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叉车学徒哪里招旗袍学徒

字体:大 中 小
泉州“90后”女孩追梦:做学徒 手工制作旗袍
&90后&女孩王婉真正练习刺绣,经常一坐就是数小时。
当其他刚毕业的&90后&女孩活跃在职场上时,24岁的王婉真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到一家手工订制的旗袍店做学徒。同龄的女孩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去上班,她则穿着最普通的T恤一坐就是5个小时,学习如何为女孩们做光鲜亮丽的衣服。她说,如今手工旗袍技艺传承难,她想投身其中,接力下去。
喜欢手工制作 学习传统手艺
走进位于源和1916的如约生活馆时,你会惊叹这里展示的手工旗袍如此精致、美丽,更会被坐在椅子上正在认真刺绣的&90后&女孩王婉真所吸引。自小喜爱手工制作的她说,能够来到这里学习旗袍的传统手工制作,是一种缘分。
今年国庆期间,刚大学毕业的婉真第一次走进如约生活馆。&那时就被这一件件的订制旗袍所吸引。&因负责人卢琳并不在生活馆,婉真与工作人员聊了几句之后便离开了。后来,她从网上了解到许多关于卢琳与手工旗袍的故事,便下决心要在这里工作。
不久,婉真带着自己制作的手工包再次来到如约生活馆。&可能是小时候经常看奶奶手工缝制衣服,也喜欢上手工。&婉真说,小学二年级时,她就给玩偶做过衣服,长大后买了几本刺绣的书籍自学,做过几个包。为了做手工活,她时常被针扎到,最多的时候,十个手指头都贴着创可贴。
看着这些手工包,卢琳直夸做得精致。两人交谈后一拍即合,婉真走上刺绣之路。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切换到宽屏
浏览(1885)│回复(20)
学徒作品第一季旗袍风,第一组蓝色佳人!
学徒作品第一季旗袍风,第一组蓝色佳人!
引用wx2910发表于1楼的内容
支持蜂鸟网
引用terererer发表于2楼的内容
谢谢分享,一张照片就治好了我的颈椎病O(∩_∩)O哈哈~
引用低调不低级发表于3楼的内容
一整就来张躺着的
引用贴地飞行发表于4楼的内容
引用北京二锅头发表于5楼的内容
引用xiaoyue32发表于6楼的内容
其实我是来看评论的,那些不论什么帖子都发佳作欣赏,欣赏支持的,有意思么
引用花开七号楼发表于7楼的内容
这张感觉构图比上面那张好多了,注意下光线就更好了!
引用flyast发表于8楼的内容
什么叫不论什么帖子?我这帖子有什么问题?虚心请教!引用:
作者: 花开七号楼其实我是来看评论的,那些不论什么帖子都发佳作欣赏,欣赏支持的,有意思么
引用wx2910发表于9楼的内容
嗯,有道理!引用:
作者: flyast这张感觉构图比上面那张好多了,注意下光线就更好了!
引用wx2910发表于10楼的内容
学徒作品第一季旗袍风,第一组蓝色佳人!
焦圈,为摄影而生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BB代码
论坛启用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IMG]代码
论坛启用HTML代码旗袍师傅 14 岁拜师 现一件旗袍 2 万多-娱乐圈
当前位置: &
旗袍师傅 14 岁拜师 现一件旗袍 2 万多
字体:大中小
文章简介:不打商标,没有包装,刘师傅把做好的定制旗袍往 5 毛钱买来的纸袋子一放,顾客却挤破脑袋排队三四个月都想买。走在花楼街上,远远地看见高楼中的一扇窗户贴着几个字
刘师傅旗袍 ,寥寥几字后是一代手工匠人三
不打商标,没有包装,刘师傅把做好的定制旗袍往 5 毛钱买来的纸袋子一放,顾客却挤破脑袋排队三四个月都想买。走在花楼街上,远远地看见高楼中的一扇窗户贴着几个字 " 刘师傅旗袍 ",寥寥几字后是一代手工匠人三十多年的沉浮。他是汉口 " 悦新昌 " 绸缎局(创于 1918,杭州绸缎老字号,武汉分店)最后一位手工旗袍传承人——刘伟章。 (大楚网 文 / 刘婧图 / 王淼)
刘师傅这一辈子都离不开旗袍,他可能比女人还要了解女人,什么肤色选什么料子,什么身型要如何扬长避短 …… 这些刘师傅已经炼成金金火眼。做旗袍的他从不带钢制手表,空调低于 24 度肩膀疼,也要系上披风保证手心不能出汗,这样的才能做出心目中最完美的旗袍。
