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找到记者进行新闻媒体报道价格呢?

一、新闻线索及其特点    新闻线索是指示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    访活动的出发点。这种线索往往比较简略,甚至一鳞半爪,要素不全,零零散散。      新闻线索首先告诉记者哪里有新闻,新闻或者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其次,线索    是一个简单而又不完整的信号,需要记者去发现去挖掘。第三,发现新闻线索要求记者有高度的新闻敏感    性与新闻价值观念。第四,挖掘新闻线索要求记者紧追不放,连续作战寻根溯源。      二、新闻线索对于记者采访的作用      记者的采访活动往往是从寻找新闻线索开始的,然后依据线索的提示,找到知情人进行采访,从采访    中获取事实的全部新闻事实。从采访的整个过程来看,记者寻找新闻线索是采访的第一步。      新闻线索需要记者自己去寻找。假如记者不会寻找新闻线索,别人报什么,他也报什么,毫无优势可    言,如果别人没有发现的新闻,你发现了并且报道出来,那就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只有一家新闻机构    单独报道的新闻,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和权威性,媒体间的竞争力也在于此,鉴于独家新闻的巨大推动力    ,任何新闻媒体都会要求记者寻找独家新闻进行报道。      一旦记者找到了新闻线索,就可以理清采访思路,拟订采访提纲,然后按照采访计划进行新闻采访,    由此看来,新闻线索对于记者采访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到底记者在寻找新闻线索时,要注意哪些信号,    哪些信号是新闻线索,或者可以转变成新闻线索,进而使记者发现并挖掘出一条新闻呢?      三、记者要注意哪些信号以及渠道来寻找新闻线索      由于新闻有着与生俱来的时效性,它“喜新厌旧”,因此,寻找新闻线索要抓第一。比如,2001年9    月11日的“911”事件,北京申奥成功,这些在当时都是第一的新闻。这些新闻一定是读者最关注的新闻    ,因此记者始终要有抓第一的采访意识。比如,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作为记者要想到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    新闻线索,要第一时间赶去采访,第一时间采访第一个从车站出口走出的乘客。      预测新闻的发生,也是寻找新闻线索的有效思路。有些新闻具有前瞻性,例如体育赛事,记者预测谁    将获得冠军,谁将赢得比赛,实际上这就是在预测新闻的发生,也是在寻找新闻线索。记者去商店购物时    发现有大量商品在打折出售,这时候他能想到的是什么?商品为什么要打折,是不是由于商品过剩,这会    打破市场格局,可以想到:去采访商家去采访消费者,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作出预测性的新闻报道。      寻找第一与预测新闻不完全相同,不仅需要记者自己寻找,自己发现,还需要记者有前瞻性思维的思    考和判断,确定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依据之一。      将以前报道过的新闻与最近报道过的同类新闻做对比,是寻找新闻线索的一种途径。如中央电视台近    期播出的《重访大别山》,15年前记者们采访了那里的孩子,如今15年过去了,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那    里的孩子怎么样了。通过15年前与15年后的对比,可以反映出大别山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很    容易让读者体会到那里的巨大变化。      变换报道角度是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一个入手点。同样是一件事,其他媒体已经报道过的新闻,如果    报道角度与他们一样,那么毫无新闻价值可言;如果记者能够通过他们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中挖掘出一些信    息,以另一种角度来报道这件事,关注别人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寻找别人没有采访过的人进行采访,就能    得到新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是别人没有注意的角度,也可能是迥然不同的故事,也可能是已经报道的跟    踪报道,这样寻找线索,这样挖掘线索,也非常有意义。      新闻线索无处不在,看似一句很简单的话,但要寻找起来却不容易。