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叩道教上香跪拜礼仪视频 吊丧礼仪怎么叩拜

吊丧礼仪怎么叩拜_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吊丧礼仪怎么叩拜
吊丧礼仪怎么叩拜
丧事礼仪知识- 守灵_水产渔业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丧事礼仪知识-守灵守灵也称为...(三)收礼、登记、谢帖、丧宴 家有丧事,总有亲朋好友、邻里同事前往吊丧,其中...丧葬礼仪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国传统文化丧葬礼的来由死亡,是人生旅程...5、讣告 6、吊丧吊丧,俗称出殡,即集体悼唁祭拜。吊唁,要在死者灵前搭丧棚 ,...封建社会跪拜礼仪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封建社会的跪拜礼仪 礼其似 的...子右手成掌,左手握拳”或“女子左手成掌, 右手成拳”则为凶拜,一般用于吊丧...丧葬礼仪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郑晓薇 莱扎提 温绮雯 刘并滢 余志福 ...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 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第五节 丧葬礼仪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五节 丧葬礼仪 一、死---人生...凭吊 开吊后,亲友陆续前来吊丧 ,不论辈份大小,统统按照“ 死者为大”的规矩...丧葬礼仪 丧葬礼一、何为丧葬礼 二、丧葬礼的由来 三、丧葬礼的程序 一、何...(六)吊丧 (七)发引,送殡 (八)谢丧 古代丧葬礼死者弥留之际,要为其换一...中国 丧葬礼仪 ? 八大丧葬方式 ? 各族人民的丧葬礼仪 ? 一般丧葬流程和事项 ...亲戚按通知前 往吊丧,俗称“吊纸”. ? (7)请灵与送灵 夫妇二人如有一人已...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8:丧葬礼仪大全-艰难收集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红白...五、讣闻的刊发:为向亲友们报告死者逝世及吊丧时间地点,可口头通 知,也可发小...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6:北方农村丧葬习俗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红白喜事礼仪...亲戚按通知前往吊丧,俗称“吊纸”. (7)请灵 与送灵 夫妇二人如有一人已死亡...体态礼仪2015_职业技术培训_职业教育_教育专区。仪态礼仪刘溪宁 ? 优雅娴静的...? 参观吊丧活动,步态要缓慢、沉重、有忧伤感, 以反映悲哀的情绪。 ? 参观展览...
最近文档搜索:
更多文档: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只负责收集和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等其它行为请联系我们.
文档下载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吊丧是什么意思,_知识与问答
其写法是: 开头: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6、设奠及吊丧:丧家设奠,众亲友具香烛前来吊丧 众亲友具香烛前来吊丧。其.........
5、讣告 6、吊丧吊丧,俗称出殡,即集体悼唁祭拜。吊唁,要在死者灵前搭丧棚 ,...如果出了 什么原因,葬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 中必然会有.........
概而言之,传统的丧葬仪式大 致包括初终、招魂、设床、沐浴、装扮、 报丧、铭旌、置灵牌、小殓、成服、吊丧、 大殓、朝夕哭奠、筮宅兆、备椁及明器、 择安葬.........
祭奠。 (1)开吊,也称吊丧,出殡前三天开始进行...叫“出子”是因为有显 示子孙多少的意思。 “出...按照这个口诀,死在什么时间就知道了。按死的时辰,.........
意思是让亡灵 打狗用。 长辈亡故,子孙要戴重孝,奔赴亲友家叩头报告凶 讯以及...? ? 吊丧,俗称出殡,即集体悼唁祭拜。吊唁,要在死者灵 前搭丧棚,上有起脊棚.........
概而言之,传统的丧葬仪式大 致包括初终、招魂、设床、沐浴、装扮、 报丧、铭旌、置灵牌、小殓、成服、吊丧、 大殓、朝夕哭奠、筮宅兆、备椁及明器、 择安葬.........
人死后,家属在家门口搭建灵棚,或在厅堂 内设灵堂,使死者灵魂有安息之处,也是亲友吊丧死者的场所。 灵堂的布置一般在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斗大的奠或悼.........
概而言之,传统的丧葬仪式大致包括初 终、招魂、设床、沐浴、装扮、报丧、铭旌、臵灵牌、小殓、成服、吊丧、大殓、朝夕哭奠、筮 宅兆、备椁及明器、择安葬吉日.........
