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缟是不是艺鼎基金公司正规吗的?到底怎么样呢?可以相信吗

人次在我爱卡申请信用卡
人次申请贷款 255家 银行和金融机构授权合作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极速贷款 当天到账
查看: 5966|回复: 13
鼎及贷到底是不是真的?
阅读权限50
金卡Ⅰ级, 经验值 32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 经验值
到底是不是真的?实名通过,一直提现处理中,还说什么68秒到账,到尼玛啊,客服电话永远在通话中,什么都学闪银,下款速度咋不学人家,CNM
(30.75 KB, 下载次数: 1)
11:02 上传
阅读权限50
估计又是一骗资料的
阅读权限30
你提现多久了
阅读权限50
前天提现的还没到账。但貌似有不少已经下款
阅读权限50
耐心等候吧,刚公测,应该还有个过程。如果是上市公司的,一般不会太假。
有人已经截图说到账了~
工、农、建、中、中信、兴、民、交、上、杭、苏、南、
阅读权限50
13号晚上10点提现 到现在还是没到&&等
阅读权限40
0额度怎么破&&实名了 京东 学信 企业邮箱都过了就是0额度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100
几天下款?额度?
阅读权限80
0额度怎么破&&实名了 京东 学信 企业邮箱都过了就是0额度
一样0额度,闪银还给了330
阅读权限80
0额度怎么破&&实名了 京东 学信 企业邮箱都过了就是0额度
错了,是3300
阅读权限40
错了,是3300
闪银4300的 这个就0&&郁闷了
阅读权限80
我的是手机授权无法获取图片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热门信用卡中心
热门信用卡申请
信用卡问答
Powered by Discuz! X3&
我爱卡客服  东汉历史上12位皇帝,光武帝、明帝、章帝都是公认的有道明君,而安帝以后的皇帝也被确认为昏庸之辈,只有本文将要提到的汉和帝确众说不一。  有的人说他是明君。在他的执政年代,大汉王朝走向巅峰。  论武功,前有窦宪横扫匈奴,后有班超定鼎西域。  论文治,汉和帝时期,政治清明,帝国的人口接近西汉极盛时期。  论发明,蔡伦发明了改变历史的纸2.0版。  但是,有的人说他是昏君,因为从他那时起,东汉开始了戚宦统治。外戚和宦官双方争斗又相互制衡。导致了汉朝的灭亡,汉和帝开了一个坏头。  如今,荣华已经成为粪土,只剩下历史的痕迹留在人们的心中。  今天,我们将走进汉和帝短暂而富有故事的一生,看看他是什么样的君王。  章节列表  一、窦后的野心  二、少年天子  三、东门刺客  四、燕然勒石  五、夜寻《汉书》  六、东汉版“诛杀鳌拜”  七、班超定远  九、和帝亲政  十、匈奴事变  十一、鏖战迷唐  十二、后位之争  十三、短命皇帝  十四、王朝何去   第一章 窦后的野心  【窦皇后】  永平年间,窦穆假托阴太后诏书令刘盱休妻的事情败露。刘庄十分生气,窦家大部分人被勒令离开洛阳。  不久,窦穆及儿子窦宣、窦勋又莫名其妙的被下了狱。  窦勋死在洛阳监狱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窦勋家里,窦勋的夫人沘阳公主不禁痛哭失声。  这位公主的父亲是刘强,也就是刘庄的哥哥,自己的父亲早死,自己的丈夫也被牵连下狱,最后死在狱中,接连遭到打击的公主不禁泪如雨下,伤悲不已。  过了好一会,这位公主才冷静下来,她擦干自己的眼泪,叫来了长女和当时尚小的窦宪。  看着眼圈仍然发红的母亲,窦宪弱弱地问了一句:“母亲,出了什么事了?”  公主忍着泪花说道:“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消息,你们的爷爷叔叔和父亲都已经回不来了。”  窦宪似乎没听懂,一个劲的摇着自己的小脑袋。  公主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哭道:“孩子们,他们已经死在狱吏之手。再也回不来了。”  此言一出,孩子们终于明白了意思,放声大哭起来。  哭罢,公主问道:“孩子们,你们的父亲和叔叔们死于非命。你们该怎么办?”  窦宪大声说道:“一定要拿他们的头颅祭奠父亲。”  公主昂然说道:“说的好,你长大之后,你一定要成为大将军,重振我们窦家的光辉,到时候,就要把那些害死你爷爷、叔叔和父亲的人统统杀掉,以报今日之仇。”  窦宪点了点头。  公主又转向了自己的长女:“女儿啊,算命的相师老是说你的面相大富大贵,我已经决定了,你一定要进入宫廷,博得下一任皇帝的喜爱。我已经确定,皇帝之位非太子刘炟莫属,到时候窦家的兴起也许要靠你了。”  这位女孩是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安慰自己的母亲,但她还是答应了。  于是这个女孩开始了自己不寻常的人生。  不知是不是家教找的好,这位女孩六岁就能读书识字,那些来访的姻亲人物都很奇怪。
楼主发言:596次 发图: | 更多
  永平年间唯一让窦家人高兴的是,公主的皇帝叔叔最终还是让窦家人回到洛阳,窦固和其他窦氏人物都回到了政治中心。  刘庄去世,刘炟即位之后,马皇后也开始为自己的儿子选婆娘。  当然,刘炟不可能一开始就把自己心仪的对象直接立为皇后,马皇后和刘炟作为“选妃委员会”的两位“委员”必须认真把关,刘炟选举的只能称为贵人。  建初二年,公主立刻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进宫中。按照辈分来说,公主确实有点那个,因为在今天的法律里是不允许近亲结婚的。  但当时没有什么优生优育政策,公主的长女窦氏长得漂亮,举止得体,很快得到了刘炟的欢心,连以后的婆婆马太后也觉得特异。或许与自己的经历差不多,马太后和窦氏十分融洽。  窦氏进入嫔妃居住的掖庭,她天性敏捷,尽心的照顾马太后和皇帝刘炟,不管那里都应酬的很好,宫内关于窦氏的好名声越来越好。  建初三年(78)三月,公主的长女窦氏(真没有她的名字)成为刘炟的皇后,而这个女人几乎改变了整个国家。她的妹妹也被立为贵人。  谁能想到,这位如花似玉、聪明伶俐的窦皇后,竟是一个赵飞燕式的妖孽。在不久的将来,这两个女人将会给大汉王朝带来大难。  要说这事的酿成,马太后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精明了一辈子,临了却办了这么一件糊涂事。她也不仔细想想,窦家与马家是不共戴天的死敌,要是选用了窦家的姑娘做了皇后,岂能有马家的好果子吃?这不是给自己的娘家判了死刑吗。  当然窦皇后日子并不是很好过。  在她进入皇宫之前,她已经成熟了许多,在这个宫殿里,除了自己的男人刘炟之外,大多数人都是她的威胁。  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之位,窦皇后必须早日生下一个孩子。  但是过了很久时间,窦皇后也没生下孩子,而宋贵人生下了刘庆,梁贵人生下了刘肇。  由于刘炟很能生,所以基本排除刘炟的问题,所以只能说窦皇后和马太后一样,她们都生不出孩子。  窦皇后必须找一个突破口,或许像马太后一样养一个自己的儿子或许是件好事。  窦皇后并没有找宋贵人,而是找到了梁贵人。  建初三年(78),刘庆出生,建初四年(79)就成为了太子,窦皇后没有找太子,反而找到皇子刘肇,这是什么算盘呢?  这里不得不说说宋贵人的身世。  宋贵人是西汉名臣宋昌的八世孙,她的父亲叫宋扬,宋扬以恭谨孝顺闻名于当地,屡次不接受州郡征召,所以宋扬不是官员。  一介平民为什么和皇家扯上关系呢?说白了就是因为宋扬的姑姑就是马皇后(永平年间)的外祖母,算辈分,宋贵人和马皇后一辈。马皇后早就知道宋家两姐妹都有才有色,就把他们接去送到宫中接受培训。到了永平末期,宋家两姐妹都被选入太子宫。太子刘炟非常喜欢她们两个。到了刘炟即位的时候,两姐妹成为了刘炟的贵人。  后来,宋家年长的贵人生下了刘庆,第二年刘庆成为太子,宋家也成为了外戚之一,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宋贵人的父亲宋扬也成为了议郎。  虽然没有史料记载,但是窦皇后应该找过宋贵人,但是宋贵人知道,如果自己的儿子成了将来的皇帝,那她就是皇太后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宋贵人是不会不知道的。  窦皇后很生气,离开宋贵人的住所,她发誓要把太子位置上的刘庆弄下来!  窦皇后又找到了梁贵人,看着可爱的刘肇,窦皇后十分高兴,十分喜爱。  窦皇后找到了梁贵人,希望能够收养刘肇。  梁贵人的父亲是梁竦,是梁松的兄弟,梁贵人是梁家两贵人比较小的个,母亲死得早,所以她小的时候大部分是在梁松妻子,刘秀女儿舞阳长公主的养育下,十六岁的时候(建初二年)成为贵人,到了建初四年,生下了刘肇。  梁贵人的心思不好说,或许是抱着赌一赌的想法,或许本来就不报太大希望,梁贵人把刘肇交给了窦皇后。  窦皇后很高兴,她已经找到了太子的替代品,接下来就该把刘庆拉下太子之位。  但是对于窦皇后来说,有一座山十分难攀登,那就是刘炟养母,大汉王朝的马太后。  但是窦皇后根本没有郁闷,因为就在刘肇出生不久,马太后就去世了。