14 岁为了谋生,刘师傅开始做起学徒,共拜过五次师。"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出师这么多名,也没有给自己起个什么名号," 谈名号意义不大 "。就是这么个什么都不讲究的人,做出的旗袍又比谁都讲究,一件刘师傅定制旗袍三四千只是底价,如果加上等的绸缎和装饰一件得要 2 万多。
30 多年了,刘师傅成为一批老顾客的 " 御用裁缝 ",这些顾客来自天南海北。" 有一位客人一直在我这里做旗袍,衣柜里挂的 50 多条旗袍全是我做的。不知不觉,裁裁剪剪做旗袍,一晃 30 年就这样过去了。" 刘师傅感叹道。
比如这件旗袍的女主人,年轻时她陪着自己的母亲一起来做旗袍,现在,她已在国外定居,也结婚成家有了女儿,每年暑假从国外回来,她都会带着女儿找刘师傅定制两套旗袍。旗袍的主人在国外的职业是教师,每次穿旗袍上课都会引来外国学生的围观,她告诉刘师傅,这是最得意的时候。
一年 365 天,几乎天天伏案做旗袍。即使这么火,刘师傅的两个子女都没有继承父业,刘师傅也没有徒弟,因为手艺人的生活太苦了。 " 三年徒弟,四年伙计。" 谈到学徒的时光,刘师傅感慨学徒生涯练的不仅是手艺,更是性子。一天十来个小时,不断重复着相同的事情,枯燥无趣,只能忍。
从小裁缝到大师傅,做旗袍的三十年,也是刘师傅个人沉沉浮浮的三十年。从在小铺子打工,到成为国营企业员工,再到自己盘下三层楼做生意,生意好的时候开工厂,请员工,整车整车的发货,这样做了几年,刘师傅突然觉得,有意思吗?没一件值得拿出手的作品。
在事业的巅峰期,刘师傅发了倔脾气,关了生意,自己开起小作坊。急活不接,主顾脾气臭,或者不尊重人也不接,反正呢,刘师傅接不接单,有段时间还是要看眼缘的。回想这段往事,刘师傅现在有些自责,毕竟自己是服务行业,何必让人不开心。
在刘师傅看来,他的全手工缝制就是安身立命之本。旗袍的滚边和盘扣,刘师傅都是全手工制作,做一个盘扣,需要二十分钟,复杂的需要花上整整一天。刘师傅所有旗袍衣襟处的花纹都是对齐的,即是翻开图案也是和扣上时一模一样。
一字扣,蝴蝶扣、琵琶扣、菊花扣 …… 一对精致的盘扣,别在衣襟处,一下子,旗袍便有了灵气。
在刘师傅的工作室里还贴着他自己手绘的简易设计图。
手艺人凭本事吃饭,拿出藏箱底的一件手工大褂,刘师傅说这是他最得意的作品,这件衣服是一位台湾商人留下的,这位客人每隔两三年就会来武汉找刘师傅做衣服。有次客人拿来了一件大褂要求补补,结果一放就是四五年也没拿。刘师傅左看右看,不经意发现这件看起来普通的大褂,暗藏玄机。领子处的手工方法自己几乎没有见过,查资料推测应该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师傅的手法。
手艺活做长了就是一个人的竞技,刘师傅开始和上个世纪的师傅进行隔空对话,看似简单的一字领原来这么精妙。拆了缝,缝了补,一年后,和自己的较量结束了,这件大褂如今是无论客人出多少钱,刘师傅都舍不得卖。
这样的大师傅蜗居在一个小楼,很多同行都想请他再度出山,却都被婉言谢绝。他们不解的问,如此好手艺却只满足于一个楼中店是为何?刘师傅笑笑," 当年轻的手艺人看到我们这样的夫妻店,还能屹立在闹市不倒,这就是意义啊。"
在这四十余平的小屋子里,每天和一千多匹花色不一的真丝布匹,还有这台用了二十多年的缝纫机打交道,刘师傅觉得岁月静好,他在案前哼着歌,裁着衣,夫人在一旁,配合着哼着小调,缝扣子,打下手,两人随口聊聊晚上吃点啥。也许见过大风大雨的人,方知竹杖芒鞋轻胜马。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琪琪女性网无关。文章转载自网络,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相关文章推荐
猜你也喜欢
不打商标,没有包装,刘师傅把做好的定制旗袍往 5 毛钱买来的纸袋子一放,顾客却挤破脑袋排队三四个月都想买。走在花楼街上,远远地看见高楼中的一扇窗户贴着几个字
刘师傅旗袍 ,寥寥几字后是一代手工匠人三
不打商标,没有包装,刘师傅把做好的定制旗袍往 5 毛钱买来的纸袋子一放,顾客却挤破脑袋排队三四个月都想买。走在花楼街上,远远地看见高楼中的一扇窗户贴着几个字
刘师傅旗袍 ,寥寥几字后是一代手工匠人三
不打商标,没有包装,刘师傅把做好的定制旗袍往 5 毛钱买来的纸袋子一放,顾客却挤破脑袋排队三四个月都想买。走在花楼街上,远远地看见高楼中的一扇窗户贴着几个字
