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让机器压了老板只补贴研究生有生活费补贴吗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记者李昌建 徐伯行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  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找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小的。”  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平均,980元是个中间数。  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  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  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  而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  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  “‘90后’明显在消费上高于80后了。有些学生实在是太敢花钱了,我真的不敢想他们如果没有钱该怎么办。”一名辅导员感慨不已。但他表示,‘奢侈型’消费的学生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校园中并不多见。学校不方便干涉学生的支出情况,只能做正确地引导。  中南民族大学钱文斌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主要是购买一些硬件设备比较花钱,比如笔记本电脑、MP4之类的,又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建议父母一次不要给太多钱。大学生可以打一下工,既培养社会经验,又充实大学生活。  关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有关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吴一鸣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吴一鸣建议,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选自日《楚天金报》,有删改) 1.围绕大学生消费问题,记者调查了哪几个方面的人?除了大学生本身,为什么还要调查其他几个方面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调查到的三位大学生家长在孩子消费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专家说,对于孩子的消费,中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西方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作为一位未来的大学生,你赞成哪一种消费观念?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记者李昌建 徐伯行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  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找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小的。”  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平均,980元是个中间数。  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  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  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  而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  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  “‘90后’明显在消费上高于80后了。有些学生实在是太敢花钱了,我真的不敢想他们如果没有钱该怎么办。”一名辅导员感慨不已。但他表示,‘奢侈型’消费的学生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校园中并不多见。学校不方便干涉学生的支出情况,只能做正确地引导。  中南民族大学钱文斌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主要是购买一些硬件设备比较花钱,比如笔记本电脑、MP4之类的,又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建议父母一次不要给太多钱。大学生可以打一下工,既培养社会经验,又充实大学生活。  关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有关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吴一鸣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吴一鸣建议,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选自日《楚天金报》,有删改) 1.围绕大学生消费问题,记者调查了哪几个方面的人?除了大学生本身,为什么还要调查其他几个方面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调查到的三位大学生家长在孩子消费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专家说,对于孩子的消费,中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西方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作为一位未来的大学生,你赞成哪一种消费观念?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记者李昌建 徐伯行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  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找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小的。”  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平均,980元是个中间数。  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  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  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  而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  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  “‘90后’明显在消费上高于80后了。有些学生实在是太敢花钱了,我真的不敢想他们如果没有钱该怎么办。”一名辅导员感慨不已。但他表示,‘奢侈型’消费的学生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校园中并不多见。学校不方便干涉学生的支出情况,只能做正确地引导。  中南民族大学钱文斌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主要是购买一些硬件设备比较花钱,比如笔记本电脑、MP4之类的,又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建议父母一次不要给太多钱。大学生可以打一下工,既培养社会经验,又充实大学生活。  