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国内外形式阐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

相关推荐: |
你当前的位置: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和学案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 高中思想政治 & & & 人教2003课标版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应依据于“学”,因此,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遵循“学”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基于教育教学规律,选择和实施特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获得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特别是对于我们教师,更是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料。所以,在进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相关的案例、故事、图片等),&把抽象的东西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更容易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政策,为维护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框是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种形式,是本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基本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本框又为后面学习我国的宗教政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外,该制度的落实切实关系到我国利益,特别是民族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新课标,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融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同时,我们浙江省少数民族分布较少,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不甚了解,这就使学生有着极大的探究欲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学习的这些特点,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另一方面,通过前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概况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本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为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确定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讲解:“是什么,为什么”,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逻辑,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实行必然性及其优越性是形成对该制度正确认识的先决条件,因而是本课需重点讲解的内容。&&2、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包括,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要问题即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以及自治权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学生需重点理解的知识点,其涉及内容较多且关系到该制度优越性知识点的理解,因而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新课改理念提倡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本课主要采用“知识建构”教学,包括多媒体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幻灯片、影音资料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有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2、课堂讨论教学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启发式教学法:现代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看待问题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因此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依据本课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出发,主要做了以下准备:1、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2、利用百度搜索搜索到韩红的歌曲《天路》的视频作为导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本节课的主题。&3、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课前让学生阅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法律条文。&4、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课前让学生阅读,了解西藏自治区的民族区域自治。5、利用百度搜索下载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地理和有关西藏的历史材料,让学生感悟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6、利用百度搜索有关“天路”的诗歌,教师整理汇编成一首小诗,制成ppt课件,让学生齐读,以天路收尾。收尾呼应,提升情感共鸣。
9.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之走进西藏篇 
1、课间播放视频——韩红的代表作品《天路》,以《天路》为背景音乐引出西藏自治区,提问:对于西藏,你了解多少?让学生谈谈印象中的西藏。&&【百度搜索】&&&http://my./us/23874.shtml2、展示西藏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和独特的风俗文化等图片来论证:印象中的西藏有蓝天白云,有美丽的格桑花,有青稞酒酥油茶,还有洁白的哈达,神圣的布达拉宫,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等等,这一切都让我们对西藏充满了向往。【百度搜索】&&/photo/10442/scenery_.html&&3、展示旧西藏人民的生活(图片),与如今新西藏进行强烈对比。【百度搜索】&&/photo//content_.htm&&& & & &展示图片并阐述:这是旧西藏人民的生活状况,经济上:百万农奴住在山洞里,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着粗糙的食物,穿不暖也吃不饱,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没有;政治上:带着镣铐干活,没有人身自由;更谈不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对旧西藏人民来说,“能带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脚印。”而如今,西藏人民住进了整洁舒适的阳光房,吃上了营养又可口的食物,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经济条件改善了,政治上也解放了,民主改革后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从此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 & &通过新旧西藏对比发现,西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西藏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雪域高原,共同感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展示PPT,呈现框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 & &设计意图:以同学们熟悉的旋律为切入点,一方面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亲切感,使其更快的融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以歌曲为引,导出背景材料。通过问题的创设,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对新旧西藏进行对比,概括西藏实现巨变的原因之一便是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顺利引出课题,使整节课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探究新课  之解读西藏篇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说文解字,明确内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5-76页第一目内容,并设置探究问题:①我们临海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吗?&&&&&&&&——不可以,少数民族聚居(非居住)②民族区域自治要不要接受国家统一的领导?