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俄罗斯军工落后领域是不是还落后美国太多?

中国这一军工领域世界最强:领先美国超过10年
目前,中国在很多领域都落后于美国,但是在一些最前沿,最热门的领域,中国却可以做到世界最好。特别是量子领域,中国在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领域都领先于美国,世界最强。而这两个项目对于国防建设和战场通讯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深刻的影响。
近日,中国科学院低调的透露了中国的人类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这台计算机虽然只比1946年的人类第一台计算机运算速度仅仅快10倍,但是它不仅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的重大突破,而且还被美国称为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科技成果之一。中国制造的这台量子计算机创造了10个超导量子比特操作新的世界纪录,领先美国超过10年,中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20个超导量子比特操作,从而“称霸”世界。
待量子计算机实现量产之后,不仅可以大规模解析天气预报、解析分析等领域,而且在军事领域上,可以轻易破解普通计算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计算的密码,大型数字化模拟风动、核武器模拟技术也会因此受益,人工智能领域也会因为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就是说谁掌握了量子计算机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高科技掌握主动权,而现在的中国在这个领域无疑是世界最强。
关注我的军事公众号:覃小懒讲军事(qinxiaolanjjs)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香港有许多灵异传闻,公开度高或在民间流传较广的更是数不胜数,如:港九铁路广告
1947年新墨西哥州那一起UFO坠毁事件,到现在仍旧是个谜。从目击者发觉坠毁飞碟到美当前位置: & 正文
中国专家:中国军工某些领域已经超过美国(2)
6月14日,在法国巴黎北郊的维勒潘特展览中心,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中)参观2010年欧洲国际防务展上的中国展台。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中国制造真的超过俄罗斯了吗?&&&&讲到中国军用装备技术快速发展,我也看到国外有媒体在评论说:中国的军工企业以俄为食,正在后来居上。所以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制造正在超过俄罗斯。中国制造真的超过俄罗斯了吗?&&&&我们看一下这个说法的来源在哪儿。专门讲这个问题的,是一家美国网站()。它给这篇文章起了一个极富刺激性的标题,叫中国活吃了俄罗斯。报道中说,中国这些年通过进口、引进俄罗斯的产品技术进行仿制,反过来超过俄罗斯,夺取了俄罗斯的市场。所以俄罗斯在军品生产和销售的领域,越来越处于下风。这样的一个报道和描述,很显然富于很大的挑拨的成分,实际上是讲给俄罗斯人听的。&&&&我们承认,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的军用装备生产技术正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包含了接近俄罗斯军工的水平的趋势,也包含了接近欧洲军工生产企业、接近美国军工生产企业的趋势。所以,所谓超过俄罗斯后来居上,它不单单是超过俄罗斯的问题,实际上在某些领域,我们也正在超过欧洲,甚至超过美国。所以说,中国制造超过某某,并不是特指俄罗斯,在某些方面,它甚至超过欧洲,超过美国。这是中国经济、中国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企参展值得关注&&&&我个人认为,这一次中国的防务用品生产企业亮相欧洲防务展当中,最值得关注、最引人注目的是民企参展。我们看到报道中介绍,这次参展的一共是六家生产企业,除了著名的国企外,还包含三家民营企业。这个事情反倒是值得关注的。民营企业进入军用产品的生产领域,仅仅是这一两年的事情,应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作为中国经济当中富含活力的板块,民企进入到军用装备的生产领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事。过去这些年来,中国的民营生产企业以其富含活力、富含创造力的特征,在中国经济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它们一旦带着这些特征进入到军用装备生产领域的时候,会对军用装备生产领域产生很大的冲击,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竞争机制。&&&&有人疑惑:民营企业进入军工生产这样一个高技术领域,是不是天方夜谈?实际上高技术不仅体现在研发技术、生产技术上,也体现在理念上。这个理念包括军用装备生产研制的理念、销售的理念等等,而民企在理念方面并不落后,它们自身拥有的活力和创新意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军用装备研发、生产、销售的理念更新。&&&&不久前看到一家民营企业研发的战术型侦察无人机,让我感到很震惊。从技术上来说,这型无人机并没有很多炫酷之处,但是却非常实用。与大型的国有企业相比,它们的设计理念丝毫不落后。小无人机仅重5斤多一点,一辆吉普车就可以装下一套系统,包括四架无人机。它可以在一个战术地域内,以一种全自主、自助的方式,完成精细的影像侦察。这件事情虽然小,但表明了中国民营企业加入军用装备制造行业,本身已经开始对这个领域产生影响,并且将来还会产生更大的影响。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是对中国本身的军用装备生产领域,还是在更大的世界范围内的军用装备生产领域,中国的这些企业都会对这个领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精彩高清图推荐:
更多 的相关消息
中国军工,美国中国军工和日本军工到底谁更强?
