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垂直跨境电商如何走好第一步的名人事例

当前位置: >
& & 外贸新人跨境创业有他自身的特点,诸如缺少经验,缺少资金,对跨境电商平台平台规则不熟悉等,所以,针对外贸新人的跨境创业做一些分享:(来源自网站)
  做跨境电商的资金投入
  现在跨境电商创业者一般分这样几类:外贸SOHO创业者,传统外贸转型做跨境者,以前做天猫淘宝的转型做跨境,还有就是直接做跨境电商的外贸新人。
  当然,做生意必须要投入,而对于跨境电商的投入看个人情况区别,但个人认为对于外贸新人来说5到10万人民币的资金储备投入应该是必须的。
  目前,跨境电商创业主要的投入在于:选择好的货品货源,小团队的建设,店铺的运营推广成本(直通车推广,SNS推广,Google推广等费用)。
&&&&小易有话说:如果可以选择类似,,根据平台的销售量去伪存真,最后留下适合自己的品类。这种模式,成本可控对自己自己链条影响小;货物存储在海外仓,发货和派送快,回款则快。当然也有一些在国内仓储的dropshipping,这种模式的产品质量不可控,相对来说跟国内批发差不多,只是多一些软件服务而已。
  新人如何选择跨境电商的产品品类
  做跨境电商第一步就是选择好的品类,因为选择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品类就意味着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跨境产品品类的选择,新人首先要做的是多看数据和多做市场调研工作。
  就拿速卖通关键词工具作为案例说明,其实关键词工具本来是速卖通直通车让卖家更好地做好直通车的工具。跟淘宝直通车的玩法类似,跨境电商从业者可以利用关键词工具的核心数据来精准的找到适合自己创业的跨境产品品类。
  对于跨境电商创业者而言,值得关注的有三类关键词:
  1. 高流量关键词:指整个行业买家搜索量比较高的关键词,新初创业者仔细调研这个关键词对应的产品行业。
  2. 高转化率关键词:指整个网站买家搜索后更愿意点击的关键词。
  3. 高订单关键词:指整个网站或者行业内更容易使买家下单的关键词以及行业。
  除此之外,跨境电商创业者还必须要关注和留意的核心数据是竞争度指标,从这个直通车的竞争度指标可以了解到速卖通平台卖家竞争的程度,同样的道理,关键词竞争越激烈行业竞争越激烈,如果创业者要进入这个行业,就应该仔细审核自己的优势,在深思熟虑后再进入这个品类。
  最后,还有一种选品方法就是蓝海关键词方法。蓝海关键词指的是30天内搜索热度高的产品品类,搜索量大说明市场空间巨大,根据市场竞争力及自己的核心优势,如货源,运营优势,团队优势等因素,来选择时候自己的蓝海产品品类。
&&&&小易有话说:从15年的跨境电商状态来看,16年拼的就是产品,其中产品是包含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牌。各国海关对于中国的货物已经非常敏感,配合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对中国货物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查验,而且因为产品质量的投诉也会影响账号的表现,在选择品类时,建议卖家选择自己熟悉的,擅长的,有资源的品类。另外,选品和采购时品牌意识要有,只有品牌化道路才可以走得长久,同时,在产品知识产权方面也要有意识,对于自己的产品外观设计等都可以尝试申请专利,增加竞争优势。
  外贸菜鸟如何选择好一个优质的供应商
  跨境创业者选择了一个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跨境产品品类后,下一步就是选择一个可靠稳定的供应商,这对创业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新人资源和资金能力少,很多新人不愿意过多的进货投资,还有很多跨境新人选择一些一件代发的供应商。
  其实,对于一个真正做跨境创业的人来说,这样做未必是一件好事情。一件代发看上去简单方便,没有投入门槛,但实际上这种免费的途径实际上是最贵的,为什么呢?
