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县2016年财政收入与支出纯收入 支出

铜鼓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_公告公示
&&&&&&&&&&&&&&&&
字号:&&&&&&&&
铜鼓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信息分类:公告公示
  文件编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公开时限: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责任部门:
铜鼓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日在县十五届人大第七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 吴济忠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我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县各级财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和结构性减税等不利因素,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县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财税目标,加快财源建设,努力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财政总收入突破8亿元大关,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3.38亿元,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支持了我县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2015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83400万元,圆满完成年初下达的财政收入指导性目标数,比上年增收11500万元,增长16%。其中:上划中央、省级收入15704万元,比上年增收2613万元,增长19.96%;地方收入完成67696万元,比上年增收8887万元,增长15.1%。
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是:
工商税收49296万元,完成预算49917万元的98.8%;
耕地占用税及契税13015万元,完成预算9783万元的133.04%;
企业所得税5793万元,完成预算6241万元的92.8%;
专项收入1793万元,完成预算1036万元的173.07%;
罚没收入2027万元,完成预算2294万元的88.4%;
行政性收费等其他收入11476万元,完成预算9819万元的116.9%。
2015年全县财政支出决算数133785万元,比上年决算数121727万元增长9.9%,剔除已支付上级专项支出、上年结转支出等,全县地方财政支出为88316万元,其中:县本级支出45264万元,占预算41926万元的108%。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452万元,其中:县本级6660万元,完成预算5830万元的114.2%;
公共安全支出4344万元,其中:县本级4344万元,完成预算4300万元的101.02%;
教育支出15637万元,其中:县本级10874万元,完成预算10954万元的99.3%;
科学技术支出2596万元,其中:县本级1176万元,完成预算1590万元的74%;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54万元,其中:县本级785万元,完成预算590万元的133.1%;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08万元,其中:县本级7898万元,完成预算6250万元的126%;
医疗卫生支出3550万元,其中:县本级2146万元,完成预算1480万元的145%;
节能环保支出847万元,其中:县本级847万元,完成预算722万元的117.3%;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71万元,其中:县本级1963万元,完成预算876万元的224.1%;
农林水事务支出19110万元,其中:县本级5605万元,完成预算5922万元的94.6%;
交通运输支出728万元,其中:县本级485万元,完成预算393万元的123.4%;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8295万元,其中:县本级230万元,完成预算298万元的77.2%;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630万元,其中:县本级606万元,完成预算301万元的201.3%;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607万元,其中:县本级555万元,完成预算286万元的194.1%;
住房保障支出553万元,其中:县本级553万元,完成预算880万元的63%;
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157万元,其中:县本级157万元,完成预算210万元的75%;
其他支出3476万元,其中:县本级380万元。
2015年全县实现地方收入67696万元,加中央税收返还653万元、上级专项补助18716万元、上级转移支付47001万元,加上年结余14450万元,收入总计148516万元。全县财政支出133785万元,加上解上级支出2621万元,财政支出总计13640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2110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11573万元,全县净结余537万元,其中:县本级475万元,乡镇62万元。(以上数据是预算收支执行数,年度决算后预计有所变动,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县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县级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数1172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11442万元的103%。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0943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6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66万元。加上上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281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232万元,基金预算总收入执行数18780万元。
2015年县级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数为1258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13929万元的90%。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655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438万元。
(三)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由于我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缴入金库的收入科目为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该收入科目属于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因此,2015年我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也未发生。
(四)县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县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数24363.4万元,完成预算20811万元的117%,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021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35.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963.2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80.7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9万元,居民养老保险2217.5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726.8万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收入16029.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执行数40392.7万元。
2015年县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数23296.7万元,完成预算19632万元的118.7%,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4170万元,居民养老保险支出163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56.4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350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60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5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916.3万元。年终滚存结余17096万元。