导读:日本的军工有几大特点:
1. 受益于其民用相关技术的水平,其精密加工、电子、复合材料等方面是优秀的。某些方面甚至是世界顶尖水准。
2. 规模很小。受限于和平宪法,日本不可能大张旗鼓搞军备。因此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其军品无法大规模量产,单价昂贵,而且很难形成系列化。 典型例子是90式坦克、F2战机。
3. 军工的完整程度较差,不成体系,许多方面严重依赖外国。日本的火炮技术严重依赖德国(莱茵的L44),雷达和导弹技术严重依赖美国(爱国者、麻雀、海麻雀、标准这些都是美国货,所谓自研
日本的军工有几大特点:1. 受益于其民用相关技术的水平,其精密加工、电子、复合材料等方面是优秀的。某些方面甚至是世界顶尖水准。2. 规模很小。受限于和平宪法,日本不可能大张旗鼓搞军备。因此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其军品无法大规模量产,单价昂贵,而且很难形成系列化。 典型例子是90式坦克、F2战机。3. 军工的完整程度较差,不成体系,许多方面严重依赖外国。日本的火炮技术严重依赖德国(莱茵的L44),雷达和导弹技术严重依赖美国(爱国者、麻雀、海麻雀、标准这些都是美国货,所谓自研的如90式反舰弹是山寨自美国鱼叉,AAM4大量依赖美国AIM120技术等等)。动力则是大规模引进美国和英国(航空的F100、F110,舰船的LM2500、SM1C等)。4. 一些单项系统水平厉害,但涉及大系统整合时则功力不行。经常干出一些 “使用牛逼技术堆叠出一个废物” 的事情来。比较典型的例子是F2战斗机上的J-APG1雷达和H2火箭,前者号称是世界上首款机载AESA雷达,但是技术整合出了问题以至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其探测能力甚至不如老一代的PD雷达,后者单纯从纸面上看几乎是最先进的火箭,但实际使用无论是载荷是可靠性都没有比看似落后很多的长征系列有多少提高,成本反倒高了一大截。中国的军工有几大特点:1. 规模庞大。这是大国带来的优势。产量大,市场大,产业链大。2. 军工的体系完整程度很高。这是中国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固有情节,什么东西都想自产,想要自己支撑完整的体系,自给自足。虽然目前的确在有些方面还依赖国外,但国内都有对应的备选方案(可能会以降低性能或寿命等为代价),即使技术引进,也都尽量立足于消化吸收以我为主。总体来看,在军工各个主要方面,中国基本都能实现自产(包括广为诟病的发动机领域,其实在世界上能独立生产涡喷、涡扇、涡轴、涡桨,从大推到小推等全系列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也就美英中俄法而已),各种配套企业完善,在世界上能达到这种完整程度的国家是很少的。3. 基础的材料水准、加工水准比日本要差(比如复合材料,中国目前无论是从水平还是产量都比日本差很多)。但中国系统的整合能力很强。比较善于利用现有的东西整合出一个总体好用的东西出来。(和日本的H2对比,中国的长征系列充分利用上世纪70年代东风导弹积累的技术,如75吨肼类发动机(这个发动机比日本H2火箭上的LE7落后很多),发展出完善实用的火箭系列,不盲目跟风去搞航天飞机,而是利用现有的资源搞了神舟飞船,实现了载人航天和空间站)4. 拥有一些大国才具有的玩意。比如8万吨水压机、30倍音速反向爆轰风洞、北斗导航系统、中段反导设施等等,这些都是日本不具备的,还有各种核设施这些就不提了。对于这个问题,想起这几天看到个新闻,日本防卫技术研究本部网站报道了该部门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最新军事技术研究项目。再对比楼上多位知友的回复,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日本防卫技术研究本部网站上个月刊登文章,报道了该部门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最新军事技术研究项目。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这些项目中许多领域的研究进度比中国落后起码十年,完全打破了关于日本军事科技先进的神话。日本防卫技术研究本部正在开展的航空武器装备研发项目有:1、新一代运输机(XC-2)的性能验证试验(全机强度试验)据报道,“XC-2”运输机研发项目于2001年度上马,按原计划应于2007年9月首次试飞。但由于机身在组装完成后被发现强度不够,结果试飞时间推迟了2年多。防卫省计划从2013年度开始在自卫队中实际装备这种运输机。然而,该机目前还未完成全机结构强度试验的情况来看,恐怕该机的正式服役仍将遥遥无期 。 已试飞的XC-2还未完成静力试验,2013年服役只是空话 ,相比中国的运20,进度落后实在不少。2、先进技术验证机的性能验证试验(发动机地面开车试验)。