礼毕,吊丧者哭着出门,丧主哭着返回。 ? 如果丧主因为还没有穿上丧服,不能出见,在吊 丧者致辞后,护丧代答:“某遭此凶祸,蒙慰问。 以未成服,不敢出见.........
整个字合起来表示‘死’的意思。 “葬”字 造字本义:将死者埋入地下,并在...汉代吊丧之礼有以 下几种:一是死者的宗族,生前好友间的吊丧活动。二是帝王与.........
据说,如果临终者有什么挂念的人或事,比如挂念子女还...意思是叫祖母走好,不要记挂家人。穿完寿衣,将死者...已嫁女儿的夫家,只有接到丧报后,才能前来吊丧。.........
民间认为,若有什么心愿未了,死者会含泪不瞑,这就是...“全饭” 在洛阳,尤其是农村地区,亲友吊丧时一般都...“躲钉、躲钉”,意思是告诉死者躲过钉子,以免被.........
(一)传统的丧葬民俗 1、丧俗:停尸、哭丧、报丧、招魂与送魂、做七与吊丧、...埋葬不用殉葬物,不搞什么纸车纸马、童男童女等纸火。送 葬中禁止摆设任何.........
什么是祭奠祖先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什么是头七: 人死后的第七日其魂魄...开吊日,亲友来灵前吊祭,称“吊丧”、“吊孝”。死者长子跪于灵前 左侧答礼.........
吊唁: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亲友接到讣告后即来 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然 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 的意思.........
唁是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 死者家属,死者...带洋字的布料会使殓衣带有阳的意思,对于在 阴间...散哭的特点是随心翻,想到什么就哭什么,搭着什么.........
五、讣闻的刊发:为向亲友们报告死者逝世及吊丧时间...“讣闻”“讣”是告丧的意思,就是将人死了的消 ...“你可知道我是 从什么地方, 从什么年代的深处来.........
因此用花圈或者花篮献祭死者, 意思是在告慰死者的...花篮在如今已经逐渐演 为丧礼活动的一种吊丧礼节和...总之,祭奠死去的亲人,选择什么方式, 受经济、文化等.........
吊丧时与死者关系远近不同,吊丧的礼数、方式也不同。党家、 庄员来时送“酥...“摆歪”字 面意思是找茬、刁难等,事实上并非如此,只是对死者的儿子儿媳对老人.........
? 第四,忌讳用手巾赠人,因为在台湾手巾是给吊丧者...“旅游”,拿不定主意夹什么菜)、忌 移筷〈夹动...“不义之财”的意思;忌讳谈论政治、宗教的话题;忌.........
■ 24小时热门信息
借面吊丧,只鸡絮酒-藏头诗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借面吊丧,只鸡絮酒 借问哀怨何所为, 面瘦头斑四十四。 吊影分为千里雁, 丧乘独归殊不.........
面灰头土面娇嗔满面解手背面借面吊丧金头银面经风雨见世面鸠形鹄面就汤下面老着面皮羸......
借面吊丧; 11、借风使船; 12、借书留真; 12、借箸代筹; 13、草船借箭......
《淮南子 汉 借面吊丧 jièmiàndiàos 谓虚有其表 后汉书弥衡传 意《......
■ 相关热门内容
吹角连营,借面吊丧-藏头诗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吹角连营,借面吊丧 吹笛秋山风月清, 角冠秋礼一坛星。 连营去去无穷极, 营基才了又仓基.........
借面吊丧,纷乱如麻-藏头诗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借面吊丧,纷乱如麻 借问君来得几日, 面上笑添今日喜。 吊影徘徊独愁暮, 丧乘独归殊不易.........
借面吊丧,讲经说法-藏头诗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借面吊丧,讲经说法 借问汉宫谁得似, 面上笑添今日喜。 吊影徘徊独愁暮, 丧车辚辚入秋草。.........
患难与共,借面吊丧-藏头诗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患难与共,借面吊丧 患乱忠臣欺宝刀, 难将白发期公道。 与子禅门同正法, 共看蟾盘上海涯。.........
