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职务详细列表时代,孔祥熙是职务

从蒋介石日记看蒋介石如何反腐败--台湾频道--人民网
从蒋介石日记看蒋介石如何反腐败
&&&&来源:&&&&&
  后排自左至右:宋子文、蒋介石、孔祥熙(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08年第8期  一笔天文数字的国家巨款巧妙地成为国库局少数“同人”的囊中财富,对于这样一个损公肥私的签呈,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居然批了一个“可”字……社会“反孔”情绪日趋强烈,蒋介石不得不考虑“换马”。但孔是蒋的姻亲,有霭龄、美龄“护孔”,“换马”谈何容易。此事竟使得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苦痛极矣”……  孔祥熙等贪污美金公债券逾千万  发行公债是吸收社会资金,解决国家财政急需的重要办法。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第5个年头。国民政府为解决日益膨胀的财政需要,用美国对华5亿贷款中的1亿元作为基金,在西南、西北地区发行“同盟胜利美金公债”,每元折合国币20元。人民以国币购买,待抗战胜利后兑还美元。当时宣传称:“公债以美元为基金,本固息厚,稳如泰山;国人踊跃认购。功在国家,利在自己。”其手续是,蒋介石以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主席名义,致函各省分会主任委员(省主席兼)、副主任委员(财政厅长兼),转令各市县劝储支会正副主委,按规定指标向各阶层摊派,照比率折缴国币,上解省劝储分会,向中央银行分行兑换美金公债券。实际上,由国民政府财政部交中央银行国库局分发各地银行销售。  同盟胜利美金公债(以下简称美券)虽有美金作底,但各地人民均采取多购不如少购,少购不如不购的消极态度,发行情况并不很好。至1943年秋末,全国实际售出还不到预定计划之半,约4300万美元。已购之人也不很相信将来会兑还美金,因此大多在购得后即转手求脱。在黑市上,美券一元仅值国币17~18元。但是,其后由于通货膨胀,国币贬值,美券的价值逐渐提升,由美券一元可值国币30元发展至可值273元。  由于美券价格持续上涨,身为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于日致函蒋介石,以“顾全政府之信誉”,“如不筹维办法,将来再请援助恐有妨碍”为由,申请于10月15日结束美金公债的发售。他向蒋表示,“当督促行局主管人员妥为办理,以期早日完成”。(孔祥熙致蒋介石函,台北国史馆藏)届期,财政部密函国库局,命令立即停止销售美券,各地尚未售出的美券,全数由中央银行业务局购进,上缴国库。  按道理,美金公债在销售一段时期后停止销售,并无不可。但是,当时的国库局局长吕咸却从中看到机会,企图乘机舞弊,损公肥己。他于1944年1月命债券科科长熊国清代拟了一个签呈,中称:“查该项美券销售余额,为数不贷,拟请特准所属职员,按照官价购进,用副国家吸收游资原旨,并以调剂同人战时生活。”这份签呈写得冠冕堂皇,似乎既符合国家发行公债的目的,而且照顾到国库局员工的利益。但是,当时美券一元的最高市价已经飞涨到国币250元,而国库局的同人却仍可以20元的低价购得;尚未售出的美券5千余万元,其市价将达125亿国币。按照吕咸的办法,这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就可以成为国库局少数“同人”的囊中财富。对于这样一个损公肥私的签呈,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居然批了一个“可”字,并且加盖了“中央银行总裁”的官章。(据曾任孔祥熙官邸秘书处秘书、后任国库局局长的夏晋熊称:“国库局长吕咸看到郭(景琨)被捕,坐立不安,因为发给国库局职员这笔美金公债,孔只是口头同意,没有证据,等孔一回国,吕咸写了个倒填年月的签呈,恳求孔补批。孔居然也照补。”见《在孔祥熙官邸的见闻》,《孔祥熙其人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事实上,“调剂同人战时生活”也仍然是一句掩人耳目的官话。据后来在国民参政会上提案揭发的参政员陈赓雅说:吕咸取得合法手续后,于1944年2月首先孝敬孔祥熙美金公债券350万元,其后,又用以票换票、买空卖空的办法贪污美券近800万元。两项合计,共1150余万元,折合国币约26.47亿元。(陈赓雅《孔祥熙鲸吞美金公债的内幕》,《中华文史资料文库》(14),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责任编辑:邓志慧、赵光霞)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吴景平:宋子文发国难财系日方宣传
