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13州北美殖民地地图 都有哪些国家的人

美国独立战争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英语: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称为革命战争,是和其北美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几个强国之间的一场。这场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国的,但后来却因为加入战争对抗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英属之外。由于英国一直以来对进行,对北美经济的发展起到严重阻碍作用,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北美人民奋起抗争。始于1775年4月的,日通过了由执笔起草的《》,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美国独立战争背景
独立战争(: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称战争,是和其的,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1]
这场战争主要是始于为了对抗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及加入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英属之外。同时,许多印地安人为双方打仗。
在战争中,英国能够利用他们在海军上的优势以占领殖民地的临海城市,但如何控制乡村地区却使他们困惑。随着在乞沙比克城的胜利导致在1781年的中投降。1783年订定的承认了美国的独立,因为许多殖民地的居民逃离那十三个殖民地并在北方安顿下来,这场战争同时也为了日后的建立做准备。
1607年,英国人来到北美沿岸,开始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英国人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詹姆士顿)。经过不断拓殖,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在此期间大批移民移居北美,其中大多数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此外还有不少从非洲贩运过来的。他们为北美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的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展主流。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落后的经济成分。殖民地的统治模式是依照英国政体建立的,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和。总督代表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统治,拥有行政、经济和军事大权,可以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逐渐觉醒。18世纪上半期,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族和民主意识日趋增强。
18世纪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造船业是主要的工业部门之一,甚至英国本土都有很多人购买这里制造的船只;中部盛产粮食,生产的小麦和玉米都远销欧洲市场;南部种植园经济盛行,黑人奴隶是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除生产稻米外,主要种植烟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北美生产的很多产品甚至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产品一争高低。在年的“”(Seven Years' War)中,为争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英国与法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英国虽然打败了法国,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区,但因长期的战争而导致财政困难。于是,英国政府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从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财富。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美国独立战争
北美独立战争(英语: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又称美国革命战争或美国革命。
18世纪中叶,随着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后,英国为弥补战争损失,加重对殖民地人民的盘剥与压迫,从而使殖民地抗英斗争从经济、政治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
1770年3月,发生。
1773年,通过了茶税法,引起,这也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1774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
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讯委员会,领导抗英斗争。
日~10月,北美殖民地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史称“第一届”(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除佐治亚缺席外,其他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多为富商、银行家、种植园奴隶主,佐治亚州因总督阻挠未参加)。
