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苏北盐城工学院苏北小清华农村的今年四十六岁女性苏州打杂,没有正式的工作单位请问在哪里可以交社保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view//id_XMzgwMzA5.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四年后苏州至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将通动车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总投资超400亿元的徐宿淮盐铁路开标,庞大的吸金能力迎来国内49家各类材料、建筑企业应标。此次开标不仅明确徐宿淮盐铁路建设工期为4年,还透露出最快本月20日,该高铁线就将全面动工。
在宁安城际正式开通、宁启复线即将开通的好消息下,江苏另一条高速铁路线传来新动作。据悉,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徐宿淮盐铁路,在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庞大的吸金能力迎来国内49家各类材料、建筑企业应标。不仅如此,此次开标不仅明确徐宿淮盐铁路建设工期为4年,还透露出最快本月20日,该高铁线就将全面动工。
据悉,徐宿淮盐铁路全长313.7公里,线路标准为客运专线,设计行车速度为250公里/小时,规划运输能力为3000万人/年。在今年9月份获得的国家发改委的最新批复中,不同于之前规划的全程分布13个站点,明确该线路起自京沪高铁徐州东站,经睢宁、宿迁、泗阳、淮安、阜宁、建湖,终至新长铁路盐城站,共计8站,但会预留洋河站。建成后,向西可接徐州,经京沪高铁直达北京;向东可接淮安和盐城。其中,在淮安经连淮扬镇铁路直达苏南,在盐城经沿海铁路直达上海。一旦建成,不仅大大方便苏北四个城市的往来,还将形成一条重要的区域性干线铁路,进而成为苏北城市群通向外围城市群的客运交通骨干网。
虽然徐宿淮盐铁路设计行驶时速为250公里,但实际上是分两段不同速度运营的。其中,徐淮段为设计时速250公里的客运专线,淮盐段设计时速200公里,客货兼顾。由于此前在规划途经的站点中,宿迁段的各项前期工作率先完成,具备先行开通条件,所以一度让外界认为,如果徐宿淮盐铁路年内开工的话,宿迁段将最先动工。但从记者了解的最新消息来看,尽管宿迁仍然是先行开工段,地点定在洋北镇,该段工程长约10公里,但考虑到开工仪式最快将在本月20日左右举行,所以具体方案仍未确定,很有可能沿途4个城市同时开工。
责任编辑:孟玮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徐宿淮盐铁路起自江苏徐州,经宿迁、淮安至盐城,为江苏省东西向高铁,有江苏铁路金腰带之称。
连淮扬镇铁路工程推进有条不紊,徐宿淮盐铁路开工筹备紧锣密鼓,两条线路征地拆迁同步开展。
中国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是否会以EV(纯电动车辆)为主?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姜克隽博士进行了采访,姜博士表示:十年后中国在售车型将全为纯电动汽车。何以见得?本文我们摘取采访中的一些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根据北京市交警最新发布的消息:12月10日12时我市解除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后,为避免交通管理措施变化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自10日12时至20时(原限行时间截止为每日20点后,也就是周四从中午12时后开始至11日早上7时全北京市不限行),机动车不受尾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限制。11日起,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要求,恢复执行车辆尾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当天尾号为3和8的车辆限行,还请大家合理安排出行。