[摘要]至于广为流传的宋子文“发国难财”一说,经考证,确是来自日本方面的污蔑,以扰乱国民政府的合法性。腾讯文化 周升起 发自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宋子文至今。2005年,他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查阅,并获得宋子文后人授权,整理出版有关史料。目前这一研究、整理工作仍在持续进行。蒋介石和宋子文的复杂关系,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多有涉及,但1937年抗战爆发至1940年6月宋子文以蒋介石私人代表赴美期间,由于史料的分散,研究殊为不易。最近吴景平利用宋子文档案、蒋介石日记和档案,以及其他相关史料文献,在《抗日战争研究》发表新的论文,探讨抗战初期的蒋宋关系。抗战初期,对于是否让宋子文重回政府的权力机构,蒋介石顾虑重重。一方面在战时军费问题上两人分歧严重,蒋对宋戒心未除;另一方面,国民政府的战时决策体制迟迟未有确定,再加上孔祥熙的掣肘,蒋介石权衡再三,只能给个性固执的宋子文安排若干虚职。1946年的蒋介石和宋子文但尽管如此,宋子文也并未辜负蒋介石的期望,并最终获得蒋的信任。1940年,宋子文作为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赴美,展开对美外交。一年半之后,宋子文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重新回到离开十年之久的权力顶峰。至于广为流传的宋子文“发国难财”一说,经考证,确是来自日本方面的污蔑,以扰乱国民政府的合法性。蒋介石只能给宋子文安排一个虚职 腾讯文化:蒋介石和宋子文之间恩恩怨怨多年,但西安事变时,宋子文突破阻力去西安营救蒋介石,蒋对宋的到来,“甚为感动,失声大泣”,但这是否也并未根除蒋介石对宋子文的戒心?吴景平:西安事变的确对改善蒋宋关系有非常大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西安事变前,宋子文担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并非国民政府的实职,而是蒋介石考虑到让宋子文在银行方面发挥其专长。蒋几乎没有考虑让宋子文重新进入政府的决策核心。但西安事变之后,从1937年初开始,蒋介石日记中就多处提到要对宋子文重新安排,他觉得宋子文还是自己人。1937年底,他有过非常具体的考虑,让宋子文去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或者任驻苏大使,推进对苏联的外交等等。但孔祥熙的反应是,如果你(宋)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那么就把中国银行董事长的位置让出来。宋子文拒绝了这一安排。后排从左至右:宋子文、蒋介石、孔祥熙除了孔祥熙的原因,事实上蒋介石也并没有完全放下“戒心”,蒋宋之间对于财政预算问题有过较大分歧,尤其是军费开支方面,这也是1933年宋子文辞去行政院副院长和财政部长,从国民政府“裸退”的重要原因。对蒋介石而言,在军事急迫的形势下,军需及其他开支需要财政方面全力配合,但宋子文不能做到对蒋介石百依百顺。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上反映了什么?反映了“军政时期”结束之后的国民党政权依然是军事、军队和军权至上。自1926年国民革命军一路北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1928年二次北伐,然后又是连年新的军阀混战,以及“剿共”战事,这个政权最重要的就是军事力量。随着抗战爆发,军事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觉得财经这一块,必须完全听命于他,财经是保证军事的一个根本前提。