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数据监管平台的下优质的小平台有哪些?

大数据大监管关关严控(图)_网易新闻
大数据大监管关关严控(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记者 卢虹  去年7月,国务院食安办选取山东、河北、湖北、陕西4省作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试点省份进行探索。去年9月,省食安办确定济南为我省首批创建试点城市之一。今年1月,我市召开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
  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小摊贩监管率超过八成,婴幼儿奶粉企业自建自控奶源,监管部门及时发布违法黑名单……幸福济南,食安先行。经过去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洗礼,面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这一沉甸甸的任务,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有了更多的底气—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从日常监管、综合治理、专项整治逐一突破,创建百姓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大数据
  搭建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平台
  手指触摸手机屏幕,即可进入“三小(小餐饮、小作坊、小食品店)”单位监管系统,现场检查信息、信用信息、处罚情况等一目了然,执法人员还能对检查情况进行量化赋分……自从“济南食品药品监管移动执法平台”启用后,执法人员对“三小”单位的监管,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能将监管对象的检查结果或处罚情况,实时上传到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数据库。
  而这只是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推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传统的监管方式已无法适应监管需要,为此,该局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将餐饮服务单位全部纳入电子监管平台,小饭桌全部纳入登记并网上公示,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电子追溯系统覆盖面达95%以上,监管业务专网延伸至基层监管所,推动监管政务平台建设等。截至2014年底,食品药品数字工程建设已完成项目的50%。
  检测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食药安全监管的有效手段。今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和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投入,市政府批准4份/千人的食品检测样本量,落实2015年度食品检验经费市级2056万元、县级1500万元,并分别列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推进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实施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搬迁工作,加大食品检验检测扩项工作力度,目前已投入10510万元;全力推进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全市基层监管所按照标准配备执法车、移动执法终端等装备,共计投入2000万元。
  大监管
  小摊贩划区域、划时段管理
  对无证小作坊、小食品店和小餐饮等“三小”单位建立临时档案;对小作坊食品纳入全市抽检管理;对小食品摊贩进行划定区域、限定范围、登记管理……今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再施重拳,再求突破,坚决啃掉“三小”单位整治这块硬骨头。截至今年3月,我市共有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饮和小饭桌38942个,其中小作坊1703个,小食品店22160个,小餐饮13934个,小饭桌1145个。不久,这些数字将彻底告别脏乱差的代名词。
  面对要求更高、任务更重的创城挑战,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从生产到流通,从市场到餐桌“关关严控”。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严把“生产关”,严格执行生产许可等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在食品流通环节严把“市场关”,加大食品经营业户监管力度,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准出制度,推进食品质量监测和市场快速定性检测工作。在餐饮消费环节严把“餐桌关”,加强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打造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34条(个),示范街、区内小餐饮持证率达到90%以上,推荐省级清洁厨房182家,推荐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区)11个、示范学校食堂11个、示范店22个。
  此外,针对辖区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
  大食安
  抽检啥食品,市民说了算
  抽检哪些食品,由您说了算……为了解市民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4月15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启动最大规模的“食安泉城问计于民”食品安全民意调查活动,邀请市民票选“最关注的食品”,并将此作为今年抽检的重点目标进行专项整治。如同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离不开完美的协同配合,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并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战斗,需要各方互相配合的“社会共治”。
  为调动各方力量,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广泛开展创建宣传,开展“食品安全点点听”活动,举行“食品安全报告”,播放食品安全公益广告,先后组织食品安全专家访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邀您看企业”等活动。
  此外,该局大力培育“食安济南”优质品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设省级质量安全示范县4个;建设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0余个;评选出30个济南市名牌农产品和10个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注册涉农商标4346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简称“三品一标”)674个;认定经济林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园10处。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P2P行业面临最大挑战,优质平台有哪些特征?__理财频道 - 融360
P2P行业面临最大挑战,优质平台有哪些特征?
P2P行业面临最大挑战,优质平台有哪些特征?
