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范天喜个人资料58 60 新3 93军共多少人

国民党各兵团
我的图书馆
国民党各兵团
国民党各兵团
第一兵团(汤恩伯、范汉杰、郑洞国、陈明仁、黄杰)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汤恩伯。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隶属第一兵团的国民党头号主力整编74师被歼灭后,第一兵团因此被撤消。
汤兵团辖有74、83、65、25、28、57、48整编师和7军,其中74师(74军)、83师(100军)、25师(25军)、7军战斗力甲等,在孟良崮竟然被华野以4个纵队阻击,5个纵队围歼,百万军中取74师首级,我实在为汤恩伯叫屈。不过,汤恩伯嫡系是13军,此时让他指挥王耀武的嫡系74师、83师,而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老蒋让汤恩伯出任1兵团司令,其实已经埋下祸根。
  1947年8月第一兵团重建(又称胶东兵团),司令官为范汉杰,辖第8、9、25、45、54、64六个整编师,1947年12月胶东战役惨败后被撤消。
&&&&范汉杰指挥的1兵团与汤恩伯指挥的1兵团基本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精锐只剩下黄伯韬25师,要他面对许世友兵团,实在难为他了。不要忘了,8纵、9纵就是孟良崮5把刀里的两把!
  1948年3月,以负责长春城防的新6军(由原新1军新38师扩编)及60军6万人编成第一兵团,司令官为郑洞国。1948年10月在吉林长春地区投降。
&&&&郑洞国属于远征军宿将,也是新1军首任军长,可惜1兵团在东北重建即陷入肖劲光的长围,乏食而降。
  1948年11月,第一兵团在武汉重建,辖29军、71、79军,司令官为陈明仁。后兵团改驻长沙,辖14、71、100军。1949年8月在长沙起义,改编为解放军第21兵团。
陈明仁嫡系是71军,老部队早在辽西全军覆没,14军属于卫立煌嫡系,100军属于王耀武嫡系,都属于覆没后重建,战斗力形同虚设。该兵团后来编入志愿军参加后方机场建设和防空,比在湖南观战还是实在。
  1949年8月,陈明仁兵团起义后,国民党政府重建第一兵团,辖14、71、97军,司令官为黄杰。黄杰兵团后逃入越南,由法国殖民政府船运台湾。
黄杰属于第2师老人,可惜水平远在陈明仁之下,而且这三个军属于再次重建,所以陈赓兵团南下,黄杰就只能“出走”。
第二兵团(王敬久、杜聿明、邱清泉、)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王敬久。1947年1月,巨金鱼战役中隶属第二兵团的暂编第4纵队等部被歼灭,第二兵团因此被撤消。
王敬久属于张治中“教导总队”嫡系,军事才华本就不突出,远低于宋希濂,更不用说“五大主力”和7军、13军、35军、52军的宿将。老蒋惩罚军事失利不是处罚军事主将而是撤销番号,此法实在幼稚。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整编第5军为基础,建立第二兵团,辖5军、12军、70军、74军、100军、新编第21旅、独立骑兵旅共12万人,司令官为杜聿明(1948年10月杜聿明调东北指挥作战,邱清泉接替司令官)。淮海战役中指挥第5、12、70、72、74、116军、兵团独立旅、独立骑兵旅。1949年1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以主力军为基础组建主力兵团,是派系林立的部队最佳选择,5军为基础的2兵团的战斗力极其强悍,华野甚至要集中整个野战军主力才可以将其消灭(粟裕认为数十万大军被包围,如果不能将其迅速消灭,它可以打着走,如同长征红军)。
第三兵团(欧震、张淦、朱鼎卿)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欧震。1947年底,第三兵团调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因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而撤消。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的效果就是围攻山东的四个兵团撤出了两个,并牵制桂系主力。欧震本来就是以听话著称,又没有强大的嫡系部队,所以老蒋让他为兵团主将实在可笑。
  1947年11月以驻安徽的桂系军队主力第一纵队成立新的第三兵团,辖7军、整编48师(后改为48军),4.5万人,司令官为张淦,在广西战役中被歼灭。
桂系的7军还是很有战斗力的,所以此时的3兵团实力不弱。不过,林彪、陈赓两支人马杀到,3兵团能从湖南突围到广西,实在不易。
  1949年11月以湖北保安部队改编的暂8军、暂9军共3万人,重建第三兵团,司令官为朱鼎卿,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
地方部队升级的兵团,在共产党基本没有,四野、三野、二野都是把二三流部队与一流部队混编。所以,完全属于地方部队升级的兵团,是没有“头狼”也就没有战斗力。
第四兵团(王仲廉、罗广文、吴绍周、李文、沈发藻)
  1947年1月,巨金鱼战役进行时,为救援王敬玖兵团,临时成立了第四兵团,司令官为王仲廉,旋即因增援不利而被撤职,罗广文接任兵团司令官。1947年底,第四兵团调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因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而撤消。
