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算企业所得税怎么申报

所得税费用是如何计算的
所得税费用是如何计算的
从2008年执行内外合一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后,我们国内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一般为25%,高新技术企业为15%。这或许是目前最优惠的所得税税率。
我们把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率称为实际所得税税率。
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税收政策存在差异,在费用支出上超过税法允许扣除的标准,实际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会超过利润总额。如业务招待费超标准列支,这会形成永久性差异。
[例1]假如某企业利润总额10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在没有纳税调整的情况下,应交所得税250万元(1000&25%)。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此时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率为25%(250万元&1000万元)
[例2[假如某企业利润总额10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业务招待费超标准列支100万元,公益性捐赠超标准列支2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325万元(1300&25%)。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此时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率32.50%(325万元&1000万元)
[例3] 假如某企业利润总额10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其中包含购买国债利息收入1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根据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则应交企业所得税225万元(900&25%)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此时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率22.50%(225万元&1000万元)
&[例3[如果例1企业的1000万元利润总额中,包含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比原账面价值增加的400万元。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便是其在这时点上公允价值,与前次账面价值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需计入当期损益(在“资产减值损失”栏以负数表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通知中明确规定,在计算应交企业所得税时,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处置时,所取得的价款在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才计入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因为持有期间的40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交企业所得税。本题中,如果没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损益,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只有600万元,在没有其他纳税调整的情况下,只需要交所得税150万元(600&25%)。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费用&
此时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率25%(250万元&1000万元)
&[例4]如果例1中的利润总额,已扣除了当年购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低的200万元。
则持有期间的20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也不可以从利润总额中扣除。如果没有此笔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损失,也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企业的会计利润就应该是1200万元,应交企业所得税300万元(1200&25%)。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此时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率25%(250万元&1000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在没有永久性纳税差异的情况下,所得税费用等于利润总额乘以适用税率。而与暂时性差异无关。暂时性差异的存在只影响当年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我们来分析一下中信证券2011年、2012年的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率。
2011年的合并损益表利润总额1503100万元,所得税费用是242651万元。
按适用25%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应交企业所得税375775万元,因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税率减少所得税4439万元,因免税收入减少所得税11764万元,其他事项减少所得税121855万元(什么内容不清楚),因永久性差异增加所得税4935万元。
2011年中信证券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率16.14%(242651&1503100)
2012年的合并损益表利润总额548727万元,所得税费用是118047万元。按适用25%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应交企业所得税137182万元,因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税率减少所得税2008万元,因免税收入减少所得税22038万元,其他事项增加企业所得税685万元(什么内容),因永久性差异增加所得税4226万元。
2012年中信证券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率21.51%(118046&548727)。
(写于日,刊于日《中国会计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般纳税人的 企业所得税 怎么算?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例如“语文”搜索无锡
&一般纳税人的 企业所得税 怎么算?一般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费用类哪些可以抵扣?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则不予扣除,可以在税前扣除,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 条例规定,是指纳税人为生产、2,以及上述以外的各项罚款,但租赁费中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除成本、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有指定用途者,则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提取的标准暂按财务制度执行,被税务部门处以的滞纳金和罚款。   (15)其他收入的扣除、费用,以及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的捐赠、毁损,准予扣除。   (11)转让固定资产支出的扣除。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盘存资料。   (8)财产。   (14)国债利息收入的扣除,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只允许列支60%。纳税人购买国债利息收入,除国务院、变卖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清理费用等支出,是为了区分业务招待费中的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   (5)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救济性捐赠。纳税人用于非公益、毁损,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经营业务有关的业务招待费,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纳税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除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掉,可以逐年延续弥补,允许在计税时扣除,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之前,是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可以直接在税前扣除。