纵观2015年的财税工作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 依法聚财,在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8.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税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1.7%,比“十一五”末2.6亿元增长220.7%,年均增长26.1%;2015年底乡镇实现财政收入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比“十一五”末1.35亿元增长292.6%,年均增长31.5%。财政收入上3千万元的乡镇由“十一五”末的1个增加到2015年的7个,其中上亿元的乡镇有1个。主要做到:一是加强调研,合理分析。坚持深入乡镇、企业和税务部门进行调研,合理分析挖掘财政收入的潜力,制定科学的收入目标。二是加强协调,资源共享。完善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税收征管办法和税源分析制度,定期组织财税库部门联席会议,动态分析财税数据,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防止税源的跑冒滴漏。三是培植财源,帮扶企业。一方面加大跑项争资力度,争取上级财政对本县产业和企业的扶持,共争取上级财政专项扶助资金近2亿元;另一方面,加强融资平台的建设,通过财政信用担保和财园信贷通及财政惠农信贷通,今年为企业、农户争取放贷资金1亿多元,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有效培植后续财源,同时为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 科学理财,在保障民生财政运转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全县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3.38亿元,同比增长9.9%,比“十一五”末6.8亿元增长96.8%,年均增长14.5%。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和法定支出”的原则下,确保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发放及机构正常运转,主要是增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调整工资增加的人员经费(在职人员人均增加900元/月、离退休人员人均增加350元/月),仅此项全年就增加人员经费6426万元,同时加大各项民生支出的投入,全年我县民生支出高达8.8亿元,与去年持平。今年在合理安排支出,确保财政正常运转方面,主要做到“三个保障、一个压缩”:一是保障工资、津补贴和单位运转经费拨付到位。随着2012年、2014年津补贴提标,2015年增资,人员经费支出压力增大,保障国家标准工资的按月及时足额拨付和机关正常运转的支出需要成为财政支出的一重点;二是保障支持各项民生工程政策落实。近年来,全县每年投入民生工程资金占全县财政支出均达到了70%以上,今年则达到8.8亿元。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县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共计2199套,享受租赁补贴家庭1623户,发放廉租房补贴资金918万元。不断加大医疗保障投入,扩大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利用小额担保财政贴息政策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能力;切实改善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住房、就医、交通、水利、饮水和文体卫生条件。三是大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累计投入1.76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文化艺术中心、城南西路二期与三期改造、迎宾大道、定江街、城南东路及金星河防洪工程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及老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启动了花山遂道、行政中心、秀美乡村建设。四是控制和压缩一般性开支。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以来,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年初预算按上年的5%递减编制。
&(三) 推进改革,在创新财政各项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积极推进财政收、支、管各个方面的改革。主要改革成果为:一是实施了部门预算改革。从2010年开始,在全县预算单位全面推行部门综合预算改革。财政兜底津补贴、分类分档实行公用经费综合定额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基本支出定额标准、项目支出管理规定等,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经营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强了政府调控能力,统筹增加政府财力,实现部门综合预算,使财政资金安排更加合理、公平、透明。从2014年开始,县财政编制了全口径“四大”预算,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同时全县政府预算、各部门的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45项专项资金按时间要求全部在网上公开。二是全面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大平台系统为基础,实行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全部取消了会计集中核算实有资金账户,设立了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实行先支付后清算,所有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帐户资金管理系统”,配合建设“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和“财政资金监管系统”,逐步实现所有财政性资金网上运行、网上监督;不断深化改革的预算级次和单位级次,扩大改革的资金范围,消除管理的“死角”。三是加强了结余结转资金管理。严格贯彻落实财政部和省财政厅要求,实现暂付款压缩至支出规模4.17%以内,暂存款只减不增;加大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的清理力度和统筹使用力度,对2014年年底,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资金7624万元中2012年及以前年度的结转资金648万元,我局已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的规定,报请县政府及人大批准,及时补充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四是加大了对乡镇财政的补助力度,从2015年起,增加每个乡镇固定补助30万元,每个乡镇居委会固定补助2万元;五是加大村级转移支付,从2015年起,增加全县村级转移支付固定补助1万元,确保每村村级转移支付标准不低于8万元/年;六是进一步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七是深入推进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工作。
(四) 推进绩效管理,在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县各级政府都要建立以绩效管理目标为基础,以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和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2015年度,县财政选择了县直22个部门的24个重点民生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同时,我县获得了财政厅对全省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检查第七名的好成绩。
(五) 积极争取,在争取上级债券资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我县积极向上争取上级债券资金,2015年共争取债券资金35399万元,其中:置换债券资金30717万元,新增债券资金4682万元。债券资金严格按上级要求的规定使用,置换债券偿还存量债务逐笔对应到存量债务项目,新增债券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公益性项目。债券资金的发行,极大的降低了政府债务的融资成本,减轻了政府偿债压力,缓解了县财政资金紧张的现状。
&(六)从严管理,在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几年来,为了建设一支思想上进、业务过硬、廉洁守纪的财政干部队伍,主要做到:一是强化学习教育,提升财政服务能力。坚持开展业务培训、法律学习、廉政警示,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开展读书活动、主题演讲,培养财政干部爱岗敬业的精神,提升财政服务水平。二是强化作风转变,提升干部执行能力。始终坚持严肃工作纪律,不断完善上下班考勤制度,实行不定期对各股、所的工作纪律和到岗情况进行抽查。三是加强廉洁从政,提升自我约束能力。一方面让干部廉政教育和法律学习成为常态化,经常邀请县纪委领导和专职教授,为全局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和道德法律讲座,要求财政干部慎重对待工作、对待朋友交往,规范自身言行,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另一方面实行风险岗位轮岗制度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制定了财政系统轮岗机制,大胆推出了一批年轻的股长和财政所长,把担子压在年轻干部身上,不断加强自我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起一支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干部队伍。
以上成绩的取得,除了全县财税干部的辛勤工作、奋力拼搏外,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精心谋划;核心在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亲力亲为,各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的共同努力;基础在于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监督、支持与理解,这是我们做好财税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成绩是初步的、暂时的,而困难是永恒的、客观的和不容回避的。主要表现在:虽然财政收入连续稳定增长,但收入总量依然在全省全市排位靠后;虽然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但项目建设释放出的财税增长后劲依然不足;虽然将新增财力倾斜于民生支出,但离让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目标还有差距;虽然支出总量大增,但相对于建设资金的需求而言,资金平衡压力加大。加上土地市场不景气,土地出让收入实现不理想,融资渠道受阻等因素,导致财政资金筹措调度十分困难,财政风险不断加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应对和解决。
