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以根据用电量推测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吗

2017年全国电力供需预测:用电量增速将全年低于2016年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2016 年,全国用电形势呈现增速同比提高、动力持续转换、消费结构继续调整的特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5.0%,增速同比提高 4 个百分点。在实体经济运行显现稳中趋好迹象、夏季高温天气、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下,三、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较快。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 11.2%,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服务业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突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 10.8%;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2.9%,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2.5%,制造业中的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零增长,而装备制造、新兴技术及大众消费品业增长势头较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效果继续显现,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16.5 亿千瓦,同比增长 8.2%,局部地区电力供应能力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持续快速增长,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进一步降至 4165 小时,为 1964 年以来年度最低。电煤供需形势从上半年的宽松转为下半年的偏紧,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部分地区相对过剩。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近期召开“2017 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围绕“经济新常态下的电力发展与改革”主题,邀请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电力行业的专家,就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力及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电力改革及市场交易、电煤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和分析预测。
展望 2017 年,预计电力消费需求增长将比 2016 年有所放缓;预计全年新增装机略超 1 亿千瓦,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17.5 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至 38% 左右;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相对过剩。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进一步降至 4000 小时左右,电煤价格继续高位运行,部分省份电力用户直接交易降价幅度较大且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发电成本难以及时有效向外疏导,煤电企业效益将进一步被压缩,企业生产经营继续面临严峻困难与挑战。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持续减缓 全年增速低于 2016 年
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是消费稳定增长,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中央采取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以及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等因素,对经济增长形成了一定支撑。二是在国家推进去产能政策措施下,2016 年下半年以来,多方面指标均反映实体经济运行显现稳中趋好迹象。三是第三产业,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信息化产业加快发展,继续带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延续较快增长势头。四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以及居民家用电器水平逐步提高、电动汽车等电能替代的推广,促进居民生活用电增长。五是各地通过稳投资等措施来稳增长的力度仍不会减弱。
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电力消费增长仍受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一是 2017 年房地产及汽车行业增长将很可能放缓,对其上下游产业链上的诸多行业生产及消费带来较大影响。从目前情况看,多地出台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影响与房地产相关的钢铁、建材、家具、家电等相关行业生产和消费,对这些行业的用电带来抑制;国家对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税幅度收窄一半,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钢铁、有色、玻璃、橡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生产和消费。二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国家持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行业比重上升,电能利用效率提升,单位 GDP 电耗将继续下降。三是上年初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等地区气温偏高,显著拉高了用电增长,导致 2016 年用电量基数偏高,将下拉 2017 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四是部分地区高耗能等企业生产受雾霾天气及环保因素的影响而限产停产,将在客观上影响到电力消费增长。
综合判断,预计 2017 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比 2016 年回落,全年全社会用电量 6.10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 左右。
新增装机容量略超 1 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比进一步提高
预计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 1.1 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6000 万千瓦左右;预计全年火电投产 5000 万千瓦左右。
预计 2017 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17.5 亿千瓦、同比增长 7% 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 6.6 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 38%。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中,水电 3.4 亿千瓦、核电 4005 万千瓦、并网风电 1.7 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 9700 万千瓦、生物质发电 1350 万千瓦左右。
内外部影响因素较多 电力供需形势稳中有忧
① 电煤供需形势预计比上年缓和,发电供气总体平稳
2017 年,受电力消费需求放缓,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继续较快增长影响,预计煤电发电量处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耗煤量比上年略有减少。预计 2017 年电煤供需形势将比上年有所缓和,电煤价格的波动将趋缓,全年价格水平可望在上年底价格基础上有所回落,但整体仍将维持相对高位运行。