腾讯文化: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役打响后,蒋介石安排宋子文担任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并主持稳定上海金融市场,但并未给他安排一个实权职务,宋子文是如何考虑的?吴景平: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时,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在欧洲访问,蒋介石立即指示财政部次长徐堪赴上海组织金融委员会,并请宋子文出任这个金融委员会的委员长。宋子文心里清楚,这只是个临时金融机构,并非正式的行政部门,财经大权依旧是掌握在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手中,他自然不愿担任“虚名”而“负责”金融重任。那么蒋就给他安排了国防最高会议的常务委员,希望靠他跟金融工商界打交道。像宋子文这样的人,大家都能看到他的特殊性,金融界知道,你是能代表政府的;政府也知道,你是能够和金融界沟通的,这就可以了。宋子文从宋子文角度考虑,我不能让你(蒋介石)看到我就是为图名的,该做的事情,我还是做,做得好不好,我反正尽力了。另外呢,实际上当时国民党还在考虑要不要采用军政权的体制,曾经设立大本营,在军事委员会下设关于财经、工商、运输等各个领域的职能部门,但是很快蒋介石也意识到,那就变成了与国民政府相关部门两块牌子、两套班子同时在运作,事实证明这并不理想。特别是南京被日本占领了以后,如果中方宣布国民政府停止运作了,由大本营和军委会来实施行政各方面的运作,等于承认中央政府已经被日本给灭了,所以后来觉得还是要强化政府行政。于是军事委员会的那些和经济有关的部门全部取消,大本营的名义也淡化,把行政权力再还给国民政府。因此在前面考虑是否实施军政权体制的时候,是无法给宋子文安排合适职衔的,宋子文也不愿意干。所以在文献里看得很清楚,蒋曾经有过各种的方案,直接也好间接也好,但最终只能给他安排一个虚职。蒋介石认为宋子文幼稚、固执腾讯文化:1938年1月,国民政府改组之后,此时宋子文为何仍被排斥在核心权力之外?吴景平:到了1938年初改组的时候,蒋介石辞去行政院长,孔祥熙接任行政院长,并且还兼财政部长和央行总裁,这样的安排以往是从来没有的,以往都是行政副院长兼财长。孔祥熙的这个架势就是摆着,我不让你宋子文来上位。事实上,自从1935年成功进行中国、交通两家银行改组和实施法币政策之后,孔祥熙执掌财经的地位是比较稳固的。如果孔卸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要让一个副院长来兼任的话,那只能是宋子文这个人选。所以蒋不愿意在1938年初做这个安排,表明他对怎么样来起用宋,还是有相当大的保留。我们现在设身处地考虑,如果说当时孔祥熙的财长和央行总裁的位子不能让出来,就很难安排宋子文,否则与他的专长和阅历也不相匹配。腾讯文化:宋子文固执、不服从的性格是否影响了抗战初期蒋宋之间的关系?日蒋介石日记记载:“子文幼稚,可悲,应规诫之”,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评语?吴景平:宋子文的性格确实固执,蒋介石经常讲宋子文很幼稚耍脾气,说我要去教训你、要去教导你。这是蒋介石作为最高决策者从大局、观察人际关系等角度看,觉得宋子文太幼稚、太简单了。说好听一点比较单纯,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根本不懂事,耍起脾气来别人都无可奈何,所以蒋介石自认为除了他,别人根本无法来规劝宋子文。国民党元老李石曾但从宋子文的朋友圈来看,他与国民政府中一些人关系非常好,比如国民党元老李石曾,资源委员会的钱昌照,甚至戴笠。他们都在公开或者不公开地支持宋子文,宋子文也愿意听他们的意见,主动来请教他们,例如请教李石曾、钱昌照等人“官场哲学”:“蒋想要召我回去,我该不该回来呢?”、“蒋想要安排我什么职位,你们看好不好呢?” 钱昌照,曾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宋子文的档案中可以看到宋与他的密友一直保持信件往来,非常有意思,他们会帮宋子文分析:“现在国内形势是什么?国际形势是什么?蒋的地位是什么?美龄的地位是什么?你必须要服从他们,顺着他们……蒋现在是领袖,你只有忍着,才能够改变他对你的看法。这对你的以后是有好处的,你现在耍脾气最后对你对国家都没有好处。”这些人把怎样和与蒋相处的观察和心得传授给宋子文。