&&&&&&&&&&&&——要接受国家的统一领导&(非完全自治)③自治机关是什么机关,它的职权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提问:浙江省也有人大和政府,西藏自治区的人大和政府和浙江省的人大和政府有何区别呢?&&&&&&&&&&&&——自治权&&&&&&&&&&&通过语文中的说文解字来解读自治权,即自主管理的权力。追问:自治权涵盖了哪些方面?——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巩固:展示西藏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的典型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判断区分各项自治权。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材料说明,增强学生对自治权的认识和感悟,明确自治权的重要性,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百度搜索】/newscenter//content_1485473.htm&&&提炼:把以上三个问题连贯一下,就可以得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师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在此过程中关键要弄清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以及自治地方的划分。2、同桌交流,探究原因问题探究:为什么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课件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及西藏的历史发展资料,指导学生同桌之间结合教材和材料讨论归纳我国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百度搜索】/ps_sctx_188814.htm&&&&&&&&&&&&&&&&&&&&&&&/subview/99776.htm&提炼: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历史基础&&&&&&&&&&“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设计意图:结合历史与地理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整合,提高处理问题能力。理解我国实行该制度是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并强调,该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地方自治”的创设性结合。(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1、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展示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的发展状况,分组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组织制度有何优越性,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且理论性较强,若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极易形成“一言堂”,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分析问题中自主了解、体会该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实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展示:材料一:在“藏独”分裂势力制造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在中央指导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依法打击不法分子,维护了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提炼: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从而将各民族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职责。【百度搜索】&&&/link?url=evVzVoAJ58VcLDo49RghtfKUYW7axR4SPqQjeq7CXfTCqQBg7f048044WGhKKz8mvctq0lTDYCCM2F-OZCf0K展示:材料二:旧西藏时期,农奴依附于农奴主阶级,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政治诉求,不能行使政治权利。民主改革后,获得翻身的农奴开始享受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成立迄今,先后四任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任和五任自治区主席均为藏族公民。历届县乡换届选举中,选民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有些地方选民参选率达到100%。&&&&提炼: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进行自主管理,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百度搜索】/ziliao//content_.htm展示:材料三:西藏自治区干部群体中,既有藏民又有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他们平等享有政治权利,共同参与西藏地区的管理。在各民族平等参与的管理模式下,西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的感情也日益深厚,大家团结互助,亲如一家。提炼: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明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后,更有利于维护发展这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百度搜索】&&//c_.htm&&展示:材料四:2014年,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全区生产总值920亿元,连续2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民生事业也蓬勃发展,15年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应届高校毕业生全就业;农牧民免费医疗;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提炼: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能够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又能调动各族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最终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百度搜索】&&/jwgz//content_6417803.htm&&&/video//c_.htm2、教师总结,抒情提升展示各族人民坚持和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感人图片,配乐表述:正是这一制度所带来的优越性,一位普通的柯尔克孜族守边员,风雪无阻,8年巡边,用无限的忠诚和热爱坚守着祖国的西大门;一位普普通通的藏族老妈妈,48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升挂国旗,用这种独特而虔诚的方式表达一位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爱国情怀;一个生活于人间天堂的江苏正处级干部,主动申请援藏,驻守海拔3700多米的西藏曲水县,用真情实意、矢志不渝谱写了一曲藏汉一家亲的雪域赞歌。更有数万个身在海外仍心系祖国的华人侨胞,用井然有序、声势浩大的队伍展示着理智又深刻的爱国情怀。&【百度搜索】r.cn/gmws/wsfc/295195.html&&&&&&&&&&&&&&&&&&&&&&/content//conten44_2.htm&&&&&&&&&&&&&&&&&&&&&&/node_22822.htm&&&&&&&&&&&&&&&&&&&&&&/08/IL3FMJ.html&&&&&&&&&设计意图:通过几幅贴切的图片和排比的句式述说各族人民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味该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展望西藏篇埋下感情伏笔。
活动3【活动】角色体验,升华情感  之展望西藏篇 
1、设置角色体验环节,让学生从藏民、自治机关干部、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支援省市等身份任选其一谈谈如何作为来促进西藏的繁荣发展。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体验,一方面让学生融入情境,设身处地地为西藏的发展出谋划策,做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的拥护者。另一方面,通过这一环节,检查学生对本框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落实情况,进行隐性检测。2、展示诗歌《天路》,配乐,学生齐读,升华情感。【百度搜索】.cn//61006.htm&&《天路。礼赞》这是一条,世界最高的路;也是一条,&高原最长的路;这是一条生机勃勃的路;也是一条承载希望、通往美好幸福的路。带着祖国母亲的万千关爱,带着兄弟姐妹的火热亲情。穿越了生命线,敲开了幸福门。祝福&西藏人民&&扎西德勒(lè&),&&祝福&雪域高原&&兴旺繁荣,祝福&伟大祖国&&民族和谐,国泰民安!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天路为引,导出西藏的历史与现实,依托西藏探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终以学生齐读诗歌《天路》收尾,既首尾呼应,又以齐读方式进行总结和最后的情感升华,进一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附板书如下:&&&&&&&&&&&&&&&&&&&&&&&&&&&&&&&&&&&&&&&&&&&&&&&&&&&&&&&&&&&&&&&&&&&&&&&&&&&&&&&&&&&&&&&&&&&&&&&&&&&&&&&&&&&&&&&&&&&&&&&&&&&&&&&&&&&&&&&&&&&&&&&&&&&&&&&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历史特点&一&&&&&&&&&&&&&&&&&&&&&&&&&&&&&&&&&&&&&&&&&&&&&&&&&&&&&&&&&&&&&&&&&&&&&一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必然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现实情况&一&&&&&&&&&&&&&&&&&&(含义、核心内容)&&&&&&&&&&&&&&&&&&&一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一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活动4【练习】课堂总结,实时反馈