王仲廉属于汤恩伯嫡系,罗广文属于陈诚嫡系,老蒋排兵布阵似乎缺乏整体观念。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那么就应该调往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地方。看刘邓大军,适合野战的2纵、3纵、4纵都在外地,只是把1纵、6纵放在大别山,看菜下饭。
  1948年6月重建第四兵团,辖整编第10、28、85师,司令官为吴绍周,1948年7月改为12兵团。
吴绍周并非名将,出任兵团司令让人怀疑老蒋的动机。
  1948年11月将保定绥靖公署改为第四兵团,辖16军、94军,司令官为李文。1949年1月在北京地区投降。
又是全军覆没后重建,可怜。
  1949年江西第三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四兵团(在广东作战时也曾称第十三兵团),司令官为沈发藻。1949年底在广东被歼灭。
&&兵团司令连吴绍周、李文都不如,狗尾续貂。
第五兵团(李铁军、裴昌会、李文)
  1947年9月成立,辖整编第3、15、41师,共3万人,司令官为李铁军,成立后立即投入中原战场。1947年12月在河南驻马店地区被解放军陈赓兵团歼灭,兵团编制也被国民党政府撤消。
李铁军最不服陈赓,却被陈赓痛扁。
  1948年重建第五兵团,辖17、36、38军,司令官为裴昌会,1949年9月改为第七兵团。
&&& 重建的兵团向来不中用,例外太少。
  1949年9月原第五兵团改为第七兵团,新建第五兵团,辖27、36、69、90军,司令官为李文,1949年12月在成都被歼灭。
&&& 刘邓大军遇上了老对手。
第六兵团:(孙渡、吴浚泉、李延年)
  1947年以在东北的滇军成立,始为东北第一兵团,司令官为孙渡,驻锦州,辖93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六兵团。1948年6月孙渡调任热河省主席,卢浚泉继任兵团司令官。1948年10月锦州周围的新8军、93军、184师共10万人全部归第六兵团指挥,但旋即就在辽宁锦州地区被歼灭。
塔山防线,4纵(41军)改行打阻击,一举成名。
  1948年11月,将第九绥靖区司令部改为第六兵团司令部,指挥从东北撤退的39军、54军及原属孙元良兵团的99军,司令官为李延年。淮海战役失败后,改为负责长江防线,解放军突破江防南逃,后负责福州地区防御,兵团辖第25、73、74、96、106军5个军十万余人。1949年9月在福建被歼灭。
李延年逃过了淮海浩劫,却逃不过宿命。
第七兵团(陈明仁、刘安琪、区寿年、黄伯韬、裴昌会)
  1947年成立,始为东北第二兵团,司令官为陈明仁,驻四平,辖71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七兵团。四平战役后陈明仁被撤职,刘安琪接任兵团司令官。随后因所辖71军并入廖耀湘兵团,第七兵团编制被撤消。
陈明仁打赢四平保卫战却被陈诚逼走,看来陈诚这位优秀的政治人才,军事上却不及格。
  1948年6月为救援开封重建第七兵团,辖整编72、75师,司令官为区寿年,1948年7月即在豫东战役中被全歼。
第一个被全歼的兵团,华野的阻击、围歼能力从孟良崮1个军(整编师)发展到1个兵团。
  1948年7月为救援欧寿年兵团,以整编第25师为基础,加上第3快速纵队、第2交警总队,编成黄百韬兵团。豫东战役后,扩编成新第七兵团,辖25军、63军、64军、72军,司令官为黄百韬。淮海战役中指挥25、44、63、64、100军。1948年11月在江苏碾庄地区被歼灭。
黄伯韬第一次计入粟裕日记是皖南事变,后来终于血债血偿。
  1949年渡江战役国民党军失败后,国民党军首都卫戍总部改编为第七兵团,撤退至福建后兵团编制撤消。
&&& 该兵团属于临时性质。
  1949年原第五兵团改为第七兵团,辖17、30、38、76、98、116军,司令官为裴昌会,1949年12月起义。
没有主力的兵团,一般属于杂牌军,起义没有顾虑,顽抗没有实力。
第八兵团(周福成、刘汝明、汤尧)
  1947年成立,始为东北第三兵团,司令官为周福成,驻铁岭,辖53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八兵团。1948年11月在辽宁沈阳地区被歼灭。
沈阳守备队,终于在沈阳殉葬。
  1948年11月,将第四绥靖区改为第八兵团,指挥原属第四绥靖区的55军、68军及驻蚌埠的96军,司令官为刘汝明。淮海战役失败后,改为负责长江防线,但解放军一突破江防,则立即南逃,后负责厦门地区防御。1949年10月在厦门被歼灭。
刘汝明,另一个李延年。
  1950年1月以云南边境地区第8、26军组建第八兵团,司令官为汤尧。滇南战役中被歼灭。
&&& 宿命。
第九兵团(廖耀湘、石觉、孙兰峰)
  1947年成立,始为东北第四兵团,司令官为廖耀湘,驻沈阳,辖新3军、新6军2个军7万人。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九兵团。1948年5月,第九兵团改组为机动兵团,辖新1军、新3军、新6军、49军、52军、71军6个军及另4个旅。1948年10月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被歼灭
廖耀湘兵团不愧为国民党最强大的兵团,后来被林彪以整个野战军的实力消灭,非战之罪。
  1948年11月成立,辖13军1个军,司令官为石觉。1949年1月在北京地区投降。
汤恩伯的班底,终于灰飞湮灭。
  1949年7月以原第十一兵团残部2个骑兵旅重建第九兵团,司令官为孙兰峰,1949年9月在绥远起义。
孙兰峰无论是哪个兵团的主将,都难逃命运。
第十兵团(杨干才、王靖国、夏威)
  1948年6月成立,辖整编20、54师,司令官为杨干才,1948年7月改为第14兵团。
又一支“教导总队”的嫡系,可惜共军的战斗力非当年皇军可比。
