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企业认为地方建筑垃圾回收政府政策或国家除已有政策外,还应出台哪些"降成本"措施

运用企业家政府理论,以&政府的本质&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运用企业家政府理论,以&政府的本质&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技术论文】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0997+西方行政学说201309作业答案 0997+西方行政学说201309作业答案 01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论述题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行政学又称行政管理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蓬勃发展。 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正在于它特殊的研究对象--行政。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具体来说,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行政机关,在我国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客体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02任务_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以下作品题 (五选一) 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或&行业大全&等查找论文 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以“非正式组织”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以“行为主义行政学”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以“渐进决策模式”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以“Y理论”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参考见下:
政府行政角色美德审视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行政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角色美德,如何通过提升政府行政角色美德体现政府的公正形象,成为理论界和政府自身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内涵 角色是社会结构中的最小单位,简单的说,角色是指与行为主体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或行为主体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在伦理学的意义上,任何行为主体的活动必须内蕴一种整体的伦理精神,并有对行为善恶的道德价值的觉察以及评价的道德标准等,从这个角度出发,角色美德是基于一定的伦理精神调整角色之间以及角色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角色美德具有时代性,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它通过对角色之间和角色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在坚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体现自身的伦理价值。 行政角色美德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制度化的伦理规范和伦理倾向。一般来讲,行政主体由政府和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人员组成。因此,行政角色美德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政府代表整个行政系统应确立的严格约束行政人员伦理行为的规范机制;二是行政人员,即公务员的伦理观念及其操守。政府作为行政主体的角色美德始终贯穿于它所制定执行的政策、法规中,并通过行政人员的行政角色行为表现出来。 库珀在其《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一书中提到两个概念:“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是政府基于整体的伦理精神而制定的公务员角色权利 - 义务规范机制;“主观责任”是公务员的伦理观念及其操守。他指出,“客观责任是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而主观责任却根植于我们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他认为,当行政人员在行政实践中面临着角色责任冲突时,“保持高度的客观责任是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整体感、自尊心和认同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履行我们的客观责任”。行政人员集“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于一身,就具备了以其角色职责为根据来进行道德判断的行政角色美德。在一般意义上,民主、法治、公正、诚信、自律、责任、协作、宽容是行政角色美德的应有之意。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和行政人员任何一方的角色美德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社会合作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伦理趋向。 二、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缺失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各项制度、法规、政策处在一个亟待整合的阶段,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受到严峻挑战,行政主体存在伦理取向随意化、公共行政商品化、政府组织体系官僚化等倾向。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严肃指出,“当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就是角色美德的缺失”。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角色职责转变不彻底 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表明,政府权力来源于公众意愿,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角色职责就是代表公众利益,为公众服务。“说到底,政府的任何行动都被看作是公民自身通过他们的代表所进行的行动。