作为日本国产的真正的加力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验证发动机(XF5-1),其推重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计划装配到先进技术验证机上。目前,以先进技术验证机首飞为目标,发动机正在进行地面开车试验。虽然防卫技术本部信誓旦旦的称XF5-1为“国产的真正的加力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称其采用了许多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但它的技术参数却远落后于时代水平。其推重比约为7.8,最大推力为5吨力。苏联1972年生产的RD-33发动机的参数为推重比8.0,最大推力8100千克力。日本的“心神”验证机据称将会使用XF5-1发动机,因为XF5-1发动机推力过小,为了确保“心神”具备类似第四代战斗机的动力性能,该机体积重量削减到和最初型号的米格-21相似,根本无法搭载现代化的航电设备和武器。日本展示“心神”原型机,该机重量尺寸与米格-21早期型差不多,无法容纳四代机必须的电子设备和武器中国沈飞公司的31001号第四代战斗机原型机目前据信使用两台俄制RD-93发动机,推力8300千克力。据中航工业称,目前正在为该机研制配套的新型中等推力发动机,推力可达9500千克力,推重比达到10以上。中等推力发动机是无法用于研制类似歼-20或者F-22的先进第四代战斗机的。据悉,F-22使用的F119发动机的推重比高达11.7,推力达到15吨力。而中国正在研制的涡扇-15发动机据称推力可达18吨。3、战斗机综合武器控制技术为了在和具有隐身战机或数量占优的敌方对抗中取得优势,需要以网络为中心将地面雷达等各种装备连接起来。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中,为确保隐蔽性,通过近距离高速数据链路,把战斗机编队僚机间的传感器和武器进行综合控制,防卫技术本部正在研究既提高生存性又提高攻击机会和攻击效率的综合武器控制技术。 “战斗机综合武器管理系统”示意图,其实类似技术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有尽管使用了一个新的名词,但这实际上就是中国所称的“战场信息融合”技术,中国在上世纪就已经研制成功类似技术,在歼-7等雷达性能较落后的战机上安装的数据链终端可以让这些飞机通过数据链获得战场态势信息,使之可以在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控制下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今中国的新型战斗机也都具备数据链终端,空中指挥作战几乎不需要语音交流,语音仅起到确认作用。从目前获得的资料来看,日本至今尚未具备防空系统的战场信息融合能力,其F-15J执行拦截任务时与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控制中心间依然用语音交流方式实现指挥控制,在这一方面,日本已经落后中国十年以上。4、武器内埋空气动力技术战斗机武器内埋,武器舱门打开会引起伴随复杂冲击波的流场,防卫技术本部正在运用风洞试验技术和数值流体解析技术对这种复杂流场中武器分离状态进行分析。 在中美俄等国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的“战斗机武器内埋”技术由于现代的第四代战斗机都采用武器内挂技术,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是必须进行的。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在F-22上完成了这一技术的研究,中国近期歼20战斗机频繁进行弹舱开关的测试,显然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已经进行到非常深入的阶段。5、新一代发动机主要机构部件日本未来战斗机计划搭载高推力且体积小的新一代发动机,发动机中承受高温高压的核心机的主要机构部件(燃烧室、高压涡轮和压气机)需要具有耐高温,耐高压和轻量化的特点,研究本部正在对相关热空气动力学和结构、材料技术进行攻关。 以中国的经验来看,实现部分先进零件的制造到完善实用的发动机整机中间还有巨大的距离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中国目前的技术实力还落后于美国,也不如俄罗斯,但在如发动机涡扇盘制造工艺等方面,中国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追赶美国F119先进发动机为目标的涡扇-15发动机也已经立项多年,据称已经制造出原型机。中国歼-20战斗机将会采用的涡扇-15发动机与美国F119处于同一技术层次.6、抗冲击机构设计为保护直升机飞行员在失事时具有高生存性,研究本部相关研究,设计开发既能降低冲击载荷,又能保护乘员的机体结构。这一技术是当代武装直升机的基本功能,中央电视台报道,直-10可以在坠毁时确保其座舱95%的完整性,乘员生存率大于90%。