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兽人和军人搞基图被称作什么…海湾之兽

&img src=&/50/v2-174ee992aff2f6ad0229d8_b.jpg& data-rawwidth=&1466& data-rawheight=&8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66& data-original=&/50/v2-174ee992aff2f6ad0229d8_r.jpg&&&p&&b&3.浴火与重生&/b&&/p&&p&虽然现在对十月革命的意义有多种解读,特别是西方,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但是客观事实是,它确实是一个改变了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纪元的历史大事件。而随后开始的长达四年的苏联国内战争(1918年——1922年)使得整个俄罗斯大地都浸浴在无尽的血与火之中。仔细研读这段历史,有时候我都觉得很奇怪,最困难的时候苏维埃政府丧失了绝大部分国土,整个西方世界几乎都派出了军队干涉并不遗余力地为白色政权提供物力支持,而苏联只能依靠自己内在的力量,他们究竟是怎么打赢的?&/p&&p&&b&3.1内战&/b&&/p&&p&提起苏联国内战争,浮现在脑海中的第一个形象可能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带着标志性布琼尼式尖顶骑兵帽的保尔o柯察金,其实这部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只描写了阶级战争中火热、激情的一面。而另一面是:残酷,及其现实的残酷。俄罗斯人既是东方人眼中的西方人,又一直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整个战争带着许多不同于西方的游牧民族色彩的以及阶级战争特有的残酷。&/p&&p&从1914年俄国参加一战起,长达7年的持续战争共造成两千万以上的人死亡,其中内战时期1千5百万人死亡,包括至少100万红军和50万以上白军。国家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况,1920年和1921年的旱灾雪上加霜,而且疾病横行,仅1920年就有3百万人死于斑疹伤寒,更有数百万的平民死于双方的互相屠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由于连年战争,工业产量只有1913年的七分之一,农业只有三分之一。如果觉得这些数字太枯燥,那去读读亲历者的作品会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切。&/p&&p&出身犹太知识分子家庭的伊萨克o巴别尔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著名的红色第一骑兵军征战三个月,写出了震惊世界文坛的短篇小说集《骑兵军》。这是本很薄的小册子,三十多个极短篇或散记,有的甚至只有一页纸,根本不是个完整的故事,却如同摄影,极精炼、白描的笔法、电报体一般的语言真实记录了一幅幅横断面一般的画卷,读之如同观看尘封已久、胶片长毛了的记录影片或照片。&/p&&p&他笔下的具有鲜明群体色彩的红色战士,力量十足、激情四射的表象之下,某些在一贯高大上、政治正确的作品中确切不疑的东西,却显得更为摇曳、模糊、躁动,从而也更为丰富,呈现出一种狂热与冷峻、残忍与悲悯、强硬与软弱相伏相倚、浑然一体的丰富张力。美丑、善恶、是非之辨,面对这种原生态,都显得极其苍白无力。&/p&&p&他笔下的红军军官,从来不是高大上、伟光正的形象,年轻、极端轻视死亡、快意恩仇、豪气干云、霸气外露,是为崇高理想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大学生和纵横江湖的梁山好汉的复杂混合体。&/p&&blockquote&“每天晚上,几个二十二岁的布尔什维克将军,全都蓄着像乱草一般的红褐色络腮胡,上我们这来小坐。我们抽着莫斯科的烟卷,吃着女房东用军用品为我们做的晚餐,唱着大学生歌曲。……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喜好夸耀自身的残忍,喜好用豪言壮语的简单化办法处理一切世界问题。”……&/blockquote&&p&苏维埃军官们热切地谈论着战争结束后,让波兰女房东全家迁居莫斯科,为老人找最著名的教授治病、让女房东去教师进修班深造、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原贵族学校……&/p&&blockquote&“在我们看来,未来是我们的私产,是不容任何人置喙的私产,战争——是谋取幸福的疾风暴雨式的准备,而幸福本身是我们禀性的需要。……”&/blockquote&&p&二旅旅长,一个小时前还是团长,一个星期前只是骑兵连长,因前任阵亡被军长布琼尼临阵任命,接受任务时只平静地说了声:“明白。”敬礼后翻身上马头也不回飞驰而去,带着骑兵旅迎着枪林弹雨东奔西突,呜咽的“乌拉”声被风撕碎……再见到他时已是战斗胜利结束的傍晚,&/p&&blockquote&“骑着一匹浅黄色的牡马,独自在骑兵旅前一边走一边打盹,右手吊着绷带……在他举手投足之间,我看到了鞑靼可汗镇定自若的凛然之气,见识了威名赫赫的克尼加、刚愎自用的巴甫利钦科和富有魅力的萨维茨基的能耐。”&/blockquote&&p&红色战士们霸气十足,剽悍粗犷,具有令人敬畏、毁灭一切的力量,让人想起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p&&p&“我”带着调令来到骑兵连,却不被战士们接纳,即便是彼得堡来的大学生也不行,箱子被扔到院子里,手稿和几件破衣服散落一地,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举手投足、做任何事都被没玩没了地粗鲁取笑,直到“我”挥刀砍死了一只在院子里踱步的鹅,对房东说:“他妈的!女掌柜的,把这鹅给我烤一烤。”战士们才交流眼色,相互议论:“这小子跟咱们还合得来”,邀请“我”和大家一起“像相互尊重的庄户人那样斯斯文文地”共进晚餐,在干草棚睡在一起。&/p&&blockquote&“我做了好多梦,还梦见了女人,可我的心却叫杀生染红了,一直在呻吟,在滴血。”&/blockquote&&p&《家书》一篇中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红军哥萨克兄弟,一次战斗中老大和老三被俘了,当白军连长的胸前挂满勋章的父亲,在俘虏人群中发现了儿子,就动手宰割老大,一边割,一边骂,“他一刀一刀割,直割到天黑,哥哥才断气。”老三受尽各种酷刑逃回到红军。战役胜利了,父亲隐匿了起来又被人认出,当红军团长的二哥带着三弟和小伙子们赶去搜出了父亲,又将其碎割处死……&/p&&p&巴别尔在私人日记中更多地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他对人性的思考,他认为自己是“在参加一个盛大的、无休无止的追悼会”,把哥萨克士兵称为“一群有纪律的野兽”。以至于作品发表后,军长布琼尼对它很不满,指责他把骑兵军写成了马赫诺匪帮。&/p&&p&&img src=&/50/v2-fce6f4f2b6_b.jpg&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50/v2-fce6f4f2b6_r.jpg&&骑兵第一军的三巨头:左起:军事委员伏罗希洛夫、军长布琼尼、政治部主任夏坚科。&/p&&p&最终《骑兵军》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流传世界,令海明威、罗曼o罗兰等一批大神交口称赞、相形自惭,曾被《欧洲人》杂志评为世界100位最佳小说家中的第一位。而巴别尔最终于1940年死在内务部的卢比扬卡监狱,即便是内务部档案也没有记录他死亡的过程,没有人知道细节。&/p&&p&另一部真实再现内战场景的作品是《静静的顿河》,篇首的哥萨克古老民歌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p&&blockquote&“我们光荣的土地不用犁来翻耕,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到处是孤儿,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父母的眼泪随着你的波涛翻滚。……”&/blockquote&&p&真实是力量,更是勇气。不到三十岁的肖洛霍夫写出处女作《静静的顿河》后,遭到苏联文学界的几乎一致批判,被指为异见分子、布尔乔亚的同路人,作品几被封杀,人几乎被内务部带走,幸亏斯大林读到了该书并大加赞赏,更在大清洗中亲自保护了作者,该书才得以定调,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日瓦戈医生》的作者帕斯捷尔纳克就没有那么幸运,作品被禁,个人命运遭到不幸,直到1986年才被恢复名誉。&/p&&p&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虚构的文学,其实真正伟大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即便是魔幻主义的《百年孤独》,也用隐喻的笔法写尽了拉美地区的百年沧桑。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据说这是巴尔扎克说的,如果不是那就是陈忠实说的。从这些史诗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真实,可以知道像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这样的基层军官究竟是怎样在火线上战斗的,可以知道他们的传记中关于内战的简略记叙后面究竟是怎样的生死考验,可以知道他们为什么具备远超常人的坚韧、胆略、自信和镇定自若。&/p&&p&1917年的俄国政坛风云变幻,先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后是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前线一片混乱,沙俄的旧军队解体了,军人们各自回到了家乡。内战爆发,苏维埃政权开始在各地建立赤卫队,随即在此基础上整合各地赤卫队组建红军。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等先后在此期间加入了赤卫队和红军,开始了新的历程。年轻的军官们在各条战线上奋战,各种浴血奋战,负伤,勋章,再战……&/p&&p&白色政权对苏维埃的进攻是波浪式的。1918年,西方世界和白色政权挑唆捷克军团在伏尔加河中部流域叛乱,开始了对红色政权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年内经艰苦奋战被红军平息。紧接着,外国武装又开始支持盘踞西伯利亚、乌拉尔等东部地区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和占据顿河、库班、克里米亚等南俄地区以沙俄中将邓尼金为首的两个白色政权先后向莫斯科进攻,形势最危急时一度占据绝大部分国土,一时间各种内部叛乱、暴动遥相呼应,局势危如累卵,红军动员了所有的人力物力,莫斯科的青壮年为之一空,终于在1919年打败并俘虏高尔察克,在1920年上半年击垮了邓尼金。随后,1920年4月,在西方支持下,波兰军队开始进攻,两个星期就占领了基辅,红军将重心转移至西线,7月开始反攻收复国土并打到了华沙城下,却在8月力不从心最终失利,双方签订了一个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合约。