公共利益的追求‘需要一种精心设计的责任结构以确保以公民名义行事的人为公民的利益付出最大的努力’”。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大国,集权、专制的官僚统治模式根深蒂固,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传统统治理念已成为一种深沉的行政文化积淀。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政府行政主体的主要角色职责是对社会进行统治 - 管理。政府行政主体有着无比优越的社会地位,它要求社会公众一致服从政府的统治,一切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下级和普通社会公众负责。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行政角色职责由传统的统治- 管理型向服务- 管理型转变;要求行政主体作为社会公众权益的代言人,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但是,在行政实践中,某些地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理念相对滞后,依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价值选择,强迫社会公众适应和服从政府,而不是使自己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公民服务”在形式上倒错为“为自己服务”,“百姓的公仆”在事实上成为百姓的“主人”,这种行政角色职责的转变不彻底,是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现实基础。 (二)行政角色责任定位不明确 柏拉图曾将各司其职、各守其分作为理想公正社会的内容之一。各司其职隐含着一个前提,即特定社会结构角色体系的存在。对于一个既定的社会,个人生活在多重的社会关系中,是多个角色的统一体,多重的社会结构网络位置使每个人有多重的角色要求,这些角色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在行政人员身上表现得异常明显。相对于普通社会公众,行政人员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客观上要求他要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私利扩张、徇情枉法。作为普通社会公众的“父母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可能导致他“民本”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严重。同时,行政人员作为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等角色也是无法改变、无可选择的。这么一个复合的角色框架不仅包括行政人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也包括亲人、社会公众的角色期望,如果行政人员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无法与社会期望达到共识或者不能够履行由这个角色所带来的责任,那么角色的扮演就出现了故障,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并且这种角色冲突在现实中受到社会转型的强烈冲击,造成角色扮演中的失调和错位,使得行政人员处于一种有角色而少角色规范、有角色权利而少角色义务,角色责任定位不明确的状态。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是导致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关键因素。 (三)行政角色逐利倾向过度扩张 市场经济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逐利”是社会各领域广泛认同的行为动机。在公共行政领域,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合法地介入市场,对政府效益的追求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有无政绩的标准和评价角色美德的尺度。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而不是社会利益的纯收益者,政府利益应从属于公共利益。对此,学者张康之指出“,在公共领域中, 必须摒除私人领域中的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 并以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取而代之”。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并非总是为公共目的存在,他们有着“自利性”的倾向。施蒂格勒在分析政府行政人员的“自利性”时指出,“一个自利性的人必然受到对其行动有影响的刺激机制的分配。无论他自己的欲望是什么,如果某种活动将带来惩罚,他必然会取消这种活动;如果能带来较大利益,将会吸引他趋于这种活动。胡萝卜和棍棒对科学家和政治家的支配作用与对驴子的支配作用是一样的。”当前,我国行政角色美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对行政人员的合理的“自利性”界定不清晰;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和行政人员过度扩张的“逐利行为”又缺乏完善的制度、法律约束手段,甚至误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政府行政的终极目的。这样,在公共行政领域就会造成以经济价值取代行政价值、行政人员私利代替公益、权力腐败蔓延的恶果。 (四)权力腐败蔓延 从角色理论的角度而言,所谓权力腐败,是指由于行政角色无规范或规范不清,使得行政主体凭借自己特有的身份、地位和权力,直接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的越轨行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同时并存,同时起作用,但又不能完全起作用,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导致许多行政角色规范的“真空”和“漏洞”。政府及行政人员“一方面掌握着许多事实上的权力,‘权力本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利本位’思想又可能诱使行政主体将手中的权力出租,谋取私利,一旦权力拥有者将手中的权力异化为一种商品,权力腐败就应运而生。”]当前,公共行政领域内的权力腐败问题愈来愈严重,不仅个人腐败蔓延,而且部门腐败、集团腐败层出不穷。当一个社会的政府行政领域的权力腐败现象被熟视无睹,社会公众对这种现象由痛恨转向麻木、羡慕,甚至最终借助权力腐败为自己谋利时,说明这个社会的意识同一性失落,“意识同一性是指社会在存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拥有一种能够统摄人心、整合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2](P85)意识同一性失落意味着行政角色美德失落,说明政府行政机体已病入膏肓,亟待一种公正的行政角色美德对政府行政主体进行重建和整合。 三、行政角色美德的建构路径 (一)培植统摄人心的公正精神气质 精神气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明形态下,社会成员的精神气质不同,整个社会呈现出的民族个性不同,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也不同。