发布新闻的政府机关,或者编辑    部送给记者的新闻线索,是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的,但是这些新闻线索是记者等来的,一般这类线索会比    较少。平常,记者应当经常主动联系有关机关,企业单位,群众团体,努力获取新闻线索。来自基层广大    通讯员和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往往是一条广泛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任何一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数量都是有    限的,因此各家媒体和记者为了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通过广交朋友,进而建立通讯网络,设立热线    电话等方式,使媒体成为一个情报中心,只要这条通道畅通无阻,新闻线索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入。说完了    寻找新闻线索的信号,接下来来说说寻找新闻线索的有效渠道有哪些:      寻找新闻线索,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强调记者的发现,要靠记者在自身观察和不断的问问题、挖掘旧闻    中获得。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它成为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在这个网络    时代,记者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浏览网络信息,特别是那些新加入新闻工作领域的记者们,认    识人不多,报道领域也不了解,这时网络可帮了他们大的忙,他们可以进入聊天室、BBS、博客等,看看    最近网民都在关注什么事情,哪些帖子是点击率最高,跟帖最多的,哪些内容是当前大家都在关心,并且    还没有结论的。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新闻线索,只要发现有些内容值得去挖掘的,就可以进一步进行采访、    追踪,查个水落石出。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本来就是作为消息传播渠道,经常浏览    网络寻找线索,应当是当代记者的重要选择。      第二种是经常读报、听广播。也许有人要问了,从报纸广播中寻找线索,不是等于在吃别人的剩饭吗    ,这怎么能是寻找新闻线索的一种渠道呢?已经刊登出来的新闻里难道还有重大线索吗?有!一些记者就是    从刊登出的一些小消息中找到了新闻线索,发觉出新闻价值,采写出了成功的新闻报道。有些电视媒体从    报纸上看到一条报道,之后作为新闻线索去采访,去报道,发现新的人物,事物,视点,这些在同行中寻    找新闻线索的方法用的很普遍。浙江电台城市之声的张台长一直提倡“新闻要放大做”,新闻可以做大也    可以做小,就看记者是想把它做大还是做小。例如一条新闻线索,记者去现场采访,他可以为了应付写一    条简讯或者短消息,他也可以仔细采访,写成一则完整报道,他更可以深入采访人、事以及相关职能部门    ,彻底挖掘写出长篇通讯或者一则专题报道。细心观察,仔细寻找,记者与作家只有一步之遥。[1]      第三种是广交朋友。作为记者,新闻线索的获得的多少与及时程度,与他的社会关系网是有联系的。    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有培养、构建自己关系网的习惯。这对以后工作的帮助是巨大的,有些时    候人与人之间的闲聊,也会成为新闻线索,听起来很神奇,因此不能随意放过认识的人和看似无关的线索    。下面举一个例子,《北京青年报》原本是一张发行量很小的中学生报,它是如何发展为发行量大的现代    都市报的呢,是因为该报有一支勤奋的记者队伍。如何勤奋呢?原来他们的记者不仅自己在北京采访,勤    跑、勤问,还在全国各地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消息员,随时向记者提供新闻线索。记者的关系网越大,工作    也相对轻松,新闻线索的获得也会更加容易,采写报道也会得心应手。      第四种是要重视读者来信及热线电话。很多新闻机构,都开设了热线电话,并设立报料奖,这样的举    动就是鼓励人们提供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而新闻机构可以把这些当作新闻线索,然后让记者去了解    新闻事实,采访新闻人物,采写新闻报道。笔者所实习过的浙江电台城市之声新闻部,就设立了24小时新    闻热线,确保热线电话时刻有人接听,不放过任何一条新闻线索。大家所熟悉的CCTV的《焦点访谈》就是    重视读者来信与重视热线电话的范例。群众为了反映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打电话,寄信,发邮件,有的还    甚至直接登门拜访,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媒体把他们的问题彻底解决掉。