宋子文在许多问题上坚持自己的见解,尤其是金融财经方面,在许多场合甚至持有“异见”,但相较于国民革命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历了与蒋介石关系的起伏反复和自己政治生涯的波折之后,宋子文也较以往沉稳得多,秉承“沉默是金”和“少说多做”的原则,最终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对蒋介石而言,对宋子文的任用,是经过了长期的思考,就像下围棋一样反复思考,我到底该怎样下这个棋?事实证明蒋介石的考虑是慎重的,加上时势的推动,才使得蒋介石最终决定重用宋子文。孔祥熙在抗战中的作为可圈可点腾讯文化:1938年,英国驻华大使卡尔两次向蒋介石明确表示,若任命宋子文为财政部长,则英方可考虑对华贷款。但蒋介石为何力保官声很差的孔祥熙?吴景平:首先,蒋介石清楚英方对华贷款也只能解一时之需,并不能根本解决战时日常军事财经困境,再者也不能因为你给一笔贷款,我就什么都答应你。宋氏三姐妹蒋介石为什么要保孔祥熙呢?这个情况比较复杂,一方面,宋美龄和宋霭龄的关系非常近,相应地蒋孔关系就比较亲近,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蒋介石不会把孔祥熙拉下台。而且孔祥熙一直与蒋介石保持良好的沟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至少当时比宋子文做的好。同时,如果客观看战时严峻的财经问题,战时环境下供求关系不平衡,迫使政府停止无限制买卖外汇,只能不停发行货币、货币贬值。战时的财政金融政策,是当时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它必然在解决战时的急迫需求的同时,影响了整个经济运行的健康性和不可持续性,这都是必然的。客观讲,即使换掉孔祥熙,其他人并不一定能做得更好。另外面对战时财经压力,孔祥熙还是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今天来看,一些做法依旧是可圈可点的,比如及时停付关税盐税担保外债。原来承担偿付外债的是各个口岸的关税收入和主要盐区的盐税收入,战争发生之后,这些地区被日本人占领了。如果继续偿付的话,必然对国民政府财经造成巨大压力。孔祥熙非常及时宣布停付这部分的外债及部分内债,表面上看来是我们的债务信用受到损失,其实可以得到债权国的理解和同情,当时这一做法无论在财经本身和外交上,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战时“金融集中”政策有其合理性腾讯文化:蒋介石与宋子文在战时金融上的一大分歧,是蒋推行战时“金融集中”政策,但宋子文主张相对自由的金融规则。在战时特殊的背景下,蒋的集中政策是否更有利于保持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力?吴景平:这个是基本上可以肯定的。它一方面是非常明显的战争客观必然性,但同时集中经营管理金融也会带来新的问题难题,所以我们不要简单的全盘否定,也不要简单的全盘肯定。四联总处实行“金融集中”,最明显的优势是可以把银行、金融资源综合配置,统一配置战时比较急需的,包括军工、工商和其他方面的金融服务,比如贷款、贴现和其他一些业务。另外,有利于金融网点的统一规划设置,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四联总处(按:战时成立的统制金融机构的最高权力机关,以集中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行的力量)的集中经营也对一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当然也有一些负面东西比如金融活力、市场的活力也受到很大影响。换言之,“金融集中”的办法是通过四行总处将中央银行应该起到却没有起到的作用实现了。但它也相当于剥夺了中国、交通、农民三行的发行权,自然引起三大银行的不满,当时宋子文在美国,所以中国银行国内的主要负责人就给在美国的宋子文发牢骚说,开始集中外汇,现在发行权要也全部收走了,那我们怎么办?宋子文很清楚就大势所趋,所以只能劝他们想开一点。宋子文发“国难财”说法源自日本腾讯文化:蒋介石为什么会委任宋子文作为其驻美私人代表展开对美外交?吴景平:1939年欧战爆发之后,对美外交尤为重要。之前蒋介石安排胡适作为驻美大使,孔祥熙派陈光甫作为特使争取美国借款。但是“胡陈搭档”所争取到的美国借款,如桐油借款和滇锡借款所附加条件苛刻,连孔祥熙都感到不满。而且蒋介石和孔祥熙认识到,胡、陈二人的确是“尽最大努力了”。