  首先代发的单价一定比进货高,而且代发的产品图片都是数据包,当创业者真正把这些数据包上传到自己的店铺后,创业者就会发现这些数据包都是千篇一律的图片,因此,利用代发的店铺的选品和图片跟很多店铺都会雷同和重复,店铺将毫无特色,甚至有些图片还带有供应商的LOGO和信息,从长远看来,这样的操作肯定是不值得的。所以无论创业者的资金压力有多少大,前期的进货是必须的,至起码有小批量的进货。
  关于如何选择供应商,还是建议创业者们,多花点精力和心思,选择一个稳定的可靠的供应商,因为供应商选择不好后期创业者的经营风险会很大。
  目前,选择供应商的渠道一般有以下三种:
  1. 通过1688网站进行采购。现在的1688网站已真正成为了在线批发的天堂,特别是1688的火拼团购频道,如果采购的得当往往可以采购到真正价廉物美的产品。
  2. 通过行业资讯群、QQ微信等。阿里巴巴1688社区论坛有很多以地域区分的行业群、产品群。加入这些群往往可以找到非常靠谱的物美价廉的供应商。
  3. 传统渠道采购。向自己开工厂的亲戚朋友进行进货。或者去类似于义乌小商品市场这样的传统的市场进行采购。
  而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跨境电商创业者必须关注的是:第一、产品的品质需优秀可靠,并且需要有产品的稳定性;第二、供应商必须具备非常优秀的在线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第三、应商需要有持续的新品研发能力;第四、供应商的库存能力强,不会发生断货现象。
&&&&小易有话说:供应商的选择其实就是供应链的控制,在选择供应商时希望卖家都有谈判的话语权,如果可以后付货款等方式,也对于资金链有很好的作用,对于部分品类,选择M2C分销模式下的品类,迅速扩充品类,尝试某个品类的销量,这是非常好的方式。
  多平台的运营策略
  跨境电商不像国内的淘宝一家独大,各大跨境电商平台都发展了很多年了,都有自己发展的特色和特点,所以建议跨境创业者选择多平台同时运营的策略。
  一个平台运营和多平台运营就运营成本角度来说是类似的,但是多平台运营可以给创业者带来流量上的优势,而且每个跨境平台目标市场国家,目标客户都区别,所以通过这样的组合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亚马逊可以说是真正的蓝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亚马逊做跨境电商的中国卖家其实并不多,而且更利好于新人。比如新人卖家没登录过亚马逊的电脑和网络线路,只需要具备外币支付功能的信用卡,就可以开店了。亚马逊新人卖家可以大量发布商品,而且亚马逊搜索排名也对新卖家有一定的扶持优势,最重要的是亚马逊主流的目标客户群体在高质量的美国和欧洲客户,通过亚马逊我们很容易认识到真正优质的客户。
  而eBay网站的流量非常大,网站的客户群体也非常稳定,也非常适合中小型的中国卖家,但是eBay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政策有很大的偏向性,而且经常变化莫测。
  跨境平台运营策略总结
  对于跨境平台的运营无论创业者选择哪个平台,其运营原理都是相通的。而跨境新人应该核心掌握下面三点:
  1. 店铺定位和产品定位。这是新人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市场策略,作为一个跨境卖家应该非常清楚地理解自己核心消费市场在哪里,客户的需求点在哪里,店铺的特色在哪里,自身优势在哪,这是店铺成功的第一步,所有的后期推广运营都是以这个点作为基础。
  2. 价格策略。通过一定的数据调研分析,就会发现任何一个跨境平台上都会有中高低的价格定位策略,创业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符合自己特点的价格策略。跨境电商不像国内淘宝,不能一味迷信低价策略。低价并不一定卖的好,而且亏损的风险很大,从速卖通的导向来说我建议大家的跨境销售以品质和品牌服务作为真正的卖点。在制定自己店铺的价格策略时要多市场调研同时结合同行价格策略,还有就是不要轻易修改产品价格,因为价格定下来后,后期要修改过来回非常难。
