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现代的朝鲜要打仗了吗和中国打仗的电影,里面有中国米格机出场

《我的战争》终于有一部朝鲜战争电影在拍摄中了【战争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1,435贴子:
《我的战争》终于有一部朝鲜战争电影在拍摄中了收藏
影片讲述一群中国年轻士兵与文工队美女俊男,为了抗美援朝而离乡背井,前往战火连连的朝鲜执行任务,在冰天雪地中和美军作战。  孙北川(队长)和张洛东(司号员)情同手足。两人都喜欢孟三夏。不过洛东把爱藏在心中,表面上只把三夏当姐。一开始北川和三夏常常争锋相对,后来大家在战场中一起共患难而成为恋人。  中方以炮弹、手榴弹、炸药包和美军作战。美军还出动坦克车。中方在抗美战争中,牺牲了许多士兵。有许多触目心惊与血肉横飞的战争过程。  感情戏方面,有让人感动的父子情(李顺良与张洛东)、还有经历生死的爱情(刘诗文与王文珺)[6]
、有一生纠结并留下永久遗憾的父女情(田义舟与文珺)、还有为战友牺牲的兄弟情以及孙北川与孟三夏的一段相知相惜的爱情[5]
天天可漂流,日日皆周末
导演是香港的彭顺,非常怕成为港式爱情剧或者神剧。不过如果真按抗美援朝的历史来拍绝对会被喷神剧,38军松骨峰之战、63军铁原阻击战、五十军步兵俘虏坦克、胡修道开无双一个人守阵地割草美韩军280人头、张桃芳等等,根本就是神剧才有的情节。
电视剧三八线没上映,只能先看看这个了
天马行空编剧本一向是特色
美军演员如何解决?花大价钱??总不能又全打韩军吧。。还是这样。。。?
还文工团,又是YY剧
想想三八线
还是不指望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尔雅东方电影考试答案100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尔雅东方电影考试答案100分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揭开朝鲜空军尘封往事:朝鲜经典电影《不要等我们回来》(中文字幕)
朝鲜战争打了3年多,朝鲜战争片拍了几十年。亏得朝鲜人挖掘出那么多素材:进攻的、防守的、包围的、突围的、打大仗的、打游击的、侦察的、捕俘的、潜伏的、救人的、支前的、运输的……这不?去年还拍了一部《随军音乐家金玉成》上下集,连音乐家都有专集电影了,看来,朝鲜的战争片仍将拍下去许多年。
战争片多得很,但影响深远的毕竟是少数。习珂重新译制介绍过的《月尾岛》讲的是1950年9月份海岸炮兵反仁川登陆之战,可谓影响巨大的一部,而两年后由该片编剧李振宇写剧本的《不要等我们回来》也影响很大,称得上经典。这部电影片头就声明“本片献给1950年9月在仁川海上牺牲的敢死队飞行员们”,时间、事件与《月尾岛》紧密衔接。不论是军种,还是内容,都是值得影迷欣赏的。
没多少争议的仁川——首尔(汉城)防御战
《月尾岛》讲朝鲜人民军海岸炮兵中队用4门炮阻挡5万敌军登陆3天之久。很多人说是吹牛,并搬出美国人写的仁川登陆战史反驳。习珂客观公正地说,仁川一战既不像《月尾岛》演的那么孤立而简单,也不像美国人说的那么轻松,直到最近,韩国还发现一些朝鲜和美国都没提到的细节呐。
