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六年后上大学,问怎样银行存款收益率最大

简单规划问题;存款利息与纳税相关问题.
经济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2013年教育储蓄存款利率为:存款期限 年利率%一年期 3.00%;三年期 4.25%;六年期 4.75%;2014年国债利率一年期 3.33%;三年期 5.00%;五年期 5.41%;因为国债利率明显高于教育储蓄存款利率和普通储蓄存款利率,所以可以先买五年期国债,再买一年期国债.
解:因为调查发现:2013年教育储蓄存款利率表一览存款期限 年利率%一年期&&3.00%;三年期&&4.25%;六年期& 4.75%;2014年国债利率一年期 3.33%;三年期&5.00%;五年期 5.41%;所以综合来看,国债利率较高,可以先买五年期国债,再买一年期国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关系式“本金×利率×时间”,所以在时间和本金一定时,可以根据利率确定存款的方法.六年级下册
生活与百分数
张晓 - 许丹丹 - HNER网络教研备课平台——河南省网络教研官方平台,网络教研第一平台,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倾力打造!
六年级下册
生活与百分数
文章类型:原创
生活与百分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银行现行存款利率与教材11页利率表中的利率,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2.了解普通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和国债的利率,选择合适的存款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导银行调查、上网调查等不同的方式,了解现行银行存款利率。&4.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际计算,得出最佳存款方案。&
5.通过调查、实际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能选择合适的方案存款。&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最佳的存款方案使收益最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会议,怎样计算利息。这节课我们一起到银行了解各种储蓄的利率,学习怎样理财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银行最新利率。&
2.引导学生与P11利率表中的利率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变化。&3.分组讨论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根据课前调查汇报教育储蓄存款和国债的利率。&
5.对比普通储蓄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看哪种存款方式的利率更高?(国债)&
6。课件出示问题:李阿姨准备给儿子存2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用,她选择哪种存款方式才能使六年后的收益最大?(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李阿姨选择买五年期国债和一年期教育储蓄,六年后的收益最大。)&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17年6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安远县古莉萍小学数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学习兴趣为基础
上传: 张磊 &&&&更新时间: 16:29:08
学习兴趣为基础,充分挖掘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良好品质,让学生的学习生动活泼、富有主动性、创造性。如何使学校的课堂教育顺应时代要求,实现减负增效,最终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谈淡个人的浅显认识: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创设数学情境的一个作用就是给纯数学加入一点人情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积极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对于学生来说,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比较枯燥、单一,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三兄弟之争》。有一天,三兄弟(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之间发生了一场争执&&老大钝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最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的和比你们的大。&老二直角三角形和老三锐角三角形异口同声地说:&不对不对,我们都有三个内角,我们三个的内角和一样大。&学生从充满了令他们向望的童话故事里,引发了思考:三兄弟之争,它们谁说的对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因为它不仅个头大,而且有一个大于90&的钝角;有的学生不同意,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果其中一个角的度数大,则其它两个角的度数则小。我捕捉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句话,及时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学生有的说,是爸爸妈妈告诉的;有的说,是从预习中得知的。我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学生设计一个悬念: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是180&吗?你有什么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此时的学生兴趣盎然,想出了许多办法,如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等验证方法,并积极地投入操作。
这样创设的以认知冲突为主的思维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孩子沉湎于思索中,为接下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奠定了基础。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一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究其原因 ,是教学中没有掌握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和技巧,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其实,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感到备课时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特点,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找到突破重、难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学认识平移一课,我首先确定理解平移方向、把握平移距离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学时,我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及手中的黑板擦上下移动、左右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物体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沿直线移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平移。接下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文具或课本创造一些平移现象给同桌看;并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平移事例,加深对平移的理解与认识。最后通过判断&熊猫把杠铃举起来,杠铃是沿着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而杠铃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它属于平移现象;电风扇叶片转动是绕着轴转动,方向不停地改变,因此不是平移现象。这样循序渐进,使学生认识了平移现象及平移方向。
其次,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在方格纸上平移小房子,在小房子上找自己喜欢的一个点或一条线段,再到平移图形中找到对应点或对应线段,数一数,这个点或这条线段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大胆让学生动手实践,排除了&物体的平移距离,指原图形和新图形之间的距离&这一&雷区&,突破了&物体的平移距离指原图形与新图形的每一个对应点或对应线段平移后的距离&这一教学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备课上多动一番脑筋,多花一番心血,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找到关于突破重、难点的&锦囊妙计&,就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与检测,是整个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每次作业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探索求知中成长。那么,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探索与思考性的作业呢?