至此,决定历史走势的大规模会战结束,但在这期间,各地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各种规模不等的叛乱此起彼伏,怎一个乱字了得,最终红军在1922年战胜了所有对手、外国干涉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p&&p&1922年内战结束时,罗科索夫斯基任骑兵团长,华西列夫斯基为步兵代理团长,朱可夫为骑兵连长随即在1923年直接升任骑兵团长。而科涅夫一直在做政治工作,开始是县赤卫队政委,接着是炮队政委、装甲列车政委、旅政委、师政委,内战结束时任军政委,继而随部队缩编任师政委。此时,大家都很年轻,不到三十岁,身经百战,充满年轻人的活力和革命者的热情。&/p&&p&&b&3.2传奇篇章之一&/b&&/p&&p&苏俄内战的舞台是属于伏龙芝、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和布琼尼等人的。年轻的图哈目睹了十月革命,遇到了已经是苏共全俄中央执委会委员的老同学,介绍他参加革命并于1918年4月入党,随即被引荐给列宁。列宁与他深谈了两次,敏锐地认识到图哈的才干,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在6月任命图哈切夫斯基去东方战线伏尔加河中部流域整理零散部队,组建第1集团军并就任军长。是年图哈切夫斯基25岁。&/p&&p&如果说年轻的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军长职务是际遇非凡的偶然巧合,那他在战场上的表现立刻证明了他的能力是名至实归的。从莫斯科到喀山,图哈于6月27日到达军部所在地因萨车站,得知:第1集团军6月下旬由来自各地的80多支赤卫队、工人队伍开始组建,每支队伍20-250人不等,分布在数百公里长的战线上,于是立刻开始夜以继日使尽全身解术,一个月时间内魔术一般将部队整合成3个整装师,并且捎带着拒绝了白军的劝降拉拢,与地方革委会一起平定了自己的直接上级、原沙俄中校、现任红军东方战线司令穆拉维约夫的叛乱。自此,第1集团军作为东部战线最重要的主力部队,一直奋战在最重要的战场担负最重要的突击任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固堡垒,建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功勋。&/p&&p&1919年初图哈曾短暂离职,被闲置或担负次要岗位,这里面恐怕有一些说不清楚的微妙因素。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信任这位贵族出身的前沙俄少尉,而有些资深军官们对这位年龄、资历都很年轻的军长总是抱着冷眼旁观的轻视态度。图哈卓越的思维使得他的方案既离经叛道又高瞻远瞩却总被证明是对的,这使得他跟一些平庸的上级之间经常存在分歧和争吵。没办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p&&p&1919年3月,高尔察克的攻势达到顶峰,进入了苏维埃共和国的心脏地区,党中央发出战斗口号:“一切为了东线!”图哈回到东线,接手已经屡受重创损失过半的第5集团军,眨眼功夫又一次魔术般的将该军锻造成头等主力钢铁雄狮,部下勇士如云,屡战屡胜,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更大的胜利,biger than biger,从伏尔加河一直打到高尔察克政权的“首都”——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真是应了中国人的俗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木有啊!&/p&&p&在11月突击鄂木斯克的战斗中,时为骑兵营长的罗科索夫斯基骁勇果敢一马当先,率部首先突入敌军司令部,与白军集群司令沃斯克列先斯基将军面对面拼马刀,肩负枪伤后挥刀劈死了对手。&/p&&p&经此决定性一战,高尔察克溃不成军,携残部、眷属开始了一路向东横穿西伯利亚的大逃亡,严冬的暴风雪吞噬了不计其数的妇孺老幼,昔日的宫廷贵妇丢弃了无法估量的珠宝黄金,个人命运的惨剧无以言表。有条记录说,有位贵妇在西伯利亚零下几十度的暴风雪中野外分娩,几天后母子俱冻饿而死。1920年1月,高尔察克宣布放弃“俄国最高执政”头衔,让给邓尼金,未久在伊尔库茨克被俘。2月,当地发生叛乱,地方革委会为防意外,将其处决。&/p&&p&图哈没有参加后期的战斗,鄂木斯克的决定性战斗结束后回到莫斯科等候重新任命,又是因为一些很微妙的因素,一直到1920年1月底,在列宁同志的亲自过问下,他赶赴南方接替遭受了严重挫折的平庸前任,被任命为高加索战线总指挥。&/p&&p&南方的邓尼金曾经给红色政权造成很大的损失。他率领以哥萨克和贵族军官为主体的白军1919年夏开始向莫斯科进军,10月进至图拉,莫斯科近在咫尺岌岌可危,列宁号召全党:“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莫斯科的很多机关、党委会门上都贴了“停止办公,人员全部上了前线”的条子。经斯大林、叶戈罗夫、布琼尼等诸将浴血奋战,尤其是布琼尼骑兵军的鏖战,终于将其击溃。年底,红军将战线推进至顿河、北高加索等地区,并分成西南战线、高加索战线两个方向。这时却又出现了反复,白军在顿河哥萨克和西方外援支持下得到了人力物力补充,元气渐复,而红军已呈久战疲惫状态,白军在兵力优势2:1的情况下开始反扑,强弱之势瞬间易手。敌强我弱再加上将帅内部的分歧,红军再次陷入困境。图哈就在此时走马上任,来到高加索战线。&/p&&p&&img src=&/50/v2-e7b9e4650fd_b.jpg& data-rawwidth=&253&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3&&高加索战线总指挥图哈切夫斯基(中)、战线军事委员会主席奥尔忠尼启则(右)&/p&&p&2月3日,图哈抵达前线就职,7日下令停止进攻、巩固阵地,9日开始按照新计划调整部署。图哈的新方案极其大胆,要点是:以部分兵力在反攻白军的矛头正面进行迟滞阻击,以布琼尼第1骑兵军为主要突击力量对白军反攻箭头的出发地域、根部的薄弱环节实施突击,形成突破后以骑兵的速度迅猛进击白军深远后方,彻底摧毁其后方基地,进而取得全面胜利。&/p&&p&可以看出,这个战役计划深符避实击虚、围魏救赵、攻其所必救的要旨,中外名将经典战例中也不乏先例。但说起来容易,首先要有敏锐的专业眼光发现敌人隐藏的弱点;其次要有胆略敢于冒险舍弃局部,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其三要盾坚矛利,阻击的部队守如泰山,攻击的部队无坚不摧。而且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红军其实还处在敌强我弱、被动防御的大环境中。后来二战中苏德两军都多次使用过类似战法,只不过以装甲兵团替代了骑兵,足见英雄所见略同。&/p&&p&经过复杂的战役组织、准备和布势调整、阵前机动,2月14日,新锐援兵还在路上,图哈切夫斯基以原有兵力发动了进攻。战事按照战役预想如期发展,但却极其残酷。担任阻击任务的红军部队寡不敌众,多个曾经战功赫赫的英雄师团被重创、击溃,无数忠勇的将士血染沙场。&/p&&p&著名传奇英雄、24岁的红28师师长艾津重伤被俘,备受折磨。红军指挥部向敌人提出,愿意用任何一个被红军俘虏的白军交换。白军拒绝了,他们害怕艾津,就像害怕死亡。严刑拷打和百般侮辱之后,艾津被绞死,尸体被剁碎埋入葬马的墓地,后来又迁到其他地方,直到1970年代才找到。艾津没有看到,革命自有后来人,他的一位忠勇部下,19岁的团长崔可夫后来成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英雄、苏联元帅。崔可夫一生都对这位年轻的老首长充满敬意,推崇备至,二战后还专门去烈士墓地凭吊过。&/p&&p&21日,白军的反攻达到高潮,攻占了顿河流域中心城市罗斯托夫,一时间风云变色,资产阶级普大喜奔弹冠相贺,列宁亲自打电报来表示担忧,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在电话中对图哈严厉斥责,谴责他应该等待援军到达后采取更加稳妥的行动,认为局势足以使红军遭到覆灭。图哈表现出一贯的不屈不挠,认为白军取得的不过是回光返照式的胜利,不为所动地继续按原计划实施。&/p&&p&这是考验双方将领神经、比拼心理的时候。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取了时间,深入敌后的骑兵军把敌方腹地搅得天翻地覆,两天后白军主力不得不仓皇撤出罗斯托夫,回马找布琼尼寻求主力决战,临行前枪杀了所有的红军被俘伤员。在叶格尔雷克河岸,一路尾追的白军骑兵终于和列阵以待的红色勇士们见面了,双方展开了骑兵会战,2.5万把马刀在空中挥舞,同饮顿河水长大的兄弟、亲人现在为了不同的信仰相互斫杀。白军最终被击溃,残部败退途中遭遇大风雪,哥萨克的尸体遍布库班草原,只有极少数的幸运者回到了家乡。有兴趣者可以读一读《静静的顿河》。&/p&&p&&img src=&/50/v2-54f4fbc40a697aee_b.jpg& data-rawwidth=&357&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7&&第一骑兵军军长布琼尼&/p&&p&该役史称叶格尔雷克战役,最终决定了邓尼金白色政权的命运。之后红军一路追击,于4月初取得了完全胜利,夺取了南俄地区——自古以来的粮仓和北高加索地区——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区。即便是后来到了二战,希特勒也对高加索的石油垂涎不已。&/p&&p&邓尼金从海路流亡国外,其部分余部坐船从新罗西斯克到克里米亚投奔了弗兰格尔男爵,在另一段传奇中继续扮演反派角色。邓尼金二战时拒绝加入希特勒阵营并发表公开讲话支持苏联:“大家都是为了人民,可人民却没有跟随我们。”他想要回国并一度得到了斯大林同意,却始终未能成行,最终客死美国。2005年邓尼金以爱国将领身份归葬莫斯科。&/p&&p&图哈切夫斯基由此成为闻名全国的军事统帅,他洞察全局、抓住战场主动权调动敌人、驾驭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敢于承担最大风险以少胜多的胆略,得到红军统帅部的交口称赞。4月29日,征尘未洗的图哈马不停蹄地来到斯摩棱斯克西方战线指挥所,开始了与波兰干涉军的新征程……&/p&&p&&b&3.3传奇篇章之二&/b&&/p&&p&俄罗斯和波兰是对由来已久的历史冤家,到现在也是,而且波兰还总是扮演可怜兮兮的悲情角色,动不动喊:毛熊又欺负我啦!其实两国同属斯拉夫人种,俄、乌、白俄罗斯为东斯拉夫人,波兰、捷克为西斯拉夫人,还有南斯拉夫。当俄罗斯还是莫斯科公国的时候,16——17世纪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整个乌克兰都是波兰贵族地主的农奴庄园,号称“从一海到另一海”,意思是国土从波罗的海一直到黑海,波兰军队一度占领莫斯科,窃据了沙皇宝座,史称“俄罗斯动乱时期”。感兴趣的人可以读读获诺贝尔奖的波兰文学家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火与剑》。&/p&&p&令人扼腕的是,17世纪末彼得大帝带领俄罗斯开始拓土扩张时,当时的波兰国王是个废柴,耽於酒色,一生唯一的功绩恐怕就是生了数不清的私生子被称为“强王”。再加上波兰地处战略内线,四周强邻环伺,虎视眈眈,几个回合下来,一蹶不振,三次被俄、普、奥瓜分灭国,国运衰微到现在也没翻过身来。&/p&&p&一战结束时,波兰复国,赶上俄罗斯一片混乱,心里就开始琢磨着要恢复昔日的荣光和疆土,加上西方一忽悠,肾上腺激素一高,头脑一热,就和乌克兰独立分子一起联袂上阵了。波兰军队得到了西方世界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援助,从物资到军事顾问。