关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有关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吴一鸣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吴一鸣建议,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选自日《楚天金报》,有删改) 1.围绕大学生消费问题,记者调查了哪几个方面的人?除了大学生本身,为什么还要调查其他几个方面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调查到的三位大学生家长在孩子消费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专家说,对于孩子的消费,中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西方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作为一位未来的大学生,你赞成哪一种消费观念?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最佳答案1.第一问:记者调查了大学生、大学生家长、高校教师、有关专家四个方面的人。第二问:在调查了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状况之外,再加上家长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感受、学校老师和专家的看法,可以让读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这篇调查报告的认识价值。(意对即可)2.相同点:都十分疼爱儿女,希望在生活消费上不委屈孩子。不同点:李女士家庭负担重,怕孩子乱花钱;戴先生家庭条件稍好,对孩子的高消费不介意;李先生希望孩子消费要有计划。(意对即可)3.作者通过具体、翔实的数字,介绍了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和大学生整体上的消费状况,有根有据,说服力强,能够让读者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意对即可)4.示例一:我赞成“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工程,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未来。中国人向来有关心后代、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一观念正是这一传统的生动体现。示例二:我赞成“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只会纵容他们好逸恶劳的坏习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人应该增强独立意识,只有经历过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之才。这一点上,西方人的观念值得借鉴。(能围绕“消费”问题,结合本文文意,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律师你好,我去年在工厂上班,手指被在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开机器的时候被机器辗压成骨折,找老板他只付了医_百度知道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自日起,使用互联网服务需进行帐号实名认证。为保障您的百度帐号能够正常使用,请尽快对帐号进行手机号验证,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律师你好,我去年在工厂上班,手指被在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开机器的时候被机器辗压成骨折,找老板他只付了医
师你好,还扣压我们两夫妻一个半月的工资不给,其他没有任何赔偿,找老板他只付了医药费,没有签订合同,我去年在工厂上班,我们进厂不到三个月,手指被在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开机器的时候被机器辗压成骨折,请问律师我要怎样去维护我的权益呢
2。3,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这是属于工伤、如果错过了工伤认定时间、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工伤认定后,建议劳动者催促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5,如果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41、认定下来后,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治疗终结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然后根据鉴定结论享受《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工伤待遇,劳动者自己也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由用人单位
婚姻家庭法律师
同事与厂方都必须各负责任,还有要做工伤鉴定,不行的话可以告上法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我在申请工伤但因手里没钱了应该怎么和公司说要点生活费
我在申请工伤但因手里没钱了应该怎么和公司说要点生活费
律师回答地区:江苏-南京咨询电话:帮助网友:47717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4 人您好,工伤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09:05地区:江苏-南京咨询电话:帮助网友:98141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4 人可以向公司要点生活费 09:07地区:江苏-南京咨询电话:帮助网友:552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您好,建议您进行工伤伤残等级鉴定,确定赔偿数额,主张自己的权利。 21:13宝妈就只能在家做微商吗? 说说我自己。去年怀孕就跟老公分居两地,他远在深圳讨生活,我在家里待产。现在宝宝四个多月了,我和宝宝两个人留守在家。也想着带着宝宝去深圳一家三口在一起,可是一想到深圳的房租跟消费负担不起啊。年初接触了照片书这个项目,本来是给宝宝百天做了一本相册。到手后觉得质量不错,价格也不贵(38元一本做了40多张照片)还想把手机里一些跟老公的合照做成册子,一想到自己可能需要做好几本,就干脆自己代理了。128元代理费,照片书代理价只要22元。而且新招的代理代理费128元是纯收入,不必分给上家跟厂商。觉得市场很大,也没什么造假的不存在欺骗亲人朋友,就坚持了下来。 现在带孩子之余还能有一份收入,虽然现在还不多,但努力下去,争取过两个月带宝宝奔深圳去。不必再做留守妇女,也能陪伴宝宝成长。-妈妈帮问答
m_home_icon_list
宝妈就只能在家做微商吗?说说我自己。去年怀孕就跟老公分居两地,他远在深圳讨生活,我在家里待产。现在宝宝四个多月了,我和宝宝两个人留守在家。也想着带着宝宝去深圳一家三口在一起,可是一想到深圳的房租跟消费负担不起啊。年初接触了照片书这个项目,本来是给宝宝百天做了一本相册。到手后觉得质量不错,价格也不贵(38元一本做了40多张照片)还想把手机里一些跟老公的合照做成册子,一想到自己可能需要做好几本,就干脆自己代理了。128元代理费,照片书代理价只要22元。而且新招的代理代理费128元是纯收入,不必分给上家跟厂商。觉得市场很大,也没什么造假的不存在欺骗亲人朋友,就坚持了下来。现在带孩子之余还能有一份收入,虽然现在还不多,但努力下去,争取过两个月带宝宝奔深圳去。不必再做留守妇女,也能陪伴宝宝成长。
其他回答(6)
这不也是微商嘛
宝妈你可以免费,任何关于怀孕、育儿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
我也想做几本。。
我做了两本一起32。。
不错啊,怎么代理?
宝妈你可以免费,任何关于怀孕、育儿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
想法不错。
会有收获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猫超市生活费大补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