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的有关部署,结合我县实际,2016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收入预算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年初预算完整性和到位率;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深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着力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一) 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建议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目标为92575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1%;其中地方收入为7514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1%。2016年预算收入初步安排为9174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0%。主要预算收入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工商税收54226万元;
耕地占用税和契税14316万元;
企业所得税6372万元;
罚没收入2230万元;
专项收入1972万元;
行政性收费收入等12624万元。
上述预算收入91740万元,减上划中央收入,减上解上级财政支出,加上级税收返还、各项补助,全县可用财力为69150万元,其中:县本级可用财力为49093万元。
县本级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800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4500万元;
教育支出11900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1200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90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00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2950万元;
节能环保支出850万元;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80万元;
农林水事务支出6143万元;
交通运输支出500万元;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40万元;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625万元;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560万元;
住房保障支出575万元;
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180万元;
其他支出400万元。
(二) 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6年县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6190万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56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4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70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81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923万元,可安排收入总计24932万元。
2016年县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1294万元。其中:教育支出3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995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447万元,调预算内资金4000万元,再加上上解上级基金预算支出268万元,支出总计21562万元,年终结转3370万元。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6年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80万元。其中:利润收入10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80万元(主要是盘活国有资产收入180万元)。
2016年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80万元。主要用于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80万元。
(四)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6年县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0993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24496万元,投资收益611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4998万元,其他收入10万元,转移收入289万元。
2016年县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0603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38654万元,转移支出1131万元。结余330万元转下年使用。
三、攻坚克难,确保完成2016年预算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全县上下必须认清形势、扎实工作、变压力为动力。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财政收入增长工作。
一是抓好财源培植工作。(1)适度调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重点支持主导产业、支柱企业、重点项目加快发展。(2)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3)着力提高融资能力。充分运用“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财政信用担保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夯实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基础。
二是抓好收入征管工作。(1)加强财政收支形势分析准确度,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税收增减情况,认真进行综合分析比对,及时发现和解决收入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2)努力挖潜税收增长点,进一步加大征管力度,大力推进信息管税工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抓好财政保障工作。
一是抓好民生工程投入。把落实好民生工程和公共财政政策作为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全力做好省、市实施的民生工程和公共财政政策等。
二是抓好惠农资金发放。充分发挥“一卡通”这个平台,把惠农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确保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人民群众手中。
三是抓好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资金需求。举全县之力,切实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资金需要。
(三)抓好财政改革工作。
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建立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体系的全口径预算体系;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
二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清理整顿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三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进一步完善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严控债务风险。
四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创新项目融资方式。从环卫、园林养护、农村垃圾处理等向社会购买服务试点;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提高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效率,缓解财政资金压力。
(四)抓好财政监管工作。
一是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突出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充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日常财政监督检查。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和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强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各位代表!加快县域经济赶超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建设幸福小康铜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下,以百折不饶的毅力,克难奋进的勇气,确保圆满完成2016年财政预算任务!
