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实军力绝对垃圾军力最大软肋究竟在哪里

软实力是中国企业的最大软肋|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软实力是中国企业的最大软肋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赵磊
  中国企业或中国经济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痛点”就是:有企业,不一定有产品;有产品,不一定有品牌;有品牌,不一定有品牌价值。软实力是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软肋。
软实力是中国企业的最大软肋
  中国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力量,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全球软实力明显弱于硬实力。中国企业在工程建设、资金支持、价格定位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价值观感召、标准规则制定以及法制契约塑造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很多企业“蜂拥”而出,不分企业业绩、能力、口碑、背景等,统统喊着“一带一路”的口号,“攻城略地”,其场面颇为壮观。但是,越火热时越需要冷静,要认真思考问题和痛点。
  近年,中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和排位大幅上升,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经济发展“硬实力”的缩影,从1995年的3家企业到家,中国仅用了2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500强品牌第二多的国家,超过100家企业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但细细分析,世界500强中国上榜企业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中国上榜企业来自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较少,主体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较少;中国大型企业分布的行业结构比较简单、覆盖面或涉及的行业宽度不够。例如,在制药、零售、食品和饮料制造、餐饮、旅游等行业,其他国家都有企业进入名单,而中国却全部都是空白,没有一个企业进入500强名单;知名的企业品牌相对比较多,而知名的产品品牌十分稀少;上榜的绝大多数都是垄断性企业或者国有企业,中国非垄断性私营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总之,中国企业或中国经济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痛点”就是:有企业,不一定有产品;有产品,不一定有品牌;有品牌,不一定有品牌价值。
  软实力是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软肋,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缺乏文化与价值观传播,国际社会的认同度较低。目前,中国企业输出的主要是产品、技术,但对话语体系、价值理念、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传播明显不足。没有在文化和价值观领域发力,就很难引起共鸣、征服人心。日本企业向全球推出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世界60%的动漫来自日本;美国好莱坞电影几乎占据了全球80%的电影市场。这些文化产品背后蕴含的文化与价值观也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和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一带一路”要首先解决文化自信问题。
  第二,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塑造能力尚待完善。过去,中国企业习惯于“只做不说、多做少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做了大量有社会责任的事,但“不善言辞”的形象使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企业不愿意交流,是因为背后有不可告人的图谋。在多次海外民调中,中国企业的负面形象集中在: “商人”,且不惜代价(Manufacturer-at all costs);中资公司不愿接受采访;中国不愿曝光其与合作地区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与能源消耗;关注如何从非洲等地区获取资源,等等。反观日本等西方国家,常常收购驻在国的电视台、电台和报纸,以占领形象塑造和话语引导的主动权。2015年,日经收购FT(金融时报),此举必然提高日本企业在全球商业领域中的存在感,增强了日本企业国际化的媒体支持。此外,由于平时不善于(甚至极力回避)同驻在国媒体打交道,因此在发生突发性危机事件时,中国企业非常被动,极易成为众矢之的。
  第三,同非政府组织等民间力量打交道的意愿和能力不足。在“一带一路”沿线上,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层面有很强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目前,中国企业与当地民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互动非常有限。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不仅支持当地的民间力量,而且还派遣本国非政府组织积极配合其商品和文化的全球传播。例如,美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十分突出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要求后者“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强调“政府监管行为只能涉及企业是否依法经营,而无法涉及具有道德属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而使美国企业的海外发展能够占据道德高点。
  第四,不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不可忽略宗教因素,要加强对宗教的认知,要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要了解“一带一路”,就必须首先了解宗教。如果我们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产生疏离感。例如,“一带一路”沿线有众多的伊斯兰国家,同它们的企业打交道不了解伊斯兰金融恐怕不行。伊斯兰金融体系是按照伊斯兰教义建立起来的道德型金融体系,主要指在伊斯兰教法体系下的融资活动。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禁止利息;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禁止进行欺骗性、冒险性和投机性的投资;投资活动要严格符合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对从事诸如赌博等活动的任何投资都严格禁止;重视合同的神圣性。可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宗教不仅是个文化或社会问题,也是贸易和金融问题。此外,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诸多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侵犯了驻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