  3. 店铺装修和店铺设置。对于店铺的装修和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于跨境新人进行店铺设置和装修时,建议可以在跨境平台找出行业优秀者,通过观察其店铺的装修、设置、描述进行参考和学习。这里的重点是一定要自己的特色之处,无论是热销款式,还是交易条款等。产品标题的设置商品标题的设置最好是设置产品的核心关键词,这样有利于后期的SEO搜索引擎推广。产品图片的拍摄以真实为佳,因为国外客户的消费跟国内的淘宝还是有点区别,国内淘宝现在的美图拍的美轮美奂,但是这其实并不真实,而跨境电商平台的照片核心的特征是真实,并且要详实。而对于产品描述必须要用心和专业,因为跨境平台的交易模式很多是不交流的,国外买家更习惯于看产品的详细描述,自己自助下单,所以应该有非常详细的产品描述。
&&&&小易有话说:选择适合的平台很重要,调研必不可少,但是多平台运营是长期发展,快速扩张的极好方式。在成熟的平台和市场,竞争已经炽热化,毛利压低,运营成本增高;但是在新兴市场,毛利高,竞争小,越早进入越早建立进入壁垒,等到市场爆发那个时刻点,带来的红利是不可估计的。所以一定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待平台,有自己的倾向,也同时不断的做加法和减法。
  跨境电商之物流策略
  对于跨境电商的新人来说,最头痛的就是跨境物流的选择,现在跨境出口的物流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这种方式看上去成本最低,而且特别适合跨境新人的运作方式,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痛点,就是国际跨境物流成本最高,而且时效性差,而且经常发生丢件破损的情况。
  第二类是海外仓储模式:就是,这样物流成本最低,时效性最高,但是总体成本偏高,资金周转也比较慢,资金压力比较大。个人认为海外仓模式是未来的一个主流。
  第三类是亚马逊的FBA模式:,这样在客户体验来说肯定是最好的,但是成本也比较高。比如出口易的FBA头程服务。
  对于这三种模式,刚刚进入跨境电商的新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合理的运营和运用,建议大家是结合运营,从中国仓库发一部分,通过深海外仓也走一部分。
&&&&小易有话说:海外仓必然是未来的主流,海外仓已经成为大卖家的标配,只有使用海外仓才可以和本地卖家同台竞争,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至于,现在市场上很多,成本低,时间快。当然,也要建议卖家,不要一下子补太多货物到海外仓,应该先通过直发业务进行发货,从平台的销量好的产品选择几款发货到海外仓,提高周转率,加快回款。
  跨境电商之支付工具的选择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卖家会接触到从C端到小B的跨境客户,所以选择合适的跨境支付工具非常重要。
  eBay的PayPal曾出现资金风险的负面新闻,最著名的案例是&中国3000家跨境电商被美国人告,PayPal冻结中国卖资金&的新闻,所以对于大额的跨境支付我还是建议大家谨慎选择PayPal,毕竟跨境新人卖家资金实力差,风险承受能力差。
  而对于小B的跨境买家,主要是以下这几种支付选择,如传统的电汇渠道,通过西联汇款,速汇金也是一种不错的跨境支付选择。
  最后还有一点最重要,就是作为卖家我们应该真正认同跨境电商品牌化才是未来真正出路的理念,通过自己的持续努力,最终找到自己的跨境创业的成功之路。
&&&&小易有话说:对于新手卖家,建议可以经常对大卖家,以及供应链服务商进行交流,从供应链的角度去学习。出口易携手各平台、ERP、支付公司等每月组织3场培训和分享会议,给卖家提供与大咖一对一交流的机会,欢迎大家关注出口易的官方微信了解和交流!
出口易介绍:是贝法易集团旗下,以全球仓储为核心,整合全球物流网络系统,为跨境电商卖家提供海外仓储、国际专线、国际小包、国际快递、FBA头程等物流服务以及本地化售前售后服务,解决订单管理、金融融资等难题,。
出口易网址:
出口易官方电话:400-698-223
更多行业新闻,请关注出口易官方微信
供销平台M2C
(C) 2015 BFE. All rights reserved.
