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禅定来安县住建局住,身心不住而住是什么意思?

得了第四禅定是否就得了无想定?--智敏上师的讲记--凤凰网博客
本博客内容主要是节选上师的讲课记录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得了第四禅定是否就得了无想定?
论云:若诸圣者,修得第四静虑地时,若为如静虑,亦得去来无想定不?解云:此问意者,如圣人初修得第四禅,过去已失静虑,及未来未起静虑,以曾习故,今时总得,以有心静虑通三世成就也。此圣人为如静虑,亦得曾习过去无想定,及未来未起无想定不?以无想定属第四禅,圣人修得第四禅时,既得过未有心静虑,过未无想,应亦有得,故为此问也。“若诸圣者,修得第四静虑地时,若为如静虑,亦得去来无想定不?”这是提一个问题。假使圣者,他是不修无想定的,但是他过去修过无想定,无始以来可能修过了。他假使修了第四禅的时候,“若为如静虑”,跟静虑一样,就是第四禅得到之后呢,过去失掉的静虑,过去修过那个定,这个时候,都会起来;那么无想定过去修过的,也属于第四禅的,他那个时候会不会也得到那个无想定?过去的无想定会不会得到?“解云:此问意者,如圣人初修得第四禅,过去已失静虑,及未来未起静虑,以曾习故,今时总得”,这就是说,圣者,假使修第四禅成就了,那么过去修过的静虑,一、二、三、四,及未来还没有修得到的静虑,因为它有这个能力了,过去修过的这时候一下子得到了,这个力量强了,过去失掉的,“今时总得”,全部得到。“以有心静虑通三世成就也。”因为有心静虑力量强,三世成就故,法前得、法后得、法俱得都有。这是一个事实。它的问题就是这样子说的:“此圣人为如静虑,亦得曾习过去无想定,及未来未起无想定不?”四静虑,只要你得到之后呢,这些定都会起来,那么无想定也是属于四静虑修的,就是问:圣者,他假使四静虑得到之后,过去修过的无想定、未来没有起的无想定,是否也会成就?这个时候会不会起来?因为无想定属于第四禅的,他第四禅根本静虑得到了,那么过去修过的无想定,是不是这个时候还会得到呢?“圣人修得第四禅时,既得过未有心静虑,过未无想,应亦有得,故为此问也。”因为呢,圣者得了第四静虑之后,过去、未来的有心定(静虑)都得到了,那么过去、未来的无想定,依此推想,应当说也会得到,因为它也属于第四禅的了,所以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一问呢,那么圣者成就无想定了,有矛盾了。余亦不得。答也。余凡夫人,得第四禅,亦不得去来无想定,何况圣人乎。所以者何?征也。彼虽曾习,以无心故,要待加行,方便修得。故初得时,唯得一世。答前征也。彼无想定,于过去生,虽能曾习,以无心故,今时要须更修加行方可得也。故知凡夫修得第四禅,而未修无想定,不可得之也。“余亦不得”,回答得很干脆,不要说圣者不得,就是凡夫修第四禅也不会得无想定!“答也。余凡夫人,得第四禅,亦不得去来无想定,何况圣人乎 ”。“所以者何?”为什么原因不得?“彼虽曾习,以无心故,要待加行,方便修得。故初得时,唯得一世。”它因为是无心定,无心定不用加行,你怎么进去呢?若是你要进无心定的时候……我们说要从有心入无心是很困难的。譬如说刹车,若火车或很大的轮船,一下子把它停下来,要下大功夫的,你这个刹车刹得不好,它一下子停不下来的。那么,你修无心定,要停,要修很大的加行才停得下去。那么,这样子,你得了四禅之后,它不会起来的——你不修加行,它自己起来,不会的!要待加行方便修,才能得到,“故初得时,唯得一世”,所以得的时候,只得一世。未来的得修是没有的,就是过去的东西它不会起来的。“答前征也”,这是答前面的问,为什么不起呢?“彼无想定,于过去生,虽能曾习”,或者你是修过的,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不敢保证没做过外道,没修过无想定。即使你是修过的,“以无心故”,因为这个定是无心的,“今时要须更修加行方可得也”,假使现在你要得到它,要修很大的加行才能得到。所以说,你修了第四禅,但没有修无想定的加行,它不会得的。我们说,这个修行呢,你得了一个法之后,其它的附带的法就会出来,这叫离染得。加行得要修加行,通过加行才能得到那个东西。离染得就是说,你把这个染污去掉了,那些法就显出来了。那么,第四静虑得到之后,那些所有的静虑都会显出来,那是离染得。但是无想定是加行得,你把第四静虑得到之后,它不会现起来。因为它是无心定,没有加行,它是不显的。所以说,不要说圣者得了第四静虑,不得无想定,就是凡夫也不得无想定。那么就解答这个问题。(节选敏公上师《俱舍论颂疏讲记-分别根品第二》总第三十五讲) 《俱舍论颂疏讲记-分别根品第二》博客链接命根、意根的增上作用各是什么?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抱歉,博主已关闭评论!
