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滢的清华创客空间毕滢教育品牌每颗豆是什么?

创客空间走出来的创客教育是什么样的?-宁宁 (芥末堆)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创客空间走出来的创客教育是什么样的?-宁宁 (芥末堆)
芥末堆是一家专注于教育产业信息挖掘与传递...|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_LOC工作室_创客空间走出来的创客教育是什么样?
当前位置:
> 创客空间走出来的创客教育是什么样?
创客空间走出来的创客教育是什么样?
日 07:16:48
访问量:8次
李克强总理在回信中称:“我很欣赏你们信中所说的,在创客的时代,创造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他同时表示,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积极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
7月18日,在STEM科学节的展位上,清华创客空间创始人之一的毕滢回想写信的缘由时显得很平静。年初,李克强总理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探访,之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创客”。毕滢和创客空间的伙伴发现,政府开始关注创客群体,这预示着未来创客教育将会有很好的机会。清华大学创客空间自2013年9月成立起,就一直在校内开展创客项目。基于这样的背景,清华创客空间的这7名学生决定给总理写信。而总理的回信也鼓励了这些学生创客。
这也是毕滢决定创业的原因之一。去年毕滢和伙伴注册成立了造万物科技有限公司,做中小学创客教育及创客项目的孵化。
创客教育未来会成为主流教育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Hacker/Maker。毕滢介绍,2009年前后国内逐渐有了“创客”的概念,但还不是主流,广义上,动手实现自己想法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创客”,狭义上,指的是制作智能硬件和互动装置的人。
2013年9月,毕滢和另外三名伙伴创办了创客空间协会。在学校,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项目制作的实践平台。一开始,毕滢就希望创客空间能够降低学生参与的门槛,让即使没有工程技术背景,没学过电子和编程的同学也可以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实现自己好玩的想法。
创客空间有硬件、软件、机械和设计工作坊。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创作自己的产品。在青少年中开展工作坊时,毕滢发现很多孩子、家长和老师对这块非常感兴趣。“我们也觉得这个东西在未来会成为一个主流的教育。”他认为,编程和电子以后会像英语一样,成为大家普遍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毕滢看来,创客教育的一个很大意义在于,让孩子能从小知道可以用编程和电子帮助解决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能让孩子知道我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探索并改变世界。”他进一步解释,创客教育让孩子的小想法得到落地实现,这将很大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激励孩子更大胆地创新。
创客教育不仅仅是组装机器人
在做创客空间时,毕滢接触不少国外做创客教育的机构。在国外,创客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让孩子做一些科技的尝试。”毕滢说,美国的车库文化浓厚,很多社区和学校都会一些创客空间,让孩子动手参与制作,创客教育非常普及。创客教育的课程也多种多样,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课程和教学流程。
他表示,国内的创客教育近两年才兴起,基本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具体哪一种(创客教育)真的比较适合。”目前市面上比较多的创客项目是做机器人、无人机这些,毕滢称,这些项目几乎占了一半的市场。但在他看来,大部分市面上的这些培训机构很多只是买来乐高的机器人回来再教,缺少自己开发的课程。
“提到创客、STEM,大家会普遍想到机器人,对家长来说,目前认知度比较高的是机器人。”毕滢认为,说机器人教育,很多家长知道大概是在教什么,但如果说创客教育或者STEM教育,家长普遍不知道在教什么。这是国内现在对创客教育认知的阶段,需要市场逐步去改变这种认知。“创客教育绝不仅仅是教孩子做机器人,它可以跟音乐结合,可以跟生物、自然等等一系列东西做一些结合。”
目前创客教育还没有大范围在学校开展,很多还处于观望状态。有些学校会单独设立一个空间,让学生做创客类的东西,毕滢认为这是比较原汁原味的创客概念。也有一些学校把创客教育当做课外兴趣班,或者结合到学校本身的课程中。这主要看学校对创客教育接受的程度。
