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毕业生工资和中央党校哪个学校出来的毕业生更有前途

哈佛毕业生也“就业难” 别盲目追名校
南京“陪读爸爸”赴美拍摄8000分钟素材,与112位旅美华裔博士探讨中美教育差异:
孩子成绩不能公开,这隐私还立法保护
王陵最终拍下了长达6000分钟的旅美华裔博士采访。
“陪读爸爸”王陵和儿子合影。
新华报业网讯 十几年前,南京人王陵不满儿子接受的小学教育,放弃一切,携子赴美。如今,在儿子学业有成后,王陵开始了新的思考:“美式教育”和“中式教育”的差异到底在哪里?为此他花费了3年时间,自费和112位旅美华裔博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拍摄了纪录片。近日,“陪读爸爸”王陵出现在了南大社会学院,与周晓虹院长一起,展示了这些旅美华裔博士的“美式教育观”。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甜子
博士们的“美式教育观”
A班里同学有几个考了100分?
观点:成绩是孩子的隐私,受到州里的立法保护
出镜嘉宾:芝加哥州立大学教授汪兴无博士
每次考完试,家长总会问孩子,“班里有几个同学考到了100分?”但这样的问法,在美国并不成立。“我最反对的就是中国教育制度里的成绩公开,美国的成绩是不公开的,每个人的成绩都只能让他自己知道。”汪兴无博士表示,在美国,州里专门立法保护学生的成绩。老师给学生“通报”成绩时,只能用学生自己的“编号”(类似于学号的账号)发给学生,不能让其他学生知道。哪怕是在班里分发批阅完的测验试卷时,如果一不小心露出了成绩,让其他学生看到,有的学生是要抗议的。“所以我们很小心,发还试卷的时候都是盖着的。”汪兴无博士说,“因为这是每个学生自己的隐私,不能让其他学生知道。”
不光是不公布考试成绩,学生的考试排名也受到了隐私保护。“美国也不准班里排名,因为一排名大家就知道哪个最差。这样对最好的学生没问题,但对最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心理打击。这个心理打击搞不好可能会把这个孩子给毁掉,这个‘最后’可能会让孩子永世不得翻身。否则孩子还会有机会,可能从其他地方获得翻身。不要给孩子留下印象‘我一辈子都是最后一名’。”
B好大学还是好专业,到底选哪个?
观点:选专业。千万别盲目追求学校名声
出镜嘉宾:新泽西大学教授邵勤博士
每年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家长和孩子都会陷入左右两难的纠结。要是选择名声更大的学校,孩子的专业可能会被调剂;但若是选择好专业,学校的“名气”又没有那么大。对此,邵勤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对于“什么是好大学”的“定论”比较模糊。“国内所听说的就是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家长们觉得,一定要把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才行。但在美国,家长们会认为,上大学的时候不是要选大学,而是要选学科。因为在部分听起来‘不是很好’的大学里面,也有部分学科,可以和哈佛等名校竞争。出来读书不要盲目追求名声,应该选专业而不是选学校。”
邵勤举例说,“我以前在北亚利桑那大学,这是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大学。但学校的生物系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可以和哈佛竞争。”
也有家长认为,名校毕业能为孩子走上社会求职时增加胜算的“筹码”。但邵勤反对这样的观点,“从哈佛出来的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其实不一定。我本人就知道,在历史学科里面,有的哈佛毕业生和我的其他同学一起进入工作市场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得到工作。在美国的人不会因为学校没有名声,就觉得你是一个没有质量的学生。”
C上名校才能出人才?