顾问团长是后来二战前期著名的法军总司令魏刚将军,可惜此公二战中表现堪称废物,好在还没当卖国贼,这是后话。至1920年5月上旬,波军先后占领基辅、明斯克,对苏维埃而言形势又一次陷入危局。&/p&&p&苏军方面由两个方向组成,西方战线面对白俄罗斯——波兰正面,总指挥图哈切夫斯基;西南战线负责乌克兰方向,总指挥是后来的叶戈罗夫元帅,也是位了不起的大牛,主要突击力量是久负盛名的布琼尼第1骑兵军,但灵魂人物是时任战线军事委员(相当于政委)的斯大林。&/p&&p&图哈上任伊始,按其一贯的迅猛主动风格,开始计划反攻,让红军总司令部和同僚们都瞠目以对。但是图哈说服了上级,经过精心准备、布势,5月14号进攻按计划开始。红军一开始取得了极大进展,一些部队甚至推进至波兰境内,给予波军有生力量极大打击。波军对此次攻势大吃一惊,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缓过神来四处调动部队左挡右支,终于在6月上旬将红军击退回到出发地域,史称“5月进攻”。&/p&&p&图哈又一次被质疑,被认为是太鲁莽了。但是逐渐的,越来越多的将领看出了玄机。这次进攻是苏波战争的转折点,图哈没有采取敌强我弱态势下常规的防御动作,而是大胆对攻,在己方劣势、被动挨打的情况下更加主动地进攻,由此一下子遏制住了敌人的攻势,调动了敌军,打乱了敌军部署和计划,抓在了战场主动权。自此,波军再未发起新的攻势,而红军通过这次进攻实施了大规模的战役侦察,摸清了敌军的底细,为下一步行动做了铺垫。&/p&&p&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进攻的方式——钳形攻势合围敌军、出发地域——从不利于大兵团行动的沼泽地区出发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乃至整个计划的各个环节,都极其成功。失败的主因还是在于敌强我弱的整体形势。窃以为图哈心里一定很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部队退回到出发地域时并没有遭到伤筋动骨的损失,更像是一次战役前的预演,与后来的8月失败截然不同。1944年夏天,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发动的“巴格拉季昂”计划——白俄罗斯战役,几乎就是这个计划的完美翻版、经典剧目的保留演出,结果大破德军。希特勒肯定是不了解这段往事。&/p&&p&6月,双方各自休整,红军在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波军并没有察觉到对方企图,还在进行大战后的整补和喘息。图哈利用一个月时间做好了各种准备,从后方调集了新锐增援,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和敌军配置,修改完善了进攻方案,所需物资也都补给到位。这事说起来挺简单,恐怕有过军队经历的人对此理解会更深刻一些,这是战役组织能力。几家人组团出去自驾游还得做好长时间功课呢。战场的天平开始倾斜了……&/p&&p&7月4日,进攻开始,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计:苏军约13万人,波军17万人左右(西方面军作战部队88952人,当面波军74850人;西南方面军42877人,当面波军97360人)。恐怕很少有统帅敢于在这样整体劣势的形势下发动战略进攻,此次战役后来被称为“7月战役”。&/p&&p&20天时间,红色狂飙风驰电掣席卷了整个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半个波兰,东欧大地在红色铁蹄下颤抖,数个波军重兵集团被歼灭,战线推进500公里,兵锋抵达华沙城下。波兰元首毕苏斯基元帅写道:“图哈切夫斯基的军队在运动中塑造了一种不可战胜的形象……,就像乌云伴随着暴风雨即将来临一样,在它面前国家在颤抖,意志在动摇,士兵们惊恐不安。”“红色拿破仑”的名字自此和27岁的图哈联系在一起,传遍欧洲。&/p&&p&到7月底,图哈统帅的胜利之师已在维斯瓦河畔与波军对峙,积极准备攻占波兰首都。当夜晚来临,45度角仰望星空时,他并不知道他的知己戴高乐同学此时正在对面的战壕里默默注视着自己。准确地说,两人当年的德版《越狱》只成功了一半,不走运的戴高乐后来又被抓回,辗转多地战俘监狱反复独力出演德版《监狱风云》、《越狱》系列,直到战争结束才被释放回乡,此时正作为军事顾问在波兰军中效力。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感叹,军人的命运真是很令人唏嘘。二战后戴高乐将军访问苏联,提出要见故友家人,当时斯大林虽死,图帅却还戴着德军间谍的帽子没有平反,苏方人员百般推脱搪塞。戴高乐却深知,战俘岁月,特别是n次逃跑的痛苦经历,使图哈对德国人有种近乎天然的深恶痛绝,绝不可能与之合作。最终戴高乐冷然道:“我决不相信他是叛徒。”&/p&&p&局势又在悄然变化,天平开始向另一侧倾斜,最终红军的攻击失败了,图哈于8月18日沉痛下达撤退命令,红军遭到重创,死伤被俘以10万计,战线又一次回到白俄罗斯、乌克兰境内,波兰人称之为“维斯瓦河上的奇迹”,苏俄称之为“8月失败”。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与和约,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成为波兰领土,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了隐患。&/p&&p&华西列夫斯基此时作为团、营指挥军官在图哈麾下经历了战争的全过程,目睹、亲历了胜利的喜悦和败退的痛苦,有资料说,他还在撤退途中受了伤。&/p&&p&&b&3.4复盘之一&/b&&/p&&p&仔细探究一下胜败的原因是必要的,因为它对后来的很多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p&&p&站在苏联的角度,客观上敌强我弱的大环境从未改变,西方自始至终都在支持红色政权的敌人,一个又一个,而且就像打怪升级一样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到了苏波战争时,西方世界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们害怕革命变成连锁反应,害怕类似十月革命的事情在自己国内发生,红军的西进又让人联想起成吉思汗的西征。事实上列宁等领导人当时确有输出革命、将红旗插遍欧洲的想法。所以等战事发展到华沙城下时,外援的力度前所未有,整个西方都行动了起来,屏住呼吸注视着这场搏斗。也确实是法国魏刚将军首先看出了红军的弱点制定了反击草案并成功实施。&/p&&p&主观上,苏联领导层错误估计了国际形势,高估了7月战役的胜利。政治上,苏联领导人以为战事一进入波兰境内,波兰的无产阶级就会揭竿而起箪食壶浆迎接红军的解放,波兰资产阶级政府会迅速垮台,然后会在东欧诸国、紧接着是德国引起连锁反应,整个欧洲革命的高潮就会到来。事实上进入波兰后,原本的国内阶级革命战争,变成了一场民族战争、宗教战争,波兰上下团结一心,殷鉴不远,民族救亡运动如火如荼。这时苏联领导人才发现事情满拧了。&/p&&p&具体到军事行动层面。首先当图哈进至华沙城下时,从红军总司令部到图哈自己都轻敌了。图哈毕竟年轻,27岁的战线总指挥意气风发,竟然将自己的指挥所设在距前线300公里的明斯克,大家都以为大势已定,没有察觉红军已是强弩之末,更看不到此时的波军就像伸张开又被压缩最后被压紧的弹簧,积蓄了最大的力量只等爆发。&/p&&p&其次,原本红军的攻势是西方、西南战线两路大军钳形攻势,以华沙为目标实施向心突击,其中西方向是主要突击方向。我不好猜测当时西南战线斯大林、叶戈罗夫的心理,究竟是也轻敌了觉得图哈自己就能搞定,还是看到图哈建功立业有了自己的想法,总之是将进攻矛头转向了利沃夫,并成功说服总司令部,在图哈进攻华沙的同时开始了利沃夫战役。此举造成了两个红军主力集群之间的距离过大,被魏刚等察觉,置西南方向不顾,集中兵力围殴西方面军,遂使图哈痛失好局。战后总结检讨成败时,图哈指责西南战线领导人各怀心思、没有同心同德致使功败垂成。斯大林愤而反驳,却还是受到列宁同志的责备,由此结下了怨恨。&/p&&p&&b&3.5传奇篇章之三&/b&&/p&&p&不管怎样,大规模的动荡终于结束了。红军虽然遭受了挫折,但不是彻底失败,最终国境线的划分是两国军事实力的真实体现和对比。8月失败也无损图哈的威名,因为大家都正确认识了问题,知道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而且他在整个战争中的表现有目共睹,令整个西方为之惊叹战栗,“红色拿破仑”的名号愈发响亮。&/p&&p&苏维埃领导人开始将精力放在国内,调整政策,致力于恢复经济重建家园,以及平定各地叛乱、肃清匪帮。&/p&&p&1921年春夏,图哈切夫斯基在坦波夫省剿灭安东诺夫匪帮。某次战斗中骑兵连长朱可夫一马当先追上一名匪首,匪首回马一刀劈开了朱可夫短皮袄的前襟和胸前挂望远镜马刀手枪的三根皮带,将其从马上劈了下来。幸亏指导员及时赶到打死了匪首,不然历史恐怕就要重写。&/p&&p&内战最精彩的一幕是消灭盘踞克里米亚半岛的白匪弗兰格尔男爵,主角是另一位传奇英雄布柳赫尔元帅。&/p&&p&国内战争时期,布柳赫尔几乎在一切打击白军的战场上指挥过作战,是苏军中神话般的英雄人物。他一战时大难不死、重伤残疾退伍回到工厂继续当钳工,十月革命前入党,理所当然地参加了赤卫队并担任指挥职务。1918年初,布柳赫尔指挥的赤卫队参与解放了奥伦堡。5月捷克军团叛乱,东线的形势急剧恶化。坚守奥伦堡两月之久的红军陷入了四面包围,通过白区到最近的红军部队的路程也有1500多公里。指挥员中有人建议固守战斗到最后一人,有人甚至建议解散部队。沧海横流,英雄本色!布柳赫尔力主突围:“唯一的办法是冲出去到俄罗斯中部和主力部队会师,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我们这支部队的力量,以图今后的反攻,但我们也不要幻想有谁来支援我们,因为全俄的红军都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p&&p&8月5日,布柳赫尔指挥部队奇袭哥萨克白军后方,翻越乌拉尔南部的高山峻岭,穿越巴什基里亚茂密的深林和泥泞的沼泽。他拖着伤残的身躯始终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出现在第一线战士中间,以自己的行动激励部属,使战士们明白,除了勇往直前和红军主力会师、打败白军之外,其他出路是不存在的。布柳赫尔率领这支由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鞑靼人、巴什基里亚人、拉脱维亚人、楚瓦什人、沃恰克人、马里人、还有匈牙利人、奥地利人、德国人和中国人组成的国际部队,历经千辛万苦,艰难跋涉翻山越岭,54天走了1600公里路程(地图距离)。行军过程中,不断有游击队和零星红军补充进来,部队扩大到6个步兵团,3个骑兵团,一路经历20多次战斗,歼敌7个团,将敌军后方搅得鸡犬不宁,有力的配合了东方面军各部进攻,使喀山、辛比尔斯克、萨马拉等地获得解放,在红军史上获得前所未闻的战功。&/p&&p&9月19日,列宁了解到布柳赫尔的事迹。9月30日,在全俄中央委员会听取他们的报告时,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说:“oooo布柳赫尔的部队在极其困难下进行的行军,只有苏沃洛夫在瑞士的远征能与之相比,应当以俄国革命的名义向他们致敬!”会议将苏维埃俄国刚刚设立的红旗勋章第一号授予布柳赫尔。之后,布柳赫尔一直作为军、师级指挥员奋战在各个战场。&/p&&p&&img src=&/50/v2-a1ac5cab29f5b4685216f_b.jpg& data-rawwidth=&205&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5&&内战中的布柳赫尔&/p&&p&1920年5月,布柳赫尔在南方战线与最后一支大规模白军武装——占据克里米亚半岛的弗兰格尔男爵对峙。