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了交易密码复制的复制银行卡 密码还能用吗

银行卡上百万被消费 密码泄露银行是否免责?
12:54 来源: 北京晚报
[ 字号:大 中 小 ]
人在香港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两张银行卡却被人分别在澳门和广州刷走了110余万。2012年初,人在四川的李女士银行卡内存款被人在北京的取款机上取现、转账共计7万元,成都中院经审理认定卡被复制,判决银行全额赔付李女士7万元。
人在香港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两张银行卡却被人分别在澳门和广州刷走了110余万。持卡人王先生认为,自己的银行卡系遭人克隆盗刷,银行作为发卡单位在安全措施上存在重大疏漏,起诉要求两家银行全额赔付。昨天下午,王先生诉某银行的案件在朝阳法院一审开庭。银行方面认为,目前无法认定这几笔消费系因伪卡盗刷,王先生自己泄露密码造成损失,应自负其责。
人在天上卡被刷走110万
王先生是一家珠宝公司的董事长,从事珠宝生意。
日下午2时35分,王先生坐上了香港回北京的航班。几个小时后,当飞机着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重新开机的王先生收到了银行发来的一连串短信交易提醒。
就在王先生还在天上飞的时候,他的两张银行卡中总计110余万被人刷卡消费。王先生随即查看随身物品,发现两张卡仍在他的身上。
后王先生从银行查询得知,其中一张某银行储蓄卡于当天16时54分和16时59分被人在澳门分两笔刷走83万余元;另一张其他银行的储蓄卡在17时09分至11分前后不到3分钟的时间,被人在广州分四笔刷走了33万余元。
王先生记得自己最后使用银行卡是在香港一家小店买包时,由于当时没有刷卡成功,最后包也没买成。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后,王先生立即向警方报案,将银行卡口头挂失处理,并于次日到银行修改了消费密码
  王先生分别起诉了两家银行。昨天下午,他与某银行的官司在朝阳法院开庭审理。消费记录显示,这张卡涉案的两笔交易地点发生在澳门新口岸广州街63号财神酒店地下分别叫“大富”和“大贵”的珠宝公司。消费单据上的签字明显与王先生卡背上的签名不符,不仅笔迹不同,连名字都不一样。王先生认为,由此可见是有人持伪卡消费。
王先生认为,自己的银行卡遭人克隆盗刷,而被告作为发卡银行,在安全措施上存在重大疏漏,导致其账户资金无端减少,已构成违约。
争论是否属于伪卡盗刷?
关于是否属于伪卡盗刷,银行方面提出了怀疑。
编辑: 吴凡
1           
韩国女组合热舞
小龙女倾国倾城
明星天价四合院
里约狂欢节
3D“造像”馆
小偷达人挑战赛银行卡被多次转款 换卡改密码也挡不住 问题出在哪?
郑宏峰从银行打印出来的转款凭证
  银行卡被转走万余元 换卡改密码也挡不住
  164次转款共计17568.16元,目前警方已经展开调查
  10月29日,将13万元存到银行卡上。卡一直在自己身上。可从10月30日到11月2日,卡上的钱却被通过财付通快、网易宝浙、美团浙快等支付平台陆续转走162笔。而11月3日,更换银行卡和密码并报案后,又被转走2笔共一千元。几天下来,50岁的眉山市民郑宏峰(化名)的银行卡被转走164笔共计17568.16元。
  11月13日,成都商报了解到,东坡警方已立案调查,同时,郑宏峰在11月10日前往银行领了一千元。该银行眉山分行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千元是暂时垫付,银行方面正积极配合警方调查。
  银行卡上的钱被转走
  郑宏峰说,10月29日,郑宏峰将13万元存进了位于东坡区某银行,10月30日开始,他的手机上便收到了多条转款短信。
  “没有卡号,就是支付宝,就说买游戏币支付多少钱等,我以为是垃圾短信,就删除了。” 担心误点短信后导致存款丢失,后来郑宏峰也就没有理会这些转款短信,然而,11月2日下午,一条转款2000元的短信引起了他的注意,郑宏峰马上到取款机上查询,发现密码错误。
  50岁的郑宏峰自称使用这张储蓄卡多年,从未记错密码,为了防止卡里的存款丢失,他立即进行了挂失。
  11月3日一早,郑宏峰来到银行查询,发现卡上已经少了一万六千多元。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下,郑宏峰更换了银行卡并重新设置了密码,前往眉山市东坡区公安分局大石桥派出所报案后不到一小时,卡里的存款又分两次被转走了1000块钱。
  随后,郑宏峰赶紧将卡上剩余的钱全部取出。
  转款164笔 最少的是一分钱
  那么这些被转走的存款去了哪里呢?郑宏峰立即打印了账户交易明细清单。
