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的东西总是进口奶粉不合格名单超标,进口同样,原因只有一个,中国对安全不重视

农残超标成中国茶叶劫
一箱销往欧盟的中国茶叶告诉我们,食品安全也成为贸易壁垒的一堵墙,“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显得那么步履蹒跚。
欧美几乎每年更新的检测标准让中国茶叶产业有些喘不过气。近期, 欧盟宣布将于今年8月25日正式对中国茶叶农残标准提高,该法规EU87中所涉及到的茶叶需要检测农残项目包括异丙隆、啶氧菌酯、嘧霉胺等。而其中最为关注的是我国茶农在茶叶种植中使用的啶虫脒再次被限量加严1倍。
据了解,啶虫脒是茶园登记用药,因防虫效果好被广泛使用。在2013年啶虫脒的检测限量为0.1mg/kg,而今年该农药检测限量为0.05mg/kg。
被挡在“门外”的中国茶叶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绿茶供应国,中国茶叶在面对欧盟农药残留标准提高之后,一些以出口为主的茶企业有些“玩不转”了。农残标准的再次提高,直接导致出口企业输欧茶叶的不合格率随之上升,同时对企业原料筛查和农药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茶叶出口大省——浙江省面对此次欧盟提高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茶叶出口量和金额分别为16.22万吨和3.8亿美元,分别占我国同期茶叶出口总量、总金额的53.53%和53.9%。
据媒体报道:“浙江绍兴今年上半年出口欧盟不合格茶叶有3批,出口额达34.3万美元,不合格原因皆为农残超标。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欧盟对我国输欧茶叶增加了唑虫酰胺残留的检测,由于欧盟法规没有指定该农药在茶叶中的最高限量标准,因此采取的是较高的‘默认标准’。”
种种迹象表明,农药残留似乎成了出口茶企的一道硬伤。
中国茶企领袖俱乐部秘书长欧阳道坤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我国出口的茶叶全部是原料茶,没有品牌,茶叶的附加值偏低。由于出口的是原料茶,因此也存在着国内生产厂家的内部竞争,造成茶叶不仅在价格上偏低,就连茶的品质都难以得到保证。
“近几年欧盟频繁提升茶叶农残标准,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我国茶叶检测标准偏低。目前我国现行有关茶叶的农残及污染物的限量项目只有50多种,与欧盟的227项及日本的276项相比差距很大。”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农业行业研究员曾亮表示,从另一角度看,欧盟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也成为欧盟贸易限制的手段,对本国使用的农药检测值与进口茶叶采用两个标准,意在保护本土企业。
在曾亮看来,欧盟不断提升茶叶农残标准也是一件好事。从长远角度看有助于规范国内茶叶生产,增强茶企环保意识,对转变企业外贸方式,推动出口茶产品结构升级以及茶叶生产加工结构合理化进程都有很好的帮助。
在关注食品安全的今天,农药残留问题,似乎成了普通民众心中的一颗“定时炸弹”。
农药残留超标不容忽视
目前,世界各国在农业生产中基本上都要用农药进行有害生物防治,完全不用化学农药的农产品占的比例很少,只占总量的3%-5%左右,因而衡量问题茶叶的标准,关键是看农残是否超标。
日,北京市消协公布了北京市场上销售的50种龙井茶的比较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虽然50种龙井茶样品均含有农药残留,但农药残留指标都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之内。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早在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农业部、卫生部共同发布了315项限量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总数达到了2319项。而针对普通茶叶的农药残留,我国共发布了四个国家标准和三个行业标准,共制定了27项限量标准。
“其实我国茶叶安全用药技术含量并不比欧美国家差多少,但是由于我国茶叶生产体制以个体茶农的生产方式为主,因而在农药合理使用技术的推广和农药残留控制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农药盲目混用、选用农药与防治对象不对口、防治失时、喷药次数过多等问题,使得部分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偏高。”中研普华研究员夏龙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
欧阳道坤向记者表示,事实上,中国茶叶的内销市场也存在着饮用安全隐忧,茶叶农残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茶叶的种植高度分散,行业集中度又低,这种现状使得在饮用茶叶时会出现问题。一方面监管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市场信心会快速崩溃,而且很难恢复,所以就目前我国茶叶面临的现状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防行业风险。
早在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绿色和平组织对我国知名茶叶品牌进行调查,调查发现11份茶叶被检出含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灭多威,4种被检出同样被禁的农药硫丹;同时,还查出国家早在2009年便明文禁止使用的农药氰戊菊酯。面对我国茶叶的“内忧外患”,如何突破壁垒,走出国门成为关键。
中欧国标接轨是关键
由于中国和欧盟农残标准存在差异性,国内符合标准农药残留的茶叶出口欧洲,因为不符合欧盟标准就成了“问题茶叶”,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在欧盟看来是问题的茶叶,为什么到了我国就成了安全茶叶?中国和欧盟对于茶叶安全的标准制定究竟取决于哪些因素?