  建初四年(79),天下丰收,边界无事,刘炟决定把以前搁置的封侯的事提上日程。马防已经在西羌取得战功,按说也可以封侯了,但是马防、马廖和马光三人都辞退了。他们都有些害怕自己的姐姐(妹妹),当然他们表示,如果让他们当关内侯(东汉一个平凡的侯爵)还可以考虑。  但是马太后还是拒绝了,并且给自己的兄弟说明了自己的心意,马廖等人得知马太后的想法,于是接受关内侯之后就马上退位回到自己的府第,从此不管政事。  马皇后病重,他不信巫祝和医生,多次下令不要求神祈祷,让自己安天命,到了六月,一代贤后马太后去世,年仅四十余岁。  对于这位皇后,很多史籍确实不太关注她,以至于她的名字都不知道,生年也不清楚。但是她关心丈夫,关爱儿子,为大汉王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信在那个世界,刘庄和马皇后也会相亲相爱,永结同心,就像刘秀和阴丽华一样。  马太后去世之后,刘炟很伤心,他虽然知道自己生母贾氏的消息,但是对于自己的这位生母,确实有些刻薄。  《后汉书》记载,刘炟赏赐了自己的生母很多东西,如此而已。  想想后来的汉和帝刘肇,对自己的生母改殡承光宫,上尊谥“恭怀皇后”,追补丧制,到时百官缟素,仪式和敬园葬窦太后相同。你就可以知道刘炟这个人了。  当然,马太后之死,有人还是很高兴,比如窦皇后。  因为马太后在,窦皇后还不敢直接攻击宋贵人,因为宋贵人的靠山是马太后。可是马太后一死,最大的靠山倒了,窦皇后的机会就来了。  刘炟对于窦皇后的宠爱多了,窦皇后也开始干点坏事了。  首先,窦皇后和她的母亲开始陷害宋氏姐妹。在外,窦皇后派出她的兄弟调查宋氏姐妹的过错。  可是宋氏姐妹平时谨小慎微,宋家也是一样。所犯的不过是一些小错误而已,那可怎么办?  那也可以,窦皇后只要这些错误就行,小错误可以变成大错误,只要看怎么说了。  其次,在内廷,凭借自己在内廷的关系,让自己亲密的战友——宫女们悄悄侦查宋氏姐妹。  宋氏姐妹每次做什么后面总是一帮FBI跟踪她们,真不知道她们是什么感觉?  窦皇后又大吹枕头风,搞得刘炟对宋贵人也开始从喜爱到猜疑,宋贵人开始受到刘炟的冷落。  一般到这个时候,按照历史经验,接下来就是换太子了。  窦皇后很高兴,宋贵人很忧虑。  宋贵人不知怎的,后来就生了病,历史上没有说她生了什么病,但是医生给她开了一个处方。宋贵人立刻写信给自己的家人,索要一种东西:鲜兔。  可是宋家的人都在宫外,所以宋贵人派出仆人送信,然而在窦皇后众多FBI的监视下,窦皇后得到了消息,而且截获了这封信件。  窦皇后看了看信,计上心来。  后宫是一个十分庄严地地方,因此,除了几个没谱的皇帝之外,除了皇帝允许,严紧畜养禽兽。  所以说我没听说过那个皇上给自己后宫里养狮子老虎,建设动物园的。  窦皇后得知宋贵人想要兔子,于是立刻想到了一个致宋贵人与死地的理由:巫蛊。  巫蛊这个东西作为中华民族的糟粕,从古至今,有很多良心被吃掉的人就想这样想害死自己的仇敌。  正因为此,一位叫刘彻的皇帝因为听信江充的谗言,与自己的儿子交恶,最后儿子一家除了孙子保留了下来之外,卫子夫、太子。太子的儿子等等全都被杀或自杀。  窦皇后决定以此诬陷宋贵人,并且让蔡伦去完成这个任务。
  【蔡伦】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湖南伢子。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太贫穷了,永平十八年(75)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太监,当时他约15岁。  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于建初元年(76)任小黄门,这是宦官中职务较低的。此后作黄门侍郎,掌管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安排就座等事,也就是服务员。  当蔡伦做出伟大成就之前,也就是建初年间,他只是一个平常的太监。  由于窦皇后的势力太大,蔡伦不可能正义的拒绝她的拉拢,所以他成为了窦皇后的手下,专门收集宋贵人的错误。  这次蔡伦立刻诬陷宋贵人要以巫蛊害窦皇后,用兔子做制胜之术。这个制胜之术我不懂,但是当时的人都懂。  刘炟得到消息,表示不信。  刘炟才不是那么笨,一听宋贵人想用巫蛊,在想想武帝故事,刘炟立刻就否定了。  但是窦皇后又一次大吹枕头风,一哭二老三上吊,总是说宋贵人要害她,刘炟这时已经失去了主见,渐渐也相信窦皇后的谎言。  刘炟十分生气,立刻命令太子刘庆搬出太子宫,到承禄观居住。刘炟决定要废太子了。  窦太后使出了这一招,宋贵人有办法吗?  没有!  宋贵人本来就不能得到刘炟的宠幸了,一来二去都见不了了,又没有后台(唯一的后台宋扬只是一个议郎),这下全完了。  宋贵人已经失败,就等窦皇后再次出招了结了。  几个月之后,窦皇后暗示掖庭令将宋贵人求鲜兔的事情再次上报,这次掖庭令还希望考察落实,以期彻底让宋贵人彻底完蛋。  刘炟这次彻底听信了窦皇后的诬告,建初七年(82)六月十八,章帝刘炟立刻下诏,废掉皇太子刘庆,立刘肇为太子。  废掉太子的原因十分蹊跷,刘炟的诏书中说道:“皇太子精神恍惚失常。”  这真是很搞笑,一个四岁的小孩就神经恍惚失常,不知道刘炟这个父亲怎么看出来的。  十年之后的那个夜里,废太子刘庆做出了一件危险的事情,彻底击碎了“刘庆是个精神恍惚失常的人”这种说法。  刘炟的诏书还说:“继承了他母亲凶恶的作风。”真是搞笑,如果说后宫里的大坏蛋,说白了不就是窦皇后吗?刘肇最后还不是非常贤德。母亲坏怎么能说儿子也坏呢?况且宋贵人姐妹不坏呢?  说到底,这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炟这次一点正当理由都没有的就把刘庆废了,贬谪为清河王。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与刘炟爷爷立刘炟父亲刘庄不同,这次废太子,朝臣异常清净。  这很容易理解,窦皇后的家里人已经搞定了大部分的群臣,大部分人没有提出任何的反对。  刘庆被废之后,宋贵人姐妹立刻被逐出内宫,囚禁在丙舍(正房旁边的耳房)。在这里,宋贵人姐妹遭遇无端的灾难,她们伤心,她们难过,她们知道巫蛊是什么,也知道自己的下场。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死,真的是一件煎熬的事情。  不久,有人把她们带了过去,说是有人要提审他们。  宋贵人姐妹战战兢兢的跪在大堂,当她们得知审问者之后,心里吓了一跳。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蔡伦。  蔡伦看着宋贵人姐妹,立刻进行审问,宋贵人姐妹当然不承认蔡伦等人罗织的罪名。  但是蔡伦先生秉承窦皇后的旨意,罗织事实,最后定罪,将宋贵人姐妹送到暴室。  宋贵人姐妹经不过酷刑,被迫喝下毒药,再也不受窦皇后的栽赃陷害了。受此牵连,宋贵人的父亲宋扬被免官,逐回老家。最后心中郁闷,死在家里。  皇帝得到宋贵人姐妹双双身亡的消息,也是很感伤,毕竟她们侍奉了自己几年了,还给自己生下来一个孩子,于是刘炟命令令掖庭令将她们葬在了樊翟泉。相比于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这次的处理结果也算宽大了。
  刘庆当年才五岁,就没了妈,刘庆当然很伤心,相比于皇位,没有母亲才让他崩溃。  但这个小孩最终还是成熟了很多,不管是他自学成才,还是别人教的,他为了躲避灾祸,说话都不敢说到宋氏。  刘炟本来就属于无端废掉太子,怎么说也有些不近人情,所以刘炟也觉得对不起这个儿子,于是把他留在宫里,和皇太子刘肇一起玩耍。穿的和刘肇一样,在一间房站睡觉,出宫都在一辆车上。慢慢的,他也和刘肇成为了好朋友。尽管窦皇后有加害刘庆的想法,也没有这个胆量害死刘炟的儿子,于是她也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总的来说,这场宫廷内斗,最终以窦皇后的胜利而告终,窦家逐渐成为了朝廷里举足轻重的势力,最后以至于一手遮天。  与窦皇后共同高兴的还有一家,那就是刘肇的母亲梁贵人。  想想吧,自己的儿子当了太子,只要刘炟先生一命呜呼,刘肇就会成为皇帝,梁贵人就很有可能成为皇太后,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与梁贵人一样,梁家人也是十分高兴,他们的好日子似乎不远了。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后宫的战争胜利者只有一个,窦皇后已经磨刀霍霍,下一个目标就是梁贵人了。  第一步,窦皇后向皇帝刘炟诬陷诋毁梁贵人姐妹,说他们行为不端啊,生活不检点啊,不一而足。  刘炟开始不相信。  但是窦皇后并不气馁,她一次又一次地诋毁梁贵人,刘炟逐渐相信窦皇后所说的了,对梁贵人姐妹的关心也少了。  与宋贵人姐妹一样,梁贵人也没有办法进行反击。她们的父亲也就是她们的靠山梁竦非常有才,饱读诗书,也是梁贵人姐妹唯一的希望。  然后,靠山就倒了。  据《资治通鉴》记载,建初8年(83),窦家人用匿名书诬告梁竦,罪名很简单,谋反。  梁竦立刻被下狱,很快就死在牢里。  梁竦兄弟都因为匿名信而死,这可是世界少有。  而他的家属十分悲惨,全部被流放到了九真郡。由于梁竦的供词里有一些东西连累到了他的嫂子舞阴公主,舞阴公主也受到牵连,被迁往新城,并派出使者守护,实际上是监视。  得到这个消息的梁贵人姐妹十分的悲伤,爱子被夺走,父亲被诬陷,她们的所有希望都没了。  梁贵人姐妹深知现在的处境,尽管她们并没有犯错,但是窦皇后的压力仍然存在,梁贵人姐妹仍然心里不安。她们失望、恐惧、害怕和忧郁,最后到了人生的尽头,再也不会受到窦皇后的陷害了。  而最令人寒心的是刘炟的态度。  梁贵人生下太子,而她去世之后,刘炟仅仅把她安葬了而已。  而当时的刘肇只是一个小孩,他自从记事起就只认得窦皇后,而窦皇后身边的人也都对梁贵人的事情守口如瓶,刘肇压根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已经命丧黄泉,再也不能母子相认了。  但相比于自己对别人的残忍,窦皇后还是很好的母亲,她尽力地抚育自己的养子刘肇,给他找老师学知识,作为皇帝的接班人,这些都是必须的。而刘肇也将以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自己的父母的期望,在他的手里,东汉王朝走向顶峰。