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从精神气质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缘起的奥秘。指出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理性精神所推动、并由资本主义理性精神的主体所创造的过程。这种新型的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资本主义在其兴起过程中从新教伦理中获得的“天职”精神。新教伦理的“天职”精神“把工作赚钱看作是人人都必须追求的自身目的,看作是一项职业。”)在这种精神气质支配下,资本主义企业家是“在冷酷无情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即精打细算又敢想敢为,最重要的是,所有的这些人都节制有度、讲究信用、精明强干、全心全意投身于事业中,并且固守着严格的资产阶级观点和原则。”对于新型的工人劳动者来说,劳动是一种“天职”,他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忠于职守。既艰苦劳动、积极进取,又具有自制力和节俭的习惯。正是新型的资本主义企业家和工人劳动者焕然一新的精神气质和思想观念,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马克斯·韦伯从文化的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理性精神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基础性意义。今天,在行政角色美德的公共行政领域,培植一种统摄民心、凝聚社会的公正精神气质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样具有建设性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断言“: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德性;不公正也不是邪恶的一部分,而是整个邪恶。”[7](P97)程立显先生也特别提到“:就个体道德而论, 公正是道德的起码要求??没有公正就没有道德。抓公正原则的教育,最容易得到人们的心理认同,一旦见效又能促进其他品性的养成,全面提高人的道德水准。”[8](P124)唯有把公正精神作为行政角色美德建构的核心理念,政府和行政人员将维护公共利益、为社会公众服务内化为“天职”,才能强化责任意识,操守角色美德;整个社会才能拥有充满同情心和公平正义感、倾向于社会合作和具备互助团队精神的公民群体。在一个新的生活世界里,培植公正精神气质不仅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精神支撑点,更重要的是为行政角色美德的勃兴塑造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伦理环境是个体德性生长的现实土壤,在一个贫瘠的土地上难以生长出普遍的璀璨道德之花”。[2](P356)这或许是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却又疯狂的到处寻找上帝的缘由所在。 (二)完善行政立法,制定基于公正理念的角色规范制度体系 以政府为代表的行政主体的主要角色职责是维护社会公正,确保公共利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行政角色职责的履行需要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行政角色美德就会慢慢被腐蚀进而变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必须完善行政立法,加强法律对政府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角色美德规范制度体系。以美国为例,1978 年公布的政府道德法要求联邦政府的所有高级官员,包括联邦最高法院的 9 位大法官,都必须每年填报财务公开表。1989 年的道德改革法又禁止联邦政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所有的法官,接受任何和他们有公务往来的人的礼物。以监督政府行为为己任的非营利组织“公共廉正中心”(Center of Public Integrity)收集了 47 个州的将近 7000名州议员们向有关部门上报的财务公开声明, 并于2005年 1 月将这些议员们 2004 年上报情况公之于众。这也就是说, 要达成行政公正,必须诉求于法律,让政府为民施政方略在人民的监督中真正实现, 这是行政角色美德建构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规定原则性有余而落实化程度不足。同时,对政府行政主体的角色职责也缺乏明确界定。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制定、完善行政角色规范制度,落实到行政实践中。一是通过颁布实施政府公务员法、公务员行为细则、财产申报制度等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角色职责;二是通过制定和完善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等行政法规,对政府机构的设置、职权、编制加以严格限定,对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行为手段、行政程序等予以公示;三是针对当前各级人大、纪委对政府行政主体监督不力的情况,尽快颁布施行《监督法》,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叉监督的运行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网络的强大监督作用。通过完善国家法律对政府行为的制约、监督,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行政角色规范制度,使行政人员时刻感受52到被监督和被严惩的约束机制,养成“不能贪”、“不敢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理暗示和角色美德习惯,政府行政才能朝着追求公正的方向良性发展。 (三)加强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培养 政府行政角色美德是通过行政人员的个体德性行为表达出来的,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0]当前,公正、廉洁、透明、勤勉的行政人员队伍与以人为本的公共权力运行方式,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合法性的主要因素。对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培养和提升,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工程。首先,要建立行政人员角色美德评价奖惩机制。通过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两种途径,对行政人员的角色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舆论监督,对违反行政角色美德规则的行为进行曝光、惩戒,对履行行政角色美德的行为,加以肯定和奖励,选择真实、典型、感人的行政角色美德榜样供人们效仿。