大陆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5项高压法令;重申不经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征税,要求殖民地实行自治,撤走英国驻军。如果英国不接受这些要求,北美殖民地将于12月1日起抵制英货,同时禁止将任何商品输往英国。
大陆会议同时还向英王呈递了《和平请愿书》,表示殖民地仍对英王“效忠”。会后,各殖民地开始进行起义准备,训练民兵并贮藏军火。尽管这次大陆会议没有提出独立问题,但它是殖民地形成自己的政权的重要步骤。
日,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敦和,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的序幕。
日,驻波士顿英军奉命去康科德查抄殖民地民兵的军火,往返途中在列克星敦附近遭民兵伏击,损失286人。之战揭开战争序幕。
日,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日,决定建立,次日任命为总司令。
1776年5月,在召开第三次大陆会议,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于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布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
日,大陆会议通过了《》。这部条例是北美殖民地筹建十三个新州统一政府的第一个正式文件。按照这部宪法,美国过去的中央权力很小,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各州享有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联邦国会只有宣战和媾和,派遣对外使节,掌管邮政,调整各州关系等权力。
因此,美国俨然是由13个独立城邦组成的松懈的邦联。
但由于一些州不愿把自己的统治权交给一个全国政府,这个条例直到1781年才最后为全体批准并生效。
日,随着的正式批准,《》开始正式生效。
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 独立战争开始时,双方实力悬殊,战争进行了8年。
1781年,北美英军主力退守南海沿岸的约克镇。华盛顿请法国海军切断了英军海上逃跑路线,同时,指挥美法联军从陆上对约克镇实施合围。在美法联军的猛烈攻击下,走投无路的英军最后只得投降。
日英美签订美英凡尔赛。[3]
战争初期,双方力量悬殊。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工业发达,拥有世界一流海军;驻北美英军约3万余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以加拿大为依托;但军队远离本土,不谙当地情况,人力物力补充困难;统治集团内部在战争指导上存在分歧,未形成统一指挥。北美殖民地人口仅300万,其中约50万人为亲英的“效忠派”;正规军刚组建,兵力不足,主要依靠不脱产的民兵和短期服役的志愿兵补充,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各殖民地地方主义严重,大陆会议的领导软弱无力;但进行的是正义战争,为独立自由而战,得到革命人民和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并可利用英国与法、西、荷等国的固有矛盾,争取外援。
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掠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英国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对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强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为王室产业,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税,严厉缉私,限制经济活动,严重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经济利益。
从1619年弗吉尼亚建立议会起,各殖民地相继成立议会,与英国相抗衡,1765年9个殖民地举行抗议印花税大会,掀起反抗怒潮。[4]
美国独立战争起因
北美独立战争态势图
在美国镇的中心区,耸立着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雕像。这位民兵英姿飒爽,双脚坚定地踩在石墙上,两眼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下边有一块不加琢磨,非常简朴的石碑。碑文写道: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这是为了纪念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独立战争的第一个战役——莱克星顿战斗而立的。
西班牙的哥伦布于14世纪末发现了美洲,随后英、法、西这些殖民国家接手了在美洲土著人手里的北美。这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15世纪末,西班牙人开辟了去往美洲的新航线。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中,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国人围绕着北美殖民地的归属和海上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搏杀。至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北美的大部分土地的拥有者。英国殖民政府的残酷殖民统治,引起北美人民的反抗。
18世纪后期,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矛盾更加激化。
日夜间,北美人民为了反对英国的“茶叶税法”而爆发“”,这标志着矛盾已激化到了非诉诸武力不可的地步。[5]
日清晨,800名全部武装的英国轻步兵,在一名少校的率领下,向莱克星顿进发。突然,他们发现在村前的草地上,站着一队北美洲的民兵。
“停止前进!”民兵们发出命令。[5]
“别听他们,冲!”少校举起了指挥刀。[5]