近几年,我国天然气来源逐步多元化、供应能力明显增强,天然气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天然气供需形势有所缓和,绝大部分天然气电厂供气总体有保障。但天然气季节性需求波动大,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仍可能偏紧。
② 全年电煤价格整体水平预计明显高于上年,煤电企业经营形势更为严峻
当前,电力行业特别是煤电行业正处于多重矛盾交织叠加的特殊时期,企业经营正面临严峻压力和困境。燃料、环保等发电成本不断上涨,上网电价反而不断下降,成本难以及时有效向外疏导,加上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煤电企业对电煤价格等成本的承受能力大幅减弱,企业利润已出现“断崖式”下降。2017 年,这些矛盾和困难将进一步显现,如经营环境未能改善,预计煤电企业很可能陷入全面亏损局面,电力热力供应也将受到影响。
③ 2016 年底全国重点流域水电厂蓄能值同比减少, 2017 年降水量情况可能比上年偏少
截至 2016 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重点水电厂蓄能值同比减少 11.4%;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水电蓄能值同比减少 8.9%。据气象部门初步预测,2017 年春季全国降水量将明显偏少于上年,仅西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汛期全国降水量预计也将偏少于上年。综合判断,预计 2017 年全国水电发电量增速很可能较上年放缓。
④ 春季气温仍然延续偏暖特征,夏季高温天气影响电力供需程度预计弱于 2016 年
在用电低速增长情况下,气候对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据气象部门初步预测,春季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仅黑龙江气温偏低,全国仍然延续偏暖特征,一定程度上将抑制取暖用电负荷的增长。初步预计 2017 年夏季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影响弱于上年同期,夏季全国出现类似上年持续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的可能性偏小。2017 年汛期全国降水情况预计比上年偏少,受降水影响偏少,部分省份不排除出现较长时间的高温天气情况。由于近几年气候变化频繁、气温波动加剧,气候预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需持续关注气候监测预测情况,及时修正其对电力供需带来的影响。
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 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进一步降低
根据上述预测和初步综合平衡分析,预计全年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过剩。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 3600 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将下降至 4000 小时左右。
华北电网区域预计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蒙西和山西富余,山东随着多条特高压陆续投产,供需形势明显缓和。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2% 左右;全年最大用电负荷 2.18 亿千瓦、同比增长 4.8% 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 2700 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 3.8 亿千瓦、同比增长 7.5% 左右。
东北电网区域预计电力供应能力过剩较多,冬季供暖期低谷时段电网调峰仍然困难。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1.9% 左右;全年最大用电负荷 5810 万千瓦、同比增长 2.7% 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 400 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 1.3 亿千瓦,同比增长 3.0% 左右。
华东电网区域预计电力需求总体宽松,福建、浙江有一定富余。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4% 左右;去年最大用电负荷 2.67 亿千瓦、同比增长 4.9% 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 2300 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 3.4 亿千瓦、同比增长 7.0% 左右。
华中电网区域预计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大部分省份富余。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2.7% 左右;全年最大用电负荷 1.79 亿千瓦,同比增长 3.3% 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 2000 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 3.4 亿千瓦,同比增长 6.0% 左右。
西北电网区域预计电力供应能力过剩较多,甘肃、新疆、宁夏风电、太阳能发电消纳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4.8% 左右;全年最大用电负荷 8030 万千瓦、同比增长 4.9% 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 2000 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 2.5 亿千瓦、同比增长 9.0% 左右。
南方电网区域预计电力供需总体宽松,云南、广西富余。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3.3% 左右;全年最大用电负荷 1.55 亿千瓦,同比增长 5% 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 1600 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 3.1 亿千瓦、同比增长 5.5% 左右。预计南方区域水电供需总体宽松,其中云南电力富余较多、弃水压力大;广西也存在一定弃水压力;贵州在 1~4 月受电煤供应明显不足影响,电力供需偏紧、存在较大错分限电风险。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提出了 2017 年经济增速 6.5% 左右的目标,在当前经济增长基数较大的情况下,这样的经济增速不仅不低,还体现了较好的发展质量。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当前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了 30%。
2017 年前两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6.9 个百分点,三月上旬煤电油气运行平稳,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希望与困难并存,但希望大于困难,经济增长拐点出现不会太久,有望在明年或稍长时间内出现经济回升。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 范恒山
2017 年,我国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显现。截至 2016 年底,全国煤电装机 9.4 亿千瓦,“十二五”以来煤电装机累计净增 2.9 亿千瓦,煤电设备利用小时数降至 4250 小时,为 1964 年以来最低水平。全国纳入规划、核准在建及其他项目总规模达 3.5 亿千瓦,其中核准在建项目 235 个、 1.86 亿千瓦,未核先建和企业自备电厂项目 3800 万千瓦,如果全部投产,2020 年我国煤电装机近 13 亿千瓦,将突破 11 亿千瓦的“十三五”控制目标,煤电利用小时数将降至 3600 小时左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 5000 万千瓦以上。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将成为今年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 杨昆
电力工业在“十三五”期间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电力工业加快转型的重要时期。我们现在遇到的新挑战有五个方面,即供应宽松常态化、电力结构清洁化、电力系统智能化、电力发展国际化、体制机制市场化。