  1948年11月以负责太原城防的19军、33军、43军3个军3万人编成第十兵团,司令官为王靖国,1949年4月在山西太原地区被歼灭。
“晋南事变”的罪魁祸首,终于被129师一部发展而成的徐向前兵团消灭。
  1949年4月将桂系合肥第8绥靖区改为第十兵团,辖46、56、126军,司令官为夏威(徐启明代理司令官)。1949年12月在广西被歼灭。
桂系又一支劲旅,毁于林彪铁骑。
  第十一兵团(孙兰峰、霍揆彰、鲁道源)
  1948年2月以驻张家口部队成立第十一兵团,辖105军、独立318师、整编骑兵第5、11、12旅共5万人,司令官为孙兰峰。1948年12月在河北张家口地区被歼灭。
杨成武、杨得志总算可以清算旧账了。
  1949年5月重建第十一兵团,辖97、103军,司令官为霍揆彰,1949年6月兵团编制即被撤消。
陈诚嫡系,与共军斗争最久,也消灭的最干净。
1949年2月以滇军第58、125军共5万人,重建新第十一兵团,司令官为鲁道源,1949年12月在广西钦州被歼灭。
杂牌军,不是被老蒋消灭就是被老毛消灭。
  第十二兵团(黄维、胡链)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整编第18军和吴绍周第4兵团为基础,建立第十二兵团,辖10军、14军、18军、85军共12万人,司令官为黄维,1948年12月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被歼灭。
又一支以主力军(18军)为基础的主力兵团,中野在华野支援下才将其吞噬,刘邓长吁一口气。
  1949年5月以18、19、67军重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为胡琏,1949年9月改编为金门防卫司令部。
这支重建的兵团虽然不是解放军主力兵团的对手,但是在金门岛却又上乘表现。
  第十三兵团(李弥、方天)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黔军整编第8军为基础,建立第十三兵团,辖8军、9军,司令官为李弥。淮海战役中指挥第8、9、64、115军。1949年1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荣誉1师的班底,可惜。
  1949年将江西绥靖公署改为第十三兵团,辖23、70军,司令官为方天,广东战役中被歼。
这时的兵团,不知有当年整编师的战斗力否。
  第十四兵团(宋希濂、钟彬)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杨干才第10兵团为基础建立第十四兵团,辖20军、28军,司令官为宋希濂(1949年4月钟彬继任司令官),1949年11月于鄂西川东战役中被歼灭。
宋希濂的军事才华在“教导总队”系列中属于第一等,可惜他的对手是刘伯承。
  第十五兵团(孙楚、罗文广)
  1948年11月以山西的34军、61军2个军4万人编成第十五兵团,司令官为孙楚,1949年4月在山西太原地区被歼灭。
&&& 阎系军阀的末路。
  1949年第七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十五兵团,辖44、108、111军,司令官为罗广文。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
死亡游戏。
  第十六兵团(孙元良)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川军整编第47军及第5绥靖区为基础,建立第十六兵团,辖41军、47军、99军,司令官为孙元良。淮海战役中指挥41、47军。1948年12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淮海漏网之鱼。
  1949年以川军部队重建第十六兵团,辖41军、47军,司令官为孙元良,1949年12月在四川被歼灭。
才离虎窝,又入狼穴。
第十七兵团(侯镜如、刘嘉树)
  1948年2月以冀东部队成立第十七兵团,辖62军、87军,司令官为侯镜如。平津战役中指挥87军、318师、独立95师。1949年渡江战役后撤消。
逃出生天,还是难逃灾难。
  1949年8月重建第十七兵团,辖100、103军,司令官为刘嘉树。1950年2月在广西被歼灭。
&&& 重建部队,我实在无话可说。
  第十八兵团(李振)
  1949年以粤军65军为骨干建立第十八兵团,辖1、38、65军,司令官为李振,1949年12月起义。
此时的1军还有“天下第一”的威风否?
  第十九兵团(张轸、何绍周)
  1947年以桂系部队组建第十九兵团,辖127、128军,司令官为张轸。1949年5月在武汉起义,改编为解放军第51军。
从杂牌到砸牌,桂系名将也无力回天。
  1949年4月由黔军第13编练司令部重建第十九兵团,辖49、89军,司令官为何绍周。1949年12月在四川被消灭。
大势已去。
  第二十兵团(陈克非)
  1949年以第2军为骨干建立第二十兵团,辖2、118、124军,司令官为陈克非,1949年12月起义。
重建的第2军,早就没有抗战时期的血性,更没有李延年时期的风骨。
  第二十一兵团(刘安琪)
  1949年由青岛部队改编为第二十一兵团,辖32、50军,司令官为刘安琪。1949年底在广东被歼灭。
这样的“兵团”,其战斗力有1946年的一个主力师否?
  第二十二兵团(李良荣、郭汝瑰)
  1949年由福建第一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二十二兵团,辖5、25军,司令官为李良荣。后撤往金门。
重建的5军和25军,唯一保持着番号而不是战斗力,可惜了杜聿明、黄伯韬的英名。
  1949年以72军为骨干建立第二十二兵团,辖72军,司令官为郭汝瑰,1949年12月起义。
郭汝瑰从未担任过军事主官,即使其不是地下党,这样的军队战斗力何在?
