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网的好处是什么?

当前位置:
陈玉侯: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
&&来源:云南网
5月14日至15日,州委书记陈玉侯到勐腊县调研,强调树立生态意识,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挖掘生态文化,打造生态品牌,建设生态文明。
陈玉侯深入勐腊县象明乡、易武乡、勐仑镇,实地走访,与基层群众促膝交谈,详细了解生态保护、古茶树保护管理、群众增收、普洱茶文化旅游开发、低产茶园提升改造、珍贵用材林苗木培育等方面的情况。他强调,各级干部群众要树立保护生态的意识,保护好古茶树资源和林木生态资源,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着力推广茶园套种珍贵用材林木技术,提升改造低产茶园;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以种、养相结合发展多样化生态经济,在保护和建设生态中促进茶园提质增效,提升茶产业品质,打造品牌,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产业链,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陈玉侯指出,象明、易武等地生态良好、茶文化底蕴深厚,要打好生态牌、做足茶文章,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旅游环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连通,积极发展茶庄文化旅游,以旅游拓展普洱茶市场,以茶文化提升旅游内涵,形成新的旅游亮点。要着力建设生态特色村镇,突出民族、地域、茶文化、生态等特色,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样式、统一色调,以恢复重建古茶庄古建筑、民居特色化改造和吃、住、行、游、购、娱、养等旅游要素建设为重点,提升村镇特色水平,把古茶山区域内的村镇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文化浓郁、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村镇。要努力提升生态产业经营水平,建立茶叶协会,引进大企业,通过大企业与茶叶协会的紧密合作和高水平的营销策划,提升茶品质、打造茶品牌、弘扬茶文化,促进名优茶的品牌价值提升。总之,要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最终形成生态品牌,让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实现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
责任编辑: 王楠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阅读并同意
使用合作网站账号直接登录
注册之后您可以
购买商品支付订单
收藏商品关注店铺
安全交易诚信无忧
积分获取优惠购物
会员等级享受特权
评价晒单站外分享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官网
云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当前位置:
打造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连远强 扬州大学商学院
产业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能否实现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决定着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产业创新需要构建跨界耦合的产业创新生态。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创新活动和创新体系本身,更取决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创新生态。这就需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创新活动本身的狭隘观念,更加重视创新主体间的互动性及其对创新环境的依存性。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得益于一个精心构筑的创新生态系统。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硅谷的成功缘于形成了一个包含多种异质性组织和多条价值链的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进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关键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突破区域与行业边界,构建多层次、多要素联动的产业创新生态。
我国各地的创新生态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主体间的互动性、创新链间的耦合性、产业链与创新链间的协同性都不够完善,制约着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因此,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不仅要鼓励企业等主体积极创新,而且要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享的创新生态。当前的产业创新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产业跨界融合。跨界是指跨越原来区域划分、产业分类的边界以及跨知识边界、跨政策边界。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产业跨界融合。二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兴起。如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共享、融合成为新经济的突出特点。这就要求通过跨界与耦合来构建产业创新生态。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关联关系。跨界耦合并不是对两个或多个产业的简单整合,而是在产业耦合渗透中形成产业共生创新网络。
产业创新生态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在企业层面构建以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联盟创新网络。大企业通过战略联盟与网络外组织保持创新关联,实现联盟企业的成长与技术创新网络的扩张,并逐渐演变形成创新联盟网络。二是在产业层面构建以集群联动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当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在产业上的关联性就会引发创新行为的关联互动,进而催生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在产业集群间通过联动发展而产生创新合作,建立起多层次的有机联接,形成点、线、群、网相结合的集群创新体系,进而形成产业创新网络。三是在区域层面构建以共生发展为特征的产业创新生态网络,从整个区域层面建立产业创新协作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共生环境。
在产业跨界耦合、创新发展的初期,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力量,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加强产业创新共享交流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优惠财税政策,放松对耦合创新的管制,引导异质性创新主体通过集聚与耦合共同打造区域创新集群,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融入生态理念,改变过去只注重创新活动本身的狭隘观念,更加注重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创新链条内的承接性、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衔接性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共生性;不仅培育创新主体,还要建设开放多元、共生包容的创新文化,建立健全适应创新资源跨界流动的体制机制。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责任编辑: 苏宇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