总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163号富星大厦东塔6楼&8楼跨境电商生死大考:平台型老大难当 垂直型故事难讲
我的图书馆
跨境电商生死大考:平台型老大难当 垂直型故事难讲
&  新财界财经8月2日讯 经历了前几年的高歌猛进,天猫国际、蜜芽宝贝、豌豆公主、55海淘等各类传统零售商、海内外电商巨头、供应链分销商纷纷完成入局,并加速跑马圈地。然而进入到2016年,政策波动频繁,中国进口跨境电商仿佛一夜间从狂喜的高台跌落到泥泞的洼地,以4月8日跨境电商税改新政正式实施为标志,跨境电商开始进入过山车式极速爬坡又猛然坠下的跌宕期。如今政策红利即将结束,残酷竞争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接踵而至,跨境电商还能否“拨开云雾再见天”?  不同模式相似的境遇  在税制改革的前夜,跨境电商一直享受着政策红利。然而没有了政策的庇护,跨境电商“船破又遇顶头风”,无论何种模式都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一、综合平台型:百花争艳却难以独占鳌头  新政限制的第一对象便是进口B2C模式,天猫国际、京东、网易考拉等综合型平台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对象,如今这种模式下看似高手林立,百花齐放,但每个平台都不轻松。  1、这些综合性平台看似都在自有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特模式,如洋码头做直发/直运平台,亚马逊海外购、1号海购用自营B2C模式,网易考拉采用自营直采模式,苏宁海外购做“自营+招商+承包生产线+类保税店”以及京东全球购海外直采模式。但都有自己的软肋,比如亚马逊虽然它有全球优质供应链物流体系和丰富的SKU,但跨境电商最终还是要比拼境内转化销售能力和对本土用户消费需求的把握,亚马逊在这方面却还是个生手。  2、第一阵营几大巨头各自遇到了“麻烦”,第二三阵营的陪跑者更难提轻松。比如天猫国际,虽然开放平台入驻但其中的国际品牌大多为TP代运营,价位高,天猫对品牌端的管控力也弱。尽管号称“ 已经成为最大的本土跨境电商平台”,但天猫国际并未公布过其营业额,那只能理解为“实在拿不出手”。  再如京东,聚美,尽管他们能直接参与货源组织、物流仓储买卖流程,但目前仍受限于品类,且过度依赖爆品,同时还面临着极大的资金压力。  尽管网易考拉的自营业务顺风顺水,但供应链过重,反应慢,自营过于依赖于现金,导致SKU要多,资金压力大,业务过于依赖国内保税仓储,一旦爆仓会导致所有业务停滞等问题同样不可小觑。  最可惜的是蜜淘网等还未待到这种模式成熟就成了先烈。回顾这个曾经的标杆,出身于天猫的谢文斌自创办蜜淘网后就做代购、导购平台,后又定位 “海外品牌限时特卖网站”,并曾在多个领域发起价格战,叫板天猫京东等,最后却淹没在客户的恶评和极重的平台模式中。  总之综合性平台只合适于那些拥有强大资金和流量的巨无霸,但目前看巨无霸也很吃力。除了需要解决流量,资金,供应链等问题,还需要处理海淘业务和原有业务的冲突,看来一切任重道远。  二、垂直电商:小而美的故事还要讲多久  垂直电商大概是跨境电商最有故事也是最热闹的,从母婴、家具到奢侈品、女性、再到欧美、日韩等,每个细分市场都挤满了创业者。2015年前备受资本关注,然而进入2016年,这个势头初看并没有减弱,比如2016年2月份宝贝格子融资5200万人民币;专注日淘、走 B2B2C 模式的 “豌豆公主” 在2016年2月获得VentechCapital领投的千万美金A轮融资后,又在5月拿到1000 万美金的 A+ 轮融资,资方包括伊藤忠商社、真格基金、MTG 株式会社以及 Ventech C6月份母婴电商贝贝网也获得1亿美金D轮融资。  但仔细一算我们会发现,2016年的平均单笔融资在3330万美元上下,较2015年缩水了近57%。  然而 “ 祸不单行”,税改新政对垂直电商平台打击也是直接而影响深远的,尤其是化妆品、母婴保健品、轻奢品等品类,这对聚美、小红书、达令等来说可算是毁灭性冲击,而扎根母婴类的贝贝网等也因为提价12%丧失了价格竞争力。反观是剑走边锋的 “豌豆公主”逃过一劫,翁永飆这位连续创业者(2000年与当时的 3721、伊藤忠商社合资创立了日本的搜索公司:现 JWord,后被日本雅虎和 GMO Inc 收购。又在 2005年3月与金山集团合资成立了日本金山)把目光集中在日淘市场上,相继引入LOFT 、Akasugu等日系品牌入驻,通过直接引入当地知名品牌和签约独家品牌代理的模式保证了货源的真实性,只是随着汇率的不断变化在价格方面难有优势。  