1927年生于苏州市,后随父母到杭州、上海市。1954年于五台山依上清下定上师披剃,依止当代高僧上能下海上师座下学修十三载,深得海公上师显密修行之心要。1992年兴办三门多宝讲寺。1995年,大吉上师授于敏公以上师位。1999年创办上虞多宝讲寺。至今讲授经论20余部,文集正在陆续出版中。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真正深入最终禅定是什么体验? - 知乎125被浏览37496分享邀请回答42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查看: 77|回复: 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339精华0帖子
新手上路, 积分 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9 积分
今天偶然看到南先生讲的净土法门
纯粹是想拿禅宗法门改造净土
他禅宗修养如何先不论
他讲的根本就不是净土法门
也就是说他没有净土传承
下面先把原文复制过来
然后随机摘录予以质疑
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那些言之无物的
废话太多的无关主体的
只会喊口号的
盲目南粉过于幼稚的
最好有自知之明
不要瞎搀和
城市论坛我的家
城市论坛我的家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1113334精华0帖子
新手上路, 积分 11133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13284 积分
《楞严经》第八卷,关于地狱六道轮回怎么生的、同心理什么关系的,千万要注意。所以,我们平常修道的人,现在对于修道的人,光讲打坐,大家都是喜欢打坐,坐在那里第一个,你的思想没有停过,粗的思想就没有停过,这个思想往来。尽管坐在那里,熬腿,甚至于一坐三四个钟头,也不过是在那里熬腿。做了几十年功夫,好一点的,在细昏沉的状态。细昏沉,好像刚才我讲过的,讲话也听见,什么也清楚,迷迷糊糊的;身体坐着那里很舒服,哎呀,好像自己觉得一身气脉打通了,那很舒服;哎哟,一身这里舒服、那里舒服,不想动。你说你坐在那里干什么?那可见你的思想都在转嘛,在贪图那个舒服对不对?同我们觉得吃冰淇淋舒服,吃咖啡、吃糖舒服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哦!只换了一个,不过你这样觉得很舒服。然后迷迷糊糊,人家叫你说:某人,有人死了,你替我去抬棺材。你一定想这个人讨厌,我在修道,他还叫我去抬棺材!对不对?你绝不干,绝不会肯下来,说:啊?死了要我帮忙啊?腿一撤,马上去——你做不到。
& & 实际上你坐在那里,又在怨恨、又在骂人——贪嗔痴慢俱全的。人家到你面前:讨厌!我在打坐,走轻一点也好,衣服刮得那么大,都是风!——你说你在打坐入定吗?这不是见鬼吗?!定不是这个境界。这个样子的境界,你说临命终时,统统都在情绪里头。所以,《楞严经》告诉你,你在定中你会讨厌人家,讨厌人家这种动作打搅你,这一念就是瞋心。所以临死的时候,或者临死有一念瞋心,《楞严经》告诉你怎么说?“瞋习相交”,这个习气,怨恨人家的这一念,这个心理作用——相交,“发于相忤”,就是“很讨厌!”这个东西,心物两方面构成了东西了。“忤结不息,心热发火”,这火灾地狱就起来了。瞋是火哦!