观点:名校不能包打天下
出镜嘉宾:芝加哥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博士龙漫远
让孩子进入一所名校,孩子的未来等于成功了一半。家长们由来已久的“名校情结”究其根源还是对名校师资、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信任。但龙漫远博士对于“名校情结”却不以为然,他小学和中学时代,就读的学校都不是名校。
“名校情结如果掌握得好,你可以接受好的教育。这是因为好的大学毕竟有的物质条件稍微好一点,你有可能接触到更好的老师。但它不能保证你这辈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相反,很多人会因此背上包袱。他觉得他上了清华、北大、哈佛、耶鲁就注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其实不见得,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最后都没能成就一番事业。说明名校不能包打天下。”龙漫远说,“所以我的见解是,你生活的目的不在于进名校,你生活的目的应该是创造。如果你有幸进入了名校,那也是给你的条件,你应该好好学习。但这些好大学没有一开始就规定,你这辈子应该成为了不起的人。”
类似于邵勤,龙漫远举的例子依然来自哈佛,“哈佛大学的很多老师,都是从一般的大学毕业的。最后他们都成为了一流的学者,并来到哈佛大学教书。这也就说明了,一般的大学也可以成就第一流的人才。”而一个中国孩子到哈佛就读的经历,更是引发了龙漫远的深刻思考:“我曾经遇到一个中国孩子进哈佛,但这个孩子成天无精打采。我问他,‘你为什么上哈佛’。他说,‘我是帮我父母亲上哈佛。我毕业后一定要干一件我想干的事’。我和他说,你这样做就对了。”
13年美国陪读
向中国教育说“不”,他去美国当了“陪读爸爸”
在南大社会学院,王陵将自己在美国多年的经历和学生们做了分享。他的这段执着而又有些离奇的故事,被活动主持人、南大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概括为“传奇经历”。而王陵本人,则希望能将拍摄的纪录片在国内分享,让更多的人加入探讨的队伍。
老师简单处理学生纷争,让他“带子离国出走”
“做这个纪录片,不是说美国教育什么都好,我要做的是一种对比,寻找二者的差异在哪里。”结束了南大社会学院的专题讲座后,“陪读爸爸”王陵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的专访。回忆起3年来采访百余位旅美华人博士的经历,王陵表示,拍摄纪录片的目的,是希望厘清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认为中美教育有哪些不同,他为纪录片取名《教育的力量——百名旅美博士访谈录》。
促成王陵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更重要原因,来自王陵在美国13年的“陪读生活”。2002年,王陵的儿子正在南京一所名小就读,由于班主任过于简单地处理了班上两个小男孩之间的纷争,最终促成了王陵的“带子离国出走”。王陵卖了房子、放弃一切、出国干各种苦工,在美国做了13年“陪读爸爸”。通过极为“叛逆”的方式改变了儿子的命运后,王陵开始思考两国教育制度背后的差异:“中美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
拍摄8000分钟素材全方位记录“美式教育”
13年的陪读经历,让王陵对中美教育有了深入思考。他决定,采访多位旅美华人博士,“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最初我并没有想过采访那么多人,但是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我动用了所有能利用的资源,不断去联系新的学者。受访学者们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很多独特的见解。一百个博士说话,比一个人说的更有权威性。”
能够联系上112位博士,大大超出了王陵的预料。但博士们一听说王陵是要和他们谈教育,没有一个人回绝。王陵曾在媒体工作,受到职业习惯驱动,他决定要全职做好这次拍摄工作。最终拍下了长达6000分钟的旅美华裔博士采访,以及2000分钟的美国中学课堂教学素材。
拍摄中学课堂也要获得肖像权许可
“能拍下这些内容其实并不容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去美国中学拍摄学生的课堂时,我必须联系学生的家长,获得肖像权许可。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在没有获得肖像权许可的情况下拍摄未成年人的课堂,是违法行为。
接受记者采访时,王陵一时无法从几千分钟的素材中给自己对于“美式教育”的看法做一个归纳和概括。但拍摄中的一个细节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一所中学的合唱表演现场,站在第一排中间的居然是腿部有残疾的学生。“这在中国的学校里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残疾学生会被老师安排在后排。”
中美教育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作为赴美多年的“陪读爸爸”,王陵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很有发言权。他表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在培养听话的“一批人”,而“美式教育”则多以启发为主,尊重并挖掘孩子的潜能。“中国人总是认为成功就是要比上一代强。超过上一代是什么概念?职位比你高,拿的工资比你高,就超过你了吗?这太简单了。健康成长,比你幸福,他就是超过你。”这是王陵陪读的真实感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当前位置:&>&&>&&>&
美国哈佛是中共的第二中央党校
  1998年,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及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签署协议,共同启动&新世界哈佛高级公务员培训项目&。项目由中组部、国家外国专家局以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联合立项。每年,哈佛肯尼迪学院接纳20名中国政府高级官员来此接受加培训。其中4-6名官员参加一个学期的中长期培训,其他成员则参加2-3周的短期培训,全程英文。2001年,一项更大规模的官员海外培训项目&&&中国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手操办起来。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项目正式签约。这也是哈佛肯尼迪学院第一次为一个国家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培训班。看起来这好像是我们党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有人却担心这样的大规模培训会造就大量崇洋媚外的汉奸走狗、民族败类,这就是阿Q般的屁民心理了。想一想,这马列主义原本就是西欧传过来的东西,谁敢说传播马列主义的人是汉奸走狗、民族败类啊?!