预计2016年可开始进行超级回路列车驱动系统的测试,2020年研制完成可投入商业运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江苏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原创]韩德勤的苏北抗战和与新四军的“摩擦”
导读:前言:韩德勤的名字,在中国大名鼎鼎,当然这个名声是因为新四军以少胜多的“黄桥战役”而闻名的。很多人对韩德勤的了解,也仅限于他与新四军在黄桥的冲突。但实际上,韩德勤虽然军事能力不强,但是在对日抗战中,从气节上却可以说得上是民族大节无亏,曾率领所部多次对日作战,而且即使在艰难的时刻,也从未像李长江之流一样投敌作伪。本文就简单地介绍一下韩德勤的生平,在抗战期间略详一点,以飨读者。
韩德勤,日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洋河镇,其父韩维桢为清末秀才。韩德勤早年入南京陆军小学、河
前言:韩德勤的名字,在中国大名鼎鼎,当然这个名声是因为新四军以少胜多的“黄桥战役”而闻名的。很多人对韩德勤的了解,也仅限于他与新四军在黄桥的冲突。但实际上,韩德勤虽然军事能力不强,但是在对日抗战中,从气节上却可以说得上是民族大节无亏,曾率领所部多次对日作战,而且即使在艰难的时刻,也从未像李长江之流一样投敌作伪。本文就简单地介绍一下韩德勤的生平,在抗战期间略详一点,以飨读者。早期履历韩德勤,日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洋河镇,其父韩维桢为清末秀才。韩德勤早年入南京陆军小学、河北陆军学堂、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在保定期间,韩德勤结识了同期、同科、同队的同学顾祝同,而且顾祝同是江苏涟水人,也算同乡。这一挚友的结交,影响了韩德勤一生。)1918年毕业后分发北洋陆军任见习军官。后入川军第一混成旅,任旅部参谋、第一团团副。1925年负伤归故里。1926年到广州,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团附,旋任广州卫戍司令部中校副官处长。1927年任第三师参谋长,同年秋任第九军参谋,后调任第三师副师长。1928年第九军缩编为陆军第二师,任该师第五旅副旅长,旋调任第三师第七旅旅长。1929年改任新编第三旅旅长,同年冬新编第三旅和独立第四旅合编为第五十二师,任副师长,次年升任师长,并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1931年兼任南昌卫戍司令,是年冬改任陆军第二师副师长。曾率部参加对红军的第二、三次围剿。日调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省保安处长。1933年秋,参加第五次“围剿”,任顾祝同东路军参谋长。1934年任江西绥靖公署参谋长。1935年随顾任军委会重庆行营办公厅主任。7月11日任贵州省政府委员。日授少将军阶。同年10月5日晋中将军阶。12月代顾行使贵州省政府主席职权。1937年初任西安行营主任办公厅厅长。代理江苏省主席,组建第89军1937年抗战爆发后,8月,韩德勤随顾祝同到第三战区,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顾任战区副司令)。11月,顾祝同接替陈果夫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同月韩被任命为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顾祝同因担任第三战区军职无暇顾及省务,1938年5月由韩德勤代理省主席。抗战爆发后,江苏省政府及保安总团团部因镇宁战事吃紧,先由镇江迁扬州,继又迁到淮阴。苏北地区原有十个保安团,其中4个保安团在南京保卫战后被补充进中央军第87师;剩下6个保安团,于1938年2月奉命升级改编为陆军第89军,军长韩德勤,下辖两个师:第33师,师长韩德勤(兼);第117师,师长李守维。后该军又于1939年增加独立第6旅。1938年初,陆军第24集团军成立,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兼任该集团军总司令,以韩德勤为副总司令(实际上由韩负责指挥)。该集团军下辖第89军、第57军(军长缪澄流)两个军。第57军原为东北军,下辖第111师(师长常恩多)和第112师(师长霍守义)两个师。该集团军还指挥第8军游击队(即税警部队)、第五战区第5游击总队、洪泽湖水上游击总队。韩作为江苏省代主席,还指挥驻苏北的省、县保安团队。总计韩德勤部兵力近10万人。但其部队多系地方武装改编,战斗力不强。