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1978年济南军区副政委名单是谁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甘肃省籍党政军官员名录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甘肃省籍党政军官员名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03:37:2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4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甘肃省籍党政军官员名录
官方公共微信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梁仁芥(少将)',
blogAbstract:'&&&&&&梁仁芥(少将)简介\n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军队任免】兰晓军任甘肃省军区副政委、杜永耀任政治部主任
本报兰州12月31日讯(记者
徐爱龙通讯员朱沼)省委议军会议今天上午在兰州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11年全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党管武装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新年度工作。省委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王三运在会上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积极开拓进取,狠抓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我省党管武装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主持会议。
  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宣读了《关于表彰党管武装好书记、国动委好主任的决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传达了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陈知庶作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情况的报告。
  出席会议的省委、省政府及省军区领导还有:蒋文兰、罗笑虎、连辑、刘立军、陆武成、吴德刚、泽巴足、傅传玉、张晓兰、兰晓军、杜永耀、刘道成等。
本报兰州讯(通讯员朱沼&宋斌)省军区1月20日举行迎新春团拜会暨文艺演出。
&&&&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陈知庶,省军区政委傅传玉、副司令员祁学军、副政委兰晓军、参谋长李林、政治部主任杜永耀等出席团拜会并观看文艺演出。
已投稿到: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辽宁省军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66年7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前身是日在营口起义的国民党军暂;师长王家善赵国泰潘宗元王万金张志礼王戒武胡有发魏;王家善曾任热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独立师1团:81577部队原系国民党暂编第58师;甸县石盆沟地区;独立师2团:81579部队;独立师3团:81581部队;该师老兵网址:h各省军区独立师历史沿革辽宁省军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66年7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一师(81573部队)/1976年2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81年1月改称沈阳军区守备第11师/1991年5月沈阳军区守备第11旅/1992年撤销前身是日在营口起义的国民党军暂编58师,师长王家善,以前是伪满军官学校校长,该部队是王家善召集伪满军官为骨干拉起来的一只地方杂牌部队。起义后,改编为辽东军区独立第8师、辽东军区独立第5师。1949年2月改称第167师,隶属东北军区。1949年9月改为150师,编入50军,从东北南下。日随50军参加鄂西南战役,12月30日参加解放鄂川战役,进军到重庆。1950年2月荆江分洪区的筑堤建设。1950年8月份到达河南驻马店担任剿匪、肃特、维护交通任务。1950年10月上旬北上吉林海龙地区集结,10月26日到达丹东待命。 日入朝先后先后了确保汉江南岸滩头阵地,掩护主力休整任务和第四次战役汉江五十昼夜阻击任务。汉江阻击战时,450团为阻击主力。448团为150师中最有战斗力的一个团,坚守北汉江17昼夜,顶住美军的猛攻,为第四次战役战役反击提供了重要保障。1951年4月上旬回国在凤城地区休整,6月25日再次入朝修建顺川机场。1951年11月移师定州,渡海解放清川附近的艾岛,并在清川江到达川江一线执行海岸防御任务。1953年10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530团番号). 在赴朝作战四年多的时间,全体指战员发扬了高度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和渡海攻岛。在朝鲜共歼敌4517人。日奉命回国在宽甸县石盆沟地区驻防,为随时准备支援朝鲜的一线部队。1960年4月改称陆军第150师。日移防庄河县徐岭杨树房地区担任海防任务。根据沈阳军区日和日关于组建地方部队的命令和指示,150师自野战部队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于日起正式归辽宁省军区建制. 辖步兵第1、2、3、4团、高炮营、通信营、工程营,编制表中没有师属炮兵团。军150师炮兵530团调归沈阳军区守备一师。1966年7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一师. 1969年珍宝岛反击战爆发后,为了加强赤峰地区防御作战力量,1969年10月奉命移防内蒙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师部机关驻大板镇。76年2月改称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日根据辽宁省军区(1981)辽军务字第2号命令, 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11师。日赤峰守备区成立,归属赤峰守备区编制,番号为赤峰守备区第十一师. 日缩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一旅。1992年随赤峰守备区撤编。师长 王家善 赵国泰 潘宗元 王万金 张志礼 王戒武 胡有发 魏书庆 阎洪喜 丁永耀 政委 谢甫生 张悻真 李冠克 胡若 方段 张希和 张春榆 张本岚 冯建中 刘国君 马国君王家善 曾任热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转业到地方,曾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原414团政委张春榆后来曾任该师政委多年,后又升任辽军省军区副政委,后又升任了1981年成立的赤峰守备区第一任政委。独立师1团:81577部队 原系国民党暂编第58师499团,日随师在营口起义。1949年9月改称150师448团。1966年初1团移防辽宁省桓仁县雅河地区。1968年6月移防宽甸县石盆沟地区。1969年调驻巴彦琥硕镇。日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一师三十一团。日缩编为守备十一旅一营。独立师2团:81579部队。1969年调驻幸福之路苏木。独立师3团:81581部队。1969年调驻沙巴尔台苏木。该师老兵网址:辽宁省军区独立二师(1)1966年由辽宁省公安总队改编。师长董家义。辖5团、 6团抚顺、7团凌源、8团、9团、10团、11团、12团。著名田径教练马俊仁年在该部队服兵役。1969年2月与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二师对调。辽宁省军区独立二师(2)1969年2月与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二师对调。政委黄廷廉。4团(宽甸)、9团(后为省军区独立1团)。1976年该师撤编。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八团(部队):1955年,由健康第二、七团机关和接收公安第二团2个营、公安第三团1个营、东北公安军警卫团3个连、旅大警卫团1个连组建,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 卫第三十三团(3541部队)。1957年6月,改编为黑龙江省军区内卫第四团。1959年1月,改编为北安县公安局武装警察大队。1960年3月,改编 为黑龙江省公安厅武装警察总队第七支队。1962年4月,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黑龙江省总队第四团。1963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黑龙江省总队第四团。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二师步兵第八团(3391部队)。1969年3月,部队调防到辽宁省锦州市, 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八团(1402部队)。1976年10月,第八团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第二团(代号81753部队),建制4 个步兵营、15个步兵连、1个警通连、1个机炮连,拨归营口军分区领导。日,改称为辽宁省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独立第二团。1983年1月 1日.根据公安部[1982]公发(武)字第172号文件精神,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辽宁省总队第二支队。吉林省军区吉林省军区独立步兵师/1966年7月改称吉林省军区独立第1师/1976年2月改称吉林省军区独立师/1980年12月改称沈阳军区守备第10师/1992年10月撤销日,沈阳军区命令,以陆军第190师步兵第570团、第190师轮训队、通信营和吉林省军区的3个独立连为基础组建长白山岳师,3月13日总参谋部批准番号改称“陆军第213师”。师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下辖步兵第637团、第638团、第639团,共编2523人。归吉林省军区建制。师部驻安图县二道白河。【1961年尚没有省军区独立师编制,这是一个温带山地步兵师的试验】日,沈阳军区命令,陆军第213师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驻地未变),将步兵第638团、第637团、第639团依次改称为独立师步兵第一团(3营制)、第二团(2营制)、第三团(2营制)。同时,在汪清组建步兵第四团,师直属独立炮兵营。全师共编6920人。 【四团制独立师】日,沈阳军区命令,将吉林省军区独立师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1师,隶属关系不变。日,军委办事组指示,将独立第1师步兵第4团和师炮兵营合编为该师炮兵团(3营制),并组建师高炮营(4连制)。 【全国的各个省军区独立师都于此时改编为3个步兵团与师炮兵团的编制,回归到普通陆军师路子】日,沈阳军区命令,独立第1师步兵第3团转隶通化军分区建制,并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4团;将独立第2师步兵第7团调归独立第一师建制,并改编为该师步兵第3团。独立第1师师部移驻汪清柳树河。部队驻扎在汪清县与黑省东宁县境内。 【防区由长白山变更为吉林省的中苏国境的二线设防地域】日,沈阳军区批复,独立第1师组建相当团级农场和相当营级马场日,沈阳军区命令,将独立第1师改称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其所辖3个步兵团和炮兵团依次改称为独立师步兵第1团、第2团、第3团和炮兵团。日,沈阳军区通知,独立师组建工程营(6连制),编1000人。9月15日.沈阳军区通知,独立师农场正式列编(正团级)。日,吉林省军区奉命,由守备3师自行火炮团1个营扩编组建独立师坦克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独立师坦克团”。共编867人。12月31日,吉林省军区奉命,将吉林省军区独立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师”。其辖属的步兵第一、二、三团和炮兵团、坦克团,依次改称为守备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和师炮兵团、坦克团。撤销师工程营。日,沈阳军区通知,将守备第十师从12月1日零时起成建制转隶于第六十八军建制。1985年9月转隶第16集团军领导指挥。 日师部迁到延吉市。1990年底 守备十师隶属吉林省军区1992年10月守备十师解散,留守处于1993年9月撤消。