馆藏&8342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转贴 滇军主力——国民革命军-中外历史-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31|回复: 1
转贴 滇军主力——国民革命军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滇军主力——国民革命军
第一百八十四师征战简述
一、该师编成
日龙云将所部38军之第7、第9旅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4师,任命原第9旅旅长张冲为首任师长。组建后的184师序列如下:
184师 师长张冲
543旅 旅长万保邦
1085团 团长曾泽生
1086团 团长杨洪元
544旅 旅长王秉璋
1087团 团长王开宇
1088团 团长邱秉常
二、初战徐州
1937年9月底184师整编完成,并于昆明集结完毕后开始随军部徒步集中于长沙。11月下旬该师抵达长沙,此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南京保卫战即将开始。为加强南京防卫力量,该师随60军沿浙赣铁路开赴南京。但该师刚到金华,南京已沦陷,便又转赴南昌。1938年1月中旬又抵达武汉孝感整训。日第60军分乘火车开赴第5战区徐州战场,184师于22日晨经徐州至车辐山车站下车。
此时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已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数日,战事吃紧。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乃将60军调归第2集团军指挥,184师受命于台儿庄以东陶沟桥、孟庄、马家窑、丁家桥地区集结。部队集结完毕后即在原地抢筑工事。而此时第182、183师已与日军接火,183师战况尤为激烈。
4月24日晚蒋介石抵达车辐山车站,对60军军长卢汉说:“台儿庄的得失,有关国际视听,必须以一个师坚守。”184师因与正面日军接触较少乃奉命移驻台儿庄,加强工事,准备固守。不久又因日军企图从右翼183师阵地突破,直下切断陇海线,而台儿庄只有一道砖墙,工事不坚,甚难防守。于是军长卢汉命令184师全部占领禹王山,台儿庄由于学忠51军派部接防。只要守住禹王山,就能保住台儿庄!这是师长张冲对军长卢汉的建议。部队抵达禹王山后决定544旅防守山头,543旅协防。
4月28日晚,日军一个大队在炮兵的支援下开始进攻544旅1087团阵地。旅长王秉璋亲自率领进行反击,山头阵地经过几次反复拉锯终于被守住。544旅旅长王秉璋却因胸部负伤被抬下火线,山头阵地改由543旅接防。
4月30日晨日军又以飞机大炮协攻,第团两个团在师长张冲的亲自指挥下经过两次激战始击退进攻之敌。
但是离山头约50公尺处仍有日军一股约160人依靠偏岩死角顽抗,经1086团第3营连续冲锋仍未能夺回。543旅旅长万保邦命1086团第3营再次进攻固守日军之残部。战至5月4日又有1085团的一个连增援,始将山顶日军残部歼灭。经过几次激烈的拉锯战,日军的攻势稍有减落。
5月14日,军长卢汉接到战区司令长官部命令,开始撤往车辐山东南处的边山羊地区进行整理,所留阵地由黔军王文彦140师接防。其中第182、183师伤亡较大,建制残破不全,各被缩编为一个团,团长分别由182师539旅1077团团长余建勋、183师541旅副旅长萧本元担任。184师建制仍在,乃将王开宇的1087团并编入其余三个团。缩编的五个团全由184师师长张冲负责指挥。182师师长安恩溥回云南补训新兵,第183师师长高荫槐率编余军官随60军军部行动。60军在昆明出发时,原有十二个团,官兵四万余人,现在仅剩二万余人,中下级军官伤亡约500人,高级军官计有旅长阵亡一人,负伤一人(即184师544旅旅长王秉璋),团长阵亡四人,负伤三人。经过整编,虽仅余五个团,但战斗力尚存。
5月18日第60军整编完毕,第2集团军孙连仲命60军防守徐州。这时日军对徐州的包围圈已见缩小,陇海、津浦东南西北四面铁路线已被切断,市区整天遭受日机轰炸,李宗仁亦已离开徐州。临行前再次令60军守卫徐州,并将徐州中央银行来不及搬走的小额钞票,拨给三个月伙食费二十二万元,并指示60军于徐州不守时即进行敌后游击战。
5月19日军长卢汉先以184师1086团防守徐州西郊一带,掩护友军撤退。后又在徐州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与孙连仲商讨后决定弃守徐州,开始撤退。20日军长卢汉将所部五个团分为三个纵队,以543旅旅长万保邦率领三个团为前卫,军指挥所及配属炮兵各单位参谋、后勤为本队,184师师长张冲率领两个团为后卫,沿徐(州)宿(县)公路向南撤退。部队一开始行动,敌机即飞来袭扰,且行且止。行至闵贤集后得报日军陷宿县后,已向北急进,距60军不远;由鲁西南犯日军,已陷永城;由蚌埠北犯日军,亦进占蒙城、涡阳。60军已陷入敌人包围中。
5月21日部队抵达柳村,军长卢汉又将所部编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三个团,由卢汉亲自率领:第二梯队两个团,由184师师长张冲率领。行至铁佛寺遭友军误击,两个梯队失去联系,各自突围。
第一梯队经永城、毫州、鹿邑、陈州,抵达河南周家口。第二梯队经浍河、涡阳、单城、界首、沈邱,抵达周家口与第一梯队会师。其中第二梯队因绕路而行,沿途遭受日军数次阻击,幸途中收编炮兵16团一个野炮营、炮兵12团一个野炮连,以野炮助战突围,始得成功。