——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吴云
我国煤炭经济运行呈现出新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四降三升一增一减”。“ 四降”是指全国煤炭消费总量下降,煤炭产量继续下降,全社会库存下降,煤炭行业建设投资总额下降。“三升”是指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回升,煤炭价格回升,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回升。“一增”是指煤炭相关行业企业,如电力、钢铁、建筑等,产生新的合作共赢发展理念,市场化意识增强。“一减”是指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煤炭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中国煤炭行业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张宏
原标题:2017年全国电力供需预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专注于电力领域,为电力行业人士提供最新最全的行业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北极星电力官方微信北京中研信息研究所
当前位置: &
& 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运营状况及产量需求预测报告年
北京中研信息研究所
经营模式:服务型
主营产品:
市场报告 咨询 市场调研 风险评估 商业计划书 可研报告
所在地区:北京市朝阳区
信用指数:40
认证信息:
证书荣誉:2项
联系人: 安琪女士
电话: 86-01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东路19号中国铁建广场E座
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运营状况及产量需求预测报告年
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运营状况及产量需求预测报告年
*=*=*=*=*=*=*=*=*=*=*=*=*=*=*=*=*=*=*=*=*=*=*=*=*=*=*=
报 告 编 号: 90825
联&& 系& 人: 安琪
出 版 时 间:2015年12月
快 递 方 式: 顺丰或签约快递
q& q& 咨 询: qq:
2 4小时: && 010- (电议或qq咨询价格有折扣)
报 告 价 格: 【纸质版】: 6500元 【电子版】: 6800元 【纸质+电子】: 7000元
第1章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综述11
1.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定义及分类11
1.1.1薄膜太阳能电池定义11
1.1.2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分类11
1.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2
1.2.1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2
(1)行业政策动向12
(2)行业发展规划13
1.2.2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6
1.2.3行业环保环境分析16
1.2.4行业贸易环境分析18
1.3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原材料市场分析19
1.3.1太阳能用玻璃市场分析19
(1)导电玻璃市场分析19
(2)其他玻璃市场分析20
1.3.2EVA胶膜市场分析21
1.3.3特殊气体市场分析21
1.3.4镀膜靶材市场分析21
1.3.5非晶硅市场分析22
1.3.6铟市场分析22
1.3.7碲市场分析29
1.4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供应商分析30
1.4.1大尺寸设备供应商分析30
(1)大尺寸设备供应商及分布30
(2)大尺寸设备性能分析31
(3)大尺寸设备供应商需求客户分析31
1)AMAT需求客户分析32
2)Oerlikon需求客户分析32
3)ULVAC需求客户分析33
4)XsunX需求客户分析34
1.4.2小尺寸设备供应商分析34
(1)小尺寸设备供应商及分布34
(2)小尺寸设备性能分析34
(3)小尺寸设备供应商需求客户分析35
1)华基光电需求客户分析35
2)EPV需求客户分析35
第2章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36
2.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分析36
2.1.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分析36
(1)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分析36
(2)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及特点36
2.1.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地位变化分析37
2.1.3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面临问题38
2.1.4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对策分析39
2.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供给分析40
2.2.1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供给分析40
(1)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能分析40
(2)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量分析40
(3)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41
2.2.2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供给分析42
(1)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能分析42
(2)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量分析43
(3)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43
2.2.3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主要企业分析44
(1)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主要企业分析44
(2)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主要企业分析48
2.3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竞争分析49
2.3.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竞争力分析49
2.3.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50
2.3.3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51
2.3.4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51
2.3.5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51
2.3.6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竞争格局分析51
2.4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前景预测51
2.4.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51
2.4.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52
(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能预测52
(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量预测53
(3)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需求前景53
第3章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55
3.1薄膜太阳能电池对比分析55
3.1.1各类薄膜电池转换效率对比55
