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退休以后多长时间给经费开支管理办法

算一算你交了这么多年五险一金 退休到底能拿多少钱?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你交了近40年的五险一金,熬到65岁退休,到底能拿到多少钱呢?
按照延迟退休的新规定,到2045年无论男女,退休年龄都为65岁。你交了近40年的五险一金,熬到65岁退休,到底能拿到多少钱呢?(注:本文将以月薪5000元,25岁开始缴纳,总计缴纳年限40年为例计算。)一、养老保险我们假设一种理想状态进行估算:假设就在今年65岁退休,且40年来每个月工资都是5000元的情况。每月领取总额=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基础养老金=()÷2×40×1%=2292.6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养老金=1=1901元最后我们每月领的养老金=1=4193.6元那么我们养老保险要交多少钱?我们以月薪5000元,25岁开始缴纳,总计缴纳年限40年为例计算。那么到退休时我们共缴纳:个人缴纳8%×5000×40年×12=192000元单位缴纳20%×5000×40年×12=480000元总计交了672000元。为了“回本”,我们至少要领:÷.35年所以,奋起的80后、90后们努力活到79岁,这样还能挣点国家的钱。当然,这个数据完全是假设状态下的估算,且不说40年来我们的工资会循序上涨的,到65岁退休的时候上年度在岗人员平均工资也一定会涨的!这里有一种简要估算基础养老金的方式,如果你每月的缴费基数工资都和你所在省份的上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相同,那么你退休后可领的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0%。二、医疗保险我们以月薪5000元,25岁开始缴纳,总计缴纳年限40年为例计算。那么我们到退休时:公司缴纳5000×10%×40×12=240000元个人缴纳()×40×12=49440元国家每个月会往你的医保账户上打属于你自己的2%,这个钱可以积累起来直接刷卡去买药或者看门诊,公司缴纳的10%,国家会拿到医疗统筹基金里。医疗保险交满25年,在退休以后就能终生享受。每月只需缴纳3元的大病统筹险就可以了!三、住房公积金我们以月薪5000元,25岁开始缴纳,总计缴纳年限40年为例计算:到我们退休时:总计缴纳5000×(12%个人+12%单位)×40×12=576000元在退休时,公积金账户里的钱是可以全部取出来的,包括公司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如果我们一直没有用公积金,那么到退休时可以提出57万多的巨款。当然,不建议大家这么做,公积金贷款买房可享受极低的利率,租房时也可以提取公积金,公积金在账户里只会按活期存储利率计算收益,就算不考虑人民币贬值,收益也是极低的。四、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这三种到退休的时候,也是要上交给国家的,都相当于失效了,不管你用没用过……心塞又加剧了吧?五、为了不心塞到吐血,这5点你必须知道1、多地缴存养老保险,却没有一个地方超过十年,要回户口地领:按照现行的规定,养老保险要在缴费最长且超过10年的地方办理退领取,若在几个地方缴费且没一个地方缴费超过10年,那么回户口所在地办理。这也意味着如果你在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分别按5000元的基数交了9年零11个月,最后养老保险却要回上一年度平均工资只有2000的户口所在地去领。2、养老保险累积缴存不满15年的,无法领终身养老保险,会退还个人缴存部分:一般要交满15年,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所以想拿养老金的人请务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开始交。如果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时候,国家会把你个人账户上存的8%-9%的养老金全部退给你。单位给你交的20%会全部划到国家的养老统筹基金里。3、公司为节约开支不按实际工资上五险一金:一些单位为了节约开支,并不按实际工资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而只按最低缴存基数缴存。举例来说,员工实际工资是5000元,但其中由3000元都按照报销、补贴等五花八门的形式私下转至个人账户,而只按2000元为基数缴纳五险一金。提醒:在选择公司时一定要问清缴费基数,目前国家对此类情况并没有确切的法律界定和制裁依据的。4、企业以户口和档案为由不缴纳五险一金:现在,有一些公司以档案不在本公司或是户口不在本地为由不给员工上养老保险。这些理由都是无稽之谈,上五险一金只需身份证足以,与你的户口和档案都没有关系。提醒:如果遭遇到此类事件,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同时企业以上五险一金为由强制要求员工将档案关系转入公司也是违规的行为。5、医疗保险必须交满25年才能在退休以后终生享受医疗保险:如果不交满25年,退休时就只有账户那些个人缴存的2%部分的余额,单位交的10%是要上交给国家的。另外,医疗保险中断3个月以上是会失效的,因离职交费间断的时候一定要联系新公司补缴。也就是说:需要65岁退休的80后、90后们,如果按25岁开始工作的话,以北京收入5000元为例,我们总计要缴纳40年前后近200万的五险一金。最后退休时能得到:每月4000左右的养老金、总计5万的医疗保险个人缴存部分(没用过的情况下)、总计47万左右的公积金(没用过的情况下)和终身的医疗保险。小伙伴们,记得一定要让自己健健康康的,千万别“亏本”啊!(实习编辑 高佳晨)