克里米亚现在仍然是世界热点地区之一,查看地图就会明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三面环海的半岛,面积2.5万平方公里,比海南省小一些,整个半岛只有北面宽8公里的陆桥与大陆连接,8公里中还有相当部分地区是人无法通过的沼泽和湖泊,称为彼列科普地峡。只要建立一条防线封住这个地峡,进出两难。&/p&&p&即便是白军方面也承认,弗兰格尔的部队是所有白军中最野蛮、军纪最恶劣的一支,无恶不作,声名狼藉。他趁红军松懈时就冲出来烧杀抢掠一番,退则凭险据守,又欺红军尚无海军,所以一直坚持到1920年。&/p&&p&日,布柳赫尔开始率部突破彼列科普防线。战役部署是,以一部兵力正面强攻牵制,奇兵2个师又2个旅利用潮汐低潮时间迅速涉水通过地峡东北部与大海相连被普遍认为绝对无法徒步通过的锡瓦什湖,然后从敌防线侧翼和后方实施突击。清醒过来的白军深知此举的意义,拿出最后的底牌倾巢而出拼死相搏,最终失利,防线瞬间土崩瓦解。之后红军势如破竹,一战而胜。&/p&&p&1921年6月,布柳赫尔被任命为远东共和国军事部部长兼人民革命军总司令。至1922年2月,击败日本干涉军、平定所有白军、匪帮,一直打到海参崴,宣告红军取得彻底胜利。&/p&&p&内战对于红军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经历过如此残酷的战争考验并从火线拼杀中成长起来的军官队伍,具备了比其他欧洲军队更加强大的坚韧意志、身陷绝境也毫不动摇的信念以及对地狱般的战场环境的耐受能力。这对后来的卫国战争极其重要。&/p&&p&内战结束了,英雄的传奇还在继续。1924年,孙中山痛感自身力量薄弱,先后派遣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心腹助手赴苏联考察学习,之后决定以俄为师,开始改组国民党。现在的历史研究者已经明了,中共和国民党都是以苏俄布尔什维克为模板建立起来的。只不过中共深得精髓,而国民党学得半途而废,所以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党内有党,始终形不成合力。而共产党虽然一开始人少,但具有钢铁般的纪律、党性,组织严密,因而万众一心,党的意志得以彻底贯彻。这也是后来各自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p&&p&当时苏联政府其实并不看好刚刚成立只有几百党员的中共,大力支持的是孙中山的国民政府,顾问团、大批物资援助源源而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此的形象说法是:把书本理论给了无产阶级,把枪炮物资给了资产阶级。鲍罗廷时任政治总顾问。布柳赫尔任军事总顾问,因怕引起西方注目,借用了在哈尔滨长大的妻子的姓氏,化名“加伦将军”。后来此威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显赫一页。&/p&&p&作为广州革命政府总军事顾问、国民革命军军事顾问团团长的加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上百位顾问、教官协助组建黄埔军校,几乎照搬了整个红军军校的教学大纲,确立了政治当先的招生原则,并在教学中传授刚结束的苏俄内战经验,奠定了黄埔生善战的威名。时人称:保定的课堂,云南的操场,黄埔的战场。北洋保定军校由著名大家蒋百里奠基,学生皆理论功底深厚,毕业名将如叶挺、白崇禧、陈诚等;云南讲武堂注重操场训练,多日本教官,战术动作极其标准,号称百多人的大宿舍晚上睡觉都是统一翻身,毕业名将如朱德、叶剑英元帅等;黄埔学生能打,几个月速成就拉上战场东征北伐无往不利,故称黄埔的战场。&/p&&p&当时广州政府仅控制广东省的三分之一,外有军阀陈炯明,内有杨希悯、刘镇寰心怀鬼胎,加伦将军提议立即组织黄埔学生军,东征讨陈。战斗最危急时,他冲锋在前,大呼猛进,以黄埔学生军一个教导团大破陈军8个团,威震东江。随即,杨、刘勾结唐继尧叛变,他和蒋介石、廖仲恺召开三人会议,蒋介石认为敌强我弱,广州已不可守,应退避闽南以图后举,廖仲恺也认为放唐继尧入广州,到时诸军纷争,势必内乱,再反攻不迟。加伦拍案而起斩钉截铁,认为粤东闽南基础薄弱,扩军困难,而广州是革命军的唯一大本营,有深厚的基础不应放弃,遂幕后策划,制定方案充分准备指挥全军,一仗全歼2万叛军。&/p&&p&北伐期间,加伦将军亲自参与制定了“先湖广,后江浙”的总战略。以首席军事顾问的身份时时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叶挺部在汀泗桥、贺胜桥与吴佩孚苦战之际,加伦乘坐铁甲列车,亲冒矢石火线指挥。短短数月间,战局如其所料,北伐军连下长沙、武汉、南昌等重镇,饮马长江。&/p&&p&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政治顾问鲍罗廷遭到通缉。蒋对加伦却极为礼遇,希望其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加伦在参加了中共的南昌起义准备会议后化装成外轮上的水手,秘密潜回了苏联,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p&&br&&p&题图:红色库班哥萨克。&/p&
3.浴火与重生虽然现在对十月革命的意义有多种解读,特别是西方,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但是客观事实是,它确实是一个改变了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纪元的历史大事件。而随后开始的长达四年的苏联国内战争(1918年——1922年)使得整个俄罗斯大地都浸浴在无尽的血…
&b&略述1979年对越作战的9个陆军军&/b&&br&&br&&p&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日命令和日命令,以来自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的9个陆军军为主力,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战争持续28天,至3月16日结束。&/p&&br&&p&&b&11&/b&&b&军:&/b&这里的11军不是当年刘邓大军麾下,由陈锡联率领的中野3纵,而是1969年11月在云南大理重新组建的新部队,是一个下辖两个师(31师、32师)的简编军。本来对越作战按照军委12月8日命令,11军没有参战任务。由于越军全面入侵柬埔寨,军委12月31日扩大会议上决定增调部队扩大作战规模。日,总参杨勇、何正文两位副参谋长和总后张贤约副部长到昆明军区勘察地形、审修作战方案之后,军委正式确定第11军参战,并以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加强该军。按照昆明军区作战方案,11军在金平方向担任西线助攻任务。&/p&&br&&p&2月17日战斗发起后,迅速突破越军一线防御阵地,尔后拿下巴沙山口、封土等地,并于撤军之时杀了一个回马枪,以一个加强团歼灭班绕散地区越军741团1营。32师为军区预备队,94团在突破阶段攻克西罗楼后归建,全师东调南屏农场待命。95团配属149师参加沙巴地区进攻战斗,师主力则攻歼了郭参地区之敌。总的来看,11军部队完成助攻任务圆满,突入越南纵深34公里,共歼敌2901人。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9%和8%。时任军长陈家贵,政委张琦。&/p&&img src=&/9fedd86d92cf2ad6fefedace4dbd9b7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fedd86d92cf2ad6fefedace4dbd9b77_r.jpg&&&p&&b&13&/b&&b&军:&/b&虽然当时已经是驻重庆的成都军区主力军,但其自1950年入滇,驻扎云南南部长达18年,地理民情各方面情况谙熟,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经历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有战斗力优势;越军头号主力步兵师308师、351工炮师第34团均由其一手训练和装备,13军上上下下都有着“师傅打徒弟,教训龟儿子”心态,有心理士气优势。因此军委第一次作战命令即调13军南下,加强云南方向作战力量。2月16日21时至17日7时,13军12000余人成功偷渡红河,一举突破越军红河防线,创造了大部队偷渡江河的典型范例。38师(—114团)歼灭坝洒地区之敌,战后被中央军委誉为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战。37师攻克谷柳、保胜,39师攻占岳山和谷珊西山。至21日,13军摧毁了越军纵深防御阵地,兵锋直指越西北重镇柑塘。昆明军区前指专门发出表扬通报,号召所有参战部队“向13军学习看齐”。22日,39师攻占代乃地区,控制要点,坚决阻击了敌316A师的东援行动,歼敌900余名,有力的保障了军主力歼灭柑塘地区之敌。&/p&&br&&p&23日7时,37师、38师以钳形攻势并肩向柑塘突击,至25日15时,占领了该地。敌345师师长梅荣兰率残部逃过外波河。战役第二阶段,军区预备队50军149师归13军指挥,并加强32师95团等部队担负攻占沙巴,消灭敌316A师的任务。149师克服重重困难,于3月5日完成任务。可惜的是3月2日晚正面攻击部队和穿插部队均无进展,致使316A师一部通过黄连山垭口西逃。13军在红河右岸的攻势凌厉,进展快,战果大,突入敌纵深40公里,歼敌8075人,其中俘虏459人,为1979年各军俘敌最高记录。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11%和9%。时任军长阎守庆,政委乔学亭。&br&&/p&&img src=&/d1b0e40d71cce50bca275e339e8ba192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4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d1b0e40d71cce50bca275e339e8ba192_r.jpg&&&p&&b&14&/b&&b&军:&/b&与13军是同胞兄弟,都是中野四纵这一个妈生的孩子。1950年入滇后,13军兼滇南卫戍区,14军则兼滇西卫戍区。1968年9月奉军委令调防,14军从滇西调到滇南接替13军防务。该部队同样经历了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的锻炼,有较好的丛林作战基础。日,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在河口四连山上决定,13军、14军以红河为界,分别在右岸和左岸遂行各自的战斗任务。14军的任务是歼灭红河左岸的越军345师部队及地方部队。在战斗实施阶段,40师攻克老街、班菲;41师占领发隆、孟康;42师夺取拔坡、那马。经5天战斗,14军攻占越军边境全部一线要点,为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月22日至3月5日为14军作战第二阶段,以42师为军预备队清剿半琴山地区残敌,40师、41师、32师继续向敌纵深发展进攻,先后攻克铺楼、郭参,控制了朗洋铁路大桥和朗格姆渡口,切断了红河两岸越军的联系和左岸越军南逃退路。歼敌4146名,其中俘虏271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11%和8%。时任军长张景华,政委范新友。