(一)参加徐州会战徐州会战时,韩德勤的第24集团军负责南线作战,在苏北盐城、阜宁一带阻击自东台北上的日军第101师团之一部。1938年春,日军华中派遣军(由原上海派遣军改为)为扩大占领区,以数个师团兵力自南向北挺进。其中第101师团之一部,自上海出发沿苏北东侧北上,先后攻占崇明、南通、如皋、海安等地。3月25日,日军进攻东台,防守该地的韩德勤部第89军之33师主动撤离。1938年4月,华中派遣军为配合华北派遣军进行徐州会战,4月24日,日军101师团佐藤支队(含5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自东台而北,26日以重炮轰开城门攻占盐城。而后日军继续北上,28日击败“顽强之敌”(日军战史用语)攻占新兴。5月7日,日军在一个飞行中队的空中支援下,在与国军韩德勤第24集团军之111师、117师激战后,攻占阜宁。[1]在正面抵抗中盐城、阜宁相继失陷。因此日蒋介石曾致电韩德勤责问:“查阜宁之敌不满三千,长驱千里如入无人之境,目下竟有窥东海遮断陇海路之趋势。该副总司令所部兵力优敌五倍,而丧师失地,影响主力军侧背之安全,将何以自解?”[2]有人认为是韩德勤在苏北之战时避战自保,但实际上韩部防守失败,并不能简单归因于此。实际上韩德勤这个人虽然军事能力不强,但是对于服从蒋介石的命令,还是尽职尽责的,完全将韩的失败归因为避战自保,是过于脸谱化的说法了。韩部正面阻敌的失败原因,实际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韩德勤部第24集团军之第89军(韩德勤自兼军长),系1938年2月才由苏北保安团改编而来,军事素质较低,装备亦不足;第24集团军下辖的另一个军即第57军(辖第111师和第112师两个师),原系东北军,虽然战斗力相对89军稍高,但是第112师当时正驻守东海,第111师之第333旅又奉调参加台儿庄之战,故而第57军实际只有半个师(一个旅)参加阜宁等地的防御战。苏北防御战时韩德勤部兵力分散防守,未能集中使用,形成对敌打击的合力,这是韩部防守苏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战斗中,韩部主要采取占领阵地固守防御、逐次抵抗的方式来抗敌,在装备火炮和飞机的优势敌军面前,不但不能成功,反而自身遭到严重损失。如阜宁保卫战中,韩德勤上报军委会:“我守城部队连日受敌机炮猛轰,城厢内外尽成焦土,官兵伤亡五百余人”。在苏北整个防御战中,韩德勤部伤亡惨重,“职部(韩德勤自称)自上月敬日起对东台北犯之敌节节抗战以来,迄今半月,李师(李守维第117师)官兵伤亡殆尽,常师(常恩多第111师)唐旅亦损失过半,实力单薄。”抗战时期,比如兰封会战时,国军十几个精锐师都没能打过日军一个师团,让韩德勤这样的基本由保安团组成的部队在正面阻击日本成功,恐怕也是对韩德勤要求过高了。但日军攻占阜宁后,因在沿途等地留守兵力较少,国军韩德勤部保安旅等部队对天生港、南通、如皋、东台等地的留守日军进行反攻,并挖毁公路、破坏桥梁,致使日军通向后方的200公里运输线断绝,日军被迫组织武装船队转而走水路运输。由于后方交通线遭到破坏、各据点被连连攻击,日军华中派遣军命令阜宁日军停止前进,以一部向海州(连云港)挺进,后因日军海军陆战队单独攻占连云港而作罢。日军101师团之101旅团在驻守阜宁期间“扫荡附近之敌”,遭韩德勤第24集团军之111师、117师有力反击,产生很大伤亡。于是日军恼羞成怒,将附近数华里内的村镇全部烧毁,枪杀大批村民。[3]韩德勤部的游击骚扰,起到了牵制部分日军的作用。因此白崇禧在其回忆录中曾评价:“五战区于徐州会战时,韩德勤为江苏省主席兼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保有苏北、皖东以至运河以及通海公路(南通—海州)之北端,且迭次向津浦路南端游击,减轻我第五战区之特别威胁,于台儿庄之胜利有间接之贡献。”[4]有些百科资料中,将韩德勤说为是“台儿庄抗日名将”,由以上史料可知,这是不确的。因为韩德勤部24集团军正规军中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仅仅只有第57军第111师之第333旅这一个旅而已。白崇禧说韩德勤对台儿庄有贡献,主要是指间接的贡献。[1]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大陆中译本,中华书局1979年版, 第72页[2]《蒋介石致韩德勤密电稿》(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700页[3]王辅《日军侵华战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42-743页[4]白崇禧《白崇禧口述自传·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页(二)武汉会战时期的苏北策应(1)破坏铁路桥梁武汉会战期间,日军进攻猛烈,蒋介石为了发挥敌后国军的作用,电令韩德勤:“该军应继续破坏津浦南段铁路,妨害敌之运输,并随时袭击敌人为要。”