  害死了宋贵人姐妹和梁贵人姐妹的窦皇后并没有罢手,她准备专宠后宫,所以她把矛头对准了马氏兄弟。  不过,马氏兄弟也是一股势力,只要这些人还在,窦皇后和窦家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没等窦皇后动手,马家子弟却犯了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顺阳侯马廖作为外戚,为人谨慎小心,在马太后提倡的“节俭运动”中,马廖也是出工出力,还上疏针砭时事,很受外甥刘炟倚重。洛阳城里的人也是经常称赞他。  但是作为马家的大哥,马廖这个人也是十分厚道,对别人如此,对自家的孩子和兄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除了马廖本人,马氏子弟总是为所欲为。  校书郎杨终曾经给马廖写信,希望他能约束子弟,免得重蹈覆辙。  但是马廖本人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马防马光这对活宝在章帝刘炟时期财产无数,他们还大力发展房地产,在洛阳城修建豪宅,而且还不是一栋,据说他们的“别墅”连绵不绝,占满街巷(弥横街路)。  很多社会上的人看到马家这么有钱,也都纷至沓来,成为了马家的食客。  马防兄弟除了养这么多食客之外,那些刺史啊、太守县令之类的人物都会来对马防兄弟表示敬意,当然铜臭味很浓。  马防这人似乎还不满足,他还养了很多马匹牲口(估计是征羌的战利品),向羌人收受租税,搞得羌人多有不满,有的甚至直接又投降了迷吾,这玩的太过火了。  刘炟本人对马防兄弟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屡次下诏申饬,并且对马氏子弟多有防范,限制很多。而这个时候,窦皇后受到皇帝宠幸,窦氏家族也就慢慢有了权势。此消彼长,有权有势的人也都不来了,食客们也都离开了。原来车水马龙,现在门可罗雀。  就在这时,马氏子弟的作为再一次激怒了刘炟,刘炟终于忍无可忍。  马防的儿子马豫当时正担任步兵校尉,窦家的权势逐渐上升,看到自家的权势逐渐下降,心里多有不满。每天上班也是气哄哄的。  然而骄横惯了的马豫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建初8年(83),他上书表示自己的不满。  刘炟得到这封上书,气不打一处来。这小子对我指手画脚,爬到我的头上来了。  刘炟立刻下令调查。  有关部门很快得到了消息,立刻上疏弹劾马豫,顺带着把马防。马光两兄弟,说他们奢侈过度,超出了他们的身份,扰乱教化,希望皇帝把马豫罢官,把马廖、马防、马光全都打发回封地。  刘炟顺水推舟,下诏让他们全部回封地。  刘炟是一个宽厚的皇帝,在思虑良久之后,他还是决定留下一个人,马光。  马光这个人虽然奢侈无度,但是为人小心。他母亲去世的时候,马光为其守丧哀恸不已。相比于马防,马光没有养马,也没有收受胡人的租税。  所以刘炟法外开恩,把马光留了下来,不久还晋升为特进。  不过其他的马氏子弟就不是那么幸运了。  马豫回到封地不久就锒铛入狱,因为受不了拷打一命呜呼。  马防、马廖的儿子马遵由于犯了罪都改封丹阳,马防每年只能收受三百万的田税,还不能使唤官民。  至此,加上建初7年被踢出政治中心的马严,马氏家族再也不能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了。
  窦皇后终于登上了后宫的巅峰,在她的努力下,后宫成了她的舞台,她成了皇帝的最爱,虽然其他的女人可以得到刘炟的临幸,但却动摇不了窦皇后的地位。  而窦家终于成为了章帝时期的唯一一家外戚,顿时,大臣们投靠了窦家,以至于马光也投靠了这个昔日对手;窦家的门前宾客络绎不绝,皇帝的赏赐也是时不时的装进了他们的腰包。  而窦家人的官位也是亨通,窦宪任侍中、虎贲中郎将,窦笃任黄门侍郎,两人同在宫中服务,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外戚再一次踏上了舞台,只不过他们的结局早已确定,历史已经对他们宣判了极刑。  当然,窦家人是不会知道约束的,他们仍然为自己谋划,打击异己,甚至连阴家、马家的人,亲王、公主等等都害怕他们,深怕这些人哪天会给自己找麻烦。
  【沁园】  汉明帝刘庄一共有11个的女儿。在永平三年(60年),刘庄封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婚配给东汉开国元勋邓禹的孙子高密侯邓乾。  传说她是一位历史上少见的冷面美人,性格雅静,贤寂、善良,文弱,一生中难有几次笑容。如何给公主找一位如意郎君,除了郎君个人素质外,还要寻找一个适合公主性格的自然环境。  于是刘庄踏便山山水水,最后选定沁河北岸这片竹林。而这片竹林,北依太行,南邻沁河,富饶,幽静,明朗,祥和。“矮屋曲篱间,绿竹黄花绮”,“地在无尘境,人来不住天”,“筠篁突淇澳,风景胜江南”。据说周文王称此为“天下大阳居”,正与公主的性格天然匹合。于是,汉明帝派百官监管,动用千名劳工,一个多月便将沁园建成,作为公主的陪嫁,可见皇帝的格外恩宠,也创造了惊人的建筑速度。  但是我们知道一座偌大的沁园工程,别说古代,即使现代化的速度一个多月也很难完成。因此这片竹林,原本就绿林滴翠,泉溪遍流,依山傍水,沟壑起伏,就像一个天然的大盆景。所以只需要几座亭台楼阁的点缀,省工省时,足以成为美丽的景致。也恰恰照应了“沁水公主田园”之说,把传说中的沁园,回归到了田园风光和亭台楼阁相溶的别样美丽。  但是窦宪来到这里,觉得这里地段好,风景优美,说什么要强买强卖,并且给出了一个低价。沁水公主十分生气,但是窦家权势熏天,沁水公主也没有办法,只好搬了出去。事后,沁水公主也没有向皇兄说明。  后来,章帝刘炟来到沁园,看到沁水公主不在,刘炟问道:“这不是沁水公主的沁园吗?”  窦宪支支吾吾地说道:“是,是。”  下面的人眼神好的都看到了窦宪的眼神,也都不敢说话。  刘炟很奇怪,又再次询问,窦宪一问三不知,手下的人也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刘炟只好带着疑问回到宫里。  但是这次强买强卖的事情还是被刘炟知道了,刘炟非常生气,立刻召见窦宪,问道:“窦宪,我来问你,你好好想想你有没有做过错事?”  窦宪十分不解,但也没有说话。  刘炟见窦宪一句话也没说,十分生气,大骂道:“大胆窦宪,你竟然抢夺皇妹的庄园!你想想,当年你夺取公主田园的时候,岂不胜过赵高指鹿为马么?”  窦宪得知皇帝知道了他强买强卖的事情,胆战心惊,不敢做辩解。  只见刘炟接着说道:“你这么欺上瞒下,现在我想想真让人害怕。从前先帝永平年间,皇帝曾命令阴党、阴博、邓叠三个人相互监督,因此几家皇亲国戚没有敢犯法的。但是皇帝还是急急下诏,还因舅舅家的田地房宅发话。现在公主还被白白抢夺田园,何况小民呢!”  窦宪一听自己可能被处罚,立刻跪下哀求:“陛下,臣只是一时贪念,侵犯了公主田园,望陛下饶恕小臣。”  刘炟恨恨地说了一句:“你认为你很牛吗?要知道,国家扔掉你窦宪如同扔掉孤鸟或臭老鼠罢了。”  君臣的争吵很快就被窦皇后知道了,窦皇后大吃一惊,深怕皇帝一怒之下法办窦宪,便立刻脱去皇后的衣饰,赶到刘炟面前,梨花带雨地说道:“陛下,臣妾管束不力,以至于此,望陛下饶恕臣妾的兄长,臣妾保证兄长永不再犯,请陛下开恩啊。”  刘炟看到窦皇后也来求情,怒气消了一些,最后,刘炟命令窦宪立刻交还沁园公主的房产。  之后,刘炟虽然没有处罚窦宪,但再也没有给窦宪重任。窦宪虽然收敛了很多,但是他并没有罢休。
  求大家打赏,批评,回复啊。
  盐铁之禁也是这时候废除的,虽然是出自窦太后之手,借着汉章帝的名义,但应该归到汉和帝时期
  @司马子上小号 9楼
22:18:32  盐铁之禁也是这时候废除的,虽然是出自窦太后之手,借着汉章帝的名义,但应该归到汉和帝时期  -----------------------------  说得对,但这个暂时不列入讨论。
  本来我是想串整个东汉历史的,但是写刘秀的文章太多,我就选了一个中庸的皇帝,汉和帝作为我讲述东汉王朝的起始点。然后视情况考虑写不写明帝章帝和和帝之后的部分。
  @阳光明媚BO 11楼
22:38:31  本来我是想串整个东汉
的,但是写刘秀的文章太多,我就选了一个中庸的皇帝,汉和帝作为我讲述东汉王朝的起始点。然后视情况考虑写不写明帝章帝和和帝之后的部分。  -----------------------------  总的来说,除了东汉末年被很多人关注之外,书写这段历史的不多
  二、少年天子  章和二年(西元88年)正月,刘炟在洛阳北宫的章德前殿去世,年仅三十一岁。年仅十岁的太子刘肇随即在窦宪、窦太后兄妹的簇拥下登基,这就是汉和帝。  刘肇年纪还小,自然不能亲自执政。至此,朝廷的罪最高权力完全落到了窦氏兄妹的手中。  刘炟活着,窦家还不敢为所欲为。刘炟一去世,窦家很快就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他们骄横跋扈,全然不顾几代先帝订下的规章制度,颐指气使,为所欲为。窦氏族人也跟着鸡犬升天,骄奢淫逸,腐朽堕落,完全摒弃了阴太后和马太后时期的优良作风。  三月十一日,窦氏兄妹操纵着刘肇主持完先帝刘炟的葬礼后,便急急忙忙开始了大的动作。十八日,窦太后下诏,让前任太尉邓彪任命为太傅,赐爵关内侯,兼录尚书机要事务。三公九卿以下百官各统己职,皆须听命于太傅。  邓彪是邓禹的同宗,他的父亲也是中兴大臣,受封侯爵。他性情忠厚,做事很有节操廉行,很得先帝刘炟敬重。  邓彪虽有清名,颇得社会上道德家们的高度赞赏,可他在政治上却是个庸人。他一心只想落个清白名声,很怕得罪人。当年他在担任太尉后,做事八面玲珑,处处逢迎权贵,行政方面一直碌碌无为。  时间长了,刘炟也觉察到了,感觉很不满意,这才于建初九年春上让他下课,换上了名士郑弘。  元和三年(86),郑弘含冤而死之后,宋由坐上了太尉的宝座,爬到了司徒袁安、司空任隗的头上。这里提一句,宋由是窦宪的人。  可是宋由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没法与这两人相比,他根本不是这两人的对手。在明争暗斗中始终处于下风,对此窦宪很是担忧。故而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想出了一个制衡袁安、任隗的法子:把邓彪抬出来做太傅,并兼领尚书台事务。  太傅是上公,位置在三公之上,再要是掌管了尚书台,也就等于是窦宪本人在掌管。如此一来,他就把朝廷的中枢神经完全控制了。只要这一方案通过,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也只有俯首帖耳的份了。  窦太后对兄长的提议似乎是心领神会,她自然是完全照准。  
