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入侵中国,中国只能往后退吗?

印军方否认中国军队入侵报道:根本没这回事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印军方否认印媒解放军“入侵”报道:根本没这回事
  印度军方最高将领、陆军参谋长辛格19日表示,印度媒体近日刊登的“中国军队入侵印度领土”的新闻报道不实,“根本没有那回事”。中国专家1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这一表态及时管控了印度一些媒体对中印边界纠纷的“渲染煽动”,体现了印度当局的政治智慧。
  据印度《商业标准报》19日报道,有记者当天向印度陆军参谋长辛格求证,询问是否如一些印媒所称,在17日发生了中国军队入侵印度边界的行为。辛格将军当场严肃地否认了任何有关解放军入侵印度边界的“新闻传言”,并称一些媒体的报道“没有一点儿属实,完全没有那么一回事。”
  印度网络新闻电视台(NDTV)等当地主流媒体迅速报道了辛格的表态,一时间,有的媒体来不及更换网页上“中国军队入侵边界”的标题,但在文中第一段已经加上军方否认此传言的最新内容,其后纷纷发表更正报道。
  此前,印度报业托拉斯等印度主流媒体18日纷纷报道称,印度巡逻人员17日发现中国军队“入侵”印度。报道称,中国军队当天越过印中边界线25至30公里后,进入了印控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直接挺进拉达克北部的德普桑峡谷地区。解放军还在这一海拔1.7万英尺的高原地区搭建了4个军用帐篷,并升起营地大旗,大旗上写着大字“这是中国的领土,滚回去!”据称,中国军队在那里逗留了一天后,又撤回中国境内。
  印度报业托拉斯18日还报道说, 印度的快速反应部队没能给“入侵”的中国军队“迎头一击”,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出击”,而是选择返回大本营向高级军官汇报“战情”,从而贻误了“时机”。报道还称,这是印中在边界敏感地区发生“对峙”一年后“新一轮的紧张军事对峙的开始”。
  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孙士海1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印度军方迅速对此事件出来“澄清事实”的做法体现了印度舆论在客观透明方面的进步,也体现了印度政府处理此类新闻事件的专业。印度报业托拉斯是印度最大通讯社,发生这样的新闻事实错误实属罕见,但是,他们能迅速发表更正报道,知错就改,体现了他们的职业精神。孙士海说,此事显示中印两个地区大国在处理双边关系上都更加成熟,更有智慧。维护一个更加稳定与健康的中印关系对两国都积极有益,这是印度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很难改变的大局”。【环球时报记者 魏莱】
(责编:袁勃)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大家都在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向人民解放军发出了进军西藏的庄严命令。中国政府希望同印度保持友好关系,和平解决两国的边界问题,印方却向中方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并在支持西藏叛乱后挑起了边界冲突。1962年,印军入侵中国新疆、西藏交界西段阿克赛钦地区,并开始建立据点。得到边界西段遭受入侵的情况后,毛泽东下达指示,即:“决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毛泽东还是准备以武装对峙的方式阻止印军入侵,尽可能不采取军事打击。直到印军向中国哨所实施进攻挑起流血事件后,中国政府下定了自卫反击的决心。(《战争谜中谜》 2012 《徐焰讲军史2》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第1集 忍无可忍 被迫反击)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您的位置:>>>正文
印媒:印度陆军将领提交反制“中国入侵”方案
中国新闻网
  据新德里电视台网站5月1日报道,陆军参谋长比克拉姆&辛格5月1日与总理和资深内阁部长会面,并就入侵拉达克事件向他们呈递了处理方案。
  据说,陆军参谋长向政府建议的反制措施是切断通往中国在边远地区所建营地的路线,这将有效限制他们的供给。
  这位将领说,印度军队可以越过该中国营地到边界巡逻,这样就能使印度军队更加靠近中国在阿克赛钦地区建立的一个大型营地。
  辛格参谋长说,作为反制措施,印度还可以在双方均提出主权诉求的另一地区再建一处临时哨所。
  美联社新德里5月2日的报道称,据印度官员说,中国军队越过边界进入印度境内并支起了帐篷。
  印度官员担心,如果采用武力回应,与解放军之间的对峙就可能会升级为战争。但若无所作为,就会让中国的边防部队继续深入自独立以来就一直为印度所管辖的领土。