这两年,很多P2P就是这样靠不断扩张规模,来覆盖掉坏账和运营成本的。
  本文系专栏作者&越女事务所&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P2P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这几天,有些地方的陆续接到了监管通知,要求&&
  网贷平台的存量,在整改期间不能增长;
  违规的业务必须减少到0;
  确保不再新增违规的业务。
  后两个要求是意料之中,但「存量不能增长」这一条真的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打击效果+10086。
  为什么说打击很重?
  一个平台只有100万规模的话,有50万的坏账就很致命。但它如果能扩充到1个亿的规模,那这50万坏账,相比是很小的事儿了。
  这两年,很多P2P就是这样靠不断扩张规模,来覆盖掉坏账和运营成本的。
  真正业务能够盈利的平台,并不多。
  监管要求整改期间存量规模不能增长,等于把平台的给养管道给掐住了,流动性变差后,风险必然会上升。
  这对很多平台是相当大的打击。
  一些体弱的平台可能会挺不住;一刀切让健康的平台也受到冲击。
  目前,只有部分地方的平台收到这个指示,不知道会不会蔓延到其它地方。
  当然,文件说的是&整改期间&总量不能增长,有实力的平台可以熬、可以等,等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但整改期什么时候结束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大量平台可能就悄悄死在这个冬天了,或清盘、或转型、或跑路。
  不过,这也可能正合监管的心意。
  据媒体报道,已经有「领导」表态,全国备案的P2P数量要控制在100家...
  如果最后真成了现实,你投资的那个,会是这100分之一么?这100家,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优秀P2P的特征我之前也聊过几次&&在这个关口,如果要投P2P,只能是优中选优了:
  比如实收资本充足,在风险上升时能自救;
  比如说有优质的资产,能赚钱养活自己;
  有靠谱的团队,挺过这一关自然就是赢家;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听监管的话,坚持小额分散的平台。
  在这个阶段,大额标的平台坚决不要碰了。
  有些人可能注意到,我今年以来写的网贷平台,全部都是小额分散类的。
  过去几年,是金融自由化的年份,P2P在这个背景下繁荣生长。而现在风云变幻,已经成了集权的时代。
  不只P2P,好多方式,好的坏的...都被掐了脖子。
  比如之前网上卖的万能险,比如限额...
  这种态势下你还想去找一些不知名小平台薅羊毛,去追求那十几、二十几的收益,就真的是找死了,还是赶紧散了吧。
  那不叫薅羊毛,叫虎口拔牙...
  作者:越女事务所 微信号:ynducai
  比起余额宝,这13款活期理财赚的更多,关注: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回复&13&获取产品列表。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网贷业最严监管周年记:部分中小平台退出 大平台增长_凤凰财经
网贷业最严监管周年记:部分中小平台退出 大平台增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在网贷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在网贷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自去年银监会等四部门联合颁发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之后,面对这个号称&史上最严监管&的文件,各大平台均开始按照《办法》要求进行内部业务整顿,有清盘或退出的,有介入消费贷的。总之,为了应对监管要求,各大平台开始各显&神通&,往合规方面前进。如今,一年过去了,网贷行业的格局早已&变脸&,甚至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40%的网贷平台被淘汰,超6成P2P平台仍未接入银行存管。另一方面,在这个整改的关键时期,行业的整体成交量有所下降,但合规力度较大的平台仍呈现稳健成长态势,以深圳互联网金融平台e路同心理财平台为例,其平台成交额稳步上升,截至2017年7月底,成交额超过90亿。A面:收益下滑部分平台退出作为新生事物,P2P网贷平台在诞生之初受到了各方关注,也经历了一段乱世英雄的草莽阶段。彼时,P2P平台也如草遇春风,蔓延开来。硬件门槛低,加之市场需求旺盛,监管滞后,用&野蛮生长&来形容最恰当不过。甚至有人戏言:&只要有5000块钱和一个服务器,就可以创立一家P2P公司。&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12月P2P网贷平台数量一度达到2595家。然而好景不长,在日《办法》落地,确立网贷行业&小额、分散、普惠&的发展方向,并对网贷平台的备案、借款人的借款限额、投资人资金银行存管,以及类资产证券化等方面都做出规定之后。