假力于人,借面吊丧-藏头诗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假力于人,借面吊丧 假饶不是神仙骨, 力士传呼觅念奴。 于今到蜀无交亲, 人情依旧岁华新.........
借面吊丧,强人所难-藏头诗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借面吊丧,强人所难 借问哀怨何所为, 面上减除忧喜色。 吊影徘徊独愁暮, 丧车辚辚入秋草。.........
垂拱而治,借面吊丧-藏头诗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垂拱而治,借面吊丧 垂柳金丝香拂水, 拱辰重认旧云天。 而今却欲嫌谿水, 治中都护有八井.........
借面吊丧,摧枯拉朽-藏头诗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借面吊丧,摧枯拉朽 借问欲栖珠树鹤, 面上减除忧喜色。 吊影徘徊独愁暮, 丧乘独归殊不.........
■ 热门推荐【道教礼仪】——道教叩拜礼仪
我的图书馆
【道教礼仪】——道教叩拜礼仪
道教叩拜礼仪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其礼拜时所用的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周礼·春官·大祝》曰:“辩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稽首,头至地也;顿首,头叩地也;空首,头至手,所谓拜手也......”此三种礼拜统称“三拜”。道教叩拜礼的基本形式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下面就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做以图示:
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两手结太极阴阳印(男女皆为左手在上),举至眉际(一般高以不超过眉际为度)。见图一
向前躬身,双手于腹前合抱。见图二
双手自下而上(不过眉)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图三
左手放于胸前,同时右手下行,腰徐徐下蹲,双腿分开跪于跪垫上(女子则双腿并拢),右掌向下按放在拜垫中央。见图四
左掌向下,覆盖于拜垫中央右手之上,与右手交叉成十字。见图五
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臂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脚分八字,双手交叉为十字,头、背、臀呈一字,象征太上老君八十一化)见图六
抬头,左手收回胸前。见图七
右手用力,慢慢起身站立,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重复图三至图八两次。见图八
三叩后,双手合抱于腹处向前躬身。见图九
紧接右脚向后退一步,左脚随即退步成八字状,双手自下而行礼。见图十
重复图九图十行礼步骤,礼成。见图十一、十二
馆藏&16551
TA的最新馆藏道教礼仪 - 释玄斋
释玄斋以德至上、以术为本、以道济世、以易结缘
&&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见的礼仪简介如下。&53、问:道士是什么?&答:道教中,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称为道士。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入道后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颂经,烧香燃灯,不染尘务。道士又称道人,全真道的男道士又称乾道,女道士又称坤道。旧时,对道士也称呼为黄冠,女道士(民间称为道姑)则称女冠。这是因为道书上说,古时人的衣冠都出自黄帝所定的规制,所以称为黄冠。历代下来已有很大的变异,唯独道士衣冠没有改变。□&54、问: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答:全真派之正式道士,必须经过受戒仪式,受戒即表示接法,为正式之法嗣。出家初入道观为道童,拜师学经,蓄发结辫。在此期间要诵习《早晚功课经》、《三官经》、《玉皇经》、《玉皇宝忏》、《斗科经》以及作道场之经咒。等到有十方丛林开坛传戒时,小庙的师父便保荐其赴丛林受戒。戒期为五十天至一百天,住在十方丛林里过十分严格的宗教生活,听传戒律师宣讲戒律,求戒者要诵读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等三堂大戒的条文。传戒的高道大都是十方丛林的方丈,这时称为“传戒律师”。律师之下,还有证盟师、监戒师、保举师、演礼师、纠仪师、提科师、登籙师、引请师、纠察师、道值师等共同主持授戒。道童受戒后便名入《登真籙》,取得戒衣、戒牒,便成了正式的道士。以后或住丛林,或住小庙,或云游参访,行动自由。□&55、问:道教怎样敬香叩拜?答:道教敬香,有两种。一是殿主烧香,此皆用线香,以三炷为准,插于大香炉内;炷与炷之间距:三炷平列以不过寸宽为合格,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谚。二是坛主拈香,此香以檀香为之,敬拈擅香,非常讲究,每炷擅香长短粗细,长不过寸,粗不过分。坛主拈香时,初炷香插入炉中间,二炷插于左,三炷插于右,三炷香平列并拢。香案上,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叩拜,叩拜礼,是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仪规,用不同的礼节以表示,故有三拜、九拜之仪。