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数据库三大范式的理解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a.现有的商业软件一定可以处理大数据库三大范式的理解的

谈谈大数据——Big Data时代的一点看法
&&&&前两天老朋友更夫-海鹰兄在微博上问大数据问题,联想最近很多人都在问我大数据分析,或希望培训大数据课程。&&&&说实话,我也没有见过大数据,我更愿意说这是大数据时代!&&&&或许是大数据太热了,啥学科背景的人都在谈论,特别是人文学者、商界人士都在谈论,说明大数据时代到了,是他们点燃了大数据时代,这该感谢!巴拉巴西的中文版《爆发》一书出版,俺写了推荐语:&&&&&&&&&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社交媒体让我们越来越多地从数据中观察到人类社会的复杂行为模式。以数据为基础的技术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但并非是数据本身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对可用知识的增加。1)数据有多大&&就是用现有的软件和在可容忍的时间内处理不了的数据就是大数据,一般说来就是:G级或T级数据;但我处理过2.6亿的数据,可以用时间换空间;大数据不仅仅是大,而是边分析边生产边应用;就像微博抓取&春晚&或您的微博,但分析过程中可能又有大量数据产生。2)大数据与传统统计分析完全不同了,不强调抽样,强调关系不关心因果,解决是什么,不问为什么!特别是:公开易获得、非结构化、可分析个人,强调关系,解决的是人的数据和关系,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传统数据都是结构化的商业数据),所以大数据更关心对社会情绪、舆情、预测电影票房等,简单说:有了FB、TW或微博才有了大数据的兴奋点3)大数据的兴奋落地就是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网络挖掘,挖掘是发现知识,不是传统统计的实证研究,可能没有假设!不仅有统计分析还要机器学习算法等,当然也涉及数据存储的方式,由此提到Hadoop、MapReduce、NoSQL等IT技术的变革4)有了微博,我们说社会科学的研究春天到了,移动应用、LBS、GIS、二维码等都包含信息数据,如果能够集中起来发现关系规则就形成了大数据时代;而且大数据更多分析个人(挖恐怖分析),欺诈、流失、VIP、异常等,与传统统计的平均不同,产生精准、个性化推荐、协同推荐等技术5)我一般会说是大数据时代,或者就是社会网络微博时代,或者就是数据挖掘技术!只是人文社会人士的能力点燃了这个趋势,强调了商业趋势和社会趋势,这是他们的功劳和忽悠能力6)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社会情感,社会预期,挖掘恐怖分子;当然可以用同样的技术解决传统数据问题,比如更强调可视化(信息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和互动可视化)等7)大数据更具预测能力,传统更强调后见之明;增加一点大数据抽样问题:大数据要不要抽样?实践,如果读取一千万数据可能需要10分钟,当你认为抽样可以得到同样(统计)意义或预建模处理,是不是该考虑抽样了!所以建模过程一般都会用到抽样!另外,大数据往往需要过度抽样,比如放大流失样本!理论上再大的局部可能不如随机抽样有代表性如果有10万记录,9万好人,1万坏人,把坏人样本放大到9万也是训练模型的一种思想!传统的统计分析一般是不这样!理论上再大的局部,不如随机抽样有代表性;但大数据你可能不知道总体是啥样子,不知道总体也就无所谓抽样代表性了!&&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导读:大数据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时间:40分钟,1.最早提出“大数据”概念的企业是(),2.大数据要求企业设置的岗位是(),B.首席信息官和首席数据官,D.首席分析师和首席数据官,3.大数据的出现是()的结果,C.数据量变积累达到质变,4.9美国通过对车祸数据进行分析,这说明大数据可以(),D.洞察管理规律,通过分析传感器的数据,A.大数据可以提高井盖的安全性,B.大数据可以防止地下管道爆炸,C.
