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教育信息网早期革命斗争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湖北红安走出来多少共和国将军? - 中国军网
湖北红安走出来多少共和国将军?
新华社武汉10月2日电题: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擦亮红色名片
皮曙初、陈俊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县儿童口中都能传唱的民谣。
曾经名为黄安的红安县,位于鄂东北部、大别山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一张张黑白图片诉说着曾经的革命峥嵘岁月。
1927年,黄安、麻城3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发动黄麻起义,攻打黄安县城,点燃了此地土地革命的火种,逐步形成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敌后抗战的重要支撑点。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成为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当地自1923年党组织建立开始,至1949年全国解放,27年红旗不倒、斗争不息。
革命年代,红安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这里踏上了长征征程。其中,红四方面军队列里,每3个人中就有1个红安人,每4位英烈中就有1个红安籍。
如今,革命年代留下的纪念场馆、革命遗址密集分布,遍布县域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成为散发着革命荣光的“红色名片”,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红安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自然山水特色,将红色文化的“名气”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人气”。
红安县有163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包括以七里坪镇长胜街为代表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40个点。产生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民舞、民间曲艺、民间艺术、民间戏剧、民间文学等革命文化资源,如《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200多首民歌民谣,《红军哥哥回来了》等20多首民间器乐等。
走在红安将军文化影视城,记者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影视城占地46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以红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风格为蓝本来设计,由14座建筑群以及两个广场、一条主干街道及两侧四组市井商铺和监狱组成。自2013年影视城建成以来,《铁血红安》《东方战场》《最后的国门》等10余部电视剧在此完成拍摄并热播。
“我在这条街上生活了一辈子,现在每年能赚2万元。”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75岁的老人余崇信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靠着卖旅游纪念品的收入,日子过得很舒心。
在长胜街这条不到1000米的街道上,集中了红四方面军指挥部、七里坪工会、合作饭堂、苏维埃银行等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解员卢何莲告诉记者,近几年,红色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仅去年登记的参观游客就有50多万。
5年来,红安县先后获得“中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红色经典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旅游强县”等称号,擦亮了红色文化旅游业的金字招牌。
以影视为名片,以产业为动力,以文化为灵魂,红安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据红安县旅游部门统计,截至目前,红安各类文化旅游项目共计76个,协议投资额458.7亿元。2015年接待旅客430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28.8亿元。
革命时期,红安人讲“要革命、不要家、不要钱、不要命”的“一要三不要”和“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的“一图两不图”精神。新时期,红安人正埋头苦干,让红色名片愈加明亮,让老区焕发崭新容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红安精神——“1要3不要”“1图两不图”朴诚勇毅、不胜不休
在中国革命汹涌澎湃的历史长河中,精神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在长时间艰苦卓绝的战役中,构成的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这是党在革命斗争中构成的1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今天的红安人继承和发扬。1、红安精神的实质朴诚勇毅不胜不休,可以理解为,简朴、诚实、英勇、坚毅,参加革命不获得成功誓不罢休。据《红安县志》记载,红安县地处湖北东部,属大别山地区,1563年建县,明嘉靖42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英雄的红安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颠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1920年,党在湖北的初期组织的开创人董必武创办武汉中学,开始在红安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1923年,董必武领导的红安党组织开始创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黄麻起义”,成为全国3大革命根据地之1,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肠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红安成为鄂豫皖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中原解放区的主要地区。在红安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5支人民军队,走出了223位共和国的将军,红色的土地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共和国的主席。红安人民在长时间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彪炳青史的英雄事迹,铸造了具有创造性的红安精神。红安精神的主旨,舍身起义,忘我奉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红安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宝贵的生命,彰显出1种大义凛然、撼天动地的浩然正气。红安精神概括为“1要3不要”“1图两不图”,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这两句话是红安精神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更是革命先烈舍身起义的真实描写。为了革命的成功,红安人民宁肯自己忍饥受饿,也要把有限的食粮省出来,送给子弟兵做军粮。据史料记载,“黄麻起义”等20次战役中,红安捐军粮160万斤。6.5万人参加红军,6000人参加新4军、解放军。在全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红安有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先烈们身上集中体现了“1要3不要”“1图两不图”的红安精神,更体现红安地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心和精神寻求。李先念在西路军失败后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延安,参军政委降为营级干部,战士都说不公平,李先念却说:“让我带着1个营再回大别山,不久就会成为1个师、1个军。”果然,后来他带领160多人回到大别山,就创建了威震中原的新4军第5师。所以说,“1要3不要”“1图两不图”构成了红安精神独有的特质,成为红安精神最为显著的品质。2、红安精神的发展红安精神是在党的精心培养下发展和壮大的,红安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与红安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红安精神,在党的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孕育,在“黄麻起义”前后产生,在黄安战役前后构成,在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展,与党领导的红安新民主义革命相依相存。红安精神的传播者董必武在红安播撒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经过党的培养和滋养,红安精神已完成孕育进程,开始在红安生根发芽。董必武在武汉中学制定校训“朴诚勇毅”,红安精神胚胎已孕育完成。董必武认为,自己的学生应当弃笔从戎与国名党黑暗权势作斗争,应当像钢铁1样坚强不屈,应当爱国尚武。