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761部队日,遵照沈阳军区命令,吉林省军区接收吉林省公安总队(计8986人),并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番号3375部队,驻长春市西安桥外。下辖步兵第五团(驻长春坦克学校番号3376)、第六团(驻吉林番号3377)、第七团(驻长春市番号3378)、第八团(驻镇赉四方坨子番号3379)、第九团(驻磐石番号3380)。全师编员7417人。日部队代号为1325部队,日部队代号为81617部队。1976年2月撤销建制,至8月24日完成撤消。所属部队整编为三个独立团、二个独立营、二个独立连,归所在军分区(警备区)领导。师长杜秀章(69.04)刘纯仁(76.08)政治委员朱改(69.04)叶萍(72.02)姚祥(76.08)副师长齐连生(76.08)彭健(.08)李盛兰(76.08)渠平时(76.08)徐金升(76.08)副政治委员马奔腾(76.08)李芳(69.12)唐克新(76.08)刘卓亭(76.08)张绍春(76.08)李群星(76.08)石怀祯(76.08)吴起(76.08)参谋长渠平时(69.10)高振田(76.08)政治部主任李群星(72.01)傅本琛(76.08)后勤部部长任其风(69.03)孙忠会(73.11)宋进福(76.08)政治委员赵瑞熙(69.11)宋礼良(76.08)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日,遵照沈阳军区命令,吉林省军区接收吉林省公安总队(计8986人),并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番号3375部队,驻长春市西安桥外。下辖步兵第五团(驻长春坦克学校番号3376)、第六团(驻吉林番号3377)、第七团(驻长春市番号3378)、第八团(驻镇赉四方坨子番号3379)、第九团(驻磐石番号3380)。全师编员7417人。黑龙江省军区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1966年7月改称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1师/1968年2月改编转隶第23军1965年4月,23军73师改编为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下辖步兵第1、2、3、4团,73师炮兵349团归23军直属。1966年7月改称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1师. 1968年2月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1师归建23军,恢复73师及各团番号。----------------------------------------------------------------------------------------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二师(1) (9.2)日,黑龙江省公安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2师。辖步兵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团及1个独立营。师政委黄廷廉。1969年2月,黑龙江、辽宁两省军区独立二师对调。1969年3月原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二师第十团进驻凌源,当地为辽宁省劳改监狱基地,设有省监狱局凌源分局,管理众多监狱。该师出了著名作家李栋恒。写了很多以公安内卫为题材的作品。步兵第11团: 1948年8月,奉东北公安总处命令,哈尔滨市公安局执法大队改编为哈尔滨特别市公安总队,辖执法、民警、警卫3个大队、18个中队、1所医院、1处教导队,共2510人。1950年3月,哈尔滨市公安总队改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哈尔滨市总队,辖3个大队,12个中队,2个警卫中队。1951年9月,根据东北公安部队司令部指示,哈尔滨市公安总队隶属松江省总队领导。1952年1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哈尔滨市总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市公安大队,管辖3个中队,定编1478人。1954年4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改称中国人民公安军。哈尔滨市公安大队改称哈尔滨市公安军第一团,隶属省军区领导。1955年,改称公安军内卫30团,1957年改称公安军内卫一团。1959年,公安军内卫一团改称为黑龙江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第一支队。1966年,改称独立二师十一团。---------------------------------------------------------------------------------------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2师(2) (5.12)1969年2月,黑龙江、辽宁两省军区独立二师对调。师长董家义()。1969年6月,根据沈阳军区指示,省军区独立第二师七团、黑河、奇克两个边防中心站合编为一个边防团,划归黑河军分区领导。1969年6月,在合江地区的6个边防中心站与省军区独立二师十团的基础上组建了3个边防团划归合江军分区领导。1969年12月组建沈阳军区守备5师时,黑龙江省军区独立2师步兵6团(驻嫩江地区)、10团改编为守备13团、守备14团。守备13团在大兴安岭伊列克得设防。1975年底,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2师撤销,所属部队整编为3个独立团,若干独立营,划归各军分区领导。天津警备区天津警备区独立师/1976.8天津警备区警备师/1983.3天津市武警总队1969年3月,内蒙古军区独立师率步兵第6、7、8团调防天津,短暂称天津警备区独立第2师,不久就改称天津警备区独立师。师政委傅力戈。天津市1967年才升格为直辖市,因此,没赶上1966年各省公安总队改编为独立师那波。1976年8月改称天津警备区警备师,辖警备1、2、3团。1983年3月,警备师及警备第1团、第3团、教导队、轮训队、医院、卫生队、汽车连、修理所、招待所、仓库、农场移交给天津市公安局,组建天津市武警总队。师长王俊杰、师政委陈晋民改任总队长、总队政委。警备第1团整编为武警第一支队,警备第3团整编为武警第二支队,市公安局武装民警支队(劳改看押、城市武装巡逻)整编为武警第三支队,市局民警处和其领导的郊县各中队整编为武警第四支队。武警第1、2、3支队下辖3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辖4个中队。日,成立武警第五支队,为三三制,担负机动任务。1990年2月,组建武警第六支队,辖3个大队、11个中队、警通中队、特勤中队,担负机动任务;河北省军区;河北省军区独立第1师/1969年3月改称河北省军;1966年7月,由河北省军区独立第1、2、3、4;1969年3月,因为河北省军区独立第2师调防改为;步兵第1团――由原独立1师1、5团合编;步兵第2团――独立1师7团,原内蒙古军区独立师5;步兵第3团――由原独立1师在北线的步兵第2、第3;步兵第4团――原独立2师8团;步兵第5团――由独立1师务。河北省军区河北省军区独立第1师/1969年3月改称河北省军区独立师(51179部队)/1980年12月北京军区守备第7师/1985年10月北京军区守备第7旅/1992年撤销1966年7月,由河北省军区独立第1、2、3、4、5、6团和独立步兵连组建河北省军区独立第1师。这六个独立步兵团在1964年年底开始组建,来源都是野战师的营、连,基础很好,如陆军第28、63、74、107、187、193、194、197师等。独立第1师师部设在沧州市,1团驻地河北省静海县唐屯、2团驻地张家口市沙岭子、3团驻地承德市、4团驻地滦县、5团驻地沧州市、6团驻地深县前磨头。1969年3月,因为河北省军区独立第2师调防改为山西省军区独立师,故1969年3月起河北省军区独立第一师改称为河北省军区独立师。此时,河北省军区独立师辖:步兵第1团――由原独立1师1、5团合编。驻沧州,担负海防。步兵第2团――独立1师7团,原内蒙古军区独立师5团。1980年12月,独立师改为守备7师时,步兵第2团调出归河北省军区直属。1981年8月,改称河北省军区独立团。1983年3月,河北省军区独立团缩编为河北省军区独立营。步兵第3团――由原独立1师在北线的步兵第2、第3团合编。驻滦县,担负海防。1974年4月改为北京军区守备4师14团.(51165部队)步兵第4团――原独立2师8团。担负内卫任务。1977年调归省军区直属,改称河北省军区独立步兵第1团。步兵第5团――由独立1师步兵第4、6团合编。1974年4月,河北省军区独立步兵师第3团调出,改为北京军区守备4师14团;北京军区守备第4团由独立师代管。1976年3月组建河北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1977年3月,独立师4团调出,归河北省军区直属,改为独立步兵第1团。守备第4团改番号为守备第34团。1980年12月,独立师步兵第2团、守备第34团调出,归河北省军区直属。1980年12月河北省军区独立师师直与步兵第1团、步兵第5团、师炮兵团整编为北京军区守备第七师,师部迁移到承德地区围场县,由二十四军代管。1985年,北京军区守备第七师整编为北京军区守备第七旅。1992年,北京军区守备第七旅撤销建制。------------------------------------------------------------------------------- 河北省军区独立第2师1966年7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河北省总队改编为河北省军区独立第2师,辖步兵第7、8、9、10、11团。1969年,河北省军区独立步兵第2师带步兵第7、9、10、11团改编成山西省军区独立步兵师。步兵第8团调归河北省军区独立第1师改编为步兵第4团。步兵第7团前身为河北省公安总队第1团,是由天津市武警总队于日缩编。 山西省军区山西省军区独立师(1)原为解放初期1949年至1950年山西省各县各专署的公安队,经历了取缔反动会道门、镇压国民党残余反动势力,保卫新中国政权的斗争。1966年7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山西省总队改编为山西省军区独立师,代号4540部队,原来的公安总队所辖6个支队改编为6个步兵团。一支队4541部队在雁北、朔州地区,二支队4542部队在晋中地区,三支队4543部队在大同市,四支队4544部队在太原市,五支队4545部队在太谷、介休地区,六支队4546部队在晋东南地区。在山西长期担任省级重点警卫单位的内卫和保卫任务,绝大部分干部和战士是山西人。1969年3月山西省军区独立师率步兵第1至第5团,移防内蒙古,改称内蒙古军区独立步兵师。同时,原山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6团给了河北省,驻防保定地区。-------------------------------------------------山西省军区独立师(2)1969年3月河北省军区独立第2师调防山西改称山西省军区独立师。原辖之河北省军区步兵第7、9、10、11团依次改称为山西省军区步兵第1、2、3、4团。1976年9月,山西省军区独立师及所辖各团番号和建制撤消,组建山西省军区独立第 1、第2团,分别归太原警备区和晋中军分区领导。1982年年底,两个团移交给武警山西省总队,改为直属第1、第2支队。内蒙古军区内蒙古军区独立师(1) (9.3)日,内蒙古公安总队改编为内蒙古军区独立师。共移交4个团、另2个营、1个军马场、1所医院,共计4590人。内蒙古军区独立师辖步兵第5、第6、第7、第8团。此时,内蒙古军区还辖独立步兵第1、第2、第3、第4团,这4个团于1967年组建为陆军第30师时改编为3个步兵团与1个师属炮兵团。日内蒙古军区独立师率第6、第7、第8团调防天津,改为天津警备区独立师。第5团调归河北省军区独立第1师。杨德松,1916年生,湖南澧城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4年5月入党。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团长、副科长、旅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1951年4月任绥远省公安厅武装处处长,1952年4月任绥远省公安厅副厅长兼公安部队绥远省总队第一副总队长,1952年11月任内蒙古公安部队副司令,1958年12月任内蒙古武警总队副总队长,1962年6月任总队长,1963年2月任公安部队内蒙古总队总队长,1966年7月任内蒙古军区独立师师长,内蒙古军区副参谋长,河北省军区顾问。1985年逝世。-----------------------------------------------------------------------------------内蒙古军区独立师(2) (3.5)/步兵第30师 (5.9)1969年3月山西省军区独立师奉令调内蒙,改称内蒙古军区独立师,在调内蒙前,绝大部分干部和战士是山西人。下辖5个步兵团及师训练大队,师的代号是1769部队,一、二、三、四、五团代号分别是、、1774部队,完全是内卫部队的轻步兵的装备和编制。当时全师装备了5种枪支,既54式手枪、56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轻机枪和53式重机枪,没有装备1门炮。担负呼和浩特、包头两市的重点目标、内蒙古铁路的桥梁隧道、内蒙古党政军战时指挥枢纽等处的警卫守护任务。独立师师部与第3、第5团驻呼和浩特,第1、第4团驻包头,第2团驻和林格尔县。