大数据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考试时间:40分钟
1.最早提出“大数据”概念的企业是( )。(单选题3分)标记
A.甲骨文公司
B.波音公司
C.通用公司
D.麦肯锡公司
2.大数据要求企业设置的岗位是( )。(单选题3分)标记
A.首席信息官和首席工程师
B.首席信息官和首席数据官
C.首席分析师和首席工程师
D. 首席分析师和首席数据官
3.大数据的出现是( )的结果。(单选题3分)标记
A.数理统计理论不断完善
B.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
C.数据量变积累达到质变
D.云计算技术发展
4.9美国通过对车祸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车祸的发生与时间有关,于是要求交警在易发生车祸的时间段严格执勤。这说明大数据可以( )。(单选题3分)标记
A.洞察未来趋势
B.洞察车祸数量
C.洞察工作效率
D.洞察管理规律
5.纽约市在所有井盖下安装了传感器,通过分析传感器的数据,不用再每天逐个检查井盖的安全性,这说明( )。(单选题3分)标记
A.大数据可以提高井盖的安全性
B.大数据可以防止地下管道爆炸
C.大数据可以洞察工作重点
D.大数据可以代替人的工作
6.人类社会到现在经历了四个时代,现在属于( )。(单选题3分)标记
A.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
C. 采集社会
D.信息社会
7.近年来,美国在线教育人数暴增,其起源是( )。(单选题3分)标记
A.可汗学院
B.普里斯顿大学
C.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D.孔子学院
8.商业企业最初关注大数据的目的是( )。(单选题3分)标记
A.通过分析数据来找到客户需求,提高其产品的销量
B.通过大数据确定企业的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C. 通过大数据来找到产品的缺陷,提升产品质量
D.通过分析数据来确定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
9.大数据的利用过程是( )。(单选题3分)标记
A.采集-统计-清洗-挖掘
B.采集-清洗-挖掘-统计
C.采集-清洗-统计-挖掘
D.采集-挖掘-清洗-统计
10.2013年是大数据( )年。(单选题3分)标记
11.大数据这个概念,包含的含义有( )。(多选题4分)标记
A.变化很快
B.构成复杂
C.数据很大
D.来源单一
12.大数据的本质是洞察,它可以洞察()。(多选题4分)标记
A.客户诚信
B.未来趋势
C.工作重点
D.员工表现
13.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4分)标记
A.信息和知识里不包含数据
B.信息经过提炼可以得到知识
C.数据+背景=信息
D.数据就是知识,知识就是数据
14.关于大数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4分)标记
A.大数据是一种管理方式
B.大数据是一种治理方式
C.大数据是一种思维方式
D.大数据是一种工作方法
15.通过人才雷达,可以了解一个人的(
)。(多选题4分)标记
A.性格气质
B.知识结构
C.兴趣爱好
D.专业成就
16.大数据的利用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些选项(
)。(多选题4分)标记
A.数据的挖掘
B.数据的清洗与预处理
C.数据的变更
D.数据的编写
17.大数据在促进人力资源就业方面的作用有( )。(多选题4分)标记
A.领导关怀促进就业
B.实时数据促进就业
C.信息公开促进就业
D.个性服务促进就业
18.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请判断以下哪些选项不属于大数据给综合管理带来的变化( )。(多选题4分)标记
A.从全天候管理走向柜台式管理
B.从精细化管理走向粗放化管理
C.从风险隐蔽走向风险防范型管理
D.从被动反应走向主动预见型管理
19.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基本上一切都可以用()表达,所以叫数字化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选题4分)标记
A.数据的制造者
B.计算机技术
D.计算机终端
20.“联结点越多、联络人越多,价值也就越大”反映的是信息时代的哪条定律?(多选题4分)标记
A.摩尔定律
B.麦特卡尔夫定律
C.吉尔德定律
D. 牛顿三大定律
21.云计算相当于储有海量信息的信息库,大数据相当于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判断题3分)标记
22.不同领域对大数据的定义不同。(判断题3分)标记
23.大数据带来的教育革命必将消灭当面教育。(判断题3分)标记
24.在人才管理领域,大数据的出现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判断题3分)标记 正确
25.外国学者认为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还是一种工具和一种思维方式。(判断题3分)标记
26.大数据能够发现学习软肋,能够帮助老师改进教学。(判断题3分)标记
27.市场上来来往往的寻职人流中,在逃犯比例约占万分之一,通过大数据可以将逃犯找出。(判断题3分)标记
28.媒介革命,促进了世界信息与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判断题3分)标记
29.对于大数据,对其重在挖掘,就是要从中找出关系、重点、规律,洞察其发展趋势。(判断题3分)标记
30.政府进行社会治理不需要大数据。(判断题3分)标记
包含总结汇报、党团工作、工作范文、考试资料、IT计算机、教学教材、旅游景点、资格考试、外语学习以及2016网上继续教育公需课程必修课考试答案 大数据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87分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对大数据的再认识
我的图书馆
对大数据的再认识