  成都商报看到,根据郑宏峰打印的清单显示,10月30日到11月3日,其银行卡分别通过财付通快、代收业务、同城转账、网易宝浙、美团浙快等支付平台被转走了164笔,共计17568.16元,
  其中,30日被转走了2笔,31日有10笔,11月1日有84笔,11月2日有76笔,11月3日被网易宝浙转走了2笔。
  在转走的164笔款项中,最少的为一分钱,最多的一次为10月31日易付宝苏转走的2688元,还有两次各为2000元。
  郑宏峰称,自己从未使用过任何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消费,也没有买过理财产品,卡的信息也没有泄露过,钱怎么转走的呢?最让他无法理解的是,11月3日,自己到银行更换了银行卡和密码,结果存款仍然被转走。
  郑宏峰表示,卡和手机平时都在自己身上,只是两个分别为3岁和4岁的孙女偶尔会玩手机。“一般都是听歌,她们按没按(什么)我就不晓得了。”
  银行:问题可能出在手机上
  郑宏峰找到该银行眉山分行,要求将自己被转走的存款补上。10月10日,郑宏峰称拿到了银行退还的一千元现金。
  “他们说先把换卡和换密码后被转走的一千元给我,剩下的等三周后再给答复。”郑宏峰说,周三后如果不补上,自己会找银行。
  针对郑宏峰的说法,该银行眉山分行的工作人员承认知晓此事,并表示银行方面正在积极配合警方调查。至于郑宏峰的银行卡为何频繁被转款,包括更换卡和更换密码后也被转款,他们分析可能问题出在郑宏峰的手机上。
  对于退还的一千元,工作人员的解释是,考虑到郑宏峰的情绪比较激动,出于安抚,先由网点垫付一千元,等追回了钱,是要扣除这一千元的。
  11月13日,成都商报记者从东坡区公安分局了解到,警方已对此立案调查。
  业内人士
  银行卡信息泄露
  11月13日,另一家大型银行眉山分行的工作人员获知郑宏峰的事后表示,仅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确实很难推断问题出在哪儿,不排除小朋友玩手机乱点了有第三方支付的软件或游戏。
  这位工作人员提醒,实际上,银行卡本身是安全的,但使用环境和方法不得当等原因,可能造成银行卡信息泄露,致使卡上的钱被转。所以,银行卡不用后要及时处理,解除绑定,不要有余额。如果手机绑定银行卡,不能随意回复一些和银行卡有关的信息,“现在诈骗、盗用软件很厉害。只要想占便宜,多半就要被骗。”
[责任编辑:新闻热线5广告热线5
地市频道: |
电子商务: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银行卡密码被改 249万损失自担责20万
法院:原告接到银行电话后未采取防范措施,应酌情担责
字体:&& |
| 新闻热线:5
爆料投诉请进入
  □ 案例
  2006年1月,庞女士在某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申领了关联借记卡。2009年3月,庞女士开通网上银行及电话银行。截至日,庞女士上述账户内余额为249.7万余元。同年3月5日,庞女士出国,同月10日返回国内。12日,庞女士登录网上银行,发现密码被改,于是次日赴银行柜台查询,得知账户余额仅为138.92元。庞女士通过明细对账单查知,3月1日至8日期间,她共有元被盗划,大多是以每次100元、每天数百次的方式发生交易。
  2012年7月,庞女士将银行告上了法院。庞女士认为,银行卡卡号及客户开户资料、交易详情等信息,是由其员工董某通过银行内部信息系统违规查询并对外销售而泄露的;犯罪分子朱某利用电话银行,以支付电话费、公共事业费等方式从她账户内转出金额近250万元,银行未能及时发现每日数百次的不正常交易,导致资金被盗,应向其账户内补足存款,遂诉请银行返还被盗存款及相应利息。
  银行辩称,银行在发现异常的当日,曾三次致电庞女士,告知其账户有频繁的交易,当时账户内尚有余额30余万元,但庞女士并没有重视,所以损失应该由她自行承担;庞女士个人资料的外泄以及密码的泄露与银行无关,请求驳回庞女士诉请。
  庭审中,庞女士坦言,“日,我是接到过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我账户存在频繁的异常交易,提示我注意,但我看到来电号码是一个普通的直线号码,并非银行的客服电话,以为是诈骗电话就挂断了”。
  □ 说法  
  法院审理认为,银行对个人账户信息保管不善,且在庞女士账户发生每天数百次、每次100元至数百元不等的异常交易时,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了对庞女士账户资金的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庞女士在接到银行电话提醒后,未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应自行承担银行电话提醒后账户发生的30余万元损失中的20万元。法院判决银行返还庞女士存款本金229.7万余元及相应利息。