1971年裁撤了步兵第5团,变成了辖4个步兵团的师,开始装备82迫击炮、75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步兵营的1个步兵连改编为机炮连;每个步兵团由三个营九个步兵连的编制改成每营一个机炮连、两个步兵连,即每个团辖三个机炮连、六个步兵连加团部警通连,共10个连队;每个机炮连辖3个排,重机枪排、75无后座力炮排、82迫击炮排,共9个班,装备三挺53重机、三门75无、三门82迫。每个步兵连在原来三个排9个步兵班的基础上,增加辖四个班的炮排,即步兵连变成四个排13个班的连队,编制达140多人。炮排的4个班是60迫击炮两个班,每班一门炮;40火箭筒两个班,每个班3具火箭筒。1975年,独立师步兵第2团第2营调卓资山参与组建北京军区独立守备第一团,随后独立师第2团组建了新的第2营。日,部队代号改为五位制,内蒙独立师改称51130部队,一团是51151,二团是51132,四团是51147,三团是51140。1976年4月,独立师又向野战师编制靠拢,步兵第4团改编为独立师炮兵团(51147部队),独立师编制变为3个步兵团又一个炮兵团。师炮兵团驻凉城,辖有160迫、122榴、107火箭、85加农各一个营。84师炮兵团1营调到炮团为160迫击炮营。步兵团的增编了团直属的100毫米迫击炮连、12.7毫米高机连,警通连拆编为特务连和通讯连。1976年9月初,独立师担负内卫任务的部队移交给新组建的内蒙古军区独立团、包头军分区独立第1、第2营等单位。独立师从此主要担负机动作战的国防任务。日,随着东盟各盟回归自治区建制,黑龙江省军区独立第3团改为内蒙古军区独立第2团,原军区独立团改为独立第1团。1982年12月下旬,内蒙古军区独立第1、第2团、独立第1、第2营、各个盟市军分区的独立连独立排划归新组建的内蒙古武警总队。1983年5月,内蒙古军区独立师改编为步兵第30师。1985年9月,在百万大裁军中步兵第30师撤编,2个团编入内蒙古武警总队,2个团编入守备6师。杨勤生,1916年5月生,陕西省耀县人。1933年5月参加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北红26军战士、班长,陕北庆阳游击队中队长,洛川游击队队长,红26军骑兵团指导员,红军蒙汉骑兵支队政委,延安留守兵团军政研究班学员,八路军骑兵旅教导大队大队长,绥远军区丰凉骑兵大队大队长,第8军68团3营营长,绥远军区路北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华北军区团长,山西省民警总队后勤处处长,山西公安总队后勤部部长、副总队长,山西省军区独立师副师长,内蒙古军区独立师副师长,1979年5月任内蒙古军区司令部顾问,副军职离休干部。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上校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逝世。陕西省军区陕西省军区独立师(1) (9.4)日以商洛军分区所属之陕西军区独立第十二团机关为基础组建陕西省公安总队部,隶属西北军区公安司令部建制。55年8月 陕西省公安部队整编,撤销西安市公安团,由该团组成一个预备团的机构赴甘肃天水,一、二营与省公安团合编成内卫第七十四团,三营与独立营合编成内卫营。公安第十团与独立三营合编为内卫第七十五团。骑兵营组成骑兵大队。1958年12月 根据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军委《关于公安部队整编问题的报告》和兰州军区党委关于公安部队整编的指示。全省担任警卫、守护、看押的公安部队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连同任务移交陕西省公安厅领导。同时撤销公安内卫第一、二团番号,省军区编留1个独立团(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团,现在沿革为宁夏军区独立步兵团)及1个骑兵连,并为兰州军区组建1个舟桥营。1966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撤销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决定和军委6月7日电令:从日起撤销公安部队番号。将陕西省公安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军区独立师。该总队所辖之第一、二、三、四团依次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一、二、三、四团。原陕西省军区独立团改编为独立师步兵五团。原总队直属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军区独立师直属步兵营。1966年9月,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接收宁夏军区独立师1个直属步兵营和甘肃省军区独立师第5团1个连编为独立师直属步兵第2营。日 遵照中央军委电令和兰州军区3月1日命令:陕西省军区独立师和甘肃省军区独立师相互对调;所属各步兵团同甘肃、青海、宁夏军区的所属团换防;各军分区的独立营、连和各县人武部的县中队在省内相互调防。 其中,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第2、第3团调甘肃,改称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第2、第3团;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4团调入青海,改称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第5团(该团直属于陕西省军区)与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对调。----------------------------------------------------------------------------------------------------陕西省军区独立师(2)84601部队(6.7)日 遵照中央军委电令和兰州军区3月1日命令:陕西省军区独立师师部和甘肃省军区独立师师部对调;陕西省军区5个步兵团同甘肃、青海、宁夏军区的所属步兵团换防。调入陕西省军区独立师的4个步兵团为:步兵第1团――原甘肃独立师2团;步兵第2团――原甘肃独立师1团;步兵第3团――原青海独立师5团(欠2营),及甘肃独立师3团第2营;步兵第4团――原青海独立师2团 ;1970年12月,遵照总参谋部命令,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第5团(1969年换防前的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调归陕西省军区独立师建制,编为该师步兵第5团。日,陕西省军区独立师番号撤销,所辖5个步兵团改称独立步兵团。其中独立步兵第1、2、3、4团分别划归咸阳、西安、渭南、宝鸡军分区领导,独立步兵第5团直属陕西省军区。1982年12月武警陕西省总队成立,下辖4个直属支队(由省军区移交的4个独立团整编)和榆林、延安、渭南、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汉中、安康、商洛10个地(市)支队。1983年1月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第5团第2营移交给武警总队,改为武警第2支队第3大队。日,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第5团改称陕西省军区独立团。1985年10月,陕西省军区独立团撤编。部分部队缩编为陕西省军区独立营。1990年1月,武警陕西省总队组建第5支队,担负机动任务。该支队经过2005年6月调整后,改称第2支队。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驻咸阳吴家堡]-[84611部队]1982年12月改编为武警陕西总队1支队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驻西安姜城堡]-[84621部队]1982年12月改编为武警陕西总队2支队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驻渭南]-[84631部队]1982年12月改编为武警陕西总队3支队 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4团-驻宝鸡姜城堡]-[84641部队]1982年12月改编为武警陕西总队4支队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5团-驻西安北关]-[84651部队]1983年6月改编为陕西省军区独立团,1985年10月,陕西省军区独立团撤编。部分部队缩编为陕西省军区独立营。。甘肃省军区甘肃省军区独立师(1) (9.4)日,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甘肃省总队改编为甘肃省军区独立师,下编5个团、两个独立营、1个医院,全员额为9247人。改编后,一、三团执行看押任务;二团守护天兰、兰新铁路;四团、五团担负守卫任务。1966年秋,独立师步兵第5团调防四川。1969年4月师部与陕西省军区独立师师部对调;独立师步兵第4团:1966年7月,兰州军区独立3;------------------------;1969年4月甘肃省军区独立师师部与陕西省军区独;1971年4月,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1团编入独立;1971年5月,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19;1976年4月,师部率步兵第1、2团移驻景泰川地;1979年独立1969年4月师部与陕西省军区独立师师部对调。所辖各步兵团与陕西省军区、青海省军区各团换防。其中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第2调入陕西,改称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第1团。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欠2营)调入青海,改称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5团。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4团已于1968年3月与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6团对调。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第2营调入陕西,改编为新的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的第2营。独立师步兵第4团:1966年7月,兰州军区独立3团(1961年7月组建,辖3个营9个步兵连,1个警通排。后又曾编1个高射机枪连、3个机炮连和3个步兵连)改称省军区独立师4团。1968年2月,甘肃省军区独立师直属营辖4个连编入4团建制序列,全团辖4个营。 部队先后使用过9031部队,8072部队,兰字324部队, 8100部队代号。部队对外通信先后使用过兰州市206信箱和兰州市508信箱。1968年3月,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4团与海晏的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6团对调换防。-------------------------------------------------------------------------------- 甘肃省军区独立师(2) 84604部队 (1.1)/ 兰州军区守备第2师(5.8)1969年4月甘肃省军区独立师师部与陕西省军区独立师师部对调。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所属各步兵团与陕西省军区、青海省军区各步兵团对调。其中,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第2、第3团换防来甘肃,改称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第2、第3团。早在一年前(1968年3月),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6团已经换防来甘肃,改称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4团,1969年4月这次大换防该团未动。1971年4月,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1团编入独立师建制,改称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5团,独立师直属独立第2营和步兵第4团第3营编入第5团建制。步兵第5团驻防兰州,担负省党政军领导机关及驻兰机密单位的警卫任务。1971年5月,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1969年调防青海之前为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4团)调来甘肃,编为该师步兵第6团,移驻景泰县,担负国防施工任务。至此,独立师辖6个步兵团,总员额为10341人。其中,步兵第1、第2、第3、第6团均是原陕西省公安总队、原陕西省军区独立师的部队。1976年4月,师部率步兵第1、2团移驻景泰川地区,连同第6团,担负守备及国防工程建设任务。