摘 要:大数据已成为媒体与大众关注的新技术,大数据的应用也预示着信息时代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但人们对大数据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首先从“信息时代新阶段”、数据文化和认识论的高度阐述了对大数据的理解;接着通过对驱动效益和大成智慧的解释,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大数据的价值和效益,并从复杂性的角度分析了大数据研究和应用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发展大数据应避免的误区提出几点看法。关键词:大数据;认识论;大成智慧;复杂性1 大数据兴起预示“信息时代”进入新阶段1.1 看待大数据要有历史性的眼光口口信息时代是相对于农业和工业时代而言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不同时代的生产要素和社会发展驱动力有明显差别。信息时代的标志性技术发明是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光纤通信和互联网(万维网)。尽管媒体上大量出现“大数据时代”的说法,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目前还没有出现与上述划时代的技术发明可媲美的技术突破,难以构成一个超越信息时代的新时代。信息时代可以分成若干阶段,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标志着信息社会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口口考察分析100年以上的历史长河可以发现,信息时代与工业时代的发展规律有许多相似之处。电气化时代与信息时代生产率的提高过程惊人地相似。都是经过20~30年扩散储备之后才有明显提高,分界线分别是1915年和1995年[1]。笔者猜想,信息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扩散储备后,21世纪的前30年可能是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率的黄金时期。1.2 从“信息时代新阶段”的高度认识“大数据”口口中国已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但许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经济和科技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其根源是对时代的认识不到位。18-19世纪中国落后挨打,根源是满清政府没有认识到时代变了,我们不能重犯历史性的错误。口口中央提出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媒体上有很多讨论,但多数是为经济增速降低做解释,很少有从时代改变的角度论述“新常态”的文章。笔者认为,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是经济和社会管理的跃迁,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倒退。口口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成的IT架构“第三平台”是信息社会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对整个经济的转型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互联网+、创客、“第二次机器革命”、“工业4.0”等都与大数据和云计算有关。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新常态下提高生产率的新杠杆,所谓创新驱动发展就是主要依靠信息技术促进生产率的提高。1.3 大数据可能是中国信息产业从跟踪走向引领的突破口口口中国的大数据企业已经有相当好的基础。全球十大互联网服务企业中国占有4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京东),其他6个Top10 互联网服务企业全部是美国企业,欧洲和日本没有互联网企业进入Top10。这说明中国企业在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服务业务上已处于世界前列。在发展大数据技术上,我国有可能改变过去30年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在大数据应用上中国有可能在全世界起到引领作用。口口但是,企业的规模走在世界前列并不表示我国在大数据技术上领先。实际上,国际上目前流行的大数据主流技术没有一项是我国开创的。开源社区和众包是发展大数据技术和产业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对开源社区的贡献很小,在全球近万名社区核心志愿者中,我国可能不到200名。我们要吸取过去基础研究为企业提供核心技术不够的教训,加强大数据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努力攻克大数据核心和关键技术。2 理解大数据需要上升到文化和认识论的高度2.1 数据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口口数据文化的本质是尊重客观世界的实事求是精神,数据就是事实。重视数据就是强调用事实说话、按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定性思维而不是定量思维。目前许多城市在开展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工作,但是发现多数老百姓对政府要开放的数据并不感兴趣。要让大数据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首先要大力弘扬数据文化。本文讲的数据文化不只是大数据用于文艺、出版等文化产业,而是指全民的数据意识。