朝鲜和美韩对仁川登陆战最大的争议在于从哪天开始算战斗打响?朝鲜说是9月13日,顶了3天;美韩说是9月15日,一攻得手,抵抗轻微。有些麦克阿瑟迷还引用仁川适合登陆的日期仅有哪几天,因此麦克阿瑟如何英明果断云云。双方没有争议的,是9月15日大批“联合国军”登陆。
接下去的一段仁川——首尔(当时朝鲜语名字就叫“서울”,音近“舍乌尔”,但为了给熟悉战史的朋友们提供方便,以下提到战时该地时使用当年我国通用的称呼“汉城”)之战,双方基本上也没有争议。去过韩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从仁川机场或者仁川港坐车去汉城,个把小时就到。没去过的,看地图测量一下也能明白,两地间距也就是几十公里路,可当年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花了多长时间打下汉城呢?13天!直到9月28日才完整地占领汉城,韩国史称“9·28收复”。
让我们来做一番简单的比较,汉城与三八线的间距比汉城与仁川的间距长一些,而日朝鲜战争在三八线爆发后,6月28日朝鲜人民军解放汉城,;日17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发动第三次战役后,日解放汉城,韩国方面称作“1·4后退”,多少年来一直哭哭啼啼讲述许多悲催故事。这个“1·4后退”,习珂即将译制的反特片《盾牌》里提及,在此请朋友们先了解一下“1·4后退”这个概念。
再看从1月25日“联合国军”从水原一线发动进攻到3月14日因我军主动撤出汉城重占汉城,距离比三八线——汉城短得多,却花了49天。志愿军在汉江南岸进行的防御战可谓经典,让敌人多少天看着汉城就是进不去!敌人是飞机、坦克、大炮、总动员,我军主要靠步枪(而且绝大多数是单发步枪)和手榴弹,火炮少得可怜,考虑到双方装备的巨大差距,我们后人能不对前辈肃然起敬吗?
时间对比有没有意义呢?有的。麦克阿瑟是在仁川登陆了,战局是逆转了,但未能南北夹击围歼洛东江一带的朝鲜人民军主力。当麦克阿瑟在仁川——汉城一带磨蹭的时候,在洛东江与美军顶牛多时的人民军主力迅速退出战斗,开始北撤。朝鲜战争中很搞笑的是,美军惯于顺着公路机动,陶醉于占领地盘,制造新闻,没有把消灭敌有生力量定为战略目标,谁叫他们没学过毛主席军事思想呢?吃大亏真是活该!
《不要等我们回来》的高潮,就是仁川——汉城防御战中朝鲜人民军空军的表现。开头到高潮之前,大约是8~9月间的战事。
片中空军为何没有“1号同志”?
影片开始没说空军基地在哪里,故事讲大约一半时,大队长的妻子问路:“从这儿到金浦机场,远吗?”,可知基地在金浦。金浦机场,最早是日本鬼子修建的,战时几易其手,战后成为重要的民用机场,“金浦空港”曾是多年来坐飞机进出韩国的唯一选择,现在没那么重要了。
虽然现在金浦属于首尔特别市,但当年是独立的行政单位,从地图上看,位于北边的金浦与东南边的汉城、西南边的仁川形成一个小三角。弄清金浦的地理位置,就能更深刻地了解保护机场的高射炮部队南下参加仁川——汉城防御战意味着什么?主人公不惜违抗军令,驾机赴仁川意味着什么?