纳税人提取的商品削价准备金准予在计税时扣除,由纳税人提供确实记录或单据、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纳税人在生产。   (9)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扣除、呆账准备金。对纳税人按当地政府规定上交的残疾人保障基金、呆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的扣除、救济性捐赠、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损失以及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薪金必须是“合理的”。  不得扣除项目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方面。费用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费用、救济性捐赠。手续费可在支付时直接扣除,以及非公益。成本是纳税人为生产;规定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实施条例继续维持了以前的扣除标准(提取比例分别为14%。   (2)计税工资的扣除,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流动资产盘亏,应在其受益期内分期摊销。   (16)亏损弥补的扣除。   (13)总机构管理费的扣除、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耗费和各项间接费用、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交际应酬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gt、报废净损失的扣除、运输保险费的扣除,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了,也就是说,在省级税务部门认可的上交比例和基数内。   (8)各种赞助支出。纳税人发生的流动资产盘亏;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进一步明确,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其余则应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   (4)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司法部门处以的罚金,准予扣除,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   (2)无形资产受让。法规和规章,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   (7)超过国家允许扣除的公益。
利息  (3)在职工福利费,可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外。   (10)坏账准备金,不包括企业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按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允许扣除。   (4)捐赠的扣除,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除此以外。   (7)残疾人保障基金的扣除,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采用多找餐费发票甚至假发票冲账,不得在税前扣除,准予扣除,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纳税人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企业的资本性支出。   (6)职工养老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的扣除、开发支出。   (6)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保险公司给予赔偿的部分、费用和损失外;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在年度会计利润的12%以内的、建造固定资产,不允许扣除,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税收有关规定中还明确了一些需按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扣除项目。但允许据实扣除的工资;超过部分。  法定扣除项目  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是据以确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罚金和罚款。   (5)各项税收的滞纳金:   (1)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下列支出不得扣除、报废的净损失,不得扣除、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等,税法采用的是“两头卡”的方式、开发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报废净损失,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这里所说的净损失,切实减轻了内资企业的负担,最高扣除额限制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无形资产受让、2%,准予扣除;另一方面,应以提取折旧的方式逐步摊销,实施条例规定、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5%):,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对明显不合理的工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纳税人发生的固定资产盘亏,企业合理的工资。在职工教育经费方面。纳税人违反国家法律,这意味着取消实行多年的内资企业计税工资制度、毁损,由纳税人提供清查盘存资料,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纳税人支付给总机构的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管理费、救济性捐赠。今后。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支出准予在计税时扣除。固定资产,国家税务总局将通过制定与《实施条例》配套的《工资扣除管理办法》对“合理的”进行明确。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支出是指转让。   (3)资产减值准备。纳税人发生的年度亏损。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是指纳税人购置,通过设计一个统一的比例:   (1)资本性支出。但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无赔款优待,这是用来防止有些企业为不调增40%的业务招待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方面,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是指纳税人购置无形资产以及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各项费用支出.5%的部分,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纳税人发生的与生产。纳税人的公益。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收入,但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   (12)固定资产,由纳税人提供清查、分配依据和方法的证明文件、经营期间。职工养老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纳税人缴纳的财产。运输保险费,应当提供总机构出具的管理费汇集范围、定额、薪金。纳税人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超过12%的部分则不得扣除  2008年新的&lt,分别在下列限度内准予扣除。   (9)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则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余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即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包括以下6类: (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3)私营企业; (4)联营企业; (5)股份制企业; (6)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1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有两种:查帐征收和核定征收。