&/p&&img src=&/442def43d062e7a74aa83a9c0bcddf24_b.jpg& data-rawwidth=&527&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7& data-original=&/442def43d062e7a74aa83a9c0bcddf24_r.jpg&&&p&东线自卫还击作战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歼灭高平地区之敌,这个任务主要由41军和42军执行,因此在介绍这两个军的情况之前,先谈谈广州军区前指的高平战役决心:集中41军、42军、43军129师及加强部队,采取大胆穿插、包围迂回战术,速决全歼高平地区守敌346师及其地方部队。41军和42军除以3个师又1个团分别进攻朔江、八姑岭、复和、七溪之外,主力分别从念井和布局突破,向高平实施穿插突击,首先关门,包围住高平地区之敌,尔后分割歼灭之。&/p&&img src=&/d75ceb2bdbd463bb49eb6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75ceb2bdbd463bb49eb6_r.jpg&&&p&&b&41&/b&&b&军:&/b&为北线进攻部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代表军区前指加强这个方向的作战指挥。41军的前身东野4纵曾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大显身手,打出了守备英雄团(361团)、塔山英雄团(367团)、白台山英雄团(369团)三个闻名全军的英雄团。41军历来是广州军区的主力军,这次惩罚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又挑起了北线主攻的重任。军决心以121师、123师(-368团)分别向班庄、扣屯实施穿插,到位后形成对内对外正面,切断高平之敌退路,阻击太原、原平之敌增援,再重演一次“塔山阻击战”,而后在42军协同下夺取高平。2月17日4时40分,41军开始炮火准备,5时许,步兵开始发起冲击。工兵和民工同时抢修119号界碑至越南莫隆的5公里急造军路,保证坦克、车辆前出。121师363团2营(-6连,该连搭乘军区独立坦克团5连,因为水陆坦克爬破能力低掉队)在副师长,战斗英雄李培江和洪副团长率领下搭乘军坦克团2营坦克于10时30分出境,18时许在通农下车徒步开进。经28小时穿插,于次日14时30分攻占841高地,切断了原平通往高平的3号A公路,第一个穿插到位,行程80公里。19时30分,363团主力进占朗金地区,次日6时30分攻占董赛地区,最早到达指定位置。至19日18时,121师基指率三个团(-362团3营、363团3连和6连)全部到达809、841高地和董赛地区,完成穿插作战第一步任务。随后361团奉命北上安乐,师基指率362团向扣屯发展进攻,留363团控制董赛地区准备打敌增援。由于部队分散,力量不足,121师基指率362团22日进至扣屯后就地防御,未能向高平方向进攻。26日至28日,该师全部集中于扣屯地区建立起稳定的防御,同时清剿残敌。3月6日至12日,对由纳隆进逼之敌进行了3次大规模出击,为安全撤军回国创造了良好条件。121师不惜一切代价昼夜兼程实施大纵深战役穿插,在敌情不明、地形险要、四面受敌、远离后方、补给困难的条件下边打边走,途中遇敌大小袭扰100余次,伤亡较大、粮弹供应不上,仍然忍饥耐寒,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坚定不移地向指定目标前进,充分体现出当年东野“头等主力师”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p&&br&&p&123师(-368团)于进攻发起之后随121师跟进,在通农分路,向东经安乐、河安,向扣屯方向穿插。367团2营在师王政政委率领下沿公路乘坦克开进47公里,沿乡村小路徒步开进43公里,于20日5时抵达扣屯西侧的312高地。团主力因为迷路耽误时间近50个小时,未能到达扣屯地区,后改为参加河安地区进攻战斗。123师主力在河安的战斗持续了3天方才攻克目标,打通了公路,把在朔江、河安、扣屯、班庄等地作战的3个师连成了一片。随即该师向位于那怀的越军346师师部展开进攻,27日攻占敌师部指挥坑道,河安地区进攻战斗结束,部队转入就地清剿和担任护路任务。可惜的是41军这两个担任穿插突击的师,都没有能够完成攻占高平的预定任务,121师滞留在扣屯无力进攻,123师苦战于河安难以前进,结果高平由42军攻占。&/p&&br&&p&122师担负从平孟、孟麻攻歼朔江守敌的任务。第一天战斗虽然突破了越军第一线连的防御阵地,突入纵深2-3公里,但是伤亡较大,进展不顺利。部队当晚停止进攻,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既得阵地,肃清残敌。次日继续发起进攻,至19日傍晚,364团攻占大无名高地和墩张一线,366团攻占坂洋地区,切断了朔江之敌向高平撤逃的退路。365团进至一号榕树山、长白山、马利一线。20日开始围歼朔江地区之敌,由于协同不严密,364团主力由南向北实施侧后攻击时两次受挫。21日发起第三次攻击,3营于18时攻占了朔江。22日11时,364团3营主力与365团1营在大黑石山会合,完成了围歼朔江之敌打通平孟至朔江公路的战斗任务。从23日起至3月15日,122师主要执行清剿任务,并继续打通坂涯至安乐的两条公路,同时担任平孟至河安的护路任务。122师原计划一天最多两天攻歼朔江守敌,实际上是打了5天,战斗中多次出现复杂、困难的局面,但该师领导毫不动摇,在坚决贯彻既定决心的同时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实施灵活指挥,部队作风过硬,敢打敢拼,勇往直前,最终完成了军赋予的任务。共歼敌7032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11%和15%。时任军长张序登,政委刘占荣。&/p&&img src=&/f6703105ddcc07dab4a29b_b.jpg& data-rawwidth=&442&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2& data-original=&/f6703105ddcc07dab4a29b_r.jpg&&&p&&b&42&/b&&b&军:&/b&为南线进攻部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代表军区前指加强这个方向的作战指挥。军决心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从布局方向突破越军防御,首先以126师迅速夺占东溪,尔后以124师组成摩托化穿插梯队沿4号公路直取高平,与41军协同,歼灭高平地区之敌。如先于41军打下高平,军主力则继续向茶灵方向发展进攻,歼灭高平东北及其以东之敌。另以125师从水口向复和,129师从那花向七溪实施突击,以配合军主力围歼高平之敌和阻击谅山方向之敌增援,保障军主力的翼侧安全。2月17日6时40分,42军开始炮火准备,15分钟后全线发起攻击。126师兵分两路,376团主力搭乘坦克沿简易公路,378团徒步沿小路,并肩突破敌第一线防御,向东溪攻击前进。377团为预备队,随后跟进。43军坦克团1营1连为尖兵连,不搭乘步兵,于进攻发起后2小时55分攻入东溪(2月17日上午9时55分),提前5分钟完成任务。中国坦克部队从布局突破沿崎岖山路迅速突入东溪,完全出乎越军的意料,越民也以为是他们自己的坦克,还向坦克招手致意。13时5分,378团1营主力进入东溪,与43军坦克团1营会合。于16时、17时分别攻占615高地、661高地,控制了东溪附近各要点,形成南北正面,打开了布局通往东溪的通路,保障了124师向高平实施快速穿插。&/p&&br&&p&124师利用126师打开口子的效果,于7时20分分成两个梯队进入突破口。12时20分进至班翁附近时,越军炸坝放水,造成长约800米、宽40米、深0.8—1.2米的泥泞地带。担任前卫的军坦克团2营和搭乘372团1、2营的军坦克团3、1营强行通过后,后续乘坐轮胎车辆的372团3营、师指、371团和炮兵则被阻于该处以东地区。为了争取时间把握战机,军即令124师乘汽车的部队改为徒步前进,同时全力抢修泥泞路段。19时,124师坦克快速梯队在东溪稍事休整后既以坦克为先导,上4号公路向高平实施突击。18日8时05分,夺占了嫩金山口,控制了弄梅隧道。越军发现我之企图后,匆忙调集851团8营、9营9连、特工第20营和一个“冰雹”火箭炮连仓促占领高平以南之博山、526、490高地等要点,企图凭借有利地形阻止我军进攻。为此,军调整了部署,令124师和126师分别从4号公路左右两侧向高平并肩突击。19日傍晚,攻击部队攻占了博山、652高地等要点。20日继续扫清外围,21日15时对高平发起攻击,战斗进展顺利,于17时40分前攻占了高平外围诸要点。此时军区通报越军852团从班庄退守高平,并集结有几十辆坦克,连同851团,高平之敌约有两个多团。41军尚未到达,以42军一个多师单独发起攻击没有把握。令42军就地控制要点,待41军到达后再行攻击。直至24日,42军通过对高平的反复观察和派出小分队侦察,发现城内并无重兵,遂于当晚占领高平。同一天,穿插纳隆的370团炸毁了太原至高平的3号B公路的咽喉—纳隆桥。占领高平之后,两个师继续向北发展进攻,先后攻占673高地、楠略,弄压、光头、茶灵、下琅等地。&/p&&br&&p&从水口向复和进行正面攻击的125师第一天进展不顺利,没有能够打下复和县城,没有攻下平江渡口预定架桥区的制高点,373团甚至还退回了原进攻出发阵地。许世友在南宁指挥所得知此情况后大发雷霆,“谁叫他们退回来的!这些XXX的怕死鬼,杀他们的头!”“不理他们,非叫他们打不可,打光拉倒,打不下来杀他的头”“窝囊废”、“孬种”、“怕死鬼”“不准回来,回来的,再打出去,怕死的先死!”最后军区前指根据许世友“让师长带一个团,亲自打到复和去,不准回来。”的死命令给125师李师长下达了亲自带375团拿下复和的命令。19日5时5分,375团攻占了复和县城。但该师的战斗仍然艰难。375团团指遭敌炮击,又误判被敌四面包围,搞得整个部队都相当紧张,造成了指挥上的忙乱和部队的混乱。向军区前指也报告了错误情况,使得军区前指感到该师情况非常严重,只得同意该师停止向广渊发展进攻,改为清剿水口、复和、东溪、魁南公路沿线地域残敌并维护交通安全。同时调战役预备队—54军162师接替125师攻打复和、广渊的任务。125师没有能够完成任务,好在2月26日375团以70分钟战斗攻占班占西侧长形高地,毙敌236人,俘敌1人,创造了一个加强营歼敌一个营的成功战例,多少挽回一些面子(《解放军报》日第二版有报道)。共歼敌6901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11%和13%。时任代军长魏化杰,代政委勋励。&/p&&img src=&/ffc2dfdd2afdabc2e3899737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ffc2dfdd2afdabc2e3899737_r.jpg&&&p&&b&43&/b&&b&军:&/b&中央军委在日对越作战命令中,给担任作战任务的昆明、广州军区各增调了一个陆军军加强作战力量,加强云南方向的是成都军区第13军,加强广西方向的则是武汉军区第43军。按照广州军区前指战役部署,分别在两个方向上执行作战任务。军部率127师、128师、炮兵团、高炮团在禄平、谅山方向;129师和坦克团配属42军,在七溪、东溪、高平、复和方向。战役第一阶段,127师攻歼支马、龙头地区之敌;128师攻歼540高地、长条山地区之敌,突破了越军防御体系,打开了通往禄平的口子。&/p&&br&&p&战役第二阶段,127师(加强54军坦克团3营)和128师,于27日7时发起攻击,28日占领禄平县城和附近各高地,歼敌2个营,推进至奇穷河北岸控制各要点,然后以主力巩固占领地区,抓紧肃清残敌。3月1日128师以382团和383团3营向公母山前进。于3日爬上米的公母山山脊,4日占领巴散,歼敌一部。3月3日根据军委和军区前指命令,127师380团和379团1营强渡奇穷河,准备攻占迷迈山,与55军一部共同造成进逼河内的态势。