一、选择题1.下列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2.国务院最新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这体现了(&&&&)&①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是该地方唯一的自治机关&&②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③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④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国家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政府&&&&&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D.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这就是(&&&&&)&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分布特点&③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已不存在民族分裂势力和民族主义思想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第二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这表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①享有变通执行权&&&&&&&&&&&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③是该地方的最高行政机关&&&④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活动5【作业】拓展训练,提升能力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又不能忽略这样一种情况的存在,那就是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请结合所学,以“如何促进各名族共同繁荣”为题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之走进西藏篇 
1、课间播放视频——韩红的代表作品《天路》,以《天路》为背景音乐引出西藏自治区,提问:对于西藏,你了解多少?让学生谈谈印象中的西藏。&&【百度搜索】&&&http://my./us/23874.shtml2、展示西藏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和独特的风俗文化等图片来论证:印象中的西藏有蓝天白云,有美丽的格桑花,有青稞酒酥油茶,还有洁白的哈达,神圣的布达拉宫,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等等,这一切都让我们对西藏充满了向往。【百度搜索】&&/photo/10442/scenery_.html&&3、展示旧西藏人民的生活(图片),与如今新西藏进行强烈对比。【百度搜索】&&/photo//content_.htm&&& & & &展示图片并阐述:这是旧西藏人民的生活状况,经济上:百万农奴住在山洞里,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着粗糙的食物,穿不暖也吃不饱,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没有;政治上:带着镣铐干活,没有人身自由;更谈不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对旧西藏人民来说,“能带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脚印。”而如今,西藏人民住进了整洁舒适的阳光房,吃上了营养又可口的食物,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经济条件改善了,政治上也解放了,民主改革后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从此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 & &通过新旧西藏对比发现,西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西藏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雪域高原,共同感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展示PPT,呈现框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 & &设计意图:以同学们熟悉的旋律为切入点,一方面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亲切感,使其更快的融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以歌曲为引,导出背景材料。通过问题的创设,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对新旧西藏进行对比,概括西藏实现巨变的原因之一便是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顺利引出课题,使整节课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探究新课  之解读西藏篇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说文解字,明确内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5-76页第一目内容,并设置探究问题:①我们临海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吗?&&&&&&&&——不可以,少数民族聚居(非居住)②民族区域自治要不要接受国家统一的领导?&&&&&&&&&&&&——要接受国家的统一领导&(非完全自治)③自治机关是什么机关,它的职权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提问:浙江省也有人大和政府,西藏自治区的人大和政府和浙江省的人大和政府有何区别呢?&&&&&&&&&&&&——自治权&&&&&&&&&&&通过语文中的说文解字来解读自治权,即自主管理的权力。追问:自治权涵盖了哪些方面?——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巩固:展示西藏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的典型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判断区分各项自治权。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材料说明,增强学生对自治权的认识和感悟,明确自治权的重要性,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百度搜索】/newscenter//content_1485473.htm&&&提炼:把以上三个问题连贯一下,就可以得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师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在此过程中关键要弄清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以及自治地方的划分。2、同桌交流,探究原因问题探究:为什么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课件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及西藏的历史发展资料,指导学生同桌之间结合教材和材料讨论归纳我国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百度搜索】/ps_sctx_188814.htm&&&&&&&&&&&&&&&&&&&&&&&/subview/99776.htm&提炼: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历史基础&&&&&&&&&&“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设计意图:结合历史与地理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整合,提高处理问题能力。理解我国实行该制度是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并强调,该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地方自治”的创设性结合。