日本已经投产装备的OH-1直升机,但居然还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这实在是令人震惊。不知道日本是不是效法二战期间研制“零”式战斗机时的做法,完全漠视飞行员的基本安全保障以追求提高飞行性能?已经投产了OH-1侦察攻击直升机的日本竟然刚刚开展直升机耐坠毁技术研究,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二战中著名的“零”式战斗机,为了追求飞行性能,它没有任何装甲,也没有自封油箱,被命中就会起火燃烧)7、直升机发动机研究在陆上自卫队侦察直升机OH-1的发动机(TS1)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本部正在开展新型直升机发动机(XTS2)研发,主要为了降低成本和技术风险,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增大输出功率。目前,该型发动机研发进入最后阶段,正在开展各项试验以确定目标性能。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日本OH-1轻型直升机的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仅为600多千瓦,而新型XTS2发动机的功率可达960千瓦以上,可以说是有飞跃性的进步。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与中国直-10发动机使用的涡轴-9发动机类似。目前涡轴-9发动机已经批量投产,中国与法国联合研制的新一代涡轴-16发动机的功率高达1500千瓦。 OH-1直升机重量远小于中国的直-10,也小于直-198、高速对空导弹光学整流罩研究为应对未来隐形战机等各种空中威胁,本部开展光学整流罩相关技术研究,以提高光学导弹攻击速度和发射后的生存能力。(高性能光学装置对于拥有“佳能”的日本来说似乎应该轻车熟路,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新型的中远程红外制导导弹,英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开展耐高温的宝石或金刚石制造的光学整流罩,运用于其新型AIM-132导弹上。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已经进行了多年,目前新型的霹雳-10导弹也具备类似能力。此外,美国标准-2、以色列“大卫投石索”等地对空导弹也采用了红外引导头。而这方面最尖端的技术无疑是美国和中国的中段反导拦截器上的红外引导头,这种装置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对于光学装置的保护要求极高。中国最晚2012年已经完成了动能拦截器的测试。补充一点,河森正治是日本著名机械设计师、动画监督、演出家。在游戏、玩具等各领域里也有参与。隶属于Studio Nue。兼任Satelight取缔役。被称为「变形的河森」,以设计从机器人转换到其他型态(飞行机、汽车)的变形机构为生计。不只在纸面上构图,有时也会自己制作试作模型,提出立体化的企画案。他甚至还为日本F2战斗机设计过一款矢量喷管以及五代战机的假想图,其机械设计的水平相当高。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日本军工领先中国很多年,但事实上,是日本的爸爸领先中国很多年,而中国现有的军事技术,以日本现在的状况想赶上来,还不知道要多久。说点题外话美国对日本的保护,使得日本可以把全部的资金都投入到科技研发中而吞金无底洞的军事中,加上身处西方阵营,面对抵抗苏联的最前线,可以自由的购买各种新型科技而不受到禁运,又能把自己的廉价产品倾销到西方国家而不用受到惩罚。特别美国两次亚洲战争,朝鲜战争美国为了减少损耗,选择扶持日本工业以生产弥补美军巨大的损耗,由此日本恢复了基础工业,越南战争则是让日本再发横财,并且完成了基础工业的转型升级,从此在不少领域跻身世界第一线科技水准。这才是日本在战后能如此快速崛起的原因。至于政治限制,又何尝不是保护了发动战争,本应受到更严厉制裁的日本呢。日本战败后能保持大量元气,跟美国的偏袒也是分不开的。中国航母落后美国福特级太多 中美军工差距30年
中国网军事 .cn  时间:
【美军福特号核动力航母即将完工】
新华网专稿:最近这段时间,美国最新的福特号航母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近日,有外媒报道,美国已经完成了福特号航母的螺旋桨安装,即将于11月份下水,最快会在2015年开始服役。
福特号航母的问世标志着新一代航母的技术标准
作为全世界最新最近的大型水上战舰问世,福特号航母将会对现在的海军装备产生一个新的巨大冲击。很多媒体曾报道过福特号航母的技术如何先进,其中包括其电子探测器,舰面、舰岛的隐身设计以及很多作战软件的调整等。