由于60军为地方军队远道出征,同乡情谊甚重,故有官顾兵、兵顾官,所有各部官兵及参谋人员、后勤军需、医务人员、战地服务团人员均相互勉励,随军突出重围,最后于6月上旬到达武汉转黄陂宋阜进行整补。整补时将182师、183师老兵全部编入184师,所有士兵皆遭受战火洗礼,战斗力极强,故该师在以后的战役中一直作为主力使用。
第184师在整训期间已恢复二旅四团制的甲种师。时参谋总长白崇禧偕苏联军事顾问赴宋阜检阅184师,苏联顾问赞扬到:“像这样装备和素质优良的师,你们中国还不多。如果像这样的师有三十个,就可以抗击日本了。”
整训后的序列为:
184师 师长张冲、副师长李文彬
543旅 旅长萧本元
1087团 团长余建勋
1088团 团长邱秉常
544旅 旅长万保邦
1085团 团长曾泽生
1086团 团长杨洪元
三、转战湘赣
军调赴阳新参加武汉外围对日军的战斗。此时182师只补充了一个新兵旅,而183师还未补充。故60军军部主要以184师担任作战任务。
184师配置如下:以一部对富水北岸警戒,主力于南岸排市东南地区构筑阵地。以543旅1087团主力守备沙子坳、牛头山阵地。544旅1085团主力守备白门楼、上下大郁、黄连洞、石梯寺阵地。1086团主力守备石梯寺、汤公泉、老虎洞阵地,一部警戒富水北岸。1088团作为总预备队,驻守木鱼墩。
9月25日日军第9师团开始攻击1085团阵地。26日晨攻击1086团汤公泉阵地,遭该团迫击炮、掷弹筒反击后溃退。两天激战,双方反复争夺阵地,形势呈对峙状态。
9月28日日军又以空军、炮兵、化学兵、骑兵以及伪军一部向184师阵地发动全面进攻。汤公泉、白门楼阵地相继失陷。激战至晚21时,得知友军汤恩伯部开始撤退,184师右翼顿时空虚。根据这种情况师长张冲决定变更部署:以1085团防守石梯寺、黄连洞阵地;1086团防守福林脑、足仙老阵地;1087团主力防守硖石、木鱼墩阵地;预备队1088团投入战斗,防守和现、袁邹以西阵地。
9月29日上午,日空军、炮兵集中轰炸足仙老、福林脑、石梯寺阵地,辅以步兵千余人进攻,再次被击退。30日,日军开始使用毒气攻击,1085团、1088团阵地相继被突破。至10月1日184师阵地工事尽毁,其中1085团已组织非战斗兵员参战。晚19时,60军军部同意该师弃守现有阵地,向后转移。
10月2日第184师于182师转移至中山寺、栗树尖阵地继续防守。4日晚又退往萁心脑阵地,再次与敌发生激战,坚守至6日始奉命撤退,原有防地由50师接替。
在武汉外围的战斗中,184师发挥了滇军擅长山地作战的特长,抗击兵力火力均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迫使日军不敢越过富水北进,当时的行政院长孔祥熙致电卢汉:据日本电台广播,皇军在长江南岸阳新排市地区,遭遇滇军顽强抵抗,致使皇军不能如期切断粤汉铁路,没有全歼武汉敌人……
10月8日60军开赴白土塘。15日进行部队整编,将182师所部编入183、184师。是役,184师共伤亡中下级军官67人,士兵2236人。
10月底第60军与58军合编为第30军团后又将60军的184师、58军的新编12师合组为新编第3军,以184师师长张冲任军长(184师师长仍由张冲兼任)。新编第3军加入30军团序列后,该军团即改编为第1集团军。11月2日184师随军部开赴崇阳北郊阵地,184师被布置于新3军防线之右翼,防守洋港岩、马鞍山、得意岩一线。
当184师进入阵地后发现其左翼之新12师没有抵达指定位置,右翼之58军新10师虽抵达阵地,当与184师之间尚有一段空隙,这种情况立刻报告给了军部,然而没有得到军部重视。
10月4日午后日军炮兵开始射击,旋以战车两辆开路,为184师1087团击毁一辆,另一辆往北逃窜。黄昏,日军一部由184师与新10师阵地间隙穿插入后方进行扰乱活动。
到了58军军长孙渡打电话告诉新3军军长张冲后方发现敌军,并询问前方有无部队时,张冲才发现新12师的部队没有找到阵地位置,因感形势严重,乃借58军新11师一部代防。
10月5日第184师1087团发现左翼58军新11师代守阵地已被日军占领,接着右翼58军的阵地又为日军突破。左右两翼已失,184师成为“孤军”,不得不撤。
这一战184师是打的莫名其妙,在正面没有与日军展开激战的情况下就开始撤退。军长张冲因此被处以“撤职留任,待罪立功”。然而张冲并没有等到待罪立功的机会,不久就被控告“与新4军来往频繁,图谋拉走部队”的罪行撤职了。184师所留师长职务由万保邦接任,并调回60军建制。
1939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开始对所辖部队进行改编,将各师下辖之旅部撤消,改为师部直辖团部的新编制(仍有部分部队保持原建制)。第184师由原来的两旅四团制改为三团制编制。是时该师序列如下:
184师 师长万保邦、副师长曾泽生、参谋长罗展
550团 团长曾泽生(兼)
551团 团长杨洪元
552团 团长余建勋
1939年2月底第60军奉命由湖北浏阳开赴江西奉新、高安地区,参加南昌会战,负责阻击沿湘赣公路进犯的日军。
4月上旬184师先是佯攻安义、滩溪,后又负责进攻奉新县城。184师550团主攻鸦鸠岭;551团向奉新县城推进;552团向桃仙岭进攻,并掩护550团右翼。24日拂晓开始进攻,但遭受防守奉新的日军106师团激烈抵抗,先头部队伤亡近三分之一,部队不得不停止进攻,构筑工事采取守势。
4月25日,日军乘184师攻击失利,乃以坦克为先导,向551团阵地猛攻。战至午后511团阵地失守。26日552团阵地又被日军全部摧毁,该团伤亡极大。此时551团、552团阵地尽失,550团阵地侧面顿时空虚。但团长曾泽生仍坚守住了阵地,并击退日军先遣部队攻击,毙日军炮兵联队少佐铃木孝。后在得知反攻南昌的29军失利后(其军长陈安宝也于5月6日的撤退途中阵亡),于4月30日奉命撤出阵地。