(1)各类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对比55
(2)各类薄膜太阳能电池工艺性能对比55
3.1.2各类薄膜电池工艺难度对比分析56
3.1.3各类薄膜电池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57
3.1.4每KW电池所需面积对比分析57
3.2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58
3.2.1太阳能电池产量结构分析58
3.2.2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结构分析59
3.2.3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需求分析59
3.3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益分析60
3.3.1各类电池成本现状对比60
3.3.2各类电池成本趋势分析62
(1)成本价格走势预测62
(2)成本价格构成预测63
3.3.3组件与系统价格走势分析64
3.3.4薄膜太阳能电池盈利水平分析65
第4章硅基类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67
4.1硅基类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67
4.1.1硅基类薄膜电池发展分析67
4.1.2硅基类薄膜电池成本发展67
4.1.3硅基类薄膜电池产量分析67
4.1.4硅基类薄膜电池主要企业分析68
4.1.5硅基类薄膜电池细分市场分析68
(1)非晶硅(a-Si)电池市场分析68
(2)其他电池市场分析69
4.1.6硅基类薄膜电池前景分析69
4.2硅基类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分析70
4.2.1硅基类薄膜电池结构分析70
(1)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分析70
(2)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分析71
4.2.2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分析72
(1)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分析72
(2)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分析73
4.2.3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分析74
(1)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74
(2)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情况75
4.2.4硅基类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方向75
第5章化合物半导体类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77
5.1砷化镓(GaAs)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77
5.1.1砷化镓薄膜电池发展分析77
(1)空间用砷化镓薄膜电池发展分析78
(2)地面聚光砷化镓薄膜电池发展分析78
5.1.2砷化镓薄膜电池市场分析79
(1)国际砷化镓薄膜电池市场分析79
(2)国内砷化镓薄膜电池市场分析79
5.1.3砷化镓薄膜电池市场发展趋势79
(1)空间用砷化镓薄膜电池市场发展趋势79
(2)地面聚光砷化镓薄膜电池发展趋势80
5.1.4砷化镓薄膜电池盈利水平分析81
5.2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81
5.2.1碲化镉薄膜电池发展分析81
5.2.2碲化镉薄膜电池成本分析82
5.2.3碲化镉薄膜电池优缺点分析83
5.2.4碲化镉薄膜电池继续发展的可能性83
5.2.5碲化镉薄膜电池产量分析84
(1)碲化镉薄膜电池产量现状84
(2)碲化镉薄膜电池产量预测84
5.2.6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企业分析85
5.2.7碲化镉薄膜电池发展面临挑战85
5.2.8碲化镉薄膜电池市场前景展望86
5.3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86
5.3.1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发展分析86
5.3.2铜铟镓硒薄膜电池成本分析87
5.3.3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优劣势分析88
5.3.4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产量分析90
(1)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产量现状90
(2)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产量预测91
5.3.5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主要企业分析92
5.3.6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面临的挑战92
5.3.7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市场前景展望93
5.4化合物半导体类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分析93
5.4.1砷化镓薄膜电池技术分析93
(1)空间用砷化镓薄膜电池技术发展趋势93
(2)地面聚光砷化镓薄膜电池技术发展趋势94
5.4.2碲化镉薄膜电池技术分析94
(1)碲化镉薄膜电池结构分析94
(2)碲化镉薄膜电池关键技术分析95
1)碲化镉薄膜电池集成技术分析95
2)碲化镉薄膜的表面腐蚀技术分析95
(3)碲化镉薄膜电池研究进展分析96
1)碲化镉薄膜电池研究进展分析96
2)碲化镉薄膜电池产业化情况分析97
(4)碲化镉薄膜电池技术研究方向97
5.4.3铜铟镓硒薄膜电池技术分析98
(1)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结构分析98
(2)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生产工艺分析99
(3)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研究进展分析100
1)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研究进展分析101
2)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产业化情况分析102
(4)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研究方向102
第6章其他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103
6.1有机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103
6.1.1有机太阳能电池优缺点分析103
6.1.2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需求分析103
6.1.3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趋势分析103
6.1.4有机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预测104
6.2染料敏化(DSSC)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105
6.2.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发展分析105
6.2.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机遇与挑战106
6.2.3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市场前景展望106
6.3其他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分析107
6.3.1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分析107
(1)有机太阳能电池专利情况分析107
(2)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情况分析108
(3)有机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情况分析109
6.3.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分析110
(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工作原理110