“砰!”枪声响了,子弹在天空飞舞。英勇的民兵扑向英国殖民军,打死打伤274名,殖民军仓惶地逃回波士顿,民兵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从此,美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5]
美国独立战争经过
美国独立战争第一阶段
美国独立战争(),主战场在北方,英军掌握主动权。英军的总战略是以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同时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殖民地方面力量薄弱,基本上采取避免决战、保存实力、相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
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先后攻占泰孔德罗加堡、克朗波因特等地,并围困波士顿。
日,马萨诸塞总督、英军统帅T.盖奇派兵2200名,向围困波士顿的民兵阵地邦克山和布里德山多次发起进攻。民兵英勇抗击,两次击退英军进攻,虽因弹药耗尽放弃阵地,却首次取得了歼敌千人的战果。为激起加拿大的反英情绪,美军分兵两路进攻加拿大。
1775年11月,R.蒙哥马利率左路军攻占蒙特利尔,随后与B.阿诺德率领的右路军在圣劳伦斯河下游会合。
1775年12月底,美军约1000人冒着暴风雪突击魁北克失利。此后,美军围攻魁北克,牵制了英军的部分力量。
1775年5月英国增派援兵,美军才撤退。
1776年3月,英军在被围11个月后被迫撤出波士顿。
日,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6]
1776年8月底,继盖奇任英军统帅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指挥1.9万人分兵把口打阵地战,在英军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于11月率余部约5000人向新泽西退却。英军追击美军至特拉华河,随后入营过冬。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于圣诞之夜东渡特拉华河,奇袭特伦顿英军,俘敌近千人,并于次年1月3日在普林斯顿再败英军。特伦顿和普林斯顿之战使接连受挫的美军士气为之一振。
1777年夏,英军为切断新英格兰同其他州的联系,决心兵分三路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路从安大略湖南岸登陆,沿莫霍克河东进,途中被美军击溃;另一路7000余人由J.伯戈因率领,沿尚普兰湖南下,企图与豪指挥的第三路即驻纽约的英军会师于奥尔巴尼。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人南下,
日攻占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伯戈因孤军冒进,被1.2万美军和游击队围困在萨拉托加(今斯凯勒维尔)。
日,伯戈率5000余人投降。萨拉托加之战成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于1778年3月对英宣战。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发展为国际战争。华盛顿率军退至瓦利福奇后,在志愿人员、普鲁士军官B.斯托伊本主持下对部队进行冬季整训,提高了战斗力。
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
日,英军放弃费城,退守纽约。此后,北方战事进入僵持状态。
美国独立战争第二阶段
美国独立战争(),主战场在南方,美军以弱胜强。英军新任统帅H.克林顿利用南方“效忠派”较多,且靠近英属西印度群岛等有利条件,将主力南调,企图首先控制南方诸州,然后与北方据点纽约遥相呼应,遏制北方。美军企图在法国陆、海军配合下,控制沿海战略要地,同时大力开展游击战,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以争取最后胜利。
1778年底,英军攻占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开始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
1778年9月,美法联军围攻萨凡纳,伤亡惨重。
1780年春,克林顿指挥英军1.4万人从陆海两面包围查尔斯顿,迫使南方美军司令B.林肯率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4艘军舰、300门火炮及其他装备。
日,英军在南卡罗来纳州韦克斯豪克里克再败美军。
日,克林顿率部分英军回纽约,留下C.康沃利斯率英军7000余人在“效忠派”配合下据守南方广大地区。
日,英军在南卡罗来纳州卡姆登击败H.盖茨统率的南方美军主力。
1780年12月,大陆会议委派N.格林为南方美军司令。格林分兵两路(一路由D摩根率领,另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开展游击战。在弗吉尼亚,法国志愿人员、青年贵族拉斐特侯爵率军牵制叛将阿诺德指挥的英军。
日,摩根在南卡罗来纳州考彭斯大胜英军。
日,英军在北卡罗来纳州吉尔福德与美军交战,伤亡惨重,被迫向沿海地区撤退。
1781年8月,康沃利斯集中南方英军主力于弗吉尼亚半岛上的约克敦。华盛顿统率美法联军1.6万余人(其中法军7000余人,由罗尚博伯爵指挥),在格拉斯伯爵率领的法国舰队配合下包围约克敦,迫使英军于10月19日投降。约克敦围攻战导致英内阁倒台并促使双方和谈。英国新政府于日与美国达成停战协议。日,双方签订《美英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广大军民英勇奋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战争中,美国执行灵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国际矛盾取得法、西、荷等国的援助。美军战略战术灵活,采取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样式,摒弃传统的线式战斗队形,根据地形地物采用疏开队形作战,不拼消耗,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而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独立战争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法国大革命和拉美民族解放运动均有重大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第三阶段
