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火箭长征五号发射失败视频真相 总设计师连问三个为什么

您当前的位置 :&&&&&&&&&
长征火箭发射失败真相曝光 总师连问三个为什么
 作者:李彤
 编辑:李彤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有网友在观看了国外媒体关于“中国1996年长三乙火箭首飞失利”的纪录片后,发微博称“这次火箭撞山击中家属区,至少造成500人死亡,家属区荡然无存。”该微博发出后引发网友热议,多数网友对“火箭撞山击中家属区”这一细节提出质疑,也有网友对发文者提到的死亡人数表示疑问……
我来说两句
?&????????????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新闻滚动 & 正文
总指挥揭秘:1996年长三乙火箭发射失败内幕
  核心提示: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下称“长三乙”)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并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飞行约22秒,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并造成人员伤亡。  日20时0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B”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这是长三乙首次发射国际通信卫星,长三乙是当时中国航天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捆绑了4个助推器。“我是长三乙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们的胆子也够大了,首飞就承担发射一颗国际卫星,全世界公开广播,这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
  但是,“火箭起飞22秒,就像运动员跳高,跨过一个横杆不往上飞就斜掉下去了。”
  那段时光是龙乐豪刻骨铭心的疼,也让这位总设计师“一夜白头”。他说,“那时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痛苦。说实话,我没想到失败得这么惨。”  “或许今天你看不到它(载人登月)有什么意义,但是当看到它的真正意义的时候就晚了。”——龙乐豪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曹海鹏摄
  “人类第一个向往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是中国古代一位美丽的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位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
  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中国访问,他自问自答说。
  这句话让龙乐豪五味杂陈:探月,中国人醒的很早,但是起得太晚。
  龙乐豪,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月球探测工程顾问,曾任“长征三号”甲、乙、丙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中国到底需不需要载人登月,很多人有不同声音。龙乐豪是载人登月的坚定倡导者和支持者,“或许今天你看不到它(载人登月)有什么意义,但是当看到它的真正意义的时候就晚了。”龙乐豪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如是说。
  超大型火箭是攻关方向
  中国的载人登月,龙乐豪认为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按国家现有的基础,以长五大型运载火箭为基础,再研制超大型运载火箭,时间为2025年之前;第二步是2030年至2040年之间,实现较大规模的载人登月,完成起飞重量3000吨级的重型运载。
  要实现嫦娥奔月,离不开火箭技术研发。据介绍,目前,我国运载火箭还是一次性使用,而美国的航天飞机可多次重复使用。此外,我国运载能力偏小、可靠性不够高、任务周期偏长、应用领域偏窄、安全性不够好。
  龙乐豪认为,“要加强和巩固航天大国地位,使我国变成航天强国,就需要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重型运载火箭,探索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等。”
  龙乐豪坦言,研制一个新火箭一般需6年左右,估计至少到2015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才能首飞。而到2025年前后,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届时将会插在月球上。
  “我认为载人登月是一个大的发展战略。从2004年起,我就开始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如果将来要搞载人登月我们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长远发展。再不启动研究,对国家的战略发展史将是一个重大缺陷。”龙乐豪说。
  失败曾让他“一夜白头”
  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龙乐豪提出的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末速调节方案至今仍在沿用,提高了导弹命中的精度和火箭入轨的精度;用一发低温推进剂火箭连续三次加注、两次泄出、六次点火试车,龙乐豪在我国火箭研制史上的这一举措,不仅为火箭研制缩短了一年左右时间,还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元科研经费。
  但是,龙乐豪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一个大的挫折轰然而至。
  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下称“长三乙”)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并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飞行约22秒,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并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长三乙首次发射国际通信卫星,长三乙是当时中国航天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捆绑了4个助推器。“我是长三乙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们的胆子也够大了,首飞就承担发射一颗国际卫星,全世界公开广播,这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
  但是,“火箭起飞22秒,就像运动员跳高,跨过一个横杆不往上飞就斜掉下去了。”
  那段时光是龙乐豪刻骨铭心的疼,也让这位总设计师“一夜白头”。他说,“那时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痛苦。说实话,我没想到失败得这么惨。”
  因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国际惯例是允许失败的,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失败原因调查清楚。“改进措施是不是有效?你说了不算,要找第三方来评定。我们当时请了美、德、法、英的5个专家来,我跟他们报告了3天,他们非常认可。当时我从事火箭研究30多年了,从经验来看,火箭的总体设计方案没有问题”。