通过褒优责劣,引导行政角色美德的价值趋向,培养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共识。其次,要针对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进行专门培训,政府可以借助伦理研究会、伦理咨询中心,通过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举行角色美德专题讨论会,集中对行政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第一,要加强行政人员的角色责任意识,不仅要让行政人员明白自己的“客观责任”,而且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行政人员的“主观责任”。第二,要加强行政人员的角色情感培养,角色情感调节角色责任意识。深厚的角色情感可以增强行政人员对角色责任意识的正向认知,接受积极的影响,引导行政人员朝着追求公正、践行角色美德的方向发展,是谓“情通理达”。第三,要强化行政人员的角色自律,行政人员角色美德的履行并非一件易事,它时常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或干扰。深厚的角色自律精神必然会使行政人员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将外在强制变为内在自觉,形成(转载于: 池 锝 网:运用企业家政府理论,以&政府的本质&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常思贪欲之害、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第四,要培养良好的行政角色美德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行政角色美德的规则,做到名副其实,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对行政人员的个体德性培养中,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与时俱进,从而使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不断地升华。
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方法刍议
当前,变革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主旋律,全球一体化的到来,金融危机的蔓延,进一步加剧了各行各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也加大了人们就业和生存的压力。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工作中的压力释放,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在管理中,以正式组织为实体的沟通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非正式的沟通方式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加强或者削弱非正式的组织的影响作用,是增强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一、非正式组织的含义和特点 非正式组织,俗称“小团体”、“小圈子”,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怀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著名的霍桑试验研究认为,非正式组织是工作环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组织运行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参与该实验的梅奥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这种组织有自己的特殊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非正式组织所具有的信息交流的职能、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的职能和维护个人人格、自尊心的职能恰好是正式组织的运行所必需的。然而,不可否认非正式组织有时会与正式组织的目标产生冲突,会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引导非正式组织是每一位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之间有的“情投意合”,有的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存在着互相结合的需求,这种需求如果不能从正式组织或领导措施上获得满足,那么非正式的组织就会自发产生。它与正式组织有着明显的不同,正式组织强调以权力、责任体现的正式地位,而非正式组织关注的是人及其关系;正式权威依附于职位,而非正式的权力属于个人;正式的权力具有官方色彩,而篇二:第二十八讲:企业家政府理论 第28章: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20世纪90年代伊始,伴随着西方经济危机的加深,发达国家政府又掀起了新的一轮行政改革的热潮,其间出现了一种对美国政府行政改革产生很大影响的行政学说,这就是由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等人在其风靡一时的《重塑政府》一书中提出的企业家政府理论。正如该书封套上引用克林顿总统的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要在90年代中激发出政府的活力,我们就必须重新塑造它。 一、 概述 (一)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 美国人。 求学与职业: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多年来曾经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讲师。他曾经担任旧金山的太平洋新闻社主编,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新共和》周刊的正式撰稿人。长期为包括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内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主要政府领导人和候选人担任顾问。如:曾任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的高级顾问,为“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提供智力指导,并起草了该委员会1993年年度报告;现任美国著名的进步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同时兼任美国州长政策顾问委员会成员和内布达拉斯加州研究和发展局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还担任美国许多公共部门的顾问,并被英国、巴西等国领导人聘为顾问。 著述与研究:曾于1988年出版了其著名的《民主实验室》一书。