1976年5月,该师进行整编,第一、二、六团依次改称为师属步兵第一、二、三团; 省军区独立骑兵团改编为师属炮兵团,移驻景泰地区担负守备任务;将担负守卫、执勤、看押任务的步兵第3、5、4团从该师划出,依次改称为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1、2、3团。整编后,师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全员额减至5000人; 师部最初临时驻兴泉堡、酸茨水,后在景泰县红沟建起了师部营房,1984年底由红沟移驻景泰县城.1979年独立师扩编至7000人,组建了师属工兵营、通信营、双37高炮营、防化连等技术兵种。警通营设警卫连、侦察连、通信连、有线连、无线连另加一个修理所。1981年1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2师,各团改编为守备第4、5、6团,仍隶属甘肃省军区,员额减至6500人。1985年9月守备2师及所属各团撤销。守备第2师高炮营调归第21集团军高射炮兵旅。47军140师418团(欧阳海团)移防守备2师炮兵团在景泰县八道泉的营房,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5团84674部队。1992年10月守备5团撤销。欧阳海连和一部分连队调139师。第3营第8连和第2营第5连组建甘肃省军区甘南军分区独立营84635部队。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景泰县城]-1981年1月改编为守备二师.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1团-驻地不详]-[84624部队]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2团-古浪县城]-[84634部队]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6团-景泰县喜积水乡酸茨水]-[部队]甘肃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景泰县八道泉乡]-[84614部队]武警陕西省总队的资料讲,当时对调,甘肃来了一个师部零两个团,即甘肃独立师师部及第1、2团,青海独立师也来了两个团,即第2、5团,新的陕西独立师组成是:师部――原甘肃独立师师部1团――原甘肃独立师2团2团――原甘肃独立师1团3团――原青海独立师5团4团――原青海独立师2团宁夏军区(银川,606部队) (1.2)/ 兰州军区守备第3师(5.9)1966年7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宁夏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宁夏军区独立师,师长涂宗德。下辖3个步兵团,分别由宁夏军区步兵第6团、宁夏公安总队直属团、宁夏公安总队银川支队改编为独立师步兵第1、第2、第3团。1969年5月,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第4团(注意,不是青海省军区独立师的步兵第4团)与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对调;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第5团与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对调;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与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1团对调。此时,宁夏军区独立师改代号为5372部队,其下辖的3个团为:独立师步兵1团--5390部队--原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第4团独立师步兵2团--5391部队--原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第5团独立师步兵3团--5392部队--原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1团1976年3月,独立师1团(欠3个连)与47军141师炮兵团120迫击炮营合编为独立师炮兵团,启用84816部队代号。同时以调入宁夏的原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6团改为宁夏军区独立师新的步兵第1团,仍使用84626部队代号。宁夏军区独立师转变为在贺兰山设防守备的国防部队。1981年2月改称兰州军区守备第3师。 在贺兰山南段的守备设防任务不变。师、团代号未变。1985年9月兰州军区守备第3师撤销建制。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1) (8128部队) 1966年7月由宁夏公安总队第1团改编。1969年春调青海改称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第4团。1970年12日,兰州军令命令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第4团与青海省军区独立营合编为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8团,下辖2个步兵营,但一直继续由省军区直接指挥。1976年1月与步兵第4团合编为青海省军区独立第4团,移防海晏县担任221厂警卫任务.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2) 84626部队)1969年春,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第4团(注意,不是青海省军区独立师的步兵第4团)与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对调。 1976年3月该团(欠3个连)与47军141师炮兵团120迫击炮营合编为独立师炮兵团。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3) (84626部队):1976年4月,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6团移防宁夏贺兰山三关口(赤木关)地区,执行守备和国防施工任务,番号变更为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1981年2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3师第7团,1985年10月该团撤编。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1) (8129部队) 1966年7月由宁夏公安总队直属团改编。1969年4月调入陕西改称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第5团。1970年12月,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第5团调归陕西省军区独立师建制,编为该师步兵第5团。1976年7月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撤编,该团改为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第5团,直属于省军区。1983年6月,改称陕西省军区独立团。1985年10月缩编为陕西省军区独立营。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2) (84636部队):已知最早的前身为1936年2月组建的西北政治保卫局保卫大队,驻防延安,担负西北局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首长的警卫、防空,协助中央警卫团保卫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领导,护送重要物资,看押罪犯等任务。1937年9月西北政治保卫局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下辖有一个保卫营(由保卫大队改称),营长胡友才。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保卫营扩编为保卫团,第一任团长李文昌是江西宁都起义的红军战士,第二任团长李志舟是陕北独立师干部,第三任团长是刘镇,政委由保安处政治部主任邹衍桃(邹衍)兼任。1947年6月,改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公安警卫团;1949年改称西北公安第5团,1955年1月改称陕西省公安团,9月又改称公安内卫七十四团;1957年5月,改称陕西省军区内卫第一团。1958年12月,整编为陕西省军区独立团。日,陕西省军区独立团改称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第5团,仍为省军区直属。1969年4月陕西省军区独立步兵第5团与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对调建制和番号. 1970年,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2团进驻长流水地区这是一支长期驻守在贺兰山地区的红军部队,部队进驻贺兰山后,投入战备训练和国防施工,与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创建了“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贺兰山精神 。1981年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3师第8团,1985年10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8团,归宁夏军区领导。1989年1月,该部一连(现三连)战士军乐队被兰州军区授予&贺兰山战士军乐队&荣誉称号。1992年10月由贺兰山移驻银川市,改编为宁夏军区独立步兵团。1992年10月兰州军区守备师(85年整编前是21军62师)建制撤销,其所属:守备1团5连(1947年和1948年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先后授予&行军团结巩固部队模范连&和&拥政爱民模范连&荣誉称号)、守备2团1连(1941年,新四军第4师11旅授予&攻无不克的范例&荣誉称号;1946年9月,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授予&运动模范连&荣誉称号;1947年,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评为&二等战功连&并授予&能攻善守,英勇顽强&荣誉称号;1948年,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授予&巩固部队模范连&荣誉称号。1949年9月和1953年2月,第3野战军第21军分别授予&战斗模范连&、&模范连&荣誉称号。1959年,兰州军区授予&三等战功连&荣誉称号)、守备3团7连(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授予&一等战功连&荣誉称号;1949年7月,第3野战军第21军授予&三等战功连&荣誉称号)、师工兵连移交宁夏军区独立步兵团,依次编为独立团第5连、第1连、第7连、工兵连。 进入城市后部队管理较差,在新营房全面建设到位时,部队全面建设却没有到位. 1993年3月宁夏军区司令李良辉抓了独立团的部队建设松懈问题,1993年7月份同心县民族内部两派闹事,几千人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攻城拔寨,局势危机,独立团距出事地最近,先控制外围,之后步兵第168、188、422团,再加上陕、甘、宁三省抽调的2000名武警上来,稳定了局势。日,该部执行特种警备任务。1997年,涌现出了全军军事三项大比武中勇夺4金1银的训练标兵廖代宝,受到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接见的&全军优秀班长&张冰、兰州军区&标兵指导员&杨斌等一批先进个人。先后被中宣部、总政治部和兰州军区评为&拥政爱民模范&。1997年,部队党委被兰州军区党委评为&先进党委&。宁夏军区独立步兵团3连历史沿革:1936年2月组建。前身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警卫营长枪队,初名&边保剧社”,1936年改编为陕甘宁边区保卫团1连,1949年改编为西北公安第5团1连,1969年4月改编为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l连,1981年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3师8团l连,1985年10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8团1连,1992年10月改编为宁夏军区独立步兵团3连。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1) (8130部队) 1966年7月,由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银川市支队改编。1969年4月,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调入甘肃,改称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1团,直属于省军区。