“擎拳拱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后世演变成叩头作揖礼,直到现在,道教仍行叩头作揖礼。叩头有三叩、九叩之别。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为一礼。与上圣高真祝寿、庆贺道场毕要行三礼九叩。叩头虽用拜垫,实际是五体投地,即双足,双手著地,头磕下去时要头著手。足站成八字形,双膝与手同时著地,左手搂著右手,拜下时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头为一,表示著老君“八十一化”。□&56、问:道教怎样叩拜?作揖磕头是一回事吗?答: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伴随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一、拱手礼&&&&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平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二、作揖礼&&&&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臀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有老道长说,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总而言之,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57、问:敬香怎样敬?&&&&答:敬神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莫过于敬香。敬香,也称献香,世人多称烧香。敬香旨在“以香达信”,即以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明,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敬香有焚香、拈香两种方式。&&&&焚香较为常见,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线香敬神的仪式。具体做法:(1)选三柱(支)香,不要断香。(2)点燃香(用左手点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吹灭)。(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4)用左手上香(可一次上完,也可分为三次上。分三次上时先插正中,次左,再右),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超过一寸宽(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还要默念《上香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若在一个神殿里供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后两者各上一柱香,仪式相同。)(5)上香讫,即行叩拜礼。&&&&拈香最为隆重,只有在诸神圣诞或供斋设醮时,由主持(方丈、监院)或高功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种,即檀香、沉香、云香、紫降香和茄兰香,是为“名贵五香”。最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称烧檀香。烧檀香比较讲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细,一寸长短;须有专用香炉(称檀香炉),还要另备一些香面(通常以线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类)在檀香炉中间将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上微覆一层香灰。接着,点燃少许事先折成一寸长短的线香,将燃着的那端插入香面内。拈香时用左手,三枚香分三次投炉,直立(先中、次左、后右)或卧于香炉均可。拈香时要默念《祝香咒》:“道由心学,心假(借也)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拈香讫,退回跪垫,行三礼九叩大礼。□&58、问:诵经有些什么礼仪?答:我们知道,所谓“礼”,指表示尊敬的语言或动作,并由此而产生礼仪。前面所述叩拜、敬香以及献供等都是道教礼仪中用动作向神致敬的形式。&&&&道教敬神礼仪中以语言向神致敬的形式,便是诵经。诵经包括念诵和歌赞两部分。念诵是指咏念经文与念诵道教诸神和真仙圣号。诸神真仙为无上大道的化身,信仰诸神真仙便是信仰道。道和经都是道教三宝(道、经、师)之一,咏念经文与诵念诸神真仙圣号,既是对诸神真仙的敬礼,也是自我修持的必要。歌赞是以唱的方式赞礼诸神、真仙的功德。赞词多采用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偈语,如《偈言》、《大赞》、《小赞韵》、《三皈依》等。诵经还是道教各种斋醮法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诵经的作用在于:(1)唱诵诸神、真仙宝诰,以表崇道敬神的虔诚之心;(2)礼拜诸神、真仙,以延生保安,超阴度亡;(3)通过诵经,以求开悟经义,保养元和,合助道力。是故,道教诵经有—定的礼仪和严格的规定。如上殿诵经以钟、鼓为号;开经前,焚香礼拜;要求道士斋戒身心,道装整洁,同声应和,不得交头接耳,思念不专。