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森林地集体规划建新农村建设怎么补尝

我们村里宅基地是俺规划建设新农村的,以新换旧补贴过--在线法律咨询|律师)
大家都在搜:
微信扫一扫 免费问律师
手机扫一扫 法律兜里装
我们村里宅基地是俺规划建设新农村的,以新换旧补贴过
我们村里是俺规划建设新农村的,以新换旧补贴过了农户也盖了新房,可是村里老百姓自己集资修路让他们拆旧基地他们还要钱,这合理吗?还有一家只有一个儿子却有好几块宅基地,总共占地都好上千平米了,这样合理吗?
来自移动端
135****3878|
河北&衡水|
承包地纠纷咨询
1分钟提交法律咨询 2000多位 信的过的好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其他人都在看
无锡承包地纠纷律师江苏 无锡解答135个咨询擅长婚姻家庭江苏 无锡解答51个咨询擅长刑事辩护
承包地纠纷最新问题:
相关法律咨询
热门承包地纠纷法律百科
近年来,许多地方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法律上对此也有明确规定,在进行此类活动之前都要拟定相关合同并了解相关纠纷产生原因以保障自身利益。律师365为你介绍土地流转合同的相关知识。
承包地纠纷相关知识
承包地纠纷最新专题
周边专业律师
律师365,优质法律服务平台
400-64365-0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8:00~22:00
Copyright(C) 成都六四三六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
扫描二维码
更多惊喜等着您!& 农村拆房建设新农村。政府规定怎么补贴啊?请知道的回答一下,谢谢
农村拆房建设新农村。政府规定怎么补贴啊?请知道的回答一下,谢谢
大家好,我家是铜陵市郊区的。听说我们那建设新农村,我家的房子才盖不久,也装潢好了。用了家里所有的钱,还借了。现在说要拆迁,补贴750一平米,然后我们去买他的房1100一平米,至于房屋附属物和装潢也不另外赔偿。
我想问一下知情的人,这样合法吗?这怎么叫新农村建设呢?这不是明摆着想让农民没住房吗?请知道的能不能帮一下忙。十分感谢。
全部1个回答
不合法,你可以去当地相关部门申诉,最基本的是屋内装潢也得折钱的!
1,安置房费用较高,
2,质量相对于商品房来说比较差,
绝对会叫你买到心动的房子 价钱还不会高
首先就太湖新城这一块来说 三字头已经不远了 玉兰东花园毛坯房在3万成交的已经不是一两例了 无锡也是一个新的一线城市 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苏州 上海的轻轨也都在筹备路上了 ...
公积金不可以用
待解决问题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的思考
  摘 要 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机制,对于改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缓解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用地供给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在宅基地的利用现状是宅基地闲置多,利用粗放以及违规使用现象突出,而制度不完善、具体退出机制缺失、管理工作薄弱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设想就是要建立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引导机制、促进农户主动退出宅基地的激励机制以及监督农户合法占用和退出宅基地的压力机制。 中国论文网 /3/view-1551728.htm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宅基地 退出机制 有偿使用 使用权流转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农村宅基地流转是我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机制创新,有助于有效缓解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用地供给紧张的局面,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但是,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存在占地面积较大、一户多宅、空置率较高,缺少有效合理的规划,农民的居住环境恶劣等一系列问题。据调查有8.9%的农户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宅基地。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过程中,约有2亿-3亿农民从农村转向城市就业、居住,使得全国2亿亩农村宅基地中有10%-15%处于闲置状态。 以武汉市为例2000年武汉市的农业人口有308.05万人,宅基地面积有公顷;到了2009年,武汉市的农业人口只有292.79万人,比2000年减少了15.26万人,宅基地面积却有公顷,比2000年增加了公顷。其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使用制度,以及缺乏完善的与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农村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机制。   近年来,宅基地流转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推动宅基地流转符合中央政策精神,有利于保护农民财产性权利,但现行相关法律与政策规定中仍有诸多不利于宅基地流转之处。对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正当性的质疑,以及对宅基地流转的法律制度规定的反思与法经济学分析是农村宅基地流转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 针对农村宅基地利用过程中问题,不少学者对具体的宅基地流转模式进行了制度化构想与安排。另外,宅基地流转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也是近年来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有学者分别从禁止宅基地流转和允许宅基地流转两方面,分析了在城乡居民之间、集体成员内部所引发的公平问题。有学者认为不能只把土地流转看作一个规模经济和效率的问题,农村土地流转首先是社会稳定和公平问题。   为此,本文通过对现在宅基地退出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对退出机制的设定提出一些构想和政策建议。   二、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农村宅基退出机制的建立,能节约土地资源,确保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农村宅基地可利用可发掘的潜力较大,充分利用好农村宅基地资源,拓展农村的用地空间,是缓解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与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这对矛盾的重要途径。 农村宅基地的退出不仅能使荒废的老基地得到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增加了大量的农村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农村宅基地地广量大,是一笔巨大的土地资源。   (二)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真正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大力清理整顿农村宅基地,较好处理农民合法取得的、空置的或多余的宅基地。宅基地退出基地的建立,农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创造条件。新农村新社区的建设是农村的服务体系城市化、消费城市化、居住城市化、就业城市化先决条件。农村宅基地的退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宅基地退出,把分散居住的农民集聚起来,并且能促进农民进城居住和农村土地的流通,促进了城乡资源互动,提升了城市辐射的吸收功能,进一步加快了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同时也改善和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的居住条件,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   三、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宅基地闲置较多,“空心村”现象严重。   “空心村”现象多发生在劳动力转移较多的偏远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劳动力转移的牵引力不断增强,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住房和宅基地的闲置。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2.4亿亩村庄建设用地中,“空心村”内老宅基地闲置面积约占10%-15%,在人口涌入城镇或是更换新的宅基地区位后,原有的农村聚落虽然无人居住,却并没有自然消亡而转为他用,反而是土地长期闲置。   2、“一户多宅”、超标超占现象正在发展。   现行的农村宅基地都是村民通过申请的方式无偿取得并长期使用的。宅基地取得的无偿性、使用的无限期性,使得村民倾向于占有更多宅基地。据调查,2006年末,拥有两处住宅的有11.81万户,占8.22%;拥有三处以上住宅的有0.78万户,占0.55%。 此外,还存在超标超占现象 。有研究表明,即使剔除空心村内闲置宅基地的面积,我国农村的实际人均宅基地面积依然还有90.15-100.88平方米的规模。   3、“小产权”现象日趋蔓延。   “小产权”现象多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近郊。因为原则限制农村宅基地自由买卖,便出现了“土地隐形市场”。在巨大经济利益驱动下,郊区农民利用宅基地进行变相买卖,甚至利用集体耕地开发建设“小产权”房。“小产权”房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可能性混乱和产权纠纷。   (二)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的成因分析。   1、观念上的原因。   不少村民对宅基地存在私有观念,把宅基地当作一种祖业看待,认为宅基地归个人所有,是私有财产。在一些地方这成了大家默认的习俗,即便旧宅废弃,甚至倒塌,或者宅基地闲而不用,未经本人同意也不允许他人使用。   2、制度不完善。   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与政策主要是偏重于对新增宅基地的审批管理,而对闲置宅基地如何退出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对于宅基地违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处置手段。农村村民在宅基地使用方面权利多,义务少,保留超占宅基地的成本很低。另外,宅基地置换、复垦、整理政策配套不健全,尽管现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明确提出加大推进宅基地置换、复垦、整理工作,但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明显滞后。现行宅基地收回制度基本失效,并使得农村宅基地的使用长期处于增量供应状态,存量盘活利用几乎为零。   3、宅基地退出机制缺失。   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缺失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由此产生如下后果:部分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且户籍不在农村的人员,在城乡双重占有土地资源,不少农村住宅处于空置状态;部分原农村居民或因进城务工在城市购买房屋、或是因跟随子女生活而固定生活在城市,其拥有的原农村宅基地因没有办法依法流转而荒废;部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死亡,子女婚嫁他方并取得其他地区宅基地,农村集体没有收回宅基地使用权,从而造成宅基地闲置或一户多宅的状况;因法律原则限制农村宅基地自由买卖,“土地隐形市场”便应运而生,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混乱无序。   4、管理工作薄弱。   农村长期以来没有编制村镇规划,村民建房缺乏村镇规划指导,建房选址随意性较大。其结果是村落内部布局零乱,结构分散。没有一个科学的宅基地调查方法,也使得基层土管所工作人员往往人手不够、执法手段薄弱,对未批先建、少报多建、私自扩建、随意调换等难以做到及时发现、跟踪管理。
  四、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设想和建议   现行《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可见“一户一宅、面积法定”是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宅基地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农户可无偿获得和使用宅基地,这也是农户享有的一项社会福利。因为农户是宅基地退出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所以在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时必须在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引导有条件的农户主动放弃现有的宅基地或申请要求,从源头上控制宅基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面积超标、不合理占用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的现象。 另外,政府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也要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因此,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设想就是要建立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引导机制、促进农户主动退出宅基地的激励机制以及监督农户合法占用和退出宅基地的压力机制。   (一)引导机制。   要使宅基地有效地退出,离不开从源头上控制和实行开源节流。引导机制的建立是要在编制好乡镇规划和村级土地利用总体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和实施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复垦,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加快农村宅基地退出。   1、编制村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新农村建设。   编制村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均用地标准,合理确定宅基地的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因地制宜选择新农村建设中心村地址,规划中心村建设,完善中心村配套设施,使之真正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农村建设示范村,让农民主动自觉向中心村集中建房。同时,在建设新农村时主动消化“空心村”,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不增加新增宅基地规模。   2、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   对农村现有宅基地使用是行全面调查,对于手续齐备、符合法律规定的农户宅基地进行登记发证。对那些通过不合法渠道多占、多用的宅基地不予登记,并可考虑对长期闲置不用和超面积使用宅基地的农户收取相应的土地使用费,加紧约束多占、超占宅基地行为,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现行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有严格限制,随着我们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行的流转方法把农民束缚在农村,不利于农民进城和宅基地退出。允许农村宅基地的合理流转,既是保护农民宅基地合法用益物权的重要前提,也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   (二)激励机制。   建立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要既有利于保护农民的财产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调动农户主动退出多余住宅的积极性。可通过福利政策安排和补偿使农户主动退出宅基地后所享受的福利略大于或不小于宅基地申请及保有的福利,从而激励农户自愿放弃申请宅基地和退出宅基地。如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制度及社会保障政策支持。   1、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制度。   