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养老保险与北京市养老保险险有什么不同

养老保险跨地区交能合并到同一个帐号吗?如果工作城市和养老城市不同,退休金按什么标准算?_问吧_向日葵保险网
养老保险跨地区交能合并到同一个帐号吗?如果工作城市和养老城市不同,退休金按什么标准算?
问吧——中国最大的保险咨询社区
351835 位用户的保险疑问
在线定制保险方案
给谁投保:
出生年份:
已完善了保障计划
共24个回答
详情请咨询社保局,或打12333
目前社会养老保险是可以在城市间转移的,最后养老金的领取,是按照您所养老的城市的标准领取的。
商业保险的养老金,只要您所居住的城市有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都可以领取,标准是一样的,根据公司的盈利水平决定所购买保险的分红情况。
你好好您说的是社保吧,不在同一城市不行,你可以转走,还有您可以到社保局咨询看能办转账吗?
目前跨省不行,手续很复杂。有很多的规定。
但是退休不在一个城市是可以的,那要你自己决定怎么拿,哪边的基数高。可以在你工作的城市开户,到时会计会把钱打到你账户的,
不知道你的户口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除了遵循国家的相关法规外,还有各自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条款规定。目前,国内的养老保险是可以跨省市转移的,但是以我所知目前只可以转移个人账户的那部分金额。
另外,工作城市与退休后生活的城市不是一个地方,也并不完全影响退休金的领取,因为是全国联网的存折,不需要本人到社保缴纳当地的社保机构去领取,而是那里将退休金达到存折上,你每月到邮局或银行去领取。
建议,重点关注和了解你工作地区社保转移方面的情况,当地的政策。
希望有所帮助。
祝健康快乐!
忘了说,退休金是按照你缴纳社保的那个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相关规定计算,与你的户籍所在地关系不大。至于具体的规定,要打当地部门的电话咨询了。
在哪儿上班就在哪儿缴纳保险。养老保险是可以转到你户口所在地的。至于医疗保险目前可能无法转移
你好,你没有说清楚,你的的问题,如社保养老保险,最好具体情况要问工作城市和养老城市俩当地社保局.
你好!两地社保是呆以合到一个账户的,但退休时只按户口所在地的标准退休
我了解到的是,如果是外地的户口并缴纳过社保的,后来到深圳可以将社保转入深圳,但要工作十多年才能在深圳退休。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
可以合并到一个账号,如果工作城市和养老城市不同,您在退休之前就要把工作城市的养老帐户转到养老城市去,退休金是按照养老城市的标准算.但您交得多以后养老时退休金就相对高一些!
请输入您的好评
好评成功!养老保险改革,铁路人再也不比别人低一等了
这几日我看到了一则让我兴奋的新闻,那就是全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这个改革是在是太贴近于民生了,可以说与每一家每一户都有着关系,之前我们一直不理解的我们企业的职工上班时候正常缴纳养老保险,退休以后却不如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开的多,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多缴多得,上限和最低门槛都规定的好好的,这无疑更加的公平公证了,我看到了国家下定决心改变中国现状的脚步,我想像医疗、运输、粮食、农药,类似这样的问题都会逐步的一一解决的,今天我深深的对祖国的明天抱有希望,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浪子回头的匆匆脚步,那可是金不换的啊。
现在再来看看我的单位铁路,虽然今年工资又进一步增加了,工人的干劲也更加十足,但作为一个年轻人,我看到了企业的缺陷,也许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可我认为这小小的点就可以代表了面积。一次次的单位整顿,从新签署劳动合同我都能体会到企业的用意,改革是复杂的,涉及触动到一些人的利益时肯定会有摩擦,不过我喜欢这样发展的企业,他给我空间展现自己,不会把自己也放在碌碌无为的位置与一些糙人为蝇头小利而争夺,由养老保险说到了自己的企业,说这这么多是想说一句最重要的话,哈哈等我老了那天,我会挺直腰板说我是铁路职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养老金是亏空还是结余?关于养老金,哪个才是真相?基本养老基金全国统筹未能实现,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方案提上日程发布时间: 02:34 星期二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5期)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是每个人最朴素的愿望和追求。也因如此,任何关于养老金的风吹草动都备受社会关注。
这次引发热议的,是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在2017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上的发言,他说:预计在未来5到10年中,我国养老金缺口大约是8万亿~ 10万亿元。
养老金账户缺口或亏空,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此前,坊间流传着多个版本:有“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至少2万亿”的说法,也有日前清华大学发布“个人账户空账4.7万亿”的说法,现在又出现了 “8万亿~10万亿缺口”的说法,这一数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瞬时吸晴无数。
客观地说,对养老金未来的支付能力作出预判和预测,是对远期负责的一种态度,也是有忧患意识的表现。但是,因为数据的千差万别,不明就里的老百姓迷惑不已:到底哪一个数据才是真实的?如果养老金账户亏空的情况真的如此严重,我们老了还能领到养老金吗?