于是,韩德勤率领所部及地方武装主动出击,积极破坏津浦南段铁路,给日军造成不小的麻烦。(2)反攻克复阜宁、盐城、东台而且1938年夏,日军为进行武汉会战,又不得不将101师团驻守在阜宁、盐城、东台的守军撤至长江沿岸,准备到九江地区参加武汉会战。这就为武汉会战期间韩德勤收复盐城阜宁等地创造了良好战绩。1938年7月时,韩德勤不失时机地乘势发动对日军的反攻,克复东台、盐城、阜宁等地。这次蒋介石深为嘉许,致电韩德勤:“该军忠勇歼敌,迭奏肤功(大功),至深嘉慰,尚希再接再厉,扰敌后方,以利全局。”[5](3)反攻徐州,牵制敌军日,韩德勤指挥所部57军111师及89军两个团反攻徐州。战斗中,国军一度攻入徐州西关,占领部分城区。虽然最后并未能攻下徐州,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军兵力。为嘉奖韩德勤部在破坏津浦铁路和反攻徐州中的战绩,蒋介石复电韩德勤:“该军忠勇抗战,殊堪嘉赏,仍望继续努力,奋勇杀贼,牵制敌之后方,使对武汉会战有利,厥功至伟。” [5](4)睢宁宿迁保卫战徐州失陷后,为巩固两淮,确保江苏省政府所在地之安全,韩德勤命令89军117师357旅旅长顾锡九率该旅701、702两团驻守睢宁县,第33师之198团刘振黄团长驻守宿迁。此外,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李明扬兼第五战区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也驻在睢宁。徐州日军为确保陇海路安全对两侧地区进行“清剿”,1938年5月、7月,日军数次进犯睢宁,均被韩德勤部击退。11月,日军集结津浦南段所部,攻陷泗县后,配以飞机坦克,再攻睢宁,韩部激烈抵抗一昼夜后撤退,11月15日睢宁陷落。随后,日军以北川联队,附飞机六架,坦克一连,进犯宿迁。宿迁保卫战中,国军第8军游击第3总队总队长胡文臣,198团团长刘振黄、团副吴绍文壮烈殉国,守城部队大部牺牲。宿迁失守后,韩德勤数次派112师反攻宿迁,然均未成功。韩德勤只得指挥所部转入防御。(5)徐州会战后至1939年初韩德勤部的战绩及评价:这一时期韩德勤领导下的苏北国军积极对日作战,巩固和扩大了以淮阴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陇海津浦交通线,牵制了日军的行动,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军事活动,也给日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例如,在、9三个月的对日作战中,日军伤亡约3160人。其中通如各役,日军清本中佐所部伤亡约630人;徐州及津浦路南段各战役,日军第五师团松村旅团伤亡约500人;扬邵战役,日军佐藤联队伤亡约330人;孙家山之役,日军海军陆战队伤亡约300人。《申报》对此曾报道说:“苏省沦陷区抗战成绩,近据调查,以徐州各县为最佳,计长期牵制日军一师团之兵力,分据交通要点六十二处,近三月来,各县游击队与日军接触达五十余次,阵地战十数次,打击日军大举扫荡五六次,综计日方死伤千余人,游击队破坏津陇两路及公路廿余次,袭毁日军火车五次,拔去电线杆七十余里……”[5]《第廿四集团军副总司令韩德勤在武汉会战中的电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担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和江苏省主席1939年1月,国府军委会为开展敌后游击战,设置了冀察战区和鲁苏战区两个敌后游击战区。其中鲁苏战区的辖区为“长江以北,津浦铁路以东,老黄河以南”,战区总司令为于学忠,副总司令为韩德勤、沈鸿烈。因鲁南和苏北不便统一指挥,在顾祝同的建议下,1939年4月军委会于苏北成立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部(驻兴化),由韩专门负责鲁苏战区的苏北事务。1939年10月,顾祝同辞去江苏省主席的兼职,韩德勤正式担任江苏省主席,并兼省保安司令。