  银行不服判决,提起上诉。法院二审认为,银行与庞女士间的储蓄存款合同关系合法有效,发卡行应承担保障持卡人账户内资金安全的义务。
  本案现已查明的事实表明,庞女士所持银行卡的信息及密码由犯罪分子窃取及破译,庞女士本人对账户信息和密码的泄露不存在明显过错。在银行不能证明庞女士银行卡信息非银行员工泄露的情况下,可以合理认定银行违反了对客户账户信息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对此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银行曾三次电话通知庞女士账户资金出现异常变动,但因未使用银行对外公布的客服电话,庞女士当时误以为系诈骗电话,切断了来电,致使其未能与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庞女士及银行对扩大资金的损失部分均存在一定的过错。庞女士接到银行电话后,未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应就此后资金损失负主要责任。法院酌情让庞女士承担30余万元损失中的20万元,并无不当。综上,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王川 潘静波)
&&相关新闻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 电话:2
江南都市报
新参政文摘
- 电子报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备案号: 药品信息服务证
文网文[2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新网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男子银行卡内6300元被盗 预留手机号被篡改|银行卡|预留手机号_新浪新闻
  手机没有收到提醒短信,太原市民李先生卡里的钱却分几次被转走了。他经过大量调查发现,办卡时在银行所留的手机号码,被莫名其妙地改了。1月14日、15日,记者详细调查了此事,并就李先生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试验。目前,李先生已报案,警方已介入此事,正在调查中。
  【蹊跷】
  身份证、银行卡都在身上,卡里的钱却不见了
  新年刚过,李先生无意中发现,自己工资卡里的钱有些不对劲儿。于是,到工商银行一个营业网点查询明细。结果发现,从日开始,到12月28日,先后有4笔钱从卡上划出。23日是通过网上银行转走10元,26日是通过“银联”先后消费500元、5500元,28日还是通过“银联”,消费300元。“身份证、卡都在自己身上,家人、朋友也没有外借过,卡里的钱怎么就不见了?”正当李先生一头雾水之际,突然想起了之前收到的两条短信。他赶紧拿出手机进行查询,两条信息全都来自95588,一条是12月22日收到的,提示“您已成功注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还有一条的接收日期是12月23日,提示有10元钱通过网上银行转出,这条信息也正好能和消费明细对应上。但此后,李先生再没有收到关于这张卡的任何消费提示短信。“前两天单位刚让提交了个人身份证、工资卡账号的相关信息,说是短信服务到期了,要重新办,所以就没当回事。”李先生对自己的疏忽大意后悔不已,一下丢了6300多元钱,真有些心疼。
  【调查】
  钱已被转到一个来自广东的支付宝账户里
  那么,李先生的钱都被转到哪里去了呢?银行卡的交易明细显示,李先生的钱是通过“银联”消费的。李先生拨打了银联的客服电话95516,客服人员查询后告知:“三笔钱全都买了汇添富基金。”于是,李先生又联系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基金买入没多长时间,就被分批次卖掉了。卖掉的钱,被转到一张同名的工行上。而通过核对信息,李先生发现,这张信用卡正是单位几年前开通的年金卡,自己一直没有使用过。
  于是,李先生再次来到工商银行,查询信用卡交易明细。消费记录显示,钱已被转到一个支付宝账户里。几天后,李先生接到工商银行客服人员的电话,告知支付宝账户来自广东。
  自己的银行卡与手机号码绑定,为什么银行卡被消费6000余元,自己只收到10元钱的短信提示?一番折腾之后,李先生忽然想到了这个问题。李先生通过银行的自助查询机查询发现,自己这张工资卡上预留的手机号码已经赫然变成一个陌生号码,根本不是自己当初办卡时所留的号码。客服人员告诉李先生,如果开通网银,客户随时可以登录网银更改相关信息,包括预留的手机号在内。
  银行工作人员推测:个人信息遭窃取
  李先生的网银怎么会被无端注销?预留的手机号不经过身份核对,怎么就会被随意篡改?