全社会应认识到:信息化的核心是数据,只有政府和大众都关注数据时,才能真正理解信息化的实质;数据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的利用可以改变资本和土地等传统要素在经济中的权重。口口有人将“上帝与数据共舞”归纳为美国文化的特点之一,说的是美国人既有对神的诚意,又有通过数据求真的理性。美国从镀金时代到进步主义时期完成了数据文化的思维转变,南北战争之后人口普查的方法被应用到很多领域,形成了数据预测分析的思维方式。近百年来美国和西方各国的现代化与数据文化的传播渗透有密切关系,我国要实现现代化也必须强调数据文化。口口提高数据意识的关键是要理解大数据的战略意义。数据是与物质、能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涉及每一个行业,是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技术。从硬技术到软技术的转变是当今全球性的技术发展趋势,而从数据中发现价值的技术正是最有活力的软技术,数据技术与数据产业的落后将使我们像错过工业革命机会一样延误一个时代。2.2 理解大数据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论口口历史上科学研究是从逻辑演绎开始的,欧几里得几何的所有定理可从几条公理推导出来。从伽利略和牛顿开始,科学研究更加重视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在观察基础上通过归纳方法提炼出科学理论,“科学始于观察”成为科学研究和认识论的主流。经验论和唯理论这两大流派都对科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也暴露出明显的问题,甚至走入极端。理性主义走向极端就成为康德所批判的独断主义,经验主义走入极端就变成怀疑论和不可知论[2]。口口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了被后人称为“证伪主义”的认识论观点,他认为科学理论不能用归纳法证实,只能被试验发现的反例“证伪”,因而他否定科学始于观察,提出“科学始于问题”的著名观点[3]。证伪主义有其局限性,如果严格遵守证伪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原子论等重要理论都可能被早期的所谓反例扼杀。但“科学始于问题”的观点对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口口大数据的兴起引发了新的科学研究模式:“科学始于数据”。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大数据分析方法与“科学始于观察”的经验论较为接近,但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避免滑入否定理论作用的经验主义泥坑。在强调“相关性”的时候不要怀疑“因果性”的存在;在宣称大数据的客观性、中立性的时候,不要忘了不管数据的规模如何,大数据总会受制于自身的局限性和人的偏见。不要相信这样的预言:“采用大数据挖掘,你不需要对数据提出任何问题,数据就会自动产生知识”。面对像大海一样的巨量数据,从事数据挖掘的科技人员最大的困惑是,我们想捞的“针”是什么?这海里究竟有没有“针”?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始于数据”与“科学始于问题”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口口对“原因”的追求是科学发展的永恒动力。但是,原因是追求不完的,人类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找到“终极真理”。在科学的探索途中,人们往往用“这是客观规律”解释世界,并不立即追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传统科学并非只追寻因果性,也可以用客观规律作为结论。大数据研究的结果多半是一些新的知识或新的模型,这些知识和模型也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可以认为是一类局部性的客观规律。科学史上通过小数据模型发现一般性规律的例子不少,比如开普勒归纳的天体运动规律等;而大数据模型多半是发现一些特殊性的规律。物理学中的定律一般具有必然性,但大数据模型不一定具有必然性,也不一定具有可演绎性。大数据研究的对象往往是人的心理和社会,在知识阶梯上位于较高层,其自然边界是模糊的,但有更多的实践特征。大数据研究者更重视知行合一,相信实践论。大数据认识论有许多与传统认识论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因其特点不同就否定大数据方法的科学性。大数据研究挑战了传统认识论对因果性的偏爱,用数据规律补充了单一的因果规律,实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数据化统一,一种全新的大数据认识论正在形成。3 正确认识大数据的价值和效益3.1 大数据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的驱动效应口口人们总是期望从大数据中挖掘出意想不到的“大价值”。实际上大数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驱动效应,即带动有关的科研和产业发展,提高各行各业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困难问题和增值的能力。大数据对经济的贡献并不完全反映在大数据公司的直接收入上,应考虑对其他行业效率和质量提高的贡献。大数据是典型的通用技术,理解通用技术要采用“蜜蜂模型”:蜜蜂的效益主要不是自己酿的蜂蜜,而是蜜蜂传粉对农业的贡献。口口电子计算机的创始人之一冯·诺依曼曾指出:“在每一门科学中,当通过研究那些与终极目标相比颇为朴实的问题,发展出一些可以不断加以推广的方法时,这门学科就得到了巨大的进展。”我们不必天天期盼奇迹出现,多做一些“颇为朴实”的事情,实际的进步就在扎扎实实的努力之中。媒体喜欢宣传一些令人惊奇的大数据成功案例,对这些案例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据Intel中国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吴甘沙在一次报告中透露,所谓“啤酒加尿布”的数据挖掘经典案例,其实是Teradata公司一位经理编出来的“故事”,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4]。