抗战期间宋子文在美国宋子文是愿意担任对美外交事务的,这与他教育背景和个人性格相关。在1933年辞职函中,宋子文就写到:“弟虽辞职,吾兄无论有何驱使,当竭诚尽愚以赴之,如国外有可效劳者,尤为所愿。”1940年6月,宋子文接受蒋介石的委托,奔赴美国,开始以蒋介石私人代表名义,开始在美活动争取对华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出任外交部部长而且继续驻美外交,确立了以“蒋介石-宋子文”为轴心的对美外交乃至整个中国战时外交的决策体制,也开启了两人关系演进中最重要的时期。只是怎么由宋来取代孔祥熙,还是要视时局需要和按照程序走。1944年底蒋先让宋来代理行政院长,然后到了1945年抗日胜利前夕,才正式就任。所以蒋对宋的器用是慎重的,逐步到位的。这里面有很多复杂原因,不光是是否信任的问题。腾讯文化:宋子文在抗战期间“发国难财”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有人说是受到日本的污蔑打击,您怎么看待?吴景平:美国当时已经调查清楚了,这个说法的源头就来自日本,企图扰乱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打压它的威望。美国也掌握了中国一些重要官方人士的私人存款情况。我本来是要整理出相关资料来的,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个问题不那么迫切了。因为弄清历史人物个人相关史实固然重要,但相比较而言,探究国民党政权更高层面的问题更重要,比如顶层制度设计和运作,权力跟资源配置的关系,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等。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这些问题更为急迫。腾讯文化:目前关于宋子文的资料整理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整理?您接下来的研究计划是什么?吴景平:关于宋子文资料的整理出版,此前主要有蒋宋往来函电以及宋子文与外国人士往来函电这些部分,目前的整理范围更广,已经出版的只包括宋子文在美期间(年)的往来函电,将要整理的函电在时间上更加完整,而且还包括蒋宋两人往来英文函电。另外还有包括宋子文与国内其他人士的往来函电,包括与孔祥熙、李石曾、何应钦、翁文灏、钱昌照、戴笠等,当时军政人士与宋子文或多或少都有往来函电,所以这个数量比他和蒋之间的大得多,内容更丰富。关于宋子文的研究,接下来我要做的是1928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这段时间,不仅要梳理宋子文与蒋介石的关系,而且要重新梳理他在国民党政权中地位以及经历。另外抗战时期宋子文与外交体制、宋子文与战后币制改革等议题都在持续关注和研究中。本文系腾讯思享会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腾讯思享会微信ThinkerBig,分享思想之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anyay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蒋介石为何痛恨妻舅宋子文却重用贪腐的连襟孔祥熙?
日 22:05来源:
作者:张弘
核心提示: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的研究后发现,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以后,孔祥熙也去了台湾,蒋介石非常欢迎,经常到医院去看他,跟孔家的关系很好。宋子文到台湾,蒋介石在中秋晚上,只跟他谈了半个小时,话不投机,就各自分别了。蒋介石一辈子不能原谅宋子文,也不想再用宋子文,原因在这个地方&&但是,孔祥熙善于理财,而且只要蒋介石要钱,他一定是有求必应,而且不问用处。八年抗战之后,国库里面居然有十亿外汇和黄金。相对于宋子文后来造成的财政灾难,蒋介石一直后悔没有继续让孔祥熙管理财政。
蒋介石(右)与宋美龄(中)、孔祥熙(左)(资料图)