4日8时380团向迷迈山攻击,于11时25分占领主峰阵地。尔后在381团一部协同下对迷迈山周围的班茂、茹遨、遨诗等地进行了搜剿。5日12时30分,128师383团1营强行徒涉奇穷河,经过4个半小时战斗,全歼班岗越军338师462团9营11连。3月6日,43军部队开始回撤。越军数次以营连规模兵力组织反扑。127师、128师分别在390高地、休庆、班坑和612高地、柯来南侧高地、巴当东南侧高地大杀“回马枪”,沉重打击了尾随追击的越军,先后共歼敌1000余人,受到军区前指两次通电表扬。&/p&&br&&p&配属42军在七溪方向作战的129师于战斗发起当天分别以386团3营和385团攻占靠茅山、班腮地区。从黄昏开始,该师以387团为前卫向七溪以北地区穿插,在班牙和540高地地区突破越军纵深防御。20日17时,387团按计划在七溪西北12公里隆派附近截断了4号公路。次日12时前出抢占了703、608和330高地,构成对外正面,保障了42军主力向高平方向进攻的左翼安全,受到该军表扬。2月27日,386团和387团分两路对七溪实施钳形突击,当天攻占预定目标。随即转入清剿残敌、执行护路阶段。3月3日386团2营曾奉军区前指命令从那杭沿4号公路向南前出至吊卡山口,准备配合161师进攻脱浪。因脱浪之敌已经被歼,该营于次日17时40分返回原阵地。3月3日,《解放军报》第一版以近二分之一的版面发表通讯员刘欣生、孙凤让、陈汉初,记者李启科写作的战地通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寄自广西边防前线某部》,报道了第43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情况。文章在篇尾写道:“我们的边防战士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他们像当年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是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一篇通讯也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引起巨大反响,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干部战士由此被称之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共歼敌5269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14%和10%。时任军长褚传禹,政委赵双选。&/p&&img src=&/17f353fb65fce6dd680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7f353fb65fce6dd6808_r.jpg&&&p&&b&50&/b&&b&军:&/b&其前身为长春起义的国民党第60军,改编为解放军第50军后曾配属第二野战军参加成都战役,尔后归还第四野战军建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尤其在第四次战役中于汉江两岸顽强阻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血战50个昼夜,以重大牺牲完成任务,受到彭总的表扬,447团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该军是军委日扩大会议上决定的第二批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部队,出演战役预备队角色。原计划使用在云南方向,迂回越西北计划取消后,149师赴云南方向,军指挥机关和148、150师(并指挥20军58师)赴广西方向执行作战任务。148师442团与炮团在板烂正面进行牵制性进攻,歼敌338师460团650人。443团与444团进至北山地区配属55军164师,为该师预备队,参加了谅山地区作战,打到奇穷河南岸。&/p&&br&&p&149师为昆明军区战役预备队,原计划配属14军作战,后根据邓小平指示改归13军指挥,担起了歼灭沙巴地区敌316A师的重担。149师以一个加强团实施穿插,迂回敌侧后,主力沿10号公路正面进攻。于3月3日攻克沙巴县城,清剿两天后回撤入境,共歼敌2338人,重创了越军316A师。150师3月6日出境,归41军指挥,在高平以西执行清剿残敌、搜剿敌仓库物资、查找友军失散人员和烈士遗体的任务。3月13日,448团在回撤途中,由于军工作组指挥失误,遇伏部队干部惊慌失措处置不当,造成542人失散(被俘回归219名),丢失各种枪支407,爆出1979年对越作战最大丑事。58师在54军162师协同下于3月12日攻占重庆。50军在此次作战中最大的特点是部队相当分散,共在两个方向五个地区作战。军前指没有指挥到自己所属的任何一个师,指挥的是从武汉军区调来的58师。共歼敌2187名(不含149含58D),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5%和4%。时任军长张志礼,政委张立勋。&/p&&img src=&/df3f5da5cd8ed99c1ed0f78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f3f5da5cd8ed99c1ed0f78e_r.jpg&&&p&&b&54&/b&&b&军:&/b&该军同样是军委日扩大会议上决定的第二批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部队,迂回越西北计划取消后,奉命赴广西方向归广州军区前指指挥,担任战役预备队。广州军区前指指示该军到一个师投入一个师作战,是故54军下车后即按照162师、160师、161师的顺序,先后于2月19日、23日、26日分别从水口、念井、友谊关方向出国,参加自卫还击作战。160师归41军指挥在高平以西执行任务。第一阶段攻歼魁瓦、克马诺地区之敌;第二阶段清剿高平至茶灵公路两侧残敌,守护该段公路并守卫高平。161师配属55军参加谅山地区作战,为该军预备队。第一阶段攻歼540高地地区之敌,第二阶段攻占脱浪县城,保障了55军进攻谅山的右翼安全。162师在高平以东机动作战。第一步,2月19日接替125师进攻复和的任务,21日基本歼灭复和之敌,打通了水口经复和至东溪的公路。第二步与42军协同围歼高平之敌,会攻克马诺。第三步,以南北夹击手段奔袭广渊,打通广渊至复和公路。第四步,在复和地区清剿残敌。第五步协同58师会攻重庆。162师等于是扮演了一个消防队的角色,从2月19日水口出境到3月16日岳圩回国,其中仅大的任务变化就达9次,部队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机动频繁、连续作战,共转战400多公里,战斗纵深80公里,足迹几乎遍布整个高平以东地区。许司令和向政委对162师这种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优良作风特别予以了表扬。但该师484团3营在班姆南侧高地遭敌阻击时,带队干部惊慌失措、放弃指挥,不仅不积极组织部队反击敌人,反而丢弃部队下令“各自突围”,以至造成伤亡101人的严重后果。共歼敌4433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7%和5%。时任军长韩怀智,政委朱志伟。&/p&&img src=&/f95f1d10dd05d41832d3eaf6e7b344e3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f95f1d10dd05d41832d3eaf6e7b344e3_r.jpg&&&p&&b&55&/b&&b&军:&/b&根据广州军区前指的战役部署,东线自卫还击作战第一阶段主攻目标为高平地区之敌,同登、谅山方向为次要方向。55军在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用5天左右的时间消灭同登、坂然地区的越军,以积极的行动配合军区主力在高平方向作战,为歼灭谅山之敌创造条件。战役第二阶段,谅山则成为东线主攻方向。163师担任同登、谅山地区主攻任务。2月17日战役发起后,以488团迂回探垄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以487团和489团对同登实施正面攻击。当天即完成对同登的合围,余敌退守339高地、探某、鬼屯炮台等核心阵地。489团7连经三次攻击,于21日17时25分全部占领了平顶山表面阵地。炮台内之越军拒不投降。163师遂于22日23日派出工兵和喷火分队,使用12吨炸药(据老兵讲,还用了66粉)和2吨汽油实施大爆破,彻底炸毁了4个进出口,炮台内800余人左右被炸死,闷死(炮台里爬出来那位3师12团的干事的口供是800-1200,真实性难考)。487团2营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死打硬拼,于23日3时30分攻克探某据点群,歼敌450余人。488团阻击分队在探垄粉碎越军营以下规模反击13次,毙敌400余名。2月27日谅山战役开始,487团攻克扣马山,488团攻占417高地。3月2日,488团和489团控制了谅山北市区西部。3月4日489团2、3营打过奇穷河占领了南市区。164师在北山方向担负经坂然向谅山东面进攻的助攻任务。2月17日6时40分发起攻击,至11时15分基本歼灭坂然地区守敌,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p&&br&&p&2月27日,该师分3路向谅山发起攻击。广州军区前指以148师之443、444团加强该师力量。490团1日18时占领461高地,492团12时攻占445高地,491团于3月2日9时许首先攻入谅山市区。3月4日上午,443团、444团各一部打过奇穷河,占领317高地、332高地、460高地、那班等要点。165师从14号界碑至渠历西侧无名高地地段突破,495团占领549、438高地。493团1营夺取那炸,控制了同登通往太原的公路,主力进至巴寨为敌火力所阻。494团进至伯良北侧遭敌火力拦阻难以前进,遂以2营就地转入防御,其余部队拂晓撤回。19日至23日,493团连续组织4次进攻,拿下了339高地。22日,494团以一个营又两个连歼灭了据守班庄的越军3师12团5营营部带两个连。战役第二阶段165师继续在163师右翼担任助攻,493团先后攻克555、520、559高地、恢复,并于4日越过奇穷河,占领627、413高地。494团巩固493团攻占之要点组织防御。495团于28日进至巴扁附近控制要点,并以一部兵力清剿弄供、伯弄石山地域残敌。3月6日拂晓,部队全部撤至奇穷河北岸。8日拂晓,撤至扣马山、395高地、扣当山一线。当时越军第2军的304师和325师已经从柬埔寨回援至谅山,但未敢尾追我回撤部队。55军在扣马山一线专门等了3天也没有发现越军有反扑迹象,于是从11日零时起继续回撤,至12日6时前,全部撤回国内。在回撤过程中,一旦越军对我实施炮击,我必以十倍的炮火惩罚之。9日上午越军向友谊关发射20余发炮弹,我当即还击200余发,打得越军不敢轻易开炮,直至撤军结束再未发现越军炮击我回撤部队。共歼敌10509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16%和18%,以上指标均位居参战部队首位。时任军长朱月华,代政委郭长增。&/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b&专注中越战争史,欢迎关注:&a href=&/people/cpcliusi& class=&internal&&南疆烽烟正十年&/a&&/b&&/p&
略述1979年对越作战的9个陆军军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日命令和日命令,以来自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的9个陆军军为主力,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战争持续28天,至3月16日结束。 11…