刘师傅旗袍 ,寥寥几字后是一代手工匠人三
武汉体育学院的体操馆是一块孕育出奥运冠军程菲、杨威等名将的福地。原本这里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供专业队员集训。2013 年 5 月,退役的程菲回到母校任教,还成立了
程菲快乐体操俱乐部 ,逐渐向社
武汉体育学院的体操馆是一块孕育出奥运冠军程菲、杨威等名将的福地。原本这里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供专业队员集训。2013 年 5 月,退役的程菲回到母校任教,还成立了
程菲快乐体操俱乐部 ,逐渐向社
30 年后,你还能记得自己昔日老师的容颜吗 ? 在武汉,有一位女教师龚宝珠 30 年来一直被学生记着,患癌症时一百多位学生送她进手术室。13 年里和病魔做斗争,用尽积蓄,学生对她说: 钱的事情你不用考
刚刚入伏,气温就开始飙升。一周以来,武汉持续 35 度以上高温天气。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主轴的重要交通轴,是武汉内环线的交通
咽喉 ,日均车流量高达 9 万辆。夏季桥面气温较高,特别在一天中的 12
刚刚入伏,气温就开始飙升。一周以来,武汉持续 35 度以上高温天气。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主轴的重要交通轴,是武汉内环线的交通
咽喉 ,日均车流量高达 9 万辆。夏季桥面气温较高,特别在一天中的 12
每年 12 月是全国艺术统考的时间,因此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是所有艺考生最后突击准备的时期,也被称为冲刺期。几乎所有的艺考生这个时候都会脱离学校,选择一家集训机构来提升自己。时间从每年的六七月开始,一直
每年 12 月是全国艺术统考的时间,因此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是所有艺考生最后突击准备的时期,也被称为冲刺期。几乎所有的艺考生这个时候都会脱离学校,选择一家集训机构来提升自己。时间从每年的六七月开始,一直
7 月 17 日上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长江新城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江新城选址武汉东北部,近期起步区位于谌家矶——武湖区块。届时,将形成一个新武汉。据称,该规划具体将分三期推进,近期起步区 3
临近大学生毕业,各种形式的毕业照层出不穷:有青春靓丽的少女风;有带着孩子拍三口之家的温馨;还有数千人同拍一张合影的宏大场景。不过这所学校拍摄的毕业照厉害了:他们哪儿是拍了毕业照?简直是拍出了一届奥运会
武汉,1987 年恢复高考第十年,杨女士在当时汉阳县一中的留影,这是她们高考前的最后一次班级合影。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有的考上大学,有的去读高职,有的直接回到老家去教书,当然也有读完就直接工作的,杨
提到退休生活,养花种菜、含饴弄孙、颐养晚年是国人的常态。而去日本,一出机场你就能看到银发出租车司机、银发清洁工、银发收银员 …… 大部分人退而不休,继续工作。这位日本老人甚
5 月 28 日,斗鱼嘉年华在武汉汉口江滩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斗鱼人气女主播王筱沫掀起一阵高潮,她带来的中国风钢管舞,让粉丝在 35 度的高温下,依然嗨到了极点。(腾讯大楚网 / 马路遥 黄奕璟)王
在武汉市洪山区西头村的出租屋里,30 岁的王虎正在捏泥人。如今的他小有名气,上过报纸去过央视,靠捏泥人月入上万。没人会想到,他之前只是个打下手的小厨师。(大楚网 图文 / 黄奕璟)和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一
在武汉市洪山区西头村的出租屋里,30 岁的王虎正在捏泥人。如今的他小有名气,上过报纸去过央视,靠捏泥人月入上万。没人会想到,他之前只是个打下手的小厨师。(大楚网 图文 / 黄奕璟)和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一