(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分析111
1)染料的研究进展分析111
2)电极的研究进展分析111
3)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分析112
4)多孔纳米膜的研究进展分析112
第7章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重点应用领域市场需求分析113
7.1太阳能发电站领域市场需求分析113
7.1.1太阳能发电站建设情况分析113
(1)国际太阳能发电站建设情况分析113
(2)国内太阳能发电站建设情况分析114
7.1.2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情况115
7.1.3三种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对比116
(1)三种太阳能发电站简介116
(2)三种太阳能发电站建设成本对比116
(3)三种太阳能发电站应用环境对比116
7.1.4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前景分析117
7.1.5太阳能发电站领域薄膜电池市场需求前景117
7.2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领域市场需求分析117
7.2.1光伏建筑一体化相关政策117
7.2.2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119
7.2.3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前景展望120
7.2.4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薄膜电池地位分析120
7.2.5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薄膜电池应用优劣势120
7.2.6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薄膜电池市场需求前景121
第8章太阳能薄膜电池行业主要企业经营分析122
8.1国际太阳能薄膜电池领先企业&&FirstSolar分析122
8.1.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122
8.1.2企业总体经营分析122
(1)企业营收能力分析122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23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23
(4)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24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124
8.1.3企业供给能力分析125
8.1.4企业产品成本分析125
(1)企业产品成本结构125
(2)企业产品成本走势126
8.1.5企业市场占有率分析127
8.1.6企业电池转换效率分析127
8.1.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129
8.1.8企业发展动向分析129
8.1.9企业成功原因解析129
8.2中国太阳能薄膜电池行业领先企业个案分析131
8.2.1创益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31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131
(2)企业总体经营分析131
1)企业营收能力分析131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32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32
4)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33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134
(3)企业产品与技术分析134
(4)企业薄膜电池供给分析134
(5)企业产品应用分析135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135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36
8.2.2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36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136
(2)企业总体经营分析137
1)企业营收能力分析137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38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38
4)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39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140
(3)企业产品与技术分析141
(4)企业薄膜电池供给分析141
(5)企业产品应用分析142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142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43
8.2.3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43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143
(2)企业产品与技术分析144
(3)企业产品应用分析144
(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144
(5)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45
8.2.4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46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146
(2)企业总体经营分析147
1)企业营收能力分析147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47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48
4)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48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149
(3)企业产品与技术分析149
(4)企业产品应用分析151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152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52
8.2.5天津市津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53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153
(2)企业总体经营分析153
1)企业营收能力分析153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54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54
4)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54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155
(3)企业产品与技术分析155
(4)企业薄膜电池供给分析156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156
第9章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201
9.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风险分析201
9.1.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风险体系分析201
9.1.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风险评估分析201
(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环境风险分析201
(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技术风险分析201
(3)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市场风险分析202
9.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特性分析202