  位于新德里的国立伊斯兰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苏伊特&杜塔说:&显然,中国在考验印度,看看印度的底线在哪儿。&
  然而这并不是中国官方的观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中方巡逻部队&没有越过实控线一步&。
  印度政界人士指责饱受丑闻困扰的辛格政府在中国面前畏畏缩缩,错误百出。
  分析人士认为,将撤军与继续发展贸易挂钩或许会有作用。杜塔说:&必须让中国认识到,这种侵略行径是不可能不与贸易联系起来的。&
  分析人士说,北京的动机令他们不解,因为它的行为可能会迫使印度向北京最大的对手靠拢。中国的&侵略姿态&还可能迫使印度加快自身的军事现代化建设。
责任编辑:齐潇涵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
&>>&&&&&正文
印度军方称“中国军队入侵印度领土”报道不实
印度陆军参谋长辛格(资料图)
  【环球时报记者 魏莱】印度军方最高将领、陆军参谋长辛格19日表示,印度媒体近日刊登的“中国军队入侵印度领土”的新闻报道不实,“根本没有那回事”。中国专家1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这一表态及时管控了印度一些媒体对中印边界纠纷的“渲染煽动”,体现了印度当局的政治智慧。
  据印度《商业标准报》19日报道,有记者当天向印度陆军参谋长辛格求证,询问是否如一些印媒所称,在17日发生了中国军队入侵印度边界的行为。辛格将军当场严肃地否认了任何有关解放军入侵印度边界的“新闻传言”,并称一些媒体的报道“没有一点儿属实,完全没有那么一回事。”
  印度网络新闻电视台(NDTV)等当地主流媒体迅速报道了辛格的表态,一时间,有的媒体来不及更换网页上“中国军队入侵边界”的标题,但在文中第一段已经加上军方否认此传言的最新内容,其后纷纷发表更正报道。
  此前,印度报业托拉斯等印度主流媒体18日纷纷报道称,印度巡逻人员17日发现中国军队“入侵”印度。报道称,中国军队当天越过印中边界线25至30公里后,进入了印控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直接挺进拉达克北部的德普桑峡谷地区。解放军还在这一海拔1.7万英尺的高原地区搭建了4个军用帐篷,并升起营地大旗,大旗上写着大字“这是中国的领土,滚回去!”据称,中国军队在那里逗留了一天后,又撤回中国境内。
  印度报业托拉斯18日还报道说, 印度的快速反应部队没能给“入侵”的中国军队“迎头一击”,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出击”,而是选择返回大本营向高级军官汇报“战情”,从而贻误了“时机”。报道还称,这是印中在边界敏感地区发生“对峙”一年后“新一轮的紧张军事对峙的开始”。
  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孙士海1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印度军方迅速对此事件出来“澄清事实”的做法体现了印度舆论在客观透明方面的进步,也体现了印度政府处理此类新闻事件的专业。印度报业托拉斯是印度最大通讯社,发生这样的新闻事实错误实属罕见,但是,他们能迅速发表更正报道,知错就改,体现了他们的职业精神。孙士海说,此事显示中印两个地区大国在处理双边关系上都更加成熟,更有智慧。维护一个更加稳定与健康的中印关系对两国都积极有益,这是印度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很难改变的大局”。
责任编辑:李念觉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中印之战揭秘
中印之战揭秘
对于诞生于炮火之中的新中国来说,1962年是个多事之秋。这年四五月间,新疆自治区的伊犁、塔城发生了反革命暴乱,新中国与苏联的温情时代结束,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准备对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军事进犯。就在这个时候,西南中印边界沿线地区的形势也骤然紧张起来。印度陆军接管了中印边境地区的全线防务,于1962年入夏以后,派兵入侵中国,并在中国境内建立了100多个据点。友邦的贪婪印度是与中国毗邻的大国,印度总理尼赫鲁曾于1939年8月作为印度国大党领袖来中国重庆进行过10天友好访问。新中国成立后,尼赫鲁认为“与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相比,世界的命运将更多地取决于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便率先于日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是非常亲密的。然而,中印边界问题却为两者关系埋下了隐患。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国殖民者一手造成的。中国与印度之间约有2000公里的边界,几千年来存在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线。