你是否曾幻想过,远离城市,有一个庭院, 种一片菜田, 每日与花草相随。当大部分人都在畅想这种美好的时候,有一群都市年轻人,在武汉市最繁华的地段街道口,一座商场的 12 楼屋顶上开辟了空中农场。这十位追
在武汉合美术馆 2 楼,37 岁的武汉艺术家柯明双手抓起一把人民币粉碎后的碎渣,任由其在眼前飘洒。这里正在举行他的个人展览,名叫《人民的币》,展览的原料,来自于他从一家人民币焚毁工厂购买的 3000
在武汉合美术馆 2 楼,37 岁的武汉艺术家柯明双手抓起一把人民币粉碎后的碎渣,任由其在眼前飘洒。这里正在举行他的个人展览,名叫《人民的币》,展览的原料,来自于他从一家人民币焚毁工厂购买的 3000&&&&&&上海滩最后一位旗袍大师 18:35:23&&&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485号,多了一张生面孔。16岁的褚宏生从老家苏州吴江赶来,拜见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朱顺兴裁缝店”的头号裁缝朱汉章。更多精彩:
彼时的上海是当之无愧的时尚之都。大街小巷,服装店林立,身着时髦服装的人们穿行其中。
“朱顺兴裁缝店”是其中翘楚,朱汉章收有学徒数十人。他们有人从浙江宁波而来,成为后来专做西式服装的“奉帮裁缝”;有人则专做中装,以手工旗袍最为拿手,被称作“本帮裁缝”。
褚宏生就是一位本帮裁缝,80年时间里,他只做一件事——手工旗袍。
2016年8月,一本名为《上海裁缝》的书面世,封面照片便是被誉为“上海滩最后一位旗袍大师”的褚宏生。
最绝的手艺是“量体”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种彰显现代女性进步的服装——海派旗袍——在此诞生,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女装的典型服饰。资讯详情:
“海派旗袍就是当时的女士连衣裙,它继承了满族旗人之袍的概念,但其实是糅合了江南旧式袄裙和西式洋装的风格,自成一体。”上海服饰学会副会长周朱光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我入行时,上海女人日常都穿旗袍,一般女士穿阴丹士林布旗袍,讲究的,就穿法国蕾丝、进口丝绒做的旗袍,那时真是旗袍的黄金时代。”褚宏生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说。
褚宏生做学徒时有“学三年,做三年”的惯例,即学徒跟着师傅练手工,拿些许零花钱,一做就得6年。6年的学徒生涯,把褚宏生的性子“熨平”了,除了精进手艺,他心无旁骛。
褚宏生只消回忆起那6年时光,便会精神矍铄起来,他讲述了当年的一个小插曲。
80年前,与褚老同时期拜师学艺的徒弟都出师了,也就是,能做旗袍打样的活了,但师傅朱汉章仍安排褚宏生练手工,特别叮嘱他练好“量体”。褚宏生对此颇有几分嗔怪,找了师傅当面询问。朱汉章的回答令褚宏生感到心安,他说,“量体”是与人沟通的环节,也是做好一件旗袍的先决条件。
“量体对手工旗袍制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是简单用尺子量三围、记数字就行。量体首先要跟顾客沟通,了解他们所想所需,观察他们的身体姿态,根据这些给出款式、材料、花色、绣花等建议。”瀚艺旗袍定制店经理朱进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朱进友是褚宏生的徒弟,1984年开始跟随师傅学做旗袍,“跟师傅学的不仅是手艺,更是对手工的态度”。
褚宏生被公认最绝的手艺是“量体”,他的眼睛就是标准,无论顾客高矮胖瘦,一看身形便知尺寸。
为胡蝶定制旗袍
让褚宏生一举成名的,是为影星胡蝶量身定制的蕾丝旗袍。
1936年一个盛夏的傍晚,18岁的褚宏生战战兢兢地踏进胡蝶的家中,为这位红极一时的女星“量尺”。当时,胡蝶刚刚当选《明星日报》评选的最佳电影女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本来担心她架子大,结果一点也没有,待人非常温和。”如今已98岁的褚宏生依然记得当时的情景:“我到她家时,她穿一身素净的淡蓝旗袍,没有化妆,说话也很和蔼。胡蝶喜欢传统的做法,复古式花边,心情好时也会亲自设计旗袍。”