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制度,能有效减少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的低效率配置现象;还能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为农村新增建房提供存量建设用地,从而减少新占耕地;更能扩大退宅还耕,并能在“占补平衡”条件下将建设用地指标调配到城镇。本着鼓励农民将空闲宅基地退出的理念,制定合理的宅基地补偿标准。对于放弃宅基地的土地使用者,如果在没有住房的,可以在有社会住房保障的条件下为按规定置换住宅;如果在城镇已有住房的,可以按换房的市场价格进行补偿。让退出宅基地的农民在宅基地复垦和房屋拆迁中能得到合理补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因为土地包括宅基地是农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经营载体,失去土地对农民意味着生活来源和安居之地的双重损失。建立起农民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其后顾之忧,是失地农民实现其身份转变的一个立足点。因此,应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医疗、失业、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社保机制,及时跟进和落实失地农民的就业等问题,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   (三)压力机制。   压力机制主要是针对违法取得、超标超占的宅基地以及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用的宅基地。在使用权的获取原则上,应采取“无偿取得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对保障基本居住的宅基地部分,宅基地面积在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以内的,继续适用无偿取得制度;对超过基本居住范围的部分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且对超标多占的宅基地,可以采取累进制计算使用费。对于非法取得的“一户多宅”,按面积大小采取累进收费,以后每年依此为基数按年限累进收费,面积越大、占用时间越长收费越高,随着时间推移,村民自然会主动退还宅基地。这样既考虑了国家减轻村民负担的政策,又能够约束多占、超占宅基地行为,进而达到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宅基地的有效利用,避免非法占用耕地。□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土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庆,张军连,张凤荣等.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问题―北京农村宅基地存在问题透视.国土资源,-33.   [2]张秀智,丁锐.经济欠发达与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机制分析:案例研究.中国农村观察,-30.   [3]黄星.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思考.国土资源导刊,-64.   [4]朱烨辛.城市郊区宅基地置换模式实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8,1.   [5]金晓月.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构建探析.农村经济,-34.   [6]文锐.农村宅基地空间布局模式探索及分配政策重构.浙江大学,2010,6.   [7]欧阳安蛟,蔡锋铭,陈立定.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探讨.中国土地科学,):26-30.   [8]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城市规划,):8-13.   [9]张正河,卢向虎.农村宅基地的整治与增值.调研世界,-26.   [10]刘双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退出机制.重庆社会科学.,-29.   [11]单金海.对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构想.国土资源导刊,-9.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新农村建设规划】2015新农村建设规划调查报告_牛宝宝文章网【新农村建设规划】2015新农村建设规划调查报告专题:&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于2015年**月**&&**日,通过走访座谈,对城关镇马桥和刘竹园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报告如下:一、新农村建设基本的情况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如何进一步推动镇域经济崛起,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wWw.nIUbB.nEt)(一)基本情况马桥村位于利辛县城西约4公里,阜蒙河北岸,西和马店镇接壤,地理条件优越。全村共有人口4460人,辖23个自然庄,耕地 面积4800多亩,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64人。刘竹园村位于利辛县城西,和马桥村相邻,全村现有人口2300人,耕地面积2748多亩,辖9个自然庄,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35人。2008年两个村人均收入 3000元左右。群众生活相对宽裕。(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态势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一是镇、村两级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把 &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起抓。二是深入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各个村都组织召开了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以及群众大会,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意义进行了宣讲。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三是城关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两委班子到外地考察学习,为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做准备。村两委首先重点是加强人居环境治理,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等方面的困难,搞好村庄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三)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十分拥护,热情高涨。问卷调查表明,当问及当前村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上级政府解决时,有80%以上的农民提到新农村的规划和村庄道路的建设,认为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要;农民很乐意参加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活动;95%以上的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表示满意。但也有少数基层干部群众,对建设新农村存在一些思想误区:一是认识简单片面。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目标要求,狭义理解,一方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大搞硬件&建设&,集中盖新房,村村通公路;另一方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从生产、生活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同步走。二是&等靠要&思想。认为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肯定会拨钱下来,因此水渠堵塞了等上面拨钱修,通村公路靠找上面要钱建,农田整修等上面安排,社会事业发展等上面给政策,从而忽视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村干部反映,农民目前最为关心、询问的最多的就是,上面什么时候拨钱下来,拨多少钱。