《焦点访谈》总是根据群众反    映的问题进行深入采访,所以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如此一来,媒体的知名度也大大提升,群众有问题需要    解决,有线索可以提供,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他所信赖的新闻媒体。同时,记者个人也要与听众或观众    交流,对于一些有名记者来说,群众往往会直接向他们反映问题。例如一些记者写了一则报道后,群众反    映强烈,一有没有被发现或者群众觉得可以挖掘的东西,对于记者来说,这些都是新闻线索。      第五种是要有一张特殊日历表。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源    。记者能够记住这些日子,在这些日子到来之前找到相关的对象进行采访,进行报道,就是新闻。像元旦    、春节、国庆这些日子不用多说,也应该知道是新闻点,有新闻可写,有新闻可做。但是比如像西博会,    休博会这类,也应该意识到在这之前寻找新闻线索,提前采访报道,使听众或观众能够提前了解这些展览    会的主要内容以及详细安排。像5月12护士节,3月12植树节,6月26国际禁毒日,这些虽然不是特殊的节    日,但是如果记者将这些日子划到特殊日历表内,在这些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把以前看到过类似的报道    翻出来仔细研究,就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基本明确的采访方向,进而寻找新闻线索,采写专题报道。寻找新    闻线索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线索无处不在,记者只要心细,对身边的人和事时刻留意,对听到看到的信    息敏感,寻找新闻线索也就不难了。[2]      四、记者的发现力以及培养途径      记者应该如何寻找新闻线索,跟记者的发现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具备较强发现力的记者,就算是    报纸中的一条小消息中,都能找出新闻线索,进而制定采访计划,而有些发现力较弱的记者,就算新闻摆    在眼前,也可能会视而不见。      如此看来,发现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南继中,在他所写的《记者的发现力》    一书中曾作了分析,新闻媒体经常报道什么地方,什么人发现了世界第一大峡谷,什么地方发现了大瀑布    。这些东西存在了上百年才被人所发现,被人所认识,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类的发现力太迟钝了    呢?发现跟人的认识有关,跟科技发展有关,当然跟日常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具    有识别哪些是宝的眼力,观察事物的能力,另外还因具有发现的意识,发展的眼光,预见等等的能力。在    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或许是太狭隘了,如果能够接触更多的地方,记者的生活空间,想象空间,知识积累    无疑也会更加丰富。记者的发现力不仅靠眼睛来发现,还要靠思维,靠对所掌握的事实的比较,从中来发    现新闻。[3]发现不只用眼,还要用脑袋进行分析。发现力是一个连续持久的过程,应该贯穿采访开始至    结束,记者发现新闻线索前去采访后,除了必须了解原有事实外,还应该不断对新事实进行搜索和追踪,    做到能够进行有规律的发现和探索,预测新闻的发生。这种发现力是在采访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发现力    是记者采访贯穿始终的能力。      记者的发现力还包括所见与众不同,所看到的其他人看不到,这是对记者发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独具慧眼的观察,突出思维的思考。      培养发现力,记者还应该注意抓“社会热点”,抓棘手的“老大难”,抓群众中有疑点的问题,抓事    物发展中的新变化,抓时效性强的问题等等。对于一些地方记者或者驻站记者来说,抓“小中见大”的问    题更加是优势。从这些方面去思考,培养记者的发现力,一些地方记者和驻站记者经常抱怨的地方小,无    新闻可写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反过来会发现其实仔细观察,是可以写出有分量,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来的    。      《经济时报》在2000年的时候,做过一次统计该报发在一版头条位置上的报道,统计结果表明:报道    中的一半是驻站记者写的,而且该报的许多获中国新闻奖的报道也是驻站记者写的,如《青藏铁路三人行    》、《黄河断流万里探源》等。这些报道为什么能获奖,这跟记者立足基层,放眼全局地进行报道,是分    不开的。      