  果然不出窦宪所料,邓彪做了勉强答应做了太傅之后,依然是我行我素,对于朝务工作万事不问。至于他分管的尚书台,具体工作几乎从来不问,所以朝务行政大权实际上完全落到了窦宪的手里。  他为了杀一儆百,遂开始了震慑百官的杀戮行动。  窦宪性情急躁,一直想给冤死的父亲窦勋报仇。二十六年前,谒者韩纡曾奉了先帝刘庄之命,主审过其父窦勋的案子,导致窦勋惨死狱中。此时韩纡早已去世,窦宪为了一出积郁胸中多年的恶气,遂借故罗致罪名将韩纡之子逮捕入狱并判处极刑。随后又将其首级砍下摆在窦勋灵前,以告慰亡父的在天之灵。  随着最高权力的到手,他踌躇满志,更加骄横跋扈,性情也变得更为暴烈,就连朝臣中有人瞪他一眼的微末小事,他都怀恨在心,一定要把对方弄死才甘心。窦宪为了彰显手中生杀予夺之权,接连借故杀了好些人,威震朝廷。    在施展完了一系列令人胆战心惊的狠辣报复手段之后,窦宪又与窦太后秘密商议,准备执行此前早就制定好的计划。  三月下旬,窦太后又根据先帝刘炟的所谓遗诏,宣布将西平王刘羡改封为陈王,六安王刘恭改封为彭城王。紧接着她又皇太后身份颁诏:“陈王刘羡、彭城王刘恭、乐成王刘党、下邳王刘衍、梁王刘畅一律回国就封,不得迟延!”  窦氏的这手很厉害,也很高明。  如今正值国丧期间,几位亲王都是先帝刘炟的至亲,本应至少过了三个月才能离京就封。至少,也应等到丧事完全办完才动身。如今刘炟下葬才不足十日,窦氏兄妹就要迫不及待地驱赶他们出去,分明是排斥异己。  消息传来,满朝文武都感到意外。诸王接到诏书,心中也是万般无奈,就算他们是金枝玉叶,也只能含着泪卷起了铺盖,怏怏地上路了。
  写的不错
  三、东门刺客  【窦宪杀侯】  元和三年(86)六月,利侯刘刚与他的大哥齐王刘晃因与母亲太姬因家庭矛盾而闹翻,双方相互控告对方淫乱,官司一直打到先帝刘炟的御案上。最后刘炟也没法子,只得各打五十大板了事:齐王刘晃被贬为芜湖侯,利侯刘刚封地被削三千户,太姬则被收回了玺印绶带。  这件案子了结之后,以刘晃、刘刚威信扫地,声名狼藉。他们连累英雄先祖,他们的曾祖刘縯也为此蒙羞。这一枝皇族后人颜面尽失,渐渐在皇族中抬不起头来。  后来章帝去世,芜湖侯刘晃、利侯刘刚、都乡侯刘畅三人这次也是奉召千里迢迢地来洛阳奔丧。  只因这三人的封地距离洛阳距离太远,虽然他们接到诏书后就立即上路,但等到三人相继抵京之时,丧礼早已举行完毕,刘炟也早已下葬了。这三人感觉很无奈,只好住在馆驿里等待答复,希望能够得几个赏赐什么的,谁知等了许久,却始终没人理睬他们。  再这么下去,这三个人在洛阳就快馊了。  这时,都乡侯刘畅想到了一个办法,找窦太后。  可是窦太后身为太后,如何可以和她结交呢?  刘畅说道,他和步兵校尉邓叠是亲戚,以前他多次来到京城,就是和他结交,邓叠的母亲元和太后很亲密,只要通过邓叠母亲这一举荐,这样就可以见到窦太后的面了。  另外两位侯爷心想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好听从刘畅的办法。  刘畅立刻找到了邓叠的府上,把前因后果这么一说,邓叠立刻表示帮忙,很快,刘畅就见到了窦太后。  窦太后刚刚丧夫,心里十分空虚,再加上她还是二三十岁,所以她一看到刘畅,就春心盎然了。再加上刘畅这人油嘴滑舌,窦太后很快被她哄得团团转,刘畅也就成了窦太后的男宠了。  窦太后丧父不久就另找新欢,怕是泉下的刘炟也是不喜欢戴绿帽子吧。  刘畅心想自己得到太后宠爱,十分高兴,他也不想回封地了,就留在宫里。  起初,由于刘畅无权宿卫后宫,为了遮人耳目,窦太后只能白天以某事为由在上东门别墅单独召见他,夜里再公开让他出去。为了保证刘畅的安全,窦太后特意将他安排住进了附近的兵营了,并吩咐分拍带甲武士保护。  而对于窦皇后的这种行为,宫中朝中的上下人等虽然愤慨,但却没一个人敢出头劝说。谁敢出头找死啊?    刘畅频繁入宫的消息,窦宪自然也是清楚的,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可是后来奉诏进宫的次数越来越多,窦宪也有了些疑心。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总会传出去的。刘畅的异常举止引发了朝野上下的汹汹物议。不过此事涉及窦太后,他们都畏惧窦宪的权势,只是聚集在私下嘀嘀咕咕,不敢公开议论。  窦宪曾为此入宫找过妹子,劝她收敛一些。可窦太后根本不听窦宪的话,一直我行我素,把个窦宪气的半死。  之后的日子里,窦宪也慢慢发现自己进宫也不那么随便了,相反的,刘畅进宫越来越频繁。窦宪心想,要是窦皇后讨厌自己,亲近刘畅,之后窦皇后以太后的名义封官进爵,掌握宫中事务什么的,自己的官位不是岌岌可危吗?  窦宪是一个急性子,思来想去,筹划已毕,他决定杀了刘畅。  不久,京城就知道了刘畅被刺杀在上东门宫中警卫处的消息。  刘畅之死,很快就惊动了窦太后,窦太后又气又恼,立刻命令有关部门抓捕刺客,找到杀害刘畅的真凶。  当时虽然没有什么监控录像,但此案并不难办,窦宪谋划不周,很快就真相大白。  但是窦家的运势蒸蒸日上,谁也不敢去触这个霉头,案子也就转变了调查方向,有关部门上报,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有作案嫌疑。  鉴于刘刚已经回到封地,朝廷下诏派出侍御史和青州御史一同到达齐国审理这个案件。  诏书下达之后,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  尚书韩棱立刻看出了这个案子的疑点,他认为不应该舍近求远,恐怕是奸臣所笑话。  韩棱这句话捅了马蜂窝,窦太后很快就起疑了,你说奸臣在洛阳,洛阳城里好像不都是窦家的官员吗?  不过韩棱坚持他的意见。  太尉宋由的下属何敞也对这个案件抱有兴趣,他对自己的上司宋由说道:“刘畅是皇室宗亲,封国的藩臣,他来到京城来祭吊先帝,上书听候命令。可是他在卫士的保护下,却遭到这样的惨死。实在是令人震惊。”  宋由说:“确实如此,那依你之见,凶手是谁?”  何敞回答道:“下属不敢妄自猜测。但那些执法官吏盲目地追捕凶手,既不见凶手的踪影,也不知他们的姓名。要是使得真凶逍遥法外,实在是令人愤慨。”  宋由问道:“你说得对,但是皇太后下诏让侍御史和青州刺史前往齐国查案。我们也没有办法。”  何敞说道:“太尉此言差矣,如今我充数为您属下的要员,主管的就是抓捕罪犯审理案件。这个事件如果不是我们管理,还要谁管理呢?我打算亲自到判案场所,以督察事态的进展。”  宋由又说:“你说的很对,但是司徒和司空二府的负责人认为,三公不应参与地方刑事案件。所以这件事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何敞无不愤慨的说道:“他们哪里是说三公不得参与刑事案件啊?他们只不过是害怕幕后真凶就放纵奸人为非作歹而已,他们置之度外,不认为放走犯人就是过错。太尉,下属打算单独奏请,参与审案。请太尉给我这个权利。”  宋由虽然是窦家一党,但是并不知道真凶,再加上宋由也是想要知道真相,于是就派出了何敞前去审案。  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并不是不想办案,他们只不过没有权利去查而已,如今,何敞都代表太尉办案了,司徒司空府自然派出官员跟随前往。  很快,案情水落石出,窦宪指示刺客杀人的阴谋再也藏不住了。
  窦太后得到三府的奏章,震怒不已,好你个窦宪,你尽然杀死我的情夫,光是杀人的重罪,就可以削官夺爵,你认为我没有手段吗?  窦太后立刻把窦宪招进宫里,二话不说,立刻关到内宫软禁起来。  窦宪这人,一向娇贵惯了,一见到这个阵势,也是吓傻了。他知道现在虽然在内宫,但是自己形同软禁,要是妹妹一时冲动,随时就会被自己的妹妹搞死。  几天的软禁日子,除了送饭的下人和门外的侍卫,窦宪再也不能看见其他的人。人最怕的不是死,而是什么时候死。窦宪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他知道自己杀死刘畅罪责难逃,但是最多只不过是丢官而已,但是窦太后这么一插手,自己很有可能就死在内宫了。  窦宪被关进内宫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两位兄弟窦景和窦笃的耳朵里。两人大惊失色,立刻进宫求见窦太后。两人多次以亲情请求,窦太后慢慢地气也消了。  这时窦笃说道:“太后啊,天下的美男子不止刘畅一个,要是太后放过大哥,我们就会给你更好的让你玩玩。不知姐姐意下如何?”  窦皇后本来就没有杀窦宪的意思,只是略作惩罚,这时听说自己可以得到新的男宠,气也就全消了。  窦皇后此时说道:“不过,大哥已经犯了杀人的死罪,现在三府屡次上奏要罢黜窦宪,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窦笃说道:“大哥对我说,他曾经听说南匈奴单于遣使希望我朝派出大军讨伐匈奴,耿秉也是几次上书请求太后,希望窦太后能够让他北伐匈奴,立功赎罪。这样大哥可以免罪,而朝中之人也不敢说什么。”  窦太后喜笑颜开,决定按照窦笃说的办。  有人可能说了,北匈奴不是已经消停了吗,为什么南匈奴还会上书请求呢?