(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1、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展示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的发展状况,分组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组织制度有何优越性,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且理论性较强,若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极易形成“一言堂”,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分析问题中自主了解、体会该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实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展示:材料一:在“藏独”分裂势力制造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在中央指导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依法打击不法分子,维护了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提炼: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从而将各民族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职责。【百度搜索】&&&/link?url=evVzVoAJ58VcLDo49RghtfKUYW7axR4SPqQjeq7CXfTCqQBg7f048044WGhKKz8mvctq0lTDYCCM2F-OZCf0K展示:材料二:旧西藏时期,农奴依附于农奴主阶级,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政治诉求,不能行使政治权利。民主改革后,获得翻身的农奴开始享受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成立迄今,先后四任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任和五任自治区主席均为藏族公民。历届县乡换届选举中,选民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有些地方选民参选率达到100%。&&&&提炼: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进行自主管理,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百度搜索】/ziliao//content_.htm展示:材料三:西藏自治区干部群体中,既有藏民又有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他们平等享有政治权利,共同参与西藏地区的管理。在各民族平等参与的管理模式下,西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的感情也日益深厚,大家团结互助,亲如一家。提炼: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明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后,更有利于维护发展这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百度搜索】&&//c_.htm&&展示:材料四:2014年,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全区生产总值920亿元,连续2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民生事业也蓬勃发展,15年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应届高校毕业生全就业;农牧民免费医疗;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提炼: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能够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又能调动各族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最终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百度搜索】&&/jwgz//content_6417803.htm&&&/video//c_.htm2、教师总结,抒情提升展示各族人民坚持和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感人图片,配乐表述:正是这一制度所带来的优越性,一位普通的柯尔克孜族守边员,风雪无阻,8年巡边,用无限的忠诚和热爱坚守着祖国的西大门;一位普普通通的藏族老妈妈,48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升挂国旗,用这种独特而虔诚的方式表达一位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爱国情怀;一个生活于人间天堂的江苏正处级干部,主动申请援藏,驻守海拔3700多米的西藏曲水县,用真情实意、矢志不渝谱写了一曲藏汉一家亲的雪域赞歌。更有数万个身在海外仍心系祖国的华人侨胞,用井然有序、声势浩大的队伍展示着理智又深刻的爱国情怀。&【百度搜索】r.cn/gmws/wsfc/295195.html&&&&&&&&&&&&&&&&&&&&&&/content//conten44_2.htm&&&&&&&&&&&&&&&&&&&&&&/node_22822.htm&&&&&&&&&&&&&&&&&&&&&&/08/IL3FMJ.html&&&&&&&&&设计意图:通过几幅贴切的图片和排比的句式述说各族人民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味该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展望西藏篇埋下感情伏笔。
活动3【活动】角色体验,升华情感  之展望西藏篇 
1、设置角色体验环节,让学生从藏民、自治机关干部、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支援省市等身份任选其一谈谈如何作为来促进西藏的繁荣发展。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体验,一方面让学生融入情境,设身处地地为西藏的发展出谋划策,做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的拥护者。另一方面,通过这一环节,检查学生对本框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落实情况,进行隐性检测。2、展示诗歌《天路》,配乐,学生齐读,升华情感。【百度搜索】.cn//61006.htm&&《天路。礼赞》这是一条,世界最高的路;也是一条,&高原最长的路;这是一条生机勃勃的路;也是一条承载希望、通往美好幸福的路。带着祖国母亲的万千关爱,带着兄弟姐妹的火热亲情。穿越了生命线,敲开了幸福门。祝福&西藏人民&&扎西德勒(lè&),&&祝福&雪域高原&&兴旺繁荣,祝福&伟大祖国&&民族和谐,国泰民安!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天路为引,导出西藏的历史与现实,依托西藏探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终以学生齐读诗歌《天路》收尾,既首尾呼应,又以齐读方式进行总结和最后的情感升华,进一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附板书如下:&&&&&&&&&&&&&&&&&&&&&&&&&&&&&&&&&&&&&&&&&&&&&&&&&&&&&&&&&&&&&&&&&&&&&&&&&&&&&&&&&&&&&&&&&&&&&&&&&&&&&&&&&&&&&&&&&&&&&&&&&&&&&&&&&&&&&&&&&&&&&&&&&&&&&&&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历史特点&一&&&&&&&&&&&&&&&&&&&&&&&&&&&&&&&&&&&&&&&&&&&&&&&&&&&&&&&&&&&&&&&&&&&&&一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必然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现实情况&一&&&&&&&&&&&&&&&&&&(含义、核心内容)&&&&&&&&&&&&&&&&&&&一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一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活动4【练习】课堂总结,实时反馈
一、选择题1.下列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2.国务院最新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这体现了(&&&&)&①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是该地方唯一的自治机关&&②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③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④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国家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政府&&&&&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D.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这就是(&&&&&)&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分布特点&③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已不存在民族分裂势力和民族主义思想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第二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这表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①享有变通执行权&&&&&&&&&&&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③是该地方的最高行政机关&&&④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活动5【作业】拓展训练,提升能力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又不能忽略这样一种情况的存在,那就是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请结合所学,以“如何促进各名族共同繁荣”为题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精品导学案
中小学教师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