号的《武汉晚报》上报道的一篇新闻《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获得了中国第13届新闻奖    的一等奖。这篇看似普通题目的报道,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是因为这篇报道反映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    问题,也就是乱收费现象。线索来自该报记者接到的一位武昌杨先生打进的投诉电话,接到电话后,记者    立即就去医院进行了采访,结果发现医生给杨先生女儿开出的处方,需要花费1065元,小小的一个感冒,    竟然要花费 765元的治疗费和药费,这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呢,足以说明乱收费现象是多么的严重。      培养记者的发现力,还必须从研究原有事实开始,以原有事实为基础,头脑里形成一条清晰的“地平    线”,这条线越是清晰,记者的发现力就越强。任何一个新事实冒出来,记者就有可能发现它。      培养记者的发现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闲谈中捕捉信息。例如:《厦门日报》记者洪涛,20世纪    90年代随着厦门救灾小组护送60万件赈灾衣被到安徽灾区进行采访。有一天在餐桌上,偶然听到安徽省民    政厅领导谈到一件事,厦门一女市民向安徽捐衣被时,忘记将珍藏在衣袋里的金项链拿出来,目前安徽方    面正在尽力查找,力求物归原主。他听了后,觉得那个时候发稿价值不大,于是他回到报社后,多次打电    话到安徽驻厦门办事处打听金项链的下落,关注事情的发展。不久,金项链果然找到了,是安徽省霍邱县    的一位山区姑娘在领取救灾衣被时发现并主动上交的。一条金项链完璧归赵,这时正是采访的最佳时机,    最后他写出了《闪光的金项链》,热情颂扬了特区人民与灾区人民的美好心灵和深厚友谊。餐桌上的闲聊    ,使细心的记者挖掘出了新闻。二是在采访中触景生情。生活中经常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    成荫”的情况,在新闻采访中,同样也有类似的情况。2001年1月,湖北《宜昌日报》一位记者,听说湖    北某集团的董事长张某上任一年,通过改革使企业减亏不少,就赶去采访。结果那位董事长正在开会,于    是就去厂门口转转,看见有好多人都在围着宣传栏看什么。出于好奇心,凑了进去,听到一老工人在感叹    “败家子啊败家子,这样浪费厂子怎能不垮”这是一个“反浪费”的宣传栏,但记者却从栏中发现了一个    个尚可使用而被废弃的螺丝,电线,这些图片看起来令人触目惊心。记者迅速到车间、仓库等地,找到工    人进行采访,获得第一手材料,写出了通讯《18万元物资掉进黑洞——宜棉集团职工的反思》,产生了良    好反响。一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闻,都要抓住[4]。三是要多问多想。发现有时取决于记者的思考    。有经验的新闻记者总是带着问题去采访,把自己的思考贯穿于采访的整个过程。能在不起眼的小新闻中    ,发现大题材,写出大新闻。多问多想,就能从一般中发现特殊。发现对于记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就像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样,记者的生命力其实就是记者的发现力,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记者的第    一技能,不是采访,不是写作,而是发现。      五、记者该如何判断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      记者判断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主要从新闻价值的5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时新性,指新闻是新近发生    并及时传播的。发生与传播的时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反之,新闻价值越小。记者判断新闻线索是否具    有新闻价值,价值大还是小,首先应该从线索本身进行分析,看这条新闻线索,是否是新近发生的,另外    ,如果有其他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那么就要考虑从其他角度来报道。二是接近性。作为一名记者,如果    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与受众接触得越多,获得的信息量也就越大,从获得的这些信息中,能够很容易的    找出新闻。另外,经常关注民生,看看老百姓在关心什么问题,例如自来水价格上调,居民用电价格上涨    等,这些都是关乎老百姓利益的头等大事,记者要牢牢抓住这些老百姓关心的重要内容,进行报道。三是    显著性。