这条边界西段沿着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一直受到两国人民的尊重,双方在该线各自管辖区内实施行政管理,但从未对边界正式划定过。1892年,清朝政府在喀喇昆仑山口树立了一块界石,铭文宣告:“中国领土自此开始。”英国陆军少将约翰·阿尔达向英外交部和印度事务部呈交的地图,将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叶尔羌和喀拉喀什河系的上游地区都纳入印度领土。阿尔达的划法不仅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绝,印度总督埃尔金勋爵也予以否认。中印东段边界早已形成,察隅和达旺都是中国西藏的领地。1904年,印度总督冠松勋爵授命部下出使拉萨,签订了《拉萨条约》,表示尊重西藏领土的完整。然而在1914年英中召开的西姆拉会议上,英国代表麦克马洪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把西藏的门隅、济隅、下察隅等约9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圈入印度版图,并在会外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秘密换文。中国政府当时坚决反对这条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从未承认过这条线。印度出版的地图,19世纪中叶以前对中印边界的划法同中国地图的划法十分相近,1865年至1943年的划法较为模糊,但都充分说明中印边界的传统习惯边界线的存在。1947年8月,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者的奴役,却又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边境政策。1950年,印度地图把中印边界线的划法改为印度的主张线,竭力反对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并以促成新中国取代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一事相要挟。面对中国恢复了在西藏的权力的既成事实,印度一方面承认过去西藏与中国在法律上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于1950年把印度行政管辖范围扩展到位于“麦克马洪线”南面部落地带的所谓东北边境特区。起初几年,中国政府为顾全大局,对印度宣布“麦克马洪线”为其东北边界没有提出抗议,印度便得寸进尺,把扩张政策扩大到边界的其他各段。周恩来总理于日同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谈话,指出:“中国同印度在中国西藏地方关系的现存情况,是英国过去侵略中国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对于这一切,新的印度政府是没有责任的……新中国与新的印度政府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要通过协商重新建立起来。”经过中国的不懈努力与推动,中印于日签署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通商和交通协定》并换文。在这个协定的序言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确定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这次谈判虽未涉及边界问题,但由于解决了印度与中国西藏的贸易和朝圣的许多重大问题,两国的关系骤然热了起来。1954年6月,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周恩来利用休会时间访问印度,受到数十万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印度官方的隆重接待。同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他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度过了12天的美好时光。可能是基于中国的友善态度,尼赫鲁自负地对形势做了错误的估计。中国驻印度使馆武官朱开印曾见过印度军方的一份文件,上面有以武器装备的精良程度来判断、对比各国军力的一段文字。文件认为中国军力是最不行的,宣称印度士兵可以以一当十,甚至更多。印度军事代表团参加了朝鲜停战监督之后,仍然认为单兵战斗力1个印度士兵能抵6个中国士兵。这种估计居然得到了尼赫鲁的认可。基于这样的估计,加之中国与苏联产生分歧之后,苏联公开支持印度指责我国,在西藏主权和中印边界线等问题上大做文章,促使印度上层反华分子占了上风,使尼赫鲁的对华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且胆敢无所顾忌地在中印边界进行武装挑衅。