□&59、问:献神供品有些什么礼仪?&&&&答:神像就是神的分灵身,应当时时供养不怠。供,享献也;养,以饮食供奉也。其供品,平日为香、花、灯、水、果,此为常设之供品。做道场时则在前面五供的基础上,增设茶、食、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现今道观所献供品一般有茶(茶叶或茶水)果(水果或干果)、饭食(米饭或米制品)、面食(馒头或面制品)、菜(青菜或干菜)。献神的供品,也要依礼摆设。其排列顺序是从内到外:一茶、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献供时,先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致礼,然后轻放供桌上。供献讫,还要敬香、叩拜。□&&&60、问:道教的教规有哪些?答:道教的教规主要有四条。一是传授。传授是道家成仙证圣的必由之路,故道教把授道传密之事看得极为重要,以不能乱传乱泄为戒。传授时必须有虔诚求道的思想和行动,洗涤身心,烧香斋戒,并起宏誓、请师证盟,师方予以传授。二是赏善惩恶。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宫府统辖三界十方,故人类的善恶亦属神明的监察范围。行恶的人定受惩罚,甚至丧命;行善的人就可消灾免难而增延福寿。三是斋戒。道教修斋设供,以达到积累功德和防止出现过失、恶疾的目的。斋分为节食斋和心斋,节食斋以和神保寿,心斋以澡雪精神。戒,指对道教徒分别有不同的戒律,并提倡所有人行五戒十善,提出凡人若常行五戒十善,则天人善神护卫,永灭灾殃,长致福佑。四是诵持。道教规定,凡师传的经箓,必当念诵佩持。意思是凡道教徒必须常念诵师传的经法和佩持符箓。&&□&&&&61、问:参访道教宫观的礼仪有哪些?答:道教宫观是道士生活、修道和举行各种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道内道外,都要保持道观的清静、整洁和庄严,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说,进入道观,应当衣冠整齐,注重仪表,不可光身赤脚,也不可高声喧哗等等。所以参访宫观时也有一些礼仪应该注意。1、和道士“招呼”的礼仪。可称道长、仙长、师父、师傅、大师、爷、师兄。因道士不改姓氏,也可带姓称呼,如某道长、某爷。另外有职务可称会长、方丈、监院、知客等。见面一般用传统礼节,抱拳拱手,称“拱手”礼(俗称作揖)。打招呼时,一面拱手,一面口称“慈悲”(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宝,即“慈、俭、不为天下先”,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或天尊圣号。拱手就是两手抱拳(形如太极图),这是道教对别人极为尊贵的打招呼方式。2、与道士言谈的礼仪。见了道士不问寿。即不询问道士的年龄。中国有句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了长生久视,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道士入道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要寻求生命解脱。有的是要学习传统文化,也有的是想练就一身好武功等等。所以,如果没有深交,请不要贸然问其身世。事实上,道人亦是普通人,有着常人的情感,只要相互尊重、理解,是很容易与之交往的。3、烧香的礼仪。各地道观习俗不同。有的地区,可以在神坛前燃烛烧香和焚化纸制“元宝”等。有的地区,只能在道观指定的蜡台、香炉和焚炉中燃烛、烧香、焚纸。有的地区,则只允许烧香祀神,而没有燃烛等其它习俗。4、叩首礼拜的礼仪。重大的道教醮仪(法会),主祭道士都用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仪。如果入宫观不会礼拜,可以在神坛前行鞠躬礼。道教主张为人要“慈悲为怀”、“以礼相待”,忌“轻忽言笑”、“举止不雅”、“为人轻慢”、“斗戏诙谐”、“衣着不整”等不礼行为。沿袭至今的礼节有;叩首、顿首、稽首、鞠躬、曙躬、作揖等。祀神、拜祖、拜师,行叩头、顿首、稽首礼,要求三跪九拜;对长者作叩头礼;对同辈和知已以作揖表示礼貌。5、饮食用斋礼仪。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禁忌。道教特别强调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现今,道教两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以素食为主;而正一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荤,惟逢斋醮必须吃素,因此,在斋期内入正一道观,也不能携带荤菜。待客用膳有两种。全真道宫观以清食待之,有啥吃啥,不摆荤酒,以盛情为满意;正一道宫观待客可摆荤酒。另全真十方丛林里有实行“过堂斋”的,无论道俗过堂时,均应按照丛林规矩,吃饭时不弄出声音,不随便走动、说笑起哄等,讲究“食不语,寝不言”。依照斋堂负责人的指挥,作到威仪随众,就可以了。□&62、问:道教的称谓有哪些方面?答: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神仙、道教法坛、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等若干方面。□63、问:道教神仙怎样称呼?答:道教神仙是对道教信奉的神和仙的统称。神:道的化身(如“三清”)或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化身(如“雷神”)。仙:指通过道家修炼具有神通变化而能利济世间的得道之士。