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编制,1个中队有4架飞机,朝鲜人民军正常状态下也是这个数。但在片中,大队长手下才4架飞机,应该算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吧,包括战损什么的。
据传,朝鲜战争爆发时,人民军空军的飞机不到20架,而且都是旧飞机。朝鲜战争的空战被称作“史上首次喷气机之战”是后来的事情。当初,交战双方飞机严重不对等。在飞机方面,电影是相当纪实的。
电影里,大队在金浦独立执行任务,上级仅在台词中提及“司令部”,上司只是在电话里发声,被称作“2号同志”。这倒勾起了习珂的倾诉欲。说来也确实怪,为什么不是“1号”领导指挥,而是“2号同志”发话呢?这与朝鲜人民军空军的发展史有关系。
朝鲜1972年制定“空军节”,纪念日朝鲜第一支正规飞行队诞生;2012年改定11月29日为“航空节”,纪念金日成1945年组建朝鲜航空队。朝鲜航空队的前身,是1945年8月在新义州组成的航空队,史称“新义州航空队”(也有人说一开始就叫“朝鲜航空队”),队长叫李活,在日本学习飞行技术,光复后回国,收集飞机、组织人才,搞出了航空队,考虑到日本投降是当年8月中旬的事情,李活的动作是非常快的了。据说,他的飞行技术非常过硬,朝鲜有部电影描写他和苏军飞行员比赛从鸭绿江桥下钻过,并且赢了。他相继担任朝鲜航空协会技术副会长、平壤学院(军政学校)航空课副课长,后来正式参军,历任飞行副联队长、师团长、航空司令部副司令官等职,晚年在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当讲师。
李活虽然有技术,有功劳,有资历,有学生,但他是在日本学的飞行,在光复后朝鲜的政治环境中不能算亮点,尽管金日成相当信任他,但他肯定无法成空军一把手。
那么,是什么人当了一把手?军迷大都知道朝鲜战争时期有个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设在安东(今丹东),刘震、聂凤智先后掌舵。网搜一下就会发现有个副司令叫王琏,职务是人民军航空局局长,其实就是人民军空军司令。这个人的经历不详,目前只能根据只言片语拼凑资料。他是朝鲜人,但和苏联、中国大大有关系,据说延安的机场是刚从苏联回来的他主持修建的。日本投降后,他随着朝鲜义勇军系统的人物回到朝鲜,出任空军一把手,专业知识和革命资历都算得上是过硬吧。而后来的空军联合司令部,除了涉及中朝双方,还要和非公开参战的苏联空军打交道,懂3种语言的他担任副司令也是最佳人选。战后过一段时间,他人间增发了。他的大舅哥、小说家金学铁多年后撰文说他(写成“王连”)被时任空军参谋长的吴振宇诬告“策划兵变”,挨了枪子。具体情况如何,外人是很难说清楚的。从中国关内回朝鲜的人与在中国东北抗过日的金日成等人矛盾相当深,是历史事实,孰是孰非,只能留给历史评判。大致上,非金日成嫡系的人当中,身居高位的结局大都不好,中低级干部和群众在朝鲜还是过得不错。讲解阅兵式的博文里提到的平壤产院党委书记李顺任是如此,参加7月29日中朝老兵联欢会的安姬也是如此,她14岁参加八路军,回国后战争时期当军医,至少80多岁了,还那么精神.
因为历史上的空军“1号领导”结局不好,所以朝鲜的文艺作品提到战时空军指挥官时,永远只说“副司令官”某人如何接受金日成最高司令官的指示,组织作战。《不要等我们回来》岂能例外?
当年扬名的人民军空军英雄
7·27朝鲜举行战胜60周年阅兵式时,代表空军出场的是近卫56歼击机联队,韩媒习惯性地嘲笑:北韩空军当年给消灭得没影了,还编出个方队。但朝鲜人民军空军打了3年多,当然有自己的战绩、自己的英雄,还有些女飞行员。而且56歼击机部队还真是战时就宣传过的英雄部队,指挥官叫金志尚(音),日到5月28日期间指挥部队击落敌机18架、击伤6架。他个人的战绩是击落4架、击伤2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王海等志愿军王牌飞行员的战绩比较。
而第一个成为共和国英雄的飞行员叫作李东奎(音),战争爆发不到1个月,7月19日就获得英雄称号,战绩是7月11日在大田上空击落包括B-29在内的2架敌机(据说,太平洋战争时期,日军从未击落过号称“空中堡垒”的B-29,所以这一仗引起的震动很大),12日在仁川、临津江上空击落1架,17日在大田上空又击落2架。后来,1952年牺牲。不过,他的事迹中最神奇的倒是被击落后回来的经历。
7月17日一战中,歼击机双机编队从金浦机场(就是电影里的机场)出发,飞往大田掩护地面部队(解放大田是3天后的事情),与14架敌机展开空战。李东奎驾驶僚机,取得了上述战果,但自己的飞机也被击中起火,长机飞行员金某命令弃机,但他拼命想救飞机,直到300米高度才不得已跳伞。按照常规,400米下跳伞非常危险,因为伞可能打不开。如今零米弹射跳伞可以存活的技术是多年后才发明的。地面部队指战员看着飞行员自由坠落,十分紧张,幸好即将触地时,伞开了,但人落到战线那边敌人的地盘。一线指战员奉前线司令部的命令,严密监视,准备随时射击掩护。过了2、30分钟,对面的林中出现两个身影,向人民军方向走过来。是敌是友?仔细观察间,到两军中间地带的两人中,走在前面的人背起后面的人。步兵指挥官判断无害,等待对方过来。接触后发现竟然是南朝鲜兵背着人民军飞行员!