当然在母婴品类里,贝贝、蜜芽等少数几家发展势头也较为强劲。如贝贝除创立圈儿模式外也开设了海外购频道,开展跨境电商业务。近日贝贝对外公布完成了1亿美金D轮融资以及三个业务数字:2015年GMV(交易总额)破40亿元、月活用户超过1000万、占母婴垂直电商行业70%市场份额,但如此漂亮的成绩却止不住外界对它的质疑。  总之跨境电商的垂直模式,一边在上演高潮迭出的各类故事,一边在质疑、谩骂、指责中挣扎前进。  三、移动电商,现实和理想总有些距离  这类以海蜜、优盒网、街蜜等为代表,更多的采取C2C,即海外买手制的方式,从品类来看以长尾非标品为主,从形式上是达人经济模式,每一个买手都是KOL,有着自己的气质和偏好,他们通过自己的强时尚感强影响力获得认同和分享,在建立个人信任机制后完成商品交易。  对于行业,它们的贡献是:扩宽了供应链和选品的宽度,也重新建构了新的商业零售逻辑:从品牌商主导到消费者主导、从生产商单一化到多元化、商品核心竞争力从标品规模化到个性化、情感归属性。而且相对于传统PC端电商,这种消费模式更加注重消费场景化和强社交依附。  然而他们也不得不面临残酷的现实:他们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地靠广告和返利的盈利模式,服务体验的掌控度也差,个人代购如今还存在法律政策风险,税改新政的实施也是严重的打击,买手制平台的转化也低,普遍目前只有2%不到,而且流量和销售也是 “二八原则”,集中在那些优质的KOL那里,大多数人需要回答如何获得流量,提高转化,如何积累成为意见领袖等问题。即便是老大哥淘宝全球购(目前已和一淘合并)也还需要解决商品真假难辨以及获取消费者信任等问题。所以看起来很美好的移动电商,也才开始起步。  四、社区电商: 几人欢喜几人愁  和海外买手制注重达人信息分享类似的还有社区电商模式,比小红书、辣妈帮等。他们通过内容分享/社区资讯引导消费,完成自然转化,他们的优势在于天然海外品牌培育基地,用户粘性高,消费能力强,人群精准,平台也有调性有文化。因为社交就是圈子,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圈到某个特定团体用户的基础上。  但社区电商与生俱来具有“二律背反”效应,即用户活跃度高,电商就会弱化,电商属性强点,活跃度就会下降。而且,他们这种模式产品竞争壁垒较弱,一旦有平台内容做得更好,形式更加立体新颖,用户就可能“集体出逃”。  此外还有55海淘、什么值得买等为代表的返利导购、代运营模式。他们希望通过信息导购产生交易行为,然而现实中过时的返利模式以及可怜的转化率实在难以让人相信这是笔大生意。  更为尴尬的是:绝大部分跨境电商平台造的都是“海市蜃楼”,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因为他们的盈利空间来源于产品在国内外进销的差价以及海外品牌自身在中国销售渠道的缺失。这实际抢夺的是原本属于海外经销商和国内代理商的利润。一旦品牌商自建渠道,而平台又没建立起新的核心能力,就只能沦为品牌商众多销售管道之一,或被品牌商抛弃。如今的世界又平又挤,跨境电商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盈利只会是昙花一现的“春梦”。  命运多舛,却仍顶着这些“达摩克利斯之剑”  尽管进口跨境电商已经“流年不利”,但在跨境电商好运来临之前,还有一些无法回避的“痛”。  1、假货风险  前不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共接到的全国网络消费用户涉及电商投诉数量同比2014年增长3.27%,其中跨境电商投诉以7.53%位列投诉第三位。这些假货问题集中在品牌授权、进货渠道等方面,尤其是奶粉、纸尿裤、保健品等售假问题最为明显。  2、语言等地域障碍  这主要表现在产品上,比如从日本直接跨境的产品所有说明都是日语,中国人看不懂,万一发生了误用或者是误食的问题,责任谁来承担。此外,很多消费者还反馈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物的商品与海外同款商品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如外形不一致、商品介绍文字缺少数字标示、生产公司不一致等,这些问题也让消费者维权无可适从。  3、货源问题  据了解,大多数跨境电商平台都无法拿到其售卖的所有商品的品牌直接授权,甚至有些品牌相当排斥和平台直接产生联系。于是平台只能去当地的商场直接购买,但这不但增加了假货风险,也加重了供应链的不稳定。