&&&&道教信奉的神仙,有天尊(如“元始天尊”)、老君(如“太上老君”)、道君(如“灵宝道君”)、大帝(如“玉皇大帝”)、上帝(如“玄天上帝”)、帝君(如“梓潼帝君”)、真君(如“北斗真君”)、老人(如“南极老人”)、真人(如“长春真人”)、元君(如“碧霞元君”)、夫人(如“南岳夫人”)、圣母(如“天上圣母”)、灵官(如“王灵官”)、元帅(如“温琼元帅”)、将军(如“五道将军”)、星官(如“七曜星官”)、娘娘(如“眼光娘娘”)、功曹(如“四值功曹”)等多种称谓。其中男仙多称真君、真人或帝君,女仙多称元君、夫人或圣母。道教徒对神仙一律尊称为“祖师”。□&64、问:道教法坛怎样称呼?答: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1)、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高功:又称“法师”。是斋醮科仪中为主的执事。根据斋醮规模的不同,有时一位,有时三位。&&&&经师:是斋醮科仪中唱念经韵、击打法器的执事。全真派醮坛一般要用八位,称为“八大经师”。&&&&提科:负责提音接韵。&&&&表白:负责奏陈表文。&&&&其它还有侍经、侍香、侍灯等。(2)、箓坛: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经箓的法坛。称为“万法宗坛”。箓坛设有三师:&&&&传度师:举行授箓科仪的主持者。&&&&监度师:一般由正一派世袭的张天师担任。&&&&保举师:负责保送正一道士参加受箓。(3)、戒坛: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坛。称为“玄都律坛”。授戒由传戒律师和八位大师共同完成。&&&&传戒律师:又称“传戒本师”、“律师”。由传戒丛林的方丈担任,负责为戒子讲说戒律、传授戒法。律师的选拔非常严格,必须受满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荣膺此职。传戒八大师为:1、证盟大师:负责为戒子(即受戒道士)解说教义经典、经忏威仪等。2、监戒大师:负责监察戒子言行,不许违规犯戒,对不法者有权责罚。(以上传戒律师、证盟大师和监戒大师,又称戒坛“三师”,是戒坛最主要的三位。)3、保举大师:一般由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负责保举戒子参加受戒。4、演礼大师:负责传授戒子登规演礼及戒坛威仪等。5、纠仪大师:负责为戒子纠正礼仪规范。6、提科大师:负责戒坛诵经拜忏诸事。7、登箓大师: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箓”(即戒坛考偈之后按名次排列所编的名册)。8、引请大师:又称“迎请大师”。负责主持戒坛斋醮科仪,担任高功。□&65、问:道教徒怎样称呼?其意义怎样?答:道教徒狭义的指信仰道教的宗教职业人员。广义上包括五种人士:道士、隐士、居士、学士、信士。道教徒中的宗教职业人员现在泛称“道士”或“道人”,不过多用于书面语。言谈中多称“道长”,尊称“仙长”、“道爷”、“师傅”等。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道教相信通过修炼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又称道士为“羽士”、“羽衣”、“羽人”、“羽客”等。道士所戴道冠为木制黄冠(一云道教衣冠与黄帝之时相同),因而又称“黄冠”(一般指男道士),女道士则称“女冠”(偶尔也称“女黄冠”)。现在一般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道士初入道观,称为“道童”。道童先须在庙内出力苦行,培养功行,又称“行行”(读xínghéng)。冠巾拜师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道士。现代道教分为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遂有“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之称。全真派道士擅长斋醮者,尊称“法师”。正一道士散居民间从事斋醮活动者,称为“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称“火居道士”,俗称“连家道”。台湾道教基本上全属正一派,其中从事度生一类丧葬仪典者称为“乌头道士”。&&&&道行高超的道士,称为“高道”、“高真”、“高士”或“大德”。对于隐居修炼的道士,尊称“大隐”或“高隐”。历史上著名的高道,过去的皇帝多封赠以“先生”、“真人”或“天师”之号。“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东汉时称传道者为天师,张道陵创立正式道教称为天师,其后代子孙世袭“张天师”称号。道教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徒尊为“宗师”或“大师”。对道士还有几种称呼:(-)法师:是对教内精通教义教理、能为人师者的道士的尊称;道士中学法精进、能主持斋仪的人,亦称为法师。(二)炼师:道士中修持日久,德高思精的人,称之为炼师。(三)嗣师、宗师、律师、大师:全真派中,没有受戒的称为嗣师;已受戒的称为宗师;曾担任方丈的,称为律师;职司戒坛的,称为大师。(四)天师:这是正一派道士对天师道创教人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教主的尊称。(五)方丈:这是对道教十方丛林道观主持人的称谓,其所居静室亦称方丈。(六)监院:道观内,对仅次于方丈的全观事务总管者的称谓。(七)住持:道教庙观内维持道法和总持事务的道士,都可以称为住持。据《道门十规》上说,“住持之上,必德高年耆,刚方正直,言行端庄,学问明博,足为丛林之师表,福地之皈依者任之。”