网贷平台的野蛮增长期正式结束,整合洗牌期来临。相关数据显示,近一年,超四成平台以不同的方式被淘汰。根据融360网贷评级组重点监测平台的数量,2016年8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为1760家,2017年7月底为1015家,平台数量减少了42.32%。其中,从2016年8月底到2017年7月底,累计问题平台909家,其中停业平台607家,占66.8%,跑路平台159家,提现困难117家,转型26家。与运营平台数量同时减少的还有收益率。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P2P平台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8.5%,2015年降至13.8%,2016年降至10.6%,2017年1月平台综合投资收益率为9.71%,2017年7月平台收益率为9.50%。虽然,伴随着各种宝宝理财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升,网贷平台用升息来吸引投资者。不过,随着各地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合规成本上升,平台不得不降息维持运营,因此利率下降依然将成为趋势。此外,强监管下,许多大额平台难以为继,纷纷转型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或者离场;校园贷、现金贷等资产类型纷纷下架;而小微企业借款、汽车金融等小额消费贷则获得了长足发展,不过并非是因为限额规定得以获利崛起。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已经对广东地区网贷行业提出了&双降&要求,即网贷行业的平台数量和贷款余额要实现下降,并且对一些体量成长太快的平台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把量降下来。预计未来网贷行业的正常运营平台数还将下降,行业的在贷余额增速将减缓。而且,不排除后续其他地区跟进的可能。B面:国资系等稳健平台逆势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整个行业都处于洗牌整合期,但仍不乏有做得不错的平台在逆势增长。没有了之前不合规平台的恶性竞争,有着国资、上市公司背景的合规平台的优势正在进一步放大。尤其是随着政策的收紧,网贷平台在资产的选择面上也更窄,行业的竞争态势也由早期的粗放式竞争转向了精细化运营为主的阶段。所以整体上看来,虽然一定程度上监管政策会加速行业的洗牌,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又会促使整个行业从早期的粗放式的经营转向以金融科技为主的竞争阶段,从而加快整个网贷行业的发展。有调查显示,头部平台,特别是那些发展稳健,注重风控,并且合规性程度较高的平台,已经开始享受行业政策的红利。e路同心董事长张久臣认为,&在发展前期,这些平台没有一味的冲量,坏账窟窿小,历史包袱轻,底子打得稳,后续发展便具有优势。&《国资系P2P平台盘点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国资企业通过多级股权层级结构,参股或控股的P2P网贷平台高达181家,其中正常运营P2P网贷平台159家,停业及问题平台22家。正常运营数量近九成,情况称得上良好。以e路同心理财平台为例,其成立于2015年4月,刚成立时的461万的交易额,得益于其稳健的经营模式,虽然在最严监管办法也对其有影响,但更多的是一种督促和改进。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e路同心理财平台的成交额超过90亿。&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e路同心就已经调整了经营方向,不再一味追求注册量、行业排名。&e路同心理财平台总经理王大勇表示,e路同心致力于打造小而美的网贷平台,将风控放在首要地位,注重平台的长期稳健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与其他平台类型相比,国资系P2P优势明显,首先,拥有国有背景股东的隐性背书,兑付能力有保障;其次,无论是脱胎于国有企业还是国企注资,选择前都会对平台的风控系统、资金管理、业务模式、未来发展规划等进行严格审查与评估,这对于平台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认可,无形中也为投资人对平台进行了筛选。最后,对于平台来说,国资系带来了宽广的融资渠道,以e路同心理财平台为例,7月引入中洲金控战略投资,与粤科、同心强强联手护航平台发展,雄厚资金入股也将助力平台吸引到更多的优质资产,因此在主流平台类型中,业内外人士均看好国资系P2P网贷平台。
[责任编辑:wemoney PF055]
责任编辑:wemoney PF05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573
播放数:439971
播放数:1386684
播放数:5808920监管大形势下P2P平台有哪四种出路?