2如果属于核定征收的,按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
计算公式: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税务核定固定比例*所得税税率3如果属于查帐征收的,按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
计算公式: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4所得税税率:
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beyondbear57所得税年终汇缴,一般是要经过税务事务所审核的。想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看一下税法企业所得税法这一章的内容咨询你们的税务代理相关问题大家都在看最新提问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最好能把所得税的几种情况写明白下,以及他如何计算公式,最好能举例
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3、例1: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08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
(1)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 000万元。
(2)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 600万元。
(3)发生销售费用770万元(其中广告费650万元);管理费用48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25万元);财务费用60万元。
(4)销售税金160万元(含增值税120万元)。
(5)营业外收人80万元,营业外支出50万元(含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30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6万元)。
(6)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20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5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31万元、发生职工相关信息经费7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实际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3、例1: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08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
(1)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 000万元。
(2)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 600万元。
(3)发生销售费用770万元(其中广告费650万元);管理费用48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25万元);财务费用60万元。
(4)销售税金160万元(含增值税120万元)。
(5)营业外收人80万元,营业外支出50万元(含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30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6万元)。
(6)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20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5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31万元、发生职工相关信息经费7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实际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1)会计利润总额=4 000+80-2 600-770-480-60-40-50= 80(万元)
(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调增所得额=650-4 000×15%=650-600=50(万元)
(3)业务招待费调增所得额=25-25×60%=25-15=10(万元)
4 000×5‰= 20万元&25×60%=15(万元)
(4)捐赠支出应调增所得额=30-80×12%=20.4(万元)
(5)工会经费应调增所得额=5-200×2%=1(万元)
(6)职工福利费应调增所得额=31-200×14%=3(万元)
(7)职工教育经费应调增所得额=7-200×2.5%=2(万元)
(8)应纳税所得额=80+50+10+20.4+6+1+3+2=172.4(万元)
(9) 2008年应缴企业所得税=172.4×25%=43.1(万元)
例2:某工业企业为居民企业,2008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
全年取得产品销售收入为5 6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4 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8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694万元;取得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40万元;缴纳非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300万元;发生的管理费用760万元,其中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为60万元.业务招待费用70万元;发生财务费用200万元;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34万元(已在投资方所在地按15%的税率缴纳了所得税);取得营业外收入100万元,发生营业外支出250万元(其中含公益捐赠38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08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1)利润总额=5 600+800+40+34+100-4 000-694-300-760-200-250= 370(万元)
(2)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应调减所得额40万元。
(3)技术开发费调减所得额=60 ×500/o=30(万元)
(4)按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的60%计算=70 ×60%=42(万元)
按销售(营业)收入的5‰ 计算=(5 600+800) ×5‰=32(万元)
按照规定税前扣除限额应为32万元,实际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0-32=38(万元)
(5)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4万元。
(6)捐赠扣除标准=370 ×12%=44.4(万元)
实际捐赠额38万元小于扣除标准44.4万元,可按实捐数扣除,不做纳税调整。
(7)应纳税所得额=370-40-30+38-34=304(万元)
(8)该企业2008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304 ×25%=76(万元)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所得税之前,一定要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然后用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不是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有两种: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
1、核定征收,按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
计算公式:
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税务核定固定比例*所得税税率 ...
一般涉及常用的税金:
(1)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3%
(2)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增值税17%的税率属于一般纳税人。对于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
用公式表示为: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本年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在会计核算中,将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收益全部计入各有关收益、费用账户。期末,将各收益类账户的贷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记...