褚宏生想做一件与众不同的旗袍,他选用了法国蕾丝这种进口料子,可师傅不同意,还把他训了一顿。但褚宏生坚持己见,完成了法国蕾丝演绎的中国旗袍。
2015年,这身为胡蝶特别定制的蕾丝旗袍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慈善舞会上展出,完成了一次“世纪之行”。
40年代,褚宏生所在的店铺生意格外兴隆,除了演员,其他社会名流也喜欢来店里做旗袍。陈香梅也来过,她对旗袍的料子要求很高,一定要选择伸缩性好、手感柔软的真丝料。
“那个时候,很多名人自己没时间量体,就让人送来她们穿过的衣服,让我们比照着做。宋庆龄、宋美龄都是如此,店里也都会保留她们每个人的资料。”褚宏生说。
更多的顾客是普通人,她们经常会拿着月份牌或挂历来到店里,让褚宏生按着上面封面女郎穿的款式做。但不管是名人或者普通人,在裁缝眼里都一样,都是要全心全意招呼的客人。
牛仔遇上旗袍
褚宏生回忆,老上海的裁缝店竞争十分激烈,各家都在细节上做文章,单一种抢针刺绣,就细分出3种针法,缠好一枚精美的盘扣,往往得花上3小时。而时令、年龄不同,旗袍上搭配的盘扣也不同,春节配如意扣、凤尾扣,老太太过生日配寿字扣,年轻女人喜欢简单柔美的兰花扣、盘香扣。
讲究的客人,会要求随着月份改变而更改旗袍上盘扣的花型,一年12变。就连如今看似朴素的裙摆滚边,在传统的技法里也要滚上三四道,极尽繁复。
这也解释了老上海为何孕育了培罗蒙、亨生西服店、鸿翔公司、云裳公司和朋街服装店等一批“老字号”,云集了全国各地前来拜师学艺的徒弟。
即便到了如今,香港服饰界仍流传着一种说法:印度裁缝专门给游客做衣服,收500元加工费;香港裁缝师承上海裁缝,能收1000元加工费;而上海裁缝则为最高标准,加工费能拿到2000元。
“旗袍也要跟上时代”,褚宏生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明白引领潮流是服装行业的必备精神。
一位旅居法国的中国姑娘,每次回上海都为自己订做一身旗袍,周朱光突发奇想,想用与旗袍风马牛不相及的牛仔面料,跟师傅褚宏生商量后决定尝试一下,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姑娘穿着牛仔旗袍,脚上穿一双回力球鞋,手上挎着名牌包,走在巴黎街头,回头率百分百。
“现在旗袍的款式跟过去完全不同了,既要展现女性柔美的曲线,又要活动起来比较方便,长款短款、有袖无袖样式越来越丰富,可选择的面料也多种多样,但什么场合穿什么样式的旗袍还是有讲究的。”朱进友说。
有的客人要参加正式的宴会,朱进友会建议对方穿长至脚踝的旗袍,不能过短,花色不能太复杂,“这是旗袍文化,穿旗袍的人都应该了解”。
要耐得住寂寞
如今,人们日常穿着的衣服都已经工业化生产,裁缝这个行当也慢慢成为一个“精致的小众”,仅在定制服装这个比较小的商业形式中保留下来。
在褚宏生看来,旗袍的精髓在手工细密的针脚里,机器缝制出来的衣服硬邦邦的,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而这样的针脚,绝非一日之功。
实际上,在瀚艺这样的知名旗袍店里,裁缝师傅中最年轻的也已年逾不惑,年长的则已到花甲。
“不是不想招年轻人,但这是个磨性子、慢工夫的行当,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做服装设计师,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学做裁缝。国际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其实都是裁缝,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不愿从基础做起。”周朱光对这个行业感到担忧。
上海龙凤中式服装有限公司传习所龙凤旗袍第三代传承人徐永良也表达过类似的忧虑。
徐永良说,手工做旗袍,要耐得住寂寞。一件没有绣花的普通旗袍,从量身到制作也需要7天,从打样到缝制是一个裁缝完成,师傅必须是“全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学徒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