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是是邮寄录用通知吗

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录用稿优先数字出版的说明--《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7期
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录用稿优先数字出版的说明
【摘要】:正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利用价值,争取科研成果的首发权,《电力系统自动化》于2012年7月加入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ki.net),将对已录用的论文先于印刷版在"中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正文快照】:
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利用价值,争取科研成果的首发权,《电力系统自动化》于2012年7月加入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ki.net),将对已录用的论文先于印刷版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近期本刊网站(http://www.aeps-info.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渤婴,左辉;[J];电力标准化与计量;1998年04期
陈学利;李宏毅;;[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5期
王平洋;[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年01期
辛耀中,胡红升,卢长燕,樊若雷;[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年01期
于尔铿,陈竟成,张学松,孙文英,王静,王玉生;[J];电网技术;1998年03期
谭昆玲;[J];云南水力发电;2002年02期
郭占武,林榕;[J];河北电力技术;2003年05期
;[J];电网技术;2006年07期
顿珠;;[J];硅谷;2010年19期
;[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建成;杜欣慧;;[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倪益民;奚后玮;许祖锋;刘庆祎;;[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曾祥君;周延龄;林干;尹项根;陈德树;;[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袁玲;冯涛;杨雄;马庆业;梁戈;殷洁敏;;[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张玲玲;刘常顺;刘名;;[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徐宏雷;郑伟;智勇;;[A];水电站机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谢红福;何鸣;张可;王晓;;[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0分会场-节能减排战略与测控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朱开阳;宣筱青;宋锦海;叶振风;司庆华;许高阳;;[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高明;李文云;顾全;陆鑫;;[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谭向宇;杨卓;王达达;赵现平;张少泉;王科;张微;;[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穆文革 张玉斌;[N];华北电力报;2010年
李杰;[N];中国企业报;2009年
记者金振文;[N];华北电力报;2009年
曹凯旋;[N];中国电力报;2010年
张延军 祁生荣 谢永梅;[N];武威日报;2009年
金振文;[N];国家电网报;2009年
周光乙 袁亚洲;[N];中国电力报;2011年
记者 何飞;[N];西南电力报;2010年
袁蕾 见习记者
马伊宁;[N];新疆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司为国;[D];上海大学;2010年
张金江;[D];浙江大学;2009年
贾燕冰;[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龙飞;[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撖奥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刘思华;[D];山东大学;2010年
苏玲;[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杨占刚;[D];天津大学;2010年
韩国政;[D];山东大学;2011年
徐立中;[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雪静;[D];山东大学;2005年
李四勤;[D];湖南大学;2005年
曾嘉树;[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姜全华;[D];浙江大学;2012年
黄雯;[D];上海电力学院;2010年
任建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何晋良;[D];中南大学;2010年
周学斌;[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郭宇隽;[D];浙江大学;2011年
赵倩;[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技术术语)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电力技术术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技术术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我们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AGC已经实现,尚需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在线潮流监视,故障模拟的综合程序以及实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现今最热门的即建设综自站,实现更好的无人值班。DTS即为调度员学习提供了方便),配电自动化(DAS已经实现,尚待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结构
电力系统自动化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电力系统[1]
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变电站、输配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领域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调节和控制,系统和元件的自动安全保护,网络信息的自动传输,系统生产的自动调度,以及企业的自动化经济管理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频率和电压),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