红安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的精神寻求,理想信心品质的真实写照。黄安县委在7里坪会议提出“以革命发展革命,以斗争继续革命”的口号,是对红安精神的拓展和延续。红安精神发展完善在5年游击战、8年抗日战争和3年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黄安县委的推动下,黄安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热潮。1切为了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1批批爱国主义青年奔向抗日战场,有力的支持了李先念领导的新4军5师的斗争。1946年6月,中原部队突围后,黄安县城再次堕入白色恐怖当中。此时,黄安人民绝不气馁,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年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黄安人民积极支持刘邓大军作战,投入解放区的战争,直到黄安解放。在这1阶段,红安精神得到壮大和发展,并出现持久发展的态势。3、红安精神的价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红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和中原解放区的中心区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召开过许多重要的会议,红4方面军、新4军、解放军在这里发起过许多战役战役。我党能在红安开辟革命根据地,就是红安精神使红安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始终保持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的理想信心。正是这类红安精神的支持,使新民主义革命在这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党在红安建立的根据地红旗26年不倒。铸造的革命队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红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前后诞生5支军队。1927年11月,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潘忠汝任司令员。1930年4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许继慎任军长。1931年11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徐向前任司令员,这支部队后来成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3大主力之1。1932年11月,重建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吴焕先任军长。1938年2月,红2108军改编新4军第4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红安这块土地能产生这么多英雄的军队,就是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红安精神的结晶。丰富了革命斗争经验,红安精神所包含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使红安地区的党组织和人民大众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创造和丰富了经验。红安的军队在长时间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8会诀”,会跑、会打、会散、会进、会退、会知、会疑。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红安地区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从红安走出董必武、李先念等老1辈革命家、军事家,和韩先楚、秦基伟、袁克服等解放军高级将领,正是靠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作指引。4、红安精神详解1、红安精神的主题: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1、人民解放,就是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建设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2、红安精神的灵魂: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心。3、红安精神的本质:1切为了人民,1切依托人民。⑴革命斗争为了人民。为了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得到翻身解放。①政治上,号令广大人民起来革命。②经济上,领导广大农民分田分地。歌谣唱道:“封建军阀和豪绅,把持土地鱼肉我农民,看他多残暴。我们农民苦辛苦,1年到头总是不聊生,土地没有份。分配土地灭封建,消灭军阀地主和豪绅,解放我农民。土地革命要认清,要把农奴制度废干净,土地归农民。”③思想文化上,反对封建礼教和迷信。党领导广大妇女争自由、求解放。号令妇女放脚歌谣唱道:“我说大脚真正好,又能走路又能跑,妹吔,爽爽快快乐陶陶。小脚女子不用说,扭摇摆捏走不得,妹吔,要当奴隶受压迫。”党号令广大大众破除封建迷信,在《打菩萨》歌谣中唱道:“菩萨是个假东西,稻草和黄泥,说他有神气,实是骗人的。为它烧香花了钱,1点作用也不起,大家看穿了,菩萨该打碎。”⑵革命斗争依托人民。革命斗争的气力来源是人民大众,物质来源于人民大众,吃的穿的用的等都是人民大众给的。人民大众积极参加拥军支前工作。4、红安精神的核心:执着坚韧,发奋图强。红安人民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管在革命的高潮还是在革命的低潮当中,矢志不渝,不断将革命推向前进。特别在低潮时,不灰心,不气馁,愈挫愈勇。当时传诵的歌谣唱道:“山沟野沟是我的房,野菜山果是我的粮,3天不吃饭,照样打胜仗。”、“山林岩洞是我的房,青枝绿叶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粮,共产党是我的亲爹娘。哪怕白军再‘围歼’,红军越打越坚强。哪朵葵花不向太阳,那个穷人不向共产党!听凭白军再猖狂,烧我房,抢我粮,1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5、红安精神的精华: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红安地区自从1923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到1949年解放1直红旗不倒,1个重要缘由就是红安地区共产党人善于顺应时期和情势变化,从本地实际动身,转变策略,创新战术。6、红安精神的品格:杀身成仁,忘我奉献。红安人民“1要3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1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红安为革命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牺牲了9名县委书记,7名苏维埃政府主席。
文章来源:大别山文化馆
责任编辑:黄冈热线
手机上浏览这篇文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黄冈热线”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黄冈热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红安:突出革命传统 打造精品廉政教育基地
  2015年12月红安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机关党员教育基地,自2016年3月份开始,全省15万余名机关党员将陆续到基地开展党性教育、社会调研等活动。
  为将基地打造成开展廉政教育的重要平台,红安县直机关工委协调大别山分院、民政局、旅游局、七里坪镇等相关单位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主题定位为:突出革命传统、理想信念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对党忠诚,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使党员学得透、看得懂、体验真、感悟深、收获大,该县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对教育方式、内容进行研讨,初步形成以讲授“特色理论和党性教育”为专题的课堂教育,以“大别山革命斗争与红安精神”为主线的访谈式教育,以“穿红军服、唱红军歌、走红军路”为内容的体验式教育,以“入农户、体民情、接地气”为载体的体察式教育,以观看大别山革命题材《红安魂》等剧目为特色的情景式教育,以瞻仰革命遗址、遗迹为重点的现场式教育,以“真实的记忆、真切的感动”为主题的故事会式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
  目前,基地已经打造“朴诚勇毅 不胜不休——大别山精神简论”、“实践典范 精神楷模—我心目中的董必武”、七里坪长胜街现场教学、七里坪镇观音阁村入农户体验生活等62个品牌课程,将每个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目的、所需时间等在网站上作简要介绍,并做成“点课单”,来基地开展活动的党员可以根据行程安排,自由选择教育形式,自主点课接受教育。同时,基地将综合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演绎红安革命斗争史,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党员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安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