  四、北伐匈奴  【北匈奴的霉运】  自从南北匈奴分裂之后,南匈奴靠着每年汉朝供养的金钱,天天好就好肉吃着,加上汉朝给出的牧场,南匈奴的马儿也是膘肥体壮。每次揍北匈奴真是毫不手软。  而北匈奴呢,他们的大后方西域地区被班超控制,东边又有乌桓和鲜卑玩命的打,被贬还有丁零,再加上只认钱不认人的南匈奴。许多北匈奴的兄弟就坐不住了。  建初8年(83)夏季,六月,北匈奴三木楼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万八千人、带了两万匹马、十万多头牛羊到五原塞归降。  章和2年(85),北匈奴首领车利涿兵等叛逃,投奔到汉朝边塞,前后共有七十三批人。  当时北匈奴力量衰弱,各部落纷纷离散反叛,匈奴在永平朝的僵持态势彻底改为防守,甚至连守也守不住了。  北匈奴只好不断迁移,走向了下坡路。   于是,北匈奴的单于决定和汉朝讲和,开放贸易。  元和元年(85),北单于的使者向当时的武威太守孟云寄去了单于的书信,在外交使团的言语表情中,孟云感觉这次北匈奴有些真诚,看来连年的打击把北匈奴打怕了。  孟云并不代表汉朝皇帝,于是他打发走匈奴使者后,立刻上书皇帝:“北匈奴愿意恢复同汉朝官民的贸易,还望陛下批准。”  章帝得到消息,也是十分高兴,天下和平,还能贸易,多好啊,于是他立刻下诏批准。  不久,北匈奴大且渠伊莫訾王等人就率领商团驱赶着一万余匹牛马前来边境,准备同汉朝进行交易。  不过,还没到汉朝控制的区域,见上汉朝的使者,南匈奴单于毫不客气的派初轻骑兵从上郡出发对商团进行袭击。这支商团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而那些牲畜也被抢走。  北匈奴单于得到消息十分生气,大骂南匈奴趁火打劫,同时大骂汉朝不守信义。  元和二年(85),南匈奴单于挂了,他的儿子宣即位,新上任不久,宣就带着一千多人去打猎,开始的时候十分顺利,但是当他们赶到涿邪山的时候,南匈奴单于听到了另一队骑兵的声音。  宣心想,完了,肯定是北匈奴的骑兵来了,此时逃跑也来不及了。于是他立刻命令手下拼命冲杀,不惜一切代价杀败北匈奴部队。  北匈奴部队也是非常惊讶,首领北匈奴温禺犊王也不答话,率领部队冲锋,双方在草原上大肆厮杀,不久,北匈奴温禺犊王的头颅就被南匈奴取得,北匈奴士兵看到首领被砍了脑袋,也是拔马便跑,溃退回去。  对于南匈奴事前不请示,事后不通报的行为,汉朝政府也是徒呼奈何。  很快,北匈奴方面的使者就来到了武威,严厉斥责武威太守孟云:“我北匈奴已经准备与你大汉和解,但是南匈奴屡次攻打我们,你们不加以制止,前次抢夺牛马,这次杀害我温禺犊王,你们汉朝是什么意思?如果双方再次打仗,我们要你们尝尝马刀的滋味。”  孟云也不了解情况,安抚好匈奴使者后,他立刻上书汇报情况:“北匈奴先前已同汉朝和解,而南匈奴又去进行抢掠,北匈奴单于会说汉朝是在欺弄他,因而打算进犯边塞。我建议,应当让南匈奴归还抢来的俘虏和牲畜,以安抚北匈奴。”  章帝得到消息,也是震怒,不过相比于批评南匈奴,怎么安抚北匈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刘炟立刻命群臣在朝堂会商。  开始的时候,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和司徒桓虞等大臣认为不应归还,原因很简单,那些北匈奴都是夷狄,夷狄经常不讲信用,而且他们还贪心不足,假如归还俘虏,那些匈奴人肯定大肆夸张自己的损失,让大汉朝赔偿。此例一开,汉朝就危险了。  但是当时的太仆袁安却不同意,他说:“北匈奴以前派使者进贡请求和亲,还把被掳去的人归还汉朝,这说明他们害怕大汉声威,而不是先违背条约。孟云以大臣的身份守卫边疆,不应对夷狄不讲信用。让俘虏回去,足以表明中国对他们的宽大,而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宁,真是太好了。”  袁安这话简而言之,北匈奴害怕大汉,所以排出使者进贡请求和亲,另外汉朝不应该不讲信用,只要归还俘虏,这样可以表示中国的宽大,而且还可以得到安宁。  司徒桓虞听到袁安这么一说,不知怎么的,立刻改变了立场,支持袁安。  第五伦、郑弘这二人都很怀恨袁安,如今桓虞也“叛变”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朝堂之上,双方就开始了唇枪舌剑。双方意见争执不下,皇帝脑袋很大。  对于桓虞这个叛徒,第五伦和郑弘两人把很快就把“炮弹”打向了他。郑弘还大声激怒桓虞说:“凡是声称应当归还俘虏和牲畜的,都是不忠与皇上的人!”  桓虞也在朝堂呵斥郑弘:“要是按照你的方法,匈奴明年就会侵入边界,你说我不忠于陛下,我看你才是不忠于陛下。”  朝堂的声音越吵越大,第五伦和大鸿胪韦彪全都愤怒不已,变了脸色。  司隶校尉立刻上书弹劾郑弘等人,郑弘等人也是激愤不已,既然皇帝不听我的,那我辞职吧。于是郑弘等人立刻全都交上印信绶带谢罪。皇帝不准。  袁安这时也十分愤怒,既然皇帝你不让他们撤职,那就把我们撤职吧,于是袁安等人也把印绶交给皇帝请罪。  章帝看见老臣为了这个事情争先辞职,立刻下诏答复安抚群臣:“这个问题经过反复讨论,迟迟不决,群臣们的意见,各不相同。”“大事需要集思广益,政策需由众人商定。为人忠诚、行事正直而和睦相处,这才符合朝廷的礼仪,缄默不语压抑情志,不是朝廷的福气。”  “大家仗义执言,为国为民,你们这些人有什么过失要谢罪?请各自戴上官帽,穿上鞋!”  接着,章帝便下诏决定:“江海所以成为百川的首领,是由于其地势低下。汉朝略受委屈,又有什么危害!何况如今在汉朝与北匈奴之间,君臣的名分已确定。北匈奴言辞恭顺而守约,不断进贡,难道我们应当违背信义,自陷于理亏的境地吗?现命令度辽将军兼中郎将庞奋,用加倍的价格赎买南匈奴所抢得的俘虏和牲畜,归还给北匈奴。而南匈奴曾杀敌擒虏,应当论功行赏,一如惯例。”  章帝这个诏书可以说很完备,他一方面同意袁安的意见,还提出了自己的补充意见:为了让南匈奴能够好好工作(防住北匈奴),奖励南匈奴,让他们不要产生错觉。  归还俘虏之后,北匈奴和汉朝又一次进入了休战,南匈奴也不找北匈奴的麻烦了。  但是后来,不受汉朝节制的鲜卑人杀向北匈奴,北匈奴早就奄奄一息,这一下更是被鲜卑打败,北匈奴的优留单于在战斗中被杀,鲜卑人还剥下了匈奴单于的皮带回部落。  此战之后,北匈奴更是衰微。但是随着单于位置空缺,北匈奴再次发生了大乱。屈兰储等五十八个部落走投无路,带着二十八万男女,来到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各郡,向汉朝归降。  北匈奴本来已经够惨了,但是老天爷似乎还没玩够,不久北匈奴单于地区产生了饥荒,人要吃奶,马要吃草,现在什么也没有,而且北匈奴自己又发生内乱,每年有数千走投无路的北匈奴人向南匈奴投降。
  南匈奴单于看着自己的部落慢慢崛起,有了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统一南北匈奴。  南匈奴单于不是傻子,他知道汉朝只是把他们作为雇佣兵抵御北匈奴而已,现在北匈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一旦北匈奴被干掉,那些空着的地方,丰美的水草,就不知道是谁的菜了。再加上,南匈奴单于也对北匈奴聚居地区垂涎三尺,所以他希望统一南北匈奴,扩大自己的部众,如果时机成熟,再反抗汉朝。  章和2年(88)七月,南匈奴单于上书朝廷:“臣世代蒙受朝廷恩德,无法计算。孝章皇帝谋虑深远,想建立功业,所以命令乌桓、鲜卑攻打北部敌虏,砍下单于的脑袋,进攻破坏他们的国家。现在刚刚投降的虚渠等人自己到臣这里说:‘去年三月中旬攻打北虏王庭,北单于被南部军队重创,又害怕丁令、鲜卑,就远远逃走,依傍安侯河西岸。今年正月,骨都侯等人又一同立单于的异母兄右贤王为单于,北部的人因为兄弟争夺单于职位,都各自离心溃散。’”“臣同诸王、骨都侯以及刚刚投降来的首领一起商议谋略,都说应该趁着北部敌虏分裂争夺,出兵讨伐,击败北部,成全南部,合并为一个国家,使汉家永远不再为北方担忧。”  “这个月的初八,刚投降的右须日逐鲜堂轻装从北单于庭远道前来投奔臣,说北部敌虏各部大多想归顺朝廷,但耻于自己主动投奔,所以没有人前来。如果派兵急驰攻打,必然有人响应。今年不派军队去,恐怕他们又合为一个整体。”  “臣考虑先父投奔汉朝以来,蒙受朝廷恩德,为我们严守边关,设立侦候,派大军护持,长达四十年。臣等在汉地方长大,张口就吃到粮食,一年四季得到的赏赐,动辄用亿万计算,虽然垂衣拱手,安然入睡,但惭愧的是,没有根据义报答并效力于朝廷。”  “臣愿意征调国内以及各部原属胡人的刚投降的精兵,派左谷蠡王师子、左呼衍日逐王须訾率领一万多骑兵由朔方出发,左贤王安国、右大且渠王交勒苏率领一万骑兵由居延出发,约定在十二月份一起在北匈奴会合。臣率领剩下的一万兵力驻守五原、朔方边关,作为抵御和防守。”  “臣素来愚昧浅薄,加上兵力缺乏,不足以防守内外。希望朝廷派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以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合力北征,使北地太守和安定太守各自驻守要害地方,希望能凭藉圣明皇帝的神威,一举平定北部。臣之国家的胜败,基本就在今年。臣已经吩咐各部整肃兵马,到九月祭祀天神的时候,全部在黄河岸边集结。希望陛下体察哀情予以裁断!”  南匈奴单于眼光很毒,他知道自己的势力不足以击败北匈奴,所以只能让汉军名将北伐,才能打败北匈奴,而分胜利成果的时候,汉朝不可能要那些草原,南匈奴正好可以混一南北,统一匈奴。  当时,汉章帝已经去世,窦太后行使皇帝的权利,在看到这封奏疏之后,不懂军事的她也是一团浆糊。好在她并不愚蠢,立刻派人召见耿秉,商量对策。  耿秉是汉朝名将,多年都在边疆作战戍守,对于匈奴也是了若指掌。  他仔细地阅读了南单于的奏书,思虑良久之后说道:“太后。从前武帝穷极天下的力量,想使匈奴臣服,没有赶上好的时机,事情最终没有成功。宣帝时代,正好呼韩邪前来投降,所以边境的百姓得到安宁,内外成为一家,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六十多年。到王莽篡位,改变匈奴的称号,无休止地消耗骚扰他们,单于遣才背叛。光武帝禀受天命,又对匈奴安抚接纳,沿边被破坏的各郡才得以恢复。乌桓、鲜卑都想归顺德义,威震四方的夷人,其功效达到如此境地。”窦太后问道:“你说的我都听说过。但是先皇刚刚驾崩,新皇年幼,这个时候出兵匈奴,时机是不是恰当?”  耿秉立刻跪下请求道:“北部的敌虏分裂相争,此乃我国幸事,这个时机千载难得,只要我们以夷攻夷,用南匈奴打北匈奴,就会对我国有利。希望太后不要丧失良机,答应南匈奴的请求。”  窦太后说:“既然这样,那就答应他们的要求,但是南匈奴单于希望耿将军北伐匈奴,不知耿将军意下如何?”  耿秉说道:“太后。自光武以来,臣耿家世受皇恩,臣也是受明帝和先帝的恩情,此恩没齿难忘。太后要臣打匈奴,臣便北伐匈奴,为国家出力。”  太后大喜,立刻说道:“好好,耿将军,你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不过你暂且回去,等待消息去吧。”  不久窦太后下诏交给群臣商议讨伐北匈奴一事。  朝臣也立刻出现两派意见。据《资治通鉴》记载,这时尚书宋意上书说道:“匈奴人轻视礼仪,没有君臣上下之分。强悍者则称雄,弱小者便屈服。”(匈奴反复无常。)  “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讨伐他们的次数已很频繁了,但所得的收获,不能补偿国家的损失。”(讨伐得不偿失。)  “光武皇帝亲身经历过战乱,显示天地间无与伦比的英明,乘匈奴人前来归降的机会,对他们采取了笼络豢养的政策。于是边疆人民获得生机,减除了劳役,至今已经四十余年了。”  “现在鲜卑顺服汉朝,斩杀及俘虏北匈奴数万人,汉朝坐观成败,安享巨大成果,而百姓并不感到辛劳。汉朝建立以来的功业,这是最伟大的一项。所以如此,是因为异族相互攻伐,而汉军却全无损失。”(不打毫无损失。)  “据我观察,鲜卑攻击北匈奴,是由于抢掠对他们有利;而将战功献给汉朝,实际上是贪图得到重赏。”(鲜卑以此牟利)  “如今若是允许南匈奴回到北匈奴王庭建都,那就不得不限制鲜卑的行动。鲜卑外不能实现抢掠的愿望,内不能因功而得到赏赐,以其豺狼般的贪婪,必将成为边疆的祸患。”(鲜卑为患)  “现在北匈奴已经向西逃遁,请求与汉朝通好,应当乘他们归顺的机会,使之成为外藩。巍巍的功业,莫过于此。如果征调军队,消耗国家经费,以听从南匈奴的意愿,那就是平白丢掉了最佳策略,放弃安全,走向危亡。对南匈奴的请求,实在不可应许。”(总结)总之,宋意认为,讨伐匈奴,不仅得不偿失,还有可能使得鲜卑做大。只有和平共处,才能防止北部重新出现大患。  宋意的担心不无道理,后来北匈奴被赶走,鲜卑人很快就占据北匈奴故地,汉朝毫无办法,正如宋意所说。  但是窦太后已经下定决心,尽管不准南匈奴回到故都,统一南北匈奴,但是北伐计划已经确定。令人震惊的是,杀害刘畅的主谋窦宪竟然将作为汉军主将北伐匈奴。  杀人犯不受到法律惩罚,反而将作为汉军主将北伐匈奴,真是世间奇谈。