  14日,记者跟随李先生来到位于太原市南内环街的工商银行大营盘支行。“回想一下,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蹊跷的事情发生?”待李先生说明来意后,网点负责人李杰提醒李先生,网银被注销,可能是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账户信息被盗所致。
  李先生自己回想,这张卡虽然开了网银,但几乎没有用过。也就是在日左右,自己曾将网银和微信绑定,莫非是这里出了问题?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李杰表示,事情没有水落石出前,任何猜测都有可能,“转钱的人有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其他方式,窃取了你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非法手段复制了银行卡,又通过POS机刷卡买了基金,最后又通过信用卡将钱转到支付宝。”李杰分析认为。
  对于预留手机号码被更改的事实,银行一客服人员在电脑上给李先生做了演示。只要提供网银的登录密码,可以直接在网上对预留手机号码进行更改。
  【检验】
  第三方支付不需要交易密码便可进行
  这样看来,除了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李先生的预留号码被恶意篡改。如果不是预留号码被篡改,李先生会及时发现账户异常。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记者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预留手机号被更改”后发现,与李先生一样遭遇的人很多。很多网友预留手机号被篡改后,银行卡上的钱被消费,有的网友损失甚至高达数十万元。并且,与李先生一样,这些网友的银行卡并没有丢失。
  银行预留的关联手机号真的这么容易变更吗?1月15日,记者电话联系多家银行的客服,询问是否可以在网上,或是电话里更改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得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否定的。工作人员回答说,更改关联手机号,需要本人带身份证件到柜台办理。但是,现实操作过程中,有些银行的预留号码是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更改的。这一点,连银行工作人员都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
  银行的预留手机号如何被人动了手脚还是不解之谜,另一个环节也让李先生感到不安:“如果我的预留手机号被人改了,第三方支付难道不需要交易密码就能轻易转走我账户里的钱?”
  关于这个环节,记者也做了一个试验。记者用从来未绑定过银行卡的第三方支付账号,尝试绑定他人的银行卡。绑定过程要求输入银行卡的用户名和卡号。随后,对方会发送一条验证码到银行预留手机号码上。输入验证码后,就完成了绑定。然后,就可以自行设置一个支付密码。也就是说,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时,只需要用到这个新设置的支付密码。整个绑定和支付过程不涉及银行卡本身的查询密码或交易密码。这意味着,如果您的包被人偷了,恰好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里面,有心的人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
  【提醒】
  及时更改网银初始密码身份证银行卡分开放
  不管是注销网银,还是更改预留的手机号码,甚至到后来的“银联”消费,毫无疑问,对方如果没有李先生的确切信息,根本无从下手,银行工作人员的猜测也不无道理。
  然而,李先生在随后重新注册网银时发现,通过柜台设置的网银密码很简单,只是由6位数字组成,很容易被破解。“而初次登录网银后,系统会提示客户,强制更改更安全的密码,可以由数字、字母组合而成,从安全指数上来说,应该更安全。”李先生表示,之前开通网银后,自己就一直没有在电脑上登录,不法分子也有可能是破解了初始密码而后进入网银,进行了随后的一系列操作。
  对此,李先生想提醒市民,在开通网银后,一定要第一时间登录,并更改更高级别的密码。至于“包被人偷了,恰好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里面,有心的人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这一点,民警提醒,最好的方式,身份证、银行卡、手机这三个关键物品,一定不要放在一起。民警还提醒市民,一定要注意保管个人信息,对存有大量现金的卡,不要带在身边。对于需要与第三方交易平台关联的银行卡,最好不要存入太多现金。
  目前,李先生银行卡被盗刷一案并没有定论。目前,李先生已经报案,警方也已介入,正在调查中。
  本报记者 薛琳 郭卫艳
  ○社会档案
  相似案件可不少大家都要当心了