夏龙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茶叶农残检测用的是有机化学方法。在茶叶检测标准问题上,2013年3月新修订的国家标准中涉及茶叶农残的检测指标有20项,而欧盟标准茶叶检测指标则有400多项。仅从数量指标来判断,欧盟标准就比国家标准高出很多,比如最新的欧盟法规EU87/2014将茶叶中的啶虫脒、异丙隆、啶氧菌酯和嘧霉胺的残留限量加严了一倍,并对我国茶叶增加了唑虫酰胺残留的检测。
“而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中,并没有规定茶叶中唑虫酰胺的最大残留量。因此欧盟和中国在茶叶检测技术上也有所差异。”夏龙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欧盟是世界各国中对茶叶农残要求最严格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对我国出口的茶叶农残检测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从日起,欧盟实行新的茶叶农残限量标准后,几乎每年茶叶农残限量标准均有修订。
随着欧盟对中国茶叶农残标准的逐年提高,中国茶企面临的出口风险越来越大。面对越来越苛刻的国际检测标准和贸易壁垒,我们更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夏龙认为,从实践的角度看,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商品出口的根本途径。如何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除了发挥茶企的自身作用外,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
“另外,面对中国茶叶的现状,政府也应该强化环保执法,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夏龙说。
曾亮介绍,中国茶企应对欧盟茶叶农残标准提升的措施,首先就要从源头把控做到更为严格的自检,并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同时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逐步淘汰啶虫脒等高风险水溶性农药。其次,为确保优质茶产品,也要从茶叶种植、栽培、采摘和炒制全程实施质量安全管理。
欧阳道坤最后建议,针对欧盟不断提高农残标准,从事出口茶叶的企业要自我加压,提高标准,整体提高美誉度。
面对欧盟新规,中国的茶企如何在重压之下提升自身走出困境成为重中之重。
本网转载文章旨在传播有益信息,如果本文及其素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和/或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有机会是一家致力于“让有机生活方式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前沿媒体,成立于2010年,于2011年10月正式上线。
我们关注有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食物、艺术、自然、教育、文化和生活。我们关心大中华区本地的实践者、探索者、消费者和引路人在做的事。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作坊,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只要所做的事有利生态、环境、社区和个人,我们都将予以报道。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进来,共同丰富有机生活的内涵。2015年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批不合格率近五年最高
新闻爆料:finance@ 电话:(010)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
广州天河城永旺超市,3月3日8时10分包装的三文鱼保质期可到3月4日,当天8时28分包装的三文鱼保质期反而只到3月3日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境外生鲜食品出现在广州的超市中。
”位于皋兰路的香港自由自在进口食品专营店分店的店员告诉记者。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专门的进口食品店,在百安、华润万家等不少超市或者便利店里都能找到进口食品的身影,而消费者对于这些进口食品也十分买账,从调料到儿童食品,从休闲零食到酒水饮料,这些进口食品都能引起顾客的购买欲。 除了在实体店购买进口食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不少消费者都会选择在网上购买进口食品。
据媒体报道,自2015年8月份开始,地炼炼厂纷纷申请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目前,国内地炼炼厂已有26家涉及进口原油使用,其中16家已获批,其他已获得书面审核或仍在申请中。在进口原油资质方面,目前已有11家企业获得进口原油资格。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为8760万吨,相比2015年增加5000万吨,新增量主要由地炼使用。未来地炼原油进口进一步增加的空间很大。
其中,2015年全国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批次不合格率达19.7%。此外,对于发现的涉及安全卫生环保项目不合格的产品,检验检疫机构均已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发布会现场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日起,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开始实施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2015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进口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检验1225批、38.5万个、进口金额为4457.83万美元。