(八)知客:道观中负责接待外方道众和宾客者称谓。&&&&&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呼。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 非专职的在家信仰道教的教徒,受过三皈五戒者称为“居士”,未受过皈依的信教者称为“信士”。&&&&道士入道之后,沿用原来的姓氏,表示继承中华民族古老传统,不背亲,不绝伦,不忘祖宗。入道之后改用道名,即在原姓之下,第一个字由宗派字谱上取,第二个字由师父按照教义来取,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道名。道名之外,可以另取道号,一般是“某某子”或“某某道人”。问讯道士姓氏称“仙姓”,问讯名字称“上下”,问讯宗派称“仙派”。道士居所,称为“丹房”或“丹室”。道士寿终,称“羽化”、“解化”、“仙化”、“仙去”、“仙逝”等。道士外出寻师访道,称为“参访”,现在各地道教团体之间的访问团,也称“参访团”。道士外出遨游,称为“云游”。到其它道观留住,称为“挂单”。在某所道观入道的道士,称为这所道观的“法眷”。 □&66、问:丛林执事有那些?怎样称呼?答:道教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丛林的正常秩序。丛林各执事称谓如下:方丈:道教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监院:俗称“当家”。道教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其它还有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同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又称道教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详见本书“道教宫观·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条)□&67、问:道教的清规、戒律有哪些?&答:道教宫观内对违犯戒规道士的惩处条例称作清规。道教创立时规定:凡道士犯法者,先原谅三次,如仍不改过,才给以惩罚。其目的是“闻人有过助其自诲”。使在净室中向神叩头思过,以乞求“诸大神原其不及”。现存较著名的清规有《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长春真人规榜》等。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条规称作戒律。道教初期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静。两晋南北朝时,由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制定出“五戒”、“九戒”、“十戒”和其他戒律,这些戒律均为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之用。□&68、问:何谓符籙?答:符籙,也称“符字”、“墨籙”、“丹书”。为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道教谓可用它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东汉时张道陵祖师就曾以符籙为人“治病”或“驱鬼”。后世道士盛传其法。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有亲临道坛受符籙事,魏太武亲受符籙,自是之后,每帝即位,必先赴道坛接受符籙后才即位。□&69、问:何谓斋醮?答: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其法为清心洁身,筑坛设供,书表章以祷神灵。斋者,戒洁行事,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斋,斋必有戒,故亦云斋戒。醮者、祭也,祈祷也。道教所建祈禳法事道场,皆曰建醮,又统称为“斋醮”。道教宫观逢祖师圣诞或道教节日都要建醮庆贺。另十方丛林有“赈孤”的醮仪,即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要作道场,追荐超度亡魂,超度已故(道教称为羽化)的道士和十方信众。平时有道士羽化,亦建醮超度。宫观以外的信徒也可出资请宫观修斋建醮,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寿、求平安以及超度亡魂等。除在观庙内建醮外,也有外出到信徒家建醮的。□&70、问:道教认为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炼度是什么?答:人乃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受魂于天,滞魄于地,死后魂魄分离。魂常使人行善,魄常使人行恶。所以,修行者必须调魂制魄,人常行善事则魂(阳气)旺,死后魄随魂上升天界;人常行恶事则魄(阴气)滞,死后则魂随魄沉,沦入幽冥,历十八层地狱,六道轮回受无量苦。道教的超度科仪就是将沉沦于幽冥的魂魄通过高功法师的济炼,将其化为轻清之气上升,随其生前所做善恶之业,往生不同的天界。炼度,是超度亡魂的科仪之一。道教认为,通过经功、符籙或内丹术可使亡魂受炼,消除罪业、重获神形、获得度化,故称炼度。□&71、问:道教为何诵早晚功课?答:玄门早晚功课,是道教徒早晚必诵的两部经典,是修道者的基本法则。功课者,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道之士要认真习诵,理解经意,深悟玄理,脚踏实地按经旨行持。