养老金缺口8万亿~10万亿言过其实?
周延礼虽然引用的是学术部门的统计数字,但是经他发布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这已不是官员或学者第一次发出这样的警示,对于养老金这一隐形债务,业内人士及相关部门都有自己的测算和判断。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在今年4月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已出现当期的资金缺口,个人账户“空账”4.7万亿元,并动用累计结余来“保发放”。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处于差等空间,如不尽快对制度进行调整,一旦把累计结余用尽,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着崩盘的风险。
去年末,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执笔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中也提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即“空账”)达到47144亿元,而当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只有35345亿元,这表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产和负债之间缺口在扩大,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基金累计结余将会被耗尽。
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很多说法都是危言耸听,尤其是养老金缺口将达8万亿~ 10万亿元,不知道他们是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缺口怎么会这么大?其实,10年前就有养老金缺口扩大甚至崩盘的说法,现在也没有崩盘。目前养老金个人账户还结余很多。根据人社部统计的2016年结余数字,可以确保17个月的支付。这充分说明养老保险当期运行是平稳的。”
针对近期舆论关注的养老金亏空问题,5月24日,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通过人社部网站回应称: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平稳,2016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5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总支出3.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4%,当期结余约3200亿元,累计结余3.86万亿元。从全国总体来看,养老保险基金仍保持收大于支,基金累计结余持续增加,确保了全国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不仅2016年,今年第一季度养老金也实现了结余。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2017年一季度,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开局平稳,总体向好,一季度基金总收入9708亿元,同比增长25.4%,基金支出8085亿元,同比增长22.9%,基金总体继续收大于支,当期结余超过1600亿元,累计结余突破4万亿元。
基于上述数据,杨立雄比较乐观,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养老金现在没有缺口,50年以后或许会有缺口,但也许在20年、30年以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养老金缺口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因为现在是以静态的方式,用设计的参数来测算未来养老金缺口,这些参数都是固定不变的,而且都是以一对夫妇只生一胎来作为测算的基数,现在都实施二胎了,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未来养老金缺口不会如公布的8万亿~10万亿元那么严重。”
养老金地区差异大,2015年广东结余最多,山西等6省份收不抵支
从全国范围看,养老金是结余的,但是,地区差异却十分明显。
在今年3月1日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养老金运行情况,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指出,现在养老保险是省级统筹,各省份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差异比较大,好的省份能够保障50个月的支付,特别困难的省份,当期收不抵支,累计结余也基本上用完。
“产生地区差异的原因,跟当地经济发达程度相关。”杨立雄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地区差异方面,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最近几年养老金结余比较多,尤其是广东结余更多,因为这些省份的劳动力比较年轻;而西部、中部的很多省份,养老金却亏空严重。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累计结余超过1000亿元的有10个省份,其中,广东省结余6158亿元居全国之首;此外,北京、四川、江苏、浙江、山东的累计结余也很乐观,都超过2000亿元。
相比之下, 2015年当期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6个,除山西、青海、河北外,东北三省全都在列。这些省份的累计结余可支付的月数都不足10个月。尤其是黑龙江仅为1个月,大大低于全国17.7个月的水平。而在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龙江、宁夏3省份当期收不抵支。
显然,每过一年,收不抵支的省份数量就会增加,而且时间越往后,“入不敷出”的地区数量增加得就越多。
怎么办?当然还是得依靠财政资金补贴。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我国财政补贴养老金的力度越来越大。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各级财政补贴达4716亿元,比2014年多补贴1168亿元。
也就是说,一年的财政补贴总额增长超千亿,增幅高达25%。
而基本养老金收支的增幅,决定了财政补贴力度的大小。年我国基本养老金支出增幅远高于收入增幅。而且自2009年开始,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趋势逐渐凸显,其中2014年达到了6%的增幅逆差高点。
在杨立雄看来,财政兜底基本养老金是国际惯例,“根据目前全国基本养老基金的运行情况,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财政补贴的压力还会继续增大,而且会逐年增大。”
老龄化和提前退休或致未来潜在养老金缺口