即使有这个案例,也不说明大数据分析本身有什么神奇,大数据中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件事同时或相继出现的现象比比皆是,关键是人的分析推理找出为什么两件事物同时或相继出现,找对了理由才是新知识或新发现的规律,相关性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口口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可以从一个角度说明大数据的价值:一位老农民临终前告诉他的3个儿子,他在他家的地中埋藏了一罐金子,但没有讲埋在哪里。他的儿子们把他家所有的地都深挖了一遍,没有挖到金子,但由于深挖了土地,从此庄稼收成特别好。数据收集、分析的能力提高了,即使没有发现什么普适的规律或令人完全想不到的新知识,大数据的价值也已逐步体现。3.2 大数据的力量来自“大成智慧”口口每一种数据来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有融合、集成各方面的原始数据,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各种原始数据的相互关联之中。不同的数据可能描述同一实体,但角度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数据能提供互补信息,可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大数据分析中,汇集尽量多种来源的数据是关键。口口数据科学是数学(统计、代数、拓扑等)、计算机科学、基础科学和各种应用科学融合的科学,类似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大成智慧学”[5]。钱老指出:“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大数据能不能出智慧,关键在于对多种数据源的集成和融合。IEEE计算机学会最近发布了2014年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报告,重点强调“无缝智慧(seamless intelligence)”。发展大数据的目标就是要获得协同融合的“无缝智慧”。单靠一种数据源,即使数据规模很大,也可能出现“瞎子摸象”一样的片面性。数据的开放共享不是锦上添花的工作,而是决定大数据成败的必要前提。口口大数据研究和应用要改变过去各部门和各学科相互分割、独立发展的传统思路,重点不是支持单项技术和单个方法的发展,而是强调不同部门、不同学科的协作。数据科学不是垂直的“烟囱”,而是像环境、能源科学一样的横向集成科学。3.3 大数据远景灿烂,但近期不能期望太高口口交流电问世时主要用作照明,根本想象不到今天无处不在的应用。大数据技术也一样,将来一定会产生许多现在想不到的应用。我们不必担心大数据的未来,但近期要非常务实地工作。人们往往对近期的发展估计过高,而对长期的发展估计不足。Gartner公司预测,大数据技术要在5~10年后才会成为较普遍采用的主流技术,对发展大数据技术要有足够的耐心。口口大数据与其他信息技术一样,在一段时间内遵循指数发展规律。指数发展的特点是,从一段历史时期衡量(至少30年),前期发展比较慢,经过相当长时间(可能需要20年以上)的积累,会出现一个拐点,过了拐点以后,就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但任何技术都不会永远保持“指数性”增长,一般而言,高技术发展遵循Gartner公司描述的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最后可能进入良性发展的稳定状态或者走向消亡。口口需要采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的问题往往都是十分复杂的问题,比如社会计算、生命科学、脑科学等,这些问题绝不是几代人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宇宙经过百亿年的演化,才出现生物和人类,其复杂和巧妙堪称绝伦,不要指望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就能彻底揭开其奥妙。展望数百万年甚至更长远的未来,大数据技术只是科学技术发展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对10~20年大数据研究可能取得的科学成就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4 从复杂性的角度看大数据研究和应用面临的挑战口口大数据技术和人类探索复杂性的努力有密切关系。20世纪70年代,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兴起对几百年来贯穿科学技术研究的还原论发起了挑战。1984年盖尔曼等3位诺贝尔奖得主成立以研究复杂性为主的圣菲研究所,提出超越还原论的口号,在科技界掀起了一场复杂性科学运动。虽然雷声很大,但30年来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当时还没有出现解决复杂性的技术。口口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研究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大数据技术将复杂性科学的新思想发扬光大,可能使复杂性科学得以落地。复杂性科学是大数据技术的科学基础,大数据方法可以看作复杂性科学的技术实现。大数据方法为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提供了技术实现途径。大数据研究要从复杂性研究中吸取营养,从事数据科学研究的学者不但要了解20世纪的“新三论”,可能还要学习与超循环、混沌、分形和元胞自动机等理论有关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加深对大数据机理的理解。