  第五,社会责任感以及本土化意识亟待提升。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有所改善,但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依然较差,具体表现在企地融合不够、企民融合不足、生态环保意识不强、产品质量不过关等。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有一些海外项目和产品出了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其他企业的后续项目,从而引发恶性的连锁反应,导致当地政府和民众对“一带一路”项目的不满与排斥。同时,本土化意识是衡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有不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依然不善于融入当地社会进行人文交流,也较为忽视当地员工的福利和发展,比如不注重加强对后者的培训培养以及职业规划,员工普遍对中国企业没有归属感和依赖感。另外,企业管理模式也需本土化,当企业“走出去” 时会发现国内模式很多“水土不服”,例如,对当地员工的管理很难按照国内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开展,对待工会的态度也必须“因地制宜”。
  综上所述,中企的文化软实力偏弱,突出表现在国际社会很难从价值层面认同中国企业。因此,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必要提升软实力。具体建议如下。
  加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教育宣传工作。首先,要加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教育培训,很多企业对“一带一路”的内涵把握不清楚,甚至认为“走出去”就是要输出剩余产能,就是要获取能源资源,如此的错误认知会使沿线国家认为中国企业是来“吸血”的,而不是来“输血”或“造血”的。其次,要鼓励中国企业把“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讲清楚:中国希望自身文化与价值能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赢得尊重,不希望国际社会把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仅仅看作是“会走路的钱包”。总之,从本质上说,“一带一路”是文化交流与人心亲近的事业,是文化经济学的典型事例。
  完善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考核指标和法规建设。考核的方向是真正推动中国企业成为受欢迎的世界一流企业。指标设定要充分激发中国企业的海外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形象优化。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认真思考,如何从量的优势过渡到质的优势,简言之,如何从偏重亮丽的销售数据,转变为追寻消费者的长期认同与忠诚度。考核指标不仅要关注中国企业是否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同时考核企业是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以及生态友好的关系。否则,“走愈久,越被动”。
  尽快打造优质和品牌项目,形成示范效应。不是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是“一带一路”企业,不是所有“走出去”的项目都是“一带一路”项目。唯有尽快打造“一带一路”的优质和品牌项目,才能形成示范效应,才能去伪存真。越火热时越需要冷静,需要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进行识别管理。
  优化“一带一路”的品牌战略。中国企业并不缺少品牌,中国有170多万个品牌,但中国品牌的商业化能力过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中国也有一批世界级企业,但是真正成为国际品牌的却寥寥无几。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要由产品营销转换为品牌营销,品牌国际化、公司全球化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本文作者介绍: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目前主持中央党校“一带一路与边疆稳定”课题。)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目前主持中央党校“一带一路与边疆稳定”课题。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劳动力廉价是中国经济最大软肋吗?--智文杂谈--凤凰网博客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劳动力廉价是中国经济最大软肋吗?
【中国劳动力工资确实很低廉,因此,面对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许多学者自然而然将需求不足归结为劳动力太过廉价,因此自然而然提出要提高劳动工资。但是我们必须仔细考虑这个问题的实质,到底什么才算是劳动力廉价?假如同样的行业,国汽车工人工资为10000元每月,而中国汽车工人为1000每月,那么,一看起来自然会使人觉得,国工人很高价,而中国工人则很廉价。其实这样的判断太简单了,甚至错误。为什么?因为,工资10000元的国工人甚至有比收入只有1000元的中国工人更廉价,反之,收入少得多的中国工人反而比国工人显得更贵。这是为什么?这就要从工人劳动效率来说,如果国工人的生产效率比中国工人高10倍,则在上述这样的收入对比下,他们的劳动力贵廉程度是相等的,如果国工人生产率比中国工人高11倍,则美国工人的10000元工资就要比中国工人1000元工资更廉价了。而这正是低工资的悲哀之处:工资的绝对值既很低,但由于生产率低,这些工资所占去的成本额并不低。因此,我们知道日本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中国工人高很多,因此在日本工人获得比中国工人高许多倍工资的时候,日本汽车的成本价格仍然要比中国汽车低,竞争力更强。可见,现在中国工人的工资是不是很廉价,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在生产率仍然低下的时候提高工人工资,很有可能使制造业陷于更加艰难的困境。--