奉新战后184师被调赴上高、宜丰整补。9月14日整补完毕后又再次调赴奉新前线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并奉命防守大禾岭东面阵地。此时日军在占领南昌后的部队调动已十分频繁,随时准备攻击长沙,为查明日军部队番号,第184师以550团第2营组成捕捉队最终探明,该师正面之日军仍为106师团。
9月17日日军以二十余辆坦克布置于184师阵地正面吸引视线,以第14混成旅团对184师实行大迂回,并在该师后方之杨公圩村前合围该师。第9战区前敌总指挥罗卓英发现情况后即命该师撤退。是日夜,184师师部乃以522团为前部,成功突围赴棠浦整补。
9月23日184师整顿完毕,奉命由棠浦北进,截击日军由甘坊西进。24日拂晓184师到达目的地进入阵地,并派出550团第2营占领甘坊东南高地,对当前日军侧面形成威胁。日军得知后即以一部200人在第2营布防时向该营后侧迂回,该营阵地不久即丢失(威胁解除后该股日军即返回甘坊)。
10月1日驻守甘坊之日军发现西进已不可能,乃火焚甘坊开始撤退。550团即趁势占领甘坊,顺利完成任务。而此时第9战区后方之预备部队开始全部投入长沙战场,日军开始溃败。
战后,184师随60军再调棠浦进行整顿。第9战区前敌总指挥罗卓英集合该部少校以上军官,对184师收复甘坊进行表彰。而缴获日军的日记中则承认“滇军顽强,我军伤亡颇重”。
第184师在1940年间或于后方整补、或于日军对峙,故受到的损失较少,建制较完整。
1940年秋日军在越南海防登陆,进窥我国西南边境。为加强滇南防线,云南省主席龙云经向重庆国民政府请示后将60军之182师、184师于1941年2月调回云南蒙自、屏边驻防。
第184师驻防屏边后,以师部与552团驻屏边新现;550团驻屏边迷底;551团驻屏边县城。该师官兵常看新华日报、自由论坛,民主周刊,还专门教唱八路军的抗日歌曲,每开饭前唱八路军的吃饭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在驻地到处可以看见。184师还效法八路军385旅开荒种地,养猪养羊已成风气。这段时期可算是184师最为悠闲的“假期”。
驻防屏边时该师序列为:
184师 师长曾泽生、副师长罗展/郑祖志、参谋长佴晓清
550团 团长郑祖志/赵一鹤
551团 团长陈开文
552团 团长魏瑛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盟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越南日军占领区分为南北两部受降,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由中国军队受降。蒋介石指定由第1方面军卢汉率领所部以及中央军一部入越受降。而这个指定其实是蒋介石为调空云南部队,解决龙云的计策。第184师就这样以第1方面军第60军的序列入越受降。
9月1日日军洽降代表抵达第1方面军总司令部办理投降事宜。9月3日受降顺利结束。9月6日184师被指派驻防越南顺化、土伦。
1946年初云南省主席龙云被蒋介石用计扣押,以卢汉接替。卢汉上任后即对所部滇军进行改组。其中184师551团被调出补充暂编21师,以云南新兵建立新的511团入184师序列。该师变更师团长如下:
184师 师长潘朔瑞、副师长郑祖志、参谋长马逸飞
550团 团长杨朝纶
551团 团长张秉昌
552团 团长魏瑛
四、东北起义
1946年初184师移防海防待命,4月奉命北调中国东北,于5月11日抵达葫芦岛。此时该师官兵才得知是北调东北与解放军作战,而该师师长潘朔瑞与副师长郑祖志在到达辽阳后才得知该师已经脱离60军建制,改归新6军指挥了。
该师驻防在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一线。其中550团驻防大石桥、营口;551团驻防鞍山;师部与552团驻防海城。另外东北保安司令部还派遣少将高参两名携一支30人组成的谍报队进驻184师师部,实行监视。
本来鞍山市仅以一个团来防守是很难的,况且又把该团的两个营布防在城外,一个营来防守市区,就变的更加困难了。在5月初副师长郑祖志在视察鞍山时,已发现551团的两个营摆在鞍山东侧的两个据点对整个鞍山守备极为不利,但是在向新6军军长廖耀湘请示调动时却被否决了提议。而新6军的参谋长直到鞍山战斗快打响时还认为解放军的主攻方向在大石桥。
5月23日黄昏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开始进攻驻防鞍山的551团。24日午后肃清鞍山外围守军两个营的兵力。25日进攻鞍山市区,守军511团剩下的一个营集中在市政公署大楼、炼钢厂、对炉山等地继续抵抗。另有从辽阳增援的52军第2师一个营也在中途被击溃。551团残部在民主联军第4纵队的猛烈进攻下最后龟缩在女子中学楼内坚守,最后只剩350多人在该团第3营营长的带领下向解放军投诚,团长张秉昌则率领警卫队逃回海城。5月25日鞍山解放,551团被歼灭。
鞍山失守,551团被歼,使驻防海城的184师师部极为震动。5月28日晚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0旅、炮兵团和第1军分区第3团向海城发起攻击之后,552团守备双山的一个连即放弃阵地向城内逃窜。5月29日傍晚,民主联军第4纵队集中炮火轰击玉皇山,继而以步兵发起连续冲击,战斗异常激烈。
而此时的184师师部里:师长潘朔瑞决心率部起义,副师长郑祖志则想看60军军长曾泽生的动向,参谋长马逸飞又提出“要守海城,就要保住玉皇山”的策略。由于三人意见不一致,使起义难以实现。不久师部又得到了东北保安司令部发来的电报,电报命令:要坚守至一人一枪,已经派遣182师四个团来救援。
考虑到国民党中央军对杂牌部队的歧视,巴不得杂牌早点被消灭,又怎会真心救援的实际情况,师部立即统一了意见——举行起义!