据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司长孙文康介绍,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进口一次使用卫生用品16762批,货值约73656万美元。2015年全国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品种主要包括:婴儿纸尿裤、婴儿湿纸巾、妇女卫生巾、卫生护垫、成人纸尿布、餐巾纸、面巾纸、湿纸巾、卫生纸原纸、厨用擦拭纸等产品。进口产品。
孙文康表示,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不合格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3999批,货值2.29亿美元,批次不合格率为23.9%。 据孙文康介绍,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1.68万批,货值约7.37亿美元,进口批次同比增长2.47%,进口货值同比降低3.04%。2015年全国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品种主要包括:婴儿纸尿裤、婴儿湿纸巾、妇女。
已经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生物燃料配套政策,包括规定掺混指标或指令、给予税收激励。这些是出于能源安全战略、农业持续发展和振兴农村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缓解环境污染的考虑。 福建农林大学能源植物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祁建民在上海参加“ECF生物质能源研讨会2016”时介绍,国际上第一代燃料乙醇多以玉米、小麦、陈化粮的淀粉转化,以及甜料作物甘蔗、甜菜转化乙醇。第二代燃料乙醇则以植物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
” 记者了解到,盘锦北燃下一步将重点研究生产润滑油Ⅲ类基础油,可调和高档的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用于替代同类型的进口产品。目前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市场价格接近1万元/吨,且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较小,价格也远高于Ⅱ类润滑油基础油(目前市场价格接近7000元/吨),这项产品未来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
点击查看更多
证监会正在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持续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架构,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目前360是一家纯内资公司,上市将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正常进行。
智能装备产业是格力未来发力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处于扩张趋势,格力正在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
新三板掉队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有些是在某发展阶段中难以避免,但也有些是改革力度不够所至。
坚持独立市场定位又与主板错位发展;坚持特点又尊资本市场规律;坚持风险控制又保持适度发展。
新三板为企业提供了资本与创新的激励机制以及公平竞争的市场制度,是创新生态系统中重要一环。
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交给专业投资机构去投资创新创业企业,这个事情出了问题,必须面对和解决。
24小时点击排行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质检总局通报2016年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状况
14:26  来源:中国质量报   ︳ 我要分享
  5月15日,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6年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总体情况,进口法检商品贸易欺诈风险分析,进口煤炭、进口汽车、进口服装、进口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质量状况。会后,质检总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16年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白皮书。  采集进口质量安全风险信息9.83万起  2016年质检总局通过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共采集进口质量安全风险信息9.83万起,同比下降1.5%。其中,与消费品相关的风险信息3.23万起,同比增长3.4%;与资源和原料类产品相关的信息1.78万起,同比减少21.7%。  从产品分布看,主要涉及机电类产品3.6万起、轻工与纺织类产品2.72万起、资源与化工类产品3.51万起,同比分别增长7.1%、-3.2%和-7.8%。  从产地分布看,涉及126个国家和地区。