& & 所以我们大家学佛修道的,第六意识你没有真正定住,你所有的境界都不是定。大家同学们都问东问西的,我今天总统答复你一句:要第六意识真定住了。第六意识怎么样定住呢?就是说,我们在禅观的课上给诸位讲得很清楚哦,我经常说,不管小乘、大乘、显教、密教,什么都不管;佛说的法十个归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身、念休息、念死。实际上真正的念什么?念佛先应该念死,佛把它排在第十位,实际上第一位。你上座也好,今天一开始念佛,你先念死;这一刹那之间,你当成自己“我已经死了的人”,什么都不管,这个身体也就是死了的人。你不要说“我现在先打个坐,等我下座精神好了,再来给你做事啊!”那是你念活,不是念死,你下不了决心,放不下来。如是念死是第一。
& & 所以我们有名的现代的,当然现在讲过世了,叫近代了,净土宗的大师印光法师。印光法师的房间里头你进去,他没有供阿弥陀佛像的,什么都没有,(只挂)大大一个字——“死”,他自己抬头一看,“死”,念法,念死的法门。没有生死决心的这个心理,修定修不好的。所以大家统统都在玩弄那个色阴境界的感受,这很严重啊!你坐在那里,刚才我们讲,就是你觉得坐得很好,身上气脉周流啊,觉得很舒服啊,定境界清幽幽的,这个是细昏沉,细昏沉就是无明根本。大家有没有想,而且可以试验,你这样坐在这里很好,现在我拿把刀在你身上割一下看,马上割得你流血,看你还有这个清幽境界没有?还有什么气血流通、舒服不舒服?你绝对舒服不了了!那么很简单嘛,我现在这个舒服清净境界,是因为我没有病,身体很健康,坐在这里感觉到舒服,这是感觉状态啊!这个四大肉体活着当然的事情,不算是定境啊!你在这个境界里头在攀恋,你到死的时候这四大分开了,你还有这个定啊?不可能的嘛!这是非常科学的嘛。科学就是说非常现实的东西,你不要搞错了。这个时候你不可能有定的。对不对?
& & 那么什么叫定呢?定是第六意识境界,比如说,你或者一句佛号,念“南无……”,或者想一个佛的境相;第六意识,我们假定现在有个什么人来,马上把我一刀一刀慢慢地割,我晓得,我投降你了你也把我杀掉,我不投降你也把我杀掉,我反正不管了,念佛了!痛归痛,这个意识是定的;这个意识叫定,意识的坚定。定了不给痛拉走,换句话相反地,我也不给舒服拉起走,不给清净拉起走,意识一念坚定叫定。不然我们这个意识的思想念头,一个念头一个念头不断地来;所以必须要找一个东西,意识上找一个东西;你修空,可以呀,要空的境界是切断众流。你说我现在空,现在一空,下一个思想不起来了,不来了、不准来了;过去这个思想过去了;中间就空。我永远把心念保持这个空灵,不是昏迷的,也可以呀!这不是道哦,是修空的一个方法。
& & 我们哪一个人、学佛的人走修空的方法?空不了嘛。你上座的时候,所以千万注意呦!上座打坐你以为自己在修定,实际上都不是。都是被五阴境界牵着在走,没有得定的人。得定,我们再三讲,“系心一缘”,第六意识挂在一个东西。譬如一点亮光,我就把它定住了,定在这一点亮光、这一个明点,是我的意境假造的;可是我意境假造这一点亮光,不动了,什么境界都不动。那么你身体坐得舒服也好、不舒服也好,不管怎么样,这一点亮光是定的。定的,等于一个蜡烛点在那里,没有风,不摇摆了,而永远这一点是亮着的。这个时候,没得思想、没得理解。有思想、有理解没有呢?有!你这个亮光、第六意识的这个意境还是定的、不动摇。像蜡烛点在无风的地方,不动摇,也不跳动,永远是亮的。我的杂念思想,像那个风一样,这些都没有了,永远是定的。这个时候你自己晓得,我这个是净的系心一缘;那个晓得的境界不是妄想,那个是慧与智的境界了。妄想是生灭心来的、分别来的。这个时候不起分别、不起生灭心,我们引用儒家的成语,所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要思想,所以不可思议,没有思议它,智知了——这是慧的境界,这样才是定。
& & 那么这个定的境界,不被生理、心理的痛苦、欢乐等等牵引起走的,才是定,这是定境。那么这种定境是切断众流的。初步哦,我是讲最初步。实际上这个叫什么?我们以习惯的文字、习惯的思想来讲,叫它是定境,实际上佛学的这个名词准确了:梵文的原音——“奢摩他”,那就是“止”,得止,停止在那里。把念头停止,身心的变化一概不管了,这个得止。那么在这个境况之下,我们活着的人,这个生理变化很大,变化很大一概不理,变化都是过去的,只看心念止不止。