来源:新蓝网综合编辑:杨飞婷缴了十五年最低社保,下个月办退休,能拿多少退休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缴满十五年了,六十岁也到了。    1  按最低的社保缴纳,单位按照最低基数缴纳社保,意味着,公司可以节省最多约30%左右的开支,而个人未来的退休金会非常低。总之,对个人有百害而无一利。直接影响退休养老待遇。  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工资数额有巨大关系,等于就是你银行存款一样,这一笔是你之前存的,也就是存多少,退休时就能拿到多少。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较于“利息”,假如这个“利息”不变的情况下,之前你交的钱越多,生成的“利息”也就越高,拿到自然就多了。  因此,退休之前你交的多了,直接影响到你退休之后你拿的钱。  退休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一般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调节金  养老金补贴  社区综合补贴    过渡性调节金是为了合理衔接新老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指日前,即基本养老保险统一制度实行以前),也有利于提高当年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否发放和发放标准是由省人力社保部门发文确定的。  【二】  养老金发多发少是因为什么?  退休时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和你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历年实际缴费工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以及退休时的年龄、待遇领取地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等因素有关。  养老金的多少也遵循“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缴费激励机制。    2  养老金的构成:    平时,你自己缴纳的养老保险进入个人账户养老金,单位给你缴纳的养老保险进入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影响因素:个人账户存储额和计发月数  我们还要考虑个人账户存储额“利息”的计算。  主要参考三方面:  1、参考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  2、根据银行居民定期存款利率确定  3、按照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实际收益确定。  为此,小白要提醒大家。个人存储额“利息”不会太高,大家参照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1.50%)和3年期基准存款利率(2.75%)就差不多了。考虑到通胀因素,个人账户实质上没有什么赚头!  至于计发月数,小白直接列表,让大家自行查看。    小白举例:  1、55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70  2、65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01  接下来是关键内容,基础养老金部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影响因素:  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2、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3、缴费年限  这三个因素与基础养老金额度呈正相关关系。    简单理解,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交满15年养老保险,退休后每月领取1500元  3  2017年最低社保缴费15年退休时所领到的养老金是根据所属省区2016年社平工资和你所缴社保的缴费档次决定,并非全国统一。一位广西籍朋友50岁时也是缴费15年于2015年退休,当时她领到的养老金是800余元,虽然两年过来社平工资有所提高,估计今年退休的也超不过1000元。这个数字仅供你参考。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 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我们老了怎么办 退休前要储备多少钱才能满足生活
我的图书馆
我们老了怎么办 退休前要储备多少钱才能满足生活
&&&&算一算,富足退休需要多少钱 &&&&退休第一年费用需求怎么算? &&&&退休前要储备多少钱才能满足退休后的生活所需? &&&&由于影响这个数字的因素太多,我们似乎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为了有大致的准备,我们还真得想尽办法把这个数字“抓出来”,这样对退休后第一年费用的估算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退休后第一年的费用,又该怎么计算呢? &&&&第一步:先算算目前的年生活开支 &&&&每个家庭的消费习惯都不同,但同一个家庭的消费习惯并不会因退休而产生巨大改变。假使你现在就有记录家庭收支的习惯,则可以以目前的支出细目作为原始依据,编制退休后的年度支出预算。这样会比较合理和接近真实所需一些。 &&&&如果平常并没有书面记录家庭各类收支的习惯,也不用慌张,我们可以根据各种生活支出项目,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现在每个月或每年在这些方面的开销的大概情况。 &&&&具体我们可以按照衣、食、住、行、医疗、保险、文化休闲娱乐、旅游等几大板块分别进行梳理。同时,考虑到我们最终要计算的是退休以后的生活费用需求,还可以顺便把市场上一些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的价格列一列。如果打算退休后租房,也可以列一下现在住宅的租金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参考表2&&1的所列项目来填写,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更为完善的调整。最后看看,按照目前的物价水平估计,自己和配偶每年所需的生活费用大概是多少。 &&&&第二步:根据退休后的生活特点进行调整 &&&&由于退休后生活状态的变化,生活支出上也会与退休前有所不同。为了让我们的测算更为准确,我们不妨根据退休后的生活特点,对部分支出项目进行调整。 &&&&首先,我们肯定要根据目前家庭人口数与退休后家庭人口数的差异调整衣食费用。如现在上有父母,下有子女,预估退休后父母已终老,子女已独立谋生,衣食等基本生活费用应完全按两人计算。 &&&&部分费用项目将被删除。可以减去退休前可支付完毕的费用,如子女教育费用、房屋贷款、限期缴费的保险费等。这些项目通常都要求必须在退休前、有工作收入时付清,因此在计算退休后花销时通常已经不用负担,可在费用项目中减去。 &&&&部分支出项目可能减少。比如,工作的时候我们的交通费用负担比较重,而退休以后,由于不用每天出门上班,日常的交通费用通常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同样还有为了工作而进行的一些置装费用也会减少。 &&&&不少项目会因为退休生活的到来而增加。比如,由于退休后时间充裕,且退休的前几年,大部分人的身体状况都还不错,此时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大部分都必须自费,因此,退休后旅游休闲的费用我们要多考虑一点。同样原理的可能还有文化娱乐、运动健身等方面的支出。 &&&&退休后还有一个大的调整项目可能是医疗费用方面。当然,由于我们目前讨论的是退休后第一年的费用计算,因此这方面可以暂缓增加。 &&&&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根据表2&&1,先把各项目目前所需的大概费用列出来,然后一项项进行调整,计算出退休后第一年的可能需求额。 &&&&第三步:预估费用增长率,计算终值 &&&&要注意,以上经调整后的数值,仅仅是根据我们当前的物价水平来估量的(如果用财务用语说,就是“现值”)。 &&&&接着,我们就要根据目前距离退休的时间,以及各个费用项目的年增长率,来计算到了退休第一年,按照那时候的物价水平,到底需要多少钱(这个就是所谓的“终值”)。&&&&&公司白领赵先生现年40岁,中等收入水平,夫妻俩有一个女儿,今年13岁。他预计自己20年后,也就是60岁正常退休,彼时女儿已经独立,老人方面也没有赡养负担,因此他打算之后和太太一起过美妙的“二人世界”。 &&&&赵先生目前家庭年支出172000元左右。由于20年后退休之际,家里的房贷已缴清,女儿已独立,保险的缴费也已经结束,因此他根据退休后家庭生活人数与退休生活特点,对自己和太太退休后的生活费用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算出退休后年支出大约为98000元左右(按目前物价水平计)。&&&&考虑到长期的通货膨胀因素,各项费用可能每年都会上涨,因此他对每项支出都作了年增长率的预计,并据此得出数年后的实际上涨倍数,也就是财务上所说的复利终值系数。其计算公式为:(1+年平均增长率)^年数。 &&&&最终,赵先生把每项费用支出在他退休后第一年的数值进行汇总,发现他和太太退休后第一年的支出大约为243563元。与之前所预计的9.8万元相比较,未来20年内,每年的生活费用增长率在5.23%左右。 &&&&怎么样?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模仿赵先生,对自己未来退休后第一年的支出作一个测算? &&&&别急,在这个测算过程中,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一下,那就是对各个支出项目的费用年均上涨率的预计。 &&&&每个项目,未来每年内大约会涨多少个百分点?如果每个项目都按照《中国统计年鉴》来估计,那就太死板,也太累了,也不太科学。因此,我们一方面可以根据整个社会过去的经验数据和对未来的预期,另一方面更应该利用自己长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预判。同时,也要根据每项支出项目本身的特点及自己家庭的消费观,作不同程度的预估。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2011年我国CPI可能高达5%,但由于我们在退休规划中计算的是未来一二十年的长期增长率,因此各项开支的年增长率可能不会都像今年这么高。 &&&&比如,一般的饮食支出年增长水平,我们可以按照比较常用的3%的长期年增长率来计算。但衣着美容的年增长率也许就不会那么多,估计1%、2%就差不多了。而医疗保健、旅游等费用的年增长率通常比一般的物品通货膨胀水平要高,因此,这些项目的年增长率可以略高于整体物价水平的年增长率,预估为5%或6%。 &&&&总之,为了测量退休后生活费所需,我们最好能把退休生活的计划蓝图尽量做得详尽些,才能踏出退休规划正确的第一步。
馆藏&18541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退休经费的开支范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