  @tanghui510 16楼
08:09:32  写的不错  -----------------------------  谢谢,望多多支持。
  @阳光明媚BO
22:38:31  本来我是想串整个东汉
的,但是写刘秀的文章太多,我就选了一个中庸的皇帝,汉和帝作为我讲述东汉王朝的起始点。然后视情况考虑写不写明帝章帝和和帝之后的部分。  -----------------------------  @司马子上小号 13楼
09:54:02  总的来说,除了东汉末年被很多人关注之外,书写这段
的不多  -----------------------------  你说的对。但是我的志向不只是写东汉而已
  @廖正华 15楼
12:15:56  顶!  -----------------------------  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写作经验。
  @wsgytc 12楼
08:39:40  马克  -----------------------------  谢谢,望支持。
  建初8年(83)夏季  像这种,最好写成“建初八年(83年)”  年号纪年,用汉字的,公元纪年,用数字的
  mark,养肥了看
  @燚燚1989 26楼
10:24:50  mark,养肥了看  -----------------------------  谢谢,望支持,多聊聊历史。
  @司马子上小号 25楼
23:36:48  建初8年(83)夏季  像这种,最好写成“建初八年(83年)”  年号纪年,用汉字的,公元纪年,用数字的  -----------------------------  知道了,谢谢,望多多支持。
  以后确定星期三和星期日两次更新。每次尽量多一点,因为本人才疏学浅,打字也不快。
  【强大的窦宪】  冬季,十月乙亥(十七日),皇帝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佩金印紫绶,比照司空规格配备属员。任命执金吾耿秉为副统帅,征调北军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兵和黎阳营、雍营、边疆十二郡的骑兵,以及羌人、胡人部队,出塞作战讨伐北匈奴。  窦宪将要出征讨伐匈奴的消息如同重磅炸弹一样传来,朝臣们都大吃一惊,很快,三公及九卿立刻到朝堂上书劝阻。  他们的奏章大多雷同:“匈奴并未侵犯边塞,而我们却要无缘无故地劳师远行,消耗国家资财,求取万里以外的功勋,这不是为国家着想的策略。”  连着几封奏疏都被扣下来。  一连在好几封奏疏署名的太尉宋由本来就是窦氏一党,在这些奏疏石沉大海之后,他深感窦太后已经听不进去不同意见,如果再次上疏,很有可能会成为窦家人的猎物。  一想到这,惧怕窦家势力的宋由怂了,他不敢再在奏章上署名,而九卿也逐渐自动停止劝谏,变成了“哑巴”。  唯独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坚定不移的上疏劝谏,毫不退让,甚至脱去官帽在朝堂力争,先后上书约达十次。  宁可丢官,不可丢掉国家前途。  不过窦太后仍然置之不理。  众人都知道窦家的权势,有的人为袁安和任隗的举措非常赞赏,也知道他们忠君爱国,但是还是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有的人劝道:“既然窦太后已经下定决心,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还是不要争了吧。”  但是袁、任二人却神情镇定,举止如常,一定要争取和平。  朝堂里不只有袁、任二人坚持。  侍御史鲁恭也上书说道:“我国新近有大忧,陛下正在守丧,百姓失去了先帝的庇护,夏、秋、冬三季听不到圣上出巡时禁卫军警戒喝道的声音,人们无不因思念而惶惶不安,如同有求而不能得。”(皇帝驾崩不久)  “如今却在盛春之月征发兵役,为了远征匈奴而搅扰全国,这实在不符合恩待自己国家、改年号而变更朝代、由内及外地处理政务的原则。”(出兵不符时机)  “万民百姓,乃是上天所生。上天爱所生,犹如父母爱子女。天下万物中,只要有一物不能安适,那么天象就会为此发生错乱,何况对于人呢?因此,爱民的,上天必有回报。戎狄异族,如同四方的异气,与鸟兽没有分别,如果让他们混居在中原内地,就会扰乱天象,玷污良善之人。所以,圣明君王的作法,只是对他们采取不断笼络和约束的政策而已。”  “如今北匈奴已被鲜卑打败,远远地躲藏到史侯河以西,距离汉朝边塞数千里,而我们打算乘他们空虚之机,利用他们的疲弱,这不是仁义的举动。”(出兵不义)  “现在刚刚开始征发,而物资已不能满足大司农的调度,上官下官互相逼迫,人民的困苦也已到了极点。群臣和百姓都说此事不可行,而陛下为什么只为窦宪一人打算,因而毁弃万人的性命,不体恤他们忧患的呼声呢!上观天心,下察民意,便足以明白事情的得失了。我担心中国将不再是真正的中国,岂只匈奴不把中国当中国看待而已!”  尚书令韩棱、骑都尉朱晖、京兆人议郎乐恢,也都上书劝谏。  面对一封又一封的奏疏,太后一律不听。  原来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都没有什么阻力,我的兄弟出征匈奴,你们这帮朝臣叽叽喳喳的干什么?  袁安的奏疏被太后忽视,他这才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年,在那次归还北匈奴俘虏的争论中,第五伦、郑弘和袁安桓虞等人站在不同的立场。我们姑且把袁安、桓虞等人划为鸽派,把第五伦、郑弘等人划为鹰派。  在那场争论中,两派人马在朝堂上相互争论,争论不成就立刻脱帽子、交印绶,一副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样子。  而最后,刘炟同意了袁安的意见,这次争论到此为止。  但是随着第五伦的去世和郑弘病死,鹰派顿时锐气,这也就是为什么章帝时期,汉朝没有进行大规模进攻匈奴战争的原因。  接着“鹰派”的“帮主”是窦宪。  与第五伦、郑弘大公无私,一心为了国家不同,窦宪是个睚眦必报的人物,他讨伐匈奴,不过是立功赎罪,扩大势力而已。  而在窦宪的身后,是一个庞大的外戚集团和一群想要建立功业的武将们(如耿秉和耿夔等人)。  袁安这时才意识到了窦宪的强大。
  哪怕人微言轻,势单力孤,我一定要和他们斗下去。袁安这样想。  军队聚集还有一些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太后准备赏赐一下自己的兄弟们。尽管因为窦宪的事情,这个赏赐晚了些。  太后下诏命令使者为窦宪的弟弟窦笃、窦景同时兴建宅第,役使百姓。  侍御史何敞上书说:“我听说,匈奴凶暴叛逆由来已久。高祖在平城被围,吕后收到冒顿傲慢的书信,为了这两次侮辱,臣子一定要捐躯而死,但高祖和吕后却忍怒含忿,放过匈奴而未加惩处。”(汉朝大度)  “如今北匈奴没有叛逆之罪,汉朝也没有值得羞惭的耻辱,而时值盛春时节,农民正在田中耕作,大规模地征发兵役,会使百姓产生怨恨。人人心怀不满。”(出师无名,而兵役会让人民不满)  “又为卫尉窦笃、奉车都尉窦景滥修宅第,屋舍占满了街巷。窦笃、窦景是陛下的亲近贵臣,应当成为百官的表率。”(窦家大肆造园子)  “现在远征大军已经上路,朝廷焦灼不安,百姓愁苦,国家财政空虚,而此时骤然兴建巨宅,重视和装饰喜好的东西,这不是发扬恩德、使后世永远仿效的作法。应当暂且停工,专心考虑北方边疆的战事,体恤人民的困难。”(应该停工)  奏书呈上,未被理睬。  这时,尚书仆射郅寿又趁着上朝的机会,就讨伐匈奴和大肆兴建宅第之事抨击窦宪等人,厉声正色,辞意十分激切。  窦宪早就不满郅寿这个人了。  尚书仆射郅寿是郅恽的儿子,他刚直不阿,很有威名。  当年,窦宪曾派他的门生带信去见尚书仆射郅寿,有私事请求他,郅寿立即将该门生送到诏狱。  不止于此,他还屡次上书,指出窦宪的骄横,引用王莽的史事来告诫朝廷,言下之意,就是指出窦宪就是当初的王莽,一旦窦宪大权独揽,他就要图谋不轨,取代汉朝。  这次听到有人骂他,窦宪大怒,立刻反诬郅寿私买公田,诽谤朝廷。郅寿很快就被交付官吏审讯,在窦宪的授意下,郅寿下狱,当处斩刑。  这时,侍御史何敞上书求情:“郅寿是圣上身边参与机密的官员,纠正大臣的错误,是他的职责。如果他面对错误而沉默不语,就罪该处死。如今郅寿为了宗庙的平安而反对群臣,提出正确主张,这难道是为了个人吗?我所以冒死上言,并不是为了郅寿。忠臣尽节,视死如归,我虽不了解郅寿,但估计他会心甘情愿地安然赴死。我实在不希望圣明的朝廷会对诽谤罪进行诛杀,那将伤害宽厚的教化,堵塞忠诚正直之士的道路,永远被后人讥笑。我参与国家机密,却说出了这些不应由我说出的话,罪名十分清楚,该当入狱,先于郅寿被杀,卧尸在地,死有余辜。”  奏书呈上,郅寿被判减死一等之刑,流放合浦。还没有动身,他深知窦宪不会放过他,于是便自杀了,而家属得以回乡。  总之,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反对窦宪的人不是死,就是贬到地方,再也没人能够阻挡窦宪北伐匈奴了。  而朝臣们对于这场战役,一点也没有信心。  窦宪这人从来没有打过仗,他之所以爬上如此高位,成为统帅三军的总指挥,完全是因为他的妹妹是太后,仅此而已。  和当年的马防一样,窦宪的为人也是不好,朝臣大多敢怒不敢言,对于这场战争,朝臣也是忧心忡忡。  但是这不能淹没窦宪的军事才能。
  @枯鱼2011 @乡中农夫 @志意无双 @嵩阳云树 @纸上谈兵的历史 @文明i @枯鱼2011 @司马子上 @nanmentaishou @泪痕春雨 @湖东隐士 @迅发 @旧时清风 @云淡心远 @南门太守 @廖正华 @o宇微o @tanghui510 @wsgytc @司马子上小号 @山里山人 @慕仁
  永元元年(89)六月,窦宪和耿秉从朔方鸡鹿塞出发,南匈奴单于从满夷谷出发,度辽将军邓鸿从阳塞出发。至此,窦宪开始了自己北伐匈奴的旅程。  窦宪并没有分兵三路,因为他知道,北匈奴虽然死伤惨重,濒临崩溃,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可能狗急跳墙,要是被干掉一路,窦宪回到朝廷难逃一死。  对,集中兵力很有可能会让北匈奴逃跑,但是窦宪就是要主力对主力,王牌对王牌,不怕北匈奴不来人。  因此,窦宪决定让三路大军预定在涿邪山会师,再决定作战方向。  相比于几百年以后宋太宗三路北伐契丹遭到失败和宋神宗时期五路西征西夏战役全军覆灭,窦宪表现出了超过他们的军事才能。  来到涿邪山,窦宪并没有感觉到匈奴骑兵的存在,他精确的意识到,北匈奴怂了,他们并没有派出骑兵正面进攻汉军,那么他们一定就在他们的单于大营。  基于这点准确的判断。窦宪分别派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领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及一万余精锐骑兵,向北单于庭所在地稽落山一带运动。窦宪命令,务必找出匈奴军队主力,与之决战。  窦宪想的没错,北匈奴单于就在稽落山一带休整。  【耿夔】  耿夔字定公,是耿国的儿子,也就是耿秉的弟弟。  这次作战本来是窦宪和耿秉做主角,但是耿秉这次带上了自己的弟弟耿夔,让他来建功立业。  耿夔并不是纨绔子弟,他年轻时候很有气概,与他的长兄一样,耿夔也崇拜自己的叔父耿弇,他立志就要成为耿弇那样的大英雄。  耿秉对自己的这位弟弟很有信心,于是他在窦宪面前大力推荐耿夔。  这次作战是耿夔的首战,对于战争,他倒是听过很多,但是到了战场上就和听到的不一样了。  在前往稽洛山的路上,只有茫茫的草原,偶尔还有苍鹰的嘶叫。  在路上,哨兵抓到了一个匈奴的俘虏,这人交代,单于就在前方。  阎盘、耿夔和耿谭三人听闻大喜,立刻率领骑兵发起进攻,不久匈奴单于的营盘就在他们的眼前。  进攻!  