有什么歌星来开演唱会,有什么巨星来某城市训练、比赛,有什么大型展览会是第一次举办,有    什么博览会是第一次办而且是国际性的,像这些具有显著特点的新闻,记者也应该要注意把握,往往线索    就来自报纸的广告,路边的墙报,商场的海报以及同事之间的闲聊。四是重要性。国家大事,国家政策改    变,国家新制度颁发,体育盛事。这些在老百姓眼里都是一等一的大事,都非常关心,而这些事件的新闻    线索也是比较好找的,因为通常是通讯员供稿,由媒体集体组织进行报道的大型采访活动。五是趣味性,    它指的是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这些线索的发现和获得,需要记者有趣味的眼光和思维,例如82岁老    头娶了一个18岁姑娘为妻,听起来极为荒唐,一个是快要走到人生终点的老头,一个是刚满18岁开始进入    社会的小姑娘。这两人能走到一起,可以说是奇迹,也可以说是一种趣味,这些事情在老百姓看来,觉得    挺有趣,那么就具有新闻价值,如果是为了满足少部分读者的兴趣,报道色情、暴力等,不仅影响了社会    风气,而且会对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综上所述,记者寻找新闻线索,主要先要了解新闻线索的特点,进而注意一些可能产生线索的信号,    通过几种渠道来进行搜索,然后培养发现力,训练发现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够及时发现新闻线索    ,从新闻线索中判断出是否具有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      刘宏      写于 浙江杭州      2006年8月      (来源:特稿家园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学习学习
  旗胜网络水军公司客服Q Q:811 108 189 承接:网络维权、曝光、名人红人炒作、论坛发帖、回帖、微博刷粉、微博红人大号、微博转发评论、微博话题直发、微博投票点贊、博客营销、Q Q群发、各类问答、分类信息、大众点评、注册点击投票、事件话题炒作、论坛删帖、负面压制。公司承诺:以诚信低廉的价格,手工完成,按质按量完成,规定时间完成。质量、效率、诚信是我们发展的动力!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找记者”项目被叫停,新闻报道不是创业服务
6 月 15 日下午,一则这样的通知流传于许多媒体群里: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致力于连接创业者与媒体记者的项目&找记者&被叫停,已参与过的媒体记者要立刻停止加入并向单位说明情况。
搜索公开报道得知,这个&找记者&项目的基本信息如下:
1、隶属于北京众志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伍王应,于 2014 年 12 月上线,是一款记者帮创业者写发稿的智慧共享平台,意在帮助众多初创型企业通过一键呼叫记者来帮助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2015 年底,&找记者&获得西山天使会数百万元天使投资。
2、一端连接记者,一端连接创业者,通过微信服务号连接两端,创业者录入创业项目资料之后,通过找记者的微信平台一键呼叫记者。下订单后,平台云端通过撮合机制将订单推荐给合适的记者,记者们抢单,创业者选择确认抢单记者并支付到平台、稿件的交付和修改,最终平台根据创业者发稿需求推荐给各大媒体发稿。
3、找记者平台会对记者的报价和质量进行综合人工审核,对于不合适的价格进行调整。
4、而更远的未来,伍王应希望找记者能够成为聚合创业者的流量入口,发展出更多的增值服务。甚至可以让创业公司享受到免费的媒体曝光服务。
现在搜索&找记者&的微信公众号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认证资料与历史信息,介绍中是&中小企业 PR 服务众包平台&:
伍王应曾非常直接地说起自己做&找记者&项目的原因来自于滴滴打车等 O2O 模式,想做一个&滴滴写稿&。他对媒体说:&每一个创业者都有创业的权利,每一个创业者都有被报道的权利。&
然而,一纸通知,大概已经断了伍王应这条财路。据知情人士称,这个通知已经发到了几大国家级媒体的相关业务部门,并要求记者们如果有注册过这个平台还拿过钱的,必须向部门说明情况,否则要处理。
该通知所呈现的理由是&该平台严重破坏了新闻宣传的正常秩序,有的甚至进行有偿新闻交易&。凡是接受过系统新闻训练的媒体记者和新闻学子都知道,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反对有偿新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伍王应所说的&每一个创业者都有创业的权利,每一个创业者都有被报道的权利&,前半句是废话,后半句是错话。虽然创业者有权利被报道,但媒体并没有义务去报道每一个创业者。新闻媒体对创业者报道与否,取决于其是否有新闻价值,是否有真正创新的商业或科技模式,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并不是每个创业者一创业就可以享受珍贵的公众注意力资源,而媒体报道正是这种稀缺资源的载体。