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部设立后,第24集团军番号撤销,由副总司令部直接统辖所属部队。韩德勤作为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主席,管辖33个县市,主力有第89军和第57军之第112师(时第111师划归鲁南于学忠指挥,后112师也一度划归鲁南),还指挥苏北的江苏省10个保安旅、6个区保安司令部、1个税警总队,共约10万人。苏北国军的成分当时苏北抗日武装主要由正规军、准正规军,地方团队和民间武力组成。苏北正规军,主要是第89军(下辖33师和117师两个师,后又增设独立第6旅),这是韩德勤的嫡系部队;东北军的第57军,后来主要由于学忠指挥,在鲁苏边境活动。苏北准正规军,主要包括第8军游击队(税警总队)和李明扬指挥的游击部队(二李部队)。第8军游击队为原财政部税警部队所改编,一度挂靠在第8军名下受其指挥,但实际上和第8军并无渊源。第8军游击队游击司令初为曾锡珪,后因与韩德勤矛盾重重、差点内讧而被撤职,以黄埔一期生陈泰运接任司令。李明扬为国民党元老,参加过辛亥革命、护法战争、二次革命和北伐战争,抗战前曾一度做过江苏省政府委员、省保安处长。抗战爆发后李明扬先后任徐州行政督察专员、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苏鲁皖游击总指挥、苏北第四游击区总指挥等职。徐州会战后,李明扬转移到泰县发展,自成体系。李明扬手下有李长江,为其亲信兼副手,因此当时多合称其二人为“二李”。鲁苏战区成立后,李明扬所部改编为鲁苏战区第二游击区总指挥部,下辖7个支队及苏北保安团一部,后来扩充为8个纵队、2个独立支队和1个独立团。二李的辖区分为泰县和沛县两个中心,以泰县为主。苏北地方团队,主要指省、县各级保安团、队。抗战后江苏省省级保安团扩充至10个团,后一部分补充进88师等中央军,另外6个团改变为第89军。为弥补补充和改编为正规军后的缺额,江苏省保安部队再次改组,先是成立数个常备团,后又扩充为数个常备旅。到1939年8月,韩德勤的江苏省政府直接指挥的省级保安部队共有6个保安旅、4个常备旅。抗战后县级保安团队改编为某县国民兵义勇壮丁常备大队,以县长兼任大队长,重要的县,增设两三个大队不等。
苏北游击武装中的民众武装主要来源为战前的壮丁训练。抗战前国民政府通过壮丁训练来增强国民军事教育,到37年1月,江苏省训练壮丁已达60万。抗战后训练壮丁机构名称更改数次,1938年8月成立江苏国民军事训练处,主要工作有:1,设立社会军事训练干部训练班,培养军训教官、中队长等基层军事干部;2,将普通民众和武装壮丁训练相结合,一方面加强武装壮丁训练尽量充实各地常备部队,另一方面普遍组训民众,根据其能力分别编组为工事、输送、特务、通讯、便衣游击等任务队。苏北国军敌后根据地的建设(一)韩德勤对军队的整训(1)加强政训工作。1938年2月,韩德勤在讲话中提出“要知纪律是军队的生命……然而维持军纪并不是强迫的,要在政治的训练”。1938年初,军委会下设政治部,通令全军各军师将政训处改为政治部。于是韩德勤下令在89军等部队各级建立政工机构,并招募学生、青年进行培训任用。其政治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分军队政治训练和民众组训两方面:在军队方面主要包括部队军风纪整饬和培养、加强部队与民众的关系,以及加强部队爱国主义教育与抗战建国教育;在社会民众组训方面,主要通过组织抗日游艺大会,编印《战报》、《建国报》、《烽火》等报刊,宣传日寇暴行、激发民众爱国激情,促进军民合作和其他爱国运动。此外,苏北国军政工组织,还肩负一部分敌后情报工作任务。(2)开设军事训练班进行军事教育。1938年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苏干部训练班在淮阴成立(40年后迁至泾口)。班本部设立教育、总务、军需、军医、政治等科目。1938年7月,89军也设立本军的军官训练班。除正规军外,其他准正规军和游击部队也相应通过开办训练班、教导队等方式来开展军事教育。这些军事训练班的开办,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苏北敌后国军军事人员缺乏、军事素质低下的情况。(3)通过经费和人事,收编、整编甚至消灭、分化的方法控制各部队。对于小的武装,韩德勤通过收编、整编的方式纳入自己系统。但是对于一些较大的势力,则难以收编消化。比如韩德勤收编第8军游击队时与游击司令曾锡珪产生严重矛盾,虽然之后曾锡珪被撤换(以陈泰运接任),韩德勤也在第8军游击队中安插了一些自己的人员,但是并未能完全从人事上控制该部,导致89军与第8军游击队之间关系微妙。韩德勤对二李部队的控制和影响也是很薄弱的。