1971年4月,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1团编入独立师建制,改称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5团。1976年5月,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5团改称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2团,直属于省军区。1983年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2团改编为甘肃省武警总队第2支队。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2) (84646部队) 1969年4月,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1团 (省军区直属)调入宁夏改称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1981年2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3师第9团,1985年10月该团撤编。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炮兵团(84616部队) 1976年3月,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欠3个连)与47军第141师炮兵团120迫击炮营合编为独立师炮兵团. 1981年2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3师炮兵团,1985年10月该团撤编。涂宗德(),江西省黎川县日峰镇下桥村人。少年时家境贫苦,在家种田和到烟栈当学徒。1931年6月,红军首次来到黎川,即毅然投身革命,被编入闽粤赣游击队任通讯员,后任闽粤赣独立团班长。1933年7月,到瑞金中央彭扬步兵学校学习,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步校结业后,调红7军团警卫连任排长、连党支部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数次负伤。1934年11月,编入红5军。1935年春,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后,参加了攻打遵义、娄山关、四渡赤水等战斗。在掩护中央北上渡江时,于土城附近身负重伤,肠被击断仍坚持战斗,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表彰。因留血过多,不能行动,与其他负伤干部留在当地庙里养伤,被当地土豪劣绅发现拖至河边乱棒殴打。他忍痛扎入水中,才免遭残害,挣扎上岸后,打听到湖南有红军,不顾伤口溃烂、身无分文,沿途讨饭,于年底在湖南藏江找到了北上抗日经此休整的红6军,被收留分配在16师46团1连任排长,随队继续长征北上。1936年春,随部队到达陕北。不久,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2月,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12连连长,活动于晋察冀、晋西北一带,与日寇和国民党“磨擦”军队进行战斗。1939年参加山西麻子山战斗时,又负重伤,因战斗英勇顽强,受到旅部嘉奖,旅长王震称他为“涂猛子”。随即,任717团1营副营长,参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0年8月,参加“百团大战”。1944年4月,任717团3营营长。1945年12月,随部到达东北合江、牡丹江地区。1946年4月升任副团长。1947年10月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0纵队28师83团团长。在东北先后参加了攻克长春、保卫四平、三下松花江南、黑山阻击战和辽西战役等。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部队挺进华北,参加平津战役,任第四野战军47军160师479团团长。1949年3月,任驻守北京的207师620团团长,不久,转入公安第1师第2团团长兼师党委委员、第1师司令部副参谋长、师参谋长,随即被选送到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4年11月毕业。1955年3月,调河南郑州,任公安20师副师长,上校军衔。1956年3月,任公安内卫第3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57年10月,获国家授予的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担任陕西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副总队长、党委委员、副书记。1963年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陕西省总队总队长兼党委副书记。1965年6月,改任宁夏公安总队总队长、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宁夏军区独立师师长、宁夏军区顾问(副军职)等。青海省军区青海省军区独立师(1) (9.5)195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青海省公安总队正式成立(4.12)。总队部设西宁纸坊街, 后迁莫家街. 总队长刘德彬(55年上校,60年晋升大校), 政治委员薛克明(公安厅长兼,曾内评民警少将), 副总队长左文辉(55年上校, 59年转业),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汤池(55年上校,57年转业),参谋长莲金海(55年上校64年晋升大校),干部处长戴锐军(55年少校,56年转业)。1954年12月西北军区五省区公安总队全部撤消,部队归省军区指挥。1959年成立青海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2.),总队部设公安厅内, 总队长李启贤(55年大校),政委杨必达(55年上校) 。1962年改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青海省总队()总队部迁西宁昆仑路。 总队长张野大校()、陈明友大校()第一政委郑效先公安厅长兼(), 第二政委赵国胜上校()、张震宇大校()。日,兰州军区下发《关于公安部队整编方案》,青海省公安总队机关及所属的7个团、1个医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青海省军区独立师。独立师下辖步兵第1至第7团和师医院。日中央军委电令,1969年5月青海省军区独立师师部与新疆军区独立师师部对调,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所属第1、3、7团与新疆军区独立师第2、3、1团对调。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所辖的步兵第2、5、6团此前已经与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4、第3团、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4团对调;独立师师长陈明友;;师政委张震宇(7.4)/王子;副师长刘恒臣、呼占山(至1968年1月)、张洪;;副政委董文、徐家友;参谋长吕夫冬;;政治部主任杜连庄;;后勤部长高荣;;后勤部政委孙世英;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由省公安总队第1团改编;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8121部队)由省公;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由省公师步兵第4团对调。独立师师长陈明友;师政委张震宇(7.4)/王子云(9.5);副师长刘恒臣、呼占山(至1968年1月)、张洪;副政委董文、徐家友;参谋长吕夫冬;政治部主任杜连庄;后勤部长高荣;后勤部政委孙世英。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 由省公安总队第1团改编,辖3个营。1969年5月与新疆军区独立师第2团对调。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 (8121部队)由省公安总队第2团改编,辖3个营。1969年3月与陕西省军区独立师第4团对调。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 由省公安总队第3团改编,辖3个营。1969年5月与新疆军区独立师第3团对调。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4团-门源县青石嘴]84638部队 由省公安总队第4团改编,辖3个营,在恰卜恰,69年在海晏县。日,独立师四团2营为了防雹除灾,夺取粮食丰收,门合接受了试制一种驱云防雹的土火箭的艰巨任务。接受任务以后,门合和农场的干部职工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试制场。门合深知,这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为了保证安全,每次工作前,他都派出安全警戒员,还一再叮咛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最危险的几道工序由自己亲自负责。9月5日清晨,乌云笼罩着农场上空,天下着细雨。门合和农场其他27人来到试制场,进行试制的最后一道工序――装置土火箭。门合分配完任务后,大家就紧张地工作起来。就在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地上的炸药突然闪出火花。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门合推开身边的战友,奋不顾身地向炸药扑去,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在场战友的安全。 门合同志,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一个贫农家庭。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生前任青海省军区独立师第4团2营副政治教导员。他一贯密切联系群众,热爱人民群众,多次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出“向门合同志学习”的命令。1968年6月,门合被追授“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称号,这个称号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命令》中称:门合同志入伍二十年如一日,一贯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以他光辉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并号召全军指战员向门合同志学习。自此,一场“三忠于”“四无限”“四个一切”的表“忠心”活动席卷全国,深入千家万户。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5团 (8125部队)由省公安总队第5团改编,辖3个营。1969年3月该团(欠2营)调陕西改为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6团 (8126部队)由省公安总队第6团改编,辖3个营。在青海省海晏县221厂担负警卫任务。1968年3月,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6团与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4团对调。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7团 (8127部队) 由省公安总队第7团改编,辖3个营。1969年3月与新疆军区独立师第1团对调。-----------------------------------------------------------------------------------------------青海省军区独立师(2)84601部队 (6.5)日青海省军区独立师师部与新疆军区独立师师部对调,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所属第1、3、7团与新疆军区独立师第2、3、1团对调。换防后,师政委王韬。日兰州军区颁发《省军区独立师、团整编方案》,该部下辖8个步兵团和1家医院;各步兵团整编后辖3个步兵营、特务连、无后座力炮连。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决定精简整编,日兰州军区通知,76年5月完成撤销该独立师, 步兵第6团调防宁夏,其余部队整编为青海省军区独立第1、第2、第3、第4团。独立师师部大院改为二炮某基地的机关驻地。