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好中国经济宋词发展脉络络

中国经改脉络渐显:经济增长的下限仍是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社一篇关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文章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善于把握大势、运用底线思维、着力质量效益、保持调控定力、深化改革开放是文章总结的习近平经济改革思路的五大方面。
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社一篇关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文章格外引人注目。
其中,善于把握大势、运用底线思维、着力质量效益、保持调控定力、深化改革开放是文章总结的习近平经济改革思路的五大方面。
“三期叠加”
文章说,从国内经济大势来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
所谓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我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所谓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说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所谓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国际危机爆发初期,中国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
从去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可以看到,在“三期叠加”的新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矛盾。
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等。
文章称,“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为中国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记者表示,“三期叠加”是习总书记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和诊断,既看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既有成绩,也看到了此前经济持续高增速所累积问题,正是在经济换挡之后,才会产生结构调整的阵痛,也才需要消化前期刺激政策让经济转入新的挡位,这也要求我们要平衡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度过阵痛期。
经济增长的下限仍是7%
面对这些“三期叠加”的风险和挑战,文章提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工作总基调。
在经济方面,去年中国创新性地用区间式管理稳定政策长短结合,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在没有出台大的刺激政策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已经很好地贯彻了中央的底线思维。
尽管去年至今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外界曾担忧中国经济调控区间或有调整。但对于外界关心的经济增长率区间,文章中提到,合理区间就是就是既不冲出“上限”,又不滑出“下限”。“上限”就是防止通货膨胀,“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文章说,根据这一要求,经济学家预测,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上下限分别为9%和7%。
宏观调控政策要保持“定力”
2013年,中国的增速为7.7%,远远高于7%的增长下限。在当前诸多经济学家的年度展望中,2014年GDP的增速预期也在7%的增长下限之上。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也强调,7%~8%的增长速度不仅适合于中国,也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使全球环境更可持续。
这或许暗示,当前的高于底线的经济增长将让政府坚持既有政策。在政策的动静之间,记者发现,文章提到,保持调控定力,使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
近期,投资者对中国和新兴市场担忧加剧,并担心中国可能因为无序地去杠杆,经济大幅放缓(硬着陆),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和经济学家胡志鹏联合发布的报告也表示,尽管存在着众多结构问题,但他们并不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会“硬着陆”或发生系统性危机。
事实上,这上述担忧不是今年才出现,唱衰中国的言论每年都会响起。新华社文章也提到,针对中国“经济崩溃论”等各种不看好中国经济的观点,习近平强调:“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很充分。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如果没有“硬着陆”事件发生,保持“定力”可能仍将是中国未来时期的政策基调。新华社文章也提到,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证券分析师王洋认为,如果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前两个季度略微有所放缓,会促成政策的再度微调,而且中期偏紧政策环境下的短期微调,来源于中期结构调整下的短期稳增长策略。
[责任编辑:wanggq]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ppt】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ppt】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从中国经济发展脉络来看,印度经济崛起过于渺茫,随便打某人的脸_印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3,284贴子:
从中国经济发展脉络来看,印度经济崛起过于渺茫,随便打某人的脸收藏
1992年,“邓小平南巡”结束,这标志着中国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敲定。93年到94年,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当时的经济过热,通过rmb贬值和出口退税等政策来刺激国内企业出口,把国内过剩的生产力引入到国际市场,这时候中国才开始融入新一轮的全球化的浪潮。从这点而言,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开始了“获利—基建—促产业升级—更大获利—再次促基建”。从这时候外汇的增加开始快速增加。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成了出口和房地产来带动(现在不是了)。后面的一次升级,是年,其标志是中国贸易顺差超过1000Y美元,其背后折射的是,当时中国工业力量为基础的贸易模式建立,在外汇储备上也超过了小日本,其反应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边际效益开始减弱,因为中国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了内需导向型经济,简单的说,以前中国经济很依赖外资,而从那个时候开始,中资才真正成为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主导力量————经济的安全性啊。看看现在,印度呢?第一外汇少,第二个其产业机构有很大问题,第一第二产业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这样就不能像中国一样,快速的融入国际市场并拥有竞争力。而且,在后期,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其经济发展的成本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等缘故只会越来越高,外加印度底子太薄弱,所以,印度要经济崛起,太难!在这随便打某人的脸!