1781年4月-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在长达3年半的战略相持中,美国大陆军和民兵以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在广阔的南部战场上与敌周旋,歼敌耗敌,战略上日趋主动。英军虽然凭借正规军的优势,取得若干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持久的消耗中,渐成强弩之末。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控制南方的努力。
1781年4月,康沃利斯率军退守弗吉尼亚,格林挥师南下为标志,整个战场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军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把英军全部赶出北美大陆的时机已经到来。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领7000名英军水路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试图从海上与纽约的克林顿保持联系。早在4月下旬即奉华盛顿派遣由纽约来到弗吉尼亚牵制英军的拉斐特和奉命从宾夕法尼亚前往弗吉尼亚协同作战的“疯子”,立即跟进至弗吉尼亚的附近,密切监视英军。拉法耶特总共约4500人。
此时,整个北美战场的英军主要龟缩在纽约和约克敦两个点上。这两个点互相孤立,背靠大海,极易受到分割围歼。而美国一方不仅华盛顿自己有一支大陆军,而且率领的一支5000名训练有素的法军已从纽波特到达纽约与华盛顿会合。此外率领的拥有3000人的法国舰队正由印度群岛北上。华盛顿意识到决战时机业已成熟,只要法国舰队能掌握制海权,切断纽约和约克敦之间的海上联系,就可以成功地给任何一个点上的英军以致命的打击。对此,罗尚博表示赞同。鉴于德格拉斯的法国舰队正向切萨皮克湾驶来,华盛顿决定首歼约克敦英军。
日,华盛顿留下威廉·希思率2000人牵制克林顿在纽约的1.7万人,自己亲率美法联军强行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
日,德·格拉斯的法国舰队抵达约克敦城外,增援陆上的拉法耶特。
日,托马斯·格雷夫斯率领的一支英国舰队由纽约赶来,两支舰队在开普敦相遇,法国24艘战舰成一线散开,迎战英舰,英舰无论在炮火上还是战术上均不敌法舰,被迫退驶纽约,从而把制海权完全交给了法国舰队。
日至26日,华盛顿和罗尚博率领的法美联军在威廉斯堡上岸。
日,约1.7万名法美联军(美军约9500人,法军7800人)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康沃利斯的包围。康沃利斯共有8000人。在陆上作战中,法美联军发挥强大的炮火优势,动用各种火炮,包括法国的格里博瓦尔的野战炮,采用欧洲盛行的沃邦攻击法,以构筑平行壕和火力袭击相结合的方式对英军主阵地步步进逼,逐步缩小包围圈。康沃利斯被迫将部队撤进内层工事固守待援,这就使联军得以趁胜推进,将康沃利斯的整个阵地置于围城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内。在联军猛烈的炮火袭击下,英军逐渐支撑不住。
日,英军试图出击,被迅速打退。康沃利斯又孤注一掷地试图将部队撤过约克河,也因暴风雨受挫。康沃利斯从陆上撤退无路,从海上逃走无门,处于完全绝望之中。
日,亦即伯戈因投降的第4个周年纪念日,康沃利斯请求进行投降谈判。
日,8000名红衫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英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
日,即康沃利斯投降1周后,克林顿才率领7000名援军由格雷夫斯抵达切萨皮克湾,但为时已晚。慑于德格拉斯的法国舰队,克林顿匆匆返回了纽约。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
日,美国与英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初步停战条约。
日,英王代表与殖民地代表于签订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成立。和约共10条,和约第一条规定:“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内容还有:确认美国疆界东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北接加拿大五大湖区,南至北界;两国人民从此永久和平,停止在海上、陆上的一切敌对行动并互释战俘;英从美境内所有港口、地区、港湾撤出全部军队和舰只等。该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使美国获得完全独立,这是美国人民通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换得的胜利成果。
美国独立战争实力对比
战争爆发前后尽管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毕竟处于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其整体实力远远不能与相比。交战双方强弱十分悬殊。
英国是当时世界的头号强国。它经历了,并向迈进,正处于国力迅速增加的鼎盛时期。在几个世纪的争霸战争中,英国先后战胜了、和法国等劲敌,夺取了海上霸权,建立了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强大的殖民帝国。特别是在中,英国在北美占领了法国的领地,在非洲占领了法国的,在亚洲将法国势力彻底挤出,这不仅大大扩充了英国的势力范围,而且对加拿大、佛罗里达和西部群岛的控制为英国出兵美洲,建立了战略基地。英帝国本土当时约750万人,连同殖民地人口高达3000万人。军事上它拥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的号称“欧洲”的陆军和海上无敌的强大舰队。其陆军在北美作战中首次装备和使用了新发明的后膛。其海军有舰艇’300余艘,其中77门炮以上的主力舰即有131艘,拥有无可争议的和海上霸权。爆发前,英在北美驻军约8000人,战争爆发后陆续增兵,8年中先后派往北美作战的兵力共9万人,其中有3万是由德意志公爵和一伯爵提供的。此外,还有3~5万效忠派分子和少数。