附件:(一)2016年县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表(草案);
(二)2016年县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表(草案);
(三)2016年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表(草案);
(四)2016五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表(草案);
主办:宜春市人民政府 承办: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宜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中国宜春政府网 赣ICP备号通江县财政局
财经新闻您所在的位置: >
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支出175768亿元
财政的钱从哪儿来、往哪儿花
&&&&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同口径增长5.8%,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低于年初预算目标。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同口径增长13.17%。中央和地方支出均超额完成预算,山东、甘肃、江苏等省区市占七成左右的财力投向民生,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运行基本平稳。”1月29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分析2015年全年财政收入情况时表示。在6.9%的GDP增速下,通过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积极盘活存量、优化支出结构,较好保障了各项民生支出,来之不易。
  与普通家庭过日子须“精打细算”一样,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家稳增长、保民生更得“精打细算”。2015年,财政收入具体情况是怎样,如何突出重点、有保有压过“紧日子”?结合29日发布的2015年全国财政收支数据,《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财税专家。
  增幅与经济走势“匹配”
  年初预期,通常被作为判断年终收入是否“理想”的标准之一。
  从全国情况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同口径增长5.8%。这较年初154300亿元、增长7.3%的目标存在差距。
  “不能片面根据预期来判断是否‘理想’,还应该看收入水平是否和经济形势匹配。”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就是受经济形势影响,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税收大幅下降。“比如说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跌,以原油为例,从此前每桶100美元下跌到30多美元,加之一般贸易进口大幅下滑,这些都造成进口税收大幅下降。”白景明说。
  第二,同样受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工业生产放缓,尤其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导致按现价计算的增值税等税收低增长。与此同时,企业效益下滑、利润增幅相应回落。这些都直接带来财政减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分析表示,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也直接带来财政减收。
  由此来看,去年全年财政收入形势与经济走势相吻合。更具体一点来看,2015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234亿元、增长7.4%,与年初预计收入69230亿元、增长7%吻合。相比之下,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稍显逊色,2015年收入82983亿元,增长9.4%,同口径增长4.8%,与7.5%的年初预期增速差距明显。
  “从收入结构上看,地方财政收入中,此前贡献较大的土地交易环节税收等,出现大幅下滑是导致其下降的原因。另外,去年大力度的降税,尤其是减费,对地方收入影响更为明显。”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比如,契税3899亿元,同比下降2.6%;土地增值税3832亿元,同比下降2.1%。
  为何非税收入偏高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数据显示,2015年税收收入124892亿元,增长4.8%,非税收入27325亿元,增长28.9%,同口径增长10.6%。
  有人质疑,为何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增速存在这么大悬殊?
  “非税收入增长,主要是部分金融机构及中央企业上缴利润增加较多等因素造成。”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中央非税收入6997亿元,增长57%,同口径增长50.3%;地方非税收入20328亿元,增长21.5%,同口径增长1.3%。
  非税收入偏高,还与地区经济增长特点有关,局部地区略为明显。根据近期地方两会公布的财政收入情况来看,甘肃税收收入增幅为8.1%,非税收入增幅达到17.4%;福建税收收入增幅为2.9%,非税收入增幅达到9.3%。
  “这反映出经济增长方式不同,带来的财政收入结构的差异。”张斌说,税收增长较快的地区,通常是金融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达地区,而甘肃、内蒙古等对资源依赖度高的省份则非税收入偏高。
  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相比增速慢的另一原因是结构减税的影响,造成税收收入下降。
  以此次发布数据中的车辆购置税为例,受到10月1日起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政策影响,全年收入为2793亿元,同比下降3.2%。另外,为加快出口退税审批、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也加大力度,全年达到12867亿元,同比增长13.3%。“2015年,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年支持‘双创’减免税3000亿元,相当于直接降低税收2个百分点还多。”白景明分析说,这是放弃当期税收利益,保证后期可持续增长。
  这样精准“减”换来经济效益“加”的做法,已经逐步显现效用。比如,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税收增长8.3%,比制造业整体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2015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完成1210亿元,增长21.2%。
  支出有保有压
  2015年1月至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同口径增长13.17%。完成年初预计支出171500亿元、增长10.6%的目标。“在收入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支出完成预期,这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在持续发力。”张斌说。
  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549亿元,增长13.2%,同口径增长12.77%;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及动用结转结余资金等安排的支出150219亿元,增长16.3%,同口径增长13.24%。
  张斌表示,首先要保障支出增量,其次还得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才能保障积极财政政策效力的发挥。“从数据来看,2015年财政支出体现了突出重点、压缩一般、有保有压的特点。”他说。
  比如,教育支出26205亿元,增长8.4%。这带来的是更好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免学杂费政策,惠及约1.1亿名农村学生和2944万名城市学生,此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资助政策体系也得到完善。再如,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916亿元,增长17.1%,进一步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等,全国所有县(市)也推开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此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001亿元,增长16.9%,这不仅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政策相呼应,极大程度地保障了就业,还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
  从各地情况看,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一方面,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成为各省的共同点。梳理数据发现,江苏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山东省则达到78.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甘肃省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77.9%;广东省公共财政总支出中的69.6%用于民生,尤其是2015年提高公共交通便利化水平等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15年底,广东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
  另一方面,各地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以山东省为例,一般性支出大幅压减,全省以行政管理经费为主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仅增长1.7%,比总支出增幅低13.2个百分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