5月29日晚师长潘朔瑞派出552团的两个连长偕同184师师部以及552团团部的联名起义信与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前线指挥所取得了联系。紧接着又软禁了东北保安司令部派遣监视184师的谍报队。
在得到第4纵队首长的同意下,184师师部与552团于29日晚23时宣布起义。30日晨6时该师开出海城,由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0旅29团护送前往海城东部的析木城改编。
5月31日该师师部于552团被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该军下辖184师和一个独立混成团。以潘朔瑞为军长、郑祖志为副军长、马逸飞为参谋长、魏瑛为184师师长。
在该师师部与552团起义的前一天,也就是5月30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0旅30团、炮兵团与第1军分区3团进至大石桥550团防御阵地接洽该团起义事项,但遭到该团团长杨朝纶拒绝。在谈判失败的情况下东北民主联军于6月2日向550团发起了进攻。战至3日晨,该团盘龙山阵地失守,团部及该团第2、3营被歼,团长杨朝纶被俘。而该团第1营由于93军暂编20师、60军182师已接近大石桥方向,躲过了被歼的命运,也为重建的184师打下了基础。
杨朝纶被俘后未予以处理,在征求起义主官的意见后被委任为184师副师长。但是杨朝纶由于顽固不化,在184师向解放军北满根据地转移时发动了叛乱。
1946年12月杨朝纶乘国民党空军空袭运输184师的火车之机,命司号员吹号集合部队,以前往山林躲避国民党空军袭击为名,挟持该师大部进行叛逃。虽然途中叛逃部队由于迷路和部分士兵在明白受骗后逃归,又有一部遭解放军辽东军区警卫分队截击收容的情况下,仍有700余人叛逃。
五、最后命运
海城起义后,蒋介石在表面上故装镇静,为稳定60军剩下两个师的军心,以“宽大为怀、不予追究”为名下令重建184师。
1946年6月底东北保安司令部以184师550团侥幸未歼的第1营、其余两个团的散兵和河北江苏新兵为兵源,182师、暂编21师部分军官为骨干,重新建立184师。任命182师副师长陈开文为师长。新建后的184师兵力未及半个师。该师序列如下:
184师 师长陈开文、副师长甘艺、参谋长刘国举
550团 团长李佐
551团 团长张秉昌
552团 团长曾邦本
184师先是参加了11月国民党对辽南进行的“扫荡”战,又于1947年1月调赴四平以西地区驻防。在2月的保康火车站争夺战中该师551团第2营被歼。
1947年3月第184师被调往梅河口驻防,由东北保安司令部直接指挥。梅河口位于四平通往通化、沈阳通往吉林的交叉点,为军事战略要地,这样一个重镇交付新建的184师防守,实为过分。
184师以师部和551团驻防梅河口车站以西地区;师直驻防车站以北的莲河车站;550团驻防梅河口车站,并以一个营作游击;552团驻防梅河口大街,并以一个营驻防车站以南的上江城车站。
5月初解放军开始对梅河口守军184师的进攻。不久该师据守外围的部队全部被歼。184师退守梅河口核心阵地(此时所余兵力约两个团)继续顽抗。每逢夜间战斗该师都以信号灯照明,解放军夜间攻击伤亡颇大。双方相持10多天,184师已伤亡惨重,武器损耗极大。廖耀湘再三鼓励,并以飞机空投补给,命令该师继续坚守待援。而此时廖也确实派遣新6军之新22师增援,但是开至南山子城时遭伏击溃退。
战至是月中旬184师阵地只剩少数的几个据点,成了瓮中之鳖。师长陈开文将通讯器材和密码本尽数焚毁,准备突围时被解放军俘虏,另外团长张秉昌、曾邦本也相继被俘,被送往哈尔滨接受改造学习。
梅河口战役后东北保安司令官杜聿明不甘失败,利用保安司令部独立第3师第2团为基干,并收容梅河口由被歼的184师参谋长刘国举、团长李佐率领的残部,第二次重建了184师。重建后的序列如下:
184师 师长杨朝纶、副师长舒秉权、参谋长刘国举
550团 团长李佐
551团 团长刘国举(兼)
552团 团长张文蔚。
该师重建不久即被调往北镇整补,后调归第6兵团直辖,并于1948年3月开赴锦州驻防。该师以师部及551团驻防锦州城头、550团于锦西南面构筑工事、552团于锦西西北面构筑工事。此时184师人事变动如下:
师部未变动
550团 团长何文洲
551团 团长刘盛昌
552团 团长何漴
到了1948年9月下旬锦州与锦西联络被切断,南面通往海边的道路也为解放军占领,锦州陷入了重围。为了配合锦州战况需要,184师奉命出击冒山屯,企图起到一个暂行阻止解放军进攻的作用。不久因锦州城外东、南、西、北四郊阵地都以丧失,184师又缩入了锦州城内。各地后撤官兵塞满锦州街巷,所需粮弹全靠空投。
第184师一部官兵凭借高大建筑协助城头官兵继续坚守城头,昼夜激烈争夺,伤亡很大,终于失守退入城内房屋逐屋抵抗各自为战。最后该师副师长舒秉权将残部收容退至锦州旧城布置最后阵地,尚未布置完毕阵线即遭解放军突破。这时又听说守将范汉杰、卢浚泉已弃城而逃,该师官兵又听了解放军进行的宣传,陆续放下了武器。另有一部由师长杨朝纶、参谋长刘国举率领逃脱。