总的来说,韩德勤通过种种措施,在苏北建立起一个外部覆盖广泛、内部分工配合的武装体系,同时通过政训工作和军事教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但由于韩德勤没能处理好与陈泰运、李明扬部的关系,使得无法真正实现苏北武装力量的整合和统一指挥。这导致后来在与日军的战斗和新四军的摩擦中,韩德勤无法实施真正的协同作战,最终败出苏北。韩德勤与苏北敌后国军根据地的建设(二)战时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的建立1939年12月,军委会军令部颁布《游击区总指挥部编制表》,明确规定“游击区以发挥党政军一元化综合力量之目的,特设立游击区总指挥部及战地党政委员会区会,分掌军事党政,由游击区总指挥统一指挥之。”游击区总指挥的职责是“承战区司令长官之命、党政分会及所在省府之指导,指挥本区党政军民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之作战,及政治、经济、文化之建设。”此后,苏北又划分为两个游击区:第一游击区,以副总司令部、江苏省政府所在地兴化为中心,包括高邮、宝应、淮阴、淮安一带,由韩德勤任第一游击区总指挥(兼);第二游击区,主要在泰县、泰兴以及苏皖边区一带,由苏北游击总司令、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任第二游击区总指挥。韩德勤于1938年5月代理江苏省主席(39年10月转正),又于39年担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在职权上实现了对苏北敌后党政军事务的统领。(三)积极恢复和重建沦陷区基层政权韩德勤认为“整饬纪纲,厥为抗战建国之首务”。故其就职后,首先整顿县级政府纪纲,“电饬各专员县长以及水陆警察各区长,申明守土抗敌之责任与方法,违则以战时军纪严处”,严惩官员弃职私逃者。此外,韩德勤还十分重视各级行政人员的选拔。韩德勤要求“搜求党员或有奋斗精神,并熟悉地方情形者充任县长”,“专员方面,遴选富有军事学识或行政经验之热心抗敌者,电呈中央核准,分别任用”。在这一措施影响下,苏北各县级政权首先对领导人选进行甄别、录用。如泰县“因奉省令改选乡镇保甲长,特令饬各区,限十一月二十日前,甄选完毕,其人选标准,分以下几点:1,必须众望素服,为各乡镇保内爱戴之人;2,必须热心公益,具有训练各乡保内民众能力之人;3,必须耐劳苦干,具有决心抗战之人。”在初步稳定和建立起基层政权后,韩德勤还通过开办苏北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的形式对基层行政人员进行思想和业务的培训,第一期受训人员就达240人。为加强国民党党务工作,韩德勤把江苏分为9个指导专员区,“各区专员均由执委担任分区指导,尚称便利,亦易收效,惟下层工作因县境沦陷,组织颇形涣散,现正亟谋加强机构,并与军政机构附密切联系。”除此之外,韩德勤还对基层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去除庞杂,重定预算。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重建了苏北的基层政权,到1938年底,国民政府江苏基层政权恢复和重建的有如皋、海门、丰县、沛县、砀山、邳县等县份。在基层政权恢复、重建后,韩德勤还于1938年9月特召专员县长50余人召开会议,对各基层政权的职责进行明确,涉及抗战组织民众、吏治、保甲、救灾、卫生、禁毒等多个方面。江苏省政府依据此次会议的规定,加强了对基层行政人员的巡视考核。在这些举措下,国民政府在江苏的基础政权得到初步稳定和发展,省政府下达公文可达61个县,其中半数县城为日伪占据,处于游击状态,但省政府文令照行,经费由省政府发放,未沦陷的县则正常征收赋税。(四)采取多种措施,恢复发展生产1,鼓励农产品生产,尤其是粮食作物的种植。江苏省政府发文,抗战期间,务以种植粮食为主,要以八成耕地种植食粮。韩德勤还下令恢复战前就有、但战争爆发后一度荒废的“农业改良场”,改良稻种和谷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江苏的粮食生产——“去年今春(38年及39年春),先后扩充小麦和稻作种植面积,较平时均增至百分之二十以上。”2,合理确定军粮的田赋征收,减轻贫苦农户负担。如丰县提出“合理负担”口号,其办法是:县政府财政科,依据食粮管理处全年需求,根据战前陈报,各乡镇之田亩数及人口数,每人除去一亩做其口粮,余下之田亩,始为应缴食粮之田亩。