李东奎落地时,脚踝和腰受了伤,而敌军搜索一番后,可能以为对手非死即伤,陆续回去。本来抽出手枪,准备万不得已时自杀的李东奎看到了希望,抓住了落单的最后一个大块头敌兵,用枪顶着后背,逼使带路,钻出敌阵。到中间地带时,他脚踝发肿发酸,走不动了,就用枪顶住敌兵后脖颈,命令背自己,直至安然到达掩护部队的阵地。前线司令部立即派汽车来接走他,进行治疗后,用车送他回金浦机场。他和长机飞行员金某及其他战友热烈重逢。
现在看得出来吧?《不要等我们回来》中主人公永植和小兵坠落敌区后返回,框架取自李东奎的经历。细节当然是编导加工的了。记得二战中,苏军飞行员有过驾驶敌机返回的事迹,电影让两个朝鲜飞行员夺机回返功亏一篑,倒好玩得很,分寸掌握到位。更重要的是,编导通过让他们步行脱险,在林中休息,自然地引出《我将永远都是您的儿子》歌词的核心部分。
习珂的印象中,朝鲜对内对外宣传的最多的空军英雄叫白基洛(音),是飞行大队长,大约因为在平壤上空击落敌机,目睹者多,影响也大吧。日,他率队掩护轰炸机群去轰炸黄海大和岛附近的敌舰,与24架敌机展开激战,击落2架后,自己的飞机也严重受伤,就冲向敌舰,壮烈牺牲。志愿军空战史上,轰炸大和岛是很重要的战例,有兴趣者可以搜看资料,了解为什么志愿军、人民军反复打大和岛。
追授的英雄和“自爆”概念
电影里,李永植和崔润哲准备驾机撞击敌舰,但崔机毁人伤,没能成行,只有李去,冲了下去。有没有战果,电影里并没有说。美国方面多年来从未提及在仁川遭受过“神风式自杀攻击”,更没提及有什么损失。
说起驾机撞敌,发明权不属于日军。二战中,苏军飞行员当飞机受伤起火时没跳伞,反倒撞敌机、敌坦克的数以百计。苏联英雄鲍里斯·伊万诺维奇·科夫赞还创下了4次空中撞击的记录。之所以撞击还有存活者,是因为除了飞机受到重创、燃料用尽或飞行员已受重伤时与敌人同归于尽外,还有歼击机对付敌轰炸机群时耗尽弹药后的巧妙撞击法:利用敌轰炸机后方的射击死角靠近敌机,再使用螺旋桨撞击敌机尾翼。一般情况下,当敌机由于尾翼被撞碎而坠毁时,苏军的歼击机螺旋桨仅仅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还可以紧急迫降甚至安全飞回机场。
再往前看,莫耶作词、郑律成作曲的《肉弹勇士》歌颂一个国军飞行员驾机轰炸日本军舰,从歌名来看,应该是撞击敌舰了。歌曲创作于1938年,这可早于日开始的苏联卫国战争。不过,国民党空军的撞击应是个例,并未形成风气。
中国抗战前购置的飞机数量少、性能差,这是牵扯到宋美龄的著名腐败案例。在中国上空占尽优势的日本空军自然不屑于玩撞击,日偷袭珍珠港战斗中,板田房太郎中尉驾驶受伤的飞机撞向美军机场机库,算是有可靠记载的第一个例子。但到了二战末期,人员、飞机、弹药都严重匮乏的日本开始乞灵于“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神风特攻”,希冀像13世纪两次突如其来的台风破坏元朝舰队,日本得以保存一样发生奇迹。针对美国军舰的自杀性攻击对洋人产生的震撼是很大的,还真塑造出日本人不怕死的形象,但多年来发掘出的史料证明了“神风特攻队”里头有很多猫腻:不加回返的油料、除了装烈性炸药外不装任何武器、由装有机枪等武器的飞机督战甚至击落退却者、给飞行员服用毒品等等。
如果争论朝鲜人民军空军现实中的和《不要等我们回来》中的攻击学自苏军还是日军,恐怕没多少意义,但时间顺序摆在那里,政治文化环境摆在那里,都多少受过影响吧。撞击虽非朝鲜人发明,但他们后来搞出自己的玩法,倒是真的。