1992年,奥斯本又与曾经担任过美国加利福尼亚维赛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现任盖布勒集团(公营部门管理咨询公司MCR的分部)总裁的特德·盖布勒合作出版了《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者公营部门》,该书提出了“重塑政府,以企业家政府取代产生并适应于工业社会的官僚制政府的主张”,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该书,他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此外他还在《治理》、《哈泼斯》月刊、《大西洋》月刊、《新共和》周刊、《纽约时报》以及《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过许多颇有影响的文章。 28.1企业家政府理论的产生背景: 奥斯本的重塑政府主张就是在总结归纳美国各地方政府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到20世纪80~90年代,当美国经济萧条乃至更加不景气时,一些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们便首先对新的社会现实作出了反应,纷纷开始寻找出路,他们自愿抛弃旧的管理方法,遵循市场规律,与私营企业进行合作,以多种方式提供服务。城市间也展开了竞争,公共管理人员也大谈企业经营之道,各州也开始重新设计它们的公共制度和社会福利。在这些地方政府的改革举措中,奥斯本看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富有活力的新因素——企业家精神:创造性的解决难题的方法。因此大为推崇,主张要用这种企业家精神来重塑政府。 “正因为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公立机构把自己从陈旧落后的官僚主义机构转变成为革新的、灵活的、反应灵敏的组织,所以我们相信肯定有解决的办法。”在他看来,?无论是传统的自由主义还是传统的保守主义,都不是解决我们各级政府今天面临问题的有效之道。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既不靠大把花钱增加政府的开支,也不靠节制支出缩小预算;既不靠新建一批政府官僚机构,也不用对现有的官僚机构实行‘私有化’。在某些时候在某些地方,我们确实需要多花钱或者少花钱,需要制订一些新的计划或者把一些政府功能私有化。但是,为了使我们的政府重新变得有效,我们一定要重塑政府。?——亦即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或重塑政府。奥斯本提出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宗旨就是试图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来达到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目的。 28.2企业家政府的本质含义 二、企业家政府理论的主要内容(观点) (一) 、必须要重塑(再造)政府,以企业家政府取代产生并适应于工业社会的官僚制政府 奥斯本不赞成历史上曾有过的那种“把政府视作一种不得不容受的邪恶”的观点,而是把政府看成是“用来作出公共决策的一种机制”,政府是可以向我们大家提供有益服务的一种方式,是我们解决共同问题(如国防、环境保护、警察保护、公路、水坝、供排水系统)的方式,政府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遗憾的是,政府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他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效地运作。原因不在于在政府中工作的人本身,而在于官僚主义制度。因此要改进政府工作效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革政府的不良体制。这就是要重塑政府,重塑的最根本之处即在于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来达到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目的。 1、对政府运作现状(低效、低质)及运作体制的批评: 正如他所言:?我们相信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文明社会就不能有效地运作,不过今天有效的政府实属凤毛麟角。我们相信,工业时代的政府官僚机构既庞大又集权化,提供的服务千篇一律地标准化而又不看对象,因而不足以迎接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和以为基础的经济的挑战。? 奥斯本引用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话描述了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及其根源:?掌管公共服务机构,尤其是掌管政府机构半年以后,即使那些最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人,其行为也会变得像最糟糕的混日子的官僚和争权夺利的政客一样。” ?我们相信问题不在于政府中工作的人,问题在与他们工作所在的体制。撰写本书不是为了去贬低政府雇员,而是要给他们以希望。书中有些段落也许会使人感到我们是在攻击官僚主义者,但我们的用心乃在于攻击官僚制度和作风,对事不对人。多年来,我们结识了上千名政府公务员,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肯定不是全部,是负责的,有才能的,立志献身的人,只是受制于陈旧体制的桎梏,创造性得不到发挥,精力遭到浪费。我们新型这些制度可以改变,释放出政府公务员身上巨大的能量,提高他们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在他看来,?如果一个组织的结构是鼓励企业家精神和行为的,那么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反之,如果一个组织的结构是鼓励官僚主义行为的,则几乎任何企业都会变成官僚主义者。”可见,体制的作用多么巨大!改进政府工作效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革政府的不良体制。 2、指出官僚体制(政府一般的管理模式)是产生并适应于工业社会的, 官僚制的早期意涵:理性与效率。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时曾经指出,“官僚制”这个词原本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词还带有一定的褒扬意味,它代表了一种理想的、高效的组织形式,用以取代传统的独裁政权。它的层级组织形式与专业化管理使高效地完成大规模的复杂任务成为可能。正如奥斯本所言:?那时,这个词意味着组织方式的理性和效率,是极权主义统治滥用权力的取代物。官僚制度给政府工作带来的逻辑规范,如同装配传送线给工厂带来的逻辑规范一样。官僚主义制度利用其层次系统的权威和功能的专门化,使大规模的复杂任务得以有效地完成。马科斯〃韦伯这位伟大的德国社会学家描述官僚主义制度使用的词汇是今天美国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推进官僚主义制度的决定性理由一直是它超过其他任何组织形式的纯技术上的优越性……。精确、快速、明确……减少摩擦、降低人和物的成本,在严格的官僚主义治理中这一切都被提高到最佳点。’?。 