道教讲结三缘,《早课》诵清静经,即分轻清之意,为祈求国泰民安,忏悔罪业,可结仙缘。《晚课》诵救苦经,超度鬼魂,可结鬼缘。《午课》诵三官经,可赐福、消灾、解厄、赦罪,可结人缘。□&72、问:怎样许愿、还愿?答: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神许下的诺言予以对现。许愿、还愿不需择吉日,随时随地都可以许愿、还愿。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许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可大可小,不拘形势,有许做多少善事的,有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书赠送、捐资修庙等。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之时许下的什么诺言都必须兑现。□&73、问:塑像仪有哪些内容?答:道教以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为基础,继承了道家“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思想,所以在修建殿宇时,一般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在全真祖师重阳真人《立教十五论·第五盖造》中讲到“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所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故而禀此祖训,所以道教殿宇一般不尚奢华,而以朴实见长,有些地方的道教宫观甚至保持白墙灰瓦的朴素面目。在造像时,与道教的修行也是息息相关的,道教倡导天人合一,认为“一身天地,天地一身”。把人身与天地万灵相对应,通过存想自身体内之神祗,以契合天地之神祗,从而达到与道合真的目的,故而在塑像时,便于存想神灵金容,一般神像都比较小巧,但十分精致。道教塑像有一定的仪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第二卷有《造像品》,规定了造像的先后次序,质料、尺寸、仪相、辅神、衣冠、华座、冠帔等,要求皆依经典规定。在塑像时,也要进行敬神仪礼。首先,要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开工仪式,向神位或木料供奉,焚香、诵经、礼拜。“开脸”(也称“开相”)后神像头部要用红布或红纸蒙上。还要将经典、五谷、铜镜、朱砂、沉香、雄黄、五色线、金银珠宝、灵符或香灰等放入神像体内。塑像造好后,还要进行开光点眼仪式,举行祭祀庆祝活动。□&74、问:道教节日有哪些?答:道教以神、仙之诞辰为节日,到时要举行隆重斋醮,包括祭星与设道坛诵经。有的节日还有庙会集巿。道教各派都有所崇奉之本宗祖师,但对道教共同尊崇之神的诞生节日,都是很重视的,如:1.三清节:即冬至日为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是灵宝天尊圣诞,二月十五日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圣诞。2.三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3.正月初九日:&玉皇上帝圣诞。4.三月初三日:真武圣诞、王母娘娘圣诞,俗称“蟠桃会”。5.四月十四日:吕纯阳祖师圣诞。6.五月十八日:张天师圣诞。7.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8.十二月二十二日:王重阳祖师圣诞。9.六月初一至初六为南斗下降日(朝南斗会)、九月初一至初九为北斗下降日(朝北斗会)、10.五腊节: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总之,每逢节日,宫观都要设坛诵经庆贺。□&75、问:朔,望,晦,电,是哪一天?答:阴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三十为晦、十四为电。□&76、问:接驾是什么时间举行?答:因为阴历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大帝巡天之辰,故道教宫观都举行“接驾”仪式,在腊月二十四日半夜子时举行。□&77、问:何为道历?答:道历为道教专用之历法也。是以我国夏历及六十甲子纪年的一种历法。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西元前二六九八年)开始,迄今(西元二00六年)道历为四七零四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西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也。而道教斋醮道场,所用表奏文牒等,则皆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对神明故不用道历纪年也。现在,炎黄子孙以为:中国乃数千年文明古国,应用自己的纪元。不应该惟西方的马首是瞻。以基督教之历法用于中华国土,岂不自取其辱?枉自称五千年文明古国!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因此,提倡正规场合用黄帝纪元某某年(或称中元某某年,或黄历某某年),其余凡用“公元”的一律改称“西元某某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叩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