺汇聚了大批国内外宗教学者,推动了更庆寺在藏画、音乐、藏戏、雕塑、木刻、建筑、印刷、藏医药等方面的发展,对促进德格地区藏族文化的发展,形成德格地区宗教文化的风格特色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更庆寺每年必举行多次的跳神活动,跳神活动源远流长对德格地区音乐、舞蹈、说唱艺术的形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受藏戏鼻祖唐东杰波的影响,以更庆寺藏戏为代表的德格藏戏在明末清初便正式形成,经不断的演变、发展,更庆寺每年藏历7月初一上演的传统藏戏成为风格与特色均自成一派的德格藏戏的典型代表。
可惜俺们和更庆寺的缘分不够,来到汤甲经堂时,虽然可以自由进出寺内大院,但经堂的大门紧闭,似乎里面正在闭关修练,虽然一位年轻的喇嘛告诉俺们里面有人,但俺们却听不到里面有丝毫的动静,尝试推推大门,却纹丝不动,俺们只好放弃入内的尝试。
不过俺们也不是全无收获,走出汤甲经堂,几位年轻的喇嘛围了过来,原来他们都是德格更庆佛学院的学员,都粗通汉语,看见俺们拿着相机,就想让俺们帮他们拍些照片,这样的要求俺们自然乐于答应。
这天的晚饭,俺们是在一直的《藏地牛皮书》里提到的美吉沙锅吃的,虽然几年过去了,这家小店依然如旧,沙锅的味道很好,价钱也公道,值得推荐。
晚上整理前几天拍的片片,然后早早睡觉,经过连续几天睡眠不足的困扰后,这天终于能早早休息了,窗外色曲的哗哗流水声,成了大自然为俺们演奏的催眠曲。
是日行程111km。
注册: 2005年10月
达到德格之一:吉祥萨迦瓦拉
江达县地处西藏东北部、昌都地区东北部、金沙江上游。面积131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森林面积823万亩。总人口5.8万。
  江达藏语意为&江普寺沟口&,原系德格土司属地。1909年废除德格土司后,划归川西邓科府。1919年设江达西勒康,后改建为江达宗。1959年4月江达、西邓科两宗合并,成立江达县人民政府,县驻地设在江达镇。
  该县地处藏东横断山,为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地势险峻,由西北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800米,相对高差约3100米,最高海拔为2300米。
清晨起床,发现江达县城虽然真是很小,但还是个很不错的小城。江达镇位于一条山谷里,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只能纵向发展,字曲就在镇边而过,镇里曲边的建筑,一半悬空在水面上,是独特的藏式吊脚楼。镇里的建筑可所是“混和建筑”,原木、砖瓦、铝合金玻璃窗,诸多不同的建材组合在一起,却没有不协调的感觉。房子的原木外墙,全被涂上褚红色,铝合金窗配的却木的窗框,描上各种花纹,藏味十足。
县城还是只有一条主路,就是穿镇而过的317国道,但在这里变成了水泥马路,早上还有清洁工来打扫路面。城里的商业现在已经比较发达,俺们住的宾馆楼下,就是一家小超市,出发前,大脑细和耳朵在里面买了一葙百式可乐丢在车上,前几天他们嘀咕着要喝可乐,在江达可如愿了。这里吃饭也有不同的选择,俺们这天的早饭,就是在楼下的河南烩面馆里吃的,非常便宜。以前的资料中,江达是属于鸟不拉死的地方,现在不同了,以后走川藏北线的同学,大可把江达列入住宿名单中。
江达县城是317国道上最后一座西藏县城,当然,如果是进藏的话,就变成了317国道上第一座西藏县城了。俺们根据以前的资料,以为从江达到德格100多km是最难走的一段,但出了县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虽然依然是沙石公路,但路面比较平整干净,而且是硬路面,和昨天走过的路相比,真是如天堂里的路一样漂亮!走在这段路上,俺们还有新发现,也许是因为路面良好,所以这里的养路工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竟然是扫公路,而且其中还有很多是漂亮的藏族MM,本身就成为路边的风景!俺们的车每逢经过这些正在作业的工人身边,自然都会减速慢行,大家彼此都会招手致意,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这天早晨的天气依然是阴天,但仅此而已,空气感觉非常纯净,走上“好路”,俺们的心情也明朗许多。字曲一直陪伴在路边,清清的河水好像一直流向远方的雪山,路两边的山上树叶已黄,半山以上常常还有薄纱般的云雾飘渺,美景宜人。