1956年11月至12月,周恩来总理第二次应邀访印。在此期间,中印关系已开始蒙上了阴影。访印期间,周恩来诚恳地说明中国对中印边界东段的所谓“麦克马洪线”的态度,认为这条边界线是英帝国主义强加于人的,是非法的,从来没有被中国政府所承认。为照顾到两国的友好,中国军政人员将严格不越过此线,以便今后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尼赫鲁却对此采取了不容讨论的态度,并设法留阻当时赴印参加释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纪念活动的达赖喇嘛回西藏。周恩来很快接见了达赖,并对达赖的随行人员严肃指出:“把达赖留在印度的想法是害了达赖,也是害了西藏。”在周恩来严肃而耐心的工作下,达赖坚定了回藏的决心。中国的耐心印度统治阶级态度是蛮横的,然而,中国政府为了中印间的友好,尽力通过谈判等和平方式消除分歧,表现出了巨大的耐心。日夜间,西藏少数反动分子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同年4月24日,尼赫鲁总理亲自到印度北部山区穆索里,会见叛逃到那里的达赖喇嘛,并多次发表干涉我国内政的声明和讲话。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为照顾中印友好大局,在当时所发表的各类文章中,开始未公开点印度当局的名。经周恩来审定的观察家评论《不能允许中印友好关系受到损害》发表于4月15日的《人民日报》,只批判了帝国主义和印度非官方攻击我平叛的言论,并对尼赫鲁演说中说到的“不可让中印关系恶化”表示欢迎。4月18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没有谴责印度政府极不友好的言行。直到印度政府反华面目全部暴露之后,我国才在宣传上进行了集中反击。由胡乔木根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意见而写成的《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一文,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名义于5月6日在该报上发表,在讲清事理的同时,依然争取尼赫鲁继续与我合作,贯彻了维护中印友好的精神。在文稿写作过程中,周恩来特别要求胡乔木在文章结尾时,引用尼赫鲁1954年10月访华时说过的一段表示中印友好的话。印度当局却全然不顾这些,反而将形势闹得愈来愈紧张。周恩来为将局势稳定下来,于日至25日再次踏上了访问印度的征途。在长达一周时间的访问中,周恩来同尼赫鲁进行了多次诚恳的商谈,但印方未作出应有的回应。周总理提议和尼赫鲁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也遭到了对方的拒绝。为表明中国的立场,为使各国外交使团和世界舆论界进一步了解、理解和同情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的态度和做法,周总理决定单独举行这个招待会。招待会决定于日晚7时30分(一说10时30分)至26日清晨1时,在总统府圆柱厅里举行。周恩来用风趣动人的语言,宣布要和在场的所有新闻记者订一个“君子协定”,就是在这个招待会上所有的问答内容一定要全文发表,或发表各自报刊所问答的全部内容。按照对等的原则,中国主要报纸也要全文发表,还要在《北京周报》用英文发表,以便送给每位一份。周恩来用这样巧妙的办法,消除了别有用心的记者断章取义、歪曲污蔑的可能。接着,周恩来叙述了中印两国几千年和平相处的历史,阐明了中印边界的历史状况及争端起因,说明中国是受害者。他强调指出:“我们这一代人,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也应坐下来,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切不可对上辜负了列祖列宗的道德,对下贻害后世子孙。”这场招待会澄清了中印边界问题的事实真相,驳斥了“中国侵略”的无耻谰言,表明了中国为维护中印友谊的真诚愿望。一些记者称参加这次记者招待会是一种“耳目一新的享受”。印度报纸描述“整个招待会被周恩来所吸引”,惊叹“周恩来比尼赫鲁有过之而无不及”。毛泽东的决断然而由于印度政府的顽固态度,中印形势还是没能够缓和下来。日,印度驻华大使离任回国,印度再未指派新的大使来华。中印协定失效之前,我外交部曾三次照会印度驻华大使馆,建议举行谈判,缔结一个新协定。印度却无理地拒绝了中国的建议,导致中印协定最终到期失效。不仅如此,印度密谋了一个称作“里窝那”的进攻计划,企图将中印边界东段9万余平方公里、中段2000余平方公里、西段3万余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己有。为了和平解决边界争端,毛泽东提议先搁置分歧,中印双方各自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但这一建议未得到印度的响应,中国只单方面后撤了20公里。