翁永飙也曾亲口承认:“每个厂家生产的数量都有限,肯定会优先供应日本,再由渠道商分配到中国,而这样的话,我们货源的稳定性会有很大的风险,尤其是越下游越拿不到。”  再加上海外货源供应链长,环节复杂,各地区文化和商业环境也有差异,以及关于产品商标在国家适用性的问题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等都在加剧货源问题。  所以境内电商模式走过的路,犯过的错,遇到的问题,跨境电商一个都没少。跨境电商由风头正劲变成了烫手山芋,大有全员唱衰、跌落神坛之势。  绝地反击,这些或成救命之符  如今,当政策红利逐渐关上大门,跨境电商优势丧失时,这三招可能是“剧情反转”的机会。  一、告别高成本,启用“直播+电商”  或许正如翁永飙所说“跨境电商最核心的是信息跨境,因为你不认识这个产品,也不知道究竟好在哪里”,如何打破信息不对等的障碍是每个平台的头号课题。而根据比达咨询的数据显示,2015年大电商类的新客获取成本已经达到了400元,获客成本正带给跨境电商巨大的经营压力。所以,跨境电商平台要变被动为主动获取新用户,不妨试水直播模式。  事实上,除了聚美外,其他跨境电商已在开始尝试,如蘑菇街宣布将投入3亿元扶持旗下艺人;网易考拉海购将直播化运营奉为2016年三大战略之一;翁永飆除了“豌豆公主”外,也在日本市场推出了前端类Instagram的红人电商“Wonderfull”, 菠萝蜜主打视频直播,亚马逊更是量身打造了《时尚密码现场》直播类节目......  尽管他们可分为网红类(含明星)直播和互动类直播两种模式,但都是基于UGC或PGC,利用直播的方式打造丰富新颖的内容,为平台引流,提高打开率和购买量,这和美拍、花椒等纯直播平台不同,电商+直播就是为了商品售卖。  二、告别爆款标品模式,重视长尾效应  目前多数跨境电商平台依靠爆品、标品,通过“低价”“爆款”等活动打开市场,尤其是母婴类,以致奶粉、纸尿裤等一度成为海外购物的代名词。然而时过境迁,爆品、标品将不再适用。  1、依靠爆品、标品获取来的用户毫无忠诚度,一旦价格战退却用户也将大批流失,对平台而言既没有提升对品牌方供应链的把控力,也没有提升对终端消费者的持续服务能力。  2、境内电商的爆品战略并不适用跨境电商,因为爆款SKU拉量、长尾SKU赚毛利的逻辑是建立在多数销售品牌已在消费者心智中有较好认知的基础上。如今多数海外品牌消费者并无太多消费认知,一旦平台方过度使用价格体系,消费者就无法形成正确的价格认知和品牌认知,平台方就只能一直打价格战而培养不了其他产品的正常销售,最后掉进死胡同。  3、销售热点正在转移。数据显示:和去年母婴、保健品销售占比达50%以上相比,今年轻奢品、服饰类占据了“黑五”国内销售的主流地位,营养品和高客单产品将成为新宠,而且做国外的三四线品牌会更有机会,因为品牌方会认可平台并给予更多支持。  4、消费者需求发生了变化,90后全面崛起,成为海外产品消费主体,他们追求价值敏感而非价格敏感,也更倾向更能代表自己消费主张的海外产品。  三、搞定品牌商大客户,得供应链者得天下  其实跨境产业上游最大的瓶颈还是供应链,比如几款爆品的品牌商如花王等,国内无法与其直接签约供货,但即便平台用复合供应链来维持货源供应,也还是出现了上游供应链不稳定,价格基本透明,无毛利等问题。所以我们看到各大平台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比如洋码头,从一开始就自建贝海国际,介入到境外的干线运输环节和跨境的海运、航运环节以增强揽货能力,如今在海外已建成10大国际物流仓储中心。豌豆公主直接拉拢伊藤忠和MTG 株式会社入股,前者以贸易起家,是日本五大商社之一,后者拥有refa、style 等美容健康类仪器品牌、还与Hacci,花田牧场等美容领域和食品领域的高端品牌进行独代合作; 此外还与品牌方建立“一手价格”“批发价”“中国独家销售”的合作关系,并采用集装箱统一发至中国;小红书、蜜芽、菠萝蜜、笨鸟海淘等都在积极布局国内保税仓和海外仓;天猫国际采取保税和集货两种模式来提升供应链的效力等等。尽管方式不一,但胜败与否的标准还是用户体验。  总之,进口跨境电商平台要想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需要审时度势,在变化中找机会,加速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才可能安全过渡到春天开花时。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境电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