石田三成,幼名石田佐吉,曾任五位下治部少辅,也被称为治部少辅或治部少,后来成为负责丰臣政权运作的五奉行之一,从江户时代被黑了数百年到明治时代开始逐渐获得正面评价,到如今游戏动漫作品中的人气角色,可谓是一位谤誉相随的大人物。&br&三成的才干智慧不需多言,有许多相关的逸事流传,比如“三上茶”“割苇鬻金”“投金凿井”等等,丰臣秀吉曾说:“才器与我无异的,也就只有治部少辅了。从秀吉还是一城主时就开始跟随他到成为天下人,在讨伐柴田,九州,小田原,与伊达政宗交涉等事件中都有相当的功劳,在秀吉得到天下后,更以出色的内务处理能力负责各项内务工作。&br&&br&前面有很多好答案分析了三成的性格,这里来说说几个三成有争议的地方。&br&&br&首先三成是不是“战下手”,这称号出自于许多人都知道的水攻忍城失败,但真的是三成无能么?首先他虽然属于文治派,但有常年的军事经验,可以说并不是许多人心中不知兵的形象。当时随军的还有大谷吉继、真田昌幸、佐竹义宣等名将,忍城不象备中高松城那样适宜水攻,这是很容易就看得出来的。三成难道真的会不顾众将的反对,学秀吉秀一把操作么?事实上三成当时对水攻进行批驳的书信已经找到,而秀吉分别于6月10日和12日写给三成的书信也已被发现,发布水攻命令的其实是秀吉!在信中秀吉对发动水攻的方法、战后善后等事宜都做了很细致的安排,6月20日,三成还将水攻的情形绘成图本上奏给秀吉。也就是说,三成其实是替秀吉背了锅,这锅可苦了三成啊!&br&&br&其次三成与武断派的纠葛,而这最开始要追溯到贱岳合战了。此战的先锋是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继,可就在石田队与柴田军交战不久,秀吉的马回众中以加藤清正、福岛正则为首的年轻武士立功心切也领军冲了上去,当柴田军前部被石田队击溃后,清正等人全力追击。这里想想就有点可怕了,马回作为本阵警卫力量,负责本阵指挥机关的安全,类似于现代的机关直属警卫队,在合战中加藤等人居然为了立功而不顾本阵大将秀吉安危,所幸的是柴田军后来全线崩溃。根据一些野史记载,这些武将还出现互相争抢首级,甚至割己方足轻人头冒功的行为,片桐且元队更挡住石田和大谷部队去路,拖延追击。这也许就是三成与武断派最初的结怨。最后他们缴获的首级甚至比作为前锋的石田队还多。大概是重大胜利让秀吉高兴极了,秀吉并未追究这批年轻人的冒失行为。而后他们还以“贱岳七本枪”之名名扬天下(据说这是石田嘲讽七人争战功而取的外号,没想到后来以讹传讹成为勇名了),这七人分别是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糟屋武则、片桐且元、加藤嘉明、平野长泰、胁坂安治。所谓文武相轻,古来有之,秀吉统一日本后,开始重用文官,武断派失势,与文治派逐渐对立。侵朝战争爆发后,三成作为奉行担任粮草军需调度工作,但由于朝鲜军队的袭击,粮草时有未能按时补给的情况,引起相当部分武断派武将的不满。三成一开始反对秀吉出兵朝鲜,后期又联合小西背地里着力于议和,这点也很让武断派不满。三成同时还担任军监,负责向秀吉汇报战况以及统计军功,这里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三成是否不公地处理军功呢?有种说法是三成夸大小西行长的战功而诋毁加藤等人。实际上小西作为征朝先锋,在侵朝战争中的许多表现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而与之相对的是,在侵朝日军诸部中,加藤清正一部是军纪最差、最恶劣的一部,也被认为杀平民冒功最多的一部,作为日军侵朝第二军团的军团长,加藤清正继小西行长在釜山登陆后,直奔汉城而去。而小西行长作为先锋队,一路横冲直撞,横扫怯弱的朝鲜守军,连下数城,加藤清正随后急追而寸功未立。加藤清正激发手下士兵战斗力的方式中,“纵容”占了很大比例,他每至一地皆纵容士兵屠城,甚至自己也参与到烧杀抢掠中,动辄屠戮数万朝鲜当地居民。仅在晋州一地,就屠杀朝鲜平民六万余人;在蔚山屠杀朝鲜平民两万余人;庆州杀朝鲜百姓三万余人;尚州杀两万,闻庆杀两万……数不胜数,从釜山到汉城这一路,至少有数十万朝鲜军民丧生于清正和他的部下的屠刀下。攻入汉城后,清正纵容士兵劫掠三日,屠杀平民八万余人,其中包括五千名投降的官兵,掠夺财物无数,最后还纵火焚城,数万间房屋、宫殿毁于一旦。这样的战场表现,滥杀平民,本身军功就要大打折扣,三成不过是据实禀报罢了。与此类似的还有小早川秀秋担任守备工作却私自出击,身为总大将却盲目轻进,尽管他认为自己是立了功,但是三成的禀报还是让他最后受到秀吉没收筑后国领地并召回的处罚,这时恐怕秀秋就对三成留下怨恨了吧。秀吉死后,利家作为中间人斡旋于文治派与武断派间,利家死后,福岛正则、加藤清正、加藤嘉明,黑田长政,细川忠兴,池田辉政,浅野幸长等七名武将要杀三成,幸得佐竹义宣相助逃回佐和山城。随后在家康的调停下,七将不再追杀,而三成辞去了奉行职务并隐退佐和。再然后就是关原,加藤、福岛等武断派成为家康马前卒与三成决战,了却他们之间的恩怨了……&br&&br&接下来谈三成发动战争的时机问题,有些人认为三成的行为不智,家康都那么大年纪了,应该等家康老死再做打算。那么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况,首先德川家康身体状况是无病无痛,没有任何征兆会突然死亡,也就是说他的死亡会是一个未知数。而知道历史的我们明白,他后来还能再活16年。家康公然违背秀吉遗训,私下勾结拉拢各方大名,还和福岛正则、加藤清正、黑田长政、伊达政宗等人联姻,表现出了谋反的迹象。借着暗杀事件要整前田利长,最后前田利长被迫屈服于家康的谋略,利长的母亲芳春院(阿松)作为人质前往江戸,这可看作前田家向德川家降服。然后又找了个借口去找上杉麻烦,如果没有直江状(直江状言辞颇有不敬之处,据说家康为此大怒出兵,但是现存的不是原稿,而是后人抄写,也有后期添加的可能,毕竟从家康后面以钟铭文问罪丰臣家来看,直江状也不过是攻打的借口罢了),上杉也降了,那接下来就是宇喜多,毛利。。。等到把外样大名整一个遍,不是结亲就是降服以后,这个过程中再把丰臣内部不亲德川的派系整一整,毕竟他是五大佬笔头,可以打着丰臣的旗号名正言顺整丰臣的人。都整差不多了,混个大将军的位置,到时候就是以武家首领的名义,不再臣服丰臣,从时间上来看这个过程会比较长,但基本也可以说是没什么阻力的。所以三成趁着家康出兵征讨上杉期间,趁还有一搏之力,联合各方势力,起兵响应上杉,企图夹击家康,也有一定的道理。&br&&br&最后是三成究竟有没有野心。有看法认为三成是类似曹操,王莽,赵匡胤式的人物,有着自己的野心,企图“胁天子以令诸侯”着眼于天下。个人认为这种野心他是没有的,首先性格上看三成是一个耿直的,偏执到有些不近人情的人,他办事不留情面得罪不少人,他不拉帮结伙,所谓的文治派也是后人的一种说法,没有一个真正形成的团体。比如同为五奉行的浅野长政就和家康联姻,前田玄以则是态度暧昧,增田长盛更直接内通家康。他清正廉洁,佐和城山城落城之前,人们都认为虽然石田家只有19万石,但他长期担任秀吉近臣,得到信任有权势,住处也一定很华丽。然而落城之后,人们却看到石田家的居所都是简单涂抹的粗墙,房中只是简单地铺了地板;庭院中也没有什么风流别致的树木,洗漱用具也都是用石头做成的。人们都觉得出乎意料。加入东军的敌对大名浅野幸长曾谈道:“治部少辅死了以后,人世间的不平事也难以让人感到不平。” 至江户幕府秉政时期,对三成的评论,当可想见,家康的孙子水户侯德川光圀却说:“憎恶石田治部少辅的人也有,不过他秉着君臣之义行事,敌人怕也难以憎恶他吧。&br&秀吉曾经考虑让三成成为九州的大大名,不过能替代三成管理要冲佐和山城的恰当人选却找不到,而且三成加封到离丰臣政权的中枢很远的地方,也不便管理政务。于是三成拜辞了秀吉的好意,没有接受。此事于庆长3年(1598年)5月22日三成给家臣大音新介的信(《宇津木文书》)中提到:“如果太阁派遣我管理筑前与筑后,能管理佐和山城的人一时也找不到,能帮助太阁管理天下的人也就少了,我想还是这样子好了------。”
后来在关原之战前夕,三成对增田长盛说道:“病榻上太阁曾打算给予您和我各百万石的领地,当时我们都辞退了。如果现在有百万石的领地,也不用如此辛苦应付家康啊!”(事见《遗老物语》)
如果三成是有野心的人还会不要百万石的领地么?&br&古往今来哪有这样的人会有野心,王莽虽然是个前例,有野心的王莽晓得结交众臣,施恩得人心,三成真要有野心还会不为自己着想而四处树敌么?家康倒是常和武断派来往,为诸将抱不平,装宽厚长者。再说关原之后石田能得到什么呢,他不是名义大将,也不像秀吉得织田江山那样是个大军团长,他就只是一个19万石的小大名,没有号令天下的资本也轮不到他,就是赢了,最大的赢家也是毛利、上杉、宇多喜等等。而促使他这么一拼的,也许是他对家康一直以来的厌恶以及对丰臣的那片忠心吧。&br&&br&&br&丰臣家的灭亡早有定数,最多不过是以一大名身份存活,我不可惜丰臣家灭亡,唯独可惜于认真又无能为力,想挽救丰臣又推了丰臣一把的真性情男儿石田三成罢了。
石田三成,幼名石田佐吉,曾任五位下治部少辅,也被称为治部少辅或治部少,后来成为负责丰臣政权运作的五奉行之一,从江户时代被黑了数百年到明治时代开始逐渐获得正面评价,到如今游戏动漫作品中的人气角色,可谓是一位谤誉相随的大人物。 三成的才干智慧…
不邀自来。&br&&br&这个旅原名69-я отдельная Свирско-Померанская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ая, ордена Красной звезды Амурская казачья бригада прикрытия ,驻地在犹太自治州的Бабстово地方,隶属东部战区的第35集团军(集团军司令部驻阿穆尔州别洛戈尔斯克市)。&br&&img src=&/d2d1d14e30efa_b.jpg& data-rawheight=&280& data-rawwidth=&4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3&&该旅驻地之一(可能是旅部?)。&br&&br&该旅的名字直接翻译过来应该是:荣膺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的“斯维尔-波美拉尼亚”阿穆尔哥萨克独立掩护第69旅(代号61424部队),简史如下:&br&1941年7月,作为步兵第272师在列宁格勒州的季赫温编成,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br&战后,驻防在犹太自治州的比詹,改编为摩托化步兵第272师。&br&1989年9月,改编为机枪-炮兵第128师。&br&1991年,高射火箭兵(=防空导弹)第1092团编入该师。&br&1993年,该师重组为机动掩护第173旅。&br&1997年5月,该旅扩编并恢复了机枪-炮兵第128师的番号。&br&2009年,又缩编为独立掩护第69旅。该旅的“斯维尔”称号得名于其参加了斯维尔河战役,红星勋章得名于解放格丁尼亚的战斗中获得,“波美拉尼亚”称号和红旗勋章则都获得自东波美拉尼亚之战。&br&【目前,61424部队正执行在犹太自治州支援俄国边防军的作战任务。】&br&&br&看到最后一句话应该明白了,所谓【掩护旅】其实就是机枪炮兵师改编而来的一种边防部队,大体类似解放军的守备师/海防旅/边防团等等,只不过不归省军区管罢了。&br&该旅目前的编制不详,但可以参考整编前的机枪-炮兵第128师(2000年代中后期):&br&司令部(61424部队——这是该旅从摩步272师时代传承下来的代号,巴布斯多沃村)&br&联邦安全局特遣队(92431部队,巴布斯多沃村)&br&中央银行野战分理处(93279部队,巴布斯多沃村)&br&乌苏里哥萨克独立机动第229营(45142部队,巴布斯多沃村)&br&独立机动第308营(28228部队,比詹村)&br&掩护第681营(22151部队,列宁村)&br&掩护第804营(28205部队,列宁村)&br&高射第111营(96236部队,列宁村)&br&高射火箭兵第1092团(02031部队,比詹村)&br&第627军邮通讯站(28262部队,巴布斯多沃村)&br&现在要变应该也变得不多,再裁下去压根就没什么部队了。