  14年后,龙乐豪谈起这次失败时说,“我没有灰心,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失败,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进研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今后的失败或避免失败。”
  后来,故障原因查明为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面对舆论的压力,龙乐豪带领团队不断推理,反复试验,全面审查了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再次认定正确无疑,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设计、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研制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复查,完成了12类、122项试验,提出44项、256条改进措施,从而确保了后续飞行试验皆获成功。
  空间太阳能电站设想
  今年已73岁的龙乐豪自称还没有学会生活。在漫长的人生中,龙乐豪的家庭生活只是他生命中的弱小部分。
  龙乐豪出身贫苦,他能吃苦,生活简朴,从不抽烟、不喝酒,茶水都很少喝,经常穿一个破烂背心。有一次,家里人见他穿带洞的背心,就很生气地问他:为什么非得穿这个?龙乐豪答到:“这个背心不能穿吗?穿的时间长了,自然也有感情了。”
  原来,节俭的龙乐豪将富余的钱拿去捐献了。女儿龙蕾说,“有一次我想去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一个学生。他马上跟我妈说咱也捐一个吧,做点好事。他老说,要不是党,我们也出不来,总感觉社会给予他的很多,老想多做一些回报。把他们过去资助的单子都放在一起,大概有10多万元。”
  其实,龙乐豪并不是个不会生活的人。1972年,没钱买饭桌的龙乐豪自己做了个饭桌。“先是买点防水的木板,然后在废料堆里拣点金属片做钢锯,这就做了一个小饭桌”。
  “板凳我不会做,但是我想办法一定要把它做成。我就画图,怎么设计、长多少、宽多少,怎么统筹怎么打,但是胶买不起,就用猪皮熬,后来木头买不起,到南苑附近煤场捡劈材烧的破板子,花了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做了两个凳子,现在还在用。沙发比这打的晚一点,那也是老伴买的弹簧。”
  几十年来,龙乐豪加班是常事。他对工作一直乐此不疲。龙蕾回忆说:“大概是我八九岁时,我和弟弟同时生病,他该出差还是出差,那真是没办法。”
  “对孩子关心太少,我平常比较严厉,没有那么多亲情给他们。”龙乐豪至今还在孩子面前检讨自己,“这和工作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我成天想的都是工作的事,这是不应该的。”
  工作认真执着的龙乐豪对待荣誉却非常淡然。评院士时他参加了两次,第一次因为材料准备不足,第二次组织上和专家组都比较认可和看好他,他自己却说算了吧。
  家里人对龙乐豪说:“参评院士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事,而是代表一个领域。”在家人的劝说下,龙乐豪才同意参评,最终通过。
  现在,除了登月,龙乐豪还有了一个新的愿望:“早日建成地球同步轨道空间太阳能电站,这样既环保又能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
  “这个项目跟航天、运载火箭密切相关。初步估算大概需要把5万吨的东西运到空间上。大火箭搞出来后大概发射上千次,这个产业搞成了就不愁没事干了。
  “无论多么困难,总是需要有人开头去做。”龙乐豪说。(周海滨)
  3  自1970年4月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科学试验卫星以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87次,火箭发射成功率已超过90%,达到了国际一流火箭发射成功率的标准。目前,中国已形成12个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这是日9时,载有“神舟”五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被转运往发射区。新华社发  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图为发射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正与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二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对接。
  4 4  北京时间日6时30分,“神舟”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图为“神舟”号飞船发射升空。  日下午2时2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两颗卫星――中国的第十四颗返回式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和瑞典的“弗利亚”科学试验卫星。这次发射使用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二号丙”进行局部改进后的一种新运载工具。火箭全长34米,最大直径3.35米。这是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竖立在发射塔上。
  5 5  日18时31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起飞,成功地把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的第一颗通信卫星“亚太一号”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第9次升空,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的第13次发射。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商业卫星发射开始了新阶段。这是“长征”运载火箭直刺蓝天。  6 6  1992年的10月中旬,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在北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所新落成的展览厅里举办了“中华航天博物馆”预展,这是展出的“长征一号”(左),“长征二号丙”(右),“长征三号”(中)运载火箭(均为实体)。  7 7“长征三号”火箭在出厂前作最后的总体测试(摄于1986年)。  8 8(中国经济周刊)
段奕宏前往新都区黑熊救护中心探望黑熊…
德阳将对残疾人减免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费…
关注排行图片网评
更多行业: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长征火箭发射失败真相 总设计师连问三个为什么|长征火箭|坠毁|真相_新浪视频
长征火箭发射失败真相 总设计师连问三个为什么
按住此条可拖动
新闻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分享视频地址:
本页面地址:
播放器swf地址:
html地址:
扫描二维码下载新浪视频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征5号发射失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