& & 如果能够得到真正一念的止,比方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这一念,就是佛的那一念,不一定四个字啊,注意哦!我们平常念佛,有一点相当严重的错误,也许在座有念佛的人。我们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六个音声,是六个念头凑拢来的,对不对?我们研究自己心理,南、无、阿、弥、陀、佛,等于流水、同蜡烛一样,我们一个蜡烛,拿个火柴给它点上,点上蜡烛亮了;我们粗看,这个蜡烛它永远在亮,但是你看那个蜡烛光“卟卟卟”这样跳动的。实际上,当我们火柴一点上蜡烛,第一点亮光,那个蜡烛油上来,已经消散了;所以觉得跳动,因为第二点蜡烛油又上来接着,又亮起来了;第三点又接着……永远不断地接上来,我们看去是整个的亮光,实际上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那个亮光都在消散。流水也是一样,乃至我们电能的光波也是一样。所以电灯光波,假使用一支管,我们就看到有时候觉得灯光闪闪的,电力不够,它因为来的速度缓慢,我们才看到它的生灭、闪光。如果它速度来得很快的话,我们就觉得这个光没有动。实际上它都在动、消散的。这是有一点物理常识都很清楚。你看我们的心念也是一样,“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念头凑了一个念,这叫做念佛号。当我们在活着的时候,那六个念头凑成一个佛号,配合上呼吸,一口气一口气念,有好处,心容易得止,身体也容易调得好。
& & 当然不要那么开口叫:“南无阿弥陀佛!”喉咙以上叫,那是越念越不对、越散乱、身体也越来越坏;如果一口气、一口气,心很宁静地念,身体越来越好,心念越来越宁静——不能说得止。但是真到了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佛的境界是念什么?& &
& & 譬如你一天假使念个十万声佛,做不做得到?很难有人做得到。当然不一定拿这个十万,不要给数目限制,我早晨起来一路念佛念到晚,要很专一的啊!念到中间,你念了自然气力到某一个阶段,不想念了,也没有其他的思想,好像愣住了;可是心里对于佛这个观念存在着,这个叫念佛,这样才叫做“念佛”。
& & 但是如果说,我念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到气力没有了,停住了,可是佛的观念也没有了——那个不叫做念佛,那叫昏沉,因为你第六意识上没有佛境。意识有佛,所以念到这样的练习呀,我们在死的时候,所以念佛,就是这一念,第六意识不要靠身体的,身体尽管分散了,这一念在佛境界,专一了,得止了。那么中阴的变去不可能了,决定是蒙佛光接引。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339精华0帖子
新手上路, 积分 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9 积分
其实我讲这么一个法门,其他的法门大致上你可以相通,这是非常初步的。换句话说,我们现生的这个打坐,坐在这里;意识的念,其中没有东西,(那么)统统是白搞的。我们在座也有修道家入手的朋友,学道家的朋友,也要特别注意,正统的道家修法同这个没有差别的。要知道,正统的道家,顺便跟修道家的朋友讲一下,譬如道家的《悟真篇》上说:“壶内若无真种子,犹如炉火煮空铛”(鼎中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就是说,你打坐坐在这里、定的境界——你不要解释错了:“哦!这个‘壶内’是讲肚里,所以要守住丹田,这个是‘真种子’。”完全错了!“犹如炉火煮空铛”,道家也明明告诉你,什么是真的丹头一点,就是这一念,就是这意识。你坐在那里,尽管是定,你定四十九天也没有用啊!其中没有一点东西,其中无物,你坐得再好有什么用?!只看到你一身肥肉,呵,你自己觉得在那里通气脉,在外面人看到就是一堆肥肉;像我一样瘦的嘛,就是看到一把瘦骨头坐在那里;肥的嘛就是一坨肥肉,这有什么稀奇呀?你中间“其中无物”,不行啊!