汉军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横冲直撞,所向无敌,但是匈奴骑兵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根据汉军的进攻积极调整,力图打退汉军的进攻。  但是汉军和南匈奴部队很快就占据了优势,北匈奴部队只好任意被汉军蹂躏。  大汉王朝已经不是高祖刘邦时期步兵打骑兵的时代了。在北匈奴的面前的是一只久经战争、纪律严明的精锐之师。他们精神勃发,是汉军中的佼佼者,在他们刀下的匈奴人数以万计,这样一支部队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军队。  卫青、霍去病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他们不是一个人!  正如《亮剑》里的一句话: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他们的出现,就是要解决匈奴百年之患,结束三百年的恩恩怨怨。  北匈奴单于意识到了汉军的可怕,他立刻意识到,再这么打下去,自己很有可能成为汉军的刀下之鬼。于是他立刻想到了逃跑。  很快战斗结束,汉军取得大胜,大败北匈奴军,北匈奴单于逃走。  耿夔等人看着逃跑的单于,也是喜笑颜开,匈奴人败退的时候,耿夔大旗一挥:追。  汉军权利追击北匈奴各部落,在私渠北海,汉军共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一万三千人,生擒者甚多,还俘获了各种牲畜百余万头。  混不下去的匈奴人,包括由副王、小王率领的先后有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全部投降汉军。  窦宪、耿秉率领主力出塞三千余里,登上燕然山。  走上这座山,窦宪心潮澎湃,前几天还是杀人罪犯,现在竟然建立如此功绩,真是天差地别。  随行的中护军班固看到此景也是十分感慨,作为一个史学家,他知道几百年前匈奴还是横行霸道,文景时期汉军落于下风,汉武时期虽然屡战屡胜,但是匈奴余威仍在,而到了现在,北匈奴单于逃跑,部众投降,多么大的讽刺啊。  班固走到窦宪面前,说道:“将军,此次我们获得如此大捷,斩获甚多,堪比以前的卫青霍去病的功绩。不如在此刻石建碑,以此纪念将军的功绩如何?”  窦宪闻言也是十分高兴,刻石建碑,多么好的事情,既可以威慑旁边的南匈奴单于,又可以为自己青史留名,还可以为自己增加权势。何乐而不为?  窦宪立刻命班固写出铭文。  班固是大才子,须臾之间,他就写出了千古的文章。  《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载兮振万世!  熙帝载兮振万世!
  当燕然山下的石碑埋于黄土之时,天下已经大变,五胡乱华,靖康之耻,满清入关,汉民族的耻辱导致中原几度外族入侵,顿时尸横遍野,文化几乎无存。  回头看看汉朝灭亡北匈奴,那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啊。  汉军万岁,大汉万岁!  但是对于这么一场足以彪炳史册的战役,史书上不过寥寥几十字,实在是可惜。  柏杨曾经说过:窦宪是皇亲国戚,也可以说不是一个好人。但是燕然山战役对国家的确是有很大的贡献的。功过是非应该分明。我们有理由去歌颂。但是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役,史书上只有寥寥数行,反不如一个儒家学派知识分子的一件酸溜溜的事,占据的篇幅要多。多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文化事迹,被迂腐盲目的没有原则的反战思想埋没掩盖。这是中华文化遗产中最严重的缺失,严重的影响了整个民族的气质。中国人的孱弱退守,原因在此。  打败了匈奴,窦宪立刻派军司马吴汜、梁讽带上金帛财物寻找北匈奴单于,打算靠着这些钱招降北匈奴单于。这就是所谓的萝卜加大棒政策。  不过当时北匈奴内部大乱,又遭受打击,北匈奴单于不知所踪。吴、梁二人接到命令之后也是一头雾水。  不过好在这二人不是傻子,这次战役中俘获的匈奴兵提供了一个消息,单于已经向西逃窜。  二人立刻动身,乘着快马一路狂奔,知道到西海之畔才发现单于的营帐。  一番波折之后,惊魂未定的匈奴单于才邀请二位汉朝使者进入单于大帐。  两人立刻拿出窦宪的招降书,大声念到:“永平年间,北匈奴屡犯边境,生灵涂炭,大汉震动。现大汉车骑将军窦宪率部十万,犁庭扫穴,燕然勒石,王师所至,匈奴人无不叩头称服。车骑欲直捣王庭,以绝万世之患,然而匈奴乃舜帝之后,天子不忍,现遣使给予匈奴金帛,以修汉匈两方万年之好。”  单于心情复杂, 但还是叩首接受了赏赐。  梁讽这时又说道:“单于,现在车骑将军窦宪正在塞外,想必单于无法战胜,不如效法呼韩邪单于的先例,和南匈奴单于一样,做汉朝的藩属,迁移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去。到时单于及各位王将受到大汉恩赐,遇到外族欺辱便可以得到王师增援,何乐而不为?还请单于三思。”  单于闻言这才知道汉朝是来招降他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北匈奴单于不可能反对,于是欣然同意:“我等立即率领部众同尊使一道南归。永做大汉臣子。”  单于于是率领部众准备南归,但是到了私渠海的时候,单于得到了汉朝军队已进入塞内的消息。  北匈奴单于的心思立刻活泛了。  汉军已经入塞,这就意味着汉军粮草已尽,不得已才回到塞内补充补给。那么短时间内,汉军不可能回到草原。  既然如此,为什么就要做汉朝的藩属,不在草原上驰骋呢?  他找到梁讽,对他说道:“尊使,我想要做汉朝的藩属,但是我等新降,难免有人不服。我需要劝说他们,归顺大汉。这次我准备派我的弟弟右温禺鞑王带着贡品入朝供奉,表达归降之意,不知尊使如何?”  梁讽语塞,没办法回答,只好同意了他的意见。  右温禺鞑王来到朝廷之后,窦宪有些疑惑,因为单于没有亲自来。窦宪思来想去,感觉单于还是没有归降的意思。于是他立刻奏请皇帝送回单于的弟弟。窦太后同意之后,右温禺鞑王只好一头雾水回到匈奴。
  汉军返回塞内的时候,南单于在漠北送给了窦宪一只古鼎,容量五斗,鼎侧铭文是“仲山甫鼎,万年子子孙孙永远珍重收藏(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这个鼎据说是周天子给仲山甫的,以表彰他为周朝做出的功绩。  窦宪十分高兴,感觉南匈奴小弟十分的识时务,之后,窦宪就把鼎献给皇帝,以此表功。  皇帝下诏派中郎将拿着符节到五原拜授窦宪大将军,封武阳侯,食邑二万户。窦宪上书坚决推辞封爵,皇帝赐策书答应了他。  功臣回到朝廷,皇帝下诏表彰有功人员。  九月庚申(初七),将窦宪任命为大将军,中郎将刘尚任命为车骑将军,接任窦宪职务,并将窦宪封为武阳侯,享有二万户食邑。  窦宪仍然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封爵,窦太后下诏准许。  旧例大将军职位在三公之下,设下属官依照太尉标准。窦宪立此大功,震动朝廷,那些公卿们拍他的马匹,纷纷奏请皇帝,希望窦宪的爵位仅次太傅之下,在三公之上;长史、司马品级中二干石,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以下各有增加。窦太后同意了。  另一位将军耿秉也得到封赏,封为美阳侯,食邑三千户。  对于那些将士,朝廷也大开仓库,慰劳赏赐他们,而窦宪所率领的各郡二千石官员的子弟随从征战的,全部任太子舍人。  窦宪立下大功,窦家人权势熏天,便愈发的骄纵,而执金吾窦景尤为突出。  他的奴仆和部下狗仗人势,随处抢夺财物,非法释放罪犯,只要看见姿色不错的女人,他们就肆意奸淫,还把她们抢走,为奴为婢。  对于这些仗势欺人的恶奴,官员们也没有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洛阳的商人们不敢出门经商,如同躲避敌人一样。  后来,窦景又擅自派人乘驿马散发檄文到边境各郡,调集骑兵突击队和射手有本领的,由渔阳、雁门、上谷三郡各派官吏将他们送到窦景住地。这就相当于首长调动士兵来做自己的打手。有关官员害怕窦家权势,没敢说半个不字。  这时,司徒袁安站了出来,弹劾窦景擅自调集边防军,惊扰官吏百姓,府尹不待符信而听从窦景安排,应该杀头示众。又上奏司隶校尉、河南尹讨好依附贵戚,没有坚持正义,请求罢免官职,依法治罪。但是这些奏折都被扣住没有上报。  对于窦家的胡作非为,朝臣多有不满。不久,尚书何敞呈上密封奏书,书中写道:“从前,春秋时郑国太后武姜宠爱幼子叔段,卫国国君庄公宠爱庶子州吁,都是只宠爱而不管教,终使叔段和州吁成为凶恶暴戾之人。由此看来,像这样宠爱子弟,就好象在他们饥饿时喂给毒药,恰恰是害了他们。我看到大将军窦宪,在先帝驾崩后不久,公卿曾接连上奏,希望由他主持国家事务,但他严守谦恭退让的原则,坚决辞去高位,态度十分诚恳,言辞极为深挚。天下人听到以后,无不感到欣喜。现在一年过去没有多久,国丧尚未告终,窦宪却中途突然改变了态度。如今窦家兄弟都在朝廷专权,窦宪掌握全国的武装,窦笃、窦景统领宫廷禁卫部队。他们苛刻暴虐,役使百姓;生活奢侈,超过本来的身份;诛杀无罪之人,随心所欲而只求自己快意。如今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叔段和州吁在汉朝再次出现。据我观察,公卿所以采取骑墙态度,不肯直言,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如果窦宪等人有始终效忠朝廷的志节,那么他们自己就有周代吉甫褒扬申国国君的功劳;而如果窦宪等人陷于重罪,那么自己则只是采取了汉初陈平、周勃顺从吕后的权宜之计,到底不忧虑窦宪兄弟的命运吉凶!微臣何敞真诚地愿为朝廷和窦家筹划两全的方法,斩断灾难的绳索,堵塞祸患的涓流。上不愿使太后如周代文母的美誉受到损害,不愿陛下如郑庄公怨恨母亲那样发誓‘黄泉相见’而留下话柄;下使窦宪等人永远保有所获得的福分和庇佑。驸马都尉窦,曾多次请求从高位退下,希望抑制窦家的权势,陛下可以同他进行磋商,听取他的意见。这才确实是维护江山社稷的最佳策略,也是窦氏家族的福分!”  窦宪自然不听,而且还让他离开洛阳。  当时济南王刘康依靠权势十分骄横,于是窦宪就告诉太后,既然何敞这么喜欢管事,就让何敞离开京城,出任济南国太傅,让他去济南管管刘康。
  【第二次北伐】  永元二年(90),窦宪派副校尉阎砻率领骑兵二千余人袭击北匈奴在伊吾的守军,重新占领该地。诏书宣布将窦宪封为冠军侯,将窦笃封为郾侯,将窦封为夏阳侯。唯独窦宪不肯接受赐封。  秋季,七月乙卯(初七),窦宪出京屯驻凉州。命侍中邓叠代理征西将军职务,充当副统帅。  汉朝接连的动作让摇摆不定的北匈奴单于有些胆寒,因为前次汉朝遣回他送去做人质的弟弟。到了本年九月,单于再次派遣使者到边塞表示臣服,并请求入京朝见。  到了冬季,十月,窦宪决定派班固、梁讽前往迎接。  本来汉朝和北匈奴已经说好了,但是这是南匈奴这边又犯事了。  南匈奴单于再度上书请求消灭北匈奴王庭,此书一上,窦宪又改变了主意。在窦宪派班固、梁讽前往迎接北匈奴单于之时,南匈奴单于便派左谷蠡王师子等人率领左右两部八千骑兵出鸡鹿塞,由中郎将耿谭派遣的从事充当监军,袭击北匈奴单于。  大军来到到涿邪山之后,他们就留下辎重,分为两部,各自带轻装部队分两路袭击。左部向北经过西海到达河云北面,右部从匈奴河的西面绕过天山,向南渡过甘微河,两军十分顺利,在河云北面会师。  为了出其不意达到效果,南匈奴军队在夜间包围了北匈奴单于。  北匈奴单于大惊失色,立刻率领一千多精兵作战。  可是双拳难敌四手,北匈奴军队很快就失败了,单于也受伤落马。他只能恨恨地爬上马,率领几十名骑兵逃走,把妇女儿童和牛羊丢在战场。  南匈奴单于获得北单于的玉玺,抓住了板氏及其五个儿女,杀死八千人,俘虏了几千人。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南匈奴屡次三番阻挠北匈奴单于归顺汉朝呢?  我想除了南匈奴单于希望统一南北匈奴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南匈奴在北匈奴南面,一旦北匈奴被成为汉朝的藩属,有着北匈奴保驾护航,南匈奴的存在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这样,汉朝也不会重视了。以后得到的赏赐就会减少,相反的,北匈奴就咸鱼翻身了,自己这么多年就白搭了。  看着北匈奴单于一次又一次被打的落荒而逃,窦宪决定再次出征,讨伐匈奴。  二月,窦宪派遣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出居延塞。  窦宪深知,作战必须要注意扬长避短。汉军尽管准备充分、装备精良、兵力集中,但深入大漠、远离后方、不宜久战。北匈奴虽行动飘忽、反应快速,但力量薄弱,惧怕决战,而且还有大量老少部民拖累。  窦宪认为,只有采用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战术,轻装疾进,速战速决,出敌不意、以奇制胜,才能取得大胜。在夜袭河云北的战斗中,南匈奴军队就这么办的。  所以窦宪决定率领骑兵长途奔袭,在进过很多天的跋涉之后,汉军终于在金微山,并且在这里包围了北匈奴单于的部众。  北匈奴还没有恢复元气,汉军就来了,北匈奴单于十分生气,立刻率领军队反击,但是汉军太强大了,北匈奴军队再次大败。北匈奴单于再次逃跑,丢下了自己的母亲(老单于死去,新任单于娶老单于的阏氏做阏氏)和部众。  汉军大杀特杀,一共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五千余人。而北匈奴单于逃走之后不知去向。汉军一直出塞到五千余里后班师,其距离之远,是自汉朝出兵匈奴以来未曾达到过的。  进过四次出击之后,北匈奴终于被赶出了漠北,自光武时期所有的匈奴之患彻底被消除。  回到朝廷之后,耿夔被封为粟邑侯。