战前的北美殖民地仅300万人,其中50万是黑人,黑人中90%是奴隶。英国宗主国的高压政策限制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对于支撑一场长期战争,财力严重不足。战前北美殖民地既没有一支正规军,也无舰队可言。战斗打响时,北美只有分散各地的民兵。日第2届通过组建正规军的决议案。根据这一决议,按志愿入伍原则,建成了一支由师、旅、团、营以及炮兵和骑兵分队组成的大陆军。总员额88个营,共约6万人,但在战争进程中实际上从未超过1.9万人。原英军上校、种植场主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阿蒂马斯·沃德、和伊斯雷尔·普特南分别担任新成立的3个师的指挥官。1775年9月华盛顿曾计划建立一支由26个步兵团、1个来复枪团和1个组成的新军,共计2.0372万人,由大陆会议统一征召,由于种种困难这一计划未能付诸实施。1775年lO月13日,大陆会议正式决定建立海军。一是各州殖民地的海军。除和以外,其余11个州(殖民地)均建立起从事本州沿岸防御的海军,装备单层甲板帆船和武装小艇,二是大陆会议直接领导下的海军。1775年12月,大陆会议决定建造13艘快速战舰,但下水仅7艘,剩下未完工的6艘为防止落入敌手而自毁。1776年大陆海军第1任司令所指挥的大小战舰仅8艘,大都是由商船改装而成。8年中服役的各类舰船总共只有60艘。
这支大陆军装备简陋,弹药缺乏,给养困难,衣衫褴褛。刚组建时人均仅9发子弹,3个士兵才有1支火枪和1条被子,炮兵火药只有1天的使用量。堡1.2万名战士只有900双鞋子。华盛顿曾经写道:“士兵们衣不蔽体,夜无毡毯,脚上没鞋,赤脚行军,从他们脚上留下的血迹,就可以找到他们的行踪,他们几乎经常没有粮食。……”同时,由于对这场战争的长期性缺乏思想准备,也由于对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大陆会议仅授权建立服役期为1年甚至只有9个月的团队,以至整个战争期间,一到服役期满,士兵们便几乎跑光了。华盛顿率部渡过袭击特伦顿雇佣军兵营时仅剩下2400人。与强大的英国相比,北美殖民地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
但是,另一方面,北美殖民地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在战争过程中日益发挥其决定性的作用,并最终促进交战双方强弱形势的转换。首先,这场战争是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与北美殖民地全体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因而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拥护。人民群众的巨大的革命热情是将战争进行到底的力量源泉。其次,这场战争是在北美殖民地的广阔土地上进行的,们具有本土作战的地理优势。他们熟悉地形,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可在广阔的战场上与敌周旋。再次,北美的民军没有受过正规训练,这是他们的弱点,但同时,他们也没有中世纪刻板的战术思想的束缚,而是根据作战需要忽聚忽散,灵活打击敌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进行的是殖民战争,英国国内对进行这场战争缺乏热忱。人们称这场战争为“国王的战争”,政府和被称为“丑恶的爱国者”,对兵员和战争费用的征集常常受到民众的抵制和反对。其次,英国虽然是当时的头号殖民帝国,但它战线过长,维护殖民帝国的战略目标与其实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英国与北美殖民地远隔重洋,往返一次达数月之久。英军漂洋过海,劳师远征,途中经常受风暴的袭击。在北美战场上,英军陷入重重敌意的包围之中,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孤立无援,寸步难行。加之英军在战术上僵化保守,只习惯于在开阔地上以整齐的步伐行进和排枪齐射,这种线式作战方式,行动迟缓,运转不灵,上上下下缺乏独立作战和机断行事的能力。英军引以为荣的整齐横队常常成为革命的散兵进行点射的活靶子,英军用以威慑敌人的鲜红的制服也只能起暴露目标的作用。所有这些都大大制约了英军作战能力的发挥,并最终导致了英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失利。[4]
美国独立战争结果
波士顿倾茶事件
日.英国新政府与美达成停战协议。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一胜利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影响
萨拉托加大捷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大陆及拉丁美洲地区的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近现代政治体制,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1]
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的爆发。[1]
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联邦共和制)与三权分立,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4]
美国独立战争评价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为拉丁美洲殖民地民族独立战争树立了范例。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旧制度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奴隶制契约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正如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1]
而华盛顿也是这次战争中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华盛顿纪念塔内有一块中国人赠送的石碑,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
.搜狐网[引用日期]
.网易网[引用日期]
.搜狐网[引用日期]
.铁血网 [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中华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