对这艘新型航母战斗力描述的最清楚的,应该属我国海军专家尹卓将军。他讲到:福特号航母和之前的尼米兹航母相比较,尼米兹航母一昼夜可以打击200多个目标,而福特号航母,打击数字至少要乘以3,也就是一昼夜打击近千个目标。由此可见,福特号航母的战斗力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
“福特号”的技术究竟先进在哪里,自然不必多说。然而它的问世,和我国现有技术装备相比差距有多大?通过它的问世,我们应该从中看出什么?则应该引起关注。
和福特号航母相比,我国航母确实存在差距,单就航母本身来说,中国海军是一个“后来者”,我们的第一艘航母现在还处在战斗力形成的过程当中,而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航母工业国和使用国,已经进入了很成熟的阶段,并且在不断的提升最新的航母技术门槛。
“福特号”的问世实际上标志着新一代航母的技术标准。不难看出,我国的航母和美国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可能是30年的差距,甚至更久。上升一个层面看,即我国的国防技术和美国同样存在巨大差距。航母技术上的差距,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我国国防科技国防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总体差距。
文章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刘峻凌
1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内部人员亲述中国的军工现状:真相令中国人震撼
导读:有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祖国这么厉害了啊,那为啥那么多大学生还抄论文,从哪能找到创新的影子呢?为啥发动机,大飞机还是没造出来,模仿还是创新?”  从个人在网络上的体会而言,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很大,如鲠在喉,所以我觉得自己要说点什么,结果搂不住嘴了,转过来给大家当玩笑看看。  简单说,航空发动机和大飞机属于系统集成工程,它是一个国家整体工业体系实力和基础工业应用的集中体现,诸如项目运行中的工业设计材料加工整合集成装配流程等等,也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理论及基础理论储备及工程化理论的精华所在,有说法言,
有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祖国这么厉害了啊,那为啥那么多大学生还抄论文,从哪能找到创新的影子呢?为啥发动机,大飞机还是没造出来,模仿还是创新?”
从个人在网络上的体会而言,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很大,如鲠在喉,所以我觉得自己要说点什么,结果搂不住嘴了,转过来给大家当玩笑看看。
简单说,航空发动机和大飞机属于系统集成工程,它是一个国家整体工业体系实力和基础工业应用的集中体现,诸如项目运行中的工业设计材料加工整合集成装配流程等等,也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理论及基础理论储备及工程化理论的精华所在,有说法言,工业王冠上的明珠所在嘛。
我们工业化多少年了?也可以说我们真正形成工业门类覆盖多少年?美国和俄罗斯等工业国家是多少年?漫说发动机这东西是人家美俄等经过二战这种特殊时期,靠人命一架架摔出来的经验,这种经验如果是你愿意分享吗?呵呵,所以对于我们缺少的就是本文中的那两个字--时间。
我们怎么办?不能用摔飞机此类冒着大规模应用风险的手段来加速工程验证吧?那么这种漫长而繁琐的基础验证只能靠时间,几代人的奉献,金钱,国家持续不断的投入来走完人家近百年的道路到了目前,我们的太行发动机虽然谈不上完美,但已经相对成熟了,类似这种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目前只有美,俄和我们有,老欧洲只存在可能和核心机的概念储备,具体到下一代大推,着这个圈子还将缩小,如果进入新概念的航空发动机研制,推比在15以上的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论证及工程进展,那么老毛子暂时也可以休息了,呵呵。
我们的全权数控版增推的太行在任何方面都已经把AL-31系的发动机放在了身后,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已经上某测试平台进行飞行台试,对于飞控火控推力控制等等一体化方面,不客气的讲,再给毛子两年时间不被甩下,国人对于航空发动机的短板人云亦云,无论外行内行,好像不谈到,不拿发动机说事,就算他知识面不丰富,呵呵,说实话暴露了我们无论学术还是日常生活都太过浮躁。都世界第一集团了,不客气的说5年之内坐三往二,有何妄自菲薄的地方?