- 希财新金融
希财APP下载
监管大形势下P2P平台有哪四种出路?
ganl&&&&&&
&&&&&&来源:网贷之家
  P2P行业监管细则暂行办法出台后,不少平台响应政策号召,纷纷行动起来,那么在监管政策形势下,P2P平台最好的出路是什么?怎么发展才是正确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专业人士如何说吧。  (下称《监管办法》)出台了,虽然姗姗来迟,但笔者细读发现其逻辑相当明确、自洽,即完全按照P2P平台“信息中介”的定位来进行监管机制设计。然而,目前大多数平台都已经异化为信用中介,因此这样的监管制度设计,与现实的差距,相当巨大。但监管者绝对是在对行业现实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慎重部署,因此这反映了决策者对行业发展方向的期许。那么这种监管政策会对P2P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本文试论之。  大部分P2P平台已异化为信用中介  从理想定位而言,确实应该只是信息中介,这也是国外主流P2P平台的做法。具体而言,P2P平台仅仅提供信息撮合等服务,既不介入资金交易,如果不是因为本身失职导致(如对借款人资质没有尽到审查义务等),则也不承担可能存在的贷款损失。  因此,如果在这种理想情形下讨论监管政策,确实只要平台能够满足基本信息中介服务要求即可,例如IT系统、风控体系、信息披露体系,等等。而不需要对平台的股东背景、资本金、杠杆率等提出硬性要求,因为在信息中介定位上,贷款潜在损失,应该由出借人风险自担,而不是平台,所以平台的资金实力并不是核心问题。  然而,由于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大数据储备不够等原因,我国除少数1-2家平台与此定位接近外,绝大多数P2P平台已经超越信息中介定位,成为事实上的信用中介或准信用中介。具体而言,信用中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本保息承诺,或者变相的保本保息承诺。虽然保本保息已被禁止,但变相的保本保息,仍以各种方式存在。否则那些大妈们哪个还敢在P2P平台上投资?  第二,担保,或者变相担保。虽然自担保之前已经被明令禁止,但各种变相的自担保仍然存在,例如设立特殊目的公司进行实质上的自担保,或者让与平台存在高度关联关系的所谓第三方来进行担保(注:关于担保问题,笔者稍后将专文详述)。  第三,风险准备金。虽然名目不同,但风险准备金又属于平台自身所有,因此属于另一种变相的自担保,《监管办法》中完全没有提及该问题,尚不知监管层是何考虑,但据有关统计,禁止自担保后,过半数平台都实行了这种风险准备金模式(注:关于风险准备金问题,笔者稍后将专文详述)。  第三,各种形式的“背书增信”。这里所谓的“增信”,是指平台对提高自身信用的努力,不是《监管办法》中禁止的平台对借款人和借款项目的“增信”。例如,寻找各种高信用等级的股东,早已被划分为“”、“”、“上市公司系”、“地产系”,等等。试想,如果是信息中介,出借人应该信任借款人,平台背景还有什么作用?  平台们如此认爹找妈,实际上就是因为其是信用中介,而不是信息中介,出借人信任的是平台,而不是借款人,但这些平台担心自己信用不够,因此到处找靠山。此外,各种领导的开业祝贺、到访调研,也被平台包装成对其的“背书”。甚至,在“权威” 媒体上做广告(某平台被查,电视广告商竟成众矢之的),找名人代言(某类似网络金融机构出问题后,投资人居然打了他们认为曾为该机构站台的某作家),难道不是另一种“背书增信”吗?  P2P平台的四种出路  当然,虽然P2P平台已经完全异化为信用中介,但我绝不相信决策者对此毫不知情。监管者并不是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深宫皇子,而是经常与业界、学界交流互动,笔者也有幸多次参与类似交流。因此,可以说监管者是对现状把握非常好的理性决策者。那么这样就说明《监管办法》反映了政策指定者对P2P行业发展方向的期许。木已成舟,笔者无法再多谈监管政策应该如何考虑P2P平台已成信用中介的现实,下面单对在过渡期后的未来进行一番设想。笔者认为,如果严格按照“信息中介”的定位来监管,P2P平台大概有如下四个出路:  第一:成功转型。平台成功转型到信息中介的定位,全行业继续欣欣向荣,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发挥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转型,比登天还难。  