路边的藏屋,和城里的又有不同,没有采用砖瓦,一层都是土坯墙,二层的“主厅”部分,则是用横排原木为墙,原木上一样涂上褚红色,看起来很有生气。楼顶还是藏局传统的平屋顶,只是上面往往还架起青稞架,秋收的时分,青稞架上挂满成熟的青稞,如为屋顶加上了尖草顶一样,非常好看。俺以为,入藏以来,江达一带的藏居,是一路上曾见多种不同藏居中最具美感的藏居。
一路走走拍拍,怀着愉快的心情,9点55分的时候,俺们不觉中就离开江达有20km了,从地图上看,俺们马上就会到同普镇,此时,路的左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座宏大的寺宇,这是俺们原来没想到的。俺们立马停车,这次俺们不愿再错过好东西了。
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吉祥萨迦瓦拉五明佛学院及瓦拉寺。下面一段有关寺院的资料,是耳朵回来后收集的,当时俺们却不知道。
“瓦拉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萨迦派古刹,与吉祥萨迦瓦拉五明佛学院并持。吉祥萨迦瓦拉五明佛学院是一所显密圆融、不分宗派、学修并重的大型佛学院,也是萨迦传承在国内最大的佛学院。由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于1998年发心创办。2001年9月佛学院正式开学。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1957年由第二世蒋扬钦哲确吉洛珠认定为大成就者当曲登巴的转世,后由第三世宗萨钦哲土登曲杰江措和萨迦传戒堪布囊文曲培松保确认, 任西藏昌都瓦拉德钦寺法台活佛,瓦拉寺主持活佛。”
要到瓦拉寺和佛学院,先要跨过字曲,据说原来这里只有一座小木桥,不过现在已经架设起了一座新的水泥桥,桥两边的每个栏杆柱下,都有放有玛尼石。走过小桥,俺们就来到瓦拉寺和佛学院的面前。
俺们先看到的宏达寺宇,就是98年新建的吉祥萨迦瓦拉五明佛学院,从建筑形式上看,吉祥萨迦瓦拉五明佛学院就像一座大四合院,只是没有围墙,取而代之是二层或三层楼的僧侣宿舍,在最里面的,是宏伟大经堂。连接全部僧侣宿舍的是木制走廊,就连走廊的支柱都是木柱。大殿门楣上方竟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的“瓦拉五明佛学院”,殿堂内垂挂的彩缎幡挂上缀满汉字:“怙主法王根本之上师无垢菩提圆满之手印”,“文殊坛城显密法海智慧舵五明佛学勇猛精进班智达”,“显密圆融一代宗师夙愿弘爱国爱教普贤法幢广利生”,等等。
佛学院边的数座庙宇群就是瓦拉寺,瓦拉寺原是本教寺庙,十三世纪时元皇室扶持萨迦教派建立统治藏地的萨迦王朝,萨迦班智达的侄子八思巴做了元朝国师,几番途经康巴地区,瓦拉寺就在1253年改宗萨迦。八思巴赠送给该寺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一尊亲手刻的黑天金刚木雕,并亲自予以加持后,都做了镇寺之宝。
佛学院侧面的德钦山半山上,有数座庙宇合几排佛塔,高高在上,俯瞰大地,原来,这些塔群还有特别典故。根松成林曲杰嘉才活佛的前世——西康一代宗师当曲登巴尊者在萨迦瓦拉寺、德钦寺以及康区广袤的草原上亲手建造了佛塔一百零八座,至今仍是信众右绕经行、广种福田之所依。其中有许多佛塔因开光时彩虹融入,被称为彩虹塔,
当曲登巴尊者修证成就后,在殊胜的喜金刚道场德钦山上终身闭关,摄受了众多有缘弟子,并出资刻制全套大藏经的刻板,广弘显密教法,他的亲传弟子至今遍布康区各地,由于他的无量功德,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西藏噶厦政府尊称为一代宗师。
而现在,萨迦瓦拉五明佛学院院长根松成林曲杰嘉才活佛,发广大悲愿,于殊胜喜金刚道场德钦山建造的菩提塔群。塔内供奉如来和历代成就祖师之舍利、殊胜加持物和解脱经文等。祈愿佛陀正法久住,无边众生皆得亲见佛陀法身。
和强赞林寺一样,瓦拉寺与吉祥萨迦瓦拉五明佛学院都是对外开放的,入内参观并不需要门票。由于远离城市,显然这里也很少游客来,因此这里无论僧侣,还是村民,都显得特别纯朴好客,让俺们感到非常舒服。
佛学院现有学员一百多人,年纪最大的35岁,最小的只有11岁。俺们来到的时候,正好一群僧侣学员往佛学院里走,于是跟随他们进去,只见他们经过宽大的院坝,径直来到大殿东侧的辨经场上,原来他们正要开始辨经,入藏后,这是俺们遇上的第一次辨经,俺们当然不能放过!