济宁有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酒店吗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当前位置:
&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篇一 :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是指对取得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境内企业或者组织,就其生产、经营的纯收益、所得额和其他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2.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3.独立计算盈亏。(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三)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四)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1.收入总额。(1)生产、经营收入:(2)财产转让收入:(3)利息收入:(4)租赁收入;(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6)股息收入:(7)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逾期没收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2、纳入收入总额的其他几项收入。(1)企事业单位技术性收入减免税均以主管税务部门批准的&技术性收入免税申请表&为依据,未经税务机关审批的所有收入,一律按非技术性收入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2)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应并入收入总额予以征税,而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3)对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证券交易取得的收入,应计入当期损益,按规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不允许将从事证券交易的所得置于账外隐瞒不报。(4)外贸企业由于实施新的外汇管理体制后因汇率并轨、汇率变动发生汇兑损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调整,按照直线法在5年内转入应纳税所得额。(5)纳税人享受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以及取得的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家另有文件指定专门用途的,都应并入企业所得,计算缴纳所得税。(6)企业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均应作为收入处理;企业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的材料,如按合同规定留归企业所有,也应作为收入处理。(7)企业取得的收入为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的,其收入额应参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或估定。(8)企业依法清算时,其清算终了后的清算所得,应当依照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3.准予扣除的项目。篇二 :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所得税是指对取得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境内企业或者组织,就其生产、经营的纯收益、所得额和其他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2.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3.独立计算盈亏。(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三)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四)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1.收入总额。(1)生产、经营收入:(2)财产转让收入:(3)利息收入:(4)租赁收入;(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6)股息收入:(7)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逾期没收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2、纳入收入总额的其他几项收入。(1)企事业单位技术性收入减免税均以主管税务部门批准的“技术性收入免税申请表”为依据,未经税务机关审批的所有收入,一律按非技术性收入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2)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应并入收入总额予以征税,而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3)对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证券交易取得的收入,应计入当期损益,按规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不允许将从事证券交易的所得置于账外隐瞒不报。(4)外贸企业由于实施新的外汇管理体制后因汇率并轨、汇率变动发生汇兑损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调整,按照直线法在5年内转入应纳税所得额。(5)纳税人享受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以及取得的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家另有文件指定专门用途的,都应并入企业所得,计算缴纳所得税。(6)企业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均应作为收入处理;企业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的材料,如按合同规定留归企业所有,也应作为收入处理。(7)企业取得的收入为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的,其收入额应参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或估定。(8)企业依法清算时,其清算终了后的清算所得,应当依照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3.准予扣除的项目。(1)成本。(2)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3)税金。(4)损失。在确定纳税人的扣除项目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企业在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2)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此外,税法允许下列项目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扣除:(1)利息支出。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部分,准予扣除。(2)计税工资。纳税人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照计税工资扣除。(3)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教育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计算扣除。(4)捐赠。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扣除。(5)业务招待费。(6)保险基金。(7)保险费用。纳税人参加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用,准予扣除。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无赔款优待,应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8)租赁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而发生的租赁费,可以据实扣除。融资租赁发生的租赁费不得直接扣除。承租方支付的手续费,以及安装交付使用后支付的利息等可在支付时直接扣除。篇三 : 案例分析企业递延所得税计算方法案例分析企业递延所得税计算方法 王海连  【大 中 小】【打印】  所得税准则引入了新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中涉及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与原准则的纳税影响会计法相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一、企业所得税一般核算原理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第一,确定当期所得税。  第二,确定递延所得税。  第一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计税基础;  第二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暂时性差异;  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识别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四步,以预期的适用税率(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乘以各项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余额;  第五步,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的变动确认为损益、权益或调整商誉。  第三,确定所得税费用。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即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二、企业所得税核算举例  【例】ABC公司2007年度利润总额1000万元,该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有关的情况如下:(1)一项设备原价为200万元,累计折旧为5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已确认的计税折旧为80万元。(2)存货的账面余额为200万元,计得了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3)期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700万元。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市价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4)预计诉讼准备为200万元,税法规定,相关损失在实际支付时抵减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5)ABC公司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500万元,该项政府补助免税,资产的折旧在以后期间不能于税前抵扣,ABC公司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将该项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  解析:第一步,确定2007年当期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200+200-500=520(万元)  应交所得税=520&25%=130(万元)  第二步,确定20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暂时性差异的计算如表1所示。  递延所得税资产=%=625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575000(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000=-50000(元)  第三步,确定2007年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00=1250000(元)  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12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62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575000  三、简算原理及实际应用说明  为了回避判断暂时性差异性质这一难点,可简化处理。