劳动力廉价实为中国经济最大软肋  央行最近发布的《2008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关于东莞农民工真实生态的一些调查数据,非常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调查显示,东莞最低工资标准从1994年的350元/月提高到2008年的770元/月,15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不足5%,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1%,但在消费支出上,有近六成农民工每月消费在500元以上(据5月29日《广州日报》)。&
  如果把上述调查中的数据与中国经济长期面临的消费不足的痼疾,乃至与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型放到一起解读,相信既能够消除观念上的一些重大误导,也能给即将启动的收入分配改革如何建立农民工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以启示。&
  长期以来,谈起“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廉价”常常被“美化”。这两年在谈起中小企业困境的时候,很多人都把《劳动法》诸多规定的严厉、导致中小企业人力成本增加视为罪魁祸首。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一些企业家、学者、人大代表甚至将中小企业暂缓实施《劳动合同法》作为“脱困”的路径选择。&
  抛开最低工资本身的是非不论,央行调查报告的数据告诉我们,依靠劳动力低廉的成本优势的“中国模式”虽然创造了经济奇迹,但这种模式显然建立在“利润挤压工资”的畸形分配的基础上,由于收入太低导致居民购买力低下,从而导致消费不振。在外需旺盛的情况下,这种分配的弊端不太显性,但当外需大幅度下滑的时候,通过“挤压居民工资创造竞争优势”的模式必然导致所谓的“产能过剩”———国内居民在劳动报酬没有正常增长的情况下,不可能产生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消费能力。&
  因此,劳动力廉价与其说是“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毋宁说是中国经济的最大软肋。几个简单数字可一目了然地说明此问题:一是改革30年,GDP的年均增速远远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二是1997年~2007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降至39.74%,资本收入占比持续上升,企业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从21.23%升至31.29%;三、从小时最低工资看,我国平均是0.2美元,而欧美等国是25到30美元。如果我们再把央行报告中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长不足5%考虑在内,中国消费不足的症结不言自明。&
  很显然,解决的关键就是提高劳动报酬,提升居民的购买力,而非相反。&
  将中小企业的困境归结于劳动者最低工资的提高,不仅荒谬,而且不人性。按照“库茨涅茨曲线”,在经济发展到某一个点,一定会有一个跳跃,这个跳跃首先就表现在对劳工的保护上,只有完成了这个跳跃,我们的社会才会前进一大步。如果我们把“中国制造”的前途寄托在压缩劳动者的生存权利上,则永远走不出不得不依赖出口的周期律和恶性循环。&
  中国经济需要的是理顺扭曲的分配制度,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从整个经济循环的周期而论,如果居民消费能力高,企业的利润没有过度压榨工人的收入,即使面临外在的危机,中小企业也不会像今天如此不堪一击。因此,不是因为工资高而导致中小企业的困境,而恰恰是工资太低才导致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内需无法激活。不到1000元的工资,高达500多元的基本支出,最低工资标准已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根本没有下降的空间。如果我们再在政策上不改弦更张,以牺牲劳动者的公平收入,换取一时的经济复苏,丧失的恐怕不仅是未来社会进步的道德基础,还会丧失社会赖以进步的理念和法治基础。&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的生活是忙碌的,紧张的。我每天都在经历,观察,体会,也在做比较。
让压抑的刻板被随性的率真代替;伪装的圣贤被裸露的骚动代替;三思后行的语言被信马由缰的豪爽代替.让身体和精神感受灵动和流畅;让不修饰,不伪装,无拘无束的真性情裸奔在惬意的跑道!抱歉: QQ.MSN一概没有.敬告: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美国揭秘中国最大软肋:解放军没有盟友(1) - 81军事网
美国揭秘中国最大软肋:解放军没有盟友(1)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6月11日文章,对于中国新版国防白皮书,外界主要聚焦其海军军力投射。讲述北京深化安全合作的最后一章,显然未太受关注。其实,从中可看出中国的雄心和局限性。
该文件概述了解放军志在深化与各国的军事关系,希望与外国伙伴的演习和训练,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如人道主义救援),扩大到以更为传统的安全领域为主。这些不只是雄心抱负。过去10年来,中国全方位深化安全伙伴关系。
解放军已与150多个国家的军队交流,训练了数以千计的外国人员。2002年前,解放军从未进行过联合演习,此后与20多个国家进行演习,其中有美国盟友、甚至美国。然而,对话和军事交流是一回事;海外基地、情报分享协议及共同防御条约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这方面,中美的鲜明对比具有启发性。
美国有数十个盟友,并享有与其几十年的密切政治和军事关系。中国只有一个条约盟友朝鲜,且北京与平壤是否真的互相防卫也成问题。美国有数百海外基地和设施,分布于全球40多个国家;而中国仍在试图建立首个境外基地。
此外,中国的日益咄咄逼人也制约其发展重要安全伙伴关系的能力。这促使亚洲国家军队互相抱团并与美国联合,其抱团的动力远大于与解放军协作的兴趣。
与北京合作将继续吸引各国。有些国家想要与解放军密切合作带来的无附加条件军事援助,也有的想利用军事交流加大对中国意图的了解。但是,对北京当前行动的不安及对未来意图的猜疑,仍将令中国难以取得一系列全面的安全伙伴关系。
这给美国及伙伴带来机会。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实力增强,华盛顿一直在谋求影响北京的选择。如今,美国可更容易地加强印太地区安全关系网,以确保中国在一个其他国家够强大并互相联合的地区崛起。
大家正在看……&#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专题]中国增强在青藏军力:后勤是最大软肋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专题]中国增强在青藏军力:后勤是最大软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1:34:12|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3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专题]中国增强在青藏军力:后勤是最大软肋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真实军力恐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