1948年11月天津防守司令陈长捷为加强天津守备力量,将逃脱回来的184师残部加上其他败兵共5000余人编成冀东保安第3总队。既而由184师原师长杨朝纶请求,恢复了184师番号。是时序列如下:
184师 师长杨朝纶、副师长刘国举、参谋长罗恒
下辖550团、551团、552团,特务、工兵、辎重、炮兵各一个营,通信兵一个连。至48年12月下旬,该师已扩充到7000余人,但是有枪械者不到一半。
184师被陈长捷布置于天津南区右翼阵地(南开大学到中央医院一带)。其中550团配置于南开大学南院西南地区第一线阵地的左翼;552团配置于南开大学北院及附近地区第二线阵地;师直与551团作为预备队,配置于中央医院及迪化道(今乌鲁木齐道)、兰州道地区。所有部署于日全部完成。
日天津市郊东北面和西北面相继发生战斗。5日,南面也发生了战斗。8日市郊周围发生激烈战斗。12日184师阵地开始与解放军发生战斗,第一线阵地有少数碉堡丢失。
1月13日夜,550团守军打死解放军侦察兵三人,从其中一人身上搜出进攻地图一张,当即由参谋长罗恒送交陈长捷,但此时防守天津各部已相继为解放军钳制,无法调整部署。
1月14日解放军发动全面总攻,15日拂晓,解放军突破西营门防线。午时184师552团侧翼遭受攻击,第一、二线阵地士兵开始陆续投降。下午1时,师预备队为保护师部,凭借街道工事进行抵抗,师部掩体逐个被毁。至3时,师部被攻占,师长杨朝纶被俘,不久该师残部陆续向解放军投降。
第184师于1946年4月由越南回国海运到东北参加内战。是年五月,该师师长潘朔瑞在辽宁海城起义后,国民党军方三次重建该师,又三次被歼,最后还是逃不出被彻底被歼灭的结局。
在海城起义的184师最后被调至延吉,在周保中、陈正人的领导下,开了一个会,总结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决定把部队编成大队到实际中去锻炼。随后潘朔瑞、郑祖志、魏瑛调去哈尔滨,由马逸飞率领部队驻兴隆沟待命。不久又调赴兴隆时,潘朔瑞等由李立三陪同回兴隆,研究部队整训工作,决定用诉苦方法进行新式整军。由于国民党军队都是穷苦老百姓,这个方法很有效,经过四个月的整军,于1947年6月分别被编成第三、六、九三个支队,每个支队约有六百余人。潘朔瑞调任野战军副参谋长、郑祖志调任地方工作、马逸飞任第3支队长、魏瑛任第6支队长。其中第3支队隶属吉林军区参加战斗,第6支队隶属辽吉军区参加战斗,第9支队编入东北军区输送团。
附:历任师长简历
张冲,1899年生,云南广西(今泸西)人,号云鹏。云南军官讲习所毕业。出身绿林,收编后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102师师长、101师师长、9旅旅长兼云南盐运使、184师师长、新3军军长、1方面军第2路指挥官。日授陆军少将。1946年11月进入解放区。建国后任云南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席。日病逝北京。
万保邦,1900年生,云南屏边人,字安稷。曾任滇军2旅5团团长、军政部兵工研究委员会专任委员、543旅旅长、544旅旅长、184师副师长、师长、60军副军长、代理军长。日授予炮兵少将。1946年调云南任职,1948年辞职,组织滇黔军区人民自卫军,1950年接受解放军改编。建国后任国务院参事、民革中央委员。1972年病逝。
曾泽生,1902年生,云南永善人。云南讲武堂第十八期毕业。历任黄埔军校区队长、20师教导团连长、昆明军官候补生队副队长、讨伐军3旅5团副团长、184师1085团团长、184师副师长、师长、60军军长、兼第4绥靖区副司令官、1兵团副司令官兼60军军长。日于长春起义。后任解放军50军军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国防委员。1955年9月授中将军衔。日病逝北京。
潘朔瑞,1901年生,云南威信人,号盛堃。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历任军校入伍生队排长、8师连长、师政治部科员、工兵营党代表、云南军官候补生队中队长、3旅5团营长、183师团长、183师副师长、师长、滇军6旅旅长、暂编23师师长、184师师长。日于海城起义。后任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军长、嫩江军区副司令员、第4野战军12兵团副参谋长、湖南军区副参谋长、昆明市市长。日病逝昆明。
陈开文,云南人,曾任184师551团团长、182师副师长、184师师长。1947年5月中旬于梅河口被解放军俘虏。疑为日特赦人员。
杨朝纶,云南人,历任184师1085团2营营长、团长、师长。日于天津被解放军俘虏。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老l写的,如果没错的话,可怜的184d是重建了五次……与陈明仁的88d平分秋色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滇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