将创客空间项目拆解打包适合中小学学习的课程
方听音乐盒子是清华创客空间学生制作的一个产品。这个盒子内置传感器,能够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当手机选择架子鼓,拍打盒子时,盒子就会发出架子鼓的声音。通过手机选择,它还可以发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类似这样有趣好玩的创客项目,创客空间里还有HealthyButt智能坐垫,它内置传感器,通过连接手机检测、记录坐姿、时间等数据。坐一段时间后,坐垫内的自动马达就会振动,提醒坐的人起来运动。这些创客项目本身不具有太大的商业价值,毕滢想到可以把它们拆解打包成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创客教育课程,“我们希望做一些有更多趣味性的,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适合孩子上课。”毕滢说,这样这些项目的价值就能够被延伸。
每颗豆是造万物科技公司下的创客教育品牌。毕滢介绍,每颗豆的课程主要包含编程、电子、机械、设计四大核心内容,目前计划设置的有方听音乐盒子、超声波体感游戏、HealthyButt智能坐垫、小黄豆互动小鸟等16个项目课程,每个课程按照四个方案进行分类。课程根据难易程度有不同的时长。
这些课程面向的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每颗豆开发了自己的可视化编程系统PinoBlock。一开始,学生可以只简单地将写好的程序模块拖曳到相应位置,代码会自动出现在屏幕右侧。以游戏化的方式学习编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些代码又会与电子紧密联系在一起。“(课程)分解开后,这些不会很难,主要是让他先了解整个编程的基本流程和逻辑,比如说条件判断是怎么样一回事。”
在毕滢看来,国内的创客教育很少加入设计的元素,乐高涉及的技能点也多是编程和电子,“因为编程、电子比较容易出成品,设计可能就不一定能马上体现出来。”每颗豆将设计作为课程的核心之一,毕滢说,具体的项目会注重学科的交叉。
一开始每颗豆只做纯线上的课程,面向C端家长。后来转变方向,与学校和教育机构合作,为B端提供课程。课程形式是线上和线下混合。每颗豆的教学课程都采用线上视频的形式,先培训老师,之后老师在教学课堂上边放视频的讲解,边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很难说完全凭一个老师自己的能力就能够一直更得上步伐,所以提供在线的服务。”毕滢介绍,老师在教授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远程求助。
依托校内创客空间庞大的创客群体,毕滢说每颗豆最大的优势便是课程内容可以不断更新迭代,“每年(创客空间)大概有二三十个项目出现,我们可以从中挑出大概10个改造成好玩的教育产品。”这些挑出的项目,每颗豆会直接买断,然后拿着这个idea开发课程。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商业价值比较高的创客项目,造万物科技会单独孵化,帮助其独立做成一个产品。
编辑:张志勇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创客&一族:改变的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群人?
  养花,嫌天天搬着花盆找阳光太麻烦,干脆做个能监测阳光分布的&智慧花盆&,让绿植自己追着阳光跑。要是有人给它浇水,它还会&咔嚓&自拍一张,发个微博。
  还有可发电的动感自行车、家用3D打印机&&从创意、编程到制作,所有这些新奇玩意儿的完成者不是高科技工厂,而是清华大学的在校生。他们专业不同、兴趣迥异,却有着同一个身份,&创客&。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潮里,这些争相涌入创新产业上游的生力军正在重新定义&工厂&、定义&制造&,甚至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创客就是对未知充满好奇,从不缺乏创意,时刻有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冲动。&清华大学精仪系研究生毕滢是该校最大的创客社团&&学生创客空间的创始人,也是一名资深&创客&,&只有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中国才有可能诞生出自己的乔布斯、扎克伯格。&
&动手做万物,人人皆创客&
  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刷成温馨的米黄色,长木桌、红沙发,空气里还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一侧的多宝格里摆着一堆稀奇古怪的作品&&从可穿戴的发光灯条服饰,到能模拟乐器音效的音乐盒子,再到会自动调节光亮的智能台灯。
  清华创客空间是毕滢、张承巍、肖宗祺一有空就会&泡&着的地方。他们是本科同班同学,也是创客空间的共同发起人。在这里,他们和会员们一起头脑风暴、动手制造有趣的产品,甚至让有创业想法的团队在这里快速制造产品原型,不断迭代并推向市场。