对俺们来说,辨经的场面看起来很有气势。只见众僧分成一对对,一人站,一人坐在鹅卵石地面上,站者击掌挥手,感觉搓搓逼人,而坐者则从容回答,如此反复,俺们听不懂他们都问答些什么,只猜想他们是在辩论经理。
其实辨经是很有讲究的。辨经由恰巴却吉僧格首创,他是桑普格西中的一位精通因明学和中观论的藏族佛学家。他长期主持后藏乃托寺(即桑普寺),声望颇高。他刻苦学习《因明学》和《中观论》,达到相当精深程度。在藏传因明中,首先由恰巴却吉僧格等依经部师规范概括量学要义,分门别类,成为专科,名摄类学。学习显密经论时,他提出要弟子先学习辩理,然后学习因明、中观、般若、俱舍、律论等五部大论,实行问答的形式,一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另一人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声音宏亮,以拍掌加强语气,这样使弟子进步快,理解深,掌握知识多。这就是辨经的起源。
辩经大多在户外露天的广场举行,分组时有分为一对一的、一对多的、多对一位的及全体对一位的多种辩论组合。发问者站立,答辩者席地而坐,由问者厉声喝问问题,问题可以是任何佛法上之提问,辩者必须不加思索马上答问。在辩至深入时,问方会瞪眼怒目,手挥念珠分散答方之注意力,并大力击掌以壮声威。击掌时右手向下拍代表降伏邪见,左手上扬代表提弘正见。
在佛法辩论上,辩者只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种可能之一,绝不可能以胡言应付过去。
观看辨经过程,看众僧不同的神态表情,姿态动作,如一场激烈的比赛,让人感到非常有趣精彩。
虽然辨经非常好看,可俺们今天毕竟还要赶路,于是俺们拍够照片后,又移步到旁边的瓦拉寺中。此时瓦拉寺内的大经堂内正上法课,众僧在颂念经文,不时还吹起法号,敲响法鼓,气氛庄严。虽然大殿大门敞开,俺还是没有入内拍照,觉得俺这种俗人在这种时候入内,有些不太合适,只是在门口拍片片。雨杨就比俺大方得多,走入经堂内拍摄,收获自然比俺大得多,不过雨杨后来说,他自觉随喜了100大元,果然是位有心人。
瓦拉寺外自然也有佛塔和玛尼堆,玛尼堆上的玛尼石看起来比很多地方的都要精美,其中很多块上都刻写了大段的经文,而俺们这次又很幸运地看到了刻写玛尼石的过程。在寺外一个简单的工棚内,一位绝对算得上酷哥的工匠正带着两位徒弟打刻玛尼石,面对俺们这些陌生的游客,他显得亲和从容,欣然同意俺们拍摄他工作的情景,他也是无需描稿,直接就在玛尼石上打刻大段经文,虽然看不懂,却看得出这些经文写得非常漂亮,这等功夫,让俺们叹服。
在瓦拉寺和佛学院,俺们见到的都是笑脸,无论俺们是拍照还是观看,从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干涉,僧侣们都很配合,只是俺们在拍一位转经的少女时,她不好意思地遮挡住脸,但当俺们过桥离开时,她却和他爷爷一起,向俺们挥手告别。
11点种的时候,俺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瓦啦寺,向矮拉山前进,继续俺们这天的旅程。
泡网分: 55.132
精华: 3帖子: 3923
注册: 2002年10月
注册: 2005年10月
昌都-江达:走过最烂的道路
昌都,是西藏的门户,这里有古老而神秘的历史,又有多彩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昌都地区古称&康&或&客木&,1977年和1980年相继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昌都卡若遗址和昌都小恩达遗址表明,早在五千年以前,昌都地区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已形成了初级村落。昌都地区的察雅一带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中《桨巴》所记述的格萨尔与&炯巴&人为争夺食盐而发生交战的地区。按照藏族传统的地理概念,这里同时是&朵康六岗&中的察瓦岗,系有名的产盐之地。