以信息采集数量计(中国大陆除外),位居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日本、德国、美国、蒙古国、韩国、中国台湾、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和朝鲜,合计6.79万起,占比69.1%。其中,来自欧盟国家和地区的不合格信息2.6万起,占比26.4%,同比增长14.6%;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合格信息2.05万起,占比20.9%,同比减少19.3%。  从不合格原因看,位居前五位的是:货证不符、安全标识不合格、品质不合格、电气安全不合格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对于不合格货物全部依法予以处置。  “口岸天平行动”有效威慑国际贸易欺诈  2016年,质检总局继续开展“口岸天平行动”,通过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跟踪,对国际贸易短重欺诈行为形成威慑,并进行有力打击。全年共实施法检商品重量鉴定19.33万批、重19.94亿吨。共发现短重3.97万批、重389.9万吨、货值4.9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17.1%和4.8%,其中短重率超过5‰的进口商品1.3万批次、重220.3万吨、货值2.63亿美元,同比分别降低19.3%、9%和26.1%。  全年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共上报对外索赔、行政处罚和警示通报重大案例326宗,涉及原油、铁矿石、煤炭、大豆等26大类产品459批次。  从短重重量来看,铁矿、原油、煤炭、天然气/液化气、大豆5类商品的短重重量分别占短重总重量的82.5%、6.1%、4.3%、2.3%和1.8%。其余依次为原料性废物、动植物油、成品油、粮谷、液体化工品等。短重风险较高的国家有巴西、朝鲜、越南、伊拉克、澳大利亚等。  据介绍,进口短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产品自身特点造成的;也有国外供应商不讲信誉,故意缺斤短两造成的;还有因合同规定不合理、计量方法不一致造成的等等。  检出不合格劣质煤炭5783.97万吨  2016年,质检部门共检验进口煤炭2.23万批、重1.96亿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朝鲜、蒙古国、俄罗斯、菲律宾和加拿大等19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共检出不合格5113批、重5783.97万吨。主要来自朝鲜、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等国家。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为提高商品煤质量,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于日正式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进口煤炭的放射性、外来夹杂物和《办法》规定的8项环保项目(发热量、灰分、硫分、砷、汞、磷、氯、氟)实施法定检验。在遏制劣质煤炭进口,缓解大气污染,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环保项目不合格的进口煤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全部按规定移交海关,实施退运处理,坚决将劣质煤炭挡在国门之外。  进口改装车不合格情况突出  2016年,质检系统共检验进口汽车7.9万批、102.4万辆、421.8亿美元。同比数量减少7.55%、货值减少9.99%。全年共检出不合格进口汽车4659批、2.35万辆、23.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4.30%、153.99%和521.19%。  其中进口改装车不合格情况较为突出。不合格情况主要包括:进口车辆无后雾灯、车速表为英制、指示器图标与中国标准不符,燃料消耗量标识参数与实际不符等。  2016年缺陷进口汽车召回有序推进,缺陷召回次数和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年质检总局共发布缺陷进口汽车召回信息118批,涉及175.2万辆。其中,进口改装车召回12批,涉及4923辆。对于重大质量安全缺陷,质检总局向社会公开发布警示通告,包括宝马、劳斯莱斯汽车安全气囊无法启动,起亚越野车行驶中熄火等。  进口服装质量安全不合格同比略降  2016年,质检系统共检验进口服装7.88万批,同比增长5.27%。实验室检测进口服装3.35万批,不合格情况包括中文标识标签不合格和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纤维成分含量、色牢度、pH值等质量安全项目批次不合格率为5.78%,同比下降0.09%。检验检疫机构对发现的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产品,均作退运或销毁处置。  进口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量额明显下降  2016年质检系统共检验进口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811批、23.6万个、2712.7万美元,产品主要来自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与2015年相比,批次、数量和金额均出现明显下降。共抽样送实验室检测83批,检出不合格27批,其中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7批,共计2698台。不合格项目包括燃烧性能、抗腐蚀性能、动态试验不合格等。对于涉及安全卫生环保项目不合格的产品,检验检疫机构均按规定予以退运或销毁。
责任编辑:刘丽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口内裤甲醛超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