师长袁国铭;政委王韬(0.7)/狄杰(1970.7-);副师长史炳信、孙占标、范通文(至1971年8月)、杨云山(1969年12月起任职)、段世清(2.3)、孙德祥(6.5);副政委王怀玺、李成槐、李学瑞(6.5)、魏东壁(6.5);参谋长张文斌(9.12)、杨云山(5.5兼);政治部主任麦轩(9.12)、杨殿甲(0.11)、刘高祯(6.5); 后勤部长尤克(9.12)、梁文惠(1.11)、张仁海(6.5); 后勤部政委王鑫(3.7)、程德胜(6.5)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84628部队 1969年5月新疆军区独立师第2团调入青海,改称为青海省军区独立师1团. 1976年1月与步兵第7团合编为青海省军区独立第1团,驻西宁。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 1969年3月陕西省军区独立师第4团调入改称青海省军区独立师第2团。日中央军委批复,兰州军区于5月8日命令,青海省军区独立师第2团调归甘肃省军区独立师建制。(因为甘肃省军区独立师在1969年3月前是陕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2团调甘肃算是归建了)此后,2团番号一直空缺。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 1969年5月新疆军区独立师第3团调入青海,改称为青海省军区独立师3团。1976年1月,步兵第3团与省军区独立营、海西军分区独立营合编为省军区独立第3团,驻都兰香日德,负责劳改农场看押。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4团 1976年1月与步兵第8团合编为青海省军区独立第4团,移防海晏县接替原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6团所担任的221厂警卫任务.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5团84651部队 1969年3月甘肃省军区独立师第3团(欠2营)调入青海改称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5团,原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5团的2营留下,编入了新的5团仍为2营。1976年1月,步兵第5团改为省军区独立第2团,驻共和县,隶属海南军分区领导。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6团部队 1969年3月,甘肃省军区独立师4团移防青海省海晏县221厂担负警卫任务,番号变更为青海省军区独立师6团。部队编制进行调整,第2营第5连改为骑兵连,担负厂区外围巡逻任务。增编75无坐力炮连,警通排扩编为特务连;1970年初,3营10连、4营15连划归兰州军区骑兵2团建制。 1976年4月,221厂的警卫任务移交给青海省军区独立第4团,步兵第6团调防宁夏三关口,改为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此间部队先后使用过8100部队、5377部队和84658部队代号。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7团 1969年3月新疆军区独立师第1团改称为青海省军区独立师7团. 1976年1月与步兵第1团合编为青海省军区独立第1团,驻西宁。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8团 1969年春,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第4团(注意,不是独立师的步兵第4团)与宁夏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换防。1970年12日,兰州军令命令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第4团与青海省军区独立营合编为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8团,下辖2个步兵营,但一直继续由省军区直接指挥。1976年1月与步兵第4团合编为青海省军区独立第4团,移防海晏县担任221厂任务.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团: 1992年10月,撤销驻宁夏贺兰山的兰州军区守备师,守备第1团第1营和第3营第7连调青海编为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营。该部队前身是21军62师第185团。1995年6月,兰州军区根据军委命令,决定将164团从张掖移防西宁乐家湾,执行特种警备任务,仍隶属55师,并指示派出一个营先期进入西宁配合军区完成XXXX工程。为此,164团派当时的白副团长带第1营和团汽车连一部执行此项任务。1995年6月下旬,164团1营进入西宁开始施工。1996年8月下旬,164团机关及所属第2、3营和团直几个连正式移防西宁。1998年9月,55师缩编为旅,第164团转隶青海省军区,改为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团,原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营并入该团。新疆军区新疆军区独立师(1) 1966年7月由新疆公安部队组建。政委王韬。 日青海省军区独立师师部与新疆军区独立师师部对调,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所属第1、3、7团与新疆军区独立师第2、3、1团对调。--------------------------------------------------------------------------------------------------------新疆军区独立师(2) 日青海省军区独立师师部与新疆军区独立师师部对调,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所属第1、3、7团与新疆军区独立师第2、3、1团对调。日,吐鲁番县、托克逊县、鄯善县由自治区直辖改为设立吐鲁番地区,独立师机关改编为吐鲁番军分区机关。独立师侦察连、警通连改编为军分区独立连。独立师所属部队改为军区独立团,归乌鲁木齐警备区领导。1979年东疆军区成立后,改隶东疆军区。1982年改武警部队。李斌奎,陕西省合阳县人,生于日。1964年夏从合阳中学毕业,到城关公社东街大队参加劳动。196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新疆军区独立师当战士、班长、排长。1970年7月加入共产党。1976年开始当专业作家,先后在新疆军区文工团、话剧团任创作员。1979年12月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1983年7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8月至1988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首届作家班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中学毕业即开始文学创作,1965年发表处女作《拜师记》(新故事)。参加解放军后有歌剧剧本发表。1980年以来创作了大量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和散文,多表现边疆生活和军人生活。1980年发表的《天山深处的“大兵”》引起较大反响,荣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八一文学奖。多幕话剧《天山深处》荣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江苏省军区江苏省军区独立师(1) 6540部队 (6.9)/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1) (5.4)/ 温州军分区(70/83269部队南京军区日电令,以180师539团为基础组建江苏省军区独立师,辖6个步兵营和1个机炮营。12月21日令编为3个步兵团。日,180师539团扩编为江苏省军区独立师,代号6540部队,师长于春圃,政委章尘,副师长张启良、副政委赵永杰、司令部参谋长原所荣、政治部主任万玉华/孙哲(67.3-70.7)、后勤部长张益国。1965年1月,江苏省军区独立师在镇江小裔庄成立。1965年3月在江苏镇江小衣镇独立一师举行授旗仪式后调防江苏泰州(泰州营区现归省军区教导大队)。下三个步兵团、一个直属机炮营;四个直属连:警侦连、工兵连、防化连、通讯连;一所医院。江苏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驻防扬州,代号6355部队;步兵第2团驻防江苏大丰,代号6356部队。步兵第3团驻防江苏南通,代号6357部队。机炮营驻姜堰。师直属部队驻防泰州。1966年9月,江苏省军区独立师改称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1968年3月,守备第70、第75团由南通军分区划归独立第1师领导,同时,独立第1师划归陆军第60军领导。1969年10月,属第60军第181师领导的步兵第105团划归独立第1师建制领导,并改番号为步兵第7团。1969年11月,师部由南通移驻滨海县城。至1970年春,全师部队调防滨海、响水,担任连云港翼侧正面宽52公里、纵深长54公里地域的海岸防御任务。此时,师直属机炮营和抽调一、二、三团部分人员组建炮兵团和师直属高炮营;原通信连扩编为通信营;一团驻防江苏滨海大有,二团(6356部队)驻防江苏响水陈家港,三团驻防江苏射阳头庄,炮团驻防江苏滨海坎北,七团驻防江苏滨海小林,原12军三十四师调防安徽后留下的后勤船队驻防江苏滨海通榆镇。通信营、高炮营营部、指挥排、高机连驻防江苏滨海东坎,一、二、三连驻防江苏滨海西坎。1970年4月,独立第1师归建江苏省军区。守备第70、第75团亦归建南通军分区。同时,独立第1师根据担任的守备任务,调整充实了部队建制。5月,独立第1师以步兵第1团炮兵营为基础扩建为该师炮兵团。1970年独立一师师长张启良。1971年5月,独立一师师长刘绍毅、政委张启良。驻防滨海后,独立一师成为全训师,尤其是刘绍毅师长从74师调任至独立一师后,从基础技术、战术训练入手,从班长抓起,着力培训预提新排长,抽调大比武的尖子干部,扩充陈家港教导队,以军校式的训练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素质优异的人才。尖子比武,分队战术考核,打坦克训练,自制巨型海上拖靶展开沿海炮兵分队对海上运动目标射击,提升部队抗敌登陆的水平。干部战例研究、沙盘推演,参加南京军区“红滨1号”演习,组织步兵七团在红星堡实施加强守备团海岸抗登陆演习。时任师作训科参谋的我,从中受益匪浅。短短三、四年,独立一师完成了从生产师向战斗师的转变,全师军事素质在军区首屈一指。南京军区1974年军事训练总结报告中,共有8处肯定和推广我师的训练做法和经验,1975年2月独立第1师受命师机关率师直属队的高炮营,通信营。警侦连,工兵连,防化连、师医院、师后勤,所属步兵第七团和指令归属的盐城军分区守备一团接防改编为温州军分区。步兵一、二、三团、炮团和后勤船队仍留滨海,接受由步兵第74师师部改编的的江苏省军区独立第一师建制领导。 日,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师部调往浙江,接替温州军分区的任务。代号为部队。军分区司令员刘绍毅,政委张启良。 步兵第7团调驻洞头、南北麂岛,接替守备第26团防务,并兼管洞头县人武部工作。驻射阳的南京军区守备第一团调防至平阳接替原南京军区守备27团防务;独立一师直属队通信营、高炮营及以后组建的榴炮营与师直连队驻温州、瑞安、平阳等点。日,独立1师正式向步兵74师(师部改编为新的独立1师)的值班参谋正式交班,师部交防完成. 日原独立1师调防部队的物资和部分装备主要由陆运至连云港,通过征用的地方运输船海运至温州、洞头、沙埕等港口卸载归建。人员和随带装备由征用地方的客运海轮和海军的登陆舰在陈家港登船运送。守备第1团部队乘“工农兵14号”客运海轮和“河”字号登陆舰(排水量1000吨)海运至沙埕港登岸;步兵第7团部队以“山”字号登陆舰(排水量3000吨)和“河”字号登陆舰运送至洞头和南麂岛;师机关和医院乘坐“工农兵18号”客运海轮至温州港上岸。海军成立航渡指挥所,统一指挥各舰船行动。师也成立了航渡指挥所,由李经章副师长总负责。4月5日中午师机关到达温州,正式开始了温州军分区作战值班。步兵7团乘坐的“山”字号登陆舰因一部推进机故障,原来最大航速10节、经济航速9节的庞然大物缓慢地漂移在海上,比预定登岸时间延缓了整整一天,部队吃尽了晕船的苦头。海上大航渡也为温州军分区研究抗登陆作战积累了有切身体会的经验。至4月7日,部队陆续登岸,进入部署地。 部队换防后,由于调防走的部队带走了所有家底,物资奇缺和供给难以到位等原因,每顿饭喝的是酱油咸菜汤,晚上睡的是办公桌,一过就是三个月。师后勤部与温州肉联厂联系购猪肉,运到食堂一看盖的印记是1968年,化冻后臭不可闻。当然,对于一个全训师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困难的是我们面对的是当地因武斗对立严重,民间散落枪支甚多,稍有不慎,对新到一地的部队来说,就会卷入派性斗争,凶险莫测。初到温州时,常有零星枪声响起,军人上街均结伴而行,腰里还佩带装了实弹的手枪,不敢多停留,也不随便与生人搭讪。后来,在温州党政领导和支持下,经过清交民间武器、消除派性隔阂教育、展开军民共建以及弘扬独立一师严明的纪律与良好的作风,社会治安日渐好转,部队的教育训练也日臻有素,一个崭新的温州军分区形象呈现给了温州人民。温州军分区接防后,大力开展新作战环境下的军事训练,在洞头岛组织守备团岛屿防御演习,在当时南京军区东南最前沿的南麂岛组织守备营岛屿坚守防御演习。1985年底,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精简军队100万的决策,温州军分区驻洞头的29团和驻矾山的1团相继撤销,部队缩编。其中以守备29团为基础,组建了浙江衢州军分区。步兵第1团6355部队。1965年1月,以步兵第539团第1、第2营和第180师炮兵第560团第3连为基础组建。1965年3月,团部移驻扬州。