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如今中俄领土争端端问题是否都是历史上遗留问题?

中俄将有大事发生:普京谈归还中国领土震撼全球
导读: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曾对媒体表示:“中国领导人不可能忘记远东地区。邓小平对时任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明确表示:三四百万平方公里地领土属于中国,远东地区领土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人迟早要回属于我们的领土。子孙后代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普京进一步补充道:“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上,符拉迪沃斯托克仍叫做海参崴。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仍被称为俄占领区。尽管10年签署的《俄中睦邻友好条约》中国没提及这一主权诉求,但并不代表中国忘记了远东。这个条约仅符合当今现实需要。”  
  这倒是蛮有意思的
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曾对媒体表示:“中国领导人不可能忘记远东地区。邓小平对时任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明确表示:三四百万平方公里地领土属于中国,远东地区领土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人迟早要回属于我们的领土。子孙后代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普京进一步补充道:“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上,符拉迪沃斯托克仍叫做海参崴。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仍被称为俄占领区。尽管10年签署的《俄中睦邻友好条约》中国没提及这一主权诉求,但并不代表中国忘记了远东。这个条约仅符合当今现实需要。”这倒是蛮有意思的。历史上曾经是侵略国的领导人会主动提及这件事,个中缘由值得深思。普京提到《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符合当今现实需要,无疑是给俄罗斯人民敲响警钟,地缘政治需要中俄友好,但并不代表两国没有利益摩擦。事实证明,条约的签订与履行,虽然使两国绵延4200多公里的边境出现罕有的宁静局面。但条约第9条说,一旦出现一方认为涉及其安全利益的局势,签约国将进行磋商以消除所出现的威胁。谈到磋商,磋商仅仅是外交辞令,实质上的意义并不大。这样条约不能解决今天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麻烦。中俄互怀戒心,仍是不争的事实:譬如上合组织,俄千方百计拉印度入伙,中国只给其观察员身份;而中国希望巴基斯坦正式加盟,也遭到俄方抵制;再譬如,俄罗斯在南海纷争中与越南持续军售,且在越占领区开采很多公司,用心可见一斑;再再譬如,2008年俄格冲突,美国把军舰派到黑海,可中国一直保持沉默,听之任之。想必,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或日本的冲突激化,北京也未必指望对方伸出援手;再再譬如,乌克兰、白俄罗斯不顾俄方反对,与中国军事合作亲密且充满阳光。历史也证明,俄罗斯是个根本靠不住的邻居。出卖盟友,损人利己之事,俄罗斯没少干过。如今自苏联解体后,两国力量对比就发生了剧烈变化。尤其是远东开发必须依赖阿穆尔河(黑龙江)彼岸的食品和消费品供应。离开中国人力、财力投资,远东地区不可能取得发展,这是事实。远东和西伯利亚只有与中国东北的合作计划方能打破这一窘境。这是铁的事实。于是,更残酷的事实,历史情结刺痛了中国人的伤痛。你需要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我必然也需要保障国家今后的经济活动与民族张力。你需要经济利益,我自然也忘不了法理与主权的诉求。翻开地图,远东地区何止三四百万平方公里,全境竟达62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中国官方文献把俄罗斯从17世纪起针对中国的行动都看作侵略,除《尼布楚条约》外,所有条约都是“不平等”和“不公正”条约。甚至《尼布楚条约》也只是中国有尊严的让步。尽管列宁曾承诺归还属于我们的故土,却被斯大林断然且无情地否定!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你现在的位置:& > &
台湾问题是中国历史上那个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历史上那个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要大家能肯定的答案,谢谢!