文章摘自《新京报》日 作者:张弘 原题为《从日记看蒋介石家事》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近代史研究专家杨天石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Ⅱ》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在本书中,写到了蒋介石与各种政治人物的关系。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他与宋子文、孔祥熙等有着亲戚关系的裙带,以及他与宋美龄的夫妻关系。那么,他与这些裙带的关系如何,蒋介石是否任人唯亲和一味袒护?杨天石先生的研究,揭开了这个谜底。本报记者根据杨天石的著作与采访,将这些议题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夫妻关系,过去总是用政治婚姻来概括,但实情并非如此。宋美龄漂亮,文化高,修养好,两人实际上是一种感情上的结合。
夫人宋美龄 政治联姻,但感情深厚
对于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夫妻关系,过去总是用政治婚姻来概括。杨天石不赞成这种说法,&宋美龄漂亮、文化高、修养好,我认为蒋介石跟宋美龄应该是一种感情上的结合,当然这个跟宋家的地位、身份也有关系。&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认为蒋介石跟宋结婚,一个是政治婚姻,另外,跟宋家联姻,可以有利于和江浙财团的联系,这个说法也没有根据,宋家有钱,但是宋家不是很有钱,而且和江浙财团,和那些大银行更没有什么关系。&
蒋介石对宋美龄产生爱慕之情是在第二次广州见面时。日,蒋介石日记出现&往访大、三姊妹&的记载,&大&,指大姐宋蔼龄;&三&指的就是宋美龄。7月2日,宋美龄回上海,日记云:&美龄将回沪,心甚依依。&虽短短几字,但说明了蒋介石的爱慕之心。在当年日记《姓名录》一栏,他特别写上:&宋美龄:西摩路一三九&等字。
进入1927年,蒋介石日记中关于宋美龄的记载逐渐增多。如:3月21日日记:&今日思念美妹不已。&5月4日日记:&致梅林电。&5月11日日记:&赠梅弟相。&&晚,致梅弟信。&
这里的&美妹&、&梅林&、&梅弟&,指的都是宋美龄。又是思念,又是致电、致函,又是寄赠相片,说明蒋介石开始了对宋美龄的&苦苦追求&。5月18日,蒋介石自南京到上海参加陈其美殉国纪念会。上午7时,车到上海,蒋介石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去看望宋美龄。这一天,蒋介石虽然照例在日记开端写了一行字:&叛逆未除,列强未平,何以家为?&意指在陈炯明和&列强&尚未平定之前,不该考虑个人&成家&一类问题。
1927年,蒋介石用不同办法处理完了与前三位夫人的关系,于当年12月1日与宋美龄结婚。当日,蒋介石感到幸福之至,他在日记中写道:&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婚礼完成后,二人共同乘坐新买的兜风,当晚,至宋宅宴会。9时,回新宅,入新房。次日,在家&与爱妻拥谈&,他在日记中写道:&乃知新婚之蜜,非任何事所可比拟。&
宋子文花光了孔祥熙在国库积累的财富,在解放战争期间造成了财政灾难,蒋介石多次在日记中詈骂,认为宋子文是他失败的部分原因。
郎舅宋子文 挥霍国库,导致失败
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研究发现,&蒋介石与宋子文在大部分时间关系极坏。&
20年代,宋子文是国民党左派。1926年底,发生迁都之争,到底国民党的中国政府是设在武昌还是南昌,蒋介石主张南昌,汪精卫、宋子文主张在武昌。蒋介石派他的军需官向宋子文要钱,宋子文以军费威胁,最后,蒋介石只好同意武昌建都。
宋子文当了财政部长、行政院长后,为了平息物价,稳定货币,大量地抛售黄金外汇,短短的几个月,把国库的黄金外汇用得差不多了。蒋介石发现以后,紧急刹车,说再这么花下去,我的家底就被人花光了,所以又把宋子文给撤了。这件事,蒋介石永远不原谅宋,他觉得孔祥熙虽然贪污,但是毕竟国库里攒了很多钱,但是宋子文把自己那点家底全部花光了,以后打仗买军火从哪儿来钱?后来,蒋介石一直把宋子文看成他失败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因为宋子文把国库的外汇黄金全部花光了。
所以,后来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1942年底到1943年初的开罗会议,照道理,外交部长是要出席的。蒋介石去了,宋美龄、王宠惠去了,但是没有让宋子文出席。就因为当时蒋介石很生宋子文的气,蒋介石认为宋子文嚣张跋扈,认为此人不可用。