至于大飞机,别急,你今年就看得见,如大型战略投送平台和大型战略武器投射平台等这样的东西我们奋起直追步入快车道,如此我们航空业最后的空白领域即将被填补。
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东西出现,这种情况估计会慢慢改观,也希望你听了我浅显的说明也起到一个对身边人普及的作用。那么抛开逆向,谈创新,自主的气动设计,全世界有几家?别以为你看到别人的飞机什么样,自己原封不动的按数据测绘装配出来就能飞?百分之百摔!如果战机能山寨,这世界上就不会只有这么点国家可以做这件事,而且就这几家从完全自主的气动设计,工程实现到火控航电,动力配备甚至试飞。
说白了,俄,欧,美,中四家仅此而已,其中欧洲是联合体,法,英,瑞典等原来具有的独立能力被中和了,到了第四代战机的地步,他们也无法独立完成。
别跟我说日本和印度,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在哪里吹的风洞,使用的什么设计软件,航电,航发等等,日本是工业门类被废不齐全,印度不仅如此还属于神级无法评价,不会走就想跑的典型,不过心气值得肯定罢了。看到论坛上关于J-20山寨这个,山寨那个,我哭笑不得,基本上一点气动及工程学的常识都没有,说放P不为过。从气动设计到飞行控制,有吸收和继承没什么错误,但具体到J-20和F-22或F-35甚或I.42本身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就I.42来说,样子相似但仅进气道的设计就是完全两个思路,我们的两侧DSI进气道有什么功能优势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查一查资料,但不是去娱乐八卦论坛查啊,去正规资料网站,这年头娱乐化不求甚解的论坛很多,许多网络上的东西误人子弟。
返回头说另外两个,不要以为F-22和F-35这种常规布局和J-20的鸭式布局区别不大,在气动设计上这是天差地别的区别,漫说具体设计,就是总体布局,很多人以为就是加个鸭翼那么简单?而且多翼面差动的设计对于一架飞机的飞控那是何等的复杂,你让F-22不做大改动装上鸭翼试试?呵呵,看看飞得起来飞的洒脱不?有些人看到J-20那有棱有角的样子马上高喊山寨F-22,要不是无知就是居心不良,关于雷达散射和截面工程处理不是就美国人明白,只不过他最早工程实现了,无数验证机不计工本的飞,通过大量验证从而摸索和掌握了具体设计细节,这是因为长期的投入,说白了有钱,你以为俄罗斯比他明白晚还是欧洲比他明白晚?而对于臭了街的J-10仿制以色列狮式战斗机的说法,我可发一叹,要说设计流程,手法与具体的一些航电,包括一些小细节,我们确实从以色列得到了些经验,不仅以色列,法国人也帮了忙。
而就气动布局说全面师承以色列照搬以色列这不扯淡吗,不说本身狮的气动就是个不成功的半成品,飞控留白很多地方被美国人卡脖子,就算照搬,那具体设备,如发动机不同,那么机身尺寸像后机身就完全不同,结构上两回事,怎么照搬?即使我们在设计J-10之初都不能完全确定发动机使用什么型号,样机做出来后到原型机还做了相当大的调整,更改了原始设计动力,那么这个抄以色列的说法如何成立?技术白丁的八卦而已在具体设计上,好东西是有借鉴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好,成熟的东西为什么不拿来,如果这也是模仿,那么这世界上所有的飞机起码目前都没脱出莱特兄弟的思路,都是仿莱特兄弟的,具体到喷气式飞机也都没脱出人家德国人在二战时的整体设计走向,你怎么不说美国人模仿德国?明白二战史的朋友多少都知道,美国人上至火箭航天,下至导弹航空飞行器,最初的设计参考模本绝大部分都是从德国弄回去的,原苏联也是如此。具体两个分支,大思路一样,怎么没人说美国人山寨德国人?却大言不惭的质疑自己的国家?大家走的路都一样,谁也别装那个孙子,怎么回事心里明白,具体到某个产品的设计,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摸索和发展的,谁也没真正做到推倒从来开先河,谁好谁坏嘴上不管用,到时候碰碰就明白了,如果到时候你美国连所谓“山寨”你的东西都玩不过,那么谁佩服谁?