前面说过,影片献给“敢死队飞行员们”,明确地说了复数。战后过了很多年,朝鲜因在仁川海上勇敢地攻击敌人并壮烈牺牲追授共和国英雄称号的至少有两人,一个叫金正屹(音),一个叫韩继满(音)。1997年,朝鲜还将咸镜北道金策市的一家小学命名为“金正屹人民学校”,以此鼓励后代学习英雄的精神。
对“同归于尽”,朝鲜的常用说法是“自爆”。其实,“自爆”的内涵比“同归于尽”大得多,但在本文中只谈特定部分。朝鲜常用的合成词有“自爆精神”、“自爆英雄”等。1993年,“第一次朝鲜核危机”导致朝鲜半岛战云密布,最高司令官金正日宣布全国进入“准战时状态”时,75岁的李活给金正日写信表示一旦战事爆发,他就要驾驶飞机,冲向敌人老巢。以他的能力,当然只能驾驶老式飞机。这就是发扬“自爆精神”的“自爆攻击”的典型做法。正因为如此,美韩一方面嘲笑朝鲜的战斗机老旧,另一方面忌讳朝鲜的打法。别看米格17、米格19(分别相当于我军淘汰的歼5、歼6)等人民军空军早年的歼击机空中格斗功能没法和三代机、四代机比,但在朝鲜半岛特定的地理环境里,其高速机动性能足以令敌手措不及防,而朝鲜多年来培养的飞行员能够提供足够的“自爆勇士”,真要打起来,还是有很大威力吧。更不用说朝鲜还有一批新型战斗机。去年4月底,9名飞行员在朝鲜央视的节目中说2009年4月发射“光明星2号”人造卫星前,他们如何组成敢死队,准备去攻击在朝鲜东海出现的美国军舰,都没想到活着回来。习珂也算有点人生阅历,别人说话明显瞎掰还是有点靠谱还是看得出来的,那些飞行员说到敢死,是很认真的,应该是亲身经历。
2009年的敢死队员们在节目中表示当年对别人说了
“不要等我们回来”,这恰恰是1984年的战争片名字及电影中条子上写的。
光从词义来看,把“우리를 기다리지
말라”翻译为《不要等我们》也是可以的,但具体到空军飞行员说话,加上“回来”2字才能完整地表达涵义。
9名飞行员在节目中齐唱的歌曲,也正是《不要等我们回来》的插曲:《长空的盾牌,我们会当好》。虽然不如专业歌手唱得高明,但真正的飞行员唱起来还是别有一番气势。
红透朝鲜的电影插曲
朝鲜电影大都有插曲,但像《不要等我们回来》这样有3首插曲的并不多,3首都走红的更少。
《长空的盾牌,我们会当好》,在片中由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合唱。从朝鲜影视来看,深受空军的喜爱。
《我将永远都是您的儿子》,在片中由政治副大队长(相当于教导员)东树和大队长永植合作写出歌词。这当然是虚构,1950年并没有那么一首歌。歌曲是1984年拍电影时创作的,作者田东雨是朝鲜著名的词作家,很多走红的电影插曲是他写的词,前面的《长空的盾牌,我们会当好》也出自他的手笔。《我将永远都是您的儿子》这首歌,传唱范围极广,朝鲜男女老少无不哼唱,早已脱离电影而独立存在。
第三首《追忆之歌》在片中虽然由角色直接演唱,但也是1984年创作的,比前两首的影响力差点,但也很受欢迎。今年夏天牡丹峰乐团庆祝战胜60周年的两次大型演出中都出现了。
让我们早日达到光荣的目标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戏外戏。重要的还是电影本身。如果按照中国早年影评的惯用写法,《不要等我们回来》可以说是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典范。还可以说,虚构与史实适度结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等等。
作为译制者,习珂自然希望朋友们品评译制水平,提出改进要求,以便早日达到那光荣的目标:让大家看朝鲜电影字幕版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