  吐蕃时期(公元7-9世纪),昌都地区是著名的&东女国&和苏毗王国的所在地。今昌都一带为东女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此今日在昌都地区还可以看到吐蕃东女国和苏毗王国文化的痕迹。
  公元13世纪,元朝将西藏归于中国版图后,在昌都地区和四川甘孜设置了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明朝时西藏佛教格鲁派兴起,其影响逐渐深入康区,在昌都地区形成若干呼图克图--大活佛转世系统。清朝(年)在这个地区封委了一些大活佛和土司各辖其地,受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管理。清朝还在昌都设立了粮站,委派粮台、游击等文武官员驻守昌都,并从四川、云南派有制兵130名驻扎昌都,传递谕旨奏折,保护昌都寺大活佛和粮台。清末赵尔丰在昌都地区的一些地方实行改土归流,昌都地区改称川边。民国(1912年)以后,是西康省的一部分。1918年西藏地方政府将其改称为朵麦地区,设立了&朵麦基巧&,划昌都地区为25个宗。
  日后,成立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并下设3个管辖区,即昌都解放委员会直辖13个宗、三十九族地区第一办事处所辖10个宗和波密地区第二办事处所辖3个宗及盐井、察隅共28个宗,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管辖。1955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昌都地区则划规其管辖,1960年初设昌都地区行署。地区行署驻昌都镇。
现在,昌都还是进藏的交通要道。214国道和317国道在类乌齐到昌都之间共道,而在昌都214国道和317国道又再分开。沿317国道往那曲走是川藏北线的西段,又叫黑昌公里,而沿317国道向东走,则是川藏北线的东段,经江达、德格、甘孜通往成都。由于昌都到那曲之间的黑昌公里道路崎岖难行,基本没有固定的客车班次,因此多数走川藏北线的游客,包括背包族,到昌都后会经由214国道到帮达,然后转走318国道,沿川藏南线到拉萨。而如果要想从昌都到拉萨,要么自己开车,要么包车,否则就要扛大箱才行。对了,如果你由足够的时间和毅力,还有不错的身体,当然也可以骑单车甚至步行。
昨晚到达昌都后,俺们根据前两天的经验,知道今天恐怕只能到江达,无法到德格了。根据俺们之前获得的不准确信息,俺们以为从江达到德格会是最难走的一段,而俺们今天希望能早点到江达,不用走夜路,这样明天一大早再从江达出发到德格,也不用走夜路。连续3天,每走夜路必遇雨雪,让俺感到痛苦万分! 由于有这样的打算,尽管昌都有众多的人文景观,俺们还只是去了其中的强巴林寺参观。
昌都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处,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传说格鲁派宗师宗喀巴16岁时由青海到拉萨学经途中,路过这两水交汇的秀美之地时预言这里将是弘扬佛法之地.后在1444年由宗喀巴的晚年弟子西饶桑布在此历时八年建成。建寺时西饶桑布在一千户家去讲经化缘,该千户就将自己家的草场奉献了出来作建寺之址。