&br&&br&下面放几张部队生活训练照&br&&img src=&/742e5b99faf6a767a22d072f485e182a_b.jpg& data-rawheight=&169&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img src=&/4df5f47ca0c857b95ccfd_b.jpg& data-rawheight=&178&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img src=&/b143df5d1204ece25d4e85_b.jpg& data-rawheight=&225&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据说(当然是俄国网文)该部队条件还挺艰苦的,驻地距离州中心比罗比詹100公里,动不动还要到距离驻地30公里以外的荒郊野外拉练、野营。就是在驻地,请假、通信等福利条件也都不是特别好。&br&&br&资料来源:&br&&a href=&///?target=http%3A//voinskayachast.ru/suhoputnie-voyska/motostrelkovie/vch6142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Войсковая часть 61424 (69-я ОБр прикрытия)&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warfare.be/db/lang/rus/catid/292/linkid/2304/base/44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arfare.be/db/lang/rus/&/span&&span class=&invisible&&catid/292/linkid/2304/base/44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不邀自来。 这个旅原名69-я отдельная Свирско-Померанская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ая, ордена Красной звезды Амурская казачья бригада прикрытия ,驻地在犹太自…
&p&白宫战情室内,组建了5天的紧急协调委员会,在这个秋季的上午十一点召开第一次会议。&/p&&p&“下面,请负责常规军力平衡的国家情报官菲利普·奥拉夫逊,为紧急协调委员会做关于这次苏联行动的简报。”&/p&&p&“先生们,早上好,过去五天来,由中情局牵头,国家情报委员会针对近日发生在西南亚的事态,进行了研判。我们回顾了过去对苏军向中东投送力量的一系列情报评估。&/p&&br&&br&&br&&br&&br&&br&&br&&br&&p&我先从基本背景开始。&/p&&p&众所周知,进行全球力量投送,需要许多硬件条件,例如预置军事装备、快速反应部队、两栖登陆部队、境外转运基地、境外后勤基地、航母战斗群、空中加油能力等,苏联在全球的军事存在,并不是用于向外国投送合成作战单位;而是以军售、派遣军事顾问、获取海空通道、以小规模军力部署为主。&/p&&br&&img src=&/fe932fc2ac20f0452b2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fe932fc2ac20f0452b23_r.jpg&&&br&&br&&br&全美情报机构的判断一直是:一旦出了其陆基航空兵覆盖范围,即使是面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抵抗,苏联也没有办法进行快速的远距离力量投送,苏联也没有办法维持这种兵力投送。苏联目前在外驻军分散、脆弱且没有足够的进攻能力,缺乏防空、反潜、远洋后勤、空中加油、战术空中支援能力。我们认为,苏联目前没有能力在远离其国土的战场进行诸兵种合成作战。但是,如果时间上没有限制,也不受到任何军事上的阻碍,苏联有能力通过其商船队往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投送大量的装甲、步兵、炮兵与战术飞机。”&br&&br&&br&&p&“所以说关键就是苏联的商船队与其运输能力?”国防部长艾伦·坦南博士问道。&/p&&p&“先生,我们下面就会谈到这个问题。”&/p&&br&“苏联与近40个国家存在军援关系,两万名军事顾问散布全球,其境外部署的军事力量以海军为主,包括20艘水面战舰、30艘攻击型潜艇、若干个排级别单位的海军陆战队,20-30架海军航空兵战机。苏联海军总军力中,最多也只有15%左右用于远洋行动与海外停靠。1979年,苏联在中国对越南作战期间,向南中国海部署了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的海军战斗群,炫耀武力。&br&&img src=&/3be117f0a18_b.jpg& data-rawwidth=&465&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3be117f0a18_r.jpg&&&br&1965年以来,苏联海军在母港之外的远洋部署舰次已经从每年6500天上升到1983年的每年43000天,当年苏联军舰停靠越南港口255次,停靠叙利亚港口122次。苏联的地中海分舰队可以得到南斯拉夫、叙利亚、突尼斯、利比亚港口的支持,而苏联在埃塞俄比亚、南也门、越南保持持续海军存在,支持其印度洋、南中国海的行动。没有港口可以使用的时候,苏联海军采取布设系泊浮筒,在公海上建立补给锚地的方法,通过大量后勤补给船,为海军战斗单位进行补给,这种模式在印度洋与地中海特别常见。&br&&br&&br&&br&&br&自1979年以来,苏联海军航空兵的海外部署与行动上升了8倍。&br&&img src=&/a15ffbe8_b.jpg& data-rawwidth=&603& data-rawheight=&7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3& data-original=&/a15ffbe8_r.jpg&&&br&主要以情报收集、反潜搜索为其任务,延续的海航作战基地在古巴、越南、南也门、埃塞俄比亚,在安哥拉、叙利亚利比亚有不连续的海航活动。&p&战术空中支援的缺乏:我们确认,苏军的空中支援能力缺乏,是很大的问题,在“西方-81”军演中,基辅级航母与莫斯科级直升机巡洋舰为两栖登陆部队提供了很微弱的空中支援,而基辅级的航母上载12-15架垂直起降战机,既不是全天候,又没有加油能力,载弹量少,也几乎没有进行过空对空作战训练。我们预计九十年代,排水量六万到七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将能提供50-60架常规起降战机,用于空中对地支援,当然,这跟肯尼迪级航母的85架舰载机是有差距的。&/p&&p&苏联还拥有两艘医疗船。&/p&&br&&br&&br&&br&&br&&p&苏联在海外控制的港口与机场设施均缺乏休整维护能力,而且也缺乏足够的储存能力,无法用来囤积足够的武器、弹药、燃油,无法支持成规模的进攻行动。而且除了叙利亚、古巴、越南的苏联设施,它们都是缺乏防御能力的,相当脆弱。&/p&&br&&p&如果从黑海舰队向地中海分舰队增援10-12艘水面战舰,需要1周时间;如果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向西北印度洋派遣军舰,即使以20节的航速,也需要至少2周时间。如果从越南的海军港口派遣增援向中东,需要1周左右。&/p&&p&&br&苏联商船舰队Morflot拥有超过1700艘船,它们的航运活动是经过密切协调的,可保证快速转换为军事用途。例如,1983年,有一艘苏联商船被改装做为垂直起降战机平台,改船现在已经转回民用,但是一旦需要,我们估算苏联有超过40艘滚装式集装箱船可以进行同样的改装。不过,目前苏联没有足够多的垂直起降战机,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滚装船潜力。&br&&br&&br&&/p&&p&苏联的中央军事运输总局VOSO负责协调苏联商船队的军用转化,我们发现,VOSO使用一套电子计算机辅助的协调系统,掌握全球苏联商船的位置与航向;每一家苏联海运代理行,都驻有海军司令部的军代表,以便迅速执行民船转军用的行动。例如,1973年中东战争时,苏联迅速动员126艘商船,在35天内向叙利亚、埃及、利比亚运送了超过40万吨军需物资。苏联民船也参与了1975年向安哥拉,1977年向埃塞俄比亚的军需运输。目前,有620艘苏联民船有装载、卸载重达40吨的苏联中型坦克的能力。”&/p&&br&&br&&br&&p&“下面谈谈陆军的问题:&/p&&br&&br&&br&&br&&br&&p&苏联陆军在古巴部署有一个旅,在叙利亚部署有两个团级防空单位,装备SA-5防空导弹。在叙利亚,苏联还部署了少量信号情报设备与顾问,同时也有军用通讯设施。我们认为苏联在叙利亚绝大部分营一级和营一级以上的作战单位里,都安插了军事顾问。苏联在1970年向埃及提供近万名防空兵,被认为有效地遏制了以色列的空袭攻势,导致了1970年8月的停火协议。我们认为这是苏联在中东最成功的军事干预。如果以色列与叙利亚再启战端,我们估计苏军至少要部署一个空军师(120架战斗机)到叙利亚,才能有效扭转地区的制空权力量对比,这估计要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包括部署、训练、建立支援基地等等。我们判断,如果苏联要部署军级别或是集团军级别的单位到叙利亚,也就是人的规模,至少需要2个月的时间,也许那是冲突已经结束,而快速部署一个师左右的空降兵是可能的,虽说将缺少空军掩护支援————我们估计,需要3-4天部署一个空降团,1500人,加上装甲运兵车;至少需一个星期左右部署一个空降师,7000人左右,如果动用黑海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可以在登船后5天,向叙利亚投送一只1600人到3000人的部队(当然登船、重整等还需要多几天)。&/p&&img src=&/82a9f9af88e5e572fe7a6df128fd438e_b.jpg& data-rawwidth=&715&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5& data-original=&/82a9f9af88e5e572fe7a6df128fd438e_r.jpg&&&br&目前苏联在叙利亚的主要基地是塔尔图斯港,那里常驻一艘服务柴油潜艇的补给船;和Tiyas机场,该机场自1972年就有苏军使用,八十年代以来,有伊尔-38反潜机和图-16侦察机在那里出现。&br&&br&&br&&p&我们在八十年代初期发现,在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存在大概能装备两个师的预置军用设备——装甲运兵车、火炮、坦克——但是它们的型号与维护都是围绕古巴部队的。在利比亚,我们也发现有超出当地需求的军事设备,但是它们的部署地点不利于苏联使用,而且型号老旧。越南金兰湾是最合适苏联进行海外军事作战的基地,但是我们只在那里探测到少量空对地导弹,还有一些武器零部件。&/p&&br&&p&苏联特种部队:&/p&&p&我们知道,苏联拥有多支特种部队,比如说内务部MVD特别编号的内卫部队、克格勃第八总局的暗杀与破坏小组、克格勃控制的一部分特殊空降部队、总参情报总局GRU的特种部队Spetsn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69海湾被打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