1969年11月,该团调驻响水大有。日,该团奉命在南通市节制闸集结,徒步行军到江苏省滨海县接守海防。沿途在东台安丰进行了两忆三查教育,在盐城以东一地域进行了战术演习,於4月20日凌晨5时到达滨海县城以北9公里处。步兵第2团6356部队:1965年1月,由陆军第60军第180师第539团第3营、第2营第5连及6410部队抽调部分人员为基础在镇江小裔庄组建;步兵第3团6357部队;步兵第7团;炮兵团;师后勤运输连当年的装备是非常强的,是一个排三个班;刘绍毅同志1923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县四区西;著名作曲家印青,16岁入伍,在师部通信营当架线兵;张启良,男,汉族,1923年11月出生于荣成市崖;------------------------;江苏省军区独立第及6410部队抽调部分人员为基础在镇江小裔庄组建。1965年3月,移驻大丰大中集。1969年11月调驻响水陈家港。小蟒牛是全师在前沿所设的一号哨所,二团一连驻守。头罾二团二营营部。1976年1月,原独立第1师步兵第2团与守备第28团合并整编为守备第28团,划归盐城军分区建制领导。步兵第3团6357部队。1964年10月,守备第70团撤销。南通地区“五山”工地的守备第70团和第2营营部与第6连、第3营及陆军第20军抽调部分干部为基础在南通狼山组建。以1965年3月,团部移驻金沙。1966年9月,团部驻狼山。1969年底,步兵第3团从南通东方红农场移防滨海头庄、六垛地区,担任海防守备任务。团部驻头庄。步兵第7团。1969年10月,陆军第60军第181师步兵第105团划归独立第1师建制领导,改番号为步兵第7团。驻滨海小林,担任海防守备任务。1975年5月,步兵第7团随独立第1师师部调往浙江洞头、南北麂岛,接替守备第26团防务。改编为南京军区守备第29团。1985年底,以守备29团为基础,组建了浙江衢州军分区。炮兵团。1969年10月,在师机炮营的基础上,以12军原105团部分机关分队、江苏省军区苏北沿海8个边防哨所为框架组建炮兵团。炮兵团驻防江苏滨海坎北公社。此时的炮兵团是个基层没有营级建制、机关没有股级编制、全团仅7个连队的小团。师后勤运输连当年的装备是非常强的,是一个排三个班,一个班9辆车,一个连三个排(一个教导排,是专门培训汽车驾驶员的),另外还封存了20辆新解放牌汽车为战备车。75年调防时一路上是浩浩荡荡,去连云港上登陆舰。当时有两辆油罐车作开进保障。刘绍毅同志1923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县四区西良陈家村一个农民家庭,原名刘绍义。他早年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投身革命,1940年2月在招远县参加胶东五支队特务营并入伍,194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抗日战争时期,刘绍毅同志历任山东纵队胶东第五支队特务营通讯员,胶东军区东海独立团二营七连政治战士、六连班长、六连排长,胶东军区东海独立团一营三连排长、副连长,山东军区警备第四旅七团二营四连副连长等职。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对敌斗争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刘绍毅同志历任山东军区警备第四旅七团二营五连连长、二营副营长、营长、第二十七军八十师二三八团营长、二三八团副参谋长等职。他先后参加了潍县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淮海战役、孟育崮战役、昌邑城战斗、蟹子湾战斗、三户山战斗、南麻战斗等战役战斗。在众多战役战斗中,他切实贯彻上级的作战指示和方针,执行命令坚决,指挥英勇果断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绍毅同志历任第二十七军八十师二三八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二十七军司令部作训处处长、八十师二四○团团长、七十九师司令部副参谋长、工程兵一四三团团长、陆军八十一师副师长、陆军七十四师副师长,江苏省军区独立一师师长,浙江省温州军分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二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一、二阶段等战役战斗。在战役战斗中,他英勇顽强,指挥得当。1982年8月离职休养后,仍关心国家和军队建设,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一致,平时关心和支持干休所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各类活动。1955年,刘绍毅同志被授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中校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日8时55分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87岁。著名作曲家印青,16岁入伍,在师部通信营当架线兵,一干6年,从战士干到排长,因为创作了重唱歌曲《我是一个架线兵》被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门发现,送去参加参加作曲培训班。1984年底,一支名为“北斗星小乐队”的电声乐队在浙江省军区诞生,那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业余电声乐队,全队7人,拥有小号、长号、电子合成器、吉他、贝斯、架子鼓的精巧配置。这支精干的现代小乐队一经问世,就火爆三军,奏着流行乐与军乐混合风格的《当代士兵进行曲》,走边防、下海岛为战士演出,轻松快乐地挺进人民大会堂,挺进中南海。这支乐队的创建者与指挥,便是印青。 同年,印青写出了他的成名作《当兵的历史》:“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张启良,男,汉族,1923年11月出生于荣成市崖头镇崂山屯村一个农民家庭。1942年9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张启良先后任荣成县独立营战士,东海军分区教导营班长、排长。解放战争时期,张启良先后担任胶东军区警备四旅和六师司令部参谋、华东九纵26师77团连长、27军80师239团司令部作战股股长。 朝鲜战争时期,任志愿军27军239团副参谋长,参加了反击美军侵略者的第二次战役和五次战役。 朝鲜战争结束回国后,先后任27军80师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80师炮兵360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1957年8月,张启良调任江苏省兵役局统计科科长、江苏省军区司令部军务处处长、守备74团团长、75团团长,江苏省军区独立1师副师长、师长、政委,浙江省军区温州军分区政委、温州市委书记。1979年11月,张启良任浙江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曾担任浙江省第五届政协委员、常委等职。1984年1月,张启良离职休养。 1989年4月,张启良因病在杭州逝世。-------------------------------------------------------------------------------------------------------------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2) (6.1) /江苏省军区独立师(2) (1.1)日,在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师部调往浙江的同时,原属南京军区装甲兵部建制领导的陆军第74师师部、师直,调驻滨海,划归江苏省军区建制领导,接替已调驻温州的原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师部,领导原独立第1师留下的步兵第1、第2、第3团和炮兵团。师长刘奎基。1975年5月,陆军第74师师部改称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师部。1976年1月,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改称江苏省军区独立师。原独立第1师步兵第2团与守备第28团合并整编为守备第28团,划归盐城军分区建制领导。原驻洞头的守备第26改编为独立师步兵第2团。1979年初,独立师精选的600多名军事素质优秀的班长、骨干,赶赴广西十万大山,编入广西对越自卫还击部队,他们以过硬的基础技术战术功底,成为编入部队对越作战的重要战斗骨干,他们中不少人巳成为我军不少部队的优秀指挥员。1981年1月,江苏省军区独立师编制撤消。炮兵团调归南京军区守备第三师建制(该师原为济南军区守备第一师,调归南京军区后改称此番号),改称南京军区守备第三师炮兵团。【同期,“三北”各大军区担任设防守备任务的各省军区独立师改编为守备师番号】独立师步兵第1团:原独立1师步兵第1团,不变。独立师步兵第2团:1976年5月,以从浙江洞头岛调驻宿迁的守备第26团和江苏省军区工兵营及独立第2师工兵连、防化连合并整编为独立师步兵第2团,省军区工兵营整编为独立师步兵第2团第2营。原驻洞头的守备第26团(1975年4月调江苏后一直在盱眙为军事仓库打坑道)改编为独立师步兵第2团。1980年12月,步兵2团随江苏省军区独立师撤编,仅有两个连保留:一个是被国防部命名“军民联防模范连”光荣称号的二营六连(该连于1944年7月在山东省莒南县丰城镇组建),编入位于连云港的守备31团连岛守备营,现为连云港分区海防2团二营六连。另一个连队编入师炮兵团,为火箭炮营九连。 火箭炮营九连已在1983年整编时撤销。独立师步兵第3团:原独立1师步兵第3团,不变。独立师炮兵团:1975年8月,原温州军分区122榴炮营营部、原南京军区守备26团120重炮营营部、原陆军74师高炮营编入原独立1师炮兵团,分别编为122榴弹炮营、85加农炮营和130火箭炮营(实际配备的是107火箭炮)。团司政后机关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股。团长黄秉镜,政委曾学才。1981年1月,独立师撤销时,师炮兵团调归南京军区守备第三师建制(该师原为济南军区守备第一师,调归南京军区后改称此番号),改称南京军区守备第三师炮兵团。过去是乙种师炮兵团的编制,三个营每营仅编两个连。这次整编全部齐装满员,整编中,分别从原独立师步兵三团调入2个连队编为榴炮营三连、85炮营六连,从步兵二团调入1个连队,编为火箭炮营九连(其生产费有八九千元。这让我们很多连队震惊)。团长先后为叶德光、章荣良,政委韩丛华。日,守备三师师部与连云港军分区(1983年4月组建)合并,改编为新的连云港军分区。炮兵团改称为连云港军分区炮兵团,85炮营在1986年整编时撤销,原南京军区守备第三师高炮营编入,部队调防移住江苏省灌云县。团长章荣良,政委韩丛华。是一个地炮与高炮混编的炮兵团。日,连云港军分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连云港警备区。炮兵团改称连云港警备区炮兵团。-------------------------------------------------------------------------------------------江苏省军区独立第2师 (6.5)1966年5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江苏省总队下辖第1团(南京市支队改称),第2团(盐城专区支队改称),徐州、盐城、南通、扬州、镇江专区支队,苏州、淮阴专区大队,无锡市大队,直属第1营,训练大队,连云港边防检查站以及启东、如东、东台、大丰、射阳、滨海、赣榆、连云港八个边防大队。遵照中央军委日《关于全国公安部队整编报告的批示》和南京军区9月14日关于《公安部队整编问题的命令》,公安部队江苏省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军区独立第二师,归省军区建制领导。总队机关改编为师部,师部机关驻南京市。总队第一团、第二团(欠第二营)、镇江支队,依次改编为该师步兵第4、第5、第6团;总队直属第1营改编为铁道守护营;南通、徐州、扬州支队及苏州大队依次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通、徐州、扬州、苏州军分区独立营;无锡市大队为无锡市人武部建制;73个县(市)公安队改编为解放军县(市)中队,归各县(市)人武部领导;连云港边防检查站归省军区建制领导,由独立二师代管;总队第二团第二营改编为盐城军分区独立守备营;撤销盐城支队部、淮阴大队部。全省31个边防哨所撤销10个,其余21个边防哨所分别移交各有关县(市)人武部和守备部队建制领导。1968年,组建了南京长江大桥守护营。1970年1月起,独立二师兼南京警备区,1970年4月又免兼。后来又组建了直属警卫营。独立二师曾归陆军第27军建制领导,后来又归建于省军区。1973年,将大桥守护营、四团四营等部调归南京警备区建制领导,连云港边防检查站移交给江苏省公安厅建制领导。1976年1月,依据军委电令,独立二师师部撤销,所属步兵第四、五、六团,分别整编为江苏省军区独立第四、五、六团。根据省军区决定,师直警卫营、铁道守护营、教导队等部也移交给南京警备区建制领导。另外,师医院移交给江苏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领导,干部、战士均办理转业、退伍手续。1976年5月完成撤编。1983年1月,省军区独立第4、5、6团,南京军分区大桥守护营编入江苏省武警总队。步兵第4团:南京市人民武装警察支队。1963年2月,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江苏省总队第1团。1966年10月,省军区独立第2师步兵第4团。