强巴林寺在昌都地区佛教格鲁派寺院里是最大的。按格鲁教派规定,昌都寺可拥有僧人二千五百人。它下分五个扎仓:林堆、奴林、库秋、夹惹卡巴等、这里曾由格鲁派的祥雄曲旺扎巴、楚顿朗卡白,年堆冲贡嘎扎西、三世达赖索朗加措等著名的高僧主持过该寺,这年闻名全藏的昌都强巴林寺传达承十三世堪布。后由帕巴拉三世通娃顿丹起传承世代主持该寺,到那时,该寺在康区已有一百三十个分寺,多集中于昌都、察雅、八宿、硕板多、桑昂曲及波密地区。
由于昌都处在疏通川藏门户,商业活动成为这一带人民的主要职业,因而也影响到“神圣”的寺庙上来,故僧人们除了念经诵佛外,还兼营经商。昌都寺经商所得利息,平均分给众僧人,采取散发本酥油、糌粑、茶叶等生活必需品的办法支付。年终寺庙进行结算,如有盈利,便在新年时节,不分在小,平均分摊。昌都寺内的壁画、雕塑、建筑、经卷等艺术珍品和文物,与西藏其他地方的寺庙大同小异。
虽然强巴林寺有兼营经商的传统,但却和西藏拉萨、日喀则等地区的著名寺庙不同,并不售卖门票,对游客和藏族信众一视同仁,甚至寺内的大广场,也向游客开发免费停车,这样的寺庙,俺喜欢!
到强巴林寺时,有众多僧侣正席坐在铺慢鹅卵石的辨经场上打坐修行,一众人等鸦雀无声,只有一老僧围绕他们转圈念经,见到此景,俺们也不敢靠近造次打扰,只是远远地拍了几张照片了事。
入到寺内,正在广场游荡,却见耳朵兴冲冲走过来,要俺和雨杨进某一札仓的大经堂内拍喇嘛。原来耳朵充分发挥其特别善于和喇嘛打交道的特点,短短几分钟就和两个年轻喇嘛混熟了,这等本事,俺和雨杨是万万不及。
这里先说说啥是札仓。扎仓是西藏佛教寺院的学经单位,也是措钦以下的一级管理机构。扎仓隶属于寺庙最高管理机构&机康&。扎仓建筑由经堂、佛殿和前院组成,并附设供应喇嘛饮食茶水的大灶房和辩论经典的辩经场。扎仓下面,设若干个康村,康村是寺庙的基层学经僧团,其建筑称扎夏,由僧舍、厨房、小经堂、内院辨经场、各种库房组成。建筑一般为回字形内院式,层高以三至四层居多,有的高达五至六层。寺庙一级的大殿,称措钦,即大集会殿的意思,其形制与扎仓相同,机康均设在二层。
说来不好意思,俺们进了经堂,却还搞不清是那个札仓的经堂,不过里面有两英俊喇嘛,难怪耳朵如此起劲要俺们来拍照了。本来俺是打开10D的内置闪光灯来拍的,后来发现有一束天然光线从高处射入,于是将喇嘛拉到天光下拍照,这样看起来自然许多,可惜这两位喇嘛始终有点紧张,而耳朵要和一喇嘛合影时,虽然俺已经将感光度调到400度,光圈开到最大的2.5,但快门速度还是只有1/20s,所以还是有点虚,惭愧呀。
为了能及时赶到江达,俺们在强巴林寺只待了50分钟,所以也只能随便走走逛逛,这里感觉很自由,好像到处都可以去,不过俺还是比较老实,没有到经堂去听讲经,也怪自己比较懒,没带上脚架,无法在室内拍摄。
在俺们就要离开强巴林寺时,恰好在辨经场打坐修行的众僧们“下课”了,众多僧侣兴高采烈地涌出院门,那种兴奋劲和小学生们放学有得一比。好玩的是,强巴林寺外有一超大WC,但多数僧侣却不进去,而是就在路边的空地上解决,如同在野外一样。
上午11点,俺们离开强巴林寺,从强巴林寺门前的盘山路下到杂曲边,过杂曲大桥后左转,前往江达。自然,离开昌都前要先加满油,317国道上的油站离城区还有几公里远,弄得俺们开始还担心加油的问题。
出乎俺们意料之外,从昌都出发的317国道竟然是漂亮的柏油路,和前几天走过的317国道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奇怪的是路边的里程碑标注的公里数和前面的里程碑完全接不上,搞到俺们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走错路。
在到妥坝前,除了有几段因滑坡修路的路段比较烂外,一直都是柏油好路,中间还有一段穿越一段狭窄俊秀的峡谷,峡谷里水秀山灵,是俺们经过最漂亮的峡谷之一,只是那段路窄弯多,俺们没有停车拍片。一直走在漂亮的路上,雨杨甚至开始在车台中说,如果一路都是这样的好路,那俺们也许不到16点就可以到江达,天可以赶到德格!