  ●2014年9月,山东海阳杨女士银行卡里的5207元莫名其妙被以基金代收的名义划走。“银行卡、身份证都在手里,钱怎么会被划走呢?”从来没接触过基金的杨女士找到银行,银行通过与基金公司沟通,将被划走的5000多块钱追了回来。事发后,杨女士先报了警,然后找到了银行。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得知,杨女士的网银密码和绑定的手机号均被更改,5000多块钱是划到了一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账户里。经过银行的沟通,基金公司答应退款。
  ●日,李先生去银行还款时发现,自己的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被盗刷了600多次,总共损失了近58万元。随后,李先生在登录网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先前预留的手机号被修改,而且多出了5个陌生的手机号,而这也是李先生没有收到短信提示的原因。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手机号都是来自河南地区的非实名制手机卡,网上消费记录显示这些钱都被人在网上用来购买网络游戏点卡、虚拟游戏币等。目前,警方已经立案,相关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卡未离身,也没有收到银行的短信通知,账户内的4万多元钱却不翼而飞。日,福州的王先生登录网银时却发现,账上少了4万多元。交易信息显示,当天他的卡上分别产生了四笔交易,都是通过一家名为天津荣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融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总共刷走了43740元。平时账户的资金变动,都会通过短信通知,但这次被盗刷一点儿消息没有。王先生觉得奇怪,再查竟然发现,网银绑定的手机号被改成一个归属地为海南海口的号码。
  ○特别提醒
  上网时不要轻易输入个人信息
  随着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的普及,支付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但一些环节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比如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些快捷支付,不再需要银行交易密码这个验证环节,短信验证码成为最后的屏障。本报提醒,在一些不能确认可信任的网站上,不要轻易输入个人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码。
  ①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把他人的手机号码设为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码”;
  ②保护好自己银行账户的信息,不要随意外泄,银行卡的存取回执单据要收藏好或者销毁,千万不要乱扔乱丢;
  ③设为银行卡“预留手机号码”的手机一定要妥善保管,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短信要及时删除,更换手机号码请到银行柜台变更“预留手机号码”,手机丢失要第一时间通过客服电话临时冻结银行卡账户;
  ④升级银行卡和网上支付平台的安全等级,经常查看账户的动态,注意异常情况;
  ⑤发现遭受不法侵害,立即冻结账户并及时报案,同时向网上支付平台报告,请求对不法分子的账号进行封号;
  ⑥根据消费需求,将钱少量多次地存放在与网上支付平台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上。 本报综合
编辑:SN064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这本薄薄的只有148页的书,之所以最近深为岛叔看重,是因为里面确实“首次公布”了许多习近平关于反腐的“大白话”、“狠话”——换句话说,以前岛叔见到过的一些内部谈话,口语化的、脱稿的,现在都公开放出来了。
昨日,参考消息转载了一则外媒消息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并没有停止反腐的步伐,有穷追猛打之势,正将目标范围扩至与干部走得较近的文艺圈人员。”谨防文艺腐败是一个老话题,如果文艺反腐真的来了,这次目标会是谁?
中国人反感日本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可日本人有什么理由反感中国和中国人呢?可这是一个事实,前段时间《中国日报》报道,中日两国联合实施的一项舆论调查显示,日本人中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比例达到93%,创下过去10年该调查的最糟糕的记录。
据调查,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人中有22%的人最期待成为富人,而在年收入10万以上的成年人中,有11%的人最期待成为富人。看起来最想成为富人的人有两种,一是穷人,穷则思变,越穷的人越期盼能一夜致富,改变自己生活的命运。二是较富裕的人,进了小康就想奔大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修改银行卡密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