中国征信业还很不发达,官方征信机构对P2P行业主要客户群体,覆盖率很低;商业征信机构(尚未正式发牌)即便开始运作,能否运转良好,也是未定之数。在此情形下,试问那个出借人敢在没有平台某种形式的兜底下,就信任一个他只知道年收入、财产等信息的借款人?  退一步说,即便转型成信息中介,真的需要这么多信息中介吗?信息中介平台,天然具有自然垄断属性(想想滴滴快递、赶集58、百合佳缘、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最后,会不会像美英等国一样,最后就剩一两个平台。那么,这一“出路”,对于全行业而言,等于没有出路。  第二,破产清算。被大量淘汰的平台,就属于这一“出路”。即大多数平台,没有能力(或动力)转型到信息中介上,而大量地破产清算。然而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有序破产,借贷双方权益都获保障;二是无序破产,大量平台出现跑路等问题,产生数千亿坏账。这两种情形都可能,但目前1000多家问题平台中,笔者不知道有几家平台是全身而退的(注:关于P2P平台如何有序破产清算,笔者稍后将专文详述)。。  第三,挂羊头卖狗肉。在这一出路下,平台都纷纷向监管部门备案成“信息中介”平台,但实际模式跟《监管办法》出台前一模一样,继续做着事实上的信用中介。挂着羊头卖狗肉并不是没有可能,现在平台不都宣称自己是信息中介吗?  信息中介的定位,早在2015年7月份十部委《指导意见》出台后就已经明确,那时各个实际上是信用中介的平台,全都欢呼雀跃,笔者起初大为困惑,后来想到中国“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古老智慧,就全都明白了。这并非不可能,因为挂羊头卖狗肉又如何,笔者在昨日的P2P监管系列评论之一中(《将P2P交给地方监管是推卸责任》),已经说明,在该《监管办法》设置的监管体制下,日常监管根本就不现实。  第四,改头换面。如果上述出路都不通,特别是负责日常监管的各地金融办突然变得特别有能力,特别大公无私,认真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不折不扣,备案的按照信息中介的定位,得到严格监管。那么最后一种出路就是,该《监管办法》想监管的这2000多家P2P平台,没几个去备案,纷纷改头换面,宣称自己不是P2P平台(好像已经有平台这样宣称了)。这样金融办不管,银监会不管,谁都不管(当然出了事,公安经侦部门不得不管),但现有的业务却照做。。。  金融监管上,我国实行的是机构监管,而不是行为监管。一项金融业务,如果不叫那个名字,也不去申请牌照或备案,那就基本上无人监管。试想,现实中存在多少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由于不叫银行,也不申请银行牌照,所以根本没人按照银行来监管。多少事实上的信托业务、担保业务,甚至证券业务,换个非标准的名字,就可以继续堂而皇之地运营。当然,该《监管办法》,确实也提出了要实行“行为监管”,但在现行监管体制安排下,对于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只能一笑置之。(作者:郭峰)& & & &拓展阅读        希财网网贷(/p2p)是一个专业的p2p网贷信息 服务门户,网站提供最新、最全的p2p网贷资讯,汇聚了国内权威的p2p网贷产品。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希财网网贷。
扫一扫“希财理财”,福利满满等你来!
专业的产品测评,贴心的理财攻略,及时的平台资讯,更有超高的红包活动,统统一手掌握。
微信公众号:希财理财(xicaiwang-p2p)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新金融”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您也可以后再评价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来说两句吧!
风险提示:广告信息均来自平台方,不代表平台安全性,不构成投资建议!红包、体验金、理财金、大礼包、加息券、满减券、优惠券等都不直接等同于现金。参考收益说明不是收益承诺,不代表最终真实收益。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强监管下,平台退出,体验下降,大佬“哭晕”,这究竟是谁的错?
摘要在当前环境下,金融安全的优先性不容置疑,任何不利安全性的监管松绑都无可能,但,有没有可能在不损害安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创新的空间呢?