所以,你们许多打坐的坐在那儿昏昏沉沉,觉得我很舒服。有许多老朋友:老师讲的我都懂——你就样样不懂!因为你妄念没有断嘛,没有东西在里头。没有东西那就不能构成一个东西喽,修不成的哦。所以我看了几十年,很多修道学佛的人,最后,哎!那真是啊,就是“飘空而来,飘空而去。”所以我记得有个朋友有两句好诗,顺便说一下,大家人生境界都是如此:“飘空一叶沉沉坠”。人生的境界,每位朋友都在世界上“飘空一叶”,像一颗树叶子一样,在空中飘浮着,“沉沉坠”,一天一天只看到自己在堕落下去;“辗梦双轮冉冉忙”,光阴啊,太阳与月亮像两个轮子一样,把人生的梦啊,年龄多活了一天那个梦就破碎了一天、短了一天,“辗梦双轮冉冉忙”。
& & 我当年一个朋友写了一首诗拿来,哎呀!我看到啊,我说我没有办法和你的诗。所谓和诗呀,和他的韵、和他的意,这两句诗我说是千古名作了,太好了!文学境界又好,哲学境界又好,修道境界又好。“飘空一叶沉沉坠,辗梦双轮”——双轮就是太阳月亮,这个时间人生很快就过去,人生一大梦,这两个轮子把你的梦就碾碎了,一点一点地碾;“辗梦双轮冉冉忙”,很快的,光阴荏苒嘛,“冉冉忙”啊,这两个轮子太阳下去、月亮上来,月亮下去、太阳上来。这个刚才讲到修道家的朋友大家做功夫的,不要给自己过不去了!不要自欺了!实际上都在“飘空一叶沉沉坠”,啊,肥肉一堆、瘦骨头一把坐在那干嘛?“辗梦双轮冉冉忙”,就是那么过去了。所谓自己平生修定,一点境界都没有得到。
所以道家来讲,金丹一粒吃了就不死,这个服食金丹就是意念专一,系心一缘。也就是拿净土来讲,完全通的啊!——“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念佛,这一念完全定住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339精华0帖子
新手上路, 积分 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9 积分
前两段很简单
最后谈到嗔怒心是火
地狱果报,基本正确
但是饿鬼道不是火吗?
普通人如此讲也罢作为南先生就有瑕疵了
所以南先生的教理不是很通达
不过不算大错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339精华0帖子
新手上路, 积分 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9 积分
第三段==第六意识你没有真正定住,你所有的境界都不是定===
这句话有问题!
什么叫第六意识真正定住?
请问:初禅,二禅三禅,乃至四禅!算定吗?
很遗憾,初禅二禅都有些觉或观等,这算意识吗?
奥,大概摩柯迦叶久灭意根才算是您老人家的定吧
或者您经常讲的第六识清净现量,才算定?
(很对不起,就是这个现量是受七识影响的,也不是那么清净,让您老有点失望,先不谈)
好,姑且如此,再往下看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城市论坛声明:"城市论坛"内所发贴子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定九住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