(一)基础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的起点要适中,目标要明确。教师围绕当堂课的教学重点,选择能覆盖主要知识点的题目,设计一组基础性作业&&课堂5分钟检测,用以巩固所学新知识。这类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本节教材的重点,面不宜宽,点不宜多。检测结束后,授课教师针对测试卷中学生对习题和本节课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质量监控分析,交流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研讨有效课堂的教与学。
如教学完简易方程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一份课堂5分钟检测:
1、填空:(在括号里填上数,在圆圈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x+10-( )=50-( )
x-5+( )=40+( )
8&○( )=40○8
x&9○( )=6○( )
2、看图列方程。
3、解下列方程。
7x=17.5 x-4.8=12
5.5x+6.7=7.8 6.2x-x=41
4、用方程解。
(1)一个数的4倍是12.8,求这个数。
(2)48比一个数的3倍多4.5,求这个数。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5分钟检测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备课时是否备教材了、是否备学生了、是否会用教材。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反馈自己上课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听课的效率,同时激发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层次性作业
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不同层次性的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1、先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2、一块长方形绿地周长是144米,宽24米,这块绿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猜猜它的面积会是多少?
第1题,学生不能直接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去计算,必须先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第2题相对第1题,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先通过长方形的周长和宽这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长方形的长,接下来才能用长乘宽,计算出长方形绿地的面积;第3题更是&难上加难&,学生会想到:如果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1厘米,面积就是7平方厘米;如果长6厘米,宽2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如果长5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15平方厘米;如果长4厘米,宽4厘米,面积则是16平方厘米这几种情况。
整个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由易到难的梯度与层次性,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步步深入地积极思考,掌握知识的要点,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拓展性作业
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立足现在,着眼将来,适当延展,孕伏新知。在确保全班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作业题的设计可以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适当延伸发展,巧妙的孕伏后继知识,这样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有效地解决基本要求与分类要求的教学矛盾,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留下根。
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基础上,我出示一个三角形,剪下其中一个角,
让学生思考:剩下的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剩下的四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从而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紧接着我顺水推舟,请学生思考,如果剪下三角形的2个角、3个角,剩下的图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丰富了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理解与运用,又为学生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埋下了伏笔。
(四)实践性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我们的数学作业也应贯穿在大量的数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少做题、多动手、多实践、多运用。在设计作业时,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立足课本,放眼世界,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让作业回归&学生主体&,回归&生活实践&,真正符合&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从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如教授利率和利息后,我设计了一个&合理存款&为主题的活动:&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这个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存款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明确问题后,学生需要收集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存款和国债免征利息所得税等信息,填写下表;
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并计算到期后总共收入;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
通过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安排,不仅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而且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空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
总之,要实现减负增效,最终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多读书、勤思考,用心做精致的教育,使学生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达到 &高效减负&的效果。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合理存款教学反思5篇
合理存款教学反思5篇合理存款一: 理存款活动课教学是为了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在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知识后,培养起其投资意识.经历分析.计算.比较.符号化.概括.等过程,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二: 《合理存款》这一内容是在完成了第五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始终围绕着“我准备给儿子存1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这一主题,“怎样存款收益最大”这一问题在设计。在解决问题时,提示学生要从已有知识或身边的信息中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如:教材中呈现了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的信息:(1)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2)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3)国债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税等。最后根据收集的信息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并最后收益。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知识和已有的储蓄知识,自我探索合理的储蓄方式,令人惊喜的是,在学生大量调查研究后,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学以致用,提出了各种储蓄方案。这样,学生不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这节活动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使每个学生通过实践,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树立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 本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在活动中领悟知识,获得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数学活动课的活动目的之一。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才不会感到学习的辛苦。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四:精彩推荐
相关链接兴趣推荐
头条推荐1802097 人阅读6599904 人阅读1262534 人阅读1364299 人阅读242385 人阅读生活服务
Powered by Copyright & . 学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Wed Apr 12 22:53:28 UTC+六年级上册综合活动课《合理存款》;教学设计:;如何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足够多的有关存款的信息,;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调查,让学生掌握各种储蓄方式的近期利;2、通过“争做小小理财师”,让学生经历设计储蓄方;3、让学生在体验选择存款方式的过程中,体会到父母;二、教学准备:调查表,网上的资料查询,银行的宣传;三、教学过程;(一)汇报课前调查的结果;(二)明
六年级上册综合活动课《合理存款》
教学设计:
如何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足够多的有关存款的信息,并在实践中感悟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呢?课前要求学生设计调查表询问周围成人的理财方式及理由。在课堂中通过交流,通过 “争做小小理财师” 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课前获得的知识,经历自我了解,交流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调查,让学生掌握各种储蓄方式的近期利率及成人的理财方式,初步建立理财观。
2、通过“争做小小理财师”,让学生经历设计储蓄方案,优化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让学生在体验选择存款方式的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理财的艰辛。
二、教学准备:调查表,网上的资料查询,银行的宣传资料,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
(一)汇报课前调查的结果。“说一说,你通过上网,到银行,询问家人,知道了哪些储蓄的知识?”