如张家有15亩田地,若不考虑张家人口纯按亩数计算,应缴纳150公斤(按每亩10公斤乘以15亩);如果张家有10口人,则先减去10亩作为张家自家的口粮,如此张家15亩田地,只用缴纳5亩的田赋。3,加强粮食存储。全面抗战爆发前,江苏省各县就设立食粮管理委员会,管理储蓄。战争爆发后,江苏省继续加强粮食储备工作。1938年11月,江苏省民政厅、财政厅规定办理原则七项,饬令各县遵行。日,江苏省政府制定《江苏省各县非常时期分区储谷暂行办法》,依照储谷标准,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以“保”为保管单位,分别保管。(五)完善动员机构,加强民众组训韩德勤很重视抗战时期的民众组织、动员:“动员民众,是把民众的所有力量贡献给国家,以求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这种胜利,并不单纯决定于战斗,而要看我们整个民族能不能永久的抗战,能不能把全体民众和军队配合起来。”如何有效的动员民众,韩德勤认为有三点:一是澄清吏治,健全自身组织。二是政府要尽力扶植,使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不可专用自上而下的命令方式,使人民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是人民也不可以脱离行政自设系统,使社会发生纷乱动摇。三是各种武装部队为推动民众动员工作,应注重纪律,爱护民众。其中,韩德勤认为民众组织的建立健全是其中的关键。抗战爆发之初,江苏省就已经设立多个民众动员组织。到徐州会战之后,根据前期经验教训,又另设“民众自卫队总指挥部”,分令各专员区成立指挥部,各县成立总队部,专事集中武装壮丁,予以组训,以之保卫地方,锄奸剿匪,袭击敌寇。此种办法,迅速集合和训练了民众,对于武装民众、打击日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建设效果韩德勤在苏北进行的政治、经济、组织动员等工作,对稳固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抗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在农村问题上,江苏省政府主要以技术改良为主,没有触及地租、高利贷等问题。政府人员的腐败和军队的纪律废弛情况始终存在,也使其他各项工作大打折扣,甚至加剧官民、军民的对立。日军对韩德勤的扫荡(一)日军“卜号作战”(日至日)战事过程由于在武汉会战中的积极表现,苏北敌后国军引起了日军的注意。1939年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发动“卜号作战”,出动第21师团一部、第5师团一部、第114师团一部,并在华中派遣军一部和日本海军陆战队的配合下,意图夺取淮阴、海州等重镇为中心的区域,压缩苏北敌后国军的活动区域,“以切断敌人海陆补给为目的,占领淮阴、海州及附近的盐田,击破所在之敌,摧毁敌人鲁苏战区的基地”。[6]在淮阴方向,日军第21师团一部(以步兵约5个大队、炮兵约2个大队为基干)首先集结于宿迁和车炮集一带,日展开军事行动,至27、28日,推进至泗阳、沭阳、阿湖镇一线。韩德勤看出日军意图后,致电蒋介石,自陈兵力不足枪弹匮乏,请求调鲁南第57军南下援助。对此蒋指示韩,应以游击战对敌,并称淮阴泗阳战略价值较低,难以让57军南下。韩军89军在得不到57军援助的情况下丧失抵抗的坚定决心,向南撤退。日军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占领泗阳,并于3月2日占领淮阴,5日占领宝应,8日占领淮安。同时第5师团之东挺进队3月4日占领涟水,7日占领阜宁。在海州方向,第5师团一部于日从青岛起航,26日于安东街登陆;第5师团主力(以步兵21联队为基干)2月27日从青岛起航,3月1日到达新安镇(海州南55公里处)和响水口附近。另外,从临沂出发的第5师团一部,于26日突破山东与江苏的省界攻击前进。由于判断淮阴国军有南逃的企图,3月1日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指挥第5师团大部及第114师团一个大队和第21师团一个多大队,抢先发起对海州的进攻。负责海州防务的第8军游击队(税警总队)分散突围。3月2日,日军先遣队占领大伊山镇,日军主力4日占领灌云,6日占领海州城。与此同时,为策应华北日军的南下,南路的华中派遣军驻扬州的山本旅团北上,占领兴化。[7]战事结果日军在20日内占领了淮阴、涟水、阜宁、海州等城镇,并不时发起对韩军的扫荡。