  &&创客&是2011年左右才从英文的&Maker&译过来的,在那之前我都管自己叫&懒人&。&寸头、近视眼、套头衫,张承巍看起来与清华园里的工科男没啥两样。可这个在清华机械系读博二的&90后&男生,心底却揣满了&创意改变世界&的力量,&有个说法叫&科技改变生活,懒人驱动世界&。我是那种凡事只要重复三遍就头疼的人,必须琢磨出一套自动化的方法解放自己。&比如写一套匹配学校系统、自动计算学分的软件来解放老师;再比如写一个能自动锁定目标、点一下屏幕就自动发送名片的APP,节省互换名片的时间。
  在张承巍看来,所有这些酷炫的创新不应成为&技术宅&的专利,而是人人可为。致力于打造这样的创新环境、降低科创门槛,也成为他和毕滢、肖宗祺一起创办清华学生创客空间的初衷。
  &大一刚入校,我们就参加了科创社团,但待了一段时间,就觉得太没劲了。科创基本上被几个强势的工科院系垄断了,专业门槛太高;校内科创比赛拼的是算法和理论,大部分同学靠边站。可创新哪需要看什么专业背景、计算能力,只要有想法,那就来呗!&高二时拿到全省奥林匹克信息大赛一等奖的毕滢不怕理论艰深,却反感把科创搞成&高精尖&的比拼,&信息爆炸时代,创新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有种&动手做万物,人人皆创客&的氛围。&
&自主学习+学科交叉&,颠覆传统教育的创客实践
  &与现有生产模式相比,创客更注重的是科技和设计的融合,这显然更符合人们越来越个性化的产品需要。&肖宗祺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把设计师和&码农&往各自的方向都拽一拽,造出&世界还不知道,但知道了都想要&的产品。&
  不大的学生创客空间,既是梦想实现的孵化器,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新教室。
  每周末的头脑风暴时间,清华创客空间的会员们都会以3至5人一组的项目组聚集,角色分工也相当清晰,有人偏重创意、有人偏重设计,还有人偏重软硬件的编程。但做什么、怎么做,完全都要靠团队的自主探究来决定。在专业界别相当明确的中国大学里,这种&自主学习+学科交叉&的学习模式极大地弥补了专业学习&被动接受、学科视野狭窄&的缺陷。
  &创客教育能够提供基于问题的思考,不像传统教育,只是跟着教育大纲被动学习知识。同学们自主提问后,广泛搜集资源,和各种人交流,然后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器械,自己尝试解答。创新意识和能力,就是在解答中逐渐培养出来的。&清华大学机械系学生杨韵芳研制的具有多自由度柔性仿象鼻机械臂装置曾获该校&挑战杯&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这也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
  随着创客教育所显现出的巨大力量,创客文化正在清华的校园里落地生根。前不久,该校校长陈吉宁宣称,要&把创客实践作为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模式在清华加以推广&,将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高校中最大的创客空间,并在未来两年推出包括短暂而密集的跨学科导引课、挖掘具体知识内容的方法工具课等在内的&创新创业辅修学位&。
&从小抓起,让创新和动手成为一种习惯&
  如今,除了组织社团的日常活动外,毕滢、张承巍和肖宗祺还组成了自己的创客&铁三角&。和其他创客&从自己生活出发&的态度不同,他们的关注点一直放在青少年拼插式智能玩具套件的开发上。
  比如方听音乐盒子,这个成本只有百元的木制方盒子,只要与iPad连接,就能变成钢琴、沙锤、吉他等不同乐器。连续三个寒暑假,他们带着这些智能玩具进学校、进社区,手把手地教小朋友们简易编程、组装、拼插、上色。
  他们坚信,这种在碰撞、分享的开放气氛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正是当下中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
  &中国的教育太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育了。我们小时候的劳技课不是被改成自习,就是被用来大扫除、开班会。而那些名目繁多的青少年科创大赛又异化成了升学的加分砝码,有一次我看一个小学生的参赛题目竟然是&DNA测序&,这明显是他的知识架构驾驭不了的。&张承巍认为,只有创新和动手成为一种基因、一种习惯,整个民族的创新活力才能从源头上被激发出来,而这种习惯必须&从娃娃抓起&。
  而在实践里,他们也欣喜地看到,这种基因在孩子们身上并不匮乏,只是缺乏一个把它激发出来的通道。&要完成这样一个套件需要很多步骤,从编程、拼插到上色,每个孩子都可以从其中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点。如果让现在的孩子们从小就体会创新,那他们将来的创造力一定比我们现在强得多。&张承巍充满期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客教育品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