师长 曾万标 70.4 郑永乐 76.5政委 刘其章 70.4 孙法善 71.8 钟嘉麟 76.5副师长 李枝义 69.5 黄森 69.12 王海 71.9 孙贵昌 72.9 任振亚 76.6 王道全 76.5副政委 骆骥 71.8 郭荣崇 69.5 孙法善 70.8 王浩谦 73.3 王豫淮 73.5 许辅政 76.5 左成法 76.5 参谋长 王海 69.11 郑殿堂 76.5政治部主任 孙法善 68.7 孙世法 73.5 陈巍 76.5后勤部 部长 王连清 73.5 刘延德 76.5 政委 刑广真 72.1 张效十 76.5安徽省军区安徽省军区独立师(1) (6.6)/安徽省军区独立第1师(1) (5.5)1964年底,以第一八师机关、直属分队、步兵第五四团、炮兵第五六团机关和直属分队及2个炮兵连为基础,从陆至第二十军抽调1个营及10个连的干部,从陆军第六十军抽调2个营及10连干部,在安徽蚌埠组建成安徽省军区独立师。辖第一、二、三等3个步兵团。1966年6月改称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一师。1967年9月,改属陆军第十二军代管。日,归建安徽省军区。日,与浙江省军区独立第一师对调。----------------------------------------------------------------------------------------------------------安徽省军区独立第1师(2) (6.3) /安徽省军区独立师(2)83107部队 (0.12)原为浙江省军区独立师,1975年4月改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1师,进驻六安县三十铺,下辖三个步兵团及一个炮兵团. 1976年3月改称安徽省军区独立是。1980年底撤消。安徽省军区独立一师二团(83142部队),1975年驻六安城西三里街,1979年撤销。--------------------------------------------------------------------------------------------------------安徽省军区独立第2师: (6.5)建国前,皖北解放区部分人民政权建立较早的县以上公安机关,就已有一些称为保卫队、保警队、警卫排(班)的公安武装。1949 年 1 月,蚌埠市解放。为了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成立了由原江淮区联络部武工队和洪泽湖大队二连合编的蚌埠市公安局保警大队,这是皖北解放区较早的一支成建制的公安武装。安徽全境解放和建国初期,皖南、皖北地区所属的县以上公安机关均建立了人数不等的公安武装队伍。县和专区的公安武装称公安中队或保卫队,人员数十人至百余人不等。芜湖市于 1949 年 10 月在市政府警卫连、市公安局保卫队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芜湖市公安大队。1950 年下半年,皖南、皖北军区部队整编,需要公安部队担负起警备城市的任务。1950年7月,皖北军区淮南警备司令部的所属部队1200 余人奉命改编为公安武装,成立淮南矿区公安总队(不久改称“淮南公安大队”)。总队下设司令部、政治处、供给处。9 月,皖北军区警备二团的 600 余人也奉命改编为公安武装,与原蚌埠市公安局保警大队合编为蚌埠市公安局公安大队,并以原警备二团团部为大队部。大队部设参谋处、政治处、供给股、管理股,下辖 5 个中队和 1 个警通排,与此同时,合肥、芜湖两市也分别以皖北、皖南行署公安局直属公安大队及市公安武装接替了城市警备任务。至此,安徽公安武装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领导下,除担负已有的各项公安任务外,已接替解放军担负起警备城市的任务。皖北区公安总队: 1951 年 3 月,在皖北行署公安局直属公安大队的基础上,经皖北行署和中共皖北区党委报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批准,组建皖北区公安总队。总队部设参谋、政治、供给 3 个处,下辖安庆、巢湖、六安、滁县、宿县、阜阳等 6 个专区公安大队(营级)和蚌埠、淮南两个市公安大队(丙等团),专署公安处长兼大队长或教导员,市公安局长兼大队长或政治委员。总队受皖北公安局直接领导,同时受华东军区公安部队的领导。皖南行署公安局武装科: 这一时期,皖南区公安武装未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为便于领导和管理,皖南行署公安局及芜当、宣城、池州、徽州等 4 个公安处均设立了武装科,具体负责管理本区公安武装的各项事宜。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公安总队:1952 年 6 月 1 日,在原皖北、皖南区公安武装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公安总队。总队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干部处、后勤处 4 个部门。总队辖 7 个专区大队、1 个省大队(均相当于团建制)和直属 2 个中队、蚌埠和芜湖市中队(均为营建制),以及医院、文化速成学校(后改为轮训队)。总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和安徽军区领导,同时受中共安徽省委、省公安厅党组领导。安徽公安军司令部: 1955 年 7 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全国公安部队进行统一整编,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的指示精神,撤销了公安总队机构,改编为安徽军区司令部兼安徽公安军司令部,下辖 3 个公安军内卫团,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内卫第四十一团(主要由原南京市公安总队一团等公安部队改编)、第四十二团、第四十三团(均主要由原省公安总队直属部队改编),分别担负看押治理淮河工程中的犯人、维护社会治安、看守省属监狱和劳改场所。安徽省公安厅武装民警处:与省公安内卫团并存的一支;安徽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1958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总队:根据中共中央19;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安徽省总队:1963年1月,中共;日,安徽省公安总队调归安徽省军区;二、三团依次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区独立第;市、县公安部队改编为军分区独立营、连和县(市)武;1967年安徽省公安厅武装民警处: 与省公安内卫团并存的一支公安武装,是由省公安厅武装民警处建制领导的各专、市、县人民武装警察。这支武装是 1955 年 7 月公安部队统一整编时,由省公安总队所辖的专、市、县公安部队连同任务移交改编的。改编后,部队指战员集体转业,享受民警待遇,隶属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业务工作由省公安厅民警管理处统一指导和管理,下辖 7 个专、市民警大队。安徽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1958 年 12 月,安徽军区和省公安厅遵照公安部、总参谋部 1958 年 10 月 21 日电令和中共安徽省委的指示,将安徽军区 3 个公安军内卫团(除留作军区警备营的部队外),连同其执行的公安内卫任务全部移交给安徽省公安厅,并以公安厅民警处和公安内卫第四十三团团部为基础,改编组建人民武装警察总队,隶属省公安厅建制领导。原内卫四十一团改编为第一支队,内卫四十二团改编为第二支队,内卫四十三团的部队分别编入第一、第二两个支队。其中,第一营改编为第一支队第四大队,第二、第三营改编为第二支队第三、第四大队。总队部驻合肥市。1959 年 1 月 1 日正式办公。总队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处(1961 年底改为后勤部)。下辖两个直属支队,一个直属大队,及总队医院、民警学校(由公安厅和总队共同领导)。并对阜阳、宿县、滁县、六安、安庆、芜湖、徽州 7 个专区武装警察大队以及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铜陵等 5 个市民警大队进行指导。1959 年 5 月,在省公安厅直属大队的基础上组建第三支队。1960 年 8 月,在合肥市公安局民警大队的基础上组建合肥市公安局民警支队。以上由军区移交的部队为集体转业,干部战士均实行工资制,享受民警级别待遇。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总队: 根据中共中央 1961 年 11 月批准的公安部党组《关于改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体制的报告》和有关指示精神,1962 年 1 月,安徽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总队。其建制仍属公安机关,领导体制改由军事机关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总队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所属部队的番号亦随之改变。各直属支队改为团,其中、第一支队改为第一团、第二支队改为第二团、第三支队改为第三团。各专区民警大队亦改为武警总队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在部队各项建设上,受上级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领导,在执行公安任务和公安业务方面受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战士均转为现役,恢复军衔制度,享受解放军同等待遇。战士取消工资制,实行义务兵役制。总队辖 3 个直属团、医院、教导大队和阜阳、宿县、滁县、六安、安庆、芜湖、徽州 7 个专区大队、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安徽省总队:1963 年 1 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番号。根据这一决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总队改称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安徽省总队,其建制和领导关系不变,仍实行双重领导。所属部队番号也同时改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总队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依次改称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安徽省总队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总队下辖 3 个直属团、医院、教导大队和几个专区大队(团级,其中巢湖、池州两个专区大队是1965 年组建的)。日,安徽省公安总队调归安徽省军区建制,改编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二师。总队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改称为省军区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总队直属第一、二、三团依次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二师步兵第四团、第五团、第六团;直属各分队整编为一个高炮营和工兵防化连、侦察连、通信连、摩托连、警卫连、轮训队;总队医院改编为驻军医院,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1 医院”,归安徽省军区建制领导。各专、市、县公安部队改编为军分区独立营、连和县(市)武装部中队,其任务不变。日划归陆军第十二军代管。1969年11月归建安徽省军区。1975 年 12 月,安徽省军区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75)160 号批准的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县、市中队交由公安机关建制领导有关问题的报告》精神,将所属各县、市中队重新移交给公安机关,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其任务不变。省公安厅重建武装民警管理处,各专署公安处和市公安局设民警科,管理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76年3月撤销师部和直属队,第四、五、六团依次改编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四、五、六团。第六团直属省军区建制,第四团划归芜湖军分区建制,第五团划归巢湖军分区建制。师医院移交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师长李士怀(1966年9月―1969年10月)、狄循(1969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区副政委是什么级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