解放军总参谋部根据中央和军委的指示,命令驻西藏和新疆地区的边防部队,在实际控制线本侧3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20公里内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对入侵我方的印军先警告,劝其后退,劝阻无效可按国际惯例解除其武装,经说服后发还武器,放其回去。中国的善意被尼赫鲁理解为软弱可欺。周恩来三次致函尼赫鲁,希望其以中印友好为重。尼赫鲁以为中国害怕他们,气焰更加嚣张。当时他正在锡兰访问,不听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关于不要同中国打仗的劝告,反而狂妄地扬言,要在一个星期之内把中国军队“扫荡”出去。面对印度的疯狂挑衅和武装推进,中国并非是没有准备的。当时,对印斗争的每一个重大部署,包括照会、信件、办交涉、发新闻等,都是由毛泽东批准、周恩来亲自布置的。为了在政治上更加有利于揭露印度,在军事上等印军入侵越深入越有利于我迂回、包围和聚歼,在总参谋部给边防部队下了作战预令后,毛泽东考虑还是不要打,想让印军入侵再深入一些。日,印军已在中印边境西段陈兵5600人,东段陈兵1.6万人,尼赫鲁公开宣称:印度将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10月10日上午,印军入侵西藏尺冬地区的一个营,越过克节朗河上游,向中国守军发动进攻。10月14日,被印度自吹为“当代拿破仑”的国防部长梅农,发誓要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并飞到边境提斯浦尔城指挥作战。从9月20日印军进攻中国尺冬哨卡到10月20日,人民解放军已有47名官兵伤亡。这些情况接连不断地报送到毛泽东那里,周恩来责成总参作战部负责中印边界问题的副部长雷英夫,与总参防突小组进行研究。雷英夫把防突小组研讨的意见报告给毛泽东,毛泽东认为对印度不予迎头痛击,其进逼将永无止境,而打骄横和无准备之敌,是易操胜券的。得知毛泽东有反击印度入侵的意向后,总参谋部立即通知西藏、新疆边防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命令两军区拟定和上报作战方案。根据总参的命令,成都军区司令员黄新廷把该军区的一个野战军调往西藏,兰州军区一个步兵师也将进入新疆。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罗瑞卿、杨成武、张国华、王尚荣、章汉夫、乔冠华、雷英夫等同志出席,就对印军的武装挑衅是否加以反击作最后决断。周恩来在雷英夫、乔冠华汇报了中印边境冲突和各方面的反应后,作了详细、客观的综合分析,认为应立即实施自卫反击。毛泽东在周恩来发言之后说:“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他们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界问题是不行的。”毛泽东反复说,我军没有同印军作战的经验,切不可麻痹大意,要精心部署。会议同意了由总参和西藏军区共同拟制的反击作战计划,以及总参提出的于10月20日反击的时间。在决定自卫反击时,中央领导同志还做了周密的考虑,给自卫反击作战规定了四条原则:一是我军只能打到喜马拉雅山下,到鹰窠山口、比里山口、莫吉山口就停下来;二是主动撤到实际控制线以北;三是主动交换俘虏;四是主动交还武器枪支。这样就使我们在政治上处于非常主动的地位。中央领导同志决定让张国华主持中印边界东段达旺方面的指挥部工作,南疆军区司令员何家产主持中印边界西段指挥部的工作,日清晨,中国军队的反击全面展开,最终取得了两个阶段战斗的胜利。为了给和平谈判造成有利条件,在我军基本反击到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的时候,毛泽东命中国部队于日开始主动后撤。中国军队于同年3月1日全部后撤到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并奉命把在反击战中缴获的武器、车辆进行擦拭,对其他军用物资进行包装,于12月中旬交给了印度,并遣返了印度的所有战俘。此次反击战共歼灭印军3个整旅和5个旅的大部,印军第六十二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官兵4800人被击毙,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以下3900余名官兵被俘。而中国出动的军队仅约3个师,与印度参战部队大体相当。通过这次教训,印度这才知道中国军队的厉害。时间不长的反击战沉重打击了印度扩张主义的野心,印军内部发生了动荡,尼赫鲁受到国内十分激烈的公开批评和攻击,甚至还有人公开叫他下台。日,这位著名的政治家最终因心脏病猝发,黯然逝世。(选自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新中国往事·军事天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于 洋
欢迎转载:
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军入侵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