湾问题不是具体哪个战争留下的,而是它离大陆较远(不能看地图上的距离),大陆无法将它牢牢掌控住,古往今来台湾被侵占的事情不胜枚举,并威慑外国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要想真真解决台湾问题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可以随时保护台湾。如果定要从微观角度来谈是哪个战争的遗留问题就只能说1946年-1949年的解放战争
而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解放战争&quot,应可说是悬而未决的一个历史大问题! 至今仍纷扰不休,中国共产党甫取得大陆政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故应该归属於 & 太平洋战争 &quot。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台湾问题应该归属於 &quot。
因为台湾、澎湖地区乃由於「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在西元1895年割让给日本,倒不如说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太平洋战争后,於签订和平条约时对於楼主的问题,我先简短回答。西元1949年中国国民党在军事上被中国共产党击溃,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和中华民国政府撤退至台湾,日本放弃对於台湾、澎湖列岛、澎湖、东北四省土地&,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这一布告并郑重宣布,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正式的和平条约,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同盟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后,共产党在大陆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特别注意:中国将&收复台湾,同盟国同意战后台湾归还中华民国!!首先言明一点。若硬要说成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但对於台湾而言。&quot。战后,设於重庆的国民政府对於如何接管台湾有两派意见,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设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负责接收台湾。(注;才是正确的:当时的中国大陆主政者还不是中国共产党,乃为中国国民党成立之中华民国政府。当时的中国领导者蒋介石先生采纳陈仪《台湾接管计划纲要》中的意见。
满清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的中国代表权问题有所争议。但由於当时日本与中华民国政府具有正式的外交关系,於是在次年与中华民国签订了本条约,简称《中日和平条约》,又称《中日和约》,於西元1945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943年开罗会议中,同盟国同意战后台湾归还中华民国。西元1944年4月在重庆的中华民国政府,委由中央设计局设立「台湾调查委员会」,国际间对於&中华民国政府&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quot,不就政治观点而言,而纯粹就历史层面考量,由於中国内部政权转换,中国国家代表权移转所产生的归属问题。如上述不够清楚,详细为您就实际情形解说如下:台湾在清朝时的确是中国的一部分,后来由於甲午战争清廷战败於西元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而割让给日本。
因此,若要说是哪个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客观的回答,就上述来说应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日本的战区大部分位於太平洋地区,在美国的安排之下,於西元日所单独签订之和约,并於当年8月5日双方换文生效; 太平洋战争 & 后所衍生出来的问题、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之主权。但究竟属於中华民国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争议,并无明示,当时已经不是中国领土,并没有直接牵涉中国「固有领土」的问题。《台北和约》至此虽确认依照《旧金山和约》第二条; 太平洋战争 & 后签订和平条约所存留下来的后续问题、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
虽然在西元1943年开罗会议中、《台北和约》。
本和约的签署乃因在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订之时,正值中国国民党的中华民国政府战败,一派建议完全与进驻其他「沦陷区」相同,设立「台湾省」。另一派则主张在台设立拥有军警等特别公权力的「特别行政区」,并任命陈仪为主任委员。该调查委员会对当时日治下的台湾作出颇为详细的调查;或&甲午战争&绝非台湾问题的最大原因,顶多可以说是有所相关,台湾问题广义而言......台湾三国时期又称夷洲。隋时称琉球。元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即今台湾)。1624 荷兰人占。1662(明末)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郑氏在台湾地区的统治维持了20余年。1684 (康熙中期)清朝发兵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驻军守备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1895.4 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其中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形成雅尔塔体系,台湾收复。经过9.1 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被歼154万余人,5月,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这是当初历史考试前背的……
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时,中国政府面临着解放台湾还是抗美援朝的选择!!!!!!!!!!!
解放战争,又叫‘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溃退台湾,造成两岸长期分裂,至今仍未统一。台湾问题就是解放战争的遗留问题。
解放战争。从一个历史老师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台湾问题指的是现在的台湾未与大陆统一的问题,楼上凡是说甲午战争或《马关条约》的都是错误的,那个不是原因。台湾之所以未能与大陆统一,关键是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的,因而是解放战争遗留的问题。
海湾战争中中国不参与的原因分析: 一是这个冲突并不关系中国的核心利益,换句话说,打不打与我国没有什么...
海湾战争起因: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
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
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成名的张局座~~~~你看看他当时的军事观点就好了,没美国说的一文不值,啥也不是。...
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为...
应该是海湾战争吧。 之前中国打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但在战争中无还手之力,中国...
1、原因: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 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
确实不如伊拉克!!伊拉克刚打完两伊战争,从国外购买了大量的军火。 伊拉克的实力: 1、 装甲师9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领土争端问题? - 知乎4被浏览16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朝领土争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