经日军打击,苏北国军丢失苏北北部,韩德勤率江苏省政府迁至兴化(山本旅团短暂占领兴化后就撤走)。此后苏北国军仍控制运河中段区域,开展游击战袭扰日军。苏北国军失败原因客观原因:1,日军计划周详、兵力强大,虽然兵分多路,但是每路均集中重兵。2,苏北,属平原地区无险可守,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驰骋。3,韩德勤89军等部经过38年的战斗,实力受损尚未恢复。主观原因:1,韩德勤过于看重一城一地之得失,再次分别把守,导致每个方向兵力薄弱,均无法御敌。2,国军各部配合不力。战役之初,蒋介石否定了韩德勤请求鲁南57军配合的要求,但十日后因战局不利,蒋改变想法命令鲁南的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部第51军南下策应韩军,但是于部却未能给予有力援助。泰州方面的李明扬、李长江部,不但未给予韩部以援手,反而对南下的韩部处处防范。[6]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上册,大陆中译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4页[7]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二册,大陆中译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3-176页(二)1939年10月的反扫荡作战日军为持续打击苏北国军及打通运河航道,于1939年10月兵分三路,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分进合击苏北国军。西路日军以尾崎旅团之一部自安徽蚌埠溯淮河东进;南路日军以15师团一部自镇江、江都出发,会同日军海军陆战队,溯运河北上,攻击高邮;北路日军以21师团一部,分左右翼南下,左翼日军自阜宁南下策应,右翼日军自淮阴出发沿运河南下,欲与溯运河北上的日军15师团会合。对此韩德勤命令独立第6旅和保安团在盱眙阻击自蚌埠东进之敌,保安第3旅在高邮阻击自江都北上之敌,税警第5、第6团在盐城以北阻击自阜宁南下之敌,89军之117师在头涵洞、泾河镇附近阻击自淮阴南下之敌。韩军自1日至4日节节抵抗日军,日军分别在界首和蒋坝会合。随后国军避敌锋芒向淮安以东之曹甸、蚂蚁甸一带转移,旋即乘虚向敌后方袭击,第117师于4、5两日一度克复高邮、宝应,独6旅于7日克复蒋坝、盱眙,第117师一部于11日在王火桥击退进攻之敌,收复界首。时进占宝应之敌第21师团屏井联队继续东进,于18日与由阜宁南进之敌北川联队呼应攻陷盐城,韩部89军33师与游击队相配合,向日军后方袭击,日军被迫于19日一度退出阜宁,国军奋勇追击,斩获颇多。国军的阻击和袭扰给日军造成一定的伤亡,并收复了部分失地。是役日军打通运河和通海公路,但国军依旧控制两侧广大地区,继续游击。[8][8]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修订一版,第223页(三)国军冬季攻势中的苏北反攻1939年10月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部署1939年底对日全面反攻(史称冬季攻势),准备以军委会直辖之整训部队和第二、三、五、九战区担任主攻,其他战区担任辅攻。1939年11底至1940年初,苏北韩德勤部奉命向淮阴、宝应、六合等地展开主动反攻作战,作战十余次,歼敌数千人。 [9][9]江苏省中央党史学会编《江苏抗日战争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页(四)1940年5月的日军扫荡和韩军的反扫荡1940年初,苏北春旱严重,兴化境内大河只有中央深处有水,小河小港则完全干涸,水网之地变成陆地,这使得以兴化为中心的韩德勤部失去了抵御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天然屏障。日军趁机兵分两路进攻苏北国军:北面日军从阜宁、淮安威胁盐城、东台,再自东向西威胁兴化、泰州;扬州、仙镇、邵伯、高邮、宝应、天长、六合等地的日军,自西向东威胁兴化、泰州。韩德勤采取避战策略,只留少量部队阻敌,主力于5月20日主动撤离兴化。因为日军孤军深入兵力不足,遂于5月26日在焚毁兴化县府和各机关后撤离。随后韩部尾随日军又回到兴化。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城属于苏南还是苏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