15 日上午,一篇来自界面新闻记者方圆婧澄清明星衣橱报道事件背后事实的帖子在创业和科技媒体圈流传,其根本矛盾在于,创业公司对媒体的认识仅限于&媒体应该是个服务者&,一旦媒体开始监督创业公司,那一定是在收竞争对手的钱黑我,否则它平白无故为什么跟我过不去。在这样的认识下,许多创业者觉得,媒体的价值就在于能 PR 能服务。
我的同事骆轶航曾说:2011年以来,随着&tech media as a service&模式的兴起,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被惯坏了,觉得媒体的存在就是为他们服务和鼓与呼的,夸赞是正常,质疑和批评是有幕后指使。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媒体(更多是非创投类媒体)开始质疑一些夸张的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个案,一方面是媒体自身功能回归和调整的结果,也实在是因为泡沫破的时候总要留下些什么东西被人们关注到。
尤其是从 2014 年到 2015 年上半年,大量创业公司沉醉于火热的舆论环境,无从得知创业的泡沫在哪里。&找记者&这种在传统媒体眼里荒诞、奇葩的项目正是畸形舆论环境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伍王应们把公关与新闻混为一谈,把软文与报道混为一谈,把创业服务与媒体曝光混为一谈。当然,他也扯下了许多所谓的媒体记者的遮羞布,让拿钱写稿从业内灰色地带摆上了台面。这种影响是双向的,媒体惯坏了创业公司,创业公司也惯坏了媒体记者。
即便是这样的环境中,还是存在一些值得敬佩的异类。以国际知名的时尚杂志《GQ》中文版为例,去年来曾陆续报道过一批中国年轻创业者,这种站得更远的视角显得更为客观中立。但习惯了赞美的创业者们非常不接受这种媒体监督,他们认为媒体报道了一些真实但不为人知的情况就是在有意抹黑。
然而,这些闯入商业和创业舆论环境的破坏者式报道才恰恰是回归了新闻本质的。一位媒体前辈曾对此评论说,长期以来众多科技类媒体对互联网行业的报道,早已不单纯有关新闻业务,而是由大小公司、投资机构的无数职业的公关人员与不那么职业的新闻界共生的结果。这种结果导致的是矫饰遍地,真相阙如,调查和监督就更难找了。偶有一两篇不按套路出牌的报道,回归新闻本质的报道,那就像喊出皇帝没穿衣服一样。
这种新闻报道的核心在于&祛魅&。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社会学领域,是理性发展的现代化过程对历史中神秘和神圣部分的变革,在当下互联网领域,它则是对创业神圣性和政治正确的变革。互联网是一种工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非任何领域都能用滴滴打车的 O2O 模式来改造的。&找记者&这种项目如果成功了,那&找警察&、&找官员&等更具寻租空间的项目也完全有可能出现,因为其本质逻辑一模一样。事关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器自有一套不同于市场野蛮生长的行为模式,创业也应当回归商业本质,新闻报道更不等同于创业服务。创业者需要加强对新闻报道的认识理解,媒体记者更须反思自己真正的社会角色。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我想检举一下我们学校的乱收费信息,想找相关媒体暴光,可是不知道去哪里找啊,谁能指引我一点点!
先行谢谢各位了!
想让新闻媒体对此行为暴光,可以在你认为有影响力的当地报纸或电视台上查到相关的联系电话或向114查询得到,然后打电话说明情况即可。
但此事涉及的物价和乱收费问题,你还应当向当地政府的物价部门(物价局)举报。媒体与管理部门联出击,效果更佳。
其他答案(共5个回答)
是要经过审核才能播放的.负面新闻量是有个控制度的.
我是学新闻专业的,虽然现在没有毕业,见识不多,但我可以提示一下你,并非所有记者的新闻都会播出来,因为,每天多得是的新闻都过滤悼了,要么是价值太小,要么是不利于社会发展.
不要找当地的任何媒体,小心报复!!!
可以找民主与法制时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大的全国性的媒体
可以直接上他们网站找电话或者EMAIL
教育局或者教育厅都可以!找媒体曝光也可!
焦点访谈节目组联系方法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电话 010-
  向焦电话:010-
  地址:北...
夜羽的《青涩待成年》《如果的事》《长大未成年》《雨后看见彩虹》《非常时期非常爱》
《观棋不语》《方兴未艾》《同居十年》,是我印象比较深的校园文
还有就是蝶之...
有没有孕妇的在家的,在家好无聊啊,一个人,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塞尔维亚媒体报道朱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