官僚制组织是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类型的政府体制都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奥斯本认为,官僚制的政府组织形式之所以在过去的很长一个时期内经久不衰,其原因并非仅仅在于它的高效率,很大程度上更在于它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它向人们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职业,向社会显示了公开、平等的精神,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在经济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官僚制便是以它的中央集权、令行禁止的特征来表现出其优势的。 3、指出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官僚制不能适应今天的社会需要:因而低效而低质 然而,他认为,今天的社会环境与官僚组织产生的环境大不相同。当官僚组织产生时,人们的节奏较慢,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之下,居于塔尖上的人们比其他人更能获得信息、作出正确决策。当时劳动力水平很低,手工劳动是主要形式。地理位臵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市场很不发达。而这一切在今天似乎都消失了,我们今天生活的社会瞬息万变,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原来的经济体制面临巨大的,信息技术的发达使普通百姓也能像他们的领导一样获取知识和信息,教育水平的提高使脑力劳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对市场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这一切都要求体制必须是灵活的、适应性强的;要求产品和服务必须是高质量的、多样化的;要求政府能给予其人民更多的权利和利益。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官僚体制显然越来越不适应了。在他看来,?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和刻板而且无人情味。这就是今天政府这个词在人们脑子里的形象,也是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政府的本质所在。”这里,奥斯本清楚地认识到传统的政府官僚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正如他所言:“本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设计出的官僚体系,中央集权,层次繁多,在变化迅速、信息丰富、知识密集的90年代已不能有效地运转。” 当然,他也并没有完成否定官僚制行政组织机构的应有作用,他认为,传统的官僚制度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仍能发挥作用。比如,在环境比较稳定,任务比较单一、服务需求不到、顾客要求相似的社会保险、图书馆、公园以及其他娱乐设施等等方面,政府的管理仍很有效。但是,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千变万化,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政府面临重重困境;教育、医疗、住房建设等举步维艰。 4、 重塑政府,以企业家政府取代官僚制政府 (1)企业家政府: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 尽管奥斯本清醒地认识到政府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但是他并未因此而对政府产生悲观的态度,相反,他对政府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今天我们政府失败的主要之处,不在目的而在手段。??许许多多的这类书籍目的是批评政府,而我们的目的不是批评政府而是重新改造政府。我们对政府的未来持牛市看涨的态度,正如我们对政府目前状况持熊市看跌的态度一样。”在奥斯本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面临重重困境,这正是变革的信号,“这是进步的一种表征,是新的种种现实正面猛烈冲击旧体制时发生的破坏性冲突的表征。我们的各种信息技术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给我们许多机遇去做也像是50年以前无法梦想的事情。为了抓住这些机遇,我们必须对我们工业化时代的体制机构的残余加以重塑改造。” ?企业家政府?或许是一个颇容易引起人们误解的概念。为了明确这一概念的本质含义,奥斯本指出:“我们使用‘企业家政府’一词来指我们目睹在美国各地出现的新模式。这个词也许会使许多读者感到意外,读者们认为企业家就是男、女生意人。但是,‘企业家’一词的真正涵义要更加广泛得多。1800年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创在了这个词。萨伊写道,‘企业家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和指出较低的地方转移到较高的地方。’换言之,企业家运用新的形式创造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和实效。”在奥斯本看来,“萨伊所下的定义,既适用于私营部门,也同样适用于公营部门和志愿者参加的第三部门。有胆有识的督学和校长用新的方式来使用资源,创造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和实效。具有革新精神的机场管理者也是这么做的。福利事业的专员们,劳工部长们,商业部的官吏们都能够把资源注入生产率和产出更高的地方。我们说到公共事业的企业家,指的正是那些这般行事的人。我们说到企业家式的模式时,指的是习惯性地这般行事的公营部门的机构,不断地以新的方式运用资源来提高其效率和效能。” 可见,奥斯本采用的企业家政府这一概念,实际上是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像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奥斯本长期在美国政府机关任职,具有较为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他在其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来支持其观点。 区别企业与政府(政府不是企业,不能完全按企业一样来运作): 为了进一步揭示“企业家政府”的本质特征,以免引起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误解,奥斯本还对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他认为,政府和企业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机构组织,政府不能像企业那样运作。他说:“许多人认为政府简直可以‘像企业那样来运作’,他们也许会以为我们的意思也是如此。那就弄错了。”在他看来,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领导者与企业领导者的行为动机不同。企业领导者的行为冬季是获取利润;而政府领导者的行为动机则是再次被选上连任。 第二,政府与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方式不同。企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其顾客,它往往是通过其顾客自由挑选勾连其商品和劳务来挣得收入的;而政府的大部分收入则来自其纳税人,政府是通过征税取得其主要收入的。