口口大数据技术还不成熟,面对海量、异构、动态变化的数据,传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难以应对,现有的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大数据应用的效率较低,成本和能耗较大,而且难以扩展。这些挑战大多来自数据本身的复杂性、计算的复杂性和信息系统的复杂性。4.1 数据复杂性引起的挑战口口图文检索、主题发现、语义分析、情感分析等数据分析工作十分困难,其原因是大数据涉及复杂的类型、复杂的结构和复杂的模式,数据本身具有很高的复杂性。目前,人们对大数据背后的物理意义缺乏理解,对数据之间的关联规律认识不足,对大数据的复杂性和计算复杂性的内在联系也缺乏深刻理解,领域知识的缺乏制约了人们对大数据模型的发现和高效计算方法的设计。形式化或定量化地描述大数据复杂性的本质特征及度量指标,需要深入研究数据复杂性的内在机理。人脑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千万亿级的树突和轴突的链接,大数据的复杂性主要也体现在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理解数据之间关联的奥秘可能是揭示微观到宏观“涌现”规律的突破口。大数据复杂性规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大数据复杂模式的本质特征和生成机理,从而简化大数据的表征,获取更好的知识抽象。为此,需要建立多模态关联关系下的数据分布理论和模型,理清数据复杂度和计算复杂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奠定大数据计算的理论基础。4.2 计算复杂性引起的挑战口口大数据计算不能像处理小样本数据集那样做全局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迭代计算,在分析大数据时,需要重新审视和研究它的可计算性、计算复杂性和求解算法。大数据样本量巨大,内在关联密切而复杂,价值密度分布极不均衡,这些特征对建立大数据计算范式提出了挑战。对于PB级的数据,即使只有线性复杂性的计算也难以实现,而且,由于数据分布的稀疏性,可能做了许多无效计算。口口传统的计算复杂度是指某个问题求解时需要的时间空间与问题规模的函数关系,所谓具有多项式复杂性的算法是指当问题的规模增大时,计算时间和空间的增长速度在可容忍的范围内。传统科学计算关注的重点是,针对给定规模的问题,如何“算得快”。而在大数据应用中,尤其是流式计算中,往往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时间、空间有明确限制,比如网络服务如果回应时间超过几秒甚至几毫秒,就会丢失许多用户。大数据应用本质上是在给定的时间、空间限制下,如何“算得多”。从“算得快”到“算得多”,考虑计算复杂性的思维逻辑有很大的转变。所谓“算得多”并不是计算的数据量越大越好,需要探索从足够多的数据,到刚刚好的数据,再到有价值的数据的按需约简方法。口口基于大数据求解困难问题的一条思路是放弃通用解,针对特殊的限制条件求具体问题的解。人类的认知问题一般都是NP难问题,但只要数据充分多,在限制条件下可以找到十分满意的解,近几年自动驾驶汽车取得重大进展就是很好的案例。为了降低计算量,需要研究基于自举和采样的局部计算和近似方法,提出不依赖于全量数据的新型算法理论,研究适应大数据的非确定性算法等理论。4.3 系统复杂性引起的挑战口口大数据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耗提出了苛刻要求,大数据处理系统的效能评价与优化问题具有挑战性,不但要求理清大数据的计算复杂性与系统效率、能耗间的关系,还要综合度量系统的吞吐率、并行处理能力、作业计算精度、作业单位能耗等多种效能因素。针对大数据的价值稀疏性和访问弱局部性的特点,需要研究大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处理架构。口口大数据应用涉及几乎所有的领域,大数据的优势是能在长尾应用中发现稀疏而珍贵的价值,但一种优化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很难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碎片化的应用大大增加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像昆虫种类一样多(500多万种)的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如何形成手机一样的巨大市场,这就是所谓“昆虫纲悖论”[6]。为了化解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需要研究异构计算系统和可塑计算技术。口口大数据应用中,计算机系统的负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计算机系统结构需要革命性的重构。信息系统需要从数据围着处理器转改变为处理能力围着数据转,关注的重点不是数据加工,而是数据的搬运;系统结构设计的出发点要从重视单任务的完成时间转变到提高系统吞吐率和并行处理能力,并发执行的规模要提高到10亿级以上。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系统的基本思路是从根本上消除不必要的数据流动,必要的数据搬运也应由“大象搬木头”转变为“蚂蚁搬大米”。5 发展大数据应避免的误区5.1 不要一味追求“数据规模大”口口大数据主要难点不是数据量大,而是数据类型多样、要求及时回应和原始数据真假难辨。现有数据库软件解决不了非结构化数据,要重视数据融合、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和数据的互操作。采集的数据往往质量不高是大数据的特点之一,但尽可能提高原始数据的质量仍然值得重视。脑科学研究的最大问题就是采集的数据可信度差,基于可信度很差的数据难以分析出有价值的结果。口口一味追求数据规模大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效果未必很好。多个来源的小数据的集成融合可能挖掘出单一来源大数据得不到的大价值。应多在数据的融合技术上下功夫,重视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所谓数据规模大与应用领域有密切关系,有些领域几个PB的数据未必算大,有些领域可能几十TB已经是很大的规模。