  @ 我了,不错。
  @旧时清风 37楼
21:39:10  我了,不错。  -----------------------------  谢谢支持。
  @司马子上小号 38楼
22:30:00  不错  -----------------------------  谢谢支持。
  【北匈奴西迁】  北匈奴的西迁与其说是西迁,还不如西逃贴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后,他便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  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顿河以东、里海以北  大约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北史.西域传》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北匈奴杀死了阿兰国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休整和补给,北匈奴彻底恢复了元气,掠夺、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对顿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渡过了顿河,向东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经过奋战,依然惨败,一部分东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窜,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随其后,追击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西哥特人军阵背后,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后经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东、西哥特人得以渡过多瑙河,进入到罗马帝国避难。此后,由于罗马帝国对哥特人残酷的压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皇帝瓦连斯亲征哥特人,结果被哥特人杀死,帝国遭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时的匈奴,由于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暂时稳定了下来。  在打败哥特人,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同时,小部分的匈奴骑兵仍然在骚扰临国:一股匈奴骑兵渡过了多瑙河,与哥特人一起骚扰罗马帝国;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攻占了爱德沙城;还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萨珊波斯帝国。整体而言,匈奴人这段时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罗斯草原休整为主,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入侵积蓄力量。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而此时的匈奴正处于乌尔丁大单于的统治。乌尔丁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乌尔丁大单于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罗马腹地进军,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西罗马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乌尔丁大单于的宏图大志还未实现就一命呜呼了,公元408年,乌尔丁率军骚扰东罗马帝国,在抢得大量财物准备撤退时,遭罗马人的袭击,乌尔丁大单于就这样战死在沙场。  在疆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以匈牙利平原为统治中心的匈奴帝国,在奥克塔尔大单于时已基本建立起来,单于王庭稳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这个军事帝国成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乌尔丁大单于死后,匈奴帝国沉寂了一段时间,而在奥克塔尔大单于率领下,匈奴帝国又开始兴盛起来,奥克塔尔死后,他的兄弟卢加继承了王位。卢加大单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年贡350磅黄金,此后,东罗马帝国又被迫在边境向匈奴帝国开放互市,来确保边境的安宁,匈奴人的荣耀终于在西方找了回来。  434年,卢加单于去世,他的两个侄儿阿提拉和布列达共同继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领土。两位单于即位不久,便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要求东罗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还要年贡翻番,由350磅黄金上涨到700磅黄金,东罗马皇帝受武力胁迫,只得答应。445年,布列达单于神秘的遇刺身亡,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唯一的大单于。阿提拉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领下,整个欧洲都沉浸在对匈奴的恐惧之中,匈奴帝国的鼎盛时期来到了。  阿提拉大单于独自掌权后,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不过战争的矛头却指向了北欧和东欧。在北欧和东欧,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而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向匈奴投降。在巩固了东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大单于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求和,双方在448年签定和约,东罗马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镑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黄金。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于是,阿提拉大单于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帝国。  450年,阿提拉大单于在完成了对东、北、南的征服后,将矛头指向了西罗马帝国。该年,阿提拉派使者来到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如此过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罗马皇帝的拒绝,于是阿提拉大单于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当年,阿提拉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法国[1])发动进攻。高卢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猎物一样,被匈奴人一个接一个地摧毁,最终匈奴军主力又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此时,面对共同的敌人,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放下他们的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寻机与敌决战。公元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开了大决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仅过了一天,双方战死者就达15万人,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余部也撤离战场,而匈奴也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被称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开始了对西罗马的惩罚。阿提拉率领的匈奴军队翻过了阿尔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此后,匈奴人攻占了重镇阿奎莱亚,挥师直捣帝国的首都罗马城。西罗马皇帝万分惊恐,只得派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送到匈奴,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  453年,阿提拉大单于又娶了一名少女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却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匈奴帝国在瞬间瓦解崩溃了。匈奴帝国的内战,给了被奴役民族以机会,454年,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鼎辉财富是正规公司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