我比较奇怪的是,这样的事放在美国人身上就正常,放到中国身上就变了味,为什么?有的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究竟是什么?说洋奴思维不为过。再谈谈具体创新是在怎么个实现过程,我们前面说了,涉及到基础储备的方面的诸如航发,材料,工艺整合及加工等等我们确实需要点时间,但起点差不多一致的,我们并不落在美国人后面,即使有点差距都是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弥补的,这是以前在长期投入比例上和美国人留下的落差值,没有问题投入上去成果出来,现在谁有钱谁没钱倒过来了,我们没钱的时候都舍得花钱的项目。
比如中段反导MKV,计算机,微波,粒子束,激光,磁流体研究领域,半导体研究领域,新体制航空器概念,空天飞行器,高超音速飞行器,无人机领域,航天科技包括美国人刚显示的电磁炮等等等等,和美国比差距有限,而且某些领域领先与他,这些成果都是会让大家看到的。
倒退20年,我们连二代半的飞机还没完全整明白,三代机空白,现在四代机出来了吧?呵呵,好,你说和F-22长的有点像。
那么五代机(也就是俄标六代机)大家都一样,谁也没具体参照物,到时候我们搞出来,说山寨的朋友们怎么说?而且我可以告诉那些朋友,初步的选型论证早就开始了,大量预研及专项也开始了,你等着就好,未来的中国航空可不是你们能想象到的,瓶颈突破全局推进,所谓科幻的外形不是有没有,而将是常态,不信有能耐的朋友可以去几个主机所的内部展室参观一下,去之前注意下巴上带个拖。
就这样吧,最后说一句,航空器尤其是具有作战任务的航空器,不等于创意作品,在设计上是严肃的,因为他是以实战作为设计基础的,所谓“逆天”的造型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这是认知的根本,没有一个国家会抛弃成熟技术和设计以满足受众观感为出发点去设计战斗机及航空器,那种华而不实,花了呼哨,标新立异的想法是不会出现在具体严谨的设计中的,我们不会,美国人也不会
至于怪异的飞行器在设计图上,那叫艺术作品,如果已经进入工程实施,那么他是带有其本身的工程设计诉求的,比如老美的验证机都模样有些怪异,他们要检验的是某种气动布局在某些飞行范围的飞行特性,比如超音速区,亚音速区,跨音速区等等,属于工程验证性质,说白了是实验用品
对于这种玩意,不用羡慕,因为你怎么知道我们就没有?只是不让你看见罢了,不仅有,而且目前不比老美少到哪去,如果有朋友有机会,自会知道我所言不虚。中国最新核武器 中国不是不大力发展核武器,安现在的经济实力,中国要制造上千枚核弹头还不是随随便便的?但中国人得作风是精益求精。中国拥有100百万吨级氢弹是国内已公开实验而且装备威力最大的,换句话说,3个氢弹就能让世界回到石器时代。中国研制出的新型核弹代号为"北星之光"的战略核导弹,把中国的战略水平提高到空前高度。这种战略导弹上带有七到二十一个核弹头,该战略弹道导弹有两级弹头并带有若单分导高速巡航弹头,它有超强的太空运行的自我防卫能力,当在太空中遇到截击之前,导弹中的雷达将会告诉主电脑进行自我防卫,数秒钟内各分导弹头就会自动分离主体,按预先的卫星定位对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中国核武生产工厂而当进入大气层前,第一级弹头将分离主体高速下冲,第二级弹头逐渐减慢速度,进入大气层后主弹体将放出干扰弹头,第一级弹头将高速插入地下,第二级弹头会再约一百米的空中爆炸,几乎同时潜地核弹也会爆炸。两者汇合的冲击波将会是单弹头爆炸时所产生能量的五到十倍,并且各分导弹头奖会对各分散目标进行攻击,而且可能是生化一体的打击,从而使一枚核弹对同一目标进行了三重打击。美国国防情报官员私下说,如果有一枚这样的核弹飞到美国,那半个美国都要瘫痪。据悉这种射程为两万四千公里的"北星之光"导弹的研制是只是中国未来太空战略的一部分,美国政府正在对中国的导弹和太空计划报以强烈关注,并寻求对策。------------注明:本文转帖 非原创
热门评论13楼26楼 总有人把历史当现实,中国这些年的进步看不见?当然我们要不急不躁,稳健的大踏步前进。20楼7楼61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是中国最落后领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