(二)明确问题
出示情境图,作为“小小理财师”你了解了妈妈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明确妈妈的存款本金、年限及用途。
(三)活动“争做小小理财师”
1、设计方案。分组设计储蓄方式,并计算收益。
2、选择方案。分析每种储蓄方式,选择优化方案。
(四)反思这次活动的收获:写一篇数学日记。
教学反思:
通过我精心的课前准备,在这节活动课中,学生通过课前对自己家庭理财方式的调查和了解,他们的理财观让我大家欣喜……就让我回味几个片段吧!
(上课时)师:“说一说,你通过上网,到银行,询问家人,知道了哪些储蓄的知识?”
生1:我妈妈有的钱就在工资卡上,说是便于在商场买东西,积分;生2:我家里大部分存整
存整取一年期,说这样钱比较多,稳定;
生3:我妈妈也存了定期,用的零存整取。
生4:我爸爸还买了国债,因为利率比较高;不用交税,也比较稳定。但爸爸说原来不怎么好买。现在,利率总在上调,有人认为不划算。
生5:我在网上看到有的人买基金,有的买股票,说收益很高,但亏起来也很快,还有人因为亏损而跳楼等等。
生6:我还知道教育储蓄,他是专给学生的,也不用交税。利率也满高。取时要学校开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证明,比如高中、大学可以,小学、初中生就不能取。
生7:我还知道……
(学生们兴趣高涨,争先恐后……纷纷说各种理财的信息,这些信息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愉快的去活动,主动地去学习,在调查中获取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
拓”地目标靠拢,使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片段:出示情景图(110页)说一说:妈妈到银行咨询什么问题?
生:“妈妈说她准备存一万元前给儿子六年后上大学,问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师:“如果你是银行职员,你该如何工作?”
生1:把她的要求想清楚。
师:“讨论一下妈妈的要求。你要明确那些问题呢?”
生2:妈妈要存6年,本金一万,目的是给小孩读书。
师:那你们考虑选择哪些储蓄方式呢?
生3:我们认为不适合买股票或买基金,因为网上说这种方法太大风险,有时赚很多,有时赔很多。
生4:我同意他的看法,因为妈妈的这笔钱是用来读书的,赔不起,必须保证孩子上大学。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生5:活期也不用选择,因为那样利率太低。零存整取也可以不用选择,因为妈妈已经有本金了。
生6:可以整存整取。也可以买国债。
生7:还可以买教育储蓄。但要算一算才知道哪种划算。
师:那你们每人设计一种方案,算一算(运用计算器),比一比,帮妈妈选一种储蓄方式吗?
学生出现多种不同的储蓄方式,经小组讨论后,认为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妈妈选择:
生1:先存3年定期,再存3年定期;稳定,虽然目前效益不是最多,但三年后有可能利率上涨。
生2:先存5年定期,再存1年定期。稳定,目前效益较多。
生3:先存3年国债,再存3年国债;稳定,效益较多,但不大好买。如遇急事,不划算。
生4:先存5存国债,再存1年国债。稳定,目前效益较多,但不大好买。如遇急事,不划算。
生5:先存5存国债,再存1年教育储蓄。稳定,目前效益最多,但不大好买。如遇急事,不划算。
生6:存6年教育储蓄,稳定,目前效益第二多,还可刺激学生认真学习,建议购买。
(其他学生笑,但都赞同,于是学生选择了第(6)种方案)
数学综合活动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在活动中领悟知识,获得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数学活动课的活动目的之一。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创情、激情、融情,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才不会感到学习的辛苦。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总之,通过这节活动课,我诱发、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实践,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树立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用到数学的思想,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六年级上册综合活动课《合理存款》02等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合理存款》教学设计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是在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折扣、利率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 节活动课。...  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应用:合理存款课时练习题及答案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综合...综合应用 课 基础练 知识点一 各种存款的利息计算 时测 合理存款 评方案 1....  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应用:合理存款课时练习题及答案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综合...综合应用 课 基础练 知识点一 各种存款的利息计算 时测 合理存款 评方案 1....  合理存款六年(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储蓄存款的认识,可以综合运用这些相关...【课前准备】学生通过网络、电话以及银行咨询等多种渠道获得人民币 储蓄、教育...  《合理存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六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合理...了百分数、利率等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 综合应用以上几方面知识而设计的一节课。...  合理存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_六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广场舞活动方案 社区广场舞策划方案 广场舞有益于身心...六年级数学上册《合理存... 18页 免费 人教版六...  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应用:合理存款》导学案设计 隐藏&& 综合应用 合理存款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合理存款 课型 实践活动课 这是一节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活动课,是...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主备单位、教师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具 准备 课题 合理存款 课型 新授 1、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