  安东尼?赛奇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旗下艾什中心(Ash Center)主任,也是中国公共政策问题专家,过去的二十年里,他最显赫的成绩就是推动肯尼迪学院和中国的深度交流。哈佛与中国相关的众多课程都是由赛奇发起的。在对中国官员培训所展现的热情上,肯尼迪学院难免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另一个官员培训基地&&中央党校。&在中国流传着一个说法,我们是第二党校,&赛奇说,&这里所有人都很清楚中国是多项研究和工作的核心领域,以中国目前的重要性来说,这一点都不奇怪。&现在看来,&赛奇同志&说的是真正的大实话,中国民间流传的所谓的&中央第二党校&之说果然不是空穴来风。我们党国把&中央党校&建到美国哈佛,以此培养大量&高端领军人才&,显然是为将来在某些领域实施西化乃或欧美化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这应该是我们党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战略举措。
  早些年前,我们的中央党校乃或一些地方党校一度成为腐败的&集散地&。居然有党校学员概括总结出在党校的收获是:&找一点靠山,交一点朋友,看一点闲书,练一点身体,&&搞一点异地腐败&(见日杂文报),镀一身金。一些私企老板也愿意凑热闹花高额学费到中央党校或各地方党校参加各类培训班,借机结识各级高官,组成官商联盟,跻身利益集团,为将来获取滚滚财源创造条件。同样,建立在美国哈佛肯尼迪学院的&中央第二党校&似乎也不落&俗套&,毫不逊色。在北京的中央党校,有官员在那里参加学习培训时,让秘书或写作班子完成自己的作业或论文,以此混得各种结业(毕业)文凭或学历证书。在美国哈佛的肯尼迪学院,居然也有前来访学的中国官员想请中国留学生帮忙完成课程作业。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29岁中国学生于雷(音译)说,在他入学的最初两年里,主要的社交活动之一就是参加肯尼迪学院的&欢乐时光&派对,以结识更多政府官员。&我经常能够碰见高官,在那里很容易和他们说上话,而回到中国你根本不可能见到他们。差不多同时有100个人等着跟1个官员讲话。& 就因为&中国人觉得哈佛是最好的学校,在哈佛能学到最先进的知识,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然后进入最优秀的关系网&。这与以往北京的中央党校似有相同的价值。
  对在哈佛其他学院就读的一些中国学生来说,肯尼迪学院的过度&开放&正在对哈佛的声望造成负面影响。&肯尼迪学院是最差的,&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国博士生略带激进地表示,&它根本不以学术为导向,是个拉关系的学院。那些访问学者只想要个头衔(混个证书)。到肯尼迪学院随便看看你就明白,很多人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刷微博。有些人英语都说不利落。&这种风气与目前中国高校的普遍现象基本吻合。现在看来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官员的渗透力和传播力确实强大得很!