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的研究后发现,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以后,孔祥熙也去了台湾,蒋介石非常欢迎,经常到医院去看他,跟孔家的关系很好。宋子文到台湾,蒋介石在中秋晚上,只跟他谈了半个小时,话不投机,就各自分别了。蒋介石一辈子不能原谅宋子文,也不想再用宋子文,原因在这个地方。
孔祥熙虽然贪污,但善于理财,只要蒋介石要钱,他一定是有求必应,而且不问用处。蒋介石后来对于撤换他非常后悔。
虽然贪污,但善于理财
抗战期间,孔祥熙劣迹斑斑,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反对。连军统骨干唐纵都认为&孔之为人,莫不痛恨&。学潮反映出当时社会公众对孔祥熙和国民党官僚阶层的普遍不满。这一点,蒋介石有认识。他在日记和《反省录》中写道:
骄矜自满而不自知者是为政治者之大忌。不能齐家,何能治国,人皆由于自侮也,可不戒乎?(《蒋介石日记》,日)
戚属恃势凌人,骄矜自大,不知公私,不明地位,亦时令人愤懑。(《上星期反省录》,《蒋介石日记》(手稿本),日)
滇黔各校反对庸之夫妇之运动已酝酿普遍之风潮,此乃政客、官僚争夺政权之阴谋,可谓丧心极矣。然而平时之不加自检,骄矜无忌,亦为之主因也。日。
这些地方,说明蒋介石不是没有看到孔祥熙家族,特别是孔祥熙本人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对孔祥熙和行政院采取任何措施,仍然怪罪于&国人&,特别是学生。他在日的日记中写道,&国人与青年皆无辨别之智能,故任人煽惑,以致是非不彰,黑白颠倒,自古皆然。&
1945年春,国库局的几个知情的年轻人,开始向重庆国民政府秘密检举身为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有贪污&美金公债券&的行为。3月19日,蒋介石日记云:&研究中央银行舞弊案。&此后,蒋介石日记中连续出现相关记载。
日,蒋介石因中央银行业务局的黄金舞弊案发现重大嫌疑,电召孔祥熙速回。同年5月5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日,选举国民党新一届中央委员。长期以来,孔祥熙的贪渎名声早已流传在外,口碑甚坏,但是,孔是蒋的姻亲,宋蔼龄、宋美龄都&护孔&,蒋在财政上也要依赖孔,因此,外间虽反孔,而蒋介石却常加维护。选举中,孔祥熙和粮食部长徐堪的票数都很低。后来选举常委时,孔祥熙竟至于落选。蒋介石感叹地在日记中写道:&其信望坠落至此,犹不知余往日维持之艰难也。可叹。&
同月28日,六届一中全会开幕,任务之一是解决行政院的改组问题。1938年1月,孔祥熙任行政院长,至1939年11月,蒋介石自兼行政院长,孔祥熙改任副院长。此后,社会&反孔&情绪更趋强烈,蒋介石不能不考虑&换马&。六届一中全会期间,蒋介石日记云:&为庸兄副院长职务亦甚烦恼,但为党国计,不能不以公忘私也,苦痛极矣。&从这一页日记不难看出,蒋介石既想甩开孔祥熙而又难于决断的矛盾心理。次日,蒋介石宣布,他本人和孔祥熙分别辞去行政院正副院长职务,改以宋子文、翁文灏充任。6月1日,蒋介石考察干部状况,在日记中写下了他对孔祥熙的考语:&(庸之)不能为党国与革命前途着想,而徒为本身毁誉与名位是图。&至此,孔祥熙不仅在政治上失势,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也很不堪了。
但是,孔祥熙善于理财,而且只要蒋介石要钱,他一定是有求必应,而且不问用处。八年抗战之后,国库里面居然有十亿外汇和黄金。相对于宋子文后来造成的财政灾难,蒋介石一直后悔没有继续让孔祥熙管理财政。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弘
(本版内容由本报记者张弘根据采访杨天石先生的记录,以及《找寻真实的蒋介石》Ⅰ和Ⅱ摘编、改写而成)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石立]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历史名博: |
&&&&&&&&&&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霭龄和孔祥熙是二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