下午14点,俺们来到了妥坝,妥坝几乎就在昌都和江达的正中,要按原先的速度,俺们最迟17点就可以到江达了,不过,这种乐观的估计,马上就遇到残酷现实的迎头痛击!
从妥坝到江达,大约有110km,全线都在修扩路,全线翻挖,加上这几天都有雨雪,结果整条路都成了烂泥塘。重载通过的大货车,在路上压出深深的车辙,最利害的几乎有半米高!俺们的小切从妥坝开始,几乎就没有上过3挡,倒是频频地要停车挂摘低四,有时即使小心奕奕,也难免会打滑拖底,让俺们心情高度紧张!万一车辆在这段路出了什么状况,那麻烦可就大了。
俺们的小切,很多时候可以说是在龟行,即使如此,还是颠簸不已,车体也在不停地扭曲,这是俺们切实感到小切的刚度还不够!一路上遇到过2台大巴,但这些大巴都没有装前、后保险杠,看起来就象张开大嘴的猛兽,很是威武!
在这样的路上,遇到抛锚陷车的情况就不奇怪了,此时俺们就找路绕行。傍晚18点50分左右,在离开昌都约158km的地方,一辆大货车正正陷在路中央,而路边也不能绕行,俺们终于被堵住了,没有办法,只有等待,大货车的司机说已经请修路施工队的挖掘机来拖车,半小时后,一辆挖掘机开了过来,这家伙果然利害,用它的钢爪一拖,就将大货拖了出来!
就这样一路慢慢走,到清泥洞时,已经是晚上21点多了。原来听说青泥洞有温泉,但此时到处黑灯瞎火,俺们也没心思去找了,前进的速度大大低于原先的估计,虽然离江达只有不到60km的路程,但此时谁也不敢说几点能到。入夜后,照例有开始下雨下雪,此时感觉比前3天更痛苦,因为这段路选择行驶路线非常重要,否则随时都可能陷车拖底。在离开昌都177公里的山路上,遇到一段非常烂的路,对面的大车都不敢通行,此时有十来个藏胞在搬石头垫在路上超深的车辙里,然后向每辆通过的车收10元辛苦费,这种情况下,这10块钱俺们也给得心甘情愿,在这里,俺们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等到对面的大车走完,期间照例又是熄火小睡,反正急也没有用,不如一切都随遇而安。
次日凌晨1点,俺们终于来到了江达县城。从妥坝到江达大约110km,俺们足足走了11个小时,平均时速只有10km/h,也创了这次旅行的一个低速记录,幸运的是,在这段烂路上,虽然也有几次拖底,但俺们两辆小切都没有受伤,在危险的山路上,也没有发生意外,总算是安全通过了这段川藏北线上最烂,最艰险难行的110km。
在这次旅行前收集的资料中,江达被描述成西藏最破烂的县城之一,不过现在情况已经不同,317国道通过县城的一段,已铺好水泥路面,而且晚上也有路灯,县城了已经有数家宾馆,俺们这晚住宿在镇中心小学对面的“雄鹰家庭宾馆”刚开张不久,当晚那里的标间都已住满,俺们住的是双人间,80元/天,除了没有洗手间外,非常干净整洁,只是老板娘基本不懂汉语,耳朵去和她谈的时候费了吃奶的劲。
这天除了早饭外,大家都没有吃午饭和晚饭,到了江达,自然已经没有餐馆在营业,于是只能在睡觉前泡杯方便面充饥。
马后炮:在妥坝到江达的这段路修好以前,轿车不要走,非四驱的SUV最好也不要走。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0岁多少积蓄够养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