奥斯本说:“这就是为什么广大公众的注意力如此强烈集中在政府服务的成本上的原因,从而不断地产生要求实施控制的欲望——规定官僚们在每个项目上花多少钱,一次来避免官僚们可能浪费,滥用或者侵吞广大纳税人的钱。” 第三,政府与企业的动力不同。政府的动力往往来自于种种垄断,而企业的动力则通常来自于竞争。 第四,政府部门与企业组织对其成员的考核标准不同。政府部门对其成员进行考核的一条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其是否能讨好当选的政客;而企业组织对其过程原进行考核的根本标准则是看其是否能够出产品或获得利润。奥斯本指出:“由于政客们倾向于受到利益集团的驾驭,政府的管理者与他们私营企业中的通航不一样,必须在每一个关系中考虑到利益集团的因素。” 第五,政府雇员与企业雇员对风险和报酬的看法不同。对此,奥斯本引用福特基金会的卢·温尼克的话解释说:“在政府中,一切激励因素是以不犯错误为定向。你取得了九十九个成功也没有人注意,但只要犯一个错误你就完蛋了。公司企业激励雇员的标准手段在这种政府中效果不佳。” 此外,奥斯本认为政府与企业“还有许多其他的不同。政府是民主的和开放式的,所以它的行动比公司企业缓慢,而公司企业的经理们可以关起门来迅速作出决定。政府的基本使命是‘办好事’,而不是挣钱,所以企业中的成本小以计算到了公营部门就变成了道德的绝对准则。政府必须常常替每个人平等服务,不管这个人制度的能力和对服务的需要如何,于是政府也就做不到公司企业那样的市场效率。”(2)政府应更具企业家精神,即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在奥斯本看来,正是由于政府与企业存在着上述种种区别,所以政府能够像企业那样运作,然而,奥斯本强调指出:“政府不可能像企业那样运作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它不可能更有企业家精神。任何机构,无论是公营私营,都可以有企业家的精神,正像任何公私机构,都会出现官僚主义。很少美国人会真的要求政府像一个企业拿回行事——因为私人利润而关起门来迅速作出决策。如果它真的这么干,民主将首先受到损害。但是大多数美国人要求政府减少官僚主义。在官僚主义行为和企业家行为之间是一个巨大的连续体,政府肯定可以在这个区域内调整自己的位置。” 奥斯本认为,对于政府部门的领导者来说,面对政府存在的种种问题,绝不是仅仅靠加税、节支、砍计划、撤机构和辞退雇员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更新旧观念,吸纳新思想。他说:“我们那些企业家精神较强的政府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是却没有什么领导人在注意倾听。他们忙于在升官的阶梯上攀爬,没有时间停下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事物。于是,他们就陷在用老眼光看待问题的框框里,对于近在眼前的解决办法视而不见。也许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绊脚石,陈旧的思想在作怪。正如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指出的,困难与其说在于提出各种新思想,不如说在与摆脱旧思想的束缚。我们大多数政府领导人和政治记者仍然抱住不放的旧思想,乃是仍旧把我们应有多达的政府而不是应有怎样的政府作为重要的问题。……但是今天我们问题的根本之处不是政府太大或者政府太小。……我们问题的根本之处在于我们政府的类型错了。我们不需要什么大政府或者小政府,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政府。说得更加精确一点,我们需要更高的政府治理。……政府治理是指我们共同解决自己的问题和满足我们社会需要的实施过程。政府是我们使用的一种工具。一旦这个工具过时了,重新发明的过程就开始了。我们不需要再来一次新政,也不需要再来一次里根革命。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美国的改革。”——即用企业家精神来重新塑造政府, 28.3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与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 奥斯本认为,对传统的政府官僚体制的改革应当遵循以下十项原则,在他看来,这十项原则所规定的内容也正式他所谓的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 1、掌舵而不是划桨 长期以来,政府的领导人们一直都误以为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收税和向社会提供服务,而奥斯本则不然,在他看来,政府的中心工作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是划桨,政府并不精通此道。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瞬息万变、社会需求多元化的情况下,政府再试图向社会提供垄断性的服务已经不可能了。他说:?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导人都懂得……如果让其他人干更多的划桨工作他们就能更有效地进行掌舵。如果一个组织最佳的精力和智慧都用于划桨,掌舵将会很困难。” 他引用著名政治学家和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1968年的名著《不连续的时代》中的话解释道:?任何要想把治理和‘实干’大规模地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只会严重削弱决策的能力。任何想要决策机构去亲自‘实干’的做法也意味着‘干’蠢事。决策机构并不具备那样的能力,从根本上说那也不是它的事。” 为此,他提出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即掌好舵),而把具体的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这样,政府可以居高临下,用政策去吸引竞争者,保持最大灵活性来应付变化着的环境,出色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认为,企业家政府应该?转向一种把政策制定(掌舵)同服务提供(划桨)分开的体制?。 谈到政府的作用,他反对曾经风靡一时的“私有化”观点,他明确指出:?私有化实际上篇三:奥斯本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启示 浅谈奥斯本企业家政府理论对我国深化行 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经济危机的加深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发达国家政府掀起了新一轮的行政改革热潮。其间,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了“企业家政府”这一概念并进而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指出应该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或重新塑造政府。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宗旨就是试图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来达到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目的。 一、 企业家政府理论产生的背景。