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实行的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区制度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不是秦朝吗?我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当前位置: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图1 (汉)坐而论道图2 (宋)站议时政图3 (清)跪受笔录廷杖 历史中考复习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本专题主要复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巩 固、发展、强化直至衰亡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古代 史专题复习的重量级专题,在中考中占很大的比例
。 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中央机构 的演变;地方机构的演变等。西周的分封制;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措施;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唐太宗改革政治的措 施;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中央集权强化的措施;科举 制的发展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建立:秦朝 巩固:汉朝 完善:隋朝 发展:元朝 强化:明朝 顶峰:清朝建立:隋朝科举制完善:唐朝僵化:明清废除:清末 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 一、 禅让制: 制度。 实例:尧----舜-----禹 二、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王位,从“公天下” 变为“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三、分封制 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地 方)。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一、加强思想控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 三、完善监察制度: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十 三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 人 想一想:三省六部制与三公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 中央:设中书省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巩固了中央政权, 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 行省制也对我国产生了影响深远,我国省 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始于元朝。 废丞相,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全国的军政 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设廷杖制度,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设厂卫机构,厂卫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 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限定考试内容为 “四书五经”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设立后,军 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清朝还大兴文字狱,从思想上控制人们, 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妄谈政治。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统一容易形成暴政专权; 后期阻碍了先进生产力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 C 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 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 C ) C A.科举制 行省制 B.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行省制 D.郡县制 丞相制 3.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 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D ( )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 4、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 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首创的是( B ) B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5.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 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B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 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 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A ) 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 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7.下列哪几项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B ①西周行分封制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 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8.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 势是( D )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军政实现合一 D.皇权高度膨胀 9.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 秦朝 (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元朝政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一条。清朝哪一 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军机处 废丞相、权分六部10.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 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组织 机 朝代 构 明朝 清朝 A B 作 用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 的监视侦察。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 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 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在地方上设 立什么机构标志着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开始?秦朝郡县制元朝 行中书省(3)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A 、锦衣卫或东厂B 、军机处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 科,标志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考试科目分为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扩 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 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明太祖时,实行八股取士,考试范围 局限于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 清朝时,康、雍、乾三朝大兴文字狱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科举制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它 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后来为什么要废除?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诗赋,也大大有利 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度的实行加强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尤其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 工具,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1、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对唐 朝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B )①在隋朝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 ②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③进士科、 明经科是重要的考试科目 ④解答内容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 的见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日至10月22日的西安世园会的会徽取名为“长安花”,春 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这取意源自我国古代的( ) C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 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 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 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科举制度诞生于何时?废除于何时?隋朝清朝(或1905年)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 的积极作用。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特权垄断, 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 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任答两点即可,但答案中一定要有 公平公正的意思存在)。 (3)材料二中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一中费正清的观点是否矛盾?请 说明你的理由。 不矛盾。费正清肯定了科举制度曾经起到的积极作用, 但到了明清时候,科举制度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消极作用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其他答 案意思相近也可)
浅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来源:西江月? 上旬 2013 年 7 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我国 政治体制发展比较久远,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Word 文档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盲点整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从早期分封制、宗法...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1――袁腾飞_高三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吐血整理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古为今用, 哪些东西能为我们今天所用, 制度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览表吧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不错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演变一览表朝代 秦朝: 确立 侧重 于制 度的 创...(2)三省之间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3)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 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 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晰。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 夏商朝政治制度 1.禹死启继,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禅...制度 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明清) 谏议:门下省(隋唐) 、谏院(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 课后练习: 1.2011 年 9 月 20 日, 《北京晨报》 :中国...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知识目标 专制主义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古代重要的官制和选官制度 能力目标 I、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势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制度(远古---夏朝的建立)---奴隶制度(春秋末期)---封...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cf4bca65ab43d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导读:2016年初三历史热点综合训练,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等,五.针对训练,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巨变,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六次大统一时期: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空前辽阔的时期,我国封建社2016年初三历史热点综合训练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专题解读 本专题主要复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巩固、发展、强化直至衰亡的演变过程,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中央机构的演变;地方机构的演变等。 二.考点点击 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唐太宗改革政治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中央集权强化的措施;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等。 三.思路导引 1、中央机构的演变: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秦)→三省六部制(唐)→中书省(元)→六部和殿阁大学士(首辅制度)(明)→军机处(清) 2、地方机构的演变: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州县制(隋唐)→行省(元)→三司(明) 四.知识梳理 1.西周:分制封,宗法制 2.秦朝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皇帝派官员管理。 3. 西汉时,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4.唐太宗合并州县,减少官多民少的弊端;唐玄宗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Z为相;重视对地方官吏的考核。 5.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始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巩固了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 6.明:废丞相,设三司。清: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7.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五.针对训练 1.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
) A.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
丞相制 2.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废除丞相,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 3.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D.清朝 4.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5、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西汉时,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就逐步解决了侯国问题,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巨变。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凤凰网》 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真主当家做了主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他又推行了什么制度?