  进入哈佛受训的成本极其高昂&&2005年时,每个中国官员在哈佛培训一次,基本花费在20万元左右。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KSG)时任院长David Ellwood表示:&哈佛大学学费非常昂贵,很多想来哈佛大学学习的学生因为学费昂贵不能来&&&而中国官员因为有富足的公款或各种赞助做坚强后盾,自然是不差钱的。
  据说,美国哈佛肯尼迪学院为中国官员准备的培训课程除设立&新世界学者&项目以外,还开设了另一个重点课程:&中国领袖发展计划&,也叫&中国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该项目开设于2001年,由肯尼迪学院、清华大学和中国政府高级智库&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共同发起。这个项目对参加者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甚至没有要求。它由中国安利集团资助,每年一期,每期为中国政府培训60名左右的地方和中央官员,原则上是每个省一个名额,由中央组织部进行选拔。有资格接受这项培训的官员应具备副厅以上级别,在本岗位有至少两年工作经验。赛奇透露,在过去十年中,大约有850至900名政府官员到哈佛学习过。对于一个中国官员来说,能够到哈佛受训意味着更多的擢升机会,而参与项目的级别与擢升的级别息息相关,这与中央党校的意义几乎是一样的。可以相信,早晚有一天,美国佬就能通过他们悉心培育的&中央第二党校&的学员&&中国的&领袖&们,掌控我们整个中华大地。
  应该说建立在美国哈佛肯尼迪学院的&中央第二党校&已经初具效应。首先,我们党国的数万亿外汇储备都&奉献&给了美国,即使美元贬值让我们损失惊人,我们党国仍坚持&爱的奉献&。其二,国营企业的全面私有化,使我们步入了社会主义的市场化轨道(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在于贿赂型经济和假冒伪劣现象严重),这是受美欧有条件,有限制欢迎的。其三,大量中国制造廉价卖给美欧各国,使美欧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其四,大量腐败官员携贪贿所得的巨额财富逃亡美欧,亲属子女在美欧的裸官更是数量惊人,他们向美欧输出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这一切当然在为我们党国逐渐向美欧靠拢创造充分的条件。
  美国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高校能够成为我们党中央&第二党校&,显然是我们党国&洋为中用&的&最佳典型&,是值得我们党国引以为傲的。当然,对于西方的东西,我们并不统统都是&拿来主义&,比方普选、权力遏制、官员财产公示、新闻自由等民主化之类的东西,我们党国好像还要&谨慎考虑&。 为了能使我们党国江山永固,世代沿袭,几千年来老祖宗传袭下来中央集权制、官员钦点制、中央巡视制、政党权力制等非民主体制,恐怕还要保留下去。对这些中国特色,我们那所积蓄党国之精华的最尊贵的学府&&中央党校,当然应该始终维护之。
网站QQ:&&红歌会网粉丝QQ群:
(投稿)邮箱:
还不是会员?哈佛大学近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大调查-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哈佛大学近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大调查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9:41:36
很多人认为哈佛大学毕业证书是金字招牌,然而哈佛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并不全集中在高新领域,也有许多人是在中学当老师的。哈佛大学毕业生有不少进入美国一流的大公司,也有人到非营利组织工作。
虽然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数有着令人w慕的职业、{额的收入。然而这并不是美国最一流大学培养大学生的终极目标。哈佛大学教授加纳德就公开呼吁美国名校的毕业生放弃进高收入的顾问和金融行业,而进入收入并不是很{的公共服务行业。加纳德认为现在更多的优秀学子在选择职业上以经济上的成功作为标准,选择的是金钱而不是理想。
在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薪水排行中,哈佛大学并不占首位,反而是一些医学、工程类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收入较高。哈佛大学商学院是美国商学院中最出名的,而且没有本科专业,只培养研究生。所以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主要是进入管理领域,这在美国可以说是属于金领云集的行业。