朝鲜电影《不要等我们回来》(1984)中文字幕版
우리를 기다리지 말라
朝鲜金曲·好唱版是探索朝鲜新推出的朝鲜单曲系列,该系列将选取最优秀的朝鲜音乐,按照朝鲜语翻译规律及歌曲填词规律加以译制。我们将《不要等我们回来》的三首插曲作为《朝鲜金曲·好唱版》的第一批作品,今后将陆续推出以此为标准的习珂译品。
朝鲜金曲·好唱版001
我将永远都是您的儿子
朝鲜金曲·好唱版002
朝鲜金曲·好唱版003
长空的盾牌我们会当好
我的更多文章:
( 13:46:23)( 15:18:34)( 22:55:44)( 10:33:27)( 10:21:06)( 09:20:25)( 07:48:10)( 21:09:1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看看在朝鲜引起轰动的中国电影电视剧[组图]
香港动作片《叶问》在朝鲜央视播出朝鲜中央电视台8月1日(2010)播放了香港动作片《叶问》。据悉,朝鲜央视在当晚8点40分开始的《外国电影专栏》节目中播放了该片,并配以“中国艺术电影《武术家叶问》”的片头。应朝鲜中央广播委员会邀请,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率团于6月28日至7月2日对朝鲜进行了工作访问。代表团分别与朝鲜中央广播委员会和电影委员会就进一步加强中朝广播、电视和电影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会谈,并向朝广播委员会赠送了电视剧《闯关东》播放带,向朝电影委员会赠送了电影《叶问》胶片拷贝。7月1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杨亨燮在平壤万寿台议事堂会见了代表团一行,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洪才出席。[视频]朝鲜语字幕的《潜伏》中国电视剧《潜伏》热播朝鲜“余则成”受捧据《成都晚报》报道,在朝鲜板门店,为游客讲解的一名朝鲜上尉对一名戴眼镜的中国游客“一见钟情”——他一口咬定,后者像极了《潜伏》里的余则成。《潜伏》是眼下朝鲜最火的电视连续剧,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连平时不播外国影视的朝鲜中央台——平壤台也每日播两集,而以前这样的进口片只能在国际台——万寿台播出。一位朝鲜大叔用中文问游客:听说《潜伏》的结局,朝鲜播的不一样?原来,朝鲜版的《潜伏》没有男主角按组织要求与“晚秋”结婚的情节。一位姓朴的朝鲜导游说,他们国家的网络发展势头良好。朝鲜2000万人中有30万网民,其中15万在平壤,无法登录国外网站。朴导说,“信息很多,足够了。”朝鲜导游们都流露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视频] 朝鲜语字幕的《陈赓大将》《敌后武工队》曾经每天的播放时间定在朝鲜中央电视台的晚上黄金时段,即每天播完“新闻联播”节目后,8点到10点,《敌后武工队》就会准时上演,每次两集。与以往播放中国电视剧不同的是,这部电视剧并没有朝文配音,而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汉语对白,只是在屏幕上打出了朝文译文。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半岛2017会打仗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