(2)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思想上接受谁的建议面独尊儒术?
(3)对材料三你是如何理解的?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其根本途径是什么?
专题二反对分裂,维护统一 一、知识网络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新疆 唐朝设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 中国古代边疆管理 清朝设伊犁将军 唐朝文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西藏 元朝设宣政院,成为正式行政区 反清朝设___________ 对三国吴国派船队到达夷洲 分裂台湾 元朝设彭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维护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统一1842年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近代领土丧失 第二次鸦片 沙俄割占东北和西北领土 战争 _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95年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新中国的统一 日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方针) 日澳门回归 世界史上反分裂战争 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 二、专题内容讲解 1、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出现过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年)的割据混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的大分裂;五代辽宋夏金时期(907―1279年)的民族政权并立。六次大统一时期: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两汉是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晋的短期统一;隋唐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时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空前辽阔的时期;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 整个封建社会,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它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绵延至今。国家的统一,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主流。 2、热点联系:当今以达赖为首的“藏独”,东突为首的“疆独”,和台湾地区一部分的“台独”及近来来出现的“港独”构成了威胁我国边疆稳定、国家统一主要危险因素。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加强管理的史实,是对他们所谓西藏、新疆、台湾是“独立王国”的有力驳斥。 3、、中国近代领土丧失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妥协退让;中国综合国力的低下;侵略者的经济、军事实力强大。新中国成立后,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香港、澳门均以回归祖国,香港、澳门的回归充分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4、美国南北战争的发生和历史意义说明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完成的历史责任,同时也说明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真题回放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域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⑴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哪些信息?
(2)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A 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区的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的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西汉疆域图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起于什么朝代?在西藏设立的行政机构叫什么?
(4)清朝前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渍,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2:“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就是说,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材料3:日下午3点,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两岸领导人举行66年来首次面对面会谈。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也是两岸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1)材料1、2、涉及到的国家在解决统一的问题上分别主张采取什么措施?
(2)结合上述材料1、2、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有何认识?
(3)香港回归后,一个繁荣、稳定、和谐的香港社会呈现于世界,但也有极少一部分人逆历史潮流而动,鼓吹“香港独立建国“,你对此有何看法?
(4)“台湾问题”一直是困扰中美、中日正常发展的因素,你认为要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美、中日友好关系,美、日两国应该怎样做?
(5)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了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请你提出一条好的建议?
3、综合提升 “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广大的国家,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据此回答: (1) 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2)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开始于什么时候?
(3)目前为止,我国唯一还未完成统一的领土是哪里?为解决这一地区问题,我国提出的基本方针是。该地区在中国历史中也是几经磨难,请至少举出两例该地区被外国殖民者侵占的史实并被成功收回的史实。
(4)美国历史上为维护国家统一曾发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该事件的美国总统为什么会赢的美国人民的尊敬?你认为美国采取的这种方式是否值得中国借鉴?说明你的理由。
专题三美国发展历程及中美关系 1.考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重庆谈判,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美、苏、英、中等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1979年中美建交 2.例题: 毛主席高瞻远瞩,为了化解苏联核威胁,小球推动大球,要求尼克松访华,开创新纪元。1989年后,美国封锁我国,几年后改善,交流成为发展主流。20世纪末,炸我大使馆,南海撞机事件。重返亚太,海空一体战,针对中俄,支持日菲越侵占我岛屿。2012黄岩岛、钓鱼岛冲突中都有美国影子。2013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直接干涉内政。美国是要日本牵制中国,不打不和;台湾呢,不统不独。中国播种慷慨收获敌意。中国买美国1.4万亿国债,帮大忙了,美国不领情。美国一切都是为美国的最大利益。中美存在矛盾与分歧的主要问题是制度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等美国不再称霸世界了,中国与美齐肩了,中美会像兄弟似的坐到一起。 一一中国科学院教授王直文谈2013中美关系 (1)例举近代史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
(2)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变化历程。
(3)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如何?我国应如何做?