任何一种类型的政府体制都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奥斯本认为,官僚制的政府组织形式之所以在过去的很长一个时期内经久不衰,其原因并非仅仅在于它的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更在于它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它向人们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职业,向社会显示了公开、平等的精神,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服务。然而,他认为,今天的社会环境与官僚组织产生的环境大不相同。我们今天生活的社会瞬息万变,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原来的经济体制面临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达使普通百姓也能像他们的领导一样获取知识和信息,教育水平的提高使脑力劳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对市场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这一切都要求体制必须是灵活的、适应性强的;要求产品和服务必须是高质量的、多样化的;要求政府能给予其人民更多的权利和利益。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官僚体制显然越来越不适应了。因此企业家政府理论便应运而生了。 二、 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与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一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而把具体的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这样,政府可以居高临下,用政策吸引竞争者,保持最大的灵活性来应付变化着的环境,出色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二是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即政府的行政专家们在公共管理中不应事必躬亲,而要善于授权,应注重发挥被服务对象的主动性。三是注重引入竞争机制:即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成本意识,提供优质服务,改善行政管理。四是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即政府应摆脱繁文缛节的束缚,只是简单地界定基本目标和任务,再根据这一目标和任务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然后就放手让雇员去履行各自的。五是重产出而非投入:即政府应注重效果,评估政府各部门的表现及对其进行资助应以其政策效果为依据,而不是依据项目的多少。六是具备“顾客意识”:这里的“顾客”是指政府公共组织的服务对象——公民,政府应重视顾客,应受顾客驱使,其工作的宗旨是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七是有收益而不浪费:即政府不应仅仅靠预算度日,而应具备一种“投资”观点,学会用各种形式集资、赚钱,为回报而投资,变管理者为企业家,变花钱政府为赚钱政府。八是重预防而不是治疗:即政府应该着眼于以预防为主,而不是通过事后服务来挽回损失;应该是有预见力的政府在作出决定时,尽可能考虑到未来。九是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即政府应效仿企业领导者的做法,将集权式的管理权下放,将政府的层级节制模式变为参与协作模式,实行参与式管理。十是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即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要善于建立市场机制,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注重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的有效结合,以市场为依托,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 三、企业家政府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发。结合我国今天的改革实践,奥斯本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很多方面依然 具有生命力,并且对我国的改革实践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灌输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变化,能对社会发展和变迁作出创造性回应,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和产出较低的地方转移到较高地方,运用新的方式使用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和效能。公共部门长期受官僚体制的禁锢、僵化、教条,形式主义泛滥,缺乏改革与创新意识,因而用企业家精神来引导和推进政府改革是政府传统行政模式转换的首要动力,也是企业化政府必不可少的精神特征。(二)转变工作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尽管我国政府部门作风整顿频繁,但“话难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状仍较为普遍。工作缺乏主动性,敷衍塞责,遇事推委。一些工作人员见事就推,见难就躲;对群众的诉求和利益常常置于脑后,为民服务不热情,态度冷淡脸难看;有利的事争着干,麻烦事互相推。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这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突出强调职能转变,并从“政府—市场—社会”的大视野中,将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推进职能转移,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推进职能下放,着力解决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问题,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进职能整合,着力解决交叉、推诿扯皮问题,提高行政效能;推进职能加强,着力解决国务院部门抓大事管宏观不够问题,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这“四个推进”,既强调简政放权,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也强调监管,该管的要管住管好,符合现代共管理改革的大趋势,也符合中国改革的时代要求。相关热词搜索:
[运用企业家政府理论,以&政府的本质&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技术论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伏发电政府补贴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