下面我们看一下哈佛大学商学院2009届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以及薪水待遇。
在2009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中,32%的毕业生是就业于金融行业,中位年薪为11万美元。28%在咨询顾问行业,中位年薪为12万美元。16%在管理行业,中位年薪为10万美元。9%在行销行业,中位年薪为9万美元。8%在商业发展行业,中位年薪为12万美元。4%在战略策划行业,中位年薪为10万美元。3%在其他行业,中位年薪为9万美元。
哈佛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哈佛大学职业发展办公室发布的本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去向统计显示,16%的毕业生选择直接进入研究生院或职业学院就读;13%的毕业生进入传媒、体育、市场营销、零售业或艺术界;13%的毕业生进入金融业;9%进入科技或工程界;8%进入咨询业;8%进入军政机关,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7%进入教育界;进入医疗领域的占7%;5%从事科学或环境相关的工作;3%选择志愿服务或旅行;进入法律界的毕业生占2%;毕业后创业或自由职业的占2%;最后还有6%的毕业生表示自己尚未有确切计划。
虽然收入可观的金融业和咨询业吸引了大量的哈佛毕业生,许多学生并不认为在这些领域工作是长久之计。只有约6%的学生认为自己十年之后仍会留在金融或咨询业,更多人的终极目标是医疗(15.92%)、学术界(10.61%)或是创业(10.07%)。
哈佛本科毕业生起薪位于5万至7万美元之间,高于4.5万的全美平均值,而更是有11%的毕业生收入超过9万美元。男生的起薪水平依然普遍高于女生。19%的男生起薪超过9万,而收入水平相当的女生只占全体的4%;进入科技和工程界的女生收入众数在5万至7万美元之间,而她们的男同学们的收入众数则落在了9万至11万美元。金融界的女生没有一个收入超过9万美元――在男生中这个比例高达29%。
过半的毕业生表示自己将留在东部,但同时也有17%的毕业生将去往西部。64%的毕业生会生活在马萨诸塞、纽约、加利福尼亚和华盛顿特区。美国之外最受哈佛学生青睐的去向是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法国紧随其后。
哈佛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网站The Crimson在2013年5月对哈佛2013年大四学生的调查,共有780名受访者接受调查并回答了相关问题,这一数量接近2013届学生的一半。
61%的毕业生将在明年就业,18%将立刻进入研究生阶段,剩余学生将寻求研究员职位(fellowship)或旅游,其中10%的学生尚未决定毕业后的计划。
在将要工作的学生中,最受欢迎的行业是咨询,吸引了其中16%的毕业生。
15%的毕业生选择金融业,相比于去年同类调查9%的结果,该数据今年几乎翻番,但仍然远低于2007年47%的峰值。
接下来是IT和工程行业,大约13%的学生选择进入这些行业。
当被问及10年后希望在哪个行业工作时,学生们的分歧很大。
咨询业从此前的榜首掉到榜尾。只有1%的学生认为自己会成为32岁的咨询从业者。
5%的学生表示他们仍然希望在金融业工作。
健康产业成为学生十年计划的首选,吸引了20%的学生。但只有7%的学生毕业后会立刻进入该行业。医学院就读所需的时间可能是造成这一分歧的原因。
11%的学生希望在艺术、体育或娱乐业工作,但只有5%的学生希望以此作为职业生涯开端。
9%的学生希望从政,但仅有4%的学生会选择毕业后立刻加入政府。
薪酬无疑在学生的毕业后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调查显示,哈佛这一届毕业生的毕业后第一年的薪酬大约6万美元。但不同行业薪酬差别很大。
在最受欢迎的咨询业,72%的学生预计将赚到7万至9万美元;
金融业薪酬更高,21%的学生将在第一年赚得超过11万美元;
科技业也很诱人,进入该行业的接近半数学生将在第一年获得9万至11万美元薪酬,其中一些学生赚的更多。
薪酬差距在学生之间差异很明显。获得高薪的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预计年薪超过11万美元的学生中,3/4是男性。在9万至11万美元区间内,接近2/3是男性。而且总调查样本中女性多于男性。
男性和女性选择的行业不同部分可以解释薪酬的差别。男性更愿意进入金融、咨询和科技业,而女性则偏好教育、媒体和健康产业。
尽管如此,在同一行业内男性赚得高薪的比重仍然远大于女性。
微信号:TPO18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党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