(4)近年来有所谓的精英说抗美援朝中国人上了朝鲜和黄联人的当,做出了无谓牺牲,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5)美国的发展史给我国的启示:
专题四大国的崛起与世界格局的变化 3 1、考点:关注俄国(苏联)、中俄关系的新变化。注意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二战的历史史实及联合国以及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例题: 21世纪是亚太的世纪,中、美、俄是当今世界的三个大国,也是亚太的核心力量,历史上它们的关系变化跌宕起伏。九年级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 【帮凶成友邦】 (1)19世纪中期,正当中国人民惨遭厄运时,美、俄两国落井下石,其中俄国在哪次战争前后攫取中国150多万平方公时领土?二战中面对共同的敌人德、日法西斯,包括中、美、苏三国在内的正义力量联合起来,其联合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加速日本法西斯迅速灭亡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哪些?
【关系再逆转】 (2)20世纪70年代,当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却出现转机。中美于何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竞争与制约】 (3)冷战后,亚太地区中、美、俄三个大国互相制约,已成为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亚太地区也成为世界上大国利益最为密切、大国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当今美国重返亚太,把中日争端尖锐的钓鱼岛纳入《日美安保条约》适用范围,插手中国南海事务,美国的这一做法说明了当今美国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历史的启示】 (4)从中、美、俄三国关系变化的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专题五、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教版七下教材 材料三“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执政为民,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决定在农村建立最低保障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3)材料三反映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新的体制?这一体制与以往体制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专题六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与挫折
67年的峥嵘岁月,67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到l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1) 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它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4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这两次运动的实质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危害?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作出这一重要决议的是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七、成语大会,请将下列成语的代号填在相应的历史时期里. (1)退避三舍(2)破釜沉舟(3) 三顾茅庐 (4)围魏救赵(5)四面楚歌 (6)老骥伏枥(7)卧薪尝胆(8)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项庄舞剑,意在佩公 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秦末汉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东汉末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感悟 ( 1 )对近代列强侵华的感悟:弱国无外交;落后就会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等。 ( 2 )对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感悟: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等。 ( 3 )对中日关系及日本否认历史的感悟:历史不容忘却;日本就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多做有利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事情。 (4)对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感悟: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等。 (5)对党在农村的政策调整的感悟: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6 )对台湾问题的感悟: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必将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和唾弃。 ( 7 )对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感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等。 ( 8 )对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的感悟: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 9 )对战争与和平的感悟: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合作与交流, 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10)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感悟: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 11 )对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感悟: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2)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感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应对共同问题或挑战,只有联合才是出路;也能够走向联合。 ( 13)对欧盟成立的感悟: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14)对美国经济发展感悟: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5)对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等。 (16))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感悟: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所有国家、民族都应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等。 (17)对经济全球化的感悟: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综合国力。 (18 )对于历史兴衰的感悟:廉洁则政兴,腐败则政息。 (19)对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启示:开放包容导致进步,狭碍保守导致衰亡。 (20)对国与国这间关系的启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本国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1)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应从本国实际出发。 (22)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优点: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以济的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局限性:容易形成独裁和腐败,束缚人民的思想。
2016年中国近现代历史周年大事表 5 时间 历史事件 考查角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115周年 《辛丑条约》签订的危害;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 三民主义的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引起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 1926年 北伐战争开始90周年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就;历史上国共两次合作对当今两岸关系的启示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国内、国际背景;九一八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85周年 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 1936年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 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西安事变的爆发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加剧;1936年 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46年 全面内战爆发70周年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人民解放战争三年取得胜利的原因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三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 条通往西藏的公路,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60周年 三大改造的时间、目的、方式、意义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中国陷入十年内乱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5周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意义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的践踏;“文1976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40周年 化大革命”拉大了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1986年 863计划制定实施 863计划涉及的领域;联系实际认识863计划取得的成就 2016年世界近现代历史周年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事件 考查角度 《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 240周年,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意义;240周年 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评价华盛顿 1836年 英国宪章运动爆发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80周年 1861年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南北战争爆发的时间、导火线;155周年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及影响;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林肯 1861年 俄国1861年改革155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周年 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145周年 巴黎公社成立的意义;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1916年 凡尔登战役 90周年 “凡尔登绞肉机”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性 1921年 列宁实施新经济政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内容、意义;新经济政策是策95周年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1936年 苏联新宪法通过,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又叫斯大林模式)形成,并逐渐立社会主义制度 显现其弊端 1936年 日本军部控制的内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阁上台 1941年 莫斯科保卫战75周苏德战争爆发使得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胜年 利的意义 日本偷袭珍珠港75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世1941年 周年 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苏联解体的时间;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高度1991年 苏联解体25周年 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
6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考试资料、党团工作、资格考试、文档下载、办公文档、专业文献以及2016年初三历史热点综合训练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省级行政区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