以下是某吧小吧
或为了所谓的贴吧分数而转帖的。转帖没有什么,但尼玛的来了一句,中国96年经济就牛逼哄哄了,其理由就是中国当时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二了……尼玛,什么逻辑?!以下是他转帖的。【兔子的黑色档案3】97金融风暴,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差点变成四小虫四小猫,索鳄的对冲基金如果没有华尔街的支持,哪来那么大的能量撼动这些国家的经济体系,鹰酱是打算让这些小国为他的赤字买单,其中新加坡和HK可是重中之重,可偏偏1号HK回归,2号就金融风暴爆发,这不是红果果的打兔子脸嘛,因此,当新加坡和HK找到兔子,喊着看在炎黄的份上,救救偶们吧。兔子怒了,砸了10倍的钱去HK救场,兔子的外汇储备不是拿来吃素的,索罗斯在HK栽了个大跟头,不得不抽身,不然他好不容易赚的小钱钱全得进兔子的腰包里。至于新加坡,兔子表示这货不是种花家的人,这货是你鹰家的香蕉人。兔子:你个死香蕉天天在国际上蹦跶着反对我,还想我来救市,当我三锅啊?PS:透露个小秘密,兔子现在如果要打经济战,可以毁灭全世界。他们给出的数据是这样的,大致内容是“96年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二”是谁告诉你,中国当时(96年)外汇储备世界第二,就有资本牛逼哄哄可以对美国为所欲为了?怎么不比比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的经济总量差距?怎么不告诉一下我们外汇储备是拿来干什么的? 知道当时购买一艘现代级驱逐舰需要多少亿美元吗?尼玛,中国是你们这帮人YY出来的。如果中国的实力是70的话(估计法国是58),这帮人非得YY成90,搞得谁不YY他们,就不爱国一样。
toooooo(o*65536)ld
中国是务实的发展
印度只会用看上去很美的花架子
诺,被我说中了吧﹌,又来此吧了﹌
李克强说 工业化 城镇化 信息化 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不知道三哥 拿什么来实现现代化。
也别说 印度那4000万 婆罗门 确实实现了现代化。
驳楼主观点,中国经济2000年的时候也才1000多美元,由此看来,现在的印度也就落后中国十几年,
中国30年, 年均10%的增长率, 印度是永远不可能复制的.
回复 Recallhong :另外现在的1000多美元和13年前,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这10几年美元贬值了几倍你怎么不算算, 现在的1000多美元, 10几年前最多200美元.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从工资单看中国中国经济发展脉络
来源:《燕赵都市报》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在不同行业工资高低、增速快慢的背后,发展“稳”“进”“新”“优”的脉络清晰可见。
  稳:工资持续增长折射经济稳健走势
  此次,城镇非私营单位全国共调查约167万家,就业人员1.79亿人。数据显示,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7%。
  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是工资稳步提升的基础。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7%,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6.4%。这都为工资增长提供了支撑。
  进:去产能行业工资好转
  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
  2016年,采矿业平均工资由上年的下降3.7%转为增长1.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由上年的微增0.8%转为增长7.4%,增幅扩大了6.6个百分点。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孟灿文说,去产能工作取得进展,部分行业市场价格回升,企业效益改善,工资增长情况有所好转。
  在改革的持续推进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去年9月份打破54个月连续下滑走势,四季度加速回升。、供需改善、价格回升,拉动企业利润恢复性增长。
  今年去产能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截至5月18日,今年全国共退出钢铁产能3170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共退出煤炭产能6897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46%。随着去产能的不断推进,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新:工资增幅大
  反映新动能加快培育
  2016年,化学纤维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制造业平均工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2.3%、9.2%和9.7%,增幅分别扩大7.4、1.0和1.1个百分点。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一些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行业平均工资增长不仅高于全部行业的平均增幅,也超出本行业上年同期增幅。”孟灿文说。
  近年来,我国着力推动创业创新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并茁壮成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5个百分点。同时,创业创新势头良好。1至4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181万户,同比增长15.2%,日均新登记企业1.51万户;专利申请量95万件,同比增长6.5%。此外,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以网络销售和快递业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
  优:现代服务业工资增长快
  折射结构调整提速
  2016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9.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9.7%,教育业增长11.9%,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增长11.7%,文化、和娱乐业增长9.8%,均超过8.9%的平均增幅。
  现代服务业工资增幅较大,折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去年,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20.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8%以上较高水平。业也保持了蓬勃发展势头。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1%和10.2%,是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两个行业。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彭心怡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发展脉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