  近期,随着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逐渐趋严,企业的合规成本正在逐渐增加,部分平台甚至会因此退出市场。于是乎,市场中开始出现一种声音,认为监管人为提高了平台成本,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同时,小额普惠的定位也限制了互金平台的发展空间,如网贷平台纷纷下降大额标、第三方支付开始限制笔数和限额,近期天弘基金甚至开始把余额宝账户余额限定为10万元,在很多人看来,也不利于相关企业的发展。
  浏览下近期的自媒体头条,类似“马云哭了”、“这次马云真的要哭了”、“马化腾哭晕在厕所”等标题不绝于耳,自然是吸眼球的一贯套路,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忧虑的一种客观反应。
  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监管之于互金行业的作用呢?对行业而言,强监管真正的限制是什么,出路又在哪里?
  其实,金融业属于经营风险的行业,高风险属性决定了强监管的必要性,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在宽松式监管的氛围内成长起来,随着规模逐步做大,风险外溢效应增强,加强监管具有内在的必要性。
  站在行业角度来看,考虑到监管可以大幅降低潜在风险,尽管短期内会提升平台成本,但中长期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当然,站在具体的平台角度来看,监管门槛和监管成本的提升会增大其短期经营压力,甚至会加速或迫使部分经营状况较差的平台加速退出市场。不过,若从好的方面来看,客观上也会起到行业净化的效果,毕竟,平台数量越少,无序竞争越少,对合规发展的平台也是好事。
  以网贷行业为例,普遍认为,银行存管是平台合规与否最大的门槛。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日,已经上线银行存管业务的网贷平台共计383家,占比不到18%,剩余的大多数平台,可能都会因此最终退出行业。
  但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若没有银行存管的要求,平台可以随意接触并动用大家的资金,分分钟便能卷款跑路,哪有投资者敢来呢?银行存管看似增加了平台成本,但没有银行存管,行业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同时,平台数量越少,对合规的大平台而言,获取用户的成本也就越低,也是件好事。
  只是,凡事都有一体两面,无视好的一面固然不对,否认不利的一面也无必要。就金融监管而言,安全与效率是一体两面,增强安全效果的同时,往往也会制约行业效率。
  在当前环境下,金融安全的优先性不容置疑,任何不利安全性的监管松绑都无可能,但,有没有可能在不损害安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创新的空间呢?毕竟,随着金融科技竞争的国际化,监管需要着重考虑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提升国内金融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在笔者看来,还是有的,出路就在技术进步。过去几年来,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金融业务效率,也成功实现了安全与效率的再平衡。
  传统金融机构之所以做不好或不愿做普惠金融业务,根本的限制便是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因为缺乏评判普惠群体信用风险的手段,涉足普惠金融业务便意味着不安全,为了确保业务安全,便不做这块业务好了。
  而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风控技术的探索,充分利用散落在互联网角落里的用户信息和各种行为数据给普惠群体打分,普惠金融业务也变得安全起来,可以在不损害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大拓宽融资业务的边界,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再平衡。
  就金融监管而言,也是一样,通过大力发展监管科技,也可以达到类似的结果,即传统监管手段下认为有损安全的金融机构行为或业务模式,随着监管科技性的提升,在新技术新监管视角下,可能便是安全的,此时,便可在不损害安全性的前提下为金融机构松绑,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再平衡。
  2017年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便可视作监管机构大力发展监管科技的标志。其实,大数据技术也早已在金融监管中小试牛刀,在反洗钱监管、证券领域的老鼠仓监管等领域中,都有很好的效果,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
  另一方面,从业机构自身不断发展金融科技,用技术提高业务的安全性,推动监管对新技术新模式的认可和松绑,也是一样的效果。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扫码支付便是典型的案例,监管机构从2013年对线下扫码付安全性的质疑,到2016年正式承认其为合法合规的支付手段,根本的驱动力也在于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安全性的提升。
  所以,朋友们,与其被强监管困扰,不如主动拥抱监管,埋头加强金融科技投入和研发,用技术进步为技术进步创造更大的空间。
5740゜14747゜24564゜3
新金融(),中国新金融领域权威门户,是清科集团旗下新金融领域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互联网金融,同时关注新兴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拥有众筹、P2P两大子领域核心数据库。
Copyright (C) 新金融  京ICP备号
京ICP证100902
京公网安备3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