口口发展大数据不能无止境地追求“更大、更多、更快”,要走低成本、低能耗、惠及大众、公正法治的良性发展道路,要像现在治理环境污染一样,及早关注大数据可能带来的“污染”和侵犯隐私等各种弊端。5.2 不要“技术驱动”,要“应用为先”口口新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领域不断冒出新概念、新名词,估计继“大数据”以后,“认知计算”、“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等新技术又会进入炒作高峰。我们习惯于跟随国外的热潮,往往不自觉地跟着技术潮流走,最容易走上“技术驱动”的道路。实际上发展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检验一切技术的唯一标准是应用。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一定要坚持“应用为先”的发展战略,坚持应用牵引的技术路线。技术有限,应用无限。各地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一定要通过政策和各种措施调动应用部门和创新企业的积极性,通过跨界的组合创新开拓新的应用,从应用中找出路。5.3 不能抛弃“小数据”方法口口流行的“大数据”定义是: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采集、存储、处理的数据集。这是用不能胜任的技术定义问题,可能导致认识的误区。按照这种定义,人们可能只会重视目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如同走路的人想踩着自己身前的影子。其实,目前各行各业碰到的数据处理多数还是“小数据”问题。我们应重视实际碰到的问题,不管是大数据还是小数据。口口统计学家们花了200多年,总结出认知数据过程中的种种陷阱,这些陷阱不会随着数据量的增大而自动填平。大数据中有大量的小数据问题,大数据采集同样会犯小数据采集一样的统计偏差。Google公司的流感预测这两年失灵,就是由于搜索推荐等人为的干预造成统计误差。口口大数据界流行一种看法:大数据不需要分析因果关系、不需要采样、不需要精确数据。这种观念不能绝对化,实际工作中要逻辑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白盒与黑盒研究相结合、大数据方法与小数据方法相结合。5.4 要高度关注构建大数据平台的成本口口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建设大数据中心,吕梁山下都建立了容量达2 PB以上的数据处理中心,许多城市公安部门要求存储3个月以上的高清监控录像。这些系统的成本都非常高。数据挖掘的价值是用成本换来的,不能不计成本,盲目建设大数据系统。什么数据需要保存,要保存多少时间,应当根据可能的价值和所需的成本来决定。大数据系统技术还在研究之中,美国的E级超级计算机系统要求能耗降低1 000倍,计划到2024年才能研制出来,用现在的技术构建的巨型系统能耗极高。口口我们不要攀比大数据系统的规模,而是要比实际应用效果,比完成同样的事消耗更少的资源和能量。先抓老百姓最需要的大数据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大数据。发展大数据与实现信息化的策略一样:目标要远大、起步要精准、发展要快速。参考文献[1]Erik B,Andrew M. 第二次机器革命. 蒋永军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4ErikB, Andrew M. The Second Machine Age. Translated by Jiang Y H. Beijing: Citic Press, 2014[2]黄欣荣. 大数据对科学认识论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研究, ): 83~88Huang X R. The development oftraditional epistemology base on big data.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83~88[3]Karl R P.猜想与反驳: 科学知识的增长. 傅季重, 纪树立, 周昌忠等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Karl RP.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the Growth Scientific Knowledge. Translated byFu J Z, Ji S L, Zhou C Z, et al.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Publishing House, 2015[4]卢明森, 鲍世行. 钱学森论大成智慧.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Lu M S,Bao S X. Qian Xuesin’s View on Wisdom in Cyberspase.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4[5]吴甘沙. 漫谈大数据的思想形成与价值维度. http://www.chinainfo100.net/document/201404/article12793.htm, 2014Wu G S.Discussion on thought formation and value dimension of big data.http://www.chinainfo100.net/document/ 201404/article12793.htm, 2014[6]徐志伟, 李国杰. 普惠计算之十二要点. 集成技术, )Xu Z W, Li G J. A dozen essential issues ofcomputing for the masses. Journal of Integration Technology, )(文章转自:软件定义世界)
馆藏&99439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数据的理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