9.2.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进入壁垒分析202
(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技术壁垒分析202
(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资本壁垒分析203
(3)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人才壁垒分析203
9.2.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盈利模式分析203
9.2.3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盈利因素分析203
9.3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机会与建议204
9.3.1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04
(1)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领域投资机会分析204
(2)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领域投资机会分析205
(3)太阳能电池封装领域投资机会分析205
(4)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投资机会分析205
9.3.2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建议206
图表目录:
图表1:薄膜太阳能电池分类11
图表2:各种发电方式温室气体排放量(折算成CO2)(单位:tCO2/MWh)17
图表3:年全球能源结构变化趋势(单位:EJ/a)17
图表4:目前应用广泛的三种导电玻璃19
图表5:全球原生铟产量(单位:吨,%)23
图表6:年中国原生铟产量情况(单位:吨)23
图表7:全球原生铟主要生产企业产能与产量情况(单位:吨)24
图表8:2016年铟需求预测(单位:吨)25
图表9:铟的主要应用领域分别情况(单位:%)26
图表10:2015年铟价格回顾(单位:元/千克,美元/千克)28
图表11:2015年铟价格走势(单位:元/千克,美元/千克)28
图表12:全球碲产量分布情况(单位:%)29
图表13:AMAT与Oerlikon生产线参数比较(单位:MW,亿美元,%,m2,M)30
图表14:AMAT客户情况(单位:万美元,MW)32
图表15:Oerlikon客户情况(单位:万美元,MW)33
图表16:ULVAC客户情况(单位:万美元,MW)33
图表17:小尺寸设备供应商对比(单位:万美元,m2,%,美元/瓦)34
图表18:硅基薄膜电池的技术发展史36
图表19:已实现产业化的太阳能电池37
图表20:太阳能电池主要类别对比38
图表21:常规能源发电成本对比(单位:0.1元/千瓦时)38
图表22: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能(单位:MW)40
图表23: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量(单位:MW)41
图表24: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单位:%)42
图表25: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能情况(单位:MW)42
图表26: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量情况(单位:MW)43
图表27: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单位:%)44
图表28:晶体硅和薄膜电池生产电耗情况(单位:万度)50
图表29:2015全球及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能预测(单位:MW)52
图表30:2015全球及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产量预测(单位:MW)53
图表31:能源需求与可再生能源(单位:TW)54
图表32:各类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对比(单位:%,欧元/瓦)55
图表33:各类主要薄膜太阳能电池工艺性能对比56
图表34:主要薄膜太阳能电池工艺难度及成本分析56
图表35:各类薄膜光伏电池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57
图表36:每KW电池所需面积比较(单位:m2/KW)58
图表3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主流产品产量及结构(单位:MW,%)59
图表38:全球各类主要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布(单位:MW,%)59
图表39:7%转换效率非晶硅薄膜电池成本构成(单位:元/W)60
图表40:14%转换效率单晶硅薄膜电池成本构成(单位:元/W)61
图表41:薄膜太阳能电池与晶硅太阳能电池对比(单位:%)61
图表42: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对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优势62
图表43:年各类光伏电池成本下降趋势预测(单位:美元/W)62
图表44:FIRSTSOLAR成本结构(单位:%)63
图表45:2015年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结构预测(单位:美元/Wp)63
图表46:2015年薄膜组件与薄膜系统价格下降趋势(单位:美元/W)65
图表47:年单结电池成本与毛利率变化趋势(单位:美元/W,%)66
图表48:年双结电池成本与毛利率变化趋势(单位:美元/W,%)66
图表49:年全球硅基类薄膜电池产量(单位:MW)68
图表50:单结非晶硅薄膜电池结构示意图70
图表51:双叠层非晶硅薄膜电池结构示意图70
图表52:多晶硅薄膜电池结构示意图71
图表53: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艺流程73
图表54: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成本(单位:m2,元/m2,kg,元/kg,万元)82
图表55:年全球碲化镉薄膜电池产量(单位:MW)84
图表56:2015年全球碲化镉薄膜电池产量预测(单位:MW)84
图表57:碲化镉薄膜电池的目标(单位:%,美元/W,c/kWh)86
图表58:FirstSolar的CdTe薄膜电池成本构成(单位:%)87
图表59:假设条件测算出的CGIS薄膜电池成本构成(单位:%)87
图表60:年全球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产量(单位:MW)91
图表61:2015年全球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产量预测(单位:MW)91
图表62:全球主要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企业产能统计(单位:MW)92
图表63:碲化镉薄膜电池结构图94
图表64: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结构图98
图表65:CIGS薄膜电池几种不同制备工艺及模块效率(单位:%,cm2)99
图表66:CIGS薄膜电池真空法制备工艺流程100
图表67:年有机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105
图表68:太阳能电池主要技术领域专利分布图107
图表69:太阳能电池技术热点变迁108
图表70: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图111
图表71:年中国太阳能发电站项目建设情况114
图表72:两种不同技术BIPV性能对比120
图表73:年FirstSolar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122
图表74:年FirstSolar偿债能力分析(单位:%)123
图表75:年FirstSolar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123
图表76:年FirstSolar盈利能力分析(单位:%)124
图表77:年FirstSolar发展能力分析(单位:%)124
图表78:FirstSolar的成本构成(单位:%)125
图表79:FirstSolar模块成本规划图(单位:%)127
图表80:薄膜电池厂商市场占有率(单位:%)127
图表: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淘金地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东路19号中国铁建广场E座
联系电话:86-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汽车生产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