80%的农户认为:&将来村里统一盖新房,现在自己建了新房要后悔的&,&想盖不敢盖&、&等着村里统一盖&,&盼着上面拿钱盖&的思想比较突出。三是畏难情绪。认为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基层干部有&四怕&:怕群众的思想难统一,难以合心合力;怕县市以下地方政府的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担心重走&普九&的老路,增加村级债务;怕公益事业难组织,直接受益的群众热情高,间接受益的群众不热心,不愿出钱出力;怕农民收入难增加,普遍感到缺乏特色产业支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缺门路和项目。极少数农户有&四怕&思想:怕惠农政策变,农资价格涨,农产品价格跌,会抵销党的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怕公益事业要自己掏腰包,农民负担可能借机反弹;怕盲目铺摊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债务;怕干部瞎指挥,搞大拆大建,劳民伤财。四是急躁情绪。认为建设新农村只在喊口号,还没有大行动,应该在三五年就见效,最好有个实现的目标、计划。五是消极情绪。认为新农村建设只不过换个新提法、新口号而已,&换汤不换药&,工作仍是按部就班,没什么新思路、新举措。二、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一)镇村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加之近年来镇村加大了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得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发展经济包袱沉重,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二)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三)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而不注重产品质量,更不注重拳头产品和品牌建设,盲目发展、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三、对策和建议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必须进一步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利用村广播、会议、标语等手段,深入宣传好信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标准、要求、政策,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和问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镇村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二)必须进一步抓牢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在现阶段,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调整的着力点从局部面积的加加减减转到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上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工业化的理念和经营方式来谋划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发展培育以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体系的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种植、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要走特色化发展的路子,把特色做大、做优、做新,做出品牌,努力把粮食、棉花、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打造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创建产业集群村镇。(三)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马桥村和刘竹园村共有种养大户20余户,在各方引导扶持下,效益显著,使一部分村民为此走上富裕路。二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要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四)必须坚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和省、市、县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示范点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点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做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制定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当前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科学统筹资金,加快农村道路、学校、医院、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五)必须进一步加大转移农民力度,不断拓宽农民增收领域。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速度呈加快趋势,务工经商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在县内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1万元左右,县外务工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1万元以上,文化层次较高又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年收入超2万元。&种田糊口敷日常、打工赚钱盖新房&,正日渐成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围绕新农村建设今后几年,要继续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本开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消化三分之一,发展非农产业吸纳三分之一,发展外出打工输转三分之一。一是加强外出务工的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主要依靠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就业的盲目性较大。要结合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务输转工程的实施,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输转,注重劳务市场和劳务中介组织的发育,特别要在劳动力务工集中的地方,以驻外办事处和本地人在外创办的企业为依托,提供农民工劳务信息和维权保障服务中心,让农民出得去、能就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村工业化的骨干,农民就业的&蓄水池&。要进一步放活创业环境,鼓励千家万户创业,发展农村小型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就业量大、市场有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农民进厂务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六)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和劳务中介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1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新农村建设规划】2015新农村建设规划调查报告》由“人心最难懂”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警森林部队集体转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