当下结余,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危机。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越来越令人忧心,而导致未来养老金出现缺口的因素很多,有两个基本因素不可忽略:一是提前退休;二是人口老龄化。
先说提前退休。相比全国,东北提前退休的人数更多,这跟近年来东北经济的不景气密切相关。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原副主任宋晓梧曾撰文指出,“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职工进入大规模退休期,2014年辽、吉、黑三省养老保险赡养比分别为1.9:1、1.7:1和1.4:1,远超过全国3:1的平均水平。”
“在北京基本上都是50岁左右退休,而东北很多人40多岁就提前退休了,这是造成养老金缺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杨立雄认为,如果各地严格执行现行的退休政策(现行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和科技人员55岁退休,女工人50岁退休),就会减轻养老金缺口负担。“当然,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金缺口也会有积极影响。”
再看人口老龄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未来养老金“收不抵支”问题将异常严峻。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显示,以65岁以上老龄人口看,2015年为1.5亿人,占比为11.6%;预计2030年达到2.8亿人,占比为20.2%;2055年达到峰值4 亿人,占比27.2%,意味着到那时我国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一是老年人。
从人口抚养比来看,各地的差异性也非常大。
据尹蔚民部长介绍,高的省份人口抚养比10:1,即10人养1人;低的省份人口抚养比是1.2:1,负担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是20多年前建立的,当时人口抚养比是5:1,现在已经持续下降到2.8: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人口抚养比还会发生变化,所以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就会出现问题。”
基本养老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方案提上日程
要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在很多人看来,短期而言,实现制度上的全国统筹是更加直接有效、也是迫在眉睫的解决方案。
去年8月,就有媒体报道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方案初稿已经形成,最快将在年底出台。但至今也没有出台的消息。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就是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部放在中央来统筹,在中央层面大收大支,缴费由中央政府来管理,支出兜底也由中央政府来管理。这在2010年出台的《社会保险法》中已经有所体现。《社会保险法》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2016年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继续提出,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人社部此前也表示,最快于2016年底前出台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
屈指算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从《社会保险法》提出至今已6年有余,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原因是什么?
杨立雄给出了答案:“根本问题是如何平衡和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责任。比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由于有大量年轻外来人口流入,养老金均有大量结余。而东北三省由于老龄化严重,人口又外流,养老金出现亏空。如果实行全国统筹,这意味着养老金有结余的省份要补贴养老金亏空的省份,这势必会引发养老金有结余省份的不满。凭什么我收的钱你拿去了?它们有可能会把结余用完之后再参与统筹。这样就达不到统筹的目的。”
今年全国两会透露出的信息已经表明,养老金全国统筹或许不会一步到位。
在国务院《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报告》)中提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2017年在推进各项相关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将研究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方案。
这也就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没有实现,这轮改革只是建立中央调剂金,多少有点遗憾。但是,乐观点看,作为过渡阶段的中央调剂金,或许也能解决部分地区养老金亏空的燃眉之急。
对于建立中央调剂金,杨立雄认为这并非长久之计,“如果只是像省级统筹一样,从地方养老保险基金中抽几个点,建立一个中央调剂金,统筹层次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与之相关的很多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
好消息是,有消息称,包括中央调剂金在内的养老保险综合改革方案,作为这一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重头戏”正在渐行渐近,预计会在今年内正式公布并实施。
郑秉文公开表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体制改革采取的是全方位改革,实施的是一揽子解决方案。在目前的顶层设计中,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提高退休年龄和降低社会保险费,共同构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而且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已经基本确定了,只是还没有对外公布。
“这还是很值得我们期待的。”杨立雄信心满满地说。责任编辑:刘一鸣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市养老保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