电力系统自动化传输系统
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系统 简称。其功能是[2]
实现调度中心和发电厂变电站间的实时信息传输。自动传输系统由远动装置和远动通道组成。远动通道有微波、载波、高频、声频和光导通信等多种形式。远动装置按功能分为遥测、遥信、遥控三类。把厂站的模拟量通过变换输送到位于调度中心的接收端并加以显示的过程称为遥测。把厂站的开关量输送到接收端并加以显示的过程称为遥信。把调度端的控制和调节信号输送到位于厂站的接收端实现对调节对象的控制的过程,称为遥控或遥调。远动装置按组成方式可分为布线逻辑式远动装置和存储程序式逻辑装置。前者由硬件逻辑电路以固定接线方式实现其功能,后者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远动装置。
电力系统自动化事故装置
反事故自动装置的功能是防止电力系统的事故危及系统和电气设备的运行。在电力系统中装设的反事故自动装置有两种基本类型。
继电保护装置:其功能是防止系统故障对电气设备的损坏,常用来保护线路、母线、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电气设备。按照产生保护作用的原理,继电保护装置分为过电流保护、方向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和高频保护等类型。
系统安全保护装置:用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出现系统振荡、失步解列、全网性频率崩溃和等灾害性事故。系统安全保护装置按功能分为4种形式:
一是属于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如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的自动重合闸等;
二是属于控制受电端功率缺额,如低周波自动减负荷装置、低电压自动减负荷装置、机组低频自起动装等;
三是属于控制送电端功率过剩,如快速自动切机装置、快关汽门装置、电气制动装置等;
四是属于控制系统振荡失步,如系统振荡自动解列装置、自动并列装置等。
电力系统自动化内容
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地区调度实时监控、变电站自动化和负荷控制等三个方面。
地区调度的实时监控系统:通常由小型或微型计算机组成,功能与中心调度的监控系统相仿,但稍简单。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方向是无人值班,其远动装置采用微型机可编程序的方式。
负荷控制:常采用工频或声频控制方式,自动化不单是硬件方面,还有软件系统方面的全方位支持,比如生产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3]
电厂运行巡检条码系统、电厂电子运行日志系统、电力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OA)系统等,才能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
管理系统的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主要项目有电力工业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事劳资管理、资料检索以及设计和施工方面等。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分类
按照电能的生产和分配过程,
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力发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系统、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装置、自动化、电力工业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等7个方面,并形成一个分层分级的自动化系统。区域调度中心、区域变电站和区域性电厂组成最低层次;中间层次由省(市)调度中心、枢纽变电站和直属电厂组成,由总调度中心构成最高层次。而在每个层次中,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络等又构成多级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调度
现代的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包括实时信息收集和显示系统,以及供实时计算、分析、控制用的软件系统。信息收集和显示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屏幕显示、安全检测、运行工况计算分析和实时控制的功能。在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收集信息部分称为远动端,位于调度中心的部分称为调度端。软件系统由静态状态估计、自动发电控制、最优潮流、自动电压与无功控制、负荷预测、最优机组开停计划、安全监视与安全分析、紧急控制和电路恢复等程序组成。
电力系统自动化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项目包括:
①厂内机、炉、电运行设备的安全检测,包括数据采集、状态监视、屏幕显示、越限报警、故障检出等。
②计算机实时控制,实现由点火至并网的全部自动起动过程。
③有功负荷的经济分配和自动增减。
④母线电压控制和无功功率的自动增减。
⑤稳定监视和控制。采用的控制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计算机输出通过外围设备去调整常规模拟式调节器的设定值而实现监督控制;另一种是用计算机输出外围设备直接控制生产过程而实现。
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力发电
需要实施自动化的项目包括大坝监护、水库调度和电站运行三个方面。
①大坝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计算分析、越限报警和提供维护方案等。
②水库水文信息的自动监控系统:包括雨量和水文信息的自动收集、水库调度计划的制订,以及拦洪和蓄洪控制方案的选择等。
③厂内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包括全厂机电运行设备的安全监测、发电机组的自动控制、优化运行和经济负荷分配、稳定监视和控制等。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电力系统容量在几百万千瓦左右,单机容量不超过10万千瓦,电力系统自动化多限于单项自动装置,且以安全保护和过程自动调节为主。例如,电网和的各种继电保护,汽轮机的危急保安器,锅炉的安全阀,汽轮机转速和发电机电压的自动调节,并网的自动同期装置等。
50~60年代,电力系统规模发展到上千万千瓦,单机容量超过20万千瓦,并形成区域联网,在系统稳定、
经济调度和综合自动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厂内自动化方面开始采用机、炉、电单元式集中控制。系统开始装设模拟式调频装置和以离线计算为基础的经济功率分配装置,并广泛采用远动通信技术。各种新型自动装置如晶体管保护装置、可控硅励磁调节器、电气液压式调速器等得到推广使用。
70~80年代,以计算机为主体配有功能齐全的整套软硬件的电网实时监控系统 (SCADA)开始出现。20万千瓦以上大型开始采用实时安全监控和闭环自动起停全。水力发电站的水库调度、大坝监测和电厂综合自动化的计算机监控开始得到推广。各种和继电保护装置中广泛采用微型计算机。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力系统自动化年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