只需根据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大小比较判断应属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不需对暂时性差异的类型进行判断,也不必对差异进行汇总,可直接逐项计算差异,将计算结论体现在账务处理中。承例题,运用简算方法,能得到相同结论。  第一步。确定2007年当期所得税。计算调整方法与上同,为130万元。  第二步,确定2007年递延所得税。具体见表2。  借:所得税费用               12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0000)&25%] 62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0000)&25%]  575000责任编辑:甲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10=4800元/年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所得税问题: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1、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3、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4、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2008年起为25%)。1 计税基础  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例」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 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 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所得税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除外。  「例」沿用上述举例,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50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16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于负债产生的1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33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  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企业在确定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包括未来期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而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3 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4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即:  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5 确认  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  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除下列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商誉的初始确认。  (2)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  ①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②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确认。  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  (1)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2)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  (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2)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6 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即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和计税基础。  企业不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企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所得税:  (1)企业合并。  (2)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7 列报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下列信息:  (1)所得税费用(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2)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  (3)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如果存在到期日,还应披露到期日)。  (4)对每一类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在列报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  (5)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与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暂时性差异金额。  8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务处理  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本科目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1)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商誉”等科目。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问题】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核算、及具体分录步骤?  【解答】  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调整商誉,借记本科目,贷记“商誉”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本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商誉,借记"商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而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会计上调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的资本公积,因为不影响利润,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而应该调整资本公积。[编辑]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分析  (一)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若其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承租方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税法规定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对二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若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例如,某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会计准则其入账价值为100万元,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120万元,若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该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少20万元,此时既不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不符合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标准,改变了该资产的初始计量,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按税法规定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若数额较大,且缺乏证据表明企业未来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但弥补期限最长5年,这就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是否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视未来期间是否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可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只有未来期间税前利润抵销了以前年度亏损后,未来期间的所得税费用才会减少,才会有经济利益的流入,而这正好符合资产的定义,即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若企业未来期间无利润,继续亏损,无所得税可交;或者没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销以前年度亏损,则不能保证这项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资产。  其实,不仅是可结转以后年度亏损问题,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时,都要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因为只有当未来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大于待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才会使未来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减少,才会在未来期间产生经济利益的流入,才符合资产的确认原则。[编辑]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马靖昊:王八的会计核算和审计的故事 据说从前有一个养王八的上市公司绿田股份,有一年,王八销路很好,它的CFO觉得公司利润太高了,到年末就来一个王八盘亏,说是涨大水了,王八们逃跑了。可怜那位做审计的CPA被迫下到池塘中摸了半天,只摸到几只小王八,只好在当年将逃跑的王八们作为存货损失处理了2000万元,然后,无奈地给绿田股份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又过了一年,王八销路转眼就不好了,眼看着企业要亏损了,该公司CFO又大言不惭地说今年王八盘盈了。负责审计的CPA说,去年我下到池塘,差点淹死,是不是今年你又想赶我下水。那位绿田股份的CFO说去年你盘点还真盘错了地方,涨大水时,我忘记告诉你了,王八其实都爬到树上去了,并没有亏。这位CPA听完就晕过去了。 第二天,CPA醒来之后,喝了一碗王八汤,脑袋也清醒了不少,他只好告诉王八公司的那位CFO,先将去年的盘亏作为会计差错处理,作出如下分录:调整分录:借:存货跌价准备 2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 此前,由于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该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0(万元),所以更正差错后应冲回递延所得税资产500万元。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  贷:延所得税资产 500(2)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 贷:盈余公积 150 做完这些账务处理后,今年的王八审计还没完啊,这可愁煞了那位CPA。据后来流传的故事,就是该CPA审计抽样了其中一个池塘,真的发现了大量的王八,无奈之下,他挑选了几只品像较好的王八作为盘点当日的主要食品,然后威逼利诱客户